把國軍變成最大的學校  


聯合/人財兩缺的「國防懸崖」


2016-09-0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最近軍方相關新聞頻傳:八月十五日,國防部宣布八十二年次之前的役男,明年仍需服一年常備兵役。十六日,陸軍一輛戰車在演習中翻落河中,四名官兵殉職。十八日,明年度中央總預算數字公布,國防預算增幅不到一億。廿一日傳出政府將在雙十國慶舉行「國防展演」(閱兵),以救災裝備為主題。卅一日又傳出,湖口陸軍基地發生戰車砲管膛炸事件。 

上述事件看似各不相干,其實都反映出國軍近年遭逢的困境。 

國軍目前兵力規模廿一萬五千,占全國人口將近一%,此一比率冠於全球採取志願役的先進國家。以美國為例,官兵福利待遇之佳、社會對軍人的尊崇都遠高於台灣,但軍人比率卻僅及台灣之半。事實上,以我國軍人的待遇和地位,國軍要想達成全志願,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近年國防部使盡解數招生,志願役人員比例的確增高,但距離足以停徵義務役,仍有相當落差。更何況過度拚招募,是否導致濫竽充數,一些根本不適合從軍的人也在勸誘下投身軍旅?近年幾起官兵自殘案件中,隱約呈現類似徵兆。 

因此,民眾在質疑「募兵又跳票」時,其實更應深思:若無八十二年次前的役男撐場面,國軍已經「開天窗」。這些人再兩年即將用罄,到時該怎麼辦? 

再說戰車落河,原因不外機械故障,或是人員操作失誤。兩者都指向國軍長期不重視後勤,零件補保常跟不上戰訓需求;這兩者都影響基層官兵的訓練品質,又以陸軍最嚴重。根本原因,在於預算不足,人員薪資與軍購費用不能減,看不見的「作業維持」因而長期偏低。國防部近年配合政策精簡兵力,為了避免外界質疑,裁減對象集中後勤單位;表面上戰力不減,其實只剩空架子,後勤維修保養人財兩缺,導致裝備妥善率偏低,最近戰車翻覆和膛炸皆與此有關。 

惡習所及,就是裝備「折舊」速度偏高,役齡較高的武器往往「老人病」頻傳。如美軍B-52轟炸機已服役半世紀,預計還要再用卅年,這能謂「老當益壯」?另一方面,近年軍中發生意外,輿論經常充滿輕賤與嘲諷,往往使國防部及軍方備感委屈。但究其遠因,很大部分來自民眾服役時的印象,認為裝備長期不堪用,全靠表面文章造假,導致民間對於一切官方解釋皆不信任。 

自制、服從與忍耐,是軍人武德的核心,但在近年「會吵才有糖」氛圍下,美德卻變成利空。不能抱怨喊冤的軍方,不僅沒人重視其需求,甚至成為各界剝削唯恐不及的肥羊。馬政府自恃於兩岸關係平穩,不斷為軍人找尋「副業」,甚至將「救災」列為等同備戰的核心任務。總統到軍中致詞,幾乎三句不離救災,高階將領的晉升,也常與是否曾參與救災有關。面對預算資源不足,長官又不重視軍人價值,士氣自然受打擊。 

民進黨看出軍中潛藏的不滿情緒,在野時強力質疑政府漠視國防,甚至推出政策藍皮書,宣示執政後逐步提升預算;蔡總統上任後,幾場文情並茂的「有溫度」演講,應吸引到一定程度的軍人認同。但是現實很快就證明,當兩岸關係趨於緊張,政府對國軍卻不見相應的重視:綠營地方首長向軍方索討資源的情況沒有減少,國防預算也沒有提升;甚至「救災」居然成為舉辦閱兵的名目,對於軍人價值的扭曲,比起前朝有增無減。 

建軍備戰有如買保險,只有災難來臨時才能體會其重要性。偏偏近年台灣社會只顧眼下,缺乏遠見,導致國防安全不斷被「借支」。問題是,面對缺人缺錢的「國防懸崖」,軍方高層要有挺身捍衛真相的勇氣;朝野政治人物,也要有不短視近利的胸懷,忍得住討好民粹的誘惑。否則,若持續對國軍偷梁抽柱、一伐再伐,國軍終究有力不能支的一天,屆時只怕悔之莫及。

#########################

馬凱  

馬凱/把國軍變成最大的學校


2016-08-27 聯合報 馬凱 (經濟評論者)

馬前總統推動的募兵制,三度跳票。明年八十二年次及以前役男將有九千六百人徵服一年兵,其餘近三萬人則服替代役。但與馬總統就任前每年徵兵近十萬人相比,已有巨大落差。依目前募兵成效不彰及所費不貲觀,徵兵仍可能持續,乃至全面恢復。

自古以來,就有「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說法。經濟學家更強調服兵役的高昂機會成本,影響年輕力盛的役男就業、就學、出國深造,役期愈長,對彼等與社會的損害愈大;甚至有些刻意搞壞身體,如視力受損、體重過重、身體機能失衡等以逃避兵役,造成額外的社會成本。

另一方面,戰爭型態丕變,已不靠人頭、蠻力、近身搏鬥克敵;愈來愈依重科技、專業、頭腦致勝於千里之外、轉瞬之間,因此強迫青年入伍,不學無術、遊手好閒,對國防幾乎毫無助益。於是募集有志軍旅之士,長時間受專業訓練,人數較徵兵為少,戰力則無與倫比。

不過,如此美好憧憬,卻被殘酷現實無情打破;不僅募得人數不如預期,而且以每月戔戔之數月薪,要「好男」志願入伍,顯然也是痴心妄想,因而不得不走回頭路。

然而,我們確有第三個選擇,且是絕佳的選擇。

過去徵兵制被唾棄,只有一個原因:糟蹋人才。不論如何優秀人才進入軍中,在每天了無新意,甚至因循的刻板生活中將其才華浪費殆盡,甚至染惡習。這樣的兵役制機會成本無限高昂。

但若將國軍翻轉,變成超大的學校,一切都會改觀。

上焉者,主動篩選可徵人員中智慧最高、專業最優、品格傑出者,依其專長編入國軍最高研究機構,一方面接受嚴格而精良訓練,一方面投入相關技術與知識研究,經過一段時日,此類機構即成頂尖研究中心,服役者可參與頂尖研究,發展出來的技能難有敵手。這些人才一部份可推薦前往國外頂尖學府深造,學成後或留軍中,或回國在業界學界服務,都會是國家最寶貴的成果。

下焉者,因個人或家庭因素,未能獲得良好教育或訓練,即可藉公費、全天候在軍中的教育,在最優秀教師的教誨、提攜之下,擁有一技之長,至少獲得適當的經師與人師的報導。

台灣最大危機就是技職教育瓦解、學校授課與現實需求脫節;將高中職或大學畢業生送入軍中強制學習一年,只要師資、課程安排得當,上述缺口即可局部乃至全部改善。一年全天候的精湛技職訓練,絕對勝過三年心不在焉、師資設備不足的形式教育。如果可援南韓現例,將國中畢業生隨其意願提前服役一年乃至更久,技職人才空窗危機立可解決。

當然,國軍人才、設備不足,正可與招生奄奄一息的高中職,乃至大專學校配合,共獲其利。而這些民、軍互通人才,對打現代科技戰的軍隊固然如虎添翼,對無數求人才如久旱望雲霓的台灣企業而言,更將如天降甘霖,「社會成本」云乎哉(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