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槍  

自二次大戰結束以來,刺刀衝鋒隨著槍械科技的進步,已經逐漸被視為是一種被時代淘汰的戰技,但在21世紀的現代,仍然有一支軍隊能夠活用刺槍術,即便他們的裝備最不適合刺刀衝鋒。(Source:
Domenic D'Andrea )

盤點近代刺刀衝鋒的成功案例:刺刀見紅是步兵之魂! 

尖端科技 軍事資料庫

「刺刀見紅是步兵之魂」是俄國18世紀名將蘇沃洛夫(Alexender Suvorov)所說,在他誕生的年代,歐陸各國已經進入了以滑膛槍對射的線列戰術時代,但真正能在決定性瞬間分出勝負的,卻是固定在槍口上的尖錐:「刺刀」(Bayonet)。但隨著時代的演進,熱兵器的殺傷力、精準度、射程已經有長足的進步,而刺刀的作用也逐漸地式微,甚至已經瀕臨被淘汰的地步,不過,下列盤點的幾個案例可能會令刺刀無用論者徹底改觀,但卻也不是刺刀推崇論者所想的美好。

延伸閱讀:以刺槍術論國軍反思:論刺槍術於現代戰爭的作用和戰例

近代刺刀衝鋒成功的例子

一、韓戰

1951年2月7日,美國陸軍第27團對180山丘(Hill 180)上的北韓軍發動刺刀衝鋒,並成功奪下北韓軍的機槍陣地,損傷不詳,該刺刀衝鋒為美軍最後一次刺刀衝鋒。

二、福克蘭戰爭

1982年6月13至14日,英軍蘇格蘭衛隊對阿根廷軍的廢屋山陣地發起刺刀衝鋒,並且成功奪下據點,折損29名英軍,50名阿根廷軍。

三、賽拉耶佛圍城戰

1995年5月27日,法軍海軍陸戰隊第三步兵團(擔任維和部隊)曾對塞爾維亞部隊發動刺刀衝鋒,以奇襲的方式奪回Vrbanja橋,衝鋒過程中折損2名,受傷10名。

四、伊拉克戰爭

2004年5月18日,英軍對叛亂份子發起刺刀衝鋒以突圍,最後消滅35名叛亂份子(含射殺)而傷3名英軍的情況下突圍成功收場。

五、阿富汗戰爭

2009年9月,英軍少尉James Adamson在渡河過程中遭遇塔利班伏擊時,先用手中的步槍射殺一名聖戰士後,再爬上岸,利用地形掩護以刺刀刺進機槍手的胸膛,刺殺敵人。

我們可以見到以上的五次戰鬥都是透過刺刀衝鋒收尾,但自韓戰以來無數的衝突之中,有紀錄且成功的也就這幾場,至於最近傳聞說在7月2日,英國SAS以刺刀衝鋒格殺32名ISIS一事則是小道消息,未經過軍方證實,因此不納入計算,但我們依舊可以發現到,除了在福克蘭可能有發生過刺刀相搏的戰鬥之外 (實際上也不知道敵方是否也上刺刀作戰),其餘都沒有發生過。 

為最不適合肉搏的槍械仍能發揮刺刀威力?關鍵在於膽識

刺槍  

英軍目前採用的是最不適合肉搏的犢牛式構型步槍:L85,在刺槍術的搏鬥上,犢牛式步槍無疑是最缺乏優勢的形式,相較於所有傳統構型的步槍,他的槍身長最短,槍管(含刺刀)所觸及的距離也最短,但這並非代表這種步槍不能使用刺槍術,反而在重視刺刀戰的英軍中,刺槍術訓練仍然是英軍的重要課題,同時英軍也是二戰後中有發揮刺槍術最多的軍隊。 

1.第一次是1982年的福克蘭戰爭中,英軍蘇格蘭衛隊對阿根廷軍的廢屋山陣地發起刺刀衝鋒,並且成功奪下據點,衝鋒中折損英軍29名 (包括下令衝鋒的排士官Ian McKay),消滅阿軍50名。

2.第二次則是於2004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的巴斯拉,英軍被100多名叛亂份子所包圍並釘死,為了突破窘境,英軍指揮官下令刺刀衝鋒,最後以消滅35名叛亂份子,而本身傷者3人者突圍成功收場。

3.第三次則是2009年9月,英軍少尉James Adamson帶領排過河,並在遭遇塔利班突擊時,先用手中的步槍射殺一名聖戰士後,再利用掩護迅速爬上岸,從樹叢後跳出來用刺刀一槍刺進機槍手的胸膛,刺殺了那名機槍手,拯救了整個正在渡河的士兵。

刺槍  

刺槍  

就舉這三個比較著名的例子來說,儘管這三次的刺刀衝鋒所持用的步槍都不同,第一次是傳統構型且較長的FAL步槍,後者則是犢牛構型且較短的L85步槍,但其所發揮的精神和效果是一樣的,前者是衝鋒佔領陣地而後者則是突圍。 

不得不注意的是雙方的素質,同樣是英軍的敵人,阿根廷軍就是受過完整訓練的正規軍,但在伊拉克以及阿富汗面對的卻是素質差的叛亂份子(可能中間有包含前伊拉克軍或傭兵,但仍是參差不齊),也因此在收效上也有所差異,然而不論如何,刺槍術的價值可說是被英軍給完全體現了,對他們而言,刺槍術仍是一個必備而實用的技能。

在訓練上,由於犢牛式無法像傳統步槍樣達到如此長的觸及距離,並且難以利用槓桿的方式,使出有效的垂直托擊或水平托擊(如果硬要使出的話還是可以達成,但是極為不便),也因此英軍需要另一種方式來操刺槍,除了原本的握手槍握把之外,亦有手扶槍托底部的握法,這種握法並非偶然出現,而是為了加長突刺距離以及力道所做的,早在19世紀的教範就有出現過。

刺槍  

刺槍  

 (由於採用了犢牛式步槍,因此特別使用了這種由19世紀留下來的刺槍法,作為加強攻擊威力以及距離的用法)

 刺槍.jpg   

(自19世紀初,這種特殊的持槍托底握法就有被記載,用以增長刺刀的殺傷範圍) 

這種奇特的持槍托底握法,在現代握持L85的英軍手上又出現了,並且與手握手槍握把的握法共存,但是,英軍並沒有硬性規定要用哪一種與敵接戰。

刺槍  
 

(英國艾斯特大學軍官訓練團的照片,可以見到準備刺刀衝鋒的姿勢,並沒有強硬規定是要扶槍托或握把)  

對於刺刀和刺槍術的正確認知 

常人對於刺槍術最大的謬誤在於,刺槍術被視為彈盡援絕後的唯一作戰手段,這點或許在70年以前,自動武器尚未如此普及的時候是正確的,但是今日士兵的標準配備是突擊步槍,一個班大抵上也會有兩支班用機槍,刺刀衝鋒下場往往都是凶多吉少(譬如日軍對美軍實施的刺刀衝鋒)。 

我們反觀前文所提的五個刺刀衝鋒成功案例,其實這些刺刀衝鋒的成功,都是事出有因,其中就來舉四個例子。 

1.第一件是韓戰,韓戰時,北韓軍的自動武器配給率不高,儘管美軍衝鋒奪下了機槍陣地,但機槍畢竟只有一挺,其餘的士兵仍是以老式的拴式步槍為主,而或許在美軍素質較高的情況下,使美軍衝鋒成功,同時,沒人知道多少敵人是死在刺刀下,或者是迫近後的射擊。

2.第二件是福克蘭戰爭,福克蘭戰爭時的自動武器配給率已經增加許多,但此時雙方的武器仍然是自動步槍為主,但畢竟自動步槍在速射方面仍無突擊步槍般優秀,同時英軍成功奪下阿軍陣地的其中原因也包含素質,跟上面一樣,死於刺刀和槍下的數據不明。

3.第三件是在伊拉克的巴斯拉,在這個地方,英軍面對的是一群素質低落的叛亂份子,或許這其中有前伊拉克軍,但依然無法與英軍相較,當時英軍選擇了以刺刀衝鋒來突破重圍,最後消滅35名敵軍,但是確實死於刺刀下的依然未明。


4.第四件是在阿富汗,英軍少尉James Adamson以一把步槍射殺一名敵軍後,再利用掩護迅速翻上河岸,並且穿越樹叢找到剩下的機槍手後刺殺,在這裡,如果他的位置太過於明顯到被機槍手盯上,而河岸四周又沒有掩護物,那他的刺刀衝鋒根本不可能成立。所以我們可以歸納出,要贏得刺刀衝鋒,素質占了關鍵的因素,同時敵人的以及場合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也因此我們不得不反思,刺槍術到底應用在的是什麼樣的場合?什麼樣的時機?假使說我們以正規軍作為敵人,那我們就不能忽視掉正規軍的素質,而以樂觀地來說,要是兩軍素質相同,我軍是否能以刺刀衝鋒取得勝利,仰或只是徒然犧牲?既然針對敵人衝鋒的下場很慘,那麼刺槍術到底還有什麼作用?難道刺槍術真的是被淘汰的技巧嗎?我的答案;非也,只是應用的方式已經轉變。

本文出處:http://www.dtmdatabase.com/News.aspx?id=5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