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退將登陸 政府要約束?要切割? 2011.06.09 【聯合晚報╱記者高凌雲】

退役將領訪問大陸被質疑失言,這只是表面現象,本質上,這是兩岸交流頻繁下複雜難解的問題。

兩岸交流雖是好的,但交流什麼?如何交流?交流的範圍與層次?顯然碰到卸任軍、情人員,就更加敏感與複雜。尤其面對競爭激烈的總統大選,總統府此時進行外科手術式的切割,實屬穩定選情的操作。

兩岸交流頻繁後,包括國共論壇等,都不是政府授權的兩岸交流,但是馬英九政府從未公開質疑這些交流,對於日後兩岸關係良性發展的貢獻。某些批評退役將領未經授權與大陸方面進行安全議題的對話,不免過於片面與武斷。 兩岸交流的層次與範圍,交流的事項與方式,多年來論辯很多,總難有共識,即使陸生來台,都要在立法院暴力相向。更何況退役將領訪問大陸,更是敏感,因為台灣方面還是當他們是現役大將軍看待,其實他們都是老榮民了。這次的爭議無論真相為何,都讓馬英九有機會藉著這次事件,強力約束退役將領訪問大陸,拆解競選路上的地雷。

退役將領往返兩岸之間,在兩岸交流解禁後,已經進行了二十多年,這次政府與國民黨立委反應出奇激烈,甚至超過民進黨執政期間的處置,無非大選當前,任何環節疏忽不得,就算搞成風波亭,成了千古奇冤,也在所不惜。但對於台灣複雜的選舉情勢,馬似也有不得不割袍斷義的難言之隱。


三軍統帥的難題
2011-06-10 中國時報

退役將領赴大陸訪問失言,引發政壇軒然大波,馬英九總統在錯愕、痛心之餘,要求相關部會研擬退役將領集體赴大陸的行為規範。平心而論,這是一個難題,因為人的行為或許可以規範,但卻未必能規範人的心。

隨著兩岸交流日益頻繁,衍生各種形形色色的交流效應,其實已不足為奇。退役將領前往大陸參訪,並非始於今日,但往返次數和交流程度,卻是兩岸關係冷熱的參考指標。

然而,愈是熱絡就愈要冷靜,曾肩負保國衛民之責的國軍將領,更是需要在熱絡交流中保持冷靜的頭腦。馬英九之所以強調退役將領戎馬一生,以反共、愛國及保衛人民為信條,正是要提醒那些退役將領「勿忘初衷」,別動搖軍心,傷害了人民對國軍的信賴感。

不過,就像人有五根手指頭,長短皆不一。在退役將領的登陸中,有人大張旗鼓,以降低兩岸敵意為己任;有人則是作風低調,謹言慎行,深怕沾染不必要的政治塵埃。

面對退役將領集體跑大陸的現象,別人可以不理,法令可能也管不著,但是身為三軍統帥的馬英九,卻不能視而不見,甚至當爭議言論出現時,他還得出手處理。這不單單是因為老將失言必然衝擊總統選情,嚴重者還會動搖軍心。

馬英九在與美國智庫視訊時直言,「主權」與「兩岸關係」仍是未來總統大選中最大的難題。現在看來,他還真有先見之明,只不過他想對登陸行為做出規範的苦心,那些老將軍們真的懂嗎?


透視集----錯場的將軍令 2011-06-10 中央日報網路報 

以前當兵,教官最喜歡掛在嘴上的,總是有「兵隨將轉」這一句,意思是帶兵的勇敢,被帶的自然往前衝;帶兵的怯懦,「兵」字兩條腿,一定向後轉。所以帶兵的重要,帶兵的裡頭最大的那些「將軍」們更重要,他們鐵是要指揮若定、視死如歸,不僅因為阿兵哥盯著他們決定去向,更因為他們是「將軍」,腦袋不清楚,怎生混到那個位子呢?

但尷尬的,「兵隨將轉」的基礎,實在是因為「軍令如山」;那一旦將軍們退役了,「將軍令」這齣戲唱著,還有兵要聽嗎?更尷尬的,老兵不死,只會凋零,一旦退役的將軍們,還兼了腦袋不清楚,不要說兵不隨著轉,大半軍令也不出家門啦!所以當他們講起場面話,兩岸軍隊如何如何的時候,看單純點,當做場面話就好,他們是左右不了誰的。

這款人,在臺灣有個外號,叫做「統派人士」。統派人士混跡大陸,形形色色,最大多數是過氣政客,把他們在臺灣選舉野台上的看家本領使出來,勉強重溫他們在臺灣久已享受不到的掌聲。而同一掛裡,最寂寞的,卻是老將軍們。他們的信仰,在政治轉變後的臺灣,早已無法得到迴響;只能矛盾地,從過去的死對頭那邊,找回記憶和情懷,彷彿那邊才是聽得懂傾訴的老朋友一般。

為何而戰?為誰而戰?大概是錯場的將軍令裡頭,最根本的慨嘆。其實臺灣的軍隊,從來就不是能夠自主的軍隊。蔣中正想統一中國,美國不給登陸艦;蔣經國想保衛臺灣,美國也不給戰鬥機;李登輝想搞兩國論、陳水扁想一邊一國,美國乾脆站到老共那邊,一起圍堵麻煩製造者。什麼「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真的,當做場面話就好啦!


昔水火不容… 今黃埔一家親? 2011.06.10 聯合報/陳祖鑫/退役中校(宜蘭市)

看到報上那些赴大陸交流的「老將軍」們,想起正是以往服役時站在司令台或是中正堂一副正經八百口沫橫飛,向我們這群低階軍官灌輸:「敵我猶如水火不容」之情境時,我們還以為這些「廉頗老將軍們」擁有高尚的愛國情操,一時滿腔熱血湧上心頭,回到單位中致力部隊訓練,就等上級命令或號角響起反攻大陸,解救苦難同胞。

萬萬沒有想到,才幾年的工夫,我不如「廉頗老將」並沒有升將軍選擇退伍,但是在當「閑閑美代子」這段期間,從來沒有想過「懷抱祖國」或是「大陸之旅」甚至搬進「將軍村」與您們當鄰居,那是因為「廉頗老將」把我們教育的太好。反觀諸位老將軍們,對岸假借一些活動廣邀我方老將軍們,就會讓很多納稅人心存疑問:「養您們幹什麼?」所以說「廉頗老將」不如我,誰跟老共「黃埔一家親」呢?


2011.06.10 聯合報/高長椿/自由業(新北市)

台灣退役將領到大陸喊出,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的傳言,在台灣引起政治風暴。雖然當事人否認,並說只是進行交流;但是曾經誓言保家衛國的將領退役後,就和曾經的敵人高官、現役將領齊聚一堂、把手言歡,甚至有退役軍人在大陸置產,這對台灣的現役軍人和台灣的老百姓來說,情何以堪?

還有人侈言這些高階退役將領不會被統戰,實在是天真。就像這次事件,如果屬實,那不正好證實了,我們的將領到對岸只有被統戰的份?大陸有計畫地招待這些退役將領,結果輕輕一句話就攪得台灣軍心、人心大亂。兩岸未開戰,台灣已經先輸了一著。


是誰造成退休將領的失言 2011-06-10 旺報(作者為加籍陸僑專欄作家)

據傳,有國軍將領在對岸說:「今後不要再分什麼國軍、共軍,我們都是中國軍隊。」這當然是嚴重的政治失言,但究其根源,馬政府的「不統不獨」政策難辭其咎。

一如綠營有「鐵桿台獨」的「深綠」,藍營也有「中國情」深厚的「深藍」。「台獨」和「中國情」一樣,都是極其強烈,甚至為了「國家認同」信仰,寧可犧牲生命。因此,「鐵桿台獨」可以不計較陳水扁貪腐,只要他是「台獨旗手」,他們就繼續追隨,因為「台獨是最高道德」。同樣,對很多「深藍」人來說,他們不重視「政績」好壞,甚至不在乎「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區隔,只看誰的「中國」是包含了大陸和台灣的「全中國」,他們的「國家認同」感情依歸就靠向誰。

蔡英文似乎很懂這個道理,她不但堅持台獨目標,否認「九二共識」,甚至對「台獨旗手」陳水扁都不做明確的切割和批判,結果,綠營在「台獨最高道德」的號召下團結得「鐵板一塊」。反觀馬英九,不但繼續擱置「國統綱領」,否認「一個中國」,信奉「不獨」但更「不統」的「維持現狀」,實質放棄「統一」,而且在態度上處處尊重、禮讓、乃至討好綠營。無論是「終極統一」的「國家認同」,還是理解和照顧「深藍基本盤」情緒,馬英九的做法都是反蔡英文之道而行。

國共同軍非一日之寒

如此「不統不獨」、如此介意敵人的胡亂「批評」更甚於自己「基本盤」的觀感,其結果,是相當多的藍營支持者對馬英九失望,輕則選舉不投票,造成「泛藍減半」,重則將反台獨的事業「寄希望於中共」,這種看法在藍營內部為數不少。軍隊與社會有所隔絕,垂直的「思想傳承」影響力遠在橫向的「流行觀念」感染之上,故視「忠貞報國」為從軍生涯神聖目的的高級將領,眼見「中華民國」的內涵不斷被台獨蠶食,被「自己人」閹割,心痛之餘,國家認同的情感依歸向中共大幅傾斜,一點也不奇怪。一批退休將領「親中」(這個「中」,是追求「終極統一」、包含大陸和台灣在內的「全中國」),與對岸親密互動,由來已久,「都是中國軍隊」的失言如果屬實,那就非「一日之寒」,只是更加凸顯這個問題而已。

中華民國雖只管轄台澎金馬,卻是由連中共也推崇備至的國父孫中山所創建,法統一脈相傳,不但歷史久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更重要的是,論「舊」,是中華民國,完整保存了以正體字為象徵的正統中國文化(大陸人也普遍認為「中國文化在台灣」),論「新」,則憑著人民自己,而非外來力量,建立起民主制度,還演化出舉世驚艷的「大愛無疆」新「普世價值」文明。

棄終極統一認同混亂

今天的中華民國台灣,即便政治上有藍綠的國家認同惡鬥,但有民主,有自由,有法制,民間公民社會成熟、文化多元、人民純樸熱情、以「捷運文化」為代表的都市生活風格典雅精緻,是全球華人╱中國人社會圈中綜合文明水準最高的國度,不但台灣人為此自傲,大陸人尤其被台灣的這一切所吸引。連大陸人都如此「愛台灣」,如果不是馬政府放棄「終極統一」,在「國家認同」上製造混亂,那些退休將領怎麼可能厭棄中華民國,去認同中共?

中華民國是全世界對大陸最有影響力和說服力的國家,同文同種的台灣是大陸最好榜樣,正如挫折(如族群衝突)也是大陸最好的前車之鑒。

有鑑於此,馬政府應恢復「國統綱領」,以綱領的「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統一中國」之精神作為兩岸未來走向的指導原則,如此,不但「中國情深厚」的退休將領會繼續忠於中華民國,而且台灣也有了胸懷和眼界遠比台獨寬廣深遠的願景,會得到台灣人民、大陸人民和世界人民支持,這絕對有利於明年總統大選!


國軍是國軍 共軍是共軍 2011年 06月10日蘋果日報 (趙少康)

台灣媒體轉述大陸媒體報導中共解放軍少將羅援引述台灣退役上將的話說:「今後不要再分什麼國軍、共軍,我們都是中國軍隊。」這則新聞會把台灣的人民嚇死,國防部總政戰部代局長卻說:除非明確掌握退伍將領發言內容涉及洩露國家機密,否則無法可管。國防部消極逃避的態度,也會把台灣的人民氣死。

馬英九立即召見國防部長高華柱等人,表示痛心,要求檢討現行法規,我認為如再有退役將領在中國大陸亂說話,取消他一個月十幾萬的退休月俸是最快速有效的辦法,既然他和共軍一家就由共軍提供他生活費用,不必由台灣納稅人的辛苦血汗錢負擔。

當過兵的人都知道,上將是多麼大的官,我剛考上大學上成功嶺受訓,還看過幾個大官,因為當時成功嶺被當成樣板,等到我大學畢業分發到鳳山衛武營接受基礎訓練時,整整三個月見到的最大的官就是少將師長,而且還是遠遠的遙望,你就知道在軍中上將的分量是有多重,如果現役時天天要士兵鍛鍊體魄、不畏艱難、犧牲奉獻、防範共軍,一等退役就和對岸將領歡聚一堂,又參加研討會,又打高爾夫球,還稱兄道弟你儂我儂,那我們為什麼要把子弟送去服兵役?我們的國軍到底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我們每年編列三、四千億的國防預算為的又是什麼?如果你是美國,你還敢賣什麼F16C、D、潛艦給台灣嗎?這些將領退役後會不會有人洩密給中共呢?

從蔣中正到蔣經國,軍人的思想訓練主要就是三大項:反共、反台獨、國家統一(不管是解救大陸同胞還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到了現在,反共的訴求模糊了,反台獨成為中共和退休將領的共同立場,但除了反台獨外,共軍和國軍將領立場真的一樣嗎?

現役退役不同調

中共總參陳炳德最近訪美就要求美國停止對台軍售及修改《台灣關係法》,中共有要對台灣鬆手嗎?中共有撤除瞄準台灣的一千多顆飛彈嗎?中共有人提議把第一艘航空母艦命名為「施琅」號,又是什麼心態呢?

這些退休將領或許覺得「壯志未酬」、「廉頗未老」,或許認同發生矛盾,或許自認在台灣未受當局重視,到大陸受到熱情對待,陪吃飯、陪打球,就真以為「共軍」、「國軍」都是「中國軍」?反台獨是一回事,但共軍就是共軍,國軍就是國軍,怎可混淆?

我支持兩岸交流,我更支持兩岸和平,最早提出《兩岸關係法》的是我,最早提出設立「具有官方性質的非官方中介機構」海基會的是我,最早在立法院向行政院長俞國華強力質詢「開放大陸探親」的是我,最早要求內政部、交通部開放兩岸「通訊」、「通郵」打破三不通的是我,最早透過國民黨祕書長馬樹禮向蔣經國建議開放大陸政策的也是我,但交流是交流,立場是立場,台灣有台灣的利益,大陸有大陸的利益,有時相合,有時衝突,兩岸各為其主,台灣的主人就是台灣人民。

中共透過統戰台灣退役將領,統戰美國,讓美國覺得台灣不需先進武器,同時也統戰大陸內部,三個統戰同時進行,我不反對退役將領去大陸,但謹守分寸、把握原則、發揚武德,不可「現役時一套,退役時一套。」讓人看笑話。


直言集/老將啊!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011.06.10 聯合報╱記者 程嘉文

經過一番折騰,到對岸訪問的退將強烈否認講過「別再分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隊」。我們願意相信將軍們的人格,但更大的問題是,老驥伏櫪退將們,忘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道理。

目前為止,中華民國政府的原則還是「不統、不獨、不武」,堅持兩岸先經後政,軍事更是最後才能放鬆的項目。部分退將明知如此,仍搶著前去「商談」,既沒有奉核、又無組織與計畫,已違背「服從政府領導」的軍人信條。

北京非常清楚,這些老將並不能影響現在政軍高層的決策,但積極向退將招手,的確已造成離間的效果:使得在美國或台灣,懷疑國軍保衛國家決心的論調,始終揮之不去。 將軍們一定比別人更清楚,沒有統一號令的部隊,在戰場上會是什麼下場?

將軍們也該想想,若非「夏瀛洲風波」,是否「台灣退役將領主張,別再分國軍共軍」的論調,已經被對岸成功偷渡,造成現役後輩更大的傷害?

另外,必須釐清的是,在一中各表的前提下,我方當然可以講「國軍是中國軍隊」。但在台澎金馬的中華民國,與在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絕對還是不同的兩個政治實體。

對大陸來說,當然也可說「解放軍是中國軍隊」。因此,若支持老將作法者認為「不要分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隊」的說法「有什麼錯?」就是在語意上蓄意偷渡,故意把「是」與「等於」混為一談,不是邏輯錯亂,就是刻意掩耳盜鈴。

在自由社會裡,大家可以有不同的國族想像,「祖國統一」與「一邊一國」並沒有道德高下之分。

從李扁執政以來,不斷以「愛台灣」之名,在內部對中國情懷發動「道德霸凌」,這種行為固然應該譴責,但若因痛恨這種論調,就走上另一頭極端,無視於兩岸現存的歧異,無條件擁抱對岸,把「民族大義」無限上綱,同樣也不足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