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曾參與東山島戰役的海軍陸戰隊LVT「水牛」登陸戰車。

軍隊不打仗,百病叢生

2015/04/11 高智陽的軍事秘辛世界

東山島戰役就是活生生「軍隊不打仗,百病叢生」的例子。

「軍隊不打仗,百病叢生」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朱西寧在「八二三注」這本小說裡面提到的。從最近的阿帕契觀光團、飛行頭盔變裝趴、性騷擾和共諜案等軍中怪象,不得不令人擔心,國軍久訓不戰,到最後是不是「只會按讚」。

「軍隊不打仗,百病叢生」確實是現在國軍的寫照,但現在大家看到的只是洩密、軍紀等案件,可能還不覺得已到「百病叢生」的地步,其實很多病是沒有病兆、病徵的,等發現是可能已是末期無藥可醫了。軍隊也是一樣,很多狀況要等到打仗才會顯現,但已來不及了,早就命喪沙場了。

遠的就不提了,就以國軍空前絕後唯一一次的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東山島戰役為例,來說明何以「軍隊不打仗,百病叢生」。東山島戰役當年並無太大戰果,不如古寧頭大捷、八二三砲戰,因此軍方未做大肆宣傳。其作戰過程經多名曾參與戰事人士回憶也大都為人所知,但真正的內幕卻令人不堪聞問。

戰後軍方各類檢討報告,掀出很多當時國軍作戰前後很多光怪陸離的現象,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生疏的戰技」。

1953年發動東山島突擊作戰時,政府撤退來台才5年,當時參戰單位都是在大陸身經百戰的部隊,加上絕對優勢兵力,為何無法獲得預期戰果,相信很多人都很納悶。

後來軍方檢討發現,參與東山島突擊作戰的陸軍部隊,在參戰前半年,都在金門地區進行舖路等交通工程和興建訓練場所等設施,實際作戰訓練時間很少,使得這些參戰部隊官兵對以前學到戰鬥技能越來越生疏,加上戰前沒有時間準備,所以沒有實施任何預備訓練或演習,以致作戰表現令人失望。

這些陸軍部隊官兵的戰技生疏到什麼地步,實在令人難以想像。軍方在事後的檢討報告中就指出,攻擊前進間,只知衝鋒陷陣,不知利用地形地物以減少損害。推進間對攻下的村落及敵人工事內也未詳加搜索,使共軍得以隱伏後方伺機擾亂。工兵、通信、運輸和衛生等勤務兵訓練欠熟練,以致戰時動作生疏,通信技術問題最大。

東山島戰役的經驗告訴我們,軍以戰為主,平日就要維持精實的訓練,戰技是無法臨時抱佛腳的。這對現在救災等外務眾多的國軍而言,無疑是一警訊,部隊還是應回歸以戰訓為主。另外,東山島戰役也發現衛生、運輸等勤務部隊不可少,國軍至今仍不重視。因此國軍到底從東山島戰役中學得多少教訓,實在令人存疑。(詳細內容請參酌我2013年10月在旺報寫的「塵封的東山島戰役真相」一文)

東山島戰役就是活生生「軍隊不打仗,百病叢生」的例子,但也許有人會問,現在兩岸處在從來沒有離和平這麼近的日子,國軍又不可能四處求戰。但想想大陸當面的飛彈、釣魚台海空域的共軍機艦偵巡、南海填海造陸、轟-6K轟炸機、遼寧號航母加上共諜,其實台灣的安全環境並沒有想像中的太平。國家領導人不提粉飾太平,軍方自然不敢講,軍方不講民眾就不會知道的,各更糟糕的是還造成軍方無法接受到第一手情資的基層單位也無「敵我意識」。

國軍已百病叢生了,現在就要看如何抓藥方來醫了。

原文出處:https://blog.xuite.net/naijih/twblog/311027814

★ ★ ★ ★

photo.jpg
▲東山島一役讓蔣介石反攻大陸的夢破碎。(取自網路)

兩岸史話-塵封的東山島戰役真相 

2013年10月04日 旺報 高智陽

東山島戰役距今已60多年,當年並無太大戰果,不如古寧頭大捷、八二三砲戰,因此軍方未做大肆宣傳。為什麼現在突然要談東山島戰役,難不成是要幫軍方翻案嗎?非也,主要是最近看了一批軍方事後檢討作戰經過的史料,才發現東山島戰役軍方不敢宣傳的真相。

這些檢討報告內容詳述作戰過程各種荒腔走板、光怪陸離的現象,都是見不得光的。如當時真的曝光,勢必嚴重打擊民心士氣,甚至動搖國本,直接戳破反攻大陸的幻想。

兵力具壓倒性優勢

東山島是福建省第二大島,位於福建省南端,在金門以南,直線距離約120公里,東臨台灣海峽與台灣相望,西邊則是詔安灣,西北方以八尺門海堤與雲霄縣相接。

東山島突擊作戰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台化身──西方公司成員漢彌頓中校所計畫的,戰役期間為1953年7月16、17兩天。

當時東山島共軍守軍兵力為80團2營(公安部隊)和水兵85師一部(約2個連)及縣自衛大隊,兵力總數約1200人。我方則動用駐紮金門的陸軍19軍45師的134團和135團、第18師53團、突擊42支隊(游擊部隊)、海軍陸戰隊、傘兵約1萬多人進行登陸突擊作戰,兵力具有壓倒性優勢。

由於國軍共動員陸海空軍、傘兵、海軍陸戰隊等多種兵種部隊,向東山島進行兩棲登陸和空降,為國軍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甚至還有人將其比喻為,國軍史上一次迷你型諾曼地登陸戰。

7月4日國防部下達「粉碎計畫」實施命令後,5日至7日聯合任務指揮部對「粉碎計畫」進行研究。8日作戰指揮官金防部司令胡璉分別召集各參戰單位徵詢意見。9日至11日為各參戰單位計畫與準備時期。

陸軍限14日下午2點裝載完畢。預定於15日拂曉登陸,但因部隊未能按預定時間裝載完畢乃延期1日,於15日下午3點運輸船團自金門發航。

16日運輸船團凌晨3點到達東山島東南附近海面。空軍17架運輸機分成6隊,於凌晨3點28分自新竹機場起飛,除2架因故障折返外,其餘運輸機所載傘兵自早上6點3點開始跳傘,於6點25分完畢,傘兵降落在橋仔頭──八尺門──前何之間地區。

運輸船團於早上5點40分進入泊地,陸戰隊第一大隊即換乘兩棲登陸戰車,俗稱「水鴨子」搶灘,擊潰共軍警戒部隊後,順利攻占灘頭陣地。海軍各戰鬥艦掩護輸送艦艇登陸灘頭後,分別出巡海面,阻擊共軍由佛曇及南澳可能的海上增援。空軍除空運傘兵外,整日都派機偵查敵情。

第45師135團於6點30分換成登陸艇,134團7點50分開始搶灘登陸,8點30分登陸完畢。134團沿湖尾等處擊破共軍抵抗,向北猛進。135團向東山縣城急進,9點35分攻克縣城。

左側支隊(南海大隊)於早上5點40分抵達東山島附近海面,但因以共軍戒備甚嚴,無法依原計畫由西坑登陸,請示後改於下午2點30分在宮前登陸。

戰事至此都還算順利,但往內陸推進後就是另番景象了。首先登隊部隊在坑北高地遭到共軍強烈阻擊,島上共軍據守410高地、坑北、西山岩等堅強據點,居高臨下、頑抗待援,我軍久攻不下。傘兵雖已攻佔八尺門渡口,陸軍部隊卻無法突破共軍防線與其會師,以致傘兵因傷亡慘重,無法固守陣地,只好自行突圍,在陸軍134團掩護下撤退。

16日入夜後共軍部隊自八尺門、竹港向東山島不斷增援。17日共軍增援部隊對我登陸部隊發動反攻,早上7點40分指揮官胡璉下令達撤退命令,在空軍掩護下,登陸部隊陸續撤退,18日凌晨2點45分最後一輛LVT返回,3點船團發航,上午11點30分後陸續抵達金門。

傘兵表現令人失望

東山島戰役中,陸軍部隊未能突破共軍工事,與傘兵會師固守八尺門渡口,遲滯共軍援軍,以致戰局直轉而下,倉促撤退,草草收場。參戰的陸軍部隊共9千6百多人,光2天戰鬥就死傷和失蹤高達1千7百多人,將近2成。

面對這種不堪的戰果,蔣介石震怒,立即於24日指示:東山島戰役的經過及得失,應定期召集檢討會議。由於傘兵是接受美援的精銳部隊,東山島戰役是國軍第一次大規模使用傘兵作戰,蔣介石對傘兵寄望很高,但傘兵表現令人失望,因此他還特別要求,對於傘兵的成敗與紀律更應追究,並須速處理為要。

photo.jpg
▲東山島戰役揮官胡璉將軍。(本報系資料照片) 

未命名.jpg
▲東山島一役失敗原因之一是兵力分散未能集中。(取自網路)

photo.jpg
傘兵部隊裝備。(取自網路)

各式報告軍方從未公開過,因此內容至今都不為外界所知。其實這些報告掀出很多當時國軍作戰前後很多光怪陸離的現象。

蔣介石的震怒,使得國防部隔天立即擬訂參加東山島戰役檢討會議人員名單和檢討項目,28日由參謀總長周至柔主持東山島戰役檢討會,31日將檢討概要呈報蔣介石。參戰的各單位共提出了《突擊東山島作戰檢討綜合報告》和《突擊東山島作戰檢討報告書》,傘兵部隊也提出了《突擊東山島空降支隊作戰之檢討報告書》,國防部通信指揮部還頒發《東山島戰役通信實施經驗與教訓》小冊。綜合這些報告,軍方還編成《研究東山島作戰之所見》一冊。

1953年12月22日,蔣介石交辦各參戰部隊要切實研討《研究東山島作戰之所見》一冊,參謀總長周至柔於1954年4月30日呈報各單位《研究東山島作戰之所見》研討意見綜合報告,為整個東山島戰役檢討,做一簡單總結。

上述各式報告軍方從未公開過,因此內容至今都不為外界所知。其實這些報告掀出很多當時國軍作戰前後很多光怪陸離的現象,分述於後:

指揮權責不明

東山島突擊作戰,國軍在陸軍部分只動用3個團兵力,但卻因是三軍聯合作戰,雖設有聯合任務指揮部,但卻造成指揮層級過多,分別為胡璉司令官(艦上)→王多年副司令官(海灘指揮所)→陸靜澄軍長(山前)→陳簡中師長(霞埔),從最高層的胡璉到師長就已四層,一個命令要下到團、營、連,已不知何年何月了。戰事瞬息萬變,等到命令早已失去先機了。所以軍方事後檢討發現指揮層級確實太多,嚴重影響命令傳遞,並造成指揮權責的紊亂。

戰役期間,雖然王多年駐紮在灘頭,但管制的還是以陸軍部隊為主,後來撤退時灘頭還有海軍、陸戰隊,以及傘兵,這些部隊轉進灘頭時秩序紊亂,軍方檢討發現,最大問題是未在灘頭設置統一指揮官,因此要追究相關責任。

國軍發動東山島突擊作戰前,雖然派飛機前往偵照,因部隊準備時間倉促,對東山島的空中照相情報未能充分利用;像第19軍部雖曾根據判讀結果繪製地圖,但因時間緊迫,無法參照空偵判讀詳確描述標示各種兵要工事,營長以上各級幹部只在出發前每人拿空中照相照片看了1、2分鐘,而未能詳細研究或沙盤推演。

便宜行事的下場,就是我軍使用的地圖與實際情形相差甚大,使得攻擊部隊到達410高地至西山岩之線時,陷在寬約6千公尺,縱深約3千公尺的錯綜地區內,使兵力不敷使用。

傘兵也抱怨敵情地形偵查不確實,因為聯合任務指揮部提供的敵情狀況,八尺門附近僅有共軍水兵120人,陳岱附近為大陸公安部隊1連120人左右,對於內坑以北,勁口東北,八尺門以南間高地的共軍陣地工事卻隻字未提。情報單位事先未掌握東山島共軍主陣地工事位置及構築情形(坑道作業),結果造成登陸部隊未攜帶攻堅武器,以致對共軍據守的410高地屢攻不下,影響攻勢進展。

軍方戰役結束後檢討發現,登陸部隊在發動攻勢前,對東山島共軍企圖、戰法、工事、地形都沒有深入研究,甚至對共軍可能增援的兵力與到達時間等判斷都無法準確掌握,導致各級指揮官及全體官兵普遍都有「輕敵」心理。尤其是未能掌握共軍已記取1952年10月我突擊南日島的教訓,為防止我軍突擊,對海防戰備措施採取「後退殲滅」戰法,我部隊搞不清楚共軍退卻的目的是堅守待援,以致攻勢受挫折。

另外,還發現於戰鬥全期,一般部隊對戰場情報的蒐集與傳遞、審問俘虜得到的敵情等,都沒有積極回報,導致各級指揮官不能隨時明瞭戰況;會有這種情形,通信不靈是主因之一。

東山島突擊作戰,從一開始登陸就問題重重。首先是延遲登陸,登陸時,右翼部隊因登陸艇未能搶灘,改以兩棲登陸戰車接駁,直到16日早上8點30分部隊才全部登陸,那時左翼部隊已進出西埔,傘兵已戰鬥2個多小時了,部隊未能同時登陸給了共軍從容後撤到既設陣地頑抗的機會。

兵力奔波疲憊

另外,海上突擊部隊的左翼獨立支隊,因受詔安方面敵人威脅,就變更計畫,改在陳城以南海岸登陸,登陸區並無敵情,因此登陸後對島上共軍毫無威脅,對友軍也沒幫助。軍方檢討,當時若下令繼續照原計畫實施登陸,或在該區海面活動,還能協助友軍。

另一個兵力運用的大問題,就是攻擊時兵力分散,未能徹底集中兵力,一舉攻克東山島咽喉要路410高地及西山岩,導致給予共軍增援機會。對410高地攻擊的兵力,僅一個步兵營,為全兵力(正規軍)的10分之1;且後續攻擊仍是逐次使用不充分的兵力,使得備兵力奔波疲憊。410高地久攻不下,導致我方主力無法如期與傘兵會師,結果陷傘兵於孤立無援。

photo.jpg
顧葆裕在突襲東山島戰役中任游擊傘兵總隊長。(取自網路)

photo.jpg
▲東山島戰役國軍部隊表現不佳,傷亡慘重。(取自網路)

photo.jpg
▲顧葆裕逝世後葬於台北市中山北路的天主教墓園。(取自網路)

空降用兵上首重的「奇襲」以及戰術要求與勝利之機,被空軍這麼一搞,完全失去了。

軍方檢討時還指出,當共軍占領堅固工事頑抗時,我軍因對攻堅戰法欠研究,所以未能適時集中砲兵及爆破器材,如火箭筒及炸藥藥包等加以摧毀,也沒有要求艦砲及空軍適時支援攻擊。

傘兵作戰也是問題多多。因為傘兵比登陸部隊發動的攻擊,提前約2小時以上降落,而且降落地點不佳,以致脆弱的傘兵遭受嚴重損失,因而未達成固守八尺門等待與地面部隊會師的預期任務,也因此開放八尺門這個共軍增援之路。

兵力運用大有問題

事後傘兵自己檢討,問題出在聯合任務指揮部在賦予傘兵任務,及決定空降著陸時機,考慮不周。如傘兵任務為破壞渡口上設備與阻止大陸共軍增援,或阻絕東山島南部共軍後撤,則傘兵空降時機以在拂曉與登陸部隊同時著陸為宜。

若傘兵任務是直接降落敵人後方,策應登陸部隊作戰時,則傘兵空降時機應在登陸部隊對共軍主力作戰發起攻擊後,選定適當時機。可是此次使用傘兵計畫並沒有作此考慮,僅賦予傘兵破壞渡口上設備與阻止大陸共軍增援任務,但卻又下令傘兵在我軍登陸前就空降。

至於空軍和海軍兵力運用上也大有問題。因空軍受政策限制不准轟炸大陸增援的共軍,僅擔任傘兵空運及和空中偵察等任務,及在最後撤退階段提供火力掩護,因此對共軍大批增援部隊到達戰場前,未能把握機會加以攻擊。另外,空軍對共軍據守頑抗的410高地也未能即時提供火力支援,陸軍基層官兵有很多抱怨。

海軍部分,因艦艇受水道限制不能進入詔安灣,只能停泊在東山島南邊海面,要支援八尺門傘兵,艦砲射程又不夠,所以無法截斷共軍增援。

東山島戰役中,國軍精銳傘兵部隊表現不佳,傷亡慘重,甚至回台還被友軍譏笑連公安部隊都打不過,令蔣介石大為不滿下令檢討,但傘兵也有滿腹委屈。

我傘兵部隊除了是接受美援裝備的精銳部隊,也是新兵種,蔣介石對傘兵期望甚高。但大家不知道的就是,傘兵需要很多單位協助,才能落地發揮戰力。國軍傘兵在東山島戰役中,就是缺少友軍和相關單位適切的配合,以致無法發揮戰力且傷亡慘重。

因此游擊傘兵總隊總隊長陸軍中將顧葆裕在檢討報告書中,左批上級,右怪友軍,認為都是上級指揮不明確和友軍配合度差,才造成傘兵嚴重傷亡,通篇充滿了傘兵的怨懟。

顧葆裕尤其是對空軍飛行技術頗多抱怨,直指空軍運輸機編隊飛行技術差,尤其是夜間編隊飛行;不但不能進行大編隊空降,連3架編隊分波空降,也做不到,使得傘兵空降未能按照原訂計畫達成任務。

空軍運輸機編隊飛行技術差的影響有多嚴重?顧葆裕直指,受天候影響造成空降次序紊亂,第一架運輸機飛臨空降目標點上空,到最後一架的傘兵跳傘完畢,前後竟長達22分鐘,造成傘兵四處飄散,集結費時,空投的武器彈藥及各項器材很多都散失,甚至落海,造成無線電台無法通信,彈藥無法請求補充。

軍方事後調查也發現,載運傘兵的運輸機,編隊隊形紊亂,且未按預定方向進航。據說進航方向有如「米」字形,導致傘兵散布過廣,集結不易,且有部分投入海中者。

除了空降時間拉長外,加上運輸機未能按照與傘兵事先協定的高度與速度實施空降。有些運輸機飛行高度過高,增長傘兵在空中飄降時間,造成開始空降以後,由於地面共軍已戒備,因此後續各波空降傘兵成為共軍的空中活靶,損傷甚重。

有些運輸機則是速度太快,造成傘兵跳傘後散布區域太大,以致集結困難。另外,空軍運輸機有一架迷失方向而原機返航,另一架則是引擎故障半途折返,17架少了2架,影響戰力甚大。

顧葆裕認為,空降用兵首重的「奇襲」以及戰術要求與勝利之機,被空軍這麼一搞,完全失去了。

左批上級右怪友軍

由於空降著陸地點所處經緯度不同,因此始曉時刻早晚不同,除了抱怨空軍技術差外,顧葆裕對聯合任務指揮部誤算東山島始曉(天亮)時分也相當不滿。聯合任務指揮部擬定作戰計畫決定空降著陸的時刻,並未考慮到台灣與東山島地理位置不同,形成的始曉時分差異。當時空軍與傘兵到作戰命令即已發現問題,立即由空軍與傘兵部隊長聯合電請聯合任務指揮部,更改空降著陸時刻,聯合任務指揮部非但未立即答覆,直到隔天仍回以不准延期。面對本職學能不足的高司參謀,顧葆裕可說是滿腹怨氣。

不過軍方對傘兵降落後始終未與上級指揮官取得連絡(據說無線電失落海中),後來又因傷亡大,未能固守待援,自動放棄八尺門,非常不諒解,要求與查明責任。因此顧葆裕在檢討報告書中怪東怪西,並不能卸除作戰失利的責任,後來仍遭撤換。

基於在大陸失敗的經驗,國軍在發動東山島突擊作戰前特重保密,很多事情都壓到最後一刻才讓下級單位知道。結果東山島戰役事後檢討,很多參戰部隊都直指,保密到走火入魔,從接到作戰命令要準備至裝載上船僅3天,根本來不及準備,甚至還造成陸軍部隊裝載不及,攻擊發起日還延後一天。但戰後才發現,這種過度保密措施還是破了功。因為軍方後來根據共軍俘虜和當地居民口述,發現東山島共軍在我軍突擊前3日,已有聽聞我方將對東山島發動攻擊。

軍方事後檢討,突擊東山島計畫階段中,游擊部隊42支隊及大隊於7月9日已接到作戰任務,並分別開會研討,而且在突擊行動開始後,南海支隊未按照原訂計畫於西坑登陸,而改在宮前附近登陸,並在此地接出該大隊原居東山島眷屬40餘人,因登陸時游擊部隊的眷屬已集中東山島南端,因此很可疑。所以研判,我方突擊東山島計畫,可能已事先洩漏。

photo.jpg
▲東山島戰役中解放軍在制高點挖坑道,防禦國軍飛機和火炮攻擊。(取自網路)

photo.jpg
▲解放軍圍剿登陸東山島的國軍傘兵。(取自網路)

戰技生疏 問題最大

1953年發動東山島突擊作戰時,政府撤退來台才5年,當時參戰單位都是在大陸身經百戰的部隊,加上絕對優勢兵力,為何無法獲得預期戰果,相信很多人都很納悶。

後來軍方檢討發現,參與東山島突擊作戰的陸軍部隊,在參戰前半年,都在金門地區進行鋪路等交通工程和興建訓練場所等設施,實際作戰訓練時間很少,使得這些參戰部隊官兵對以前學到戰鬥技能越來越生疏,加上戰前沒有時間準備,所以沒有實施任何預備訓練或演習,以致作戰表現令人失望。

這些陸軍部隊官兵的戰技生疏到什麼地步,實在令人難以想像。軍方在事後的檢討報告中就指出,攻擊前進間,只知衝鋒陷陣,不知利用地形地物以減少損害。推進間對攻下的村落及敵人工事內也未詳加搜索,使共軍得以隱伏後方伺機擾亂。工兵、通信、運輸和衛生等勤務兵訓練欠熟練,以致戰時動作生疏,通信技術問題最大。

東山島戰役的經驗告訴我們,軍以戰為主,平日就要維持精實的訓練,戰技是無法臨時抱佛腳的。這對現在救災等外務眾多的國軍而言,無疑是一警訊,部隊還是應回歸以戰訓為主。另外,東山島戰役也發現衛生、運輸等勤務部隊不可少,國軍至今仍不重視。因此國軍到底從東山島戰役中學得多少教訓,實在令人存疑。

打仗時,進攻是學問,但如何有秩序的撤退更是學問,不可忽視。東山島突擊作戰的撤退行動,我方掌握空、海優,雖後有追兵,但我方仍有兵力優勢,卻撤得荒腔走板,還差點留了1千多名官兵給共軍當戰俘。

這個離譜的狀況是,陸軍指揮官於17日上午10點下令135團占領掩護陣地,掩護海軍陸戰隊等部隊撤退,但135團到了下午5點仍未接獲撤退命令,那時海軍陸戰隊所有LVT都已返回登陸艦,艦艇準備發航,才發現岸上人影幢幢,經查才知道135團約有4個營,人數約1千餘人尚未上船,立刻派遣LVT再度搶灘接運,才下達撤退命令。

135團未能接獲撤退命令,主要是通信斷絕。當時營與連之間已無任何通信工具,全賴傳令兵傳送各項指示,且團部與上級已失聯許久。在前有大批近逼的共軍,後是大海無退路,又未接獲撤退命令的情況下,可說是進退失據,所幸團長袁國徵當機立斷下令撤退,部隊立即撤至灘頭,才被發現並搶運上船。

後來當年很多曾參與東山島突擊作戰的海軍陸戰隊官兵在接受國防部口述歷史訪問時,都特別提到這段奮勇搶運陸軍弟兄的光榮事蹟。但軍方檢討報告中,卻清楚的寫道,海軍對最後留岸1千餘人的撤退,在初期未能積極行動。後來是聯合指揮官,即胡璉將軍祭出獎金4萬元才驅使海軍搶運最後撤退人員,痛批海軍缺乏積極協助友軍的精神。

海軍的誤失,除了艦艇未能積極搶運友軍離陸,缺乏互助精神外,海軍灘勤隊還被點名,直指其未能盡職負責,早早撤離登船,致船隻無人分配,灘頭無人指揮,才會造成陸軍1團部隊被留置岸邊。其餘的誤失,還有以艦炮火力掩護撤退時,竟誤射友軍等,以致造成不必要的傷亡與損失。還有很多陸軍部隊官兵抱怨,撤退上艦後一些傷患沒有受到良好照顧,引發蔣介石注意要求詳查。

百萬槍彈 全丟海底

最誇張的是,撤退時美珍艦搶灘擱淺,無法啟航,只好將艦上所載糧彈遺棄海中,增加浮力以便增艦艇駛出淺灘。對照軍方後來整理出來的「東山戰役裝載美珍艦彈藥損失暨消耗數量統計表」,赫然發現丟到海裡的彈藥,竟比作戰打掉的還多,可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在那物力惟艱的時代,竟然將2百多萬發各式槍彈、炮彈、火箭彈全部丟到海底,難怪蔣介石心痛。因此事後,雖考慮到美珍艦將所裝載補給品盡拋海底,是當時應變的處置,但損失實在太慘重,軍方仍要求追究,當時是否除了將補給品拋海外,是否還有其他補救辦法或轉撥他艦或僅拋海一部,還有艦長是奉命還是自己下令,以釐清責任。

東山島戰役期間,除了海軍艦砲曾誤擊陸軍,在戰鬥進行中,也曾因陸空聯絡技術欠佳造成空軍掃射陸軍第135團所屬一個排造成死傷。這起空軍誤擊友軍事件,引發蔣介石的關切,要求軍方查明實情。

空軍總司令王叔銘在調查後向參謀本部呈報表示,事情經過是7月17日12點35分,我機飛臨東山島目標上空,指揮艦對空電台下令攻擊銅砵方面的共軍,並以艦砲2發向該區發射指示攻擊目標,我F-47機4架根據指揮艦命令及艦砲指示對該區實施攻擊,在第1、2號機攻擊後,第3號機進入攻擊位置時突然發現我軍正鋪設布板符號及國旗,因此立即停止攻擊。

事後研究空軍戰機誤擊友軍的原因,當因為指揮旗艦上判斷及指示目標錯誤,而且地面部隊未按規定鋪設布板符號所致。

情資未能相互傳遞

參謀總長周至柔後來又在10月1日呈文向蔣介石報告,關於地面部隊未按規定舖設布板符號一事,是因東山島作戰為7月16、17兩日,而布板符號在7月16日遺失而變更,變更後的新符號空軍已收到,而135團因各級轉發關係未能收到以至發生誤會。還表示,已成立戰術空軍管制組,以避免再度發生誤射友軍情事。

不過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印的《海軍陸戰隊官兵口述歷史訪問紀錄》中,張先耘(陸軍第19軍45師135團第1營少校營長)的訪問紀錄提到,空軍誤擊陸軍部隊並非一起,而是二起。

張先耘在訪談中提到,「當我營抵達東沈高地時,向灘頭附近遠遠望去,已有4艘海軍中字號戰車登陸艦搶灘,並有部分友軍部隊開始登艦,不久共軍砲火開始射向海灘,為使撤離行動順利,我空軍戰機奉命向共軍砲兵陣地進行炸射。」

「17日上午10時以後,各種意外狀況接連發生,首先是我空軍戰機誤認東沈高地上的我營官兵為共軍,居然俯衝以機槍射擊;隨後海軍艦砲亦不明究理跟著射擊。剎那間,陣地內煙硝瀰漫,而且戰機上的50機槍彈如同雨滴般,紛紛落在我的左右前後,當時未被擊中,可真是奇蹟啊!」

「眼見這種情況嚴重危害我官兵性命,立即派員到碼頭質問海軍人員,沒想到所得到的答案,竟然是他們看見空軍戰機向東沈高地射擊,也顧不得查證程序,就不由分說的開砲射擊,令人啼笑皆非。這也充分暴露出三軍聯合作戰,情資未能適切相互傳遞之缺失。」

「約至下午3點,團部派了政治處長到我營指揮所,轉達上級命令,希望我營之行動務必要快。就在此時,我空軍戰機突又對東沈高地進行炸射,第二連連長趙禮謙躲避不及被炸身亡,另有多名士兵傷亡。」

由張先耘的回憶可知,至少有2次空軍誤擊友軍事件,而非空總調查的1次,可見當時的調查並未詳詢遭誤擊的陸軍部隊。另外,張先耘表示,是空軍先誤炸,海軍艦砲才跟著打;但空總調查報告卻說,是海軍艦砲指示錯誤方位,才造成誤炸友軍。這個責任問題,空軍則是推給海軍。

photo.jpg
▲王叔銘對東山島戰役中空軍戰機誤擊友軍的原因呈報檢討。(本報系資料照片)

通信失靈是東山島突擊作戰演出荒腔走板的主因。135團未能及時接獲撤退命令和空軍誤擊友軍都是通信不靈造成的問題。戰後軍方檢討發現,因過度保密,準備時間急迫,導致陸海空三軍無詳密的通信協定,尤其陸海軍缺乏通信聯絡,造成誤擊遺憾。

作戰計畫時期,師、團各級部隊長都未曾與海空軍人員會面進行討論,所以對通信連絡系統都不明瞭;加上作戰計畫中無火力支援,導致陸軍部隊沒有設立陸空聯絡電台。旗艦與陸上部隊僅用無線電密碼、電報連絡,在緊急情形時無法迅速通信。登陸部隊也沒有與運輸艦保持通信連絡,使艦艇與陸上掩護部隊失去連絡4、5小時之久。雖然海軍艦艇上有VHF(極高頻)對空連絡無線電,但只有一套無備份機器,所以戰場對空的間接連絡也沒有辦法實施。

海軍的通信缺失,還有登陸指揮艦的通信設施,不合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的要求,陸空軍均在指揮艦上架設電台,造成通信干擾。灘勤隊缺乏通信裝備,未建立艦岸通信。

無線電落海致失聯

關於用來供空軍由空中進行識別的布板符號,陸軍各級部隊都不明瞭鋪設規定,19軍部雖臨時有所指示,但使用上仍不熟練,也因為沒有充分準備,才會發生7月17日中午第135團第二連自銅砵方面向海灘轉進時,遭受空中友機誤擊的情事。

甚至出發前,聯合任務指揮部與空軍及傘兵出發基地都沒有無直接通信連絡的管道,導致臨時更改行動日期,空軍與傘兵都未曾接獲正式通知,還是由西方公司間接告知,而且是在登機出動前僅數小時才獲得西方公司通知。

傘兵降落後因無線電掉落海中,所以未與上級指揮官取得連絡,因此在作戰進行期間,始終未獲聯合任務指揮部的戰況通報,也無從進行追補空投彈藥等支援。

photo.jpg
俄軍是解放軍長期的軍事合作夥伴。(取自網路)

photo.jpg

▲東山島戰役國軍在許多方面的準備都欠缺周延。(本報系資料照片)

整個東山島突擊作戰,除了前述眾多的怪象外,還有很多傳聞和現象值得深入探討。

綜觀作戰全期所有的無線電通信都欠靈活,時常中斷,且部隊也未能請求補助通信手段。除了前述各軍種間在作戰前沒有進行通信協定外,通信人員訓練不足也是一大問題。

通信器材在上船前,才臨時發給各單位,並漏夜集會統一規定,所以各單位通信人員對通信器材性能並不了解,也不太會使用,密碼欠熟,因此造成戰役期間通信紊亂。軍方事後檢討,各部隊通信人員多數都未曾受新式通信器材使用訓練,且平時電台關閉,技術生疏,在報讀部隊位置時,仍有不用座標密語的,造成洩密。譯電人員因平時工作清閒,缺乏經驗,對無線電通信不純熟。還有陸軍各部隊對輔助通信,如:布板信號、彈藥等使用都不熟練,甚至有使用錯誤的狀況。

人力裝備都有問題

軍方還發現,金門通信部隊經常參加作工,影響通信技術訓練,且缺額一直未補足,影響通信工作。甚至19軍司令部都沒有通信組編制,根本無法負起整個通信策畫協調工作。

另外,通信運作模式也有問題。像陸海無線電連絡用電報不用通話,保密性雖佳,但電報加急的標識規定,是隱藏在電文內,以致耽誤譯電時間,影響時效。還有密簡語表及海軍戰情密語不夠用,也要求要研究增編。通信所需的各種密件及信號規定,常常因部隊遺失而臨時更換使用,但又沒辦法及時通知相關部隊,導致通信發生脫節。

東山島突擊作戰,陸空、海空及地面部隊(傘兵之連絡)通信失靈,狀況百出,不勝枚舉,因此蔣介石特別點名要查明責任。

東山島突擊作戰可說是出師不利,像部隊裝載搭乘原訂7月13日下午2點登艦完畢,但部隊卻未能把握潮汐及部隊到達海灘時間,以致潮水已高漲,無法登船,不得不變更計畫,改在14日實施,使發航及突擊日都順延一天。

負責灘頭作業及彈藥運送的灘岸勤務隊,是由45師工兵營2個連、衛生隊及133團迫砲連臨時編成,平時既無專技訓練,作戰前又沒有給予充分計畫準備及演習時間,導致臨陣作業混亂,完全無法達成任務。

各團輸送連僅有4、50名人力,又極度缺乏運輸工具,獨自擔任海灘至第一線的運補任務(往返約12公里),力有未逮,無法供應第一線部隊足夠彈藥,影響戰力。而且彈藥搬運到前線還常有錯誤(如79武器送去30彈藥),嚴重影響戰鬥進行。事後檢討,決定今後彈藥管理人員應先對各式彈藥加以標識,並訓練輸送兵有識別能力。

軍方還發現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衛勤人員缺額過多(每團衛生連僅有30餘人),且擔架缺乏(每團10具左右),使得前線傷患無法及時搶救,戰況緊急時,甚至常有遺棄傷患的情事發生。所使用的美式擔架需4人肩抬,並不適合山地作戰使用。另外,第一線部隊也缺乏急救藥品,負傷官兵在醫務人員沒到來前,只能任其流血劇痛,無法施救。

除了後勤人力缺乏外,武器裝備也有問題。軍方調查發現,有一些60及82迫擊砲彈存儲過久,尤其是一些1949年製造的,常有不能擊發的狀況。而75無後座力砲在連續發射後,砲膛會膨脹而無法再裝填發射。

當年國軍突擊東山島時曾有擊斃共軍俄籍顧問的傳聞,經追查發現1953年7月25日軍聞社確實曾發布新聞指稱,國軍高級指揮部頃已證實,本月16日我軍突擊東山島戰役中,曾在戰場上擊斃俄寇一名。報導的內容如下:

據此次參加作戰的某部隊戰士李霞光、徐立瑤兩人的報告:當日下午3時許,他們與另外4位戰士正馳向東山島410高地東側陣地作戰時,突然遭遇到一個潛伏在路旁大樹下的敵人以衝鋒槍向他們射擊。但僅射擊30餘發子彈,敵人即起立圖逃。

由於距離很近,他們很快的辨識那敵人不是一個朱毛匪兵;而是一個身軀高大的大鼻子俄國人。他們本想予以活捉,但發現另外一股匪軍確已趕來救援,於是他們只好迅速一起以卡賓槍瞄準射擊,那俄國鬼子立即應聲倒地;他們猶恐其未死又進至約30公尺之近距離處,向屍首補射十餘槍。當時匪援兵已到,他們無法搶得俄寇屍首,就轉向另一陣地。此事證明朱毛匪軍中已遍布俄寇。朱毛匪軍實際上完全處於俄寇的指揮和控制下。

誇大戰功加料新聞

當年國軍突擊東山島時是否曾擊斃共軍的俄籍顧問,多年來都只有我方單面說法,卻未見大陸方面有類似消息,加上從當年共軍俄籍顧問派駐大陸的情形來看,真實性令人存疑。

當年在中國的俄籍顧問大都集中在海、空軍這些技術兵種,陸軍即使有可能僅限於高司單位。1953年國軍突擊東山島時,島上並未有新引進的俄製武器,需要俄籍顧問的教導,且駐防部隊僅是營連級,派駐俄籍顧問的可能性並不高。因此軍聞社的報導,應是當年為振奮人心,誇大戰功的加料新聞。

photo.jpg
▲陳界仁作品《帝國邊界II:西方公司》,回顧1950年代至今,美國如何透過「帝國計畫」,將台灣塑造為親美反共的基地。(本報系資料照片) 

photo.jpg
▲胡璉(左一)與西方公司駐金代表漢彌頓中校(左二)及幕僚合影。(本報系資料照片)

按照胡璉的說法,突擊東山島作戰等於是一場利益交換,西方公司要業績,而台灣要裝備。但為何終究能在胡璉所述「美中要妥協,所以限制突擊大陸」的氛圍下執行呢?可能真如前述是為了在韓戰停戰談判中,發揮臨門一腳的功用。

戰爭必有目的。當年為何會發動東山島突擊作戰,因未曾有正式的官方說法,所以只能靠相關資料來推敲。

從當時的國際環境來看。1951年7月10日,中國和北韓方面與聯合國部隊的美方代表開始停戰談判,主要分歧點在軍事分界線的劃定和遣返戰俘問題上。

1953年雙方因戰俘問題再次在談判桌上陷入僵局,為了打破僵局,中國人民志願軍於5月13日發動夏季進攻戰役。5月27日至6月23日,志願軍展開第二次攻勢,7月13日至27日展開第三次進攻,即金城戰役,在朝鮮金城以南地區,對南韓軍隊防守的堅固陣地實施的進攻戰役。因為聯合國部隊也集結重兵反擊,所以進攻至16日志願軍轉入防禦。

7月4日國防部下達「粉碎計畫」實施命令時,夏季進攻戰役已打得火熱,因此東山島突擊作戰確實有壓迫中國盡快簽署停戰協定,回頭處理台海問題的可能性,因為27日交戰雙方就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呼應韓戰攻勢

另一項東山島突擊作戰是呼應聯合國部隊在韓國攻勢的佐證,是1953年7月16日中央社華盛頓專電。報導內容為中華民國大使本日稱:福建海上兩棲突擊部隊對廈門汕頭中途的東山島的襲擊,可能視為自由中國決心支持聯合國對韓國目標的進一步攻擊的證據,因為兩棲突擊部隊出擊之時,恰當聯軍統帥部在韓境對共黨侵略者發動攻勢。

突擊東山島的消息係由美聯社本日自台北發出。據稱,這是這一類的突襲最大規模的一次,而且「十分成功」。國家廣播公司記者向中華民國大使館探詢此項突襲的批評,大使館發言人乃發表如下的聲明:「大使館尚未收到此次突襲的正式報告,但他可以當作一個例行的軍事行動來看。在我們所擁有的力量許可下,盡量對朱毛匪幫施壓力,並盡可能使我們的正規軍和游擊隊獲得戰鬥經驗,這是我們向來的一個政策。此次突襲值得注意的事實是,出襲的時候恰為聯軍統帥部在韓境剛剛對共黨侵略者發動攻勢,這是自由中國盡其所能決心支持聯合國在韓目標進一步的證據。」

不過由胡璉在《金門憶舊》一書所述,好像又不是這麼回事。胡璉提到,艾森豪在1952年底競選美國總統時,曾有解放鐵幕之豪語。所以當其當選後,我前線國軍根據上峰指示,即有各種突擊計畫,汕頭口外的南澳,以及閩粵邊境的東山島,都在計畫範圍之內。

1953年1月艾森豪就職後,雖曾於2月2日宣布取消台灣海峽中立,但其首要工作仍是「韓戰停火」,因此把原來在日內瓦似有若無的美中大使級會談,移到波蘭首都華沙,即「華沙會談」,態度也轉趨積極。這一股國際暗流,很迅速的便衝擊到台灣,突擊大陸任務即刻受到阻力。

但5月8日國防部大陸工作處副處長告訴胡璉,西方公司催促台灣迅速使用傘兵,不然停止對傘兵總隊之裝備供應。西方公司建議以兩團地面部隊,在福建地區登陸,配合傘兵空降,出敵意表,必可獲勝。上意希望金門方面負責計畫的進行。當時中國人民志願軍剛在韓境發動夏季進攻戰役。

胡璉初不以為意,但後來仍得知此事之背景,係西方公司欲以傘兵突擊,獲取情報,乃要求我傘兵配合,由西方公司提供傘具1萬頂及其他武器。所以西方公司要求必須有行動表現,台灣才能由華府獲得此項裝備。由於萬具降落傘,價值十分昂貴之故,所以胡璉詢問軍情當局。5月11日,胡璉被告之「可以文件呈部,美軍顧問團蔡斯團長當能制止西方公司行動」。顯示當時軍方並沒有對大陸發動突擊作戰的意願。

不過在金門的西方公司人員仍不斷鼓勵胡璉向大陸突擊。成員漢彌頓中校還向胡璉提出具體計畫,要旨是出動傘兵降落破壞福建泉州的洛陽橋,地面部隊則登陸攻擊福建泉州市惠安縣崇武鎮。

一場利益交換

胡璉在書中提到,已明白其不可能性,乃漫應之曰:若我國防部能准,我們可以研究執行。6月23日軍情當局說,最近之協定是台美雙方都承諾,空軍不能使用到大陸;傘兵空降必須用空軍,所以漢彌頓中校計畫根本難行。且上級還重申正規軍行動有限制,游擊隊受海軍支援,可以活動。胡璉直指,這些限制,很明顯就是美中要妥協,所以限制突擊大陸。

但天下是常常有出乎人意料之外的事,7月上旬,漢彌頓中校的突擊大陸計畫竟然獲得通過,還叫胡璉執行。胡璉在書中提到,就有人認為是他暗中促成,企圖邀功攬譽。胡璉猶如啞吧吃黃連,只好忍而不語,結果是「照計畫日實施」,但空軍除了空投傘兵外,只能偵查,不能掃射轟炸;海軍除目標區外,對大陸不能首先砲轟。

按照胡璉的說法,突擊東山島作戰等於是一場利益交換,西方公司要業績,而台灣要裝備。但為何終究能在胡璉所述「美中要妥協,所以限制突擊大陸」的氛圍下執行呢?可能真如前述是為了在韓戰停戰談判中,發揮臨門一腳的功用。

photo.jpg
▲東山島戰役是國軍唯一一次的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取自網路)

政府在1949年剛「轉進」到台灣後,曾喊出「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的口號,到了1953年上述的口號全部跳票,如果不能有一些較大型的具體行動,可能造成人心動搖,甚至危及政權。

也許突擊東山島作戰背後的戰略性目的,真的是呼應聯合國部隊在韓國的攻勢,迫使中國重回談判桌,但戰術性的作戰目的為何呢?7月17日軍聞社從金門發出的電文指稱,東山島突擊作戰是我閩海兩棲突擊部隊,以掃蕩東山島共軍為目的之突擊行動。

而參戰部隊所認知的作戰目的呢?軍方事後在《研究東山島作戰之所見》研討意見綜合報告中「研究基礎」,就拋出東山島作戰的「作戰目的」:1.以對「大陸沿岸共軍之防禦程序要領行威力偵察以獲得情報為目的?2.以「威脅」為目的?3.以「宣示我武力之強大」為目的?4.以占領「東山島」為目的?4個選項要參戰部隊進行研討。

危急之秋不忘鬥爭

金防部的意見是隨時用優勢兵力以奇襲及奔襲方式擊滅分防的共軍。打擊大陸的民心士氣,振奮我之民心士氣。其本質在時間上是「速決性」的,在空間上對攻擊目標是「無占領性」的。

第19軍的意見為於局地殲滅共軍有生力量,藉以獲取所需情報,以為爾後反攻登陸的借鑑。

海總(含陸戰隊)的意見為對大陸沿岸共軍之防禦行威力偵察,以獲得情報及共軍戰法。使共軍因我之突擊,而起恐慌,普遍設防,以疲勞其兵力。向國際及敵人宣示我武力強大,並提高大陸同胞對我打回大陸的信念。測驗我三軍聯合協同作戰訓練之成果,並磨練作戰經驗。

傘兵總部的意見為宣示我武力之強大,使海外僑胞及大陸人民有所期望。

研討意見綜合報告中的「綜合之研究」中指出,原「粉碎計畫」中,雖未明白寫出「作戰目的」等字樣,但在「行動計畫」一般事項1、2、3各條中,己具體述明「各部隊應盡力毀壞共軍的軍事設施,捕捉共軍幹部,並搜獲文件裝具及必要資料等」,其目的顯然為「威力偵察及蒐集情報」。

綜觀上述參戰各單位陳述的作戰目的,以海總最接近,但也顯示各參戰部隊根本搞不清楚「為何而戰」?所以「綜合之研究」中還接著指出,各單位對作戰目的之見解各異,足徵東山島突擊作戰之目的,未為各執行單位所瞭解,因之達成此作戰目的的手段亦未能澈底研究。

雖然東山島突擊作戰參戰部隊搞不清楚「為何而戰」,但事後透過宣傳確實達到振奮人心的政治目的。政府在1949年剛「轉進」到台灣後,曾喊出「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的口號,到了1953年上述的口號全部跳票,如果不能有一些較大型的具體行動,可能造成人心動搖,甚至危及政權。所以東山島突擊作戰除了可能有前述呼應聯合國部隊在韓國攻勢的戰略性目的外,對內則應有提振民心士氣的政治社會目的。

提振民心士氣可由當時的相關報導看出,即使是打得荒腔走板,但當時遭黨政軍控制的媒體報導仍是一片叫好,甚至還誇大戰果,如:共軍傷亡達2千餘人、俘共軍正規軍及民兵485人,卻一字不提自己的嚴重損失。

初看國防部各廳、總政治部、空軍總部和海軍總部共同提出的《突擊東山島作戰檢討報告書》,最感到納悶的是其中「功過檢討」直指,我軍損失慘重主要原因,由於計畫欠周密,大部責任應由高級指揮官自負。還提到,此次戰役我軍傷亡甚大,所獲戰果較小,期間錯誤亦多,在檢討中高級指揮官均宜自承應負較大責任,故施行懲罰應「由上而下」以昭公允。

這種公開點名高階指揮官應負全責的做法,實與一般軍中生態相違,可能真如胡璉在《金門憶舊》書中所說,有人認為東山島突擊作戰是他暗中促成,企圖邀功攬譽。如今落敗,國防部和各總部等高階將領就把胡璉當「落水狗」打,並落井下石。顯示在國家已面臨危急存亡之秋,軍中高層仍不忘權力鬥爭。後來胡璉雖晉升一級上將,但始終未曾出任陸軍總司令,可能也與東山島戰役有關。

唯一三軍聯合作戰

在整理軍方檔案之前,因已對東山島戰役經過有大致了解,原本不預期有太多可讀的內容,不料卻越讀越令人心驚。這些光怪陸離的情形,讓東山島突擊作戰打得荒腔走板,損失慘重,可說是一場「悲劇」。

「國軍第一次陸海空三棲聯合作戰」,這是後來很多人談到東山島戰役最常提到的一點,不過在了解戰役真相後,就知道為什麼東山島戰役是國軍空前絕後唯一一次的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也會認為將其比擬為迷你型諾曼地登陸,是自抬身價。

雖然東山島戰役在戰術上算是徹底失敗,但對照後來國際局勢轉變和穩定民心士氣上,這場戰役在戰略和政治上,還是成功的。

★ ★ ★ ★

photo.jpg
▲參加1953年7月東山島戰役的傘兵劉堯,在55年後才知道他的照片上了美國生活雜誌。(本報系資料照片) 

兩岸史話-東山島戰役老兵之感悟 

2013年10月12日 旺報 胡漢輝

編者按本版剛連載完〈塵封的東山島戰役真相〉,廈門文博副研究員胡漢輝憶起曾經偶遇一位參與過東山島戰役的老兵,寫下了這篇感人的故事。大時代也是由小人物的點點滴滴串綴而成。宏觀了東山島戰役之後,讓我們微觀烽火下小人物生活的悲淒。經過戰爭才知道和平的可貴。

蔣軍特種部隊把東山島所有青、壯年男性全部抓走,用登陸艇運往台灣作為兵源補充。謝亞水當年只有17歲,是當時銅缽村最年輕的壯丁。

從淡水捷運站上車,車到「紅樹林」站,車廂外走來一對耄耄夫婦,我和太太趕緊起身讓坐。在一陣感謝聲之後,滿頭霜白的老人突然問我:「你是基督教徒?」「對不起,我不是。」「哦,信教者和你一樣心腸慈悲。」我說:「您老言重了,尊老愛幼,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老人舉目看了我一下,又問:「你是台灣人?」「不,我是大陸廈門人。」

聽口音,這老人是地道閩南人。他自我介紹說:「你我是鄰居。我老家是福建東山島。」「啊……東山島?……美麗的海洋之島!」

一條海峽斷人腸

老人目光炯炯。他舉目上下打量著我。這時,火車到了圓山站。這對老夫婦下車。但剛走出車門,沒想到又突然輾轉回來。我們又讓坐。但是,這對老人並沒有坐下。他們彼此交換一下眼色;老人突然目光如炬地看著我──那目光讓我非常不自在!但是在剎那之間,我似乎讀懂這眼神的意涵──先是定睛審視,然後帶著無限的驚奇和激動;但是須臾之間又變成不確定了……可是仍然在記憶庫裡找僅存的那點丁資訊……就在瞬息之間,他突然對我說:「我認識你!」「您認識我?」「是的,你姓吳,是大陸編劇!」我突然意識到什麼,但仍然下意識的否認:「啊……對不起,我不姓吳。」「沒錯……你姓胡!民國76年,你的電影劇本《魂盼歸舟》是取材於我的家庭原型!」「天哪,怎麼會這麼巧呢?!」這時,老人突然一字一頓地誦詠道:「天蒼蒼,海茫茫,一條海峽斷人腸!」

「你是謝亞水先生?」

「我是謝亞水!」

「您還記得《魂盼歸舟》的主題詞?」

「沒齒不忘啊!……那曾經是一條罪惡的海峽,一條充滿血淚的海峽啊!」他激動地握住我的雙手。

我說:「現今已化干戈為玉帛了,已經是一條和平的海峽了!」

「是啊,沒有和平,你我怎能在台北巧遇?」他聲情並茂地對其太太說:「雅真,我沒認錯人啊!胡先生是資深的人性作家呀!」

謝亞水向我介紹他的太太:「劉雅真……台灣台東人氏。」

看著這對年事已高的老人,我感慨萬千:「您們有這麼幸福的晚年,真是難得啊!」

謝亞水指著其太太說:「托台灣之福、托她的福、也托台海和平之福啊!」

我說:「27年前,您帶太太一起回東山,那時候,您帶一萬多美金,為女兒蓋了一幢別墅,東山的父老鄉親都羨慕得不得了啊!」

謝亞水指著太太說:「這全是她的主意。說只有這樣,才對得起『江東父老』,才對得起阿桃啊!」

謝先生說的「阿桃」,是他在東山的前妻。這是發生在50年代中國大陸一起悲慘的故事。

靈魂受無情審判

1952年一個夏天凌晨。蔣介石的特種部隊從空中、海上偷襲福建東山島。蔣軍的傘兵占領了東山島「八尺門」。島上守軍的一個加強營幾乎被殲滅。前來增援的解放軍大部隊被阻隔在「八尺門」海峽的對岸。

蔣軍特種部隊把東山島所有青、壯年男性全部抓走,用登陸艇運往台灣作為兵源補充。謝亞水當年只有17歲,是當時銅缽村最年輕的壯丁。那天晚上,是他和阿桃新婚洞房之夜。

謝亞水被抓10年,猶如石沉大海,沒有任何資訊!

1962年夏天的一個深夜,阿桃和10歲的女兒剛睡下不久,就被熟悉的敲門聲驚醒了。她剛開門,就被一個黑影抱住了。原來,謝亞水回來了。在海邊一個山洞裡,阿桃知道丈夫是國軍特種部隊的一名少尉。

謝亞水走後不久,阿桃發現自己懷孕了!

在那種特定的歷史時期,這是非常殘酷的現實:阿桃的丈夫是國民黨特種部隊的少尉,如果其是「小股」潛回東山島而阿桃知情不報,那麼必定是「通匪」之罪人!如果要進行政治上的隱瞞,那麼必定要面對鄉規村俗的無情指責──阿桃的肚子為什麼大起來?一定是「討契兄」(閩南語:偷漢子);再者,自己天天要和公公婆婆見面,如果對他們講述真實的情況,又怕他們心靈承受不起;不敢將實情相告,則實在無顏面對!

肚子裡的孩子一天天在長大,阿桃天天盼望謝亞水能盡快再次歸來。

她打定主意,如果謝亞水回來,她就帶他去向政府投降,即使是判了罪,也有個歸盼期;只有這樣,才會有夫妻、骨肉的團圓之日啊!

在一個風雨之夜,謝亞水又潛回來了。謝亞水面對可憐的妻子,肝腸寸斷,他的靈魂受到現實無情的審判,他請求妻子給他一段時間考慮,再做最後的決定。

photo.jpg
▲作者胡漢輝編劇之電影《魂盼歸舟》原型即是敘述謝亞水遭遇。(作者提供)

photo.jpg
▲如今東山島已經從兩岸軍事對峙的前沿,變為兩岸交流合作的密集地、先行區。(中新社)

謝亞水向我侃談其絕處重生的故事。回台灣不久,謝亞水請了長假和他的台東戰友來到台東鄉下。台東的海景、風物酷似故鄉東山島。面對蒼穹大海,謝亞水欲哭無淚。

兩個半個月之後,謝亞水又回來了。阿桃已經不再等他最後的決定;她帶著解放軍和民兵來到海邊的山洞之前。

謝亞水意識到阿桃和肚子裡的孩子將面臨著血光之災!因為他們在洞口埋有地雷!

阿桃挺著大肚子,不顧一切地衝向山洞。她歇斯底里地喊著:謝亞水……出來投降吧……政府會原諒你的!

謝亞水懷著下地獄的心情,轉身向妻子跑去,他大聲高喊:「阿桃……不要過來……有地雷!」

阿桃什麼也沒聽見。她氣喘吁吁地衝向洞口,不停地喊著謝亞水的名字!突然一聲巨響!

謝亞水萬念俱灰!他被上司拖著從通海洞口上了快艇。

阿桃和她肚子裡的孩子都被炸死了!她的初衷和訴求是多麼純樸和簡單啊,但是等待她和孩子的則是死亡,這人世間也太不公平了!

我幾乎是流著淚水寫完這個劇本的;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導演張戈也是流著眼淚寫完分鏡頭劇本的;大陸著名的演員焦晃(謝亞水的扮演者)也是流著淚水讀完劇本的……

得到台灣瑰寶

1987年夏天,在時任東山縣宣傳部長高愛明的引薦下,我認識謝亞水和他的台灣太太劉雅真。從高愛明口中知道,劉雅真是一位開明又賢慧的台灣女性。當劉雅真知道我寫的《魂盼歸舟》劇本在東山島開拍時,激動不已!她抄錄了曹植的《七步詩》送給我,予表示其對兩岸未來和平的期盼!

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導演添加在分鏡頭裡拍攝,但是最後「審片」之時被剪掉了!

2013年5月23日晚上。我與謝亞水夫婦及其女兒相聚在與重慶南路總統府相隔一條大馬路的一家日本餐廳裡。

謝亞水向我侃談其絕處重生的故事。回台灣不久,謝亞水請了長假和他的台東戰友來到台東鄉下。台東的海景、風物酷似故鄉東山島。面對蒼穹大海,謝亞水欲哭無淚。他對蒼天說,我一手殺了二條無辜的生命,其中還有一個是尚未出世的孩提啊!他恨自己罪孽深重,唯一的選擇是以死謝罪,到地獄裡請求阿桃和孩子的原諒和寬恕!就在裹石沉海的剎那間,他的戰友和妹妹劉雅真拉住了他。

劉雅真對他說:「大海無坎蓋(閩南語:大海沒有蓋子),要死還不容易?但是你不能死,阿桃的魂魄期待你的歸去!有朝一日,你回故土,跪在她的墓前,向她訴說你的罪惡,由此來慰籍她的靈魂?這才是真正有擔當的男子漢!」

不久之後,謝亞水退役了。劉雅真對他說,現今台灣急需教師人才,你原先在東山是代課小學教師,希望你重操舊業,到台北師範學校去進修,為台灣的教育事業作貢獻。

謝亞水認為這是「天方夜譚!」劉雅真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我父親人生座右銘,你應該效仿。你去台北所有的學費和開銷,我先為你墊上!」

謝亞水說什麼也不同意。劉雅真嚴肅地對他說:「在人生關鍵時刻,你應該把握住自己,否則,你將無顏回去見你的江東父老。」

就這樣,在劉雅真真誠推動和幫助下,謝亞水終於到台北苦讀並且拿到師範畢業文憑,從此走上師尊之路,為台灣培育了萬千桃李。

謝亞水和劉雅真結為夫妻後,6年間生下2男1女,從此過上艱難而又幸福的生活。

清酒喝過三巡之後,我請教謝先生對自己人生的感悟。

謝亞水感慨系之地說:「戰爭是什麼?……『老子:說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孟子說:『攻城占地,殺人盈野,罪不容死』!……我痛恨戰爭,因為它使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然而在痛恨之餘,也感激命運之神對我的恩賜。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我沒來到台灣,我的視野和人生的彼岸,也許就和我同齡的東山老鄉一樣,眼界中只有東山的大海、東山的太陽……同時我也得不到台灣的瑰寶──劉雅真!就不可能共同培養3個孩子都成為治病救人的醫學博士。所有這一切,都是幾十年來兩岸和平之造化!」

共同收藏戰爭

我衷心祈禱兩岸骨肉同胞攜手相依,共同「收藏戰爭」,一起體驗戰爭的無窮無盡的災難;共同創造兩岸和平,造福子孫後代!

27年前,我所期待能夠「得獎」的《魂盼歸舟》的後期「審片」時,被「剪」得只剩下「一副骨頭」,而無法與江東父老見面!我的創作初衷是通過謝亞水、阿桃一家人悲慘的人生經歷,闡述中國式的「同室操戈」應該成為歷史,因為它已經是人類文明的恥辱;而善良的人性必需和睦相處、相互包容,相互關愛!

沒想到27年之後,在台北邂逅謝亞水先生,他心靈的主題曲和我27年前的創作意念依然相似、依然相通、依然相同。是啊,台海和平仍至世界和平,都是所有善良的中國人最大的心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