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沙漠之狐」隆美爾演繹三角防禦戰經典——戰斧行動

2017-11-23 這才是戰爭

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

「戰斧行動」是二戰時北非戰場英軍為了解救托布魯克之圍而進行的一次解圍行動。先看英軍和德軍雙方的一些基本情況。

一,雙方編制:

擔任這次進攻任務的是英第13軍,轄有第4印度師和第7裝甲師,擁有300輛坦克,246架飛機。而隆美爾的非洲軍轄有第5輕裝師和第15裝甲師,擁有150輛坦克,139架飛機,火炮數量也少於英軍。其中英軍第七裝甲師的編制如下。
  
第七裝甲師下轄

1,第4裝甲旅含:第7輕騎兵營、第2皇家坦克團、第6皇家坦克團、一個炮兵連,第2野戰工兵連、第141野戰後勤部隊,兩個野戰救護單位。

2,第7裝甲旅含::第3輕騎兵營、第8輕騎兵營、第1皇家坦克團、一個炮兵連,第1供應分隊,紐西蘭第4預備大隊,4個直屬連。

3,師支援群含:第1皇家來復槍團、第二步槍旅、第4炮兵營,
  
師直屬部隊:第3炮兵營、第106炮兵營、第11輕騎兵營、信號分隊、第270野戰安全分隊,另有後勤、彈藥、維修等分隊若干。
  
德軍裝甲師編制:

師部:

1x師部指揮連

1x摩托化製圖分隊

1x警衛分隊(2挺輕機槍)

1x裝甲團:
  
團部:

1x摩托化通信排

1x裝甲偵察排

1x裝甲維修連

3x裝甲營:

1x裝甲指揮連

1x中型裝甲連

2x輕型裝甲連

1x裝甲擲彈旅:

2x裝甲擲彈團:
  
團部:

1x團部警衛連

1x通信排

1x工兵排(3挺輕機槍)

1x摩步排(6挺輕機槍)

1x反坦克排(3門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3挺輕機槍)

2x摩步營:

3x摩步連(18挺輕機槍,4挺重機槍,3支反坦克槍,2門80毫米迫擊炮)

1x重型摩步連(12挺重機槍,6門81毫米迫擊炮,3門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6挺輕機槍)

1x炮兵連(4門150毫米輕型步兵炮,4門75毫米輕型步兵炮)

1x炮兵團:
  
團部(摩托化):

1x觀測連(摩托化)

1x通信排(摩托化)

2x摩托化炮兵營:
  
營部(2挺輕機槍):

1x通信分隊

1x校射分隊

3x炮兵連(3門105毫米輕型榴彈炮,2挺輕機槍)

1x輕型軍需供應分隊

1x摩托化重炮營:
  
營部(2挺輕機槍):

1x通信分隊

1x校射分隊

2x炮兵連(3門150毫米重型榴彈炮,2挺輕機槍)

1x炮兵連(3門100毫米K18重炮,2挺輕機槍)
  
師直屬部隊:

1x摩托化偵察營:

1x指揮連

1x摩托化通信排(2挺輕機槍)

1x重型裝甲偵察車連(18門37毫米反坦克炮,24挺輕機槍)

3x摩步連(2門81毫米迫擊炮,4挺重機槍,18挺輕機槍,3支反坦克槍)

1x重型摩步連:

1x工兵排(4挺輕機槍)

1x摩托化反坦克排(3挺輕機槍,3門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

1x摩托化反坦克排(3挺輕機槍,3支28毫米PAK41反坦克槍)

1x機械化步兵營:
  
營部(摩托化)(2挺輕機槍)

1x通信分隊(摩托化)

1x重型反坦克連(6輛Marder III Ausf M)

1x摩步連(6門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4門37毫米PAK 36反坦克炮,6挺輕機槍)

1x重型高炮連(12門20毫米高射炮,4挺輕機槍)

1x裝甲工兵營:
  
營部

1x裝甲工兵連(23挺輕機槍,3支反坦克槍)

2x摩托化工兵連(18挺輕機槍,3支反坦克槍)

1x摩托化舟橋縱隊(2挺輕機槍)

1x摩托化輕型工兵縱隊(2挺輕機槍)

1x裝甲通信營:
  
營部(摩托化)

1x裝甲野戰電話連(6挺輕機槍)

1x裝甲無線電通信連(6挺輕機槍)

1x摩托化輕型通信連(2挺輕機槍)

1x衛生營:

3x摩托化衛生連(2挺輕機槍)

3x救護車縱隊(1挺輕機槍)
  
師軍需處:

12x輕型補給縱隊(2挺輕機槍)

1x重型補給縱隊(2挺輕機槍)

3x重型燃料運輸縱隊(2挺輕機槍)

3x摩托化維修連

1x摩托化軍需連
  
師供應處:

1x摩托化麵包製作連

1x摩托化屠宰連

1x摩托化物資供應縱隊

1x摩托化憲兵排(2挺輕機槍)

1x摩托化郵局
  
人員:
  
軍官-407
  
文職-101
  
軍士-2112
  
士兵-9197
  
總計-11817
  
武器裝備:
  
反坦克槍-30支
  
輕機槍-174挺
  
重機槍-46挺

50毫米迫擊炮-36門

81毫米迫擊炮-18門

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36門

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14門

75毫米步兵炮-10門

105毫米輕型榴彈炮-24門

150毫米重型榴彈炮-4門

20毫米高射炮-12門

37毫米高射炮-2門

88毫米高射炮-4門
  
坦克-152輛

Marder IIIAusf M-3輛
  
裝甲車-96輛
  
摩托車-1300輛
  
汽車-510輛
  
馬車-1462輛
  
第5輕裝甲師,裝甲部隊實力與裝甲師相當,但只有1個步兵團,火炮數量也嚴重不足,但有2個額外的反坦克營以及一個重高炮營。

二,英軍的作戰計劃
  
從我現在看到的資料上英軍的作戰計劃是這樣的:右路是一個坦克營和一個步兵旅強攻哈爾法亞山口。中路是一個裝甲旅和一個步兵旅攻擊卡普佐要塞。左路是一個加強裝甲旅突破哈菲德山向西橫掃,阻擊西迪奧馬爾的德軍,再向北直撲西迪西澤亞。
  
可知英軍的戰役企圖是,右路拿下哈爾法亞山口向北攻擊索魯姆,中路拿下卡普佐要塞再向西北直插索魯姆,和右路軍形成對索魯姆的合圍,拿下索魯姆後再拿下巴迪亞,打通前往托布魯克的通路。左路軍的任務一直就是保護側翼。可知,中路為主要攻擊方向。見圖
photo

三,戰役進程


1941年6月15日,英軍展開攻擊。

先說右路,一個坦克營和一個步兵加強旅(說明師炮兵群基本配屬給了該旅)對哈爾法亞實施了強攻。德守軍僅為一個炮兵營加配屬的一個義大利炮兵連。經過不說了,被德軍四門88毫米高炮打掉全部19輛坦克中的15輛後,英國軍隊不打了,被阻止在了這一線,第一個戰役目的沒有達成。

這是這個戰役里第一個要講的戰術問題。德軍炮兵在打坦克,英軍炮兵在幹什麼?既然88毫米高炮對坦克的威脅這麼大,把它們打掉後,憑兵力的絕對優勢也能拿下哈爾法亞。
  
從結局來看,有這麼幾點可能,一,英軍的炮兵沒準頭,一炮都沒打中。二,德軍炮手太狡猾,不停在換炮陣地。這就是奇蹟了,不停移來移去都打那麼准。三,英軍炮兵指揮官怕死,根本沒有指揮官跟著坦克步兵上去,沒有開設炮兵前觀,沒有炮兵偵察兵,根本不知道德軍炮位在哪。四,步炮協同一塌糊塗。總之一句話,右路英軍根本沒有戰鬥的決心和意志,不是來打仗的,而是來打醬油的。
  
右路軍是窩囊廢,但還有中路軍。中路軍比右路軍兵力稍強點,一個裝甲旅(欠一個坦克營)和一個步兵旅,卻比右路軍幹得出色的多。先是擊潰了據守卡普佐要塞的意軍,然後改變方向向東北的索魯姆前進,達成了他們第一個戰役目標,形成了戰役突破。只要拿下索魯姆,右路軍不幹活也沒事,斷了後路的德哈爾法亞山口守軍只有投降。隆美爾自然知道英軍中路拳頭的威脅,急調第十五裝甲師實施反擊,對德軍來說抹平卡普佐這一突出部是當務之急。可惜的是6月16日德第十五裝甲師的反擊從早晨戰至中午就宣告失利。
  
再看左路。英左路軍第七裝甲旅為一加強裝甲旅,說明第七裝甲師的直屬分隊大都配屬給了該旅,實力不弱。右路軍在6月16日與德第五輕裝甲師在西迪.奧馬爾附近遭遇,展開激戰。隆美爾雙拳出擊,左拳擊向卡普佐,右拳卻擊向西迪奧馬爾。這是因為6月15日的戰場態勢對德軍非常不利,堵不住卡普佐的缺口德軍將被迫撤退。然而隆美爾並沒有把全部力量放在堵缺口上,而是揮出一拳擊向英軍側翼。說明隆美爾心裡想的不僅僅是被動死守而是攻勢防禦,他還想著打贏。第五輕裝甲師非常爭氣,經過激戰突破了英第七裝甲旅。第七裝甲旅潰不成軍,英軍左路軍被迫向後撤退。

6月16日下午,這時的戰場態勢:哈爾法亞右路軍在消極怠工;卡普佐中路軍形成突破並打退德軍反擊,形勢大好;西迪.奧馬爾左路軍潰敗。對隆美爾來說機會就在眼前,他做出此戰中最大膽的決定,棄卡普佐不顧,只留少量反坦克步兵部隊牽制英軍,將第十五裝甲師主力調向南方與第五輕裝甲師合兵向東猛插,到達西迪.蘇雷曼後再向哈爾法亞前進。如果成功,英中路、右路軍將被包餃子。

6月17日上午,德軍抵達西迪.蘇雷曼。

6月17日上午11時,英軍第四印度師指揮官梅瑟利少將在沒有得到指揮部同意的情況下命令英軍撤退。不撤不行啊,右路軍消極怠工倒也罷了;左路軍一潰千里把整個英軍的側翼都賣了,德軍已經在左翼包抄,左路軍這種只顧自己逃命不顧友軍的行為讓整個卡普佐地區的英軍成了孤軍,再不撤就沒命了。最後,英軍全線撤退。此役,英軍損失了九十多輛坦克,一千多名士兵,「戰斧行動」宣告敗北。
  
如果有如果。

英第七裝甲師號稱王牌,可看了其主力第七裝甲旅的表現,不禁讓人搖頭嘆息。如果他們不是那麼怕死向後狂奔,而是收攏部隊向卡普佐中路軍靠攏,英軍還有一戰的可能,其坦克火炮飛機即火力及兵力依然強於德軍,還有機會挽回局面。可是他們選擇了要自己的命不要兄弟姐妹。
四,戰役總結及隨想
  
先看德軍防禦體系,德軍的防禦體系是一個大三角防禦再加雙小三角。哈爾法亞、索魯姆、卡普佐成一個三角;西迪奧馬爾、哈菲德嶺、卡普佐成一個三角;哈菲德嶺、哈爾法亞山口、托布魯克外圍成一個大三角。整個防禦體系有兩個點是非常有問題的:一個就是托布魯克在英軍手上,還有一個就是意軍守卡普佐要塞,這個點是連接兩個小三角的要點,卻用意軍把守,英軍主攻方向選在這點,恰恰打中最薄弱環節,可以說這是隆美爾的失誤。這是要講的第一個。
  
第二個,英軍主將瓦維爾的作戰計劃沒有問題,切中要害。從戰役進程可以看出瓦維爾指揮能力很有問題,自始至終無論是進攻受阻,德軍反擊,德軍突破形成包抄,瓦維爾都沒有拿出有效的應對措施,除了撤退,就是按計劃按步就班, 英國人本身就死板,這倒也罷了,可他沒備案,此備案非彼備案,是沒有針對各種情況的應急預案。拿不出應對方法是能力問題,可事先連備案都沒有就是工作態度的問題了。
  
反觀隆美爾,反應的迅速,對戰場的判斷,下決心的果敢,用兵的神速都高出瓦維爾數個等級。
  
第三個,兩軍將士。英軍眾將士們戰鬥意志薄弱,戰鬥作風稀拉,戰術素養低下。右路左路的表現文中已經說過了。單說德軍防禦體系中的安全隱患,托布魯克的英軍,甘當縮頭烏龜,在德軍第十五裝甲師和第五輕裝甲師實施反擊後,托布魯克外圍空虛時也不配合友軍行動,寧可躲在家裡喝茶當烏龜,要知道人家可是來救他們的。
  
德軍就不說了,在各個分戰場上都以少抗多,毫無懼色。
  
第四個,隆美爾在防禦反擊中的指揮。對德軍來說,把取得反擊作戰的勝利歸功於隆美爾的指揮是毫不過分的。隆美爾針對英軍中央突破的戰法,中路反擊和右路反擊同時展開,中路反擊是為了穩住戰局,不讓戰局向德軍更不利的方向惡化,而右路反擊則是為了取勝。這反映出了隆美爾的膽略和勇氣。
  
在右路第五輕裝甲師取得突破後,隆美爾果斷做出調整,讓第十五裝甲師迅速折向右路,又充分體現了隆美爾對戰機的把握能力。
  
隆美爾命令德軍包抄至哈爾法亞。這是隆美爾的大胃口,他要全殲英軍。結果是英軍狼狽撤退了。那麼是不是因為隆美爾的胃口太大導致他的功虧一簣呢?我們看,如果隆美爾命令德軍包抄的是卡普佐,而不是哈爾法亞,能不能殲滅卡普佐的英中路軍?
  
我個人認為,隆美爾並不真想殲滅英軍,以他手頭的實力要做到這點很難,就算做到亦要付出很大代價。我們首先得看到,向哈爾法亞包抄這步棋叫做分割,分割英軍與後方的聯繫以求形成包圍。但隆美爾這手不是實分,而是虛的,只是擺出這個戰場態勢,在英軍的作戰地圖上顯示出的戰場態勢就是即將被隆美爾分割包圍。那怎麼辦?要麼增援要麼逃。沒有增援,所以英軍逃了。這是隆美爾的慣用伎倆,憑此贏得了多次勝利。以後還會講到,這裡就不多說了。
第五,英軍有沒有可能打贏。
  
前提假設在英第七裝甲旅戰敗後向卡普佐地區靠攏。那麼我們就要分析英軍調整部署有幾種可操作方案。
  
第一種,左路和中路合兵就在卡普佐待著等隆美爾來決戰。這肯定不現實,不考慮。
  
第二種,向哈爾法亞運動,和右路軍會合,與隆美爾決戰。這也是下策,只是謀求自保。隆美爾會命令他的裝甲部隊折向西收復卡普佐(可能性一),這樣最好的結果也還是撤退。可能性二,會遭到卡普佐德裝步團、哈爾法亞守軍、西迪.蘇雷曼德裝甲兵團三面合擊,決戰並戰勝的可能不大,反而會大敗。再看英軍還有沒其他可選擇的方案。
  
第三種,繼續向西進攻西迪奧馬爾,去斷隆美爾的後路,顯然行不通,因為斷不了,隆美爾的裝甲兵團還有哈爾法亞山口這條路,反而容易把英軍自己陷入更危險境地。
  
第四種,命令右路軍和卡普佐的中路左路軍向西迪.蘇雷曼合擊,在隆美爾裝甲兵團包抄到位前截擊他們。也有問題,右路軍缺少裝甲力量,很可能在卡普佐的兵到達前就被隆美爾擊潰了,就變成讓隆美爾各個擊破。也還是下策。
  
這個時候英軍如果還想打下去那必須去找出問題的關鍵。前面講到打西迪.奧馬爾斷不了隆美爾的後路,隆美爾可以吃掉英右路軍安全地從哈爾法亞返回。那麼想取勝的關鍵問題就在於:一,要守住卡普佐,二,要拿下哈爾法亞。
  
那麼看第五種。 首先命令右路軍向卡普佐靠攏。

A案:左路以第七裝甲旅配屬部分步兵繞過索魯姆攻擊隆美爾司令部所在地巴迪亞,逼迫隆美爾回援。右路以第四裝甲旅配屬部分步兵攻擊哈爾法亞,拿下哈爾法亞將隆美爾的裝甲兵團擋在哈爾法亞山口以東。中路以一步兵旅配屬師炮兵群固守卡普佐。如果拿下哈爾法亞守住卡普佐的話,隆美爾要麼強攻,要麼只有從西迪.奧馬爾繞個大圈子回援巴迪亞。另,還可以以一坦克營奔襲西迪.蘇雷曼,以此為支撐點確保後路。並命令托布魯克守軍對意軍展開進攻,打開通路與拿下巴迪亞的英軍相呼應。該方案如果成功隆美爾必敗無疑。問題在於,攻擊哈爾法亞的右路是在和隆美爾搶時間,一旦隆美爾搶先到達,被分散的兩個裝甲旅將被各個擊破,英軍將全軍覆沒。

B案:以第四裝甲旅配屬步兵一個旅佯攻索魯姆,以少量兵力佯攻哈爾法亞,引誘隆美爾回援。迅速將第七裝甲旅及配屬步兵回調至哈爾法亞及索魯姆之間,伏擊隆美爾裝甲兵團。另,以一步兵旅配屬師炮兵群並加強反裝甲力量固守卡普佐。另,以一坦克營奔襲西迪.蘇雷曼確保後路。並命令托布魯克守軍配合進攻外圍意軍。該方案問題在於,如果隆美爾選擇強攻卡普佐並得手英軍將被包圍。
  
以上是我以英軍作戰處長身份設想的五種作戰方案。不過,如果讓我選我還是選撤退。實在是對英軍戰鬥力不抱任何信心。
這個戰例告訴我們,三角防禦時不要過於考慮死守,儘可能採取攻勢防禦,要充分利用各防禦要點間的互相支援,進而在局部形成優勢兵力,用犀利的反擊打破敵人的一路進攻,進而打破敵人的整個攻勢。

原文網址: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AMJB5U40523QLS6.html

★ ★ ★ ★

三角防禦  

戰爭可是一門技術活,竅門多多,不知道可不行呢

2018-03-09 · 這才是戰爭

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


突破可分為破點、破線、破面。下文僅通過破面來具體闡述突破的運用。
  
面防禦中,最被廣泛採用的是三角防禦。在現代軍事作戰行動中無論進攻還是防禦,三角陣型是最常見的。眾所周知,三角形是最牢固的。三角防禦陣型以其防禦的堅固,各點間互相呼應的配合等優點而被廣泛使用。

三角防禦及進攻的基本方法
  
三角防禦是防禦作戰中使用最普通的防禦方式。其優點就在於攻其一點,其餘兩點都能給予有效支援。而使用最普遍的是倒三角防禦,即兩點在前,一點在後,在後的通常為指揮所或支撐點。下面我就小規模作戰中進攻倒三角防禦體系來講一講幾種主要的進攻手段。

三角防禦  


首先明確,甲方一百五十人,ABC三點,AB點在前,C點在後為指揮所。乙方亦一百五十人。所有人數的敘述只是為了表達意思,不代表實戰運用中兵力的使用。

photo  


1,兩點平推法。乙方將其一百五十人分為三部分,A點攻擊隊六十五人,B點攻擊隊六十五人,預備隊二十人。分別攻擊AB兩點,在AB兩點同時形成兵力優勢,在擊破兩點後合擊C點,預備隊視情使用。
  
缺點,甲方能以C點兵力集中支援一點,反過來形成兵力優勢。
  
2,一點突破法(前點)。乙方,A點攻擊隊一百三十人,預備隊二十人。集中全部兵力攻擊A點,形成絕對優勢,擊破A點後逐個掃蕩BC點。
  
缺點,如果不能迅速解決A點,則將遭到甲方BC點同時反擊而陷入危險境地。
  
3,重點攻擊法。乙方,A點攻擊隊一百人,B點攻擊隊三十人,預備隊二十人。主攻方向A點攻擊隊以優勢兵力拿下A點,次攻方向B點攻擊隊以佯攻吸引甲方,預備隊跟隨A點攻擊隊在A點投入戰鬥攻擊C點。
  
缺點,佯攻無論失敗或被識破都將影響戰局。

三角防禦  


4,中央突破法。乙方,A點攻擊隊二十人,B點攻擊隊二十人,C點攻擊隊九十人,預備隊二十人。AB點攻擊隊分別對甲方AB點實施佯攻,C點攻擊隊直取甲方C點,端掉指揮所,一戰定勝負。
  
缺點,極易遭甲方ABC三點合擊而全軍覆滅。

photo  


5,一點突破法(穿插戰法)。乙方,A點攻擊隊70人,穿插分隊30人,B點攻擊隊30人,預備隊20人。A點攻擊隊以優勢兵力攻擊甲A點,穿插分隊在AB點之間插入,向後運動切斷AC點之間聯繫。B點攻擊隊佯攻B點,切斷AB點之間聯繫。待A點得手後預備隊在A點投入戰鬥協同A點攻擊隊向C點攻擊,拿下C點。穿插分隊向AC點之間運動,切斷AC點之間聯繫。
  
缺點,各隊之間協同要求高,不易達成有效配合,尤其是穿插分隊要求更高。

三角防禦  

分別見圖12345。

原文網址: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CFE1PEN0523QLS6.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