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名嘴    

兩岸名嘴文化大不同

黃承富/知名運動專欄作家 (台灣)
 

名嘴很難一言以蔽之,同樣叫名嘴,在海峽兩岸各有不同的意思。

大陸的名嘴,分二類,一是指高收入、高知名度的中央電視臺主播、評論員,另一是草根型的,意指在非中央電視臺的大嘴巴批評者或說書的。

大陸名嘴寄生在中央電視臺,只有一個功能,就是全力吹捧共產黨存在的價值,一致對外,包括臺灣。這類的名嘴算是寄生蟲型的,一旦離開央視,名嘴就變成一般嘴;至於非中央電視臺的名嘴,他們扮起反對的角色,但他們唱反調的唯一對象不是共產黨,而是左派或右派。大陸的共產黨是長期執政黨,也沒有反對黨,所以,名嘴不管批評什麼,只要不踩到共產黨的紅線,基本上就平安無事。


大陸的名嘴崛起於最近10年,出現在中央電視臺的主播或評論員,他們不是學有專精、自由評論的一群人,而是屬於歌功頌德型的,馬屁拍的越大聲,名嘴的地位就越穩固。能在中央電視臺坐穩名嘴位置的,都是月收入至少5萬人民幣起跳,基本薪雖然不高,但灰色地帶的收入不菲,是一般大陸人羡慕的神仙工作。然而,名嘴粥少僧多,暗中較勁在所難免,為了能在央視占住位置,名嘴們除了檯面上馬屁外,檯面下也得對央視的上司狗腿,逢年過節送禮成了潛規則。

想加入央視名嘴行列,首要條件是共產黨員,成色要好,黨性堅強。因為共產黨一黨專政的利器來自於對媒體的控制,而央視是共產黨對內、對外的最大傳聲筒,共有二十幾個直屬頻道,接著是各個省的衛星電視臺,一到需要時,全都是共產黨遙控的新聞聯播或重大宣告,而央視的名嘴們,就會出動為黨中央護盤。當然,名嘴為了名利擁護黨中央,就會成為一般民眾嘲笑的對象,但名嘴不會在乎一般人的看法,也不擔心收視率或廣告贊助,在大陸,跟著黨的政策走,准沒錯。

大陸有個名言:高手在民間。相對於央視的名嘴,在野的名嘴比較有評論的犀利感,而火力四射的名嘴觀點無法在央視或衛視上發表,就會在新媒體的微博或博客上釋放出來。

像是最近的名嘴崔永元在個人微博上痛斥湖南省教育廳,指湖南教育廳對於鄉村教師培訓公益活動是不努力、不作為、不要臉。微博一出,民眾支持,而湖南省教育廳臉綠,看來大快人心,但名嘴怎麼批評,都不會越過共產黨的紅線,也就是不直接批評共產黨的不是。


崔永元痛斥湖南省教育廳的微博很快引起大陸網友注意,共被網友轉發3萬多次,多數網友留言站在崔永元這邊。崔永元原來也曾是央視名嘴一員,就是因為碰觸了共產黨的底線,從央視下崗了,意思是,沒了頭路。大陸類似崔永元的獨立評論名嘴不多,多數非中央電視臺的民間名嘴生存空間很小,這點,與臺灣名嘴的舞臺截然不同。

臺灣名嘴在媒體門戶大開後成型,一則是政治評論市場的需要,藍綠對決的發聲筒,另外,大量無線電視臺出現,為了節省製作費用,或節目時段外包,於是談話性節目湧現,名嘴就跟著誕生。

探討海峽兩岸的名嘴文化,有一點類似,就是名嘴是因媒體的需要而存在。 相對於大陸名嘴的二分法市場,臺灣的名嘴生存空間顯得更大、更自由、更多元,不過,大陸名嘴被濃縮後的品質相對穩定,臺灣名嘴出身傳統媒體人員,加上政客,名嘴可在藍綠之間選邊站,也可忽藍忽綠。名嘴只要有電視臺發通告,可遊走各台。

大約最近的15年時間,名嘴崛起,揭發弊案、爆料,第四權的威力發揮到了極致,連政府單位每天得繃緊神經,看會不會又被點名到。而揭發弊案、爆料的成功率就像棒球賽的打擊,有3成就算不錯,至於另外7成,不是空包彈,就是誤傷路人的流彈。

大陸央視的名嘴,不堪一次失誤演出,只要擦槍走火,非撤職,即查辦,名嘴是有風險的行業。臺灣的名嘴在自由、民主的保護傘下,即使嚴重的脫線亂爆,不僅不會有牢獄之災,只要媒體願意扛,名嘴還是可以繼續幹,像是最近胡忠信的長崎原爆說變成空包彈,批評聲四起,但只要電視臺老闆不喊卡,胡忠信還是名嘴,不會成為過街老鼠。大陸方面有人批評臺灣名嘴是臉皮要厚、心地要黑,不過,大陸的名嘴,何嘗又不是。

海峽兩岸的名嘴文化時間還短,稱不上定型。大陸名嘴目前的模式像是樣板,就靠兩片嘴皮愛國,沒有激情的秀場,很像幾中全會的開會形態。臺灣名嘴已明顯模仿美國的電視評論節目,語不驚人死不休型,必要時,加上肢體語言表演。

大陸的電視臺不需要靠名嘴拼收視率,名嘴只要不出錯就是表現優異;臺灣的電視臺要靠內容沖收視率,名嘴背負著很大的壓力,為了吸引眼球,鋌而走險是難免的。 兩岸的名嘴都是先從政論節目開始,繼而演進到文化、影劇、體育類。

名嘴也從純評論的角色轉成爆料。評論需要的是扎實的功底,也就是台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爆料的難度也不低,若爆的是真料,一樣有深度,若胡亂爆料,就難免成為鬧劇一場。兩岸名嘴文化還在青春期的醞釀過程,等歷經三十年後再定論還不遲。

本文出處:
http://www.kpwan.com/news/viewNewsPost.do?id=522

#########################

羅輯思維:日本為什麼會失敗 
發佈日期:2015年9月18日
https://youtu.be/74O2TbEbKT0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YouTube觀看。


影片文字檔:日本為什麼會失敗 

羅振宇 

2015年9月18日 羅輯思維

今天我們和大家討論的話題是抗日戰爭,你覺得很奇怪吧?
2015年雖然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但是中國媒體討論這個話題的高潮,是出現在大閱兵前後,現在時過境遷了,我們怎麼又要討論抗日戰爭呢?這不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嗎? 

其實你看,過去一年間,我們的主流媒體和民間輿論討論抗日戰爭,通常是從兩個角度出發的。
第一,就是民族自豪感,因為
70年前中國人贏得實在是太不容易了。中華民族是從血泊當中站起身形,我們是用屍山血海的代價贏得了一場慘勝,為全世界做出了那麼大的貢獻,真是不容易。
第二,就是能不能還原更多的事實真相呢?比如說當年的正面戰場,敵後戰場,國民黨軍隊,共產黨軍隊,誰做出了什麼樣的貢獻,有沒有一些細節要進一步向公眾披露?這也是一個角度。
但是這兩個角度本質上都是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來看待
70年前的那場戰爭,我們搞明白了我們是怎麼勝的,其實還有一個角度。就是日本人是怎麼敗的呢?

 

所以我們其實還可以繞道日本人身後,不是站在他的立場上,而是以他的所思所想為著眼點,重新梳理70年前那場戰爭的總邏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人頭上其實有一句話,這是一個學者講的,就是日本人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戰術勝利,以便讓自己掉入了一個巨大的戰略陷阱,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角度?因為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無論是思考國家的戰略,還是一個普通商業上的一個創業者,思考自己的戰略選擇,日本人當年是怎麼敗的,都是有巨大的啟發意義的。

 

我們再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有人給了我們這樣的一個圖景,說西邊一個希特勒,東邊一個日本,他們都想吞併全球。有人甚至都畫出了戰略路線圖,說希特勒是從西往東打,先吞併歐洲,然後幹掉埃及,然後進軍中東。而日本人呢?先把中國吞併,然後幹掉整個東南亞,然後幹掉印度,跟希特勒在中亞會師,然後包圍蘇聯幹掉蘇聯,然後再去跟南美的國家合作,把美國打掉,然後這兩個國家平分地球。也不能說那個時代沒有一些妄人這麼想過,但是這不符合歷史的真實進程。這哪是地球人打仗呢,這分明是外星人打仗,一來就要滅掉整個人類。

 

在真實的歷史過程當中是什麼?就是希特勒這種妄人,他一定是想搶別人東西。但是搶到之後呢,他其實是想鞏固戰果。他最後之所以被陷入了一個巨大的戰略陷阱,是因為他鞏固戰果的過程出了問題。

 

我們簡單給大家梳理一下希特勒,他當年剛開始吞併奧地利,西方人不管,再搞一個捷克斯洛伐克,又不管是吧,那就再搞波蘭。我們看那個《第三帝國的興亡》那本書裡面,希特勒每次都講:“哎呀!這是我在歐洲的最後的領土要求了,就再也沒有了”。最後英國人也不信他了。那希特勒的頂點是什麼?就是把法國一拳打敗在地上,騎在身上,叫聲爺爺,叫聲爺爺放了你。法國人就叫了呀,“爺爺”,然後投降。然後還成立了一個維希政府,就是偽政府。

 

但是,希特勒萬沒想到,對面海峽有一個胖子,叫邱吉爾。死活就是不降,英國人就是不投降,甚至英國已經到了什麼程度。每四個小時有一艘商船被德國的潛艇給炸掉,英國本土最後留下的糧食存量,只夠支撐一個星期。但是英國人就是不投降,邱吉爾有一句著名的話嘛,叫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 !永遠、永遠、永遠不投降!甚至還有一個傳聞,當時英國的皇室曾經試探,說:“要不投降算了,不就把法國人打敗在地嘛,我們不跟希特勒搞了。”邱吉爾講:“如果你們皇室投降,我就去加拿大組織流亡政府,從此宣佈皇室為偽政府,是英國人民的敵人。”這事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看過一個材料。

 

反正英國人一不投降,希特勒就抓狂了。他老覺得“我搶的東西,你們都承認這是我的好不好,你們都不承認這咋辦呢?這東西我用著也不安心哪。”所以,希特勒當時就琢磨,說:“是不是英國人背後還有其他勢力在支撐呢?”他一邊在揍英國人,一邊就在想“誰在給英國撐腰,一看東邊還有一個蘇聯。”所以他就放棄了進攻英國本土的海獅計畫,啟動了一個巴巴羅薩計畫,去進攻蘇聯。你最後不是倒楣催的嘛。那個大胖子是你惹得起的嗎?所以希特勒最後被一拳幹倒在地上。這是他的戰略陷阱。

 

其實你理解了希特勒整個過程是怎麼敗的,日本人的邏輯其實也類似。但是,比希特勒要蠢得多。為什麼這麼講,因為日本人完全可以不陷入這樣的戰略陷阱。大家看看,整個歐亞大陸的地圖你攤開,有兩個國家的戰略形勢是非常相似的。一個就是英國,它孤懸在歐洲的海外,是一個島國,對吧。它可以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控制歐洲大陸上的勢力均衡。

 

你看在亞洲,日本人的那個戰略形勢是不是也類似,它也是一個島國。

 

其實它完全可以學英國,一度日本人和英國人關係很好,結成了英日同盟。它應該挑撥並扶持中國人去對抗北邊的俄國。

 

在亞洲大陸上搞勢力均衡,然後利用自己島國獨特的地緣條件,去發展海軍。就是學英國人那一套,最後建立一個影響力遍及全球的海洋貿易帝國。這是最符合日本人戰略利益的一條國家崛起路徑。

 

但是,日本人實在是個暴發戶。你想“它從明治維新一直到二戰結束,還不到一百年,所以它想不到那麼多。”在戰略的功底上,它跟那個縱橫世界,已經幾百年的老牌帝國主義者英國是沒法比的。它天天就琢磨“英國人之所以牛是有一個印度”你看印度地盤又大,人口又多、資源又豐富。我的印度在哪兒呢?那這個時候日本人再睜眼看世界,哪還有陽光下的空白地盤呢。你看東南亞已經是西方殖民者統治了。所以它只能欺負身邊的幾個窮哥們兒,比如說欺負中國人。

 

甲午戰爭,它把中國的臺灣給割讓了,把朝鮮也給吞併了,然後1905年通過日俄戰爭,在中國的東北又站住了腳。所以日本人這個時候,它心裡想得可就越來越明確了。我的印度就是中國的滿洲——東北。當時日本人有一個檔,現在是真是假歷史學界還有爭論。但裡面有一句話,是完整地說出了日本人那個心思,那句話叫與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聽著是大氣磅礴,很有遠見。但是這句話蠢到地了。為什麼?因為你放棄了一個海洋國家的優勢戰略地位。把自己硬生生變了種,變成了一個大陸國家。  它盯上中國的滿洲,實際上淪入了兩個戰略困境。第一個戰略困境,就是它突然變成大陸國家之後。變成了跟德國一樣,開始左右為難。

 

你看,德國近代化以來,他的戰略困境就是要兩線作戰。為什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施裡芬計畫,就是先要把法國揍趴下,然後掉過頭去打俄國。如果法國揍不趴下,它這一仗就得輸。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人就是這麼輸的。日本人一旦把滿洲變成了自己的地盤,它也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困境。北邊一個蘇聯,南邊一個中國。請問你先對付誰呢?那日本人心裡當然是知道的了。蘇聯國力更強。是一個更難對付的敵人,值得它打起全部精神。集中所有國力去對抗,於是它心裡就升起一個念頭,這個念頭可就折磨了日本人幾十年。那就是要趕緊、迅速、馬上地把中國人搞定。以便調轉身去對付蘇聯。請注意我剛才這句話裡面,最重要的是那幾個副詞,要趕緊、迅速、馬上,有戰爭常識的人都知道。一支軍隊如果你進入了這樣的處境,叫以利速戰速決。對比起,你在戰略上已經處於下風。因為你這邊,叫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而對方呢,叫事緩則圓。只要對方跟你拖時間,你就完蛋。你面對的不僅是一個具體的敵人,還有一個高深莫測的敵人,叫時間。當時日本人就是這副德行。

 

而且還有一點,你得想。日本人的出身是啥?街頭打架的小流氓,看見你們家有好東西。拿過來,不給,不給打架。一直把對方打倒在地,說著東西是我的了嗎?對方說是你的,拿走吧。於是它抱回家。它起家的幾場戰鬥全是這個模式,甲午戰爭是吧,一拳把李鴻章的淮軍,打倒在地上,北洋艦隊消滅。然後指著慈禧的鼻子問:服不服?慈禧說:服”,簽馬關條約。從此這個東西都是我的了,然後1905年打俄國人,也是這樣。當然俄國人最後咬定了就是不賠款。在朴茨茅斯條約,最後也是承諾:所有中國滿洲的利益全部讓給日本人。承認日本人再朝鮮的權益等等。也是,一拳把俄國人打倒在地下。承認不承認,俄國人說:“承認”那好,簽字,可是日本人萬沒想到。世界上還有另外一種敵人,就是你打我一拳,打把,我打不過你,但是你說讓我承認這個東西是你的。我偏不承認,日本人從來沒見過這個。一個街頭小流氓遇到一個打不死的小強。這就是中國人。

 

我們簡單看一下日本人這幾年遭的那個罪。雖然表面上它每次都在贏,首先它覺得,我就是一個風險投資者,我是一個天使投資人,那誰值得我投資呢?創業者,在東北那麼多土匪裡面挑來挑去,挑出個張作霖。雖然張作霖它也不是很滿意,但是怎麼辦呀!市場風口裡的豬嘛,這只豬不是很滿意,就是他吧!投資張作霖,可萬沒想到,張作霖這只豬一旦進了風口之後。他不認帳,這裡面故事我們就不細講了。張作霖經常跟日本人打交道就是這樣。

 

哦,你要這個是吧。好,已閱。我是軍人,跟地方官去談這個事。老拖著不給日本人辦,日本人你想?那對滿洲那是懷著多麼大的熱愛啊!屌絲好不容易追一個女神。我來了我是不打算走的。你看日本人已經建立一個計畫。1936年的時候建立的,是20年內要往滿洲去移民多少?一百萬戶,五百萬人。說白了,那是要當家來經營的。現在老弄個張作霖在這兒礙眼。對吧!它心裡特別不舒服,怎麼辦?皇姑屯炸掉,把張作霖給弄死了。然後大家都知道後面的幾個事。1931年九一八。把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趕進關內,那滿洲就是我的了。然後再什麼,1932年的一二八抗戰。又打了一下國民政府。這個階段,日本人所有的念頭都集中在一件事上。就是你中國人已經被我攆出去了。這個東西,這個地盤已經歸我了。你承認了好不好?中國人就是不承認。這可讓日本人可著了急了,那個階段簽了大量的協定,跟國民政府之間有大量的折衝和討論。

其中核心日本人就是三條件:
第一、承認偽滿洲國。
第二、叫華北自治。說白了要在滿洲國和中華民國之間。搞出一個戰略緩衝地帶。
那第三點呢,就是共同防共。此處指的共可不是延安的中國共產黨,因為那時候我黨長征剛剛結束。還沒有什麼力量。此處的共指的就是蘇聯。就是在對付蘇聯的問題上,你中華民國政府要跟我日本人保持立場一致。那蔣介石就是不幹,尤其是承認偽滿洲國獨立這件事。那是門兒都沒有,而日本人這個時候感覺到也大事不好,時間在成為它的敵人。
首先,中國民間的那個反日抗日的情緒。一點一點在積聚。另外,國民政府這時候也不是在閑著。搞大量的軍事和經濟的基礎建設。包括訓練大量的德式軍隊,在這段時間裡面。蔣介石跟希特勒關係還搞得挺好。從德國引進了大量的裝備,包括訓練。號稱到
1938年的時候,要訓練出60個德械師。使用德國裝備裝備的師。

 

(日本為何不認七七事變)

 

那日本人就說:“時間拖得越長,對我越不好。”於是就搞出了個七七事變。

 

你想,一個小流氓。當他把對方已經按在地下揍。對方還就是嘴硬,就不服。那個手還在地下磨刀呢。還在指揮自己家人到外面叫人呢,你說他能幹什麼。小流氓這個時候的應激反應就是。那再打兩下了,看能不能把他打服。這就是七七事變的來歷。

 

七七事變其實是一些底層軍官搞出來的摩擦。所以日本人到現在都不承認。什麼七七事變是正式的什麼抗戰開始!他認為就是這個事變,對吧!從當時來講可能也是如此,但是到了東京大本營。他們的高層在進行決策的時候。也面對這個兩難,當時的陸軍大臣,就是所謂的陸相。叫杉山元,這個傢伙有一個外號,叫“便所扉”便所就是廁所,扉就是門。你看這是中國的古漢語,那便所扉啥意思呢。當時廁所門是往裡也能開,是往外也能開。所以說明這個傢伙拿不定大主意。他手下就有很多人在爭議,有的人,比如那個石原莞爾就說:”華北事變趕緊得停。”因為日本人這個時候,根本就沒有能力全面陷入中國的抗戰。而還有一幫人就說揍他,揍他,揍他再揍兩下就服。那個杉山元就跑去跟天皇講,說揍他,天皇就問了他一句話,說我們要是跟中國打起來了。那背後的蘇聯要揍我們,我們可怎麼辦呢?杉山元這個時候就講了一句話,這句話後來就流傳出來。那句著名的叫“三個月滅亡中國”。

 

那其實杉山元說這個話是不是有底氣呢?我覺得他是有的。因為你想:中日兩國那個實力對比差距實在太懸殊了。人家工業產值是我們的五倍以上。我們就拿鋼鐵吧,其他數我們都不說了。鋼鐵當時日本的產量一年是580萬噸。而中華民國呢,4萬噸。打仗打的是什麼?就是鋼鐵嘛。一直到抗戰後期,即使是最精銳的中央軍。一個月就發二十發子彈,就這種軍隊的戰力水準。而日本人,那是一個有著完備的。現代化軍事工業體系的國家,所以打你中國。三個月還打不服嘛!我們一直有一個誤解。說他三個月滅亡中國,就是把中國拿下。我覺得它可能沒這麼想。它三個月滅亡中國是什麼意思?讓蔣介石服,承認偽滿洲國對我日本所有。

 

然後就是大打出手。先拿下了中國的北平和天津,兵鋒所指,直達山西。等日本人出現在山西的時候,國民政府的高層可就緊張了。蔣介石身邊的人都是讀過中國歷史的。知道山西的戰略位置太重要,一旦失守。等於日本人就打開了三條南下通道。
第一條往西打陝西。然後拿下四川,那中國的戰略大後方就沒有了,後來的什麼重慶抗戰就沒有了。當年的蒙元打南宋走的就是這條路,
第二條路呢。是從山西過河南。拿下武漢,這等於是給中國拿了一個窩心拳。東西兩部分就分開了。這個時候再去打南京,就是甕中捉鼈。當年的宋太祖趙匡胤南下,走的就是這條路。
還有第三條路,那就更不費勁了。從山西過太行山,進河北,進山東,然後南下江蘇。往南打,這就是清代滅亡南明的這條路。這三條路基本上都很難擋住。

 

以當時國民政府的軍事實力,那怎麼辦呢?這個時候中國人應該感謝兩個人,兩個人都是浙江人,都是蔣介石的老鄉。第一個人叫蔣百里,蔣百里是在中國近現代最重要的一個軍事理論家,他既留學過日本,也留學過德國。他後來就寫了一本書,叫《國防論》。這裡面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結論,就一句話,叫“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同他講和。”其實就是我們剛才講的蔣介石那個態度。你可以把我按在地下打,但是讓我服,門兒都沒有。因為我中國的戰略縱深特別大。其實你看這個思想,就是後來所謂持久戰的思想。

 

那第二個浙江人,就是陳誠。陳誠這個人號稱叫土木系,什麼叫土木系呢?就是他黃埔起家的時候,是兩個師的基本人馬。一個是十一軍,一個是十八軍。你看,十一加起來是不是一個土字,十八加起來是不是一個木字。所以這就叫土木系。那陳誠這個人非常受蔣介石的欣賞,首先老鄉,然後為人有也比較穩重。軍中有人說他外號,叫小委員長。

 

陳誠這個時候就提出一個戰略,說:我們能不能不北上迎敵,就擋住日本人南下,我們相反,是在上海跟日本人大打出手呢。你想他這裡面有兩個道理。第一,從北往南打,日本人的機械化裝備比中國人好,而中國的北方,華北平原,你想,一馬平川,對吧。他們南下,我們根本打不過他,但是如果把日本人調到上海,這可就把戰略方向給改變了。

 

原來日本人是從北往南,現在可就是從東往西。我們即使上海守不住,一路往西退,這是沿著長江退,長江是水網地帶,不利於機械化部隊的展開,這樣我們就具有更大的戰略優勢。蔣介石說,高!甚至把當時已經北上的抗戰的一些軍馬撤回來,都來上海。於是就爆發了後來的八一三淞滬會戰。

 

你算那個日子,1937年的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到813號戰場已經轉到了上海。這說明國民政府的那個戰略動作還是很敏捷的。蔣介石這個時候為什麼願意在上海跟日本人打,這還有一個原因,廣告效果好。你想,在華北,在太行山裡打,外國人看不見,可在上海打就不一樣,大量的租界。那些老美們,老英們站在自家的陽臺上就能看見,日本人怎麼欺負中國人,將來對中國爭取國際援助也大有好處,所以蔣介石心裡算的是這麼一筆賬。七七事變是你偷襲我,那在上海我就不能偷襲你一下?

蔣介石想的是兩步。第一步,在長江口我炸一些船,把長江航道給它封住,這樣你日本人軍艦在長江裡面的不就可以甕中捉鼈嗎?我出手先搞一點戰果再說,繞後我再把一些正規部隊,化妝成地方部隊潛入上海,因為上海的日本守軍其實只是海軍陸戰隊,而且只有幾千個,估計戰鬥力是不行的,我這些正規軍進去之後,挖戰壕,造炮樓,做好一切的準備。出其不意打你一下,不就把小日本給打殘了嘛,等你大部隊來增援的時候,我再在上海跟你決戰,打給隔壁的英國人和美國人看。

 

(國民黨慘遭漢奸背叛)

 

這個如意算盤大的很響,但是弱國就是弱國,你即使有心算無心,你都沒有搞成。

 

首先是出了漢奸,當時國民政府行政院的那個機要秘書叫黃濬,就是日本間諜。而且父子兩都是漢奸,後來槍斃了。他就是把蔣介石封住航道,甕中捉鼈的計畫透露給了日本人。日本人得到這消息後魂飛魄散,有的軍艦還在武漢呢,奪路狂奔,往長江口跑。中國的空軍是追來追去,才在長江口炸沉了一艘日本軍艦。那蔣介石怎麼過的了癮呢,在陸地上打的就窩囊。

 

當時中國軍隊的總指揮是張治中將軍,就是後來1949年蔣介石派代表到北平來和談,然後留在北平不回去的那位。張治中這個窩囊的什麼程度,你想你是優勢兵力打人家弱勢兵力,而且有心算無心,居然就沒啃下來。導致日本人及時增兵了。

 

但是日本人主持增兵的也有問題,在陸上主持增兵的是那個陸相杉山元。剛才我們講了的那個便所扉,便所扉這時候就特別得意。因為日本軍隊當中,海軍和陸軍的矛盾非常深,你們海軍居然求得著我們那哥就幫你一把吧。海軍說:你至少派五個師團,不用,哥先給你派兩個師團。萬一不夠用,我再給你派,好不好。於是,剛開始增兵了兩個師團。後來有學者分析,如果剛開始杉山元直接增兵五個師團的話,那結果可能就不是後來那樣。因為淞滬會戰也許就打不了三個月。那中國政府把上海的機器、物資,南京的那些設備全部拆除,往大後方運的那個時間,可能就來不及。這對中國後來的抗戰影響巨大。但是杉山元就犯了這麼一個錯誤嘛,逐漸增兵,他覺得打中國人根本用不著那麼多軍隊。最後怎麼樣,最後除了防守日本本土的一個師團,以及留在中國華北的幾個師團,所有的師團全部押到了上海戰場,一度達到了八個師團,那最後結果是什麼?最後的結果是日本人損失慘重。據保守估計,至少死傷四萬人,那日本花了血本,蔣介石這邊花的本就更大。整個淞滬會戰,中國將士傷亡是二十萬人,跟日本是五比一的比例。

 

而且淞滬會戰特別一點,是蔣介石真的下了決心,而且貼老本。你想想看,蔣介石可是打內戰出身的,這個時候他雖然是國民政府名義上的首腦,但是地方上很多軍閥還是不聽他的,比如山東的那個韓複榘就是不奉中央的號令。你蔣介石能拿我怎麼樣啊?蔣介石在淞滬戰場上其實面對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就是你押上還是押下。如果你的嫡系部隊押上,萬一打光了呢,將來怎麼去鎮壓地方上的軍閥,可是如果你不押上,地方上的軍閥,憑什麼聽你的號令去戰場上當炮灰,你自己保存實力,大家又不傻,所以蔣介石這個時候的表現還是不錯的。中央軍嫡系部隊黃埔系全部押到了上海,押到了什麼程度?不僅是像胡宗南的第一軍這種標準的中央軍,甚至是新組建的陳誠的十五集團軍,甚至是他小舅子宋子文新組建的一支稅警部隊。就是收稅的員警部隊,因為裝備比較好,也押上去了。甚至把中央軍校的教導隊,是教學用的部隊,也全部壓上去了。當然了,當時全國都在往上海運兵,各條鐵路公路都在把部隊往上送。

 

可是打的好艱難,好慘烈。你看胡宗南的第一軍,那個裝備是最好的,德械師。上去之後怎麼樣,第一天減員80%。當時有這麼一個說法,就是中國裝備最好的軍隊,在淞滬戰場上最多堅持七天。這不是說上去打的不行下來,是上去一個不剩,只需要七天。

 

其中最慘烈的還不僅是中央軍了,還包括桂系軍閥。就是李宗仁白崇禧的那支部隊,當時桂系不得了啊!首先英勇善戰,民風彪悍。另外廣西當時是國民政府的模範省。花了好多錢去裝備這支軍隊,從西方進口什麼上萬隻的步槍,輕機槍。再有,每一個士兵居然都配發了鋼盔。這要讓川軍看見,那要羡慕死。鋼盔多貴啊!居然這樣的部隊拉上去,六個師,一天全部打殘。因為這個戰鬥力他壓根不是什麼。現場上兩個部隊之間的戰爭,它幾乎是兩個時代軍隊之間的戰爭。人家日本人是海陸空立體攻防,而中國軍隊呢?靠的是血氣之勇往上沖。你說能不慘烈嗎?所以後來從淞滬戰場下來,白崇禧把他的桂系軍閥拉到安徽去休整。後來不是打南京保衛戰嗎?蔣介石問白崇禧,你的桂系要不要參戰。軍力實在太緊張,白崇禧是死活都不幹。說你給我桂系留點種子吧,實在是不行了。

 

所以中國人花了二十萬人死傷的代價,拖住了日本戰車三個月時間。那你說是值還是不值呢?當然值嘛。

首先你日本人的牛皮吹破了。你不是說三個月滅亡中國嗎?現在剛剛拿下一個上海。

第二呢?就是中國人的士氣給打出來了。原來很多知識份子,像胡適這樣的人,反復勸告蔣介石。不能跟日本人輕易打。一打沒准就是亡國滅種,現在看挺好。我們的兒郎、我們的軍隊,可以放手一搏。所以淞滬抗戰之後,胡適這樣的人,對抗戰的態度來了個
180度的大轉彎。從此站到了蔣介石這一邊。

第三呢,就是我們成功地把日本人的戰略方向,由從南向北改成了從東向西。我們在戰略上又積累了一點優勢,聽到這兒你可能會反問?說日本人有那麼傻嗎?讓你中國人牽著鼻子走,你讓我打上海,我就跑來打上海,我怎麼那麼乖呢。你還真就別說,日本人在戰略上從來就是他的弱項。那第二點呢,就是日本人也有一個心魔,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它的整個戰略著眼點是保住東北滿洲,他是逼著蔣介石承認偽滿洲國獨立。所以他也會算帳,在我沒有準備好全面滅亡中國的時候,我什麼又繞過四川,又打武漢,我費勁不費勁呢。現在有一個機會。直接把你中國的經濟中心上海拿下,如果你還不服,我再往前走幾百公里,就可以拿下你的首都,我就不信你蔣介石不投降,只要你投降一簽字一畫押,
OK!滿洲我就可以抱在懷裡慢慢消化,這就是一個小流氓的心態。

 

他就萬沒想到,上海打下來之後,問蔣介石服沒?蔣介石說不服。接著打,日本人這時候可就真為難了。

 

剛才我們講到西元1937年的11月份,日本人花了三個月的時間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終於拿下了上海,淞滬戰役就結束了。那現在這個球可就到了日本人腳下,請問你下一步該幹什麼呢?你要是等蔣介石投降,蔣介石正忙著逃跑呢。現在沒空跟你談這事,那東京大本營其實就很為難,但是有些人腦子是很清楚的,知道日本軍隊是不能在中國繼續泥足深陷。你這一腳進去不容易拔得出來的,所以甚至軍部還給前線的部隊下了一道命令,畫了一道線,你現在看那個地圖,就是在蘇州和嘉興之間畫了一道線。

 

前線部隊不允許越過這道線向西,要想掃蕩殘敵,只能在這道線以東。甚至大本營還提出過一個規劃,說如果蔣介石再不屈服,繼續打丫的,怎麼打?到南邊打廣州。我把你中國所有的重要經濟中心,和出海口都捏在手裡,我看你還不投降?這是一套規劃。

 

但是日本這個國家他跟別的還不一樣,軍國主義嘛!軍國主義嘛,它的軍隊,其他國家的那個軍隊你說次一點,頂多是什麼軍機散漫,戰鬥力不強,日本軍隊有一條,經常抗上,就是底層的軍官往往自作主張,去你的什麼限制令,帶著兵就沖過了這條線。

 

那到了七月中旬的時候呢,一看,喲!沖過去了還不錯,也圍殲了國民政府的幾支軍隊。那天皇說就這麼地吧,就點個頭吧,反正從上海到南京,按現在高鐵來說,也不到兩個小時,就一腳油門的事嘛,那就踩一腳?那就踩一腳吧。於是就在12月份,爆發了南京保衛戰,那後來發生的那個悲慘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三十萬同胞死在日本的屠刀之下。

 

但是我們今天講的不是這個重點。我們站在日本人那邊看,其實它是越來越為難。你看,在南京陷落的前後,其實日本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就是得談呐,這事我目的是讓你屈服,對吧,承認偽滿洲國是我的,你老跑這不行。因為跑又追不上,那怎麼辦呢?托一個老娘舅,誰呢?德國人。

 

前面我們講,希特勒跟蔣介石關係還挺好的。當然希特勒為了啥?希特勒是為了中國的很多戰略物質,比如說中國國土上的很多鎢礦等等,都是希特勒備戰的重要資料,所以他跟蔣介石一度打得火熱。那正好,我們又都是軸心國,那就委託希特勒出來,來傳個話吧,希特勒這時候也在琢磨歐洲的事,沒空管中國,所以確實只負責了傳話。

 

那日本人要傳過什麼話呢?它提了幾個條件:第一,還是那個萬年不變的老條件,承認偽滿洲國獨立,這你們別要了,這是我的。然後呢,繼續老條件,華北自治,這是給割出一個戰略緩衝區,然後它覺得我這一仗打勝了,我總得多要點吧,要不我白死四萬人,於是又增加了什麼內蒙自治。其實日本人拿下山西之後,內蒙其實已經在他們手裡了,然後上海自治,後來南京打下來之後,說首都都沒有了嘛,那再提個條件,整個華東都要自治。

 

其實在日本人看來,這個條件太講道理了,你想,我死了那麼多人,花了那麼大代價,我的要求無非是回到了幾年前的那個要求,我沒有更多的侵奪你的主權,名義上雖然有那麼多自治,還是奉你蔣介石為中央政府。

 

(騎虎難下的侵華日軍)

 

所以日本人覺得自己很講道理。那蔣介石這邊什麼態度呢?根本就不搭理他,什麼德國人傳話,沒聽見。日本人這時候就暴露出大和民族的一個特點:特別認真,不僅提了條件,而且還提了最後通牒截止時間,到什麼時候呢?1938115日。

 

大家想,南京陷落是1213日的事情,到115日,這可是整整一個月時間,日本人就戳著刀在那兒等著,來談,我們入洞房,可是快到了115日只剩四天了,有點慌了,這新娘子都已經脫光了上床了,新郎沒來,蔣介石壓根就不搭理他。

 

於是這個時候就開了一個天皇的御前會議。那一天當時的日本首相近衛文麿還生病了,天皇等不及了,生病生病吧,剩下人來開會。整個御前會議大家都沒招,因為這個層面已經是一個燙手山芋拿在手裡,最後有一個人就發表演說,說天皇陛下你不要著急,蔣介石這回要是敢不來,不答應我們,我們就給他來一個絕的,就是我們永遠不以他為談判物件,我們我不搭理他了,咱倆絕交,但是又不宣佈兩國在外交上絕交,又不是宣戰,我就是不以你為談判對象。

 

天皇聽著挺解恨,反正還有四天,咱們再等等,那到了正日子,就是本來應該拜堂的時候,1938年的115日,上午九點,日本大本營召開緊急會議,蔣介石這新郎是真不來了,不來怎麼辦呢?那當時陸軍的總參謀長叫載仁親王,這是一皇室的人,這親王講話就特別搞笑,說這是不是德國人不負責任啊,這話沒傳到啊,我們提那麼多要求,是不是國民政府沒聽明白啊。

 

那這個現場上主要是兩派:一派是文官,文官反而這時候特別激進,這是以當時日本的外相廣田弘毅為代表。廣田弘毅說,四天前不是在天皇陛下前面已經講過了嗎?如果15號他不來,我們從此之後不再搭理他,我們大日本帝國不再以中華民國的蔣介石政府為談判對象,我作為外相,你們還不相信我嗎?我就這判斷,他這時候沒有談判的誠意。

 

而另外一個人呢,就是陸軍參謀部的次長。這個人叫多田駿。

 

他其實腦子是比較清楚的,說你們這幫人你想想看,你們原來說要打上海,打什麼盧溝橋,發動七七事變,是為了膺懲中國,就是懲罰中國人,不是說好像一拳打著蔣介石就服嗎?可是你們有沒有想到,蔣介石如果不服呢?如果他就是不服,你說我們咋辦?

 

那這一天,那個近衛文麿首相他病好了,他參加會議,一言不發,一直到會議的最後,他說那既然廣田弘毅外相喊得這麼激烈,我們就聽他的吧。於是就在第二天,就是西元1938年的116日,115日的第二天,拜堂成親失敗的第二天,發表了所謂的“近衛聲明”。近衛文麿前後發表過三次聲明,這是第一次,這話說得特別絕。第一,叫:無論任何情況下,大日本帝國再也不以蔣介石政府為談判對象,我從此不搭理你了。

 

那第二條呢?堅決拒絕任何調停。你聽這個,哪是一個現代化政府該講的話呢?這簡直就是一個回娘家跟丈夫鬧的一個小媳婦嘛,對吧。就是無論發生什麼情況,我絕對不會回去的。誰過來勸,我就罵誰祖宗八代。他就是這句話,你知道吧。

 

所以你看後來發生了什麼?轉過年去,到了1939年。近衛文麿首相又前後發表了兩次聲明:這就是所謂的近衛第二次和第三次聲明。第三次聲明是在1939年底,11月份發表的。這就正式提出來所謂的近衛三原則。這在歷史上很多有名的一個詞,那個話是越說越軟。什麼叫近衛三原則呢?就是友好親善、共同防共、經濟提攜。你如果把中間共同防共那個詞拿掉,友好親善,經濟合作。這簡直就是今天中日兩國政府達成的那個協議。

 

近衛文麿這個時候已經把腸子都悔青了,什麼不以蔣介石為談判物件。所以他此時伸出了一隻黏糊糊、濕噠噠、又羞臊不堪的手。想向蔣介石伸過去,蔣介石還是不搭理他。當然這個過程當中,日本人和蔣介石不是沒有接觸,當時還有什麼桐工作等等。但是蔣介石確實從總體上來講,他仍然咬緊牙關在抗戰。沒有投降,所以近衛文麿政府到這個時候已經山窮水盡。日本的輿論也在指責他,你憑什麼發表那個腦殘的近衛第一次聲明呢,不以人家為談判對象呢?近衛還解釋:那天不是我,是廣田弘毅,話都是他說的。”一個首相當到這個份上,還當什麼勁呢。所以緊接著他就辭職了。可是你把大日本帝國可就撂這兒了,怎麼辦呢?所以從這個階段,從日本的東京來看。它的政策已經進退失據。比如說他居然搞出一個計畫,要從中國撤兵。你撤的了嗎?你撤一部分兵,剩下來的兵能夠擋住中國人的攻勢嗎?所以已經騎虎難下,你不得不接著往前幹了。

 

那這個時候我們再把視角切回到蔣介石這一邊。那上海丟了,首都南京也丟了。那下麵該怎麼辦呢?當然是防守武漢,沿著長江,從東往西撤。那這個時候國民政府如果我們不去看總結果。僅僅從戰場上的細節看,我們發現戰略的轉機其實已經開始出現。你比如說:到1938年的3月份和4月份,就打了一個漂亮的台兒莊大捷。那緊接著到6月份,雖然發生了一個悲劇:這就是花園口被炸掉。花園口被炸掉對當地的老百姓來講:當然是一件慘絕人寰的事情。但是如果僅僅從軍事戰略上來看,那是一次很大的成功。

 

你還別覺得花園口好炸,黃河這個玩意兒它經常氾濫,但是你真要炸它還不容易。最開始跟一些黃河水利專家選的那個點,是在中牟縣,今天河南中牟縣的趙口。但是居然用炸彈都沒炸開。你看黃河那個堤壩很結實。不得已才跑到花園口決開。那決開的結果當然老百姓倒了黴了。

 

但是日本人也倒倒楣了,黃河一沖而下。從此整個中原大地是一片澤國。

 

最後甚至是把一支日本軍隊攔在了黃河南岸,最後被中國軍隊全殲。當然這個小戰果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形成了一個戰略態勢。日本人徹底斷送了從北往南打的這條路。所以後來的武漢會戰就變得比較好打了,只需要注意從東向西這一個戰略方向。其實武漢會戰特別值得重視,因為雖然武漢後來還是丟了。但是中國軍隊的打法不一樣了,不再像剛開始那麼死心眼了。你看無論是平津,還是後來的上海、南京、都是據城死守。就要跟優勢的日本部隊爭一城一池之失。但是武漢會戰就不一樣,它是節節敗退。雖然敗字不好聽。但是它成功地阻截了日本軍隊四個月時間,也讓它是拋屍無數。整個武漢會戰的戰場所及:包括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最後武漢。有人說武漢保衛戰,其實這個話不確切,為什麼?因為武漢沒有保衛嘛。最後是一座空城,該遷移走的物資、人員,全部都搬走了。城門四開,交給你日本人了。

 

(老蔣險些喪命武漢)

 

最後還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蔣介石為了為全民表率,我最後走。很多人還以為他要留在武漢過生日,那當時是1023號。蔣介石覺得差不多了,都撤光了,我該走了。他這時候已經沒有專機了。他要搭民航航班走。但是發現民航航班突然飛走了,就剩他一個老頭子在武漢,好著急。最後搞到了一架飛機。可上了飛機之後他就傻眼了,為什麼?這個飛機的駕駛員剛學完本  還幾乎沒上過天。然後那個導航員也是個菜鳥,飛機上天之後就已經迷路了,飛哪兒去了?很快又發現,這飛機沒怎麼加滿油。所以不得了,又得回武漢加油。可是你知道,蔣介石是貼著最後時間走的。這已經是24號,24號當時估算。日本兵就該進城了,在武漢機場降落的時候,整個機場已經埋上炸彈。準備馬上爆破就毀掉,機場的整個照明設施已經沒有了,撤掉了。飛機是在一片昏暗當中緩緩降落。後來搞上油再起飛的時候,距離日本兵進城已經只剩了幾個小時。

 

武漢會戰打完,整個中國的抗戰就進入了第二階段。叫戰略相持,什麼叫戰略相持。過去我們中國人總以為,我們慘,我們被日本人拿掉了東南半壁。就是整個中國最富裕的東半邊的疆土。好像我們已經被壓縮了,但是你站在日本人那邊想一想呢?這顆燙手山芋他抱在手裡,是扔又扔不得,吃又吃不下。他心裡是啥滋味呢?說到這兒肯定有人會反駁,說羅胖你說的不對。日本帝國主義就是要滅亡中國,我有很多證據。確實日本人有人這麼想,但是我們得知道現代政治當中有一個概念,叫統治成本。當然了,如果中國人民都像小綿羊一樣,你日本太君來了,說啥是啥,咱們接著交皇糧國稅,那日本當然要吞滅中國,因為統治成本很低嘛。

 

可是你不要算錯賬,這已經是現代社會了,這跟幾十年前都完全不一樣,你看幾十年前,日本人揍慈禧的時候,那個對手是他最喜歡的。慈禧又弱,打不過人家,打完之後呢,又願意給錢,給完錢之後呢,還願意簽合同,承認這個錢一百年不帶要,拉鉤又上吊,再然後呢?還願意聽你日本人話,接著跟你搞好關係。哪有這麼好的對手?可是慈禧是什麼?慈禧是君主,她覺得整個國家就是我愛新覺羅家的私產,我想怎麼處置,老太太我說了算。

 

所以你看,過去經常有那種滅國戰,它都是建立在,國家是某些君主和國王的私產的基礎上,你像在歐洲中世紀那個時候,也沒有主權國家,那些君主說,打一仗,輸了算了,這片土地割給你了,因為這叫賠款,這只是土地,是財產的概念。但是隨著現代主權國家的建立,人民的意識形態的共識,我們以前節目多次講過什麼,叫現代的國家,什麼叫民族國家?是一個想像的共同體,它已經不是任何人的私產了,蔣介石牛怎麼樣?他敢向日本人投降嗎?所以我們在歷史上,不是替蔣介石說話,蔣介石在中間如果投降,他根本就不具有統治下去的合法性。所以無論從理性和感性上,蔣介石只有咬緊牙關堅持下去。

 

這個時候我們在反過來看日本人,它雖然處心積慮要占中國人的便宜,但是有個成本問題,它花十塊錢打仗,如果只能在中國搜刮一塊錢的資源,那太君又不缺心眼,這種賠本買賣他怎麼會做呢。

 

你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帝國為什麼從全世界的殖民地,都說你們獨立吧,我走了,為啥?成本不划算,因為當地的民族共識開始形成,你一個外族人的統治再也不具備合法性了。

 

所以太君進了1939年之後,那真叫是一口熱稀飯含在嘴裡,是吐又吐不掉,是吞又吞不下。而對面呢?那個蔣介石,無論從邏輯上還是在現實上都不可能向你投降,那請問日本人怎麼辦呢?那抗戰後幾年,雖然互有勝負,甚至日本人還占了中國人大量的土地,,那又怎樣,那又怎樣?你現在吃成了一個大胖子,是吧?誰難受誰知道。

 

好,我們回到1939年之後的抗日戰爭的戰場。日本人到此時已經是強弩之末,民窮財盡。我們現在看到的資料,1939年的六月份,日本人已經開始把學校教學用的步槍都收回來,再投放到中國戰場。開戰之前也有那麼大的外匯儲備,據說還有幾百噸的黃金儲備,全花光了!幹什麼去了?買美國人的鋼鐵,石油,槍炮,投放到中國戰場,已經難以為繼。

 

那個的時候,我們要澄清一個誤解,這也是矯枉過正,覺得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抗戰,那個戰場才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這話說的也沒有錯。但是千萬不要低估中共領導的敵後戰場,那個土八路的抗日遊擊隊的力量!那才真正暴露了日本人泥足深陷於中國的戰略困境。你想想看,日本人有啥?有一支現代化的成建制的部隊,他們希望打仗怎麼打?當然是海陸空立體配合,先是重炮轟,然後是機械化部隊跟上,可是土八路,往往就幾個人,幾杆槍,你用這一套打,他是沒有用的。所以你打這樣的敵人,也必須化整為零。說白了,你原來現代化的那個體系性的優勢,你就沒有了。

 

我在看一篇資料裡面講了一句話,特別逗,說變形金剛要是這麼擱著,它也得生銹。你想想看,日本人它已經變成了,就是中佐以上的軍官就沒有用了。因為你必須把一個一個的中隊放在一個一個的炮樓裡,的那種派出所級別的戰鬥,那時間一長。其實你的戰鬥水準,跟外面的那些土八路有什麼區別呢?對吧,都是一個肉身,然後一杆步槍,區別越來越小,那土八路幹什麼呢?就是經常端你的炮樓,截你的糧食,打擊你的稅收。

 

在這裡面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山東的那個遊擊隊曾經有一次繳獲了日本人的一個叫步兵炮,九二是步兵炮。那個玩意兒呢,很厲害,因為他基本一發炮彈就可以端掉一個炮樓。哎呀,日本人緊張的不得了,跟在後面拼命的追,沒追上,那土八路什麼呢,他刨一個坑,把那炮埋了,其實這個炮八路手裡只有三發炮彈,日本人可就徹底睡不著覺了,還派了漢奸跟共產黨談判,說這麼地,我們給你三挺輕機槍,還給你足夠多的子彈,你把那炮還我們行不行。共產黨說不還不還,我們就留著這炮。那為什麼只有三發炮彈能有這麼大的威懾力呢?你想,鬼子的那個炮樓八路軍要是正面攻擊,沒準兒幾千人都拿不下來,可是現在我手裡有一門炮。你可不知道夜裡我往哪兒拖。給哪兒來一傢伙,對吧。只要我三發炮彈沒有打完。整個山東境內的鬼子的炮樓都不要睡覺了。你就等著我那兩隻靴子給落下來吧。所以這個日子是沒法過的。

 

而且還有一點,所有的軍隊講究的是一個士氣,可是你現在面對的是一幫什麼樣的敵人呢?就算你搞掃蕩,你成功了,只要你們活下來,你沒有任何戰略上勝利的意義。就這樣的,打掉幾個土八路,那叫軍功啊。好意思跟天皇陛下彙報嗎?在我看到的那份資料裡面,還打了一個絕佳的比方:就是你鬼子,就算你每次都贏,那又怎樣?就好比你拿了一把鐵錘,去錘擊湖水,每一次你都能贏,但是你能拿這湖水能怎麼樣呢?這就是它的戰略絕境。

 

那話說到了1940年的時候,情況又發生了變化,我們對對時間,1939年,德國人可在歐洲開打了,把英法聯軍那是揍得鼻青臉腫。日本人在東亞這邊一算帳我靠,這生意算是徹底做賠了,為啥?因為英法主要是東南亞的殖民地的那個宗主國,現在英法給揍趴下了,我幹嗎跟中國在這兒沒完沒了。我沖到東南亞去,搶那邊,那邊的資源尤其是石油又豐富,我現在跟中國人在這搞什麼搞呢? 所以天皇這時候說,哎呀,看來打中國這事是打錯了,那日本人又不甘心,所以就南下了東南亞,那這時候美國人就說話了,你看美國人在抗戰前那個角色特別有意思,先是幫助日本人打中國人,這幫助不是主觀上,是客觀上的,因為日本人有錢。前面我們講那麼多的外匯儲備,買美國人的槍炮,美國人也賣給它。等兩年,日本人發現沒錢了,要開始拖欠,美國人說拖欠,然後你還打東南亞,這事你給錢我都不賣給你了,從此對日本人開始禁運。說要不你就退回到19377月,就是盧溝橋事變之前的狀態,要不然我就對你進行禁運。這個禁運可是非常徹底的。從一兩棉花,到一顆鐵釘子,到一滴石油都不會再賣給你。

 

(中國戰略的悲壯勝利)

 

那日本人就傻缺了,你想想看,它當時可是握有全世界第二牛的海軍。但是那個聯合艦隊要是沒有新的能源,沒有新的美國人賣給它的石油,只能運行三個月。這還不是打仗過程中,就是平常正常的作戰訓練,只能支持三個月。所以你看,當中國人把日本人拖入這樣的戰略絕境的時候,它就必須幹一件事情,就是跟美國人放手一搏。這就是為什麼1941 年,日本人一定要搞珍珠港事變的原因。其實日本人不知道美國人是不能惹得嗎?但是它又能怎麼樣呢?

 

如果把美國人能夠打趴下,逼美國人投降,簽個字,太平洋歸我,我還有一線機會。如果這個時候我讓美國人給我禁運,我所有的軍艦全部趴下,我的所有的槍炮已經沒有資源再去作戰,那我們的單兵作戰水準跟中國人那就要拼砍大刀了,那怎麼打中國戰役呢?那你可能會問,那日本人為什麼不幡然醒悟呢?撤回來不就完了嗎?聽美國人的,回到19377月以前的狀態。不可能嘛,人家現在也是一個想像的共同體,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你們這幫當政的,死了那麼多人,花了那麼多錢。現在要全部還原歸零,那日本老百姓也不答應。我多少得薅一把羊毛再走吧!但是問題是,你越薅,你就越泥足深陷,越無法脫身。這就是日本人整個抗日戰爭,包括後來的太平洋戰爭當中的戰略悲劇。

 

我們來看一個場景《大公報》的有一個記者。曾經採訪一個中國軍隊的那個中層的軍官,說你對中日戰爭到底抱什麼樣的態度。他說我們必勝,中華民族必勝。說那勝利之後,請問你要幹些什麼呢?那個軍官笑了笑說,勝利我肯定死了,這場戰爭軍人肯定要死光的,所以你看,這是一個多麼悲壯的場景。但是它折射了中國什麼樣的戰略地位就是我們肯定能贏,即使我們軍人死光了,我們都能贏。而反觀日本呢?是,你每場仗都在勝,但是誰都知道,你肯定會輸,所以在珍珠港事變之後,蔣介石那種私下的偷偷摸摸地跟日本人的談判都已經停止了,我知道你肯定會輸。蔣介石在最難的時候,在自己洗澡,據蔣緯國後來回憶,洗澡的時候痛哭流涕,大聲地一個人在浴室裡喊:“媽”,叫媽,所以他已經到了痛苦的邊緣,但他知道,我一定能贏。

 

我們今天給大家講這一段歷史,其實是想講什麼?就是講什麼叫戰略。日本人,我們前面講那句話,通過一個又一個戰術勝利,以便讓自己掉進一個巨大的戰略陷阱那請問,什麼事戰略?戰略就是一個長期目標,你咬定他不放鬆,並圍繞它配置資源,這叫有戰略能力。那什麼叫戰略低能呢?就是每一步只看得到當下,做各種各樣應激反應,有人批評就沮喪,有人表揚就得意,看見利益就想上,看見困難就想退。這種人就叫沒有戰略。在歷史上,不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還是個人,其實所有的失敗都是戰略失敗。


本文出處:http://www.luojiji.com/thread-558-1-1.html

延伸閱讀:

台灣電視名嘴歪風的由來

中國現代軍事史

死守:「戰」或「死 」的後遺症

死守或投降:從抗戰中最有爭議的黃埔名將 方先覺 談「戰」或「死」?

大陸學者的覺醒:中共在對日抗戰中做了什麼?

從內鬥出身的退將們出席大陸閱兵與一位寧死不屈抗日師長的現況對比

中華民國國軍逝去的英雄

我看抗戰真是老共打的 (轉貼)

退役中將傅應川:無國仇只有黃埔家恨

新竹鹿寮坑鄒洪將軍故居

NEVER NEVER:八年抗戰黃埔畢業生陣亡人數
與南京其他體系軍校軍官哭陵事件


從抗戰老兵悲歌談國軍現代化後卻無戰爭的晉升制度

張學良將軍口述歷史的困難,在於不是「我講你寫」就成了!

遊戲化軍人-納粹和抗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