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美國陸戰隊的FROG服裝,其實最適合天氣炎熱的台灣穿著。(圖/USMC)

尤里安/正本清源?國軍救災服裝爭議

2019年06月10日 ETtoday新聞雲

尤里安/現任軍事戰略評論員,淡江戰研所畢業。

5月1日媒體報導,行政院長蘇貞昌由於汛期將至,致電國防部長嚴德發了解國軍救災能量時,提到救災的服裝是否能就官兵實務需求調整,因此嚴部長指示相關單位精進國軍官兵救災時的服裝。

國防部5月2日新聞稿表示,有關「救災服裝」設計,主要考量基層官兵替換及因應執行不同類型災害等需求,以現行數位迷彩色調為主,朝吸濕、排汗、透氣、抗UV及耐磨方向規劃,使官兵執行救災任務時能兼具舒適、便利功能,因時因地調整。

接著5月5日媒體報導,國防部表示為了持續精進國軍裝備、服裝的迷彩效能,已要求各軍種針對所屬服裝及裝備迷彩樣式,確認是否符合未來作戰場景需求,並完成評估報告。現階段將依陸軍司令部因應特戰部隊多元任務的需求,由中科院循數位虎斑迷彩野戰服發展模式,研擬城市、多地形、雪地迷彩圖樣,納入陸軍年度計劃內籌補,以滿足特戰部隊的任務實需。

2.jpg

▲用於作戰任務的戰鬥服原本就應具備耐磨、透氣、抗UV等功能。(圖/USAF)

數位迷彩戰鬥服不能救災?

先不論救災雖然是國軍的任務之一、但並不是最主要任務,因此是否需要專門的救災服裝仍有待商榷,重點是新聞稿中提到,「救災服裝朝吸濕、排汗、透氣、抗UV及耐磨規劃,以補現行服裝之不足。」這完全是嚴重的邏輯謬誤,因為吸濕、排汗、透氣、抗UV、耐磨,不也都應該是戰鬥服必要的特性嗎?

那麼所謂的「補現行服裝之不足」,緣由究竟是國軍換發的數位迷彩戰鬥服不具備吸濕、排汗、透氣、抗UV、耐磨特性,還是當初在研製數位迷彩戰鬥服時,承辦單位認為不需要以上特性?若是前者,顯示數位迷彩戰鬥服的招標生產及驗收過程存在明顯弊端;若是後者,則代表國防部高層當初下的決策錯誤。

迷彩服/個裝必需兼顧預算、品質

事實上,問題關鍵在於軍方慣有的「頭痛醫頭」思考模式。國軍2014年才開始推動新式數位迷彩服的研發,加上新式戰鬥個裝的配發,並沒有精進迷彩樣式的必要性,否則豈不代表中科院研發現行數位迷彩服的研發過程存在弊端。至於特戰部隊針對不同作戰場景的需求,事實上陸軍特指部的官兵原本就有黑白色系城市迷彩服、白色雪地服等,狙擊單位也已在穿著多地型迷彩服,根本不需要由中科院重新研發。此外,所謂的數位虎斑迷彩野戰服發展模式,當時其實是「先射箭再畫靶」,海軍陸戰隊指定要虎斑迷彩樣式,中科院只是配合將圖形數位化而已,根本談不上研發新迷彩。

photo.jpg
▲海軍陸戰隊的數位虎斑迷彩服只是將原本虎斑迷彩圖案數位化。(圖/DIIC)

追根究柢,戰鬥服的換發應該要系統化,而不只是為了跟上潮流、換個迷彩式樣,同時在生產過程中也必須兼顧預算及品質。以美軍最早換發數位迷彩服的陸戰隊為例,全面配發的抗焰部隊裝具(FROG),即外界俗稱的「青蛙裝」,其實全套包含排汗抗焰內衣及抗焰戰鬥衫、戰鬥褲、頭套、手套等,更不用說搭配數位迷彩服的還有極寒氣候服裝系統(ECWCS)。反觀國軍,除了戰鬥個裝之外,只不過是把原有的叢林迷彩服裝、小帽、外套等換成數位迷彩,服裝式樣再稍加修改罷了。

再者是全面配發的戰鬥服、個裝品質,就不提曾經鬧上新聞版面的「薄紗數位迷彩服」,網路上也有當兵的網友反應,新式戰鬥個裝的戰鬥腰帶(腰封),在掛上水壺後沒多久就裂了。還有官兵表示,數位迷彩服的透氣性、耐磨度,並沒有比原有的叢林迷彩服好。不可否認的,國軍在採購裝備時會有預算限制的困難,但相關單位若能在設計階段參考、接納各方建議,同時在生產階段評估各種可能的替代材質,以台灣紡織業現今在機能布料方面的成果,或許現役的數位迷彩服就足堪因應救災任務了。

https://youtu.be/covMpnR_tFc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https://youtu.be/fy23u08NTPA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https://youtu.be/9_39vJssURw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延伸閱讀:

Casey Chao:蘇貞昌與國軍的驢點子 捨本逐末的防救災思維

從救災官兵變「公差」與「清潔工」談「媚俗討選票」國防國安蒙重災 

Casey Chao:遲鈍與無能

Casey Chao:肉食者鄙 未能遠謀

Casey Chao:陸戰隊,必須拿科學實據出來服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