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  

罗辑思维 30 和你赛跑的不是人

發佈日期:2014年1月10日
https://youtu.be/NnrrFx7jUYw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歡迎各位來到羅輯思維,很多朋友都在打聽說你們羅輯思維有點譜沒有啊,一會兒談東一會兒談西,有點選題上的定位和規律沒有啊?今兒明告訴大家,我們確保沒規律,羅輯思維要是有什麼定位的話,只有一個,那就是我一個人說。

其他的我們就給你們大夥兒捉迷藏,確保你摸不著脈。前面三周我們說的都是中國近代史的話題,這一周我們說點現實的話題。

這一代人可能會面對空前慘烈的失業的情況,前不久我們看到一則新聞說中國今年大學生的就業簽約率不足30%,哎呀,這可熱鬧了,這輿論。

大家的分析什麼原因啊,有人說經濟不景氣,有人說產業結構不合理,有人說這個社會太不公平,還有人說這是中國教育實在是太槽糕等等,這些分析也都有道理,但是直到我看到了一本書叫《與機器賽跑》看完之後,我才覺得,可能實際的情況不像表面看起來這麼簡單。

在我們這樣的短短的一生當中,不僅要受到周邊的一些環境的影響,也許人類發展的一下底層趨勢也在推動我們人生的一些命運的變革和轉折,這些轉折有可能是好的,有可能也是空前的槽糕的。

比如說失業,我們在談論中國大學生事業的時候,忘了這是一個遍及全球的現象,這不是一個中國現象。比如說美國吧,剛剛過去的5月份,整個外界都在估計,奧巴馬新任期剛開始,應該就業崗位的創造應該很多,所以外界估計應該是創造5月份17萬人或者17.9萬人,最樂觀的。

實際上,材料已公佈,一翻兩瞪眼,傻了,13.5萬人,13.5萬人什麼概念呢就是連美國當月的平均新增人口都沒有趕上,就是新增加的人口,你都沒有創造出足夠的就業崗位來滿足他,那麼我們都知道,2008年有一輪金融海嘯。

消失了大量就業崗位,現在美國人在拼命的追,想把這些就業崗位補回來,一共1200萬人,1200萬人是什麼概念呢,不是說1200萬沒有工作啊,石油意願工作的人當中,有1200萬人沒有工作。

即使不是現在這麼低的數字,一個月只能新創造比如13萬人,12萬人,甚至比這更低,即使在這個基礎上翻倍,20萬人以上,那麼這個缺口要到2023年才能補上,而目前看沒有任何人有任何理由去相信這個缺口會被補上。

這就是美國的情況。歐洲呢,就更槽糕了,這兩年大家那個耳朵都快磨出繭子了,歐洲歐債危機,一季度,法國,西班牙失業率又達到新高。

西班牙是最慘的,希艾娜在失業率已經直逼30%了,這還是全國人口的情況,如果你要看年輕人口也就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失業率可以達到50%以上,你到西班牙去看,滿大街年輕人只要是25歲,你看著是一張娃娃臉的人,基本上都沒工作。

西班牙全國人口1700萬,其中有200萬人,整個家庭沒有一個人有工作,就完全斷絕生計來源。大家說,你別說這兒多數字了,經濟學家就嘮叨叨這點事了,今天我們要說的恰恰不是經濟學的事。

因為就在我剛才提到的那本書裡,與機器賽跑》這本書裡告訴我們,這不是一次通常的失業,這是一次可能一代人的命運都要帶來巨大轉折的一次空前的人類的經濟,社會乃至政治的危機,對現在這種的經濟情況,有兩種判斷,第一種判斷呢,是一種普遍的判斷,這就是經濟週期帶來的,有好就有壞,有升就有降。

當然,看的深一點的人會說,這是人類一個很深層的原因,因為人類發明互聯網然後我們一直處在於一個技術爬坡的一個階段,那麼這個技術呢,所有的結出的果子我們今天摘一個,明天摘一個,摘到現在少了,甚至是變成曉得了,然後剩下的都是酸的果子了。

我們現在處於技術能夠給這一代人帶來的繁榮處於末端,所以現在我們處於一個大蕭條時代,這是一種感覺上,哎呀好深刻的一種觀點,按照我們書裡,今天介紹的這本書,《與機器賽跑》的觀點恰恰相反。

它說 根本不是什麼技術帶來的繁榮和增長停頓的結果,恰恰相反是技術飛速發展帶來的結果,什麼原因,非常簡單,就是人類整個的這個房間裡突然闖進了一頭大象,這頭大象橫衝直撞把這個瓷器店裡原來所有的罎罎罐罐打的稀裡嘩啦,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面對的情況。

那這頭大象是什麼,這頭大象就是互聯網以及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術,他們像一頭大象闖進了瓷器店把原來的那些罎罎罐罐全部打翻,我們很多人原來賴以生存糊口的納西恩啊寫工作突然一下蒸發了,消失了,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現在面對的情況。

很多人對於互聯網這種技術其實還在掉以輕心,比如說我們傳播學界,傳媒學界很多人都在說;"哎呀不要動不動就講什麼老媒體要死,對吧,你們幹新媒體的惡人不要老說你們老東家的壞話。"我們說傳統電視有危機,傳統電視要死,那個真的是叫捶胸頓足的在說,因為我們真的是親眼看到,我不是在預言,我是在把我們看到的東西跟大家講。

當然很多傳播學的教授會反駁,說你看當年電視發明的時候,很多人都說電影要死,你看電影死了嗎,電視發明的時候,很多人說廣播要死,廣播死了嗎,不是沒死嗎,不是活到今天,還硬朗著嗎,你們憑什麼做出這麼草率的判斷,要知道這一輪可不是什麼簡單的新技術,這一輪是底層技術革新。

互聯網是什麼,互聯網根本就不是什麼新媒體,互聯網是母媒體,所有的原來的媒體樣式要重新換一個地基,在上面重新運行啊,所以說這一輪傳統媒體遇到的危機,我們只能用一個中國人才能聽得懂的詞,才能描述它,叫強制拆遷異地重建(這句話羅胖講了很多次了)。

不管你是什麼樣的傳統媒體你必須把自己的每一根血管,每一顆血肉在互聯網這個基礎上重新搭建起來獲得新生。說一說傳統媒體的,我們不管用的是消失也好,轉型也好,滅亡也好。不管用什麼詞最終描述的都是同一個現象,你如果不去應對互聯網這個全新的技術,那就是死無喪身之地。

當然今天我們講的主要不是傳媒。我們仍然回到整個經濟的產業大勢來看,人們對於互聯網長期以來有一種低估的姿態,覺得互聯網就是玩鬧嘛,你看小孩網吧,玩遊戲,發QQ,微信,這不就是玩兒鬧嗎,對產業能有那麼多的影響力嗎。

沒錯,我們今天就從失業這一個角度去看互聯網到底在對我們幹什麼,將要對我們幹什麼。話說2004年有兩個經濟學家,他們當時也意識到說這個互聯網,這個電腦對人類的就業可能會要帶來一次大衝擊。

所以既然趁這個衝擊沒有來的時候,我們先排排座吧,我們看看哪些產業會被衝擊,那些產業相對安全的,他們覺得這個簡單勞動可能夠嗆,比如說這個寫代碼,大規模的運算,你所有幹這些事的人可能夠嗆,所以這是名單的這一部分危險的。

而安全的他們認為什麼,他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說駕駛,開車這個事,開玩笑的,一個人他在開車的時候眼觀八方,耳聽六路那接受的資訊,處理的資訊那是海量的。

所以開車這種事情互聯網暫時搞不動我們的,我們不知道2004年經濟學家們在說的暫時是多長久,反正我們知道,六年之後,2010年紐約時報就報出來了,穀歌在他的官網上就開始宣佈,他們研發了在技術上已經成功的實現了自動駕駛汽車。

這個自動駕駛汽車在美國幾個州已經跑了十幾萬英里了,而且過程中無一起交通事故,當然有一起世人開著車撞了它(看來技術還是有些瑕疵,能躲閃一切危險才是好車嗎),那就證明這個東西在技術上已經成熟了,你說原來人,我們耳聽六路,眼觀八方,要處理海量資訊,人家做到了。

不就是逆流而上嗎,跟你幹嘛,死磕嘛。在汽車上裝上各種感測器增加運算速度,每秒20次探聽周圍所有移動物體的狀態,然後回饋到電腦的中樞,然後控制車體的運行。這就是計算能力包括網路能力,各種各樣的技術能力進步的一個結果而這個結果從預言不可能到實現,六年。

2004年就在經濟學家們做出這樣的,一個判斷的同時,在美國還搞了一個叫無人駕駛汽車拉力賽,一共150英里進程。然後好多人用自己設計的無人家是汽車的那一套軟體把汽車送去參賽,結果得大獎的汽車只走了八英里,這是得大獎的,第一名。

勝出的汽車只走了八英里,而且還用了好幾個小時,剩下的車不是碰的歪七扭八就是壓根沒有走完,所以當時人們長出了一口氣,哦,原來人類在駕駛汽車這方面的能力電腦是無法替代的,但是怎麼樣,僅僅六年之後。這一切都發生了,快得讓人始料未及。但事兒就這麼完了嗎,沒完,當無人駕駛汽車真的實現之後。我們可以判斷一下,它對人類的就業會有什麼影響。

你一想,哎呀這個司機可能要失業沒錯判斷正確,還有呢(交警跟交通部門吧要麼消失要麼就歸資訊部管轄吧)我曾經問過一些企業家朋友,我說給你們出一個題目,假設無人駕駛汽車在中國普及,那你說會對整個汽車產業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大家都說,無人駕駛汽車,這就意味著我沒有駕照,我不會開車,我也可以買汽車啊,所以汽車的銷量會上漲。

我說,我的判斷可能跟你們真的是相反,汽車的銷量不僅不會上漲,而且汽車作為一個大類的耐用的高價的消費品也許會徹底推出消費品的清單,當然你像什麼瑪莎拉蒂,邁巴赫這種有收藏價值的奢侈品類的汽車不在內,就是給普通老百姓代步的那種汽車,也許會退出消費品的清單。

此話怎講?你想想一下,假設現在滿大街都是無人駕駛汽車,我們可以靠互聯網來訂,你到哪兒來接我,把握送到哪兒,我在智慧手機上下載一個APP,幾點幾分我要一輛車,到哪兒接我,然後通過地圖給我送到哪兒,然後我下車,你就可以去承接下一個客人了。

所以無人駕駛汽車很可能不是增加了汽車的擁有,而是讓汽車進入一種共用經濟的狀態,讓它變成一種公用的出租品(現在好像還在禁止打車軟體,沒收羅胖子的智慧機跟APP,在某些地區哦)。

假設我的這個推論是對的,假設,那結果會是什麼呢,結果就是現在的汽車產業裡面有半壁江山,哪半壁就是所有一個汽車公司裡面搞銷售的,搞品牌的,搞市場的,搞什麼客戶俱樂部的,下到所有的行銷管道,4S店圍繞汽車的其他產業,汽配,維修,保險,我老天,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產業群落啊,如果按照我的推測,將會在無人駕駛汽車普及之後整體消失掉。

那個自動駕駛汽車就是這樣啊,每天你訂送你上班之後,人家走了,接著到別的地方去,你上班比如所有歌東西忘帶了,你老婆正好還在家,再訂一輛無人駕駛汽車,讓你老婆下樓把東西擱車裡,車到你公司你下樓取一趟,然後車再跑它的,如果車有問題,車自己回修理廠可能是在一個密閉的地下防空洞裡,誰也不知道,也不需要佔用街邊的店面等等,它就自己可以去修了。

那你說整個對就業的消失,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巨大的衝擊,我們一味互聯網的浪潮,對就業的衝擊是隨風潛入夜的,潤物細無聲的,相對來說比較溫柔的一刀,但是現在看來,可能是驚豔的一槍,直接要把這個社會紮出一個血窟窿。

所以很可能僅僅在六年之前七年之前,我們絕對低估了互聯網,而且從現開始,我們仍然可能低估了互聯網,互聯網現在它發動了一些技術,在很多領域,比如說剛才的無人駕駛汽車,再比如說翻譯,再比如說大量的醫學技術資料的處理等等,法律文書的處理。這個方面,電腦正在呈現出,顯現出越來越強悍的對人工的這種替代能力。

說到這兒,各位可能會想,哎呀,這個進程如果朕要這樣發展很可怕,它能不能被遏制呢,有這麼一句話西方的諺語說:如果馬能投票的話汽車就不會誕生。

因為馬要捍衛自己的工作崗位,在汽車誕生之前,光英國有200多萬匹馬,如果馬都能投票,汽車就把它廢止掉不就完了嗎。

這個想法可以有,而且每個時代都會有,但是很可惜,這種想法永遠不會得逞,馬現在哪兒去了,不是沒了嗎,整個英國現在馬可能已經成了旅遊品或者是成了寵物,再像汽車發明之前,遍地都是馬,一個城市有幾十萬匹馬車,這樣的社會景象徹底的消失掉了。

馬會投票又如何,我還記得有個經濟學家,法國19世紀的一個經濟學家叫巴斯夏,這個人以幽默著稱,有一次從巴黎到馬德里修了一條鐵路,波爾多這個地方的議員就跟中央政府反映,說你看你一修這個鐵路,我們當地的搬運工人都沒飯吃了,我們法國經濟不就完蛋了嗎?

說我提議咱們這個鐵路別一次性修到底,咱們在波爾多,就是現在長出產葡萄酒那個地方,咱們斷一下,這斷一下多好呢,你看。這樣我們所有的運輸工人都有飯吃,我們當地的經濟就能繁榮起來了,對吧。

巴斯夏聽到這個建議之後說:你這個想法太保守了,斷一下那過癮呢,那就沿途都斷好了,這個鐵路修到一個鎮就斷一下,什麼奧爾良等等,沿路就斷下去,看來鐵路不是個好東西,鐵路剝奪了大家的就業機會導致經濟倒退,巴斯夏向來就喜歡用這種反諷的口吻來陳述,他的經濟學觀點,對啊,很可笑啊。

所以法國當時在推出一些比如說外國的東西太有競爭力了我們得加關稅得阻止外國進口阿(現在世界各國還是不遺餘力的通過關稅來控制本國的經濟競爭力),進口好的東西來搶走我們法國人的工作。

巴斯夏說:對啊,我太贊成了,咱們這樣,咱們把法國所有的好斧頭,大斧頭全部都扔了,我們改成這個小斧頭,最好都不磨是鈍的,讓人去砍樹,這樣呢原來一個人一天可以砍掉的樹,現在的三個人用三天砍掉這棵樹,你看勞動增多了嘛財富就增多了嘛,他就老用這種方法跟你逗著悶子。

但是實際上這種逗悶子很幽默的背後你也能看到人類非常苦澀的一種在近代化過程中要品嘗的滋味,那就是隨著我們的聰明才子,我們發明越來越多的技術,而這些技術在它生根發芽長大之後的第一瞬就要反撲過來對人類狠狠地咬上一口,把你們原來賴以存活的那些工作搶走。

所以在這個世界初有一個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他就講過一句話,他說有一個詞現在還不太著名但是未來你會越來越多的聽到這個詞叫技術性失業,也就是說我們人類用聰明才智發明的這些技術結果反過來會導致我們的失業(這也是中國很多企業不願意購置先進的設備,為了防止更多的人失業啊,)這是一個未來越來越清楚越來越壯大的趨勢。

聽著一百多年前凱恩斯講的這句話,我們再想想現在我們自己從瓶子裡放出了互聯網這個比以前所有的技術都要強悍無數倍的新的魔鬼,我們的全球性的年輕人的失業,你不覺得這是真正的一個恐怖故事的開始而已嗎。

可能有人會問,你怎麼把技術進步的前景,描述得如此一團漆黑呢,難道技術進步,不是人類經濟繁榮的一個最底層的因素嗎,沒錯,其實人類恰恰經常犯一個相反的錯誤,老是低估技術的作用。

比如說1992年克林頓政府召集一幫經濟學家來討論經濟問題的時候,大家其實在那份報告裡一個字都沒有提互聯網,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人類經常在固有的格局和資源裡面想經濟發展問題。

所以我們老是憂心忡忡,可是人類一次又一次地用我們的聰明才智打破來現在的既有的資源格局,讓資源重新呈現它的版圖,然後實現經濟的繁榮。所以技術肯定會帶來繁榮,這個不用討論,但是技術會帶來災難性的失業跟經濟的悲劇這兩個結論之間不衝突不矛盾嗎?不矛盾。

因為我們通常習慣於平均數或者總量來衡量經濟的發展,可是社會的穩定個人的幸福,有的時候總量或者說平均數這個概念是不足以說明問題的,這個時候說明問題的其實是中位數這個概念,這個詞中國人不太熟悉買。

什麼叫中位數?比如說我們一屋五個人,有有錢的,有沒錢的,平均數呢是把大家所有的財富加一塊兒除以五買這個叫平均數,而中位數呢,則是指我們這五個人當中,誰正好他的財富狀況處於中間,比他富有和比他窮的人正好都相等得多,這個人的財富水準我麼我們稱之為中位數,那它跟平均數這倆這兩種測算方法有什麼區別呢?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五個人正在屋裡喝酒突然一推門,馬雲進來了,他是巨富。他以進來之後,如果你算這和屋子裡的平均財富,突然暴增,可是對我們原來這五個人有什麼意義啊,我們該怎麼窮還是怎麼窮,馬雲又不會攤桌子把他的錢給我們分掉。

所以雖然平均數增加了,但這個屋子裡的中位數水準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對啊,所以經濟發展是一個總量和平均的概念,而社會財富分佈則是一個中位數的概念,這就造成了我們剛才說的那一堆矛盾。

美國經濟在互聯網和其他的新技術的推動下,過去十幾年間暴增了幾萬億美金,可是美國人家庭的平均中位數的這個收入水準在過去的十年是不升反降的,什麼原因,就是我們前面分析的原因,因為機器衝進來替代了我們大量的工作。比方說吧,我們現在那些如雷貫耳的大公司,是,它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可是它不招人啊。

Facebook 著名的大公司吧,現在互聯網最炙手可熱的公司吧,員工幾千人,Twitter 就是美國的微博 幾百人 著名的維琪百科 我看到的數位是57個人 裡面還有好多是律師。幾十個人啊 一個蜚聲全世界的大公司,就這麼點就業情況。

我們再說蘋果,蘋果2012年的時候,市值全國最高多少人? 美國本土四點幾萬人 加上全球 六萬人。而1960年的時候,美國當時最大的公司是通用汽車,通用汽車在美國本土多少人60萬人,換句話說,即使公司規模一樣大,現在的公司利用新技術只需要原來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的員工就可以創造出那麼大的一個企業組織。

那好了原來那些人去哪裡呢,但他們失業之後,我們人類又沒有為這種新技術闖入之後的社會結構去創造全新的就業崗位,讓這些被擠出的人有飯吃,那社會的動盪嗎,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均衡不就是一個近在眼前的事情嗎?

這其實並不奇怪,因為人類歷史上反復出現過這種場景,當新技術出現的時候原來產業部門裡面的就業人口被大量的擠出。

比方說1800年美國,90%的美國人都是老農民,可是到了1900年的時候,美國人只有41%的人在田間刨生活(我們好似也是這樣,打工的越來越多,在家種地的越來愈少,公司解散,科學種田,我們哪裡去),到了今天又100多年過去了,美國只有不到2%的農業就業人口,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下降。

也就是說200年的時間全美國人口都從農業這個部門被擠出可是要知道,在前幾輪的技術,對人的就業崗位的替代當中 我們有時間啊,農業是用了200年才把人擠光的,可這一次會不一樣,為什麼?

因為互聯網這個技術太狠了,它擠出就業人口的速度也許會超出我們想像,這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效應,這個效應在我們的這本書裡 《與機器賽跑》這本書裡稱之為下半盤效應,什麼意思呢。

不知道各位小時候有沒有聽說過一個故事,說國際象棋的發明者,發明國際象棋,一個棋盤64個格,然後國王就很高興說,賞,你就說吧,你要什麼好東西,我賞給你。這個發明家說,我一個小平頭老百姓我能要什麼呢,這樣吧,我要的不多,在第一個格裡你給我一粒米,第二個格給,我翻倍 兩釐米 就依次翻倍 這樣64個格給我裝滿。

我就那這麼點兒米回家就行了,國王說這還不好辦嗎,這能有多少米啊,來賞放 ,剛開始一格 兩格 沒多少,可是到了半盤的時候,國王覺得不對勁了,因為每次都是一倍,每次都是一倍,而一倍一倍的增長,她就突然發現,當進入到下半盤的時候即使把全宇宙所有當時的糧食都給這個人都不夠。(這個故事我聽過中文版的),這就是翻倍的力量,翻倍的厲害。

當然這個下半盤效應其實還有一個名詞叫荷塘效應,荷塘效應什麼意思呢就是,你看這個夏天的荷塘 荷葉鋪滿這個荷塘,但是你會發現 它在鋪滿的前一天它才鋪一半,再前一天才四分之一,因為荷葉鋪滿荷塘也是成倍的增長,也就是說僅僅在三四天前你還沒覺得這是什麼了不得的事,三四天一眨眼的功夫 它已經滿了,這就是翻倍的厲害。而現在的電腦互聯網技術,它恰恰就是一個翻倍的技術。

這就要講到1965年,著名的因特爾公司的摩爾先生提出來摩爾定律,當時他講現在這個電腦主頻的計算速度,每隔十二個月要翻一倍,後來這個數字被定義成18個月,但問題是它不只是計算速度翻一倍,你會發現整個這個IT領域 所有的技術指標都在用這個速度再翻倍 就在過去幾十年裡整個IT系統改進的倍數應該不是幾十倍、幾百倍、是幾千萬倍的改進,這也就是10年到20年時間發生的事情。

而且這個速度還在加速,所以也許過去要用200年的時間用幾代人的命運去承擔的一場失業,然後再重新找到工作的這樣的一個艱難的歷程,我們要用一代人的生命全部把它承擔起來,所以我們這一代人悲慘的命運失業的命運也許就浸在眼前了。

關於《與機器賽跑》,這本書其中的觀點我們也就介紹到這兒了,這本書的作者也很有意思,他說原來我沒想寫這麼一本書,我想寫的是對互聯網新技術的謳歌,毫無保留的讚美,但是寫的過程當中越搜集資料越覺得可怕,因為很可能這一次巨大的技術進步帶來的是扔了的巨大的災難。

沒錯這種迷茫感正在籠罩著全球,不僅是中國的年輕人,美國歐洲都一樣,年輕人都覺得迷茫,不如說佔領華爾街這個運動,這個運動有兩個特殊的地方。

第一沒有人組織,因為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時代不需要誰是個頭,自由人的自由聯合,他們就說去啊,好啊 ,去啊,然後就到華爾街紮帳篷 在那兒抗議,對 互聯網組織起來的。

第二這個運動沒有具體的指責的方向,你說你抗議誰吧,是,抗議華爾街,華爾街是誰?他們在指責那些老闆吃的腦滿腸肥,可是他們也知道,這些人實在合法的架構加下來做著合法正當的生意啊。你說誰的錢不應該掙吧 指不出來,你說你抗議什麼吧,不知道。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現在社會極大的不公平(天朝尤甚),經濟學家到廣場上演講 1%的人佔據了99%的財富,有待如何?請問怎麼改變。

沒有人拿得出方案,對啊,這一輪危機,尤其是在失業這個領域造就的危機和此前的危機有很大的不同,傳統的一些解決方案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傳統解決方案無非是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一般都是宏觀微觀解決方式啊),宏觀角度解決呢?

說你們富人太有錢了 ,你別那麼心黑了,別那麼貪婪了,拿出一部分給窮人,可以啊,這是過去解決社會不平等,用社會再分配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的通常的方案,(不知道那些美國佬幹嘛還那麼願意慈善,不懂得經濟學,啊)但是這一輪會有用嗎?

且不說那些富人願不願意拿得出來,就算他們願意拿得出來 ,要知道整個社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很有錢,很有成就感,他們是社會明星,他們為技術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享受一切這個時代可能給他的桂冠很榮譽,(我在這裡的感受就把那些富人當作美國佬吧,實在切換不到我們天朝的大亨們)。

另一部分人呢?假如失業大軍談不上窮愁潦倒,因為富人可以保障他們吃喝不愁,甚至還有很漂亮的廉租房屋住,但是又待如何,我是一個Loser,我是一個失敗者,我整天無所事事,我的人生毫無價值可言,我的前景一片灰敗。那你覺得即使是這種財富的再分配能夠解決這種社會心裡的不平衡問題嗎?

要知道很多時候差距或者說不滿或者說幸福感的缺乏 ,並不是由於絕對狀況無法容忍,往往是相對對比出來的,隔壁家小亮如何如何 你看人家小紅如何如何,我現在這樣,受不了(我的技能就是徹底不去想,或者自己安慰自己,現在好不一定將來好,將來好不一定永遠好)。

所以美國總統羅斯福早就講過一句話,他說一個國家不管多麼富裕,人力資本都經不起浪費,什麼叫浪費?就是失業。因為失業導致的問題,是整個社會的一種軍心渙散,一種非常灰敗的社會氛圍而這種分為恰恰醞釀大規模社會危機的源頭,所以說僅僅從富人那裡掏出錢來給窮人,他們無所事事的生活仍然會造就社會潛在,誰也不知道會爆發成多大的一個危機,這是一點。

第二點 傳統的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就是,我們每個人往高處爬啊,不是傳統的那些很多工作被人替代掉了嗎,那我們去往高處爬,我們去做機器做不了的事,我們去當人上人,我們靠自己的努力,這個行不行呢?現在看來也不行,為什麼?

因為這一輪機器對人的替代,不是挑選那個領域的,你說高什麼叫高,比方說美國,如果用傳統的醫學方法,培養了一個放射科的醫師,大概要十幾年的時間,然後他們就可以拿到很高的薪水30萬美金的年薪,可是現在這份工作基本上迷糊識別的這匯總電腦技術就能替代掉了,而且用的費用是原來的幾十分之一乃至幾百分之一,再比如說美國有一個職業大家都知道,是非常掙錢的職業 。

律師嘛,美國不是有一個笑話嗎,說有一個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架飛機 ,上面全是律師,這個恐怖分子就給美國政府打電報說你們趕緊拿10億美金贖金。如果不拿來的話每隔一個小時我們就將釋放一名律師,可見這個律師這個行業多掙錢,在美國多招人恨。

但是現在又如何,在互聯網的衝擊下,現在有一種工具就是代替律師去分析那種商業檔,要知道要打一個大型的商業官司,經常要分析的檔是幾百萬分,現在用了這種軟體來迷糊識別一個律師可以幹過去五六百名律師才能幹的事情。

最近好像就有一個案子,一個公司打官司就花了10萬美金,這是一個對於美國的訴訟花費來說,這是非常小的數字,分析了150萬份檔,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而且人工分析,他的準確率只有機器的60%。

所以你說美國社會 如果你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你看好像這個職業要被替代,我奮鬥,我當律師我往律師的那個山頂去爬,爬到半途,你仍然會被這個趨勢的浪潮給沖下來,所以幾乎沒有什麼領域是安全的,那怎麼辦,如果社會再分配不起作用,如果個人向高處的奮鬥又不起作用。

我們怎麼樣抵擋這次浪潮,說實話《與機器賽跑》這本書裡最後一章,他也講了一些低於的方法,但是我個人以我的智商,我看的雲裡霧裡,我看不懂他想說什麼,下面我想談談我的理解,就是怎麼破這個局,最近不是有個詞嗎,叫怎麼破。下面我就整合我看到的一些周邊材料給各位提出兩點建議。

第一點建議 我稱之為叫放棄追求地位 轉而追求聯繫。這話怎麼講呢,我們先得熟悉一個概念,叫莫拉維克悖論。莫拉維克是美國的一個學著,研究人工智慧的,他就發現這個人工智慧跟人類之間的關係真的好奇怪,人類覺得特別難的事,比如說複雜的邏輯推理這對電腦來說這就不叫事,分分鐘鐘搞定。

可是人類覺得特別簡單都不叫事的事,比如說人臉的模式識別,你看嬰兒長到七八個月的時候就會認生,什麼叫認生,就是除了我的媽媽,我誰都不讓抱,一個小bady他人臉識別的能力已經出現了,可是對於機器來說,這個事很難解決,小孩到了一兩歲的時候,能爬能跑,可是你把一個機器人推倒,說你爬起就這麼簡單的動作,機器人是不會做的。

你讓機器人在二樓,說你走樓梯下來不摔跤,機器人很難做到,這是對一個人類的孩子來說太簡單的事情了,所以模式識別,對於複雜的模式識別來說,對於機器仍然是一個難題,這就引出我們的結論,未來你要找工作我往哪兒找,不要按照工業社會給我們劃定的買那個社會金字塔的那個社會結構,你試圖到更高處,那個高處也會會被大水沖掉的,什麼工程師。

比如說今年高考剛結束,我們微信後臺就有人跟我講這麼一個事,說他有個侄女考得是理工科,然後成績不是很好,結果家裡就逼著她你非要去上一個正經的本科大學,雖然也不是什麼好本科,二本吧,學機械製造的。

哎呀,我說這機械製造不好,將來這個3D印表機出來,搞機械製造的這個專業會被淘汰掉的,他說那你說學生們,我說這個孩子多什麼感興趣啊(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就是你發現自己擅長的感興趣的,並且能幸運的發揮特長,往往是最能堅持下來,成功幾率最高的事情,愛是未來一切成功的源泉,你不愛你堅持下來的概率非常低的。

就像我喜歡聊QQ,一直堅持下來了,喜歡互聯網我就一直堅持下來了,我上網已經八年了,我沒有感覺累,我喜歡就不存在辛苦,就算辛苦也是暫時的。)說就愛吃,我說那你就讓她學大廚去嘛,他說那他家裡人了能接受不了,對啊。

大家都覺得廚師好像在社會地位上比較低檔,這樣的工作怎麼能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就選擇呢,這不叫輸在起跑線上嗎,你看恰恰相反,比如說大廚,尤其是中餐大廚,經常醬油少許,這個少許就很複雜啊,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模式識別的工作。

再比如說花匠,你看著好像很低端的工作,但是伺候這麼多花草,這麼多形狀,不同的病變不同的生產週期,花匠的模式識別是極其複雜的,這恰恰是機器在按時替代不了的,而且還有一種工作,那就是人和人之間交流的這些工作,這是機器替代不了的。

比如說你可以發明一個機器給我們理髮,把所有人的頭型都理成一樣的,這個沒問題,就打算我審美觀粗糙我不挑這個髮型,但是有的時候我們坐在那兒理髮,跟理髮師這種聊天,你會覺得她回給你一些髮型上的建議。一些化妝品的建議啊,這個是很好的一種感受,你跟一個機器人在那兒,在你頭上弄幾個小時,那種感受是很差的。

所以也許在很長的時間裡這種工作是無法讓機器替代掉的,再比如說護士,我大病初愈,我剛做完手術,推到病房裡,你弄個機器人弄個金屬管子在我身上亂摸亂碰,這算什麼,我需要的是一個穿護士制服的,長相美麗娟好的,一個女護士進來跟我噓寒問暖,我這個時候才感覺到我的病痛要減輕點。

所以任何人之間的聯繫的工作,未來恰恰可能是不能被替代掉的工作,而那些社會地位在原來的工業社會當中比護士要高得多的醫生,剛才我們講過那是很可能要被幹掉的,所以從追求地位到追求連接,這是在未來職業職場當中求生的一條路。

那第二條路是什麼呢,我稱之為叫放棄效率,轉而追求趣味,這又得說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冪律,冪律是什麼概念呢,就是只要一個系統所有的因素都在追求效率的時候,這個系統就會呈現出一種非常不均衡的一種分佈狀態。

比方說吧微博,微博為什麼會出現大V,就是因為我們所有人都要跟他聯繫,當所有人都願意加他關注的時候,其他新進來的人都覺得,這麼多人都關注他,我也沒法不關注他,我為了獲得手機資訊的最高的效率,我就不得不關注他。

所以你看現在微博就呈現出這樣的一個生態,越大的V上千萬的粉絲,他就會粉絲越來越多,而當這個生態固化之後,我是一個小人物,沒有人關注我就是沒有人關注我。

你看我現在這個粉絲,新浪微博上現在愛20多萬,想在往前漲那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但是你像潘石屹、薛蠻子啊,他們那個粉絲漲的就非常大,這就叫冪律,冪律是人人,每一個要素都在追求效率之後自然形成的一種結果,所以經濟就是這樣。

為什麼一旦有一個太平盛世漸漸的就會出現貧富分化啊,就會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因為安定的狀態,當每個人在追求效率的時候冪律就會出現,不均衡分佈就會出現,這是一個經濟學上的鐵律,這不是哪個富人一定是心黑它導致的結果,那好互聯網時代讓冪律這個歷朝歷代古往今來都在起作用 導致社會不公平的魔鬼,它的作用力更大,對吧。

過去如果是一個100多年前成個唱得好的人,他最受歡迎無非它可以搞全國的巡迴唱歌,可是現在,一個歌星一旦在網上爆紅,比如說lady嘎嘎 對吧,她就會成為全球的巨星,他的收入就會比她次一號的明星收入要多幾倍,這就是冪律的作用再一次顯靈了,那怎辦麼對抗冪律,很簡單,就是從冪律產生的那個根上剷除它,我不追求效率就好了。

前不久我們羅輯思維的微信公眾平臺上,有這麼個小姑娘,她就遇到了一個煩惱,她呢,說實話她的追求我也不太理解,她做麻辣燙,她希望辦成一個中國最著名的麻辣燙品牌,但她家裡人就不理解,說你回來吧,你考公務員嘛,我家裡找關係給你送到銀行去,那個工作收入又高,夏天這麼熱的天還有空調吹,你在那兒搞什麼麻辣燙,家裡人就不理解,跟父母關係鬧得很僵。

如果我給這位朋友和她父母提意見,我恰恰覺得麻辣燙比銀行有前途,為什麼,你去到街上看看,滿街都是ATM機,那些銀行底層的櫃員天天在那兒簡單的收付工作,這種東西近在眼前就要被互聯網這股浪潮淹沒,這部分工作很快就不存在了,連銀行本身它的金融系統都面臨脫媒等等一系列重大的轉型的危機。

可是麻辣燙這個事就不一樣了,麻辣燙跟效率沒有關係,它有的就是趣味,到哪朝哪代,我估計除非說幾萬年後,幾萬年之內說中國人愛吃一口麻辣燙這個習慣的人總歸是有的,這根效率無關的事情,僅僅跟個人口味,個人興趣個人的一種特定領域的取向有關的這種生意,它就可以永遠做下去。

更何況這個姑娘對麻辣燙這麼癡迷可以放棄銀行的工作來幹麻辣燙,她沒準兒真的就做成,咱不說全國第一,咱就說區域知名的麻辣燙品牌,你不會覺得她這一生既有榮譽感也會有社會地位,而且也不缺財富嗎。

沒錯,對付冪律,就是要對付效率,讓每一個小群體靠興趣,價值觀,心靈的追求,趣味的表達 靠這些東西整合起來,一個一個小而美的商業形式,這就是未來人不會被機器替代的那些崗位群聚的那些選擇。

說到這兒,我其實既在說國家宏觀層面的選擇,我也在說最具體的每一個人的選擇,但是我最後仍然說,但是這個急風暴雨般的趨勢還是會撲面而來,說一句冷酷的話,總有人會被這個趨勢淹沒。

所以這一代人會迎來財富的海量的增長,我們這一代人也不會面對凍餓而死的危險,但是人生變得灰敗的悲劇,對某些人來講,對某些無法選擇新的機會的人來講,也許真的是無法避免的。

說到這兒我就想起了王國維先生講的,悲劇的三種類型。他說這三種類型境界還是不一樣的,第一種 他說有人作惡,這個故事裡面有一個大壞蛋,窮凶極惡 這是一種悲劇 水準最低。第二種悲劇,是天命所定,不如說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但是無法跟天命抗衡,最後自刎烏江,這是第二種悲劇,但這還不是最高級的悲劇。

王國維說這段話就在他的紅樓夢評論當中說的,他說最高級的悲劇,就是紅樓夢這種,你說紅樓夢誰是壞人,誰都不是,沒有壞人,甚至沒有什麼命運,就是所有人都是普通人平凡人,甚至是好人,但是就是因為這些人在一起創造的格局,導致一種巨大的悲劇。王國維先生說,這才叫悲劇中的悲劇。

翻譯文字版差不多用了一天的時間,期間就是抽幾根煙,晚上的時候一起喝了點酒。在酒桌上,我們討論了一些東西,一個朋友總是再講時也命也,我相信命運,可是誰的冬吳相對論人生都會有至少一次的機會去改變命運。

我個人認為改變命運的兩種方式,就是了解對大趨勢的判斷,大趨勢的判斷主要取決於自己的見識,見識這個比較玄的東西不好掌握,另一種改變命運就是自造運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熱愛的事情,發揮自己的優勢,規避自己的劣勢,因為愛,所以堅持下來就簡單的多,成功的幾率也會越大的,成功改變命運的源泉來在於愛。

如果你愛,你也許能跑過機器,也許會超越機器,因為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機器再先進也就是那些潛力。我發明了一個悖論,不知道經濟學中有沒有呢,就是在你不開放市場的前提下,對方渴望與你通商。協商無果之下,必定訴諸武力要求通商。

本文出處:http://www.luojiji.com/thread-441-1-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