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應川  


國共兩軍是中國軍的三層涵義 


2011-06-11 旺報 【傅應川/退役中將】


退將在大陸一句「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隊」,引來高層震怒,輿論一陣撻伐,「戕害國家尊嚴」、「羞辱中華民國」、「忘了我是誰」等無情指責,讓這些終身為捍衛中華民國而犧牲奮鬥的國軍將領,深感沉重。

「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隊」這句話是否說錯,可從3個層面來剖析。

首先,從現實的兩岸政治環境而言,這句話在語詞邏輯上,「中國」或「中國軍隊」是「國軍」及「共軍」的「集合名詞」。無庸置疑的,「國軍」是中華民國的軍隊,「共軍」係指中國共產黨的軍隊,現在的「人民解放軍」亦屬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隊。目前兩岸關係的基礎在「九二共識」,其內涵為「一中各表」,亦即我們稱「中國」是「中華民國」,大陸認為的「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無論對岸所稱「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或者我們所稱「互不承認、互不否認」,「中國」一詞其實包括了「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主權重疊的國家。從這個概念來看,「這句話」在邏輯上沒有語病,就不能說成「失言」。又因,中華民國憲法是「一中憲法」,當中華民國的國民說「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這才合憲,除非否認是中華民國的國民。

二次合作編入國軍

其次,從中華民國百年的歷史發展而言,自1911年到1949年,「中國」無疑的就是「中華民國」,但令人沮喪的是當時中華民國沒有一個號令統一,隸屬於國家的軍隊,從來都是軍閥割據、山頭林立。民國肇造之初,中國的軍隊概分為北洋軍系及地方勢力的民軍。迄民國13年中國國民黨成立黃埔軍校,從校軍而黨軍,並於民國14年7月一統舊日的湘軍、滇軍、桂軍、粵軍等,為「國民革命軍」,這才有了「國軍」。而共軍在民國13年至16年中國國民黨「聯俄容共」的政策下,共產黨員分別以個人名義,投入黃埔軍校,此一黃埔師生共生的源頭,主導了百年來的「中國」(國、共)的軍隊。

在國、共合作的年代,黃埔人犧牲奉獻,共創東征及北伐之初的統一大業。隨後國共分裂,開展國共長期鬥爭,但亦有抗戰時期的第2次國共合作,將共軍編入「國民革命軍第8路軍」。從歷史的縱向來看,「中國」或「中華民國」的軍隊,不僅只有國軍,還包括北洋軍系及地方民軍;國軍、共軍都曾是「中國的軍隊」,且「共軍亦曾是國軍中的一支部隊」。

第三,兩岸的敵對,源自於國共的鬥爭。民國36年共軍坐大,全面叛亂,國府於7月5日公布,全國進入動員戡亂時期,這是兩岸敵對的法律根據,但從法理來看,兩岸的敵對是定位在「內戰」,而不是「國際戰爭」,動員戡亂已於中華民國80年5月1日零時終止。兩岸已經沒有敵對狀態,兩岸退將的交流,何來「叛國」之說。

無國仇只有黃埔家恨

真正讓這些退將放不下的,是黃埔的歷史悲劇。從戡亂戰史來看,是「黃埔人打黃埔人」,流最多的是黃埔人的血。在戡亂戰役中,雖因意識形態各有不同,但沒有「國仇」,只有黃埔一家的「家恨」。登陸退將的言論,從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場,但他們卻背負了歷史的使命,不能讓戰場上陣亡將士英靈的血白流,期盼的也只不過是「相見一笑泯恩仇」,純以個人身分,化解兩岸的「家恨」,為兩岸和平開創未來,何罪之有!

「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隊」這句話的爭議,不在兩岸,而是在今天台灣內部,政治環境所形成的意識形態,決定了這個問題的是非。很顯然,指責這句話的人,沒有將「中國」與「中華民國」畫上等號視為合憲;又不了解國軍與共軍在歷史上的淵源。現今社會的認知與退將的思維落差太大,對這句話的苛責,可以理解。但從馬總統依據憲法法理,明令政府機關,不以「中國」稱大陸,又對退將的言辭表示震怒,就顯得雙重標準了!

(作者為退役中將、中華戰略學會常務理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