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asey Chao

國內兩大軍事雜誌《尖端科技》與《天生射手》專欄作家。


雖然兩年前寫了篇”禦寒保暖的幾個觀念https://www.facebook.com/notes/casey-chao/禦寒保暖的幾個觀念/1048547198539469/

不過因為發現到院前生命救援術PHTLS第八版裡有些更詳細的作法,所以列在這裡給各位參考,你不一定要有PCU或ECWCS這類裝備,正確的觀念一樣可以幫你在寒冷環境下保護自己

首先,讓自己避免陷入疲勞/脫水/營養不良/抽菸/風寒等情況,這些因素都會讓你更容易受到寒冷影響;另外某些族裔(非洲裔),缺乏寒帶經驗或先前有受過冷傷害者,也會有更高的風險

第二,假使戶外的環境是低溫,潮濕且有風寒的;但你卻又無法在其中保持乾燥時,就應該儘快地結束在戶外的活動,進入室內或尋找庇護所

第三,避免脫水與飲酒:由於低溫導致的頻尿,以及在寒冷中較不易覺得口渴,所以要注意身體脫水的問題;至於酒精雖然會讓你血液循環加快,但快速循環的結果就是讓更多體熱經由表面散失,加上酒精也會使你脫水,所以它不是個禦寒的好方法

第四,你要保持正面與靈活的態度,就好像有人用不同的衣物來取暖,或是將手指置於對側的腋窩下(例如你雙手抱胸時,右手手指是可以伸到左腋窩裡的),將腳伸到夥伴的腹部等等,用軀幹的溫度讓肢體末梢保持暖和

第五,準備好你的保暖衣物(在家中或車上),其中包括但並不限於靴子,襪子,手套,帽子,絕緣的褲子和夾克,防風外套等(保持其乾淨/乾燥且可用),以備不時之需;另外要注意貼身衣物的材質(使用毛料或刷毛),那些會吸濕/不排汗的衣物,會加速體熱散失並讓你顫抖

第六,儘可能佩戴手套:因為在戶外嚴寒中接觸金屬等物體時,很容易被凍傷,而連指手套又因為能保留更多指間的暖空氣,而優於五指分開的手套

第七,注意風寒係數Windchill index的影響,在寒冷環境下應該同時採用絕緣(保留暖空氣)和防風的衣物

photo
風速造成溫度較實際更低的風寒現象,其中不同的顏色代表了多少時間內就可能會出現凍傷的狀況

第八,穿襪子並保持腳的乾燥,利用它來將腳上的溼氣轉移到鞋子裡;如果要行經雪地,不要穿低筒的靴子或鞋子(其實缺乏適當的保護衣物時,就應該停留在室內為宜)

第九,不要直接坐臥在雪地上,利用木頭,睡墊,雨衣或睡袋將身體與白雪隔開

第十,使用乳液時應選擇油性的(像凡士林),因為水性乳液塗在肢體末梢可能更容易導致凍傷

十一,用長的衛生褲或Goretex纖維的長褲,讓鼠蹊到下半身能一併保持暖和

十二,衣物/手套/靴子不要紮太緊,以免妨害血液循環;不定時地動動手指,腳趾並觸摸臉龐,確定各部分能保持溫暖(要注意某些部位出現麻木或沒有感覺的異常現象)

十三,最好在工作或訓練當中維持夥伴的編組,彼此注意對方是否有冷傷害甚至失溫的現象!

STAY SAFE, MY BROTHERS.這是在下贈各位以知識的侍道...我是因為那些沒有放棄的人才寫這些東西的!

臉書網
友留言彙整:

好文章 謝謝分享 很多人都認為喝酒可以保暖 殊不知熱能散失更快 之後身體會更冷 個人有體驗過

請問抽煙為什麼也會有寒冷影響?

http://pansci.asia/archives/93280
這裡有用 攝氏溫度/公制風速(M/S) 計算的 體感溫度對照表 ....

photo 

為什麼低溫會導致頻尿? 我一直不懂

Casey Chao When you are cold, your body wants to protect your vital internal organs from the temperature change. It does this by constricting capillaries in your hands and feet through a process called peripheral vasoconstriction. Your extremities get cold, but toasty warm blood bathes your core.
This means there is more blood in a smaller volume, which raises blood pressure, causing your brain to signal the kidneys to remove liquid from your blood. Your urine volume is increased and you need to urinate.

會不覺中減少口渴感,進而脫水卻不自覺。
飲用熱開水是很好的防寒、補水方法。

像我一到天氣冷..手很容易裂開破皮..擦奇士美護手霜是很好的選擇

濕冷的消防手套 真的要人老命

謝謝~~ 滑雪登山也受用
photo  


上文承蒙 Casey Chao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 ★ ★ ★

photo  

Casey Chao

國內兩大軍事雜誌《尖端科技》與《天生射手》專欄作家。


基本上為了負起查證責任,所以在全文開始前先寫下資料來源:

陸戰隊的MCWP 3-35.1 Cold Weather Operations手冊

MCRP 3-35.1D Cold Region Operations

SAS Survival Handbook

The NavySEAL Survival Handbook

FM 21-76 US Army Survival Manual

在談論保暖前,我們應該先來看看熱能的獲得以及散失,還有過度散失熱能後會出現甚麼樣的生心理狀況,在了解了這些部分後,大多數出生在亞熱帶環境的讀者們,才會比較能體會到保暖的重要性

簡單地說,人體在新陳代謝(消耗能量維持基本生理功能)之際,就會產生熱能:而最低限度的新陳代謝率(發生在你我休息之際)便稱為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很顯然地,一般的日常活動也會產生熱能,當你進行嚴格的訓練時,最高會達到基礎代謝率的十八倍之多!而這個值也就被稱為運動新陳代謝;當然除了來自人體本身的熱能外,外在環境的熱源-例如太陽,火焰或是爐灶等,雖然通常並不龐大,但也會讓人得到額外的熱能

至於熱能的散失,主要有五種管道:它們分別是輻射(radiation), 傳導(conduction), 對流(convection),呼吸(respiration)和蒸發(evaporation),而其中導致熱能散失的比率大概如下:

輻射(60%)

對流(視環境而定)

傳導(視環境而定)

呼吸(6-10%)

蒸發(12-15%)

接下來則是針對熱能散失的各個管道給予簡單地介紹:

1.輻射

它是體內熱能散失到周圍空氣中的現象,這類直接的能量發散通常是以紅外線輻射的型態進行,即使成衣業者設法製造能夠攔阻這類熱能散失的衣物,但效果往往不佳,因此這類熱能的散失是很難避免的-即便有最好的寒帶用衣物,輻射熱還是會傳播到衣服上,然後再散失到周圍的空氣中,所幸這類熱能的散失在氣溫低到攝氏零下29度之前,通常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

2.傳導和對流

這兩者都是涉及在兩個溫度有差距的物體間,在接觸之後熱能的傳遞-而這類熱能散失對人體的危害也最大,所幸好的寒帶衣物和裝備能有效地減少,因傳導和對流所喪失的熱能。

傳導是指熱能從一個較暖的物體,傳送到另一個較冷的物體-例如當一個人躺在冰冷的地面上時,他的熱能就會被傳送到地面;而對流則是指熱量因接觸到一個較冷的介質而散失(例如皮膚接觸到空氣或水,結果使熱能被傳送到空氣或水)-在溫和的氣候當中,對流的熱能散失通常可以忽略不計;但當處於寒冷氣候時,這類熱能的散失就成為了主要的原因,更別提若有颳風的情況,那對流冷卻的效果會更為嚴重(你周圍被身體加溫的暖空氣被吹開,而寒冷的空氣再度包圍你,導致熱能持續喪失)!風勢越強,則身體就越快失去熱能,這種效應被稱為風寒(wind chill)

3.呼吸和蒸發

呼吸是隨著熱能和水分隨著每次氣體的進出而散失;蒸發則是人體在流汗之後,汗水由液體轉為氣體時,帶走部分熱能所造成-若在寒帶環境下,大量活動之際卻沒有適當調整衣著,則將會失去相當的熱能

失去熱能時的身體反應:

當身體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中時,原先的平衡會被破壞,為了因應熱能的喪失,首先會出先所謂肢體末梢血管收縮(vasoconstriction)的現象:當流往四肢的血液量減少後,在軀幹部分循環的血液量便相對增加,用這樣的方式(shell/core effect)來保護重要器官免於失去過多熱能(據研究這樣的生理機制,為軀幹部分提供的保暖效果,約略等於加上一件夏季西服)-但延伸出來的問題是,假使你肢體出現凍傷,或要進行精細的操作活動,都會因為末梢血管收縮而受到負面的影響!

另一項由於軀幹部位血液量增加所引發的結果是,腎臟會因此而將部分的液體轉化為尿液,並影響你原先覺得口渴的反應:這種因嚴寒引發的頻尿(cold induced diuresis),再加上人們傾向會在寒冷環境中較少飲水,便有可能導致身體脫水(dehydration)

寒冷所引發的血管擴張(CIVD)除了是和血管收縮剛好相反的以外,有時又被稱為獵人反應:它會間歇性地增加通往四肢末梢的血液流量,進而增加手指,腳趾,耳朵,鼻子和其他部位的溫度-若一個人習慣性處於寒冷環境下,只要有適當的衣物,以及適量的活動,便可以在保存核心溫度和末梢血管擴張之間,維持一個良好的平衡

最後一個身體對抗寒冷的方式,就是藉著顫抖產生熱能:如果增加軀幹的血液量,甚至以其他的方式都無法減少熱能的喪失後,身體便會開始發抖-藉由發抖產生的熱能,會是人體在休息狀態下新陳代謝的六倍;但這種無法自我控制的顫抖,會嚴重影響肢體的協調能力

每個人對於冷傷害的抵抗能力是不同的:例如個子較矮,較結實的人,由於身體皮膚表面積較身材較高的瘦子更少,因此較不容易散失熱能,而體脂肪較高的人,因為脂肪比其他身體組織有更好的絕緣效果,所以也同樣較不易散失熱能,其他相關條件還可能包括:

體能:

雖然體能對於抵抗寒冷沒有直接關係,但是體能較好者,除了較不容易疲勞外,恢復的也比較快,因此較不易受傷或生病

年齡:

除了45歲以上的人可能較年輕人更易受到冷傷害外,近來的研究資料還顯示,即使是年輕男性,但如果習慣在溫暖氣候之下,且適應時間不足的話,也同樣易受到冷傷害

先前冷傷害:

原先受過冷傷害的人,日後受到冷傷害的風險同樣也比較高,因此對這些人應該格外地注意

使用藥物,菸草或酒精:

除了某些處方藥可能會增加受到冷傷害的機會外,由於菸草的成分會造成血管收縮,因此會讓使用者更可能在肢體末梢受到冷傷害;至於酒精除了造成一種溫暖的假象,掩蓋受到冷傷害的症狀外,還會改變身體禦寒的正常反應

冷傷害之一:失溫Hypothermia

通常在濕冷的環境下,當人體的核心溫度降到攝氏35度以下時,便會出現失溫的狀況:症狀按照嚴重性又可分為輕微(核心溫度在35-32度之間),中等(在32-27度之間)以及嚴重(27度以下),而判定溫度最準確的方式為肛門測量;但因為在戶外或日常不太可能以這種方式來確定體溫高低,因此要藉由某些徵象甚至症狀來掌握:輕微程度的失溫患者可能會出現如困惑,講話困難,呼吸淺,脈搏弱,行為改變,顫抖或肢體僵硬,動作不靈活,反應緩慢甚至心律異常等,在失溫狀況出現時,應進行下列處理:

將潮濕衣物換為乾燥,絕緣的衣物

做些運動

補充溫熱的液體

增加熱量(進入室內,睡袋內或裹上毯子等)

中等或嚴重失溫者通常會出現瞳孔放大,不再顫抖,低血壓,失去意識,心律異常甚至停擺(隨著核心溫度的下降,會很難感受到生命徵象):最低紀錄是醫護人員曾將體溫低到攝氏16度的患者救回,因此在將患者體溫回復並確認仍沒有生命跡象前,不應輕易判斷對方已經死亡

要注意的是,基本上任何程度的失溫都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應該在協助處理的同時準備送醫

失溫的預防:

與其待失溫後進行處理,不如在事前預防失溫的發生,其概略做法如下:

1.正確地穿著防寒衣物與裝備

2.補充水分

3.適時休息

4.吃熱食

5.保持室內溫暖

6.緩慢呼吸(完全地吐氣,但緩慢地吸氣,直到肺部適應冷空氣為止)

穿著衣物時的幾個要點:

1.衣物選擇:外層衣物在防風之餘,它同樣要能讓濕氣向外排出-完全防水的外衣(如雨衣)會使濕氣在內部凝結,因此不是好的選擇,此外它需要有些可調整的開口,以便在必要時散熱

至於內層衣物則以毛料為佳:因為它不會吸收水分,而且在潮濕的狀況下仍有一定的保暖效果;假使貼身的衣物是棉質的,那將會吸收過多的濕氣.造成熱能的快速散失(濕掉的棉質衣物會比乾燥的更易散熱達240倍!)

2.保持清潔:衣物保暖的關鍵在於,將溫暖的空氣保存在身體周圍,以及衣物纖維當中;但如果纖維空隙當中充滿了髒污或其他油垢,那保暖效果就會變差,因此必須要儘可能保持衣物的清潔,才能夠保暖

3.避免過熱:穿著衣物的關鍵不在於感到炎熱,而是舒適/微涼即可:假使你穿上衣物後不斷流汗,那便代表已經太熱,因此必須按照個人的狀況,先將領口或袖口敞開,假使仍舊太熱,再適時地調整內穿的衣物數量

4.保持各層衣物的寬鬆:多層且寬鬆的衣物,才能夠保存多層的暖空氣;如果衣服紮得太緊,反而會無法在身體和衣物間保留溫暖的空氣;同樣的是,寧可多穿幾件較薄的衣物,也不要選擇單件厚重的衣物

5.保持衣物乾燥:寒帶的潮濕來源是雙向的-內部的排汗與外部的降水(雨雪霜等)-而受潮後的衣物,其絕緣效果會變差(纖維中的水分蒸發時,會再帶走一部分熱能),因此從戶外要進入室內時,可以先將雪或冰給拍掉,避免它融化並弄溼衣服;若衣服已經受潮,便應儘快將其烘乾,如防風防水式的大衣,便可在進入溫暖的室內後將其反掛(內部朝外)弄乾

臉書網友留言彙整:

說到ECWCS, 一個很常見的錯誤是認為4,5,6,7層是累加上去的
其實只有1-3層是同時穿的, 4-7層都是所謂外殼, 是根據天氣擇一, 最多擇二穿著
像是你在極寒中最多可能同時穿上5(軟殼)跟7(雪衣). 但是基本上不能6(防水外套)跟7一起穿.
另外一個常見但是不算ECWCS的是Improved Rain Suit. 這是美軍的輕量防水透氣雨衣, 可加上簡單保暖層
在雨勢強烈但是溫度不低於需用到第6層時常常改穿IRS.
通常1-3+IRS(與內裡)可以用到攝氏零度左右.

所以是 base + mid +然後通常就是hard shell... 那始祖鳥的官網有個cold weather insulation 是base+mid + soft +cold weather insulation ?

怎麼感覺2-3 層都是mid layer

因為所謂三層穿法, 一層並不是一件. 一層可以有兩件以上.
LV2(中層內衣)跟LV3都可算是保暖層. 但是可以一起穿.

ECWCS是1-2-3可以一起穿, 4-7選一層或是兩層穿

始祖鳥LEAF的話是Base, Mid, Combat這三層可一起穿, 上面Soft, Hard, ColdWX選一個穿

不要穿到流汗,穿太多也會影響活動的啦或直接一層加厚的版本,排汗衣變成保暖型的,中層拉羽絨或primaloft gold等級以上,也可減少負重,有拉鏈或腋下拉鍊就用來調節吧!

加州的話冬天我都是到登山口全拖掉, 只穿base+軟殼/硬殼就上去了 (大概0-5度左右)

天氣好穿軟殼, 天氣差穿硬殼. 樓上住-26度的地方其實不用買軟殼XDD

其實還有行進間和營地(再區分成中途小休啦),但降有可能會太重啦,就看要不要幾件打全部!

差不多,像是滑雪base+mid+hard 就可以了

我是用頭套跟毛帽, 小休時戴上保暖, 開始走再脫掉. 又不佔空間

始祖鳥好像mid layer 有個加厚版本,感覺會蠻暖的,再冷那加一件運動型sweater ~~ 去北海道有被風灌到

始祖鳥每一層都有好幾個等級

好多錢錢

有風的話最外面穿風衣或是軟殼衣.

我軟殼三季用,還有腋下拉鍊唷!!

你沒品牌迷思的話, 某些層可以用便宜牌子或是ECWCS軍剩代替. 但是硬殼真的推始祖鳥XDD

像是我刷毛衣就是ECWCS LV3. 很便宜但是很暖.

這倒是真的,其實真的裡外不用都要始祖鳥

來,你試試Atom LT(化纖)加保暖型排汗衣,刷毛放下嘿........

我Atom還在路上, 三月多才會到

用過了就別帶刷毛了,Atom AR順道,再告訴你個好康,Atom SV有就去弄,當年的三季王者,夠你在加州用的了!

反正我今年衣服收齊了, 現在就看要不要弄個便宜combat shirt夏天拍照用

等到齊寫個開箱文

其實我想問cold weather insulation 感覺不會太常穿欸,感覺都是拿hard shell 在擋,再冷就是mid layer 加厚

雪衣是你去育空或是阿拉斯家用的...-20度以下

原來,哪就先從硬殼先,有錢再衝atom

cold weather insulation ,因為那是薄膜+化纖或羽絨變成一件,可視為1.5層,有些人ok,一些人不ok,但也是減輕重量的好方法,溫度低的地方較好用,或是像你說的,中層加厚,外層一樣風雨衣即可!

我是看到atom 的褲子,感覺不錯,被灌風下半身最容易被忽視

來件軟殼褲吧,或是硬殼褲配上羊毛類緊身褲!

其實緊身褲配硬殼外褲風大真的會冷(滑雪時例外)

軟殼褲(有貼膜的)來一下,長刷毛版本應該可以擋幾下,再配個硬殼褲(這時要配緊密編織版本的)!

Drac很軟, Combat Assault就超硬的(因為我有上衣)

Drac也有軟殼外套,原來你喜歡這版本的呀..........

https://www.us-elitegear.com/arc-teryx-leaf-drac-pants
這條, 可是現在沒貨了

上文承蒙 Casey Chao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