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美國對進駐沙場戰士最神聖的承諾為「解甲榮歸」。(Source: USAF/Javier Alvarez)

美國退伍軍人照護與支持制度
What America Owes Its Veterans: A Better System of Care and Support
取材/2017年9-10月外交事務雙月刊(Foreign Affairs , September-October/2017)
 ● 作者/Phillip Carter     ● 譯者/周茂林    ● 審者/黃依歆

作者簡介
Phillip Carter係美陸軍備役軍官,伊拉克戰爭退伍軍人;現職「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旗下「軍方、退伍軍人與社會」研究計畫主任暨高級研究員;他曾於2009年出任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
Copyright © 2017, Foreign Affairs. Dis- tributed by McClatchy-Tribune Informa- tion Services.


美國退伍軍人福利制度的三大支柱:健康照護、經濟援助和急難救助,是政府回饋軍人奉獻的支持系統。隨著軍民關係出現隔閡,儘管政府編列龐大預算,仍難以挽救退伍軍人在美國社會趨於邊緣化的頹勢。基於永續考量,美國政府應堅持並擴充給付制度,並引入公私夥伴關係,以實際方案支持退伍軍人接軌民間職場。

美軍每年徵召17萬5,000名青年入伍,維繫這股動力之關鍵,是政府眷顧為國服務者的一紙神聖承諾―林肯總統在第二次就職演說時所稱的國家責任,也就是要「關懷每一位注定要為國捐軀的烈士,及其遺孀和遺孤。」今日,這項承諾深植於美國各軍種,成為專業倫常所在:陸軍、海軍、空軍、陸戰隊及海岸防衛隊每一成員服役時,皆誓言絕不拋棄袍澤於戰場;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另於這批成員解甲後,再以代表國家致謝的立場,延續了這項不變的承諾,並將之落實於預算。事實上,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預算編列數字高出國務院、國土安全部,以及全國情報部門之總和。

絕大多數有關國家安全議題之討論聚焦於戰

略或政策。儘管在方法上考量面面俱到,但主要還是傾向於武器系統、預算編列、營舍基地,以及辦公大樓等。以上議題固然重要,但人的因素更是不可或缺,因為兵源是美國國家安全無可取代的一環。鑑於美國的全募兵制,如果要討論長期經營國家戰力,那麼華府應如何對待服役戰士和退伍軍人?此議題實具關鍵性。

從阿富汗與伊拉克的戰場上觀察,我們從防彈背心、戰場醫療到醫療後送,技術一日千里,大幅提升了戰士受傷後存活的可能。而顯著改善的公共衛生和部隊體適能要求,使得非戰場傷害與疾病死亡率,這種傳統上比戰鬥更致命的因素大幅滑落。時至今日,美國對進駐沙場戰士最神聖的允諾是:解甲榮歸。

然而,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和其他聯邦政府機構,在維繫現役和退伍軍人的承諾方面,一直處於捉襟見肘的窘境,直到近期才略見改善。陳舊的官僚體系在面對林林總總的需求、分散各處的服務對象時,往往顧此失彼。而教育和經濟補助計畫,也無法滿足退伍軍人和其眷屬與時俱進之需求。美國若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重新檢討政府與軍人之契約,建構起一套支持系統,才能在減輕戰鬥負傷情形和個人財務損失之外,協助退伍軍人在二十一世紀的經濟環境下,另起生涯爐灶。

福利制度之歷史流變

美國退伍軍人的社會契約內容,從建國迄今業經相當程度的演變。美國憲法的制定者基於經濟和政治的考量,當初建軍構想,是以一支平時以民兵輔佐的小型常備軍為基幹。遇戰爭時,志願參戰者可想而知是白種男性公民。除了戰爭遺孀和重大傷殘退伍軍人支領了微薄的退俸外,戰後政府對其他參戰者幾無補償。

該模式持續在十八、十九世紀大半葉運作。直到美國內戰爆發,南北兩軍仿效法國拿破崙戰爭模式,首次打破美國歷史慣例推動徵兵制。1865 年內戰結束前,在美國3,520萬人口中,約有330 萬名進入軍中服役,約50萬名陣亡、數萬人受傷。內戰期間,兩軍皆設有野戰醫院,隨後成立軍人療養院以安置傷患,並劃設軍人公墓,埋葬與紀念陣亡官兵。

美國內戰衍生的老兵,在接下來半世紀間成為內政議題主軸。退伍軍人組織包括「共和國大軍」(Grand Army of the Republic)、「邦聯退伍軍人聯合會」(United Confederate Veterans)等,都是國內有力的遊說團體,曾成功爭取到更多政府給付,使殘障榮民、遺孀獲得較為優渥的退俸,並增設醫院、榮民之家及軍人公墓。但是,當時華府並無意在中央建立專責機構綜攬以上事項,這是因為提供社會福利並非政府的慣常業務。因此除了上述新福利制度由政府提供外,支持退伍軍人的主力仍為慈善團體和地方政府。

以上情況隨著工業化、兩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小羅斯福總統的「新政」而出現變化。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召集470萬人投入戰鬥,其中280 萬是透過徵兵制產生,有超過11萬5,000名美軍陣亡,傷患達20萬名。戰後組成的退伍軍人組織, 挾帶如同當年美國內戰後之氣勢,形成了強大的政治影響力。然而,不同於過去的是,這些組織利用此波影響力,設法取得規模較大的健康照護、人壽保險、職業復建等各項方案。1930年,美國總統胡佛在國會的配合下,成立了今日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的前身,時稱美國退伍軍人管理局(Veterans Administration),並首次將健康照護、福利方案、公墓管理,責成單一機構負責。小羅斯福總統則接著在經濟大蕭條時,從根本上改造了聯邦政府在社會事務上的角色,大舉擴充社會福利計畫―退伍軍人福利方案於焉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照顧退伍軍人之角色再度凸顯。1,600萬名美國男女於當時服役,共陣亡40萬名、負傷67萬名。因應戰後解編,美國國會於1944年無異議通過了「軍人復員法案」(Ser- vicemen’s Readjustment Act),也就是為人熟知的「退伍軍人權利法案」(GI Bill)。該法案包括三項重大條款:五十二週的待業補助、零頭期款房貸方案、高等教育津貼。國會也挪支5億美元,加蓋新的榮民醫院,授權退伍軍人事務部接管當時的軍醫院外,也推出退伍軍人就業計畫與小型企業貸款方案。這些福利措施與小羅斯福的新政,構成政府和退伍軍人間一紙新的社會契約,不只為治療戰傷者、補償戰後殘疾鰥寡,更要肯定並獎勵投身軍旅的行為。

退伍軍人權利法案協助了大批二戰退伍軍人, 從戰場回歸至平民生活。1988年的一份國會研究報告估算,美國在教育給付上,每多付退伍軍人1 美元,來自退伍軍人的回饋就是7美元,該回饋金額不是流向國庫稅收,就是增加經濟產值。戰後十年,美國已經發給退伍軍人430萬筆房貸,不僅提振了房市與經濟榮景,也改變了戰後的美國面貌。

即使在國家承平時期,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仍盡其所能發揮更大角色。1954年,艾森豪總統因應退伍軍人千緒萬端的問題,指派過去同僚布萊德雷(Omar Bradley)上將主持有關該部未來走向的研究。布萊德雷委員會在政府對退伍軍人應負之義務上採取保守觀點,其結論指出,「戰時或平時的軍事勤務,乃是公民的義務,本質上不應為未來政府給付的基礎。」儘管退伍軍人權利法案已證明有助於數百萬的退伍軍人,但是該委員會認為該法案既非必要,也難以永續,尤其是如「社會安全制度」等新政策的推出,就是為了提供全國人民經濟安全保障。

然而,委員會最終仍在政策辯論上落敗,主因為美國退伍軍人卯足全力反擊,阻擋任何企圖削減其福利之措施。而廣大的社會也因為這一波退伍軍人購置房產、就學、立業而間接受惠,成為支持退伍軍人的盟友。冷戰揭幕後,美國國防部賡續徵召數十萬名青年為國服役,建構起美國史上承平時期首支大型部隊(導致美國退伍軍人於1980年達最高峰,人數超過2,800萬名)。這支兵力的建軍目的本是投入越戰,但是當1973年戰況開始趨緩後,尼克森總統終止了徵兵制,有意從源頭處解除反戰運動的壓力,並自此推動全募兵制迄今。

photo  
美國國防部徵召數十萬名青年為國服役投入越戰,建構起美國史上承平時期首支大型部隊。(Source: US Army)


尼克森政府推動該制度以來,美軍人口結構開始出現戲劇性變化。儘管美軍已廢除種族隔離政策數十載,由於全募兵制確立了自由選擇機制,弱勢族群愈來愈將軍旅選擇,作為一種在經濟階層間移動的方式,使今日美軍( 和退伍軍人) 在種族和族群上趨於多元。美軍同時也接受了更多的女性袍澤,在全軍內承擔新的角色,並成為退伍軍人中成長最快的族群。但是自從徵兵制停止後, 美軍無法再將所有階層與宗教的年輕人都納入軍隊,開始比例失衡地召募到特定的社會成員:美國南方、中西部、中產階級、勞工階級及軍眷家庭。當然,在以上兵源中,軍方也獲得相對菁英的新血,畢竟並非所有人皆能在學歷、體能及前科紀錄上,通過嚴格的篩選要求。總之,全募兵制影響美軍愈發與廣大社會群體脫節:它的確是社會的一部分,但卻又孤處一端。

就在這段期間,投身軍旅背後所支撐的社會契約也出現了變化。今日美國對退伍軍人的承諾,仍舊包括歷代他們所享有的主要福利:健康照護、戰傷或因公傷害補償金、平民生活調適協助、貧窮線以下退伍軍人及因公捐軀遺眷支持方案。目前也加入多項計畫―從後911退伍軍人權利法案教育補助方案,到協助退伍軍人創業的「小型企業行政管理」各項計畫―使退伍軍人比一般人更有保障,藉此獎勵和引導青年投效軍旅。

上述轉變欲協助退伍軍人順利進入職場,但政策上卻又不夠周延。殘障補償金是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最龐大的施政計畫,實際上是根據殘廢程度給付當事人,但卻無助於鼓勵他們改善現況,或走出殘障陰影。反而是該部推出的職業復健與教育方案,旨在輔導傷殘者回到工作職場。但該方案受惠人數相對不多,為期嘉惠所有殘障退伍軍人,應擴大辦理。吾人認為,這些方案已出現前後不同調的情況―前是因公傷殘而給予賠償,之後尋求提升退伍後之工作能力―對退伍軍人而言,所提供的誘因是混亂的。

飽受爭議的健康照護品質

細數美國退伍軍人福利制度的三大支柱―健康照護、經濟援助,與急難救助中,健康照護是預算編列最大宗,也是最常動用的一筆。美國近2,100萬名退伍軍人依法接受健康照護,幾乎涵蓋所有該族群人數;其中900萬名退伍軍人已登錄系統,2016年約有700萬人使用該福利,年度支出630億美元。該制度涵蓋面甚廣,從因公傷殘與疾病,到任何因素引起的醫護需求,而為因應上述需要,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下轄144家醫院、800間診所、300間榮民心理健康中心,並僱用超過30萬名員工。除了提供診療服務,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同時提供訓練,幾近半數的美國醫師和三分之二的護理師,在其職涯中的某個階段都會進入上述機構受訓。另外,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也掌握每年20億美元的研究經費。

一般而言,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有其優異的醫療照護服務。但問題在於許多退伍軍人不得其門而入。首先,該部錯綜的官僚體系,令人難以找到 服務項目,導致許多符合資格的退伍軍人,無法 獲得即時且合宜的照護服務。2014年,美國有線 電視新聞網揭露鳳凰城某榮民醫院竄改候診時 間紀錄,營造病患即時受診的假象,該起醜聞暴 露了相關制度的問題,並導致美國退伍軍人事務 部部長辛關(Eric Shinseki)和首席醫療主管培佐(Robert Petzel)接連下臺。

其次,在維繫照護品質和病患滿意度方面,退伍軍人事務部所屬醫療體系也力有未逮。其過時的健康紀錄系統,雖然在過去曾是引領創新的發明,但今日已遠遠被私立醫療系統超越。(2017年6月,退伍軍人事務部宣布將以商用軟體取代現行系統,但是落實日期可能仍需數年。)囿於退伍軍人規模與地理幅員,退伍軍人事務部企圖面面俱到,但卻又力不從心。幾乎在每個月的督察長報告中,都可見到苛刻指陳退伍軍人事務部醫療體系設施中的照護缺失,或是環境骯髒的字句。例如2017年5月,伊利諾州海恩斯(Hines)榮民醫院的報告裡,就提及蟑螂出現在病患的食物托盤和推車上。

在鳳凰城醫院竄改紀錄醜聞之前,有關改善退伍軍人健康照護的建議,主要聚焦於如何在現 行制度上挹注更多資源。然在醜聞事件後,包括 亞利桑那州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在內的共和黨員,在是否應引進民營改善相關制度的議題 上,總算贏得論述的話語權。長期以來,馬侃和 其他人一直呼籲退伍軍人事務部以各種方式民營 化,在部分範圍內引入更多承包商。2014年時, 退伍軍人事務部下放了10%的業務給民營部門承 攬,2016年底,該比例增加到32%,而如果川普政 府未遇阻力,將可望繼續上升。放眼未來,美國 退伍軍人事務部可能循公民營混合模式重塑健康 照護制度,目前該部主事者也期待新作法能以本 輕利重的方式,服務散布全國且逐漸凋零的退伍 軍人。但是這種轉變仍有風險,一旦退伍軍人在 制度外就醫,並達到可觀的人數,退伍軍人事務部可能無法確保自身維持高品質照護服務、大型醫學研究與教育目標的使命。

photo  
美國退伍軍人福利制度的三大支柱中,健康照護為預算編列最多的項目。(Source: DoD/Adam Hernandez)


爭議不斷的經濟援助方案

以退伍軍人為目標,美國聯邦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撩亂的經濟支持方案,包括傷殘補償在內的某些方案源自美國獨立戰爭,核心理念是照顧戰傷退伍軍人。其他措施還包括發放小型企業貸款、優先列入政府契約合作對象,反映出近期政府是以回饋退伍軍人及吸引新血為主要目標。

而在各類方案中,給付支出最大宗應屬殘障補償和退休俸:2016年,退伍軍人事務部發放了770 億美元給近500萬名符合資格的退伍軍人,另外再編列140億美元,推動包含「後911退伍軍人權利法案」(Post-9/11 GI Bill)在內的教育訓練計畫, 幫助了超過100萬名退伍軍人攻讀大學或接受職業訓練。於此同時,退伍軍人事務部還提供壽險和房貸方案。另外,美國勞工部也推出了退伍軍人就業服務計畫,小型企業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針對有志創業的退伍軍人提供補 助,而每一個聯邦機構在契約合作和人員僱用方 面,皆以退伍軍人為優先對象。

退伍軍人事務部的健康照護制度,屬於權衡性支出;然而多數退伍軍人事務部的給付方案,如美國社會安全制度一樣,是採自動進帳方式運作,國會認定該給付制度屬於強制性支出。一旦某位退伍軍人取得給付資格,則按照後911退伍軍人權利法案(效期三年)和殘障補償(效期通常涵蓋當事人終身)待遇,由政府如數支付直到給付身分終止。然而,一旦給付制度停頓,勢必衍生爭議, 如2011年傷殘理賠金積欠款幾乎達100萬美元, 當時所有的傷殘退伍軍人,竟同時向已左右支絀的退伍軍人事務部提出催款。另外,當出現系統錯誤時給付也會產生問題,諸如基於軍旅服役和戰場落葉劑疾病、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因果關係證據微弱,政府拒絕某些給付申請(雖然實際戰場絕非進行隨機對照試驗的最佳實驗室)。然而就如同在軍旅生涯中所經歷的一切,退伍軍人對於在制度中所面臨的摩擦早已習以為常。

在上述眾多福利項目中,皆未能完全幫助現代軍人轉型,接軌平民生活。以退伍軍人殘障補償方案為例,其既不符合當代軍旅現實,也和美國職場脫節。長期的服役期限和頻繁的部署,使得軍人退伍時,已有一些生理機能受到影響,他們不是聽力受損就是骨骼創傷,甚至更為嚴重。但是現階段的失能系統是將上述傷損狀況不分輕重地視為終身潛在的殘障,而不是正常的軍旅耗損。我們見到愈來愈多的退伍軍人,以這類損傷主張其殘障身分,卻導致退伍軍人事務部負擔日趨沉重。再者,現階段的退伍軍人殘障支持系統仍屬過時設計,它以救濟生理創傷為主,輕忽了認知或精神損傷。

此外,美國過去八年間新近退伍軍人的失業率,高過全國失業率。2011年的資料顯示,相較於全美平均失業率為9%,後911退伍軍人的失業率是12%。(退伍軍人整體失業率仍低於全國失業率,原因為資深退伍軍人普遍在工作上表現較一般人突出。) 鑑此,美國國防部、退伍軍人事務部、勞工部和其他相關單位,自2011年起展開危機處理,改造退伍前的轉型訓練計畫,並與業界合作擬定民營部門晉用目標。在經濟景況好轉的加持下,總算在2016年前有效降低新一波退伍軍人失業率,與全國失業率取得一致。
美國退伍軍人的失業率激升反映出一個問題: 雖然政府針對教育和健康提供了實質利益,但若能再協助退伍軍人接軌職場,其貢獻將倍增。例如,政府應推出類似「編寫程式訓練營」等職訓補貼計畫,並為新創企業提供「種子資金」,將有助於無意上大學的退伍軍人創業。川普政府已表達承諾,要活化公私夥伴關係來服務退伍軍人,並責成退伍軍人事務部綜管。儘管以上作為有所助益,但無論政府提供再多的措施,軍事文化和民間職場間難以抹滅的鴻溝,終究使得退伍軍人轉型之路困難重重。

photo  
退伍軍人是美國社會中「街友」人口之主力。圖為美容學校學生為退伍軍人遊民提供義剪服務。(Source: DoD/Jennifer Scales)


急難救助:「街友」與成癮

美國退伍軍人急難救助措施― 概指無家可歸、酒精藥物成癮、法律訴訟問題―屬於退伍軍人給付的邊緣項目,卻是一個相當嚴肅的問題。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和其他聯邦部門,編列了數十億美元的預算,為身處社會邊緣的退伍軍人打造了一個終身社會安全網,其規模遠超過一般民眾所擁有的。

長期以來,退伍軍人是美國社會中「街友」人口的主力。2009年,辛關曾大膽宣布要將相關遊民數字降為零。回顧2009到2017會計年度,該部針對住房供給、心理健康治療與其他退伍軍人所需服務,挹注了650億美元。結果成效顯著,退伍軍人街友從2007年的7萬3,367員,降至2016年的3萬9,471員。川普上任後不久,新任部長舒爾金(David Shulkin)宣稱將賡續前任作為, 但他不是要單純計算街友的絕對數字,而是聚焦於更實際的「函數值零」(functional zero)目標,在一個特定社區內,使退伍軍人街友數量和可供安置之住房能量至少達到一致。

此外,酒精與藥物濫用嚴重地折磨著美國退伍軍人。原因之一似乎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依賴藥物所致,另一個原因則可能是榮民醫院和軍醫院傾向過度開藥,舉凡運動傷害、戰鬥壓力到睡眠障礙,無一不包。另外,退伍軍人事務部的確為了患有成癮症的退伍軍人設有診所,但這些機構資源不足,而其他退伍軍人也未能在此尋求任何急難救助。

我們發現美國退伍軍人一直是法庭、看守所、監獄的大宗常客,直到全募兵制推動後才略見改善。遍布全國的地方法庭和執法機關已和社會服務單位攜手,合組屬於退伍軍人的法庭,並仿照類似青少年法庭的誘導轉型服務計畫,針對非暴力和普通犯罪,提供包括藥品成癮輔導和職業介紹等支持服務,期能在當事人通過輔導後,換取駁回控告或刪除前科紀錄。目前退伍軍人法庭案件仍屬少數,但是該機制毫無疑問已幫助許多人免於終身藥物依賴和牢獄監禁。

最後,在退伍軍人當中,有一批過去被邊緣化的族群,在過去數年間浮現為問題焦點:「不光榮」退役的軍人。若究其不光榮的現象,常見為役期內行為不端等小枝小節,而深層原因常是創傷後壓力所致。按照法規,這些過去的軍中成員並不被歸類為「退伍軍人」,因此無法享有健康照護及其他給付。但是, 相較於其他退伍軍人,正是這類人士最有可能掙扎於失業、露宿街頭、藥物成癮、自殺等風險。渠等因為不符退伍軍人的資格,轉而成為州政府、地方機關和慈善團體的負擔,每一相關個案耗費數萬美元。近幾年來,退伍軍人團體、社服機構和公益律師皆主張,這些人士即使不能享有全部給付,至少應獲得維生型的健康照護,這項倡議最近已獲舒爾金重視,儘管落實之路仍有待國會的實際行動。

省思未來:重新設計支持系統

總而言之,改革相關制度必然是一條漫長而艱辛之途,因為每一項關於退伍軍人的計畫背後都有一批選民,不是賴其維生,就是反對改變。例如,遲遲未見調整的殘障補償,可能涉及必須更新過時的殘障比例對照表,或改變認定評估殘障的程序。但是,上述改變可能將衝擊到某些領取給付的對象,因此基於政治考量,目前的退伍軍人給付理應不溯及既往。而在健康照護方面,退伍軍人事務部吸收更多來自民營部門的醫師,固然可能縮短候診時間,但也可能弱化了榮民醫院的教學和研究能力,對於退伍軍人醫院的長期病患而言,照護品質恐怕因此降低。總之,滿意制度現況的退伍軍人,將持懷疑的眼光看待任何重大變革。

成本也應視為政策考量的要件。現階段美國聯邦政府已挹注於退伍軍人的預算,在不與其他預算比較下,以及每個退伍軍人所享的數值,均高於美國史上任何一個階段―但是某些改革將會耗費更多。川普政府為2017年編列的退伍軍人事務部總預算為1, 860億美元,涵蓋健康照護、給付、公墓及行政管理,儘管預算規模較2016年多出4%,以現存組織架構運作來看,恐怕仍無法因應退伍軍人需求。事實上,回顧過去十五年, 即使退伍軍人總數萎縮,退伍軍人事務部的預算反而呈現巨幅擴增,原因是愈來愈多世代的退伍軍人,都仰賴該制度生活。若放眼未來十五年,該部的服務對象在越戰世代退伍軍人之外, 還會再加上後911世代的退伍軍人,需求勢必持續上升。根據2017年5月美國國防部的報告,911事件帶動的反恐戰爭造成287萬4,820名兵力部署於阿富汗、伊拉克和其他戰區。哈佛大學學者比爾密斯(Linda Bilmes)預判,政府花在支持後911 產生的新生代退伍軍人總成本上,可能超過4兆美元,該筆金額的大宗支出將落在2050年間,因為這些新生代退伍軍人屆時已達70歲,正值花費高峰期。

鑑於退伍軍人人數的更迭,以及現階段僵化的方案難以滿足需求,華府應開始從根本檢討這紙社會契約,藉此反思提供服務。如果退伍軍人計畫只是賠償個人層次的傷殘、拮据,與為軍旅生涯付出的成本,政府的表現算是不錯。但是如果制度的目標是協助退伍軍人永續發展,則這些方案仍然成效不佳。重要的是,讓退伍軍人在民間的生活較其同輩更好,並藉此吸引美國的下一代以軍旅生涯作為人生選項。

基於上述目標,華府應該重新設計退伍軍人支持系統。考量殘障補償和健康照護等方案旨在改善軍職期間之傷害,故不予縮減之前提下,應再擴充給付,鼓勵類似後911退伍軍人權利法案和小型企業融資等計畫,藉此為軍人創造大量經濟發展機會。政府還應設法將退伍軍人服役期間累積之龐大社會資本,轉化為經濟與社會利益。例如,以色列的情報菁英和特戰單位軍人退伍後, 能無縫接軌進入科技界和新創企業,這種方式就如同史丹佛大學畢業生運用人脈進入矽谷工作。雖然以色列國家小,維持徵兵制,但這兩項特色有助於建構關係緊密的企業型軍事社群,美國可以在其軍事體系中,參考複製該生態系統及元素,尤其是倚重先進科技的情報與特戰單位。美國國防部也應試圖找出鏈結現役、備役單位與企業的管道, 特別是提供關鍵基礎設施的企業,包括電信和能源公司。上述軍中成員能藉此運用其得來不易的經驗,一方面協助民間公司對抗網路攻擊及經濟間諜, 另一方面在軍方和民營部門間建立良性的創新氛圍。

我們還要提醒華府的是,日漸分歧的軍民關係惡化了退伍軍人掙扎的現況,民間雇主與其退伍軍人員工之間的文化罅隙,激化了退伍軍人失業率。這樣的分歧可能阻礙美國退伍軍人重新融入社區,以及因為畏懼被社會標籤化,在尋求心理健康服務上裹足不前。今日,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的侵略或危機並未發生,美國不太可能恢復徵兵制,或擴增兵力到能根本改變軍方和整體社會關係的程度。

要修復美國軍民之間的隔閡,軍方應朝更廣闊的地理區域分布、更多元的社會經濟條件去招募新血。華府應建立公私夥伴關係,以支持退伍軍人加入民間勞動力;還需重用預備役以擴大美軍地緣影響力,而不僅限於大型軍事基地如德州的啟琳(Killeen)、維吉尼亞州的諾福克(Norfolk)等地。最後,退伍軍人自己也應該負起責任。根據遊說團體「我挺你」(Got Your 6)近期的研究顯示,退伍軍人在退役後,不盡然會認同於自我身分,而一般大眾傾向認為退伍軍人比自己窮困。退伍軍人們,特別是退役後事業有成者,必須站出來代表軍方發聲,向社會大眾說明其貢獻。

放眼未來,美國將依靠一支規模相對較小的全募兵制部隊。全募兵制的成敗,則繫於美軍能否吸引高素質人才。相對地,這與一種社會觀感密切相關―服役將對軍人、軍眷,及整體國家有益。

photo  
過去十五年來,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預算大幅擴增,主因是愈來愈多世代的退伍軍人都依賴該制度為生。(Source: USMC/Logan Block)

本文出處:
https://www.mnd.gov.tw/PublishMPBook.aspx?a=1&title=軍事刊物&SelectStyle=軍事期刊

延伸閱讀:

美軍華裔退役士官Allen Lin:從美軍「退伍類型」決定「榮民福利」一事,談國軍的退伍身份認定與管制

美軍華裔退役士官Allen Lin:美國退伍軍人福利/後911政府助學法案(Post 911 G.I. Bill) 簡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