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美國M1A2艾布蘭(Abrams)主戰坦克發射砲火的資料照。(美國陸軍)

賣錯武器! 外媒指美對台策略有問題

2019/06/12 中時電子報 楊幼蘭

https://youtu.be/-Uvk_kRT0gY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刺針(Stinger)防空飛彈

美國打算出售台灣20億美元(近630億台幣)軍備,以確保萬一兩岸爆發衝突時,台軍能靠自己撐一陣子。

提案的軍備包括108輛主戰坦克、250枚刺針(Stinger)防空飛彈,還有409枚標槍(Javelin)與1,240枚拖式(TOW)反戰車飛彈。

然而,美國《防務一號》(Defense One)網11日的分析指出,如果台灣準備要打地面戰,這些武器是沒問題。不過,解放軍要是動武,將從海空兩路進行。台灣該採購的,應該是趁解放軍登陸前,能阻止對岸攻勢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武器。

分析認為,長久以來,美國軍售台灣都取決於一項錯誤的策略,那就是台灣只要強得足以撐到美國介入就好了。然而,隨著解放軍戰力提升,美國為了台灣和中方開戰,似乎成了一筆愈來愈不划算的交易。

事實上,台灣可以從對岸汲取寶貴的經驗。分析指出,解放軍為了限制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力,建立了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戰力,在發揮成本效益的狀態下,反制美國航母戰鬥群和戰機。

提升雷達,感測器與飛彈技術的性能,增加了戰爭中守方通常享有的優勢。而一旦爆發衝突,解放軍就能靠由雷達,感測器和各式飛彈形成的A2/AD網,讓昂貴的美國軍武付出慘重的代價。分析認為,台灣應該善用這些技術趨勢,把軍費集中花在建立本身的A2/AD戰力上。

台灣一年的軍費為105億美元(近3,300億台幣),遠比不上對岸的2,390億美元(約7.5兆台幣)。分析認為,無論在量,還有許多方面的質上,解放軍都要優於台軍。一旦爆發衝突,台灣無論部署戰機或軍艦,都會在對岸的A2 / AD防禦範圍內,進一步加劇了劣勢。

台灣軍費有限,在軍艦與戰機的數量上無法和對岸匹敵,因此把軍費投資在能發揮最大效益的武器上尤其重要。分析認為,無論坦克和拖式等飛彈都做不到這點,但強而有力A2/AD網卻辦得到。

★ ★ ★ ★

photo.jpg
圖片來源:中央社

【Yahoo論壇/林穎佑】反介入與區域拒止的虛與實

林穎佑 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美國國防部依法定期向美國國會遞交的2018年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2018 China Military Report)已在日前出爐,在其內容中也針對中國可能進攻方式與近期行動作出分析,也讓各界對於解放軍的實力與作戰能力做出更多的討論,但在這些討論中仍有許多分析與過去常提到的(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 我國多半翻譯為反介入與區域拒止,以下簡稱A2/AD)有關。

此一名詞大多是用來描述解放軍攻擊介入亞太安全事務的美軍時,所採用的各種方式,其中從軍事手段的戰術探討一路延伸至超軍事手段的戰略問題,都是探討A2/AD的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此一描述解放軍作戰的名詞,未見於解放軍軍語,反而是先由美國所創,在各界的引用與討論之後,逐漸成為研究的主流。雖然2016年美國海軍軍令部長Adm. John Richardson宣布不再使用A2/AD,但在今年的中共軍力報告中卻又再次提及並引發許多討論,自然具有探討的必要。

A2/AD在美國的討論

早在1992年左右美軍就有討論A2/AD的概念,但直到1997年美國官方文件才正式出現此一名詞,其後在逐年的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QDR)中也有提及此概念,多半都與解放軍對美軍的戰略想定有關。2003年美國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 CSBA,以下簡稱CSBA)所提出的報告,更是對A2/AD的意義於內涵做出更進一步的說明與定義。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也在2004年其出版的報告(Assuring Access in Key Strategic Regions)中有專章探討 Anti-Access Strategies,指出其不是只有運用軍事,更可以在平時運用,並且透過許多非軍事手段來嘗試阻擾延遲甚至威懾美軍。

蘭德公司在2007年出版的:深入龍潭(Entering the Dragon’s Lair:Chinese Anti-access Strategi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中更深入探討A2/AD。該報告完全聚焦於解放軍的戰略發展與其可能作戰的模式。自該報告出版後,各界對於A2/AD的研究與討論更為熱烈,特別是軍事學術界都從各角度對A2/AD進行許多討論與延伸研究,將其視為解放軍作戰的重要模式,直到近年依然有許多的關注。

解放軍與A2/AD?

嚴格來說,在解放軍的軍事術語中,並無提到A2/AD,較為類似的相關名詞反而是「打(反)航母(艦)作戰」。

解放軍對於反航艦的相關研究可從1996年的台海飛彈危機開始。在此事件中,解放軍了解到未來台海或是亞太發生軍事衝突時,美國會使用軍力來介入亞太,其中航空母艦打擊群會是美軍的主力。因此要阻止美國介入亞太,首要具備的戰術作為便是如何有效攻擊美軍航艦。

解放軍也深知要達成上述目的,不是只靠單一軍種的力量,而是應透過火箭軍、海空載具等各軍種的合作才有可能突破敵軍的防禦網。具體仍然不外乎以「系統對抗」與「不對稱打擊」的方式來對抗美軍。這也與軍改中解放軍將大軍區改成戰區的作為相符,以戰區作為進行各軍種聯合作戰的統合領導中心。

解放軍雖然有提到運用火力切斷敵人對外聯繫,以及透過戰略封鎖的方式來進行島嶼封鎖,但依然未明確提出A2/AD。即便在部分著作中,解放軍有論及區域拒止作戰,但這邊的定義在於強調善用二炮、海空軍以及軍事航天系統為力量的主體,以非接觸的長程打擊火力作為主要作戰行動,輔以海空精銳兵力前出襲擾,以遠距離打擊敵人,拒止敵對我之縱深打擊。並沒有特別針對亞太進行闡述。因此,解放軍雖有類似的作戰概念,但其所述內涵與當前普遍認知,仍有相當的差異。

自始自終,解放軍從未使用此一名詞,美國學界也曾不諱言的表示此名詞是美國自創的,因此即便解放軍有可能使用A2/AD的模式來打擊美軍,但在真正的應用上依然有可能與實際運作有所差異。若是過分強調A2/AD,極有可能會造成評估解放軍能力上的誤判。特別是在戰略意圖上的解讀,西方研究往往過於偏重於科技與軍備上的研究,而忽略了大戰略層面的應用以及中國兵學傳統文化上的累積。

本報告中也有數次提到我國的安全與國防,如今正當解放軍進行大規模軍事改革之時,許多過去的研究與累積的經驗法則很可能都在頃刻之間發生劇烈變化。這正是我國發揮對解放軍研究優勢建立國際學術地位之良機,而非妄自菲薄、截長取短擅自引用外國報告與研究,甚至做出可能誤解原意的推斷。畢竟,如果我們過分依賴西方研究解放軍的看法,我們也會犯同樣的錯誤,但如果我們軍事學術研究不夠深入,我們就只能依賴西方的研究成果。

★ ★ ★ ★

1.jpg
2017年國軍漢光33號演習實兵操演(AP)

觀察者》
兩棲登陸、海上封鎖、戰略轟炸
解放軍攻台3方案,台灣A2/AD見招拆招

2017-11-23  風傳媒

今年10月中共十九大讓習近平二度登基,成為中國自毛澤東之後最強勢的領導人,各方開始揣測他有無可能在「兩個一百年」(2021年、2049年)來臨之前出動解放軍,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對此,一位美國學者從軍事角度做了深度分析,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無論憑藉的是兩棲登陸、海上封鎖抑或戰略轟炸,中國都不可能以武力征服台灣。

但是斷言解放軍的「不可能」有賴於兩個前提。首先,台灣有決心運用自身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denial,A2/AD)力量;其次,美國持續強化台灣的A2/AD軍力,當台灣的後盾。對於東亞地區其他擔心中國主權聲索(maritime claims)、蠶食鯨吞的國家,這兩個前提同樣成立。

貝克利(Michael Beckley)是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甘迺迪政府學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研究員、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政治學助理教授,他日前在《國際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期刊發表專文〈新興的東亞軍力均勢─中國的鄰國如何遏制中國海權的擴張〉(The Emerging Military Balance in East Asia - How China's Neighbors Can Check Chinese Naval Expansion)

貝克利寫道:「我發現東亞地區正出現一種軍力均勢,美國一方面能夠加以強化運用,一方面不會對自身軍力造成太大的風險。而且這樣的軍力均勢將長期保持穩定,因為中國的軍力投射(power-projection)不足以克服鄰國的A2/AD軍力,前者的代價遠遠高於後者。」

2.jpg
中國人民解放軍為慶祝建軍90周年,在內蒙古朱日和基地舉行大閱兵,習近平親自主持(AP)

「反介入/區域拒止」不是中國專利,美國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簡而言之,A2/AD就是在特定區域內限制、阻止第三方勢力的介入干預。歷來關於A2/AD的討論多著眼於中國對抗美國,亦即中國如何拒止美國干預西太平洋(東亞)地區的衝突,或者讓華府因為干預代價過於高昂而自我設限。不過近來包括霍姆斯(James Holmes)、吉原俊井、克列賓涅維奇(Andrew Krepinevich)等學者建議,美國與其亞太盟國要對付中國,大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貝克利也是此道中人,他指出:「美國不必再掌控東亞海洋地區,而應該協助中國的鄰國拒止中國在這個地區獲取制海權與制空權。承平時期,美國必須對中國的鄰國提供援助與軍備,來強化他們的A2/AD力量。一旦戰爭爆發,美國應提供這些國家情報與後勤支援,若絕對必要,對中國派赴海外作戰的部隊實施有限度的空軍與飛彈攻擊。」

簡而言之,這套戰略一方面讓中國無法獲取決定性的軍事勝利,藉此嚇阻中國染指包括台灣在內的鄰國;另一方面,也讓中國確信在開戰之初,其本土不會遭到美國大規模攻擊,不必急遽升高與美國的軍事對抗,藉此增進所謂的「危機穩定性」(crisis stability)。

3.jpg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老羅斯福號(USS Theodore Roosevelt)(USS Theodore Roosevelt FB)

東亞各國是否願意抗衡中國擴張?是否具備抗衡中國的能力?

當然,任何戰略都有其弱點,這套A2/AD戰略也不例外,它必須經過兩道試煉:中國的鄰國是否願意長期(甚至無限期)抗衡中國的軍事擴張?這些國家是否具備抗衡中國擴張的能力?

第一個問題不僅涉及地緣政治,也涉及個別國家的國內政治,相當複雜。貝克利的論文聚焦第二個問題,分別探討6個層面:東亞是否會出現中國版的「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中國武力征服台灣的可能性、中國能否掌握東海地區的制海權與制空權、中國能否主宰南海地區、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前景、美國國防政策應如何調整。

4.jpg
美國總統川普10日抵達越南參加APEC。(美聯社)

解放軍武力犯台先決條件:奇襲摧毀台灣海軍、空軍與飛彈戰力

台灣與中國的軍事對抗是貝克利此文的重中之重。首先,貝克利探討一個關鍵問題:解放軍無論實施哪一種攻台方案,都必須先做到一件事:在開戰之初以空軍與飛彈的奇襲先聲奪人,摧毀台灣的海軍、空軍與飛彈戰力,全面掌控台灣地區的制空權與制海權。

對此,貝克利指出,雖然中國建構了龐大的飛彈軍力,但解放軍實在不可能一開戰就粉碎台灣的防禦能力。台灣擁有先進的早期預警防空系統,可以即時將戰機分散到全台的軍用機場、民用機場與高速公路戰備跑道,避免被解放軍一舉全殲。

此外,台灣的陸基機動飛彈系統以及海軍水面船艦與潛艦,都能打擊解放軍部隊,中國不可能在第一擊就吃乾抹淨。美國在1990年至1991年波灣戰爭(Gulf War)對上伊拉克、1999年科索沃戰爭(Kosovo War)對上塞爾維亞,都還無法獲取這種絕對優勢,何況是軍力與美國仍有差距的中國對上軍備遠比伊、塞兩國先進的台灣。

5.jpg
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試射成功,未來將進行量產。(中科院提供)

解放軍武力犯台方案之一:兩棲登陸戰

如果北京當局鐵了心要攻打台灣,貝克利詳盡分析了解放軍武力犯台的3種可能方案:發動兩棲登陸戰直接入侵、佔領台灣;封鎖台灣周邊海域和港口,扼殺台灣民生經濟;對台灣進行戰略轟炸(strategic bombing)。

對於解放軍直接入侵台灣的可行性,貝克利指出,一場兩棲登陸戰要成功,進攻方有3項條件缺一不可:掌握制空權、送上登陸地點的兵力要壓倒守方、登陸後的部隊增援速度要比防禦方更快。史上規模最大的諾曼第登陸戰與韓戰時的仁川登陸戰,美國與盟邦同時掌握3項優勢,但仍蒙受慘重損失,可見兩棲登陸戰確實是最困難的作戰方式。

6.jpg
2017年國軍漢光33號演習實兵操演(AP)

兩棲登陸戰在今日尤其難上加難,因為入侵部隊還沒有抵達海岸,防禦方就能夠以精準導向武器將其殲滅。電腦兵棋模擬顯示,當解放軍部隊在中國沿岸港口集結,或者開始橫渡海峽,台灣軍方只需發射50枚精準導向飛彈,就能擊沉12艘解放軍的兩棲登陸艦。

就算中國從一開戰就對台灣五雷轟頂,因此掌握制空權,但是台灣只有10%海岸適合部隊登陸,當局可以選擇幾個關鍵地區集結重兵,因此解放軍不可能在登陸地點取得人數與增援的優勢。貝克利估計,解放軍渡海時至少會折損一半兵力,渡海後又將面對擁有先進裝備、決心迎頭痛擊的台灣部隊,毫無勝算可言。

那麼美國的角色呢?貝克利認為美軍有多種作法可以選擇,既能夠有效遏阻解放軍的犯台攻勢,又不會讓自家水面船艦與非匿蹤戰機受到中國A2/AD戰力威脅。五角大廈估計,只需動用1萬磅至2萬磅彈藥,就能夠在台灣灘頭全殲來犯的解放軍,而且一架B-2幽靈式(B-2 Spirit)匿蹤戰略轟炸機或者一艘俄亥俄級(Ohio-class)核動力潛艦就可以執行這項任務。

7.jpg
美軍B-2幽靈式(B-2 Spirit)匿蹤戰略轟炸機(維基百科)

解放軍武力犯台方案之二:海上封鎖

解放軍也知道直接入侵難度與代價太高,那麼何不出動潛艦實施海上封鎖,禁止商船駛入台灣7個主要港口,甚至炸毀這些港口的設施?畢竟台灣的糧食(60%)與能源(98%)都極度仰賴進口,這麼做將扼殺台灣的經濟,迫使台灣在短時間內屈服。

貝克利認為,解放軍海上封鎖否奏效,取決於兩個因素:中國斷絕台灣的糧食與能源到無以為生的能力,以及台灣民眾承受苦難的意志。貝克利指出,海上封鎖看似來勢洶洶,其實成效有限,解放軍頂多能阻斷台灣1%到6%的海運。就算解放軍真的做到完全封鎖,現代化國家應對物資短缺、號召人民團結對外的能耐不可小覷,中國想要「扼殺台灣」沒有那麼容易。

更何況看看歷史,過去200年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敵方封鎖之下交出主權。想要讓台灣成為歷史先例,中國必須指望大多數台灣人意志非常脆弱,或者一心追求兩岸統一。根據貝克利對台灣社會的觀察,這兩個條件都是空中畫餅。

因此,台灣一旦面對解放軍的封鎖,至少可以撐上幾星期甚至幾個月,讓美國有充分時間籌畫如何干預。華府有諸多非軍事干預選項,例如對中國祭出金融制裁,或者封鎖中國軍力鞭長莫及的麻六甲海峽(Strait of Malacca),阻斷其80%的原油進口。如果真的要動武才能解除封鎖,以美國的反潛作戰能力而言,解放軍完全不是對手。

8.jpg
海軍左營基地,職司反潛作戰的S-70C(M)反潛直升機緊急起飛。(蘇仲泓攝)

解放軍武力犯台方案之三:戰略轟炸

對台灣的大城市與基礎設施發動大規模轟炸?貝克利認為這個方案比海上封鎖成效更差。歷數軍事史上的14次戰略轟炸行動,沒有任何一次對戰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原因與海上封鎖類似:國家應對困境能力與民心向背。

再者,史上那14次戰略轟炸行動的任務目的,大部分都是阻止敵方繼續採取某種行動(例如繼續作戰),因此理論上有理由狂轟濫炸。相較之下,中國動武的最終目的是併吞台灣,讓台灣成為中國繁榮的一省,讓台灣人成為忠誠的中國人。因此,將台灣炸成廢墟、讓成千上萬台灣百姓血肉模糊,北京局所為何來?

9.jpg
解放軍轟-6轟炸機(國防部提供)

美中兩強東亞對峙,遏阻擴張與避免大戰同樣重要

東亞受到中國軍事威脅的國家不只台灣,這些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國或友邦。如今東亞漸成美中兩強對峙的格局,美國既要遏阻中國的軍事擴張與侵略,又要避免衝突發生後急遽升高為兩強正面決戰,甚至是世界大戰、核戰。

貝克利認為,華府當務之急是一方面強化這些國家的A2/AD力量,讓中國不敢輕易染指;一方面減少在中國鄰近地區的軍力部署,轉移至東亞周邊地帶的基地,降低美中兩軍擦搶走火的風險,防範解放軍的先制攻擊,讓中國知道美國無意在危機爆發初期攻擊中國本土。

一旦中國與美國的東亞盟邦發生軍事衝突,美國應該以漸進的方式為盟邦挺身而出。如果衝突規模不大,華府可以考慮金融制裁、貿易禁運、網路戰等非軍事、不流血的手段。近年以美國為首的盟邦迫使伊朗接受核子協議、遏阻俄羅斯併吞烏克蘭,都可以見出這類手段的成效。

如果衝突升高為戰爭,貝克利建議美國「在後領導」(lead from behind),為東亞盟邦提供後勤、情報等支援。除非萬不得已,美軍可以對中國在海外作戰的部隊,發起有限度的空軍與飛彈攻擊,憑藉的則是部署在第一島鏈的潛艦、匿蹤戰機、陸基機動與岸基飛彈,它們較不易受到中國A2/AD軍力的攻擊。如果這麼做還不夠,美國可以考慮「水平」升高對中國的軍事壓力,亦即開闢新的戰線──例如封鎖麻六甲海峽,而不是直接將部隊投入主戰場(垂直升高)。

10.jpg
美國核動力潛艦「密西根號」(USS Michigan)(AP)

遏阻中國軍事擴張,台灣是東亞戰略的重中之重

對於遏阻中國在東亞的軍事擴張,貝克利認為台灣的重要性無與倫比。攻打台灣一直是解放軍頭號作戰任務,相關備戰工作消耗掉中國約1/3的國防預算。中國併吞台灣之後,數十艘軍艦、數百具飛彈系統、數百架戰機、成千上萬兵力與數十億元軍費,都可以自由運用。

不僅如此,中國可以利用台灣這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向西太平洋投射軍力,對日本與菲律賓進行海上封鎖。最重要的是,中國的「內戰」從此結束,全世界唯一的華人民主政體從此消失,中國共產黨的正當性如虎添翼。因此,台灣可說是東亞的重中之重:台灣人的台灣,將是抵擋中國擴張的海上長城;中國人的台灣,將是中國發動侵略的戰爭基地。

★ ★ ★ ★

1.png

何謂「反介入/區域拒止」
(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

2019/02/21 Red Square 123的部落格

「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為軍事術語 ,簡單地說,就是一旦出現突發事件,當事其中一方迅速在事發區域劃定禁區,阻止第三方武裝干涉的能力。

2.png

3.jpg
中國只需要3顆DF-26導向飛彈,就可以讓美國航空母艦在太平洋上變成名副其實的炭烤牛排.

對號入座說形象一點,就是中國解放軍阻止美軍介入東海、台海、南海潛在軍事衝突,突破第一島鏈(日本、台灣、菲律賓等),以至威懾第二島鏈(關島、馬里亞納群島等),取得局部軍事優勢的能力。

中國解放軍反介入/區域拒止的具體手段,就是打擊美軍航母編隊,使其不敢輕易逼近中國周邊海域。

4.png

5.jpg

photo.jpg
Are Aircraft Carriers Still Relevant?

The debate over the centrality of the aircraft carrier in fleet structure continues unabated over 70 years since it came of age during World War II. The discourse over the decades – and this picked up steam in recent years – has been that anti-access/area-denial (A2/AD) weaponry like submarines and missiles, or even drone swarms in the future, will dethrone the “Queen of the Waves” from her exalted position.

Much of the debate focuses on how dangerous these threats are to the carrier. There is some basis to these arguments based on historical examples, but the main limitation is that these threats have not been truly proven in real-world combat. And of course, nobody has ever attacked a flat-top of any nation since World War II. Therefore, the literature on the so-called “carrier-killers” is based largely on informed speculation. Moreover, there are credible counters to them, as Dr. Robert Farley, a regular voice in the carrier debate as well as a frequent contributor to The Diplomat, correctly pointed out in an article on the Foxtrot Alpha defense blog. Another, more nuanced, look at this issue is perhaps in order.

換句話說,即使中國解放軍仍然無法在遠洋航母對航母、艦隊對艦隊般跟美軍較量,卻有把握擊傷甚至擊沉周邊海域的美軍航母戰鬥群,而只要美軍不敢前來,就會失去對這個地區的控制權。美軍猛增開支應付大國競爭,就是要避免這種情況成真。

中國DF-26導向飛彈與096SSBN.095SSN.核子潛艦,搭配北斗軍事衛星24小時的監控與打擊,卻也只能制標不制本,至少不會讓美國的航空母艦打擊群CBG接近中國附近的海域耀武揚威.

6.png

2019北約定軍事戰略專家分析指出,中國與美國雙方,在所謂A2/AD的戰略佈署重點,已由西太平洋轉移至中國南海及印度洋,因為中國海軍早已突破美國第一島鏈的控制,基本上西太平洋早已失守,中國突破美國第二島鏈的控制,只是遲早的事情,一般而言會在2025年時期左右,因為要等到中國海軍核子動力航空母艦CVN21正式服役,中國才有實力進入第2島鏈的區域與美國對抗.

7.jpg

由來已久中國全面向西發展,推動一帶一路的建設與開發,奪取更多的戰略資源,這才是令美國擔心害怕的前瞻計劃,中國偉大的A2/AD也就是如此,至今為止,全世界尚未能徹底瞭解中國的全球戰略計劃,其實就是OROB一帶一路,因為反時針的運行,恰如其分,恰到好處的是反對向操作得利,美國無法有效力阻止中國的一帶一路開發計劃,隨者時間無止盡的延伸,中國愈來愈強,美國則是愈來愈弱,非常明顯的戰略計劃,中國以龜兔賽跑的哲理打敗美國最終贏得勝利.中國以七分經濟建設,三分軍事對抗美國,是絕對的正確,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控制權,這樣一來中國穩贏的朝向,世界第一強國邁進.

8.jpg
中國南海及印度洋才是A2-AD的戰略重點

9.png

An area denial weapon or Anti Access/Area Denial (A2/AD) is a device or a strategy used to prevent an adversary from occupying or traversing an area of land, sea or air. The specific method used does not have to be totally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passage (and sometimes is not) as long as it is sufficient to severely restrict, slow down, or endanger the opponent. Some area denial weapons pose long-lasting risks to anyone entering the area, specifically to civilians, and thus are often controversial.

10.png

11.jpg

12.png

美國壓榨台灣購買美國2手淘汰型的破舊武器充當門面.在關鍵時刻卻是出賣台灣,一走了之如此而已.

13.jpg

美國無奈的無所適從,以優勢的軍事武力,包圍與遏阻中國的發展,都已為時太晚,無法與中國做長期的對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