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如上圖,藍軍裝甲步兵排受命的進攻目標前有一大片林區遮障。
無疑,沿著兩邊林間推進是一種方式。


奇襲,裝甲步兵的殺手鐧,徒步引導作戰 

2019-01-03 這才是戰爭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相對而言,步兵徒步導引裝甲車作戰在作戰中的速度和間距要求方面有別於其它的突擊作戰。首先是它允許步戰車與步兵有一定程度的「分離」,且同時也並不刻板追求速度。

出現這種情況,最大的原因在於地形。

2.jpg

但同時,也有其他辦法,如下圖,以步戰車佯攻,而以徒步步兵繞後奇襲。

3.jpg
但不管是上面的哪種辦法,應注意的是,步戰車的火力都是無法直接支援步兵的。所以導引作戰的實質即是針對於這種一定程度上的分離作戰,在這種作戰中,步戰車和坦克通常是作為火力支援單位來掩護步兵推進的。

4.jpg

那麼,導引作戰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嗎?

1、發起時機。導引作戰一般被用於目標所在位置地形極其複雜之時,這時候機步兵通常處於劣勢地位,即不適合單純的乘車作戰,同時也不適用於一般的機步突擊。故指揮員應對此心中有數,有條件情況下應設法選擇脫離該地區,不得不戰之時也應注意分離出的單位和進攻要達成奇襲效應,否則就應該設法召集隊伍並建立周邊的緊密防護,然後再想其他辦法。其最好的發起時機是要能「達成奇襲」。

5.jpg

2、分離的距離與掩護把控。這一條並沒有一個刻板的規定,因為沒有人能一方面保持彼此是分離的,另外一方面又能保持彼此能相互掩護。

6.jpg

3、導引作戰的實質內涵。嚴格上說,真正意義上的導引作戰並不是非得要求步戰車(或坦克)的火力能支援到徒步步兵,而是說這兩者的行動能為同一個目地起到相應的互助作用。譬如步戰車的火力襲擊是為了掩護徒步步兵的滲透突襲。又如步兵在林間的一次短促突擊,其實是為了吸引敵方,而讓步戰車集團得以突出重圍。

所以,奇襲效應才是導引作戰的真正關鍵,而不在於究竟裝甲能否直接掩護到步兵。

7.jpg

巷戰中亦是如此。

8.jpg

9.jpg

另外想說明的是,裝甲步兵是一種高機動的合成單位。這個所謂高機動,不僅是針對於它的速度,同時也針對於它的攻防轉換。而這個合成,不僅是說要讓步兵保護裝甲車輛,同時也是要求裝甲車輛能保護步兵,對不同地形下不同方式的快速展開和應用,將比用刻板的照抄某一個單一隊形來得重要。

原文出處: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4ETAVJT0523QLS6.html

★ ★ ★ ★

1.jpg

距離敵軍50米,裝甲突擊!

2019-01-03 這才是戰爭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我們先要理清的是,作為一種高機動性的合成單位,裝甲步兵什麼時候採用乘車作戰,什麼時候採用徒步作戰是需要綜合敵情、地形上來判斷的。

如果明確知道一個城鎮中沒有敵方反裝甲單位之時,則是可以打破常規,直接進行乘車突擊的。反之,如果一塊平原地帶里明顯有敵方精心準備的防禦工事,則這時雖然地形滿足,但卻未必能進行乘車突擊了。

一般情況下的徒步進攻方式:

在一般情況下,也就是地域複雜(既有開闊地也有障阻地形)、敵情評估程度較低的時候(知道前方有敵人部分反裝甲力量,但其具體位置不明)。這時裝甲步兵在攻擊展開點的作戰通常採取坦克在最前、步兵居中、步戰車壓後的方式。如此,一旦與敵發生遭遇,指揮官可根據敵情進行隊形的快速轉換。

2.jpg

所謂機步突擊,與輕步兵突擊類似,都是戰鬥高潮階段由指揮員根據敵我態勢和地形環境的判斷所組織的一種快速突擊方法。其核心要求同樣是根據如下條件判定。

3.jpg

1、我方當前兵力火器是否比敵方兵力火器數量多?

2、我方當前是否對敵方形成了壓制?或者說我們能否壓制敵方大部分火力點?

3、我方當前所在位置與突擊目標的距離是否符合規定標準?

4、敵方可能的增援在何處?

5、我方能否在敵方增援到來前拿下目標?

4.jpg

理論上,200米是輕步兵突擊和機步突擊都應注意的最低發起線要求,但實質上對輕步兵來說,只要能不被敵人發現,你的突擊發起點距敵越近越好,哪怕距敵方一個手榴彈的距離都是可以的。而這點對於機步兵來說卻並非如此,需注意的是,機步兵千萬不能抵近敵方營地後再放下步兵(當然,如果確實知道敵方沒有反裝甲力量則可以忽略本條)。

5.jpg

通常,機步兵最佳的突擊展開點應放在距敵50-100米之間,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與純粹的徒步步兵不同,機械化步兵擁有步戰車的裝甲、火力和速度,只要路線選擇正確,完全可以放在距敵更近的地段,這樣也將大大縮短步兵下車後展開突擊的距離。

但為什麼說要距敵最少50米呢?

這是因為,靠得太近,比如抵近到敵方工事上時,步戰車的視野會被工事所遮擋,這將削弱步戰車的能力(對坦克來說同樣如此,不過坦克皮更厚可以直接摧毀通過)。

在機步兵突擊階段,步戰車除了壓制敵方制高點和正面外,更重要的在於對目標點兩翼的屏護。

靠得太近,不便於應對其他方向的突發敵情。

故而,除了坦克外,其他的裝甲車一定不要抵到目標的建築或者防禦工事上(除非敵方沒有反裝甲力量)。

6.jpg

除此而外,機步兵突擊還有什麼講究呢?

相比輕步兵來說,機步兵擁有步戰車的裝甲、火力和速度,故在大多數時候機步兵更多需要的是對敵方營地反裝甲力量的尋找,而不是像輕步兵那樣注重隱蔽性。

輕步兵對據點工事的破壞主要依賴於爆破,而機步兵可以用火力強行打開缺口。

輕步兵需要根據植被溝渠低調潛行,而機步兵最關鍵的是尋找地形平坦的路線以便最快速度抵近,畢竟裝甲車輛目標大,隱蔽潛行較難。

輕步兵在突擊時需要關注各個制高死角突然出現的敵人,而機步兵主要關注敵方反裝甲力量,一般出現的敵方輕步兵基本不是裝甲車輛的對手。

最後需注意的是,在機步突擊包括前期的卸載、推進和最後占領的整個階段中,步戰車通常不脫離步兵(但應保持最少50米間距)。這一方面是保證這些階段中步戰車對於下車步兵的火力支援,同時也是為了緊急突發情況下的應對。

原文出處: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4F6GG3N0523QLS6.html

延伸閱讀:

移地美國訓練:陸軍機步排(小部隊層級)移地美軍基地觀摩施訓

步兵季刊267期:觀摩美軍機步部隊作息與作戰訓練心得體認

美軍華裔退役士官Allen Lin:陸軍跑龍套式不專業的展示「機械化步兵排攻擊」,是在耍猴戲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