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戰指導  

戰爭究應何時終止方能符合國家最佳利益,政府應有「終戰指導」腹案,俾能據以指導戰爭的進行和適時終(停)止戰爭。有了「終戰指導」,則國家可集中財力、物力及人力在企圖與敵決勝的時機點建軍及用兵,才能建立真正具備嚇阻能力的軍隊,獲得最大勝戰公算。

  
台灣是軍事小國,未來面對解放軍攻台,戰爭要何時停止,決戰時機定於何處,是嚴肅而敏感的問題,身為國家決策者則責無旁貸,必須嚴肅面對此一重大議題,及早規劃,獲致結論後,國防部方得據以作為平時建構國防武力之基石,及於戰時終止戰爭之指導。


台灣應建構「有效的」國防武力-李貴發

備役空軍中將 李貴發  101.05.15

馬總統的第一任期曾在許多場合公開闡述我國國防政策理念為要建構「固若磐石」的國防武力, 然綜觀近年來國防武器採購作為,似乎理論與實務之間有明顯差距。為使國軍成為鐵一般的勁旅,及減少天災對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害,馬政府將國軍加強體能訓練及精進救災能力列為國防施政重點,但對影響武器採購政策的國防轉型與軍事事務革新,似著墨不多。

近十餘年來「國防武器採購」,由於前扁政府缺乏對現代國防戰略的正確認識,已向美方提出的軍購項目,雖價格昂貴卻並不符合台海所需,然國防財力已投注數千億,致馬政府執政後,雖明知兩岸軍力已嚴重失衡,外購的武器並無法達到「有效嚇阻」目的,仍只得被迫接受。馬總統貴為三軍統帥,希望除要求體能訓練及救災能力提升外,應對其他國防事務更加深入及關心,重視解放軍武力快速成長之事實,主導研擬「有效」國防戰略,以建構「固若磐石」的國防實力,及落實「預防戰爭」的國防政策目標,前瞻未來,未雨綢繆。
筆者有感於台灣政、軍環境之複雜,因統獨問題未解,台灣的未來始終是人民心中最大的憂慮,現謹從軍事觀點提供個人看法如後:

一、先從終(停)戰指導談起:

戰爭究應何時終止方能符合國家最佳利益,政府應有「終戰指導」腹案,俾能據以指導戰爭的進行和適時終(停)止戰爭。有了「終戰指導」,則國家可集中財力、物力及人力在企圖與敵決勝的時機點建軍及用兵,才能建立真正具備嚇阻能力的軍隊,獲得最大勝戰公算。
  
台灣是軍事小國,未來面對解放軍攻台,戰爭要何時停止,決戰時機定於何處,是嚴肅而敏感的問題,身為國家決策者則責無旁貸,必須嚴肅面對此一重大議題,及早規劃,獲致結論後,國防部方得據以作為平時建構國防武力之基石,及於戰時終止戰爭之指導。

二、其次談現階段軍購問題

國軍武器採購,本應由國防部主導,而目前之實況卻是三軍各自為政,相互搶食軍購大餅;由於「國防戰略指導」仍著重於以傳統方式面對戰爭,武器採購時,三軍均無法跳脫「硬碰硬」思維。各軍種先利用演習機會突顯戰力不足,隨後積極著手規劃武器採購建案,報請國防部核定;國防部則因主其事者無法跳脫軍種觀點,立足於至高點,實施通盤檢討與考量,且囿於經費限制,為兼顧各軍種之需求,常未進行全面評估,而採雨露均霑方式,分配三軍重點投資建案經費;各軍種亦不論所購武器是否符合台海當前及未來局勢發展所需,競相選擇高價武器採購,耗費龐大國防財力,卻無法形成建軍重點。

筆者謹就近十餘年來的軍購案,擇要評述如下:


(一)解放軍現有東風系列導彈及東海十號巡曳飛彈總數約1500枚,數量仍逐年增加中,國軍以採購5百餘枚愛國者三型飛彈因應,如以使用二枚愛三飛彈攔截一枚來襲導彈計算,也只能擊落300枚,所獲戰果有限。愛三飛彈每枚價格為中共導彈三倍以上,國防經費投入逾千億台幣,卻不具實質嚇阻效果,是不計成本的武器競賽。

(二)Appach直升機是冷戰時期由美方設計,用以攻擊華沙公約國佔優勢的坦克等陸上目標為著眼,我陸軍擬用之於海上出擊作戰(所謂的境外決戰),在缺乏空優情況下,安全及效果實在堪虞。採購30架直升機即耗資約800億台幣,在台海戰場上卻無法展現決定性之戰果,殊為浪費。另近期採購60架黑鷹運兵直升機,耗資亦近千億,每機最大運兵量十五員,縱使不計戰時安全因素,採全兵力運輸,亦僅可一次運送900名兵員,效益亦不大。

(三)先進偵查科技日新月異,美軍使用長波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及偵照機,已能有效偵獲海面下40-70公尺以內之活動目標,台灣海峽平均深度約60公尺,潛艦在此區域活動,極易為敵偵知且遭受攻擊,自保不易,恐難以支援作戰。台灣是海島國家,雖有潛艦需求,但除非國軍以市場價格獲購,否則依美國報價為市價三倍以上,需款數千億,實物非所值。

(四)F-16C/D戰機採購,耗資約2000億,依據漢光演習構想,因應解放軍先進精準武器發展,戰時我空軍基地及跑道安全無法有效確保,作戰初期,現有二代戰機均進入東部洞庫內保存戰力,真正作戰時,因無跑道可供起降,空軍戰力無法發揮,試問續購F-16C/D戰機有何意義?

(五)空軍於數年前奉命採購兩套長程預警雷達,該雷達為高達百餘呎的龐然大物,無法隱匿,戰時極易被攻擊摧毀。此型雷達係冷戰時期,美國為早期偵知蘇俄彈道「核彈」攻擊,設計作為反核導彈攻擊體系的一環,美軍在全世界亦僅部署了五套,然國軍卻擬在台灣南北各部署一套,幸經空軍力爭,改購置一套,方得以節省數百億元之公帑,但仍需耗資數百億購置一套,該雷達因戰時安全堪虞,是否有必要耗費鉅資採購,颇值商榷。

(六)海軍紀德艦採購,採購前的作戰需求,與實際獲得後之作戰部署完全不同。該型艦,噸位大且無匿蹤能力,甚易為敵偵知,且因經費不足,艦載武器被迫減量,防空能力大打折扣,如無空軍支援,戰時安全堪虞。

(七)國防部採納美方建議,強調三軍「聯合作戰」之重要,下令非遂行聯合作戰之武器不得採購,然依現行作戰計畫,作戰初期三軍均採戰力保存作為,海軍甚至實施遠海機動,遠離台海戰區,空軍戰機亦多分散至東部地下化基地「保存戰力」,將如何實施聯合作戰?由現行接戰邏輯來看,未來台海戰場,作戰全期各軍種均需獨自面對戰爭,但因未著力於建立獨立作戰能力,在解放軍聯合作戰攻勢下,極易被各個擊破,國防部以「聯合作戰」做為武器採購指導,方向正確與否應深刻檢討。

檢討上述國軍近年來的重要武器採購結果,所購武器多不符合台海作戰所需,但卻投入數千億元的國防經費,造成國防財力沉重負擔,嚴重影響其他國防軍備的推動。
美國雖不斷呼籲台灣應加速外購武器,以免兩岸軍力失衡加大,卻一再藉只准售我防衛性武器為名,限制國軍獲得真正具備嚇阻能力的武器,做法自相矛盾。政府不能再維持鴕鳥心態,藉口因政治與經濟因素,不斷向美國妥協,花大錢買無益於台海作戰之武器。今後必須要勇於向美國說「不」,先在作戰思想上求變,以不對稱作戰為著眼,採自力研發及多元化國外採購方式,突破困境,以獲得真正具有嚇阻效果的武器。

三、台灣應如何建立「有效的」國防武力

前不久完成的漢光28號實兵演習,實施了反空降、反登陸、海上截擊、國土防衛、淡水河防、跨區增援等多項演練課目,依媒體報導,各項演練均「順利」進行。筆著認為,實戰時,國軍如喪失制空權,大批敵機在台海上空巡弋,在空、地精準導彈不斷攻擊下,所有演練之課目是否仍能順利進行,不應太過樂觀,國防部應實事求是。
由於兩岸軍力差距日漸擴大,國軍傳統「硬碰硬」的作戰思維必須調整,以小搏大的「不對稱作戰」不應僅是口號,應深入研究其精義,認真推動執行。舉例如下:

(一) 台海空優不要再依賴戰機,改以部署大量防空飛彈、火砲反制敵機:國軍因戰時跑道無法確保,再多戰機無法起飛又有何用?現代戰機價格昂貴,擬採購的66架F-16C/D機需款約兩千億台幣,以此價格可以採購或自製數千枚不同型式之防空飛彈,採地下化或機動部署,戰時敵無法全數癱瘓,用於反擊敵空中進襲兵力,嚇阻效果將遠勝於戰機。

(二) 截擊作戰不必僅依賴船艦,改以部署大量面對面導彈,攻擊敵渡海船團:採購八艘潛艦,國防經費投資逾三千億台幣,卻受限於現代監偵科技,無法於台海隱匿行蹤,效用有限;如轉用半數經費,即可採購千枚以上以陸制海導彈,分散佈署於本外島隱密處或予以地下化,其產生之嚇阻效果即遠大於採購昂貴的潛艦。

(三) 針對來襲導彈,研究以資電戰干擾衛星信號,或發展面對面導彈,攻擊其發射基地或解放軍重要指揮所。所需經費,遠低於採購愛三飛彈。

(四) 為減少我被攻擊之損害,可以認真加強被動防護措施因應:例如:實施基地偽裝、煙幕遮蔽、佈設低空氣球妨礙其導彈攻擊等,效果大而所需經費甚微。
類此「不對稱作戰」模式,有現代游擊戰之性質,不必拘於傳統,內涵千變萬化,投資遠較正規作戰為低,能出敵不意,值得深入研究推動,筆者上述僅略做列舉,深入規畫仍需國防部集思廣益,研究結果可做為募兵制後,未來建構「有效國防」實力的主軸。

兩岸因一海相隔,所以有實施「不對稱作戰」之良好條件,然未來中共具匿蹤能力之武器大量部署後,國軍如何於戰時獵獲敵軍空、地、海目標,是即將面對的重大問題,國軍現有情、監、偵系統將需全面更新,必然有龐大經費需求,建議目前因「硬碰硬」構想採購的昂貴武器,如尚未簽約者,全面停止,節約經費以為因應。期盼國防部能勇於改變,接受挑戰,配合募兵制之施行,成功轉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