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精簡兵力是世界趨勢,
但國軍轉型高科技部隊的計畫何在?

18 Mar, 2020 鳴人堂 聯合報 王臻明

1.jpg
精簡兵力打造專業部隊,是未來高科技戰爭下的潮流,台灣並不是特例。 圖/路透社

南韓與以色列是最常被台灣拿來對比兵役制度的兩個國家,但南韓與以色列在近幾年也相繼展開兵力精簡計畫,縮小部隊規模。英國則不止是裁軍,甚至還打算封存部份最新型的挑戰者2型主力戰車,規劃讓英國陸軍徹底轉型。所以可以這麼說,精簡兵力並提升志願役士官兵的比例,打造專業部隊,是未來高科技戰爭下的潮流,台灣並不是特例。

這種新時代的思維,是以火力來取代人力,以機動攻擊來取代傳統防禦,以資訊化與自動化來取代運作緩慢的舊式大部隊架構。士兵人數不再是戰力的唯一指標,攻擊永遠是最好的防禦,扁平化的架構與三軍聯合作戰,可以讓前線偵察到戰情傳遞沒有時間差。分析決策到出動攻擊,可以在短短的數分鐘內快速完成,完全顛覆過去的作戰觀念。

以火力取代人力的典型案例

舉個例子,台灣很早就已經編成機械化步兵旅,使用的是美製的M113履帶型裝甲車、台灣仿製的CM-21履帶型裝甲車與V-150輪型裝甲車。但這三者都有各自的問題,除了火力較為薄弱,裝甲防護性能也不佳;履帶型裝甲車的速度不快,4輪的V-150裝甲車越野性能也差強人意。M113裝甲車唯一的優點就是便宜可靠,維修保養簡單,這也讓M113裝甲車擁有「戰車計程車」之名。在服役多年以後,除了性能已經跟不上時代,也已老舊急需汰換。

這也讓過去的大小演習裡,陸軍機械化步兵旅展出的「快速打擊兵力」,常常都是裝上一挺T74排用機槍的無裝甲防護悍馬車,或是裝甲薄弱的V-150輪型裝甲車,這距離先進國家部隊的水準實在太遠。機械化步兵是協助主力戰車作戰的重要力量,國軍的機械化步兵旅與裝甲旅,都是由機械化步兵與主力戰車所組成,裝備落伍的機械化步兵,搭配老邁的M48H與M60A3主力戰車,構成台灣過時的地面戰力。

2.jpg
M113裝甲運兵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3.jpg
陸軍M48H戰車。 圖/美聯社

這一直要到雲豹輪型裝甲車這幾年開始陸續服役後,情況才慢慢改善。雲豹輪型裝甲車除了機動力與裝甲防護遠勝於M113、CM-21與V-150外,先服役的裝甲運兵車型,擁有一座遙控式的炮塔,配備40公釐榴彈機槍與T74同軸排用機槍,整體的自衛火力大為增強。接下來將服役的步兵戰鬥車型,則有自行研發整合的炮塔,使用30公釐鏈炮,可以在戰場上支援步兵作戰,對於敵方的掩體或輕型裝甲車輛,有很強的攻擊力。

未來雲豹輪型裝甲車還會推出第二代的車型,並進一步發展迫擊炮車或配備戰車炮的輪型步兵戰車,陸軍機械化步兵旅的作戰能力將可脫胎換骨,這就是以火力取代人力的典型發展。

而未來陸軍採購的M1A2T主力戰車返國,部署在北部地區後,配合雲豹輪型裝甲車、AH-64E武裝攻擊直升機,將可形成新一代的地面戰力。這絕不是過去缺乏空中支援、也沒有足夠裝甲車輛的前一代機械化步兵旅可以比擬的。

速度變的更快的機械化步兵旅,加上火力強大的空中反裝甲支援,讓地面部隊可以快速打擊。輕型裝甲車在偵察到敵方的主力戰車或裝甲部隊以後,立刻透過資料鏈自動分享敵情給武裝攻擊直升機或反裝甲單位,迅速摧毀並瓦解敵方的攻勢。這就是利用資訊化與自動化,讓地面部隊能化被動為主動,採取更為機動靈活的戰術,也是英國決定封存部份主力戰車,徹底讓英國陸軍轉型為輕型快速打擊部隊的關鍵思維。

但國軍的問題在於,採購了新型武器,是否能發揮快速機動攻擊與資訊化作戰的優勢?相信很多人都會對這部份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4.jpg
陸軍雲豹裝甲車。 圖/軍聞攝

5.jpg
AH-64E攻擊直升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精簡兵力也要打造資訊化部隊

遠的不談,以今日國軍的情況,從前線的機械化部隊發現敵方主力戰車,回報敵情,申請空中支援,到指揮中心決策,擬定作戰方案,到派出武裝攻擊直升機起飛,需要多久的時間?

美國為了要縮短這樣的流程,不斷發展戰場資料鏈系統,目前F-35戰機停在地面上,還沒有升空,只要打開機上作戰系統,就能接收到附近所有作戰單位所分享的戰場情報,敵我雙方的位置已即時標示在戰機螢幕上,節省了多少作業人力與傳遞戰情的時間延遲,讓美軍的作戰打擊可以快狠凖,化被動防禦為主動攻擊。

國軍近年來雖然也積極建構資料鏈系統,並將聯兵旅再編成聯兵營,嘗試進一步讓指揮作戰系統更扁平化、更有時效性。但整體來說,國軍在觀念上並未有徹底的改變,沒有清楚體認到改採全募兵制以後,最為寶貴的就是人力。部隊裡仍充斥著一大堆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的單位與工作,未能積極改革。部隊若是一部戰爭機器,哪個零件或程序拖慢了這部機器,就是國軍未來要找出且全力改善的地方。

特別是資訊化是台灣的強項,近來口罩地圖的使用,證明政府有能力運用科技來解決問題。只是國防部大概是政府各部會中,資訊化接受程度最低的,陸軍又在三軍之末,偏偏陸軍又是人數最多的部隊。

可以這樣說,國軍跟上了國外精簡兵力的潮流,卻沒有學到國外縮小部隊規模,卻進一步提升整體戰力的改革方式,更抗拒利用政府或民間的資源,來協助國軍進一步朝資訊化、自動化的方向邁進。

6.jpg
美空軍F-35戰機。 圖/法新社

再以美軍為例,除了發展偵察、攻擊用的無人機外,目前也正致力於研發無人地面載具與無人水面艦艇。這除了用於作戰,更重要的目的是利用無人地面載具來減輕後勤工作的負擔,用無人水面艦艇來擔任哨戒、巡邏等任務,以大幅減少人力的使用。如美國陸軍正在發展可以全自動駕駛與自動跟車的軍用運輸卡車,將來只需要一個駕駛,就能率領一整列無人車隊完成運輸工作。更不用說可以自動跟著部隊前進,在戰場上為士兵運送彈藥、糧食、飲水、甚至後送傷患的多用途無人載具了。

國軍不斷反映改採募兵制以後基層部隊人力不足的問題,這除了要從薪資與福利制度來解決外,軍方是否有投資可以大幅節省人力的無人載具?或是成立專責的辦公室,來全力推動國軍採用新型的自動化科技?就目前看來是兩者皆無,但這剛好是國外精簡兵力計畫中,最為關鍵也最為重要的一環。

日前海軍表示將趁潛艦國造之際,同時發展無人水下潛艦,這是個好的開始,但距離國軍真正朝向自動化發展,以取代大量人力,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7.jpg
美空軍「全球鷹」(Global Hawk)無人偵查機。 圖/路透社

發展專業部隊是世界趨勢

南韓、以色列、英國的部隊,都肯定比國軍更有戰力,甚至以色列、英國長年處於戰事中,以色列更是以實戰經驗豐富聞名於世。為什麼這幾個國家要進行這樣的變革,走向精簡部隊、發展自動化科技與加強資訊化的道路?

正是因為這是未來趨勢,以色列軍方身經百戰,知道要不斷與時俱進,才能保持自己的優勢。當台灣還在迷惘何去何從時,或許可以思考一下南韓與以色列的發展方向,以色列甚至還開始研發只要兩名乘員就可以操作的新型戰車。

長期對台灣虎視眈眈的中國,每年的軍費支出不斷以兩位數字成長,那解放軍的部隊規模擴大了嗎?不止沒有擴大,相反的是這幾年才剛剛完成裁軍30萬的目標。

8.jpg
解放軍軍費每年以兩位數成長,但軍隊規模不減反縮。 圖/路透社

沒有人相信中國裁軍是為了和平,那解放軍的軍費支出年年增加,部隊的員額卻下降,唯一合理的解釋是解放軍也在積極轉型。從這幾年將七大軍區改為五大戰區,到新編成各種合成旅與合成營,都可以看出解放軍正在進行部隊組織再造,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來指揮部隊,加強資訊化作戰能力。

特別是中國的無人機發展極為快速,彩虹無人機與翼龍無人機都已經自成族系並出口到多個國家,對於水面與水下無人載具的研發,也不落人後。這都說明中國除了花大錢興建傳統的航空母艦與各型驅逐艦、護衛艦,也在全力發展未來的自動化科技。台灣在不與中國進行軍備競賽的前提下,本應更積極發展不對稱戰力與各種能以小搏大的武器系統,但就目前看來,國軍的觀念與企圖心可能比解放軍還要保守。

隨著先進武器越來越精密,徵兵制的缺點已越來越明顯,精簡兵力以打造精銳部隊是世界趨勢,招募士兵困難而導致兵源短缺也不是台灣獨有的問題。

如何雙管齊下,一方面提升待遇以補足人力,一方面節省人力以強化戰力,國外已有許多前例可供借鑑,關鍵只在於國軍是否有決心,進行徹底的改革。

9.jpg
精簡兵力以打造精銳部隊是世界趨勢,招募士兵困難而導致兵源短缺也不是台灣獨有的問題。 圖/路透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