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https://youtu.be/L2JrZNglASo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 ★ ★ ★

被尼日武裝分子殲滅的美國特種兵,戰術水平真讓人大跌眼鏡!


2018-03-10 瞭望智庫

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前幾天,「美國特種兵尼日遇襲視頻」(事件發生在2017年10月)忽然在網絡上大火特火起來,一時間,湧現出無數評論文章。

庫叔粗粗看了一些,不禁吐槽:這些文章大都是有問題的——

第一,沒經詳細思考和辯證;

第二,凡是涉及到「戰術」的,基本是瞎扯。

那麼,戰場的實際情況如何?美軍這場戰鬥打得是好是壞?怎樣的戰術才得當?

1

遇襲美軍是支什麼樣的部隊?

這次作戰的美軍總共12人,這是一支特種作戰連裡面的A類特遣分隊(簡稱ODA)的標準編制,屬於非洲司令部麾下的第三特種大隊。

一般,美軍一個特種作戰連包含6個A類特遣分隊和1個B類特遣分隊(支援分隊,ODB)。

一個A類特遣分隊包括12名官兵:有一名18A(分隊長)——通常是上尉,和一名180A(副隊長)——通常是一級或二級准尉指揮;另外包括一名18Z(作戰中士)——通常為軍士長,一名18F(助理作戰和情報中士)——通常為上士,另有18B(槍械中士)、18C(工程兵)、18D(醫務兵)及18E(通訊兵)各兩名,均為中士。

photo
美軍特種兵選拔訓練課目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不要看兵種(工程、通信、醫務、槍械)就以為這些人只是單純的技術人員,他們都是經過嚴酷的選拔和訓練才能成為特種兵的,是百里挑一的戰鬥機器。
在2001年之前,只有現役軍人才有資格參加特種兵選拔,士官要求中士以上,軍官要求上尉以上。

2001年之後,新兵也可以參加,但其中很多參選者其實是以前退役的特種兵。

一經中選,入選者要經過67周至100周不等的特種部隊資格課程(SFQC),之後才可以畢業,進入特種部隊。

在24天的選拔過程中,參選者會經歷強度極高的殘酷訓練,一般只有一半能通過,而最終能順利畢業、進入部隊的通常只有1/10。

註:有報導稱,這次作戰中的12名美軍是是8名特戰兵和4名支援人員。如果是這樣,那麼這個分隊似乎就並不是整建制行動。筆者對這種配置表示費解,本文仍視其為完整的建制來討論。

2

媒體描述中的戰況

根據報導,2017年10月4日清晨,這支美軍A類特遣分隊帶領由30名尼日士兵和翻譯組成的聯合巡邏隊執行完一項例行性巡邏任務後,準備離開尼日邊境的東戈東戈村。
然而,當地居民以有人需要醫療為由,留住了這個巡邏隊,並通知了武裝分子。

註:當時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關聯的當地武裝宣稱製造了這起襲擊,美國聲稱為「恐怖分子」,嚴謹起見,本文使用「武裝分子」一詞。

戰鬥發生前,12名美國兵與30名尼日士兵和翻譯分乘8輛汽車。其中,美軍特種兵乘坐兩輛皮卡車和一輛黑色SUV越野車,而尼日士兵則乘坐五輛皮卡車。

巡邏隊的隨行裝備有安裝在汽車上的7.62毫米口徑機槍,而美國特種兵所攜帶的則是配備有瞄準鏡的M4卡賓槍,個別人還裝配有單發榴彈發射器。

離開村莊大約150米,他們突然遭到了一夥武裝分子的伏擊。雙方交戰的距離約為150米。

據外媒報導,這伙武裝分子大約有50人,裝備有突擊步槍和可攜式反坦克武器。

還有報導稱,武裝分子乘坐10輛皮卡,每輛車上有大口徑機槍一挺;另有20多輛摩托,每個摩托手有RPG火箭筒一具。

註:另有消息稱,伏擊戰開始時武裝分子約20人,在其後才陸續有增援人員趕到戰場。

在同美軍指揮部的第一次無線電聯絡中,美軍特種兵聲稱:已同武裝分子進行交火。但是戰鬥持續了一個小時他們也沒有呼叫支援,其中原因尚不清楚。

在伏擊中,車隊中有兩輛汽車被敵人摧毀,5名尼日士兵被殺,其餘人員嚇得四處逃散,這其中包括4名美軍。

剩餘的8名美軍特種兵依託一黑一白兩輛汽車,與武裝分子繼續交火,其中槍法較好的1人(就是下圖中的黑人士兵D·詹森)去側翼建立了一個射擊陣地。
photo
陣亡的4名美軍

隨後,白色皮卡車與其中的4名美軍特種兵逃離了伏擊,具體原因不明,總之,再也沒有返回戰場。另3名美軍特種兵(陸軍軍士J·詹森、萊特、布萊克)在黑色汽車後面繼續作戰,以汽車為掩護向紅色煙幕彈位置前進。

photo
一名美軍特種兵(據推測為J·詹森)頭盔攝像頭拍攝的戰況視頻截圖

註:有消息稱,7名美軍發現側翼射擊陣地的D·詹森掉隊,於是白車的4人前去搜救。另一種說法是,黑車的3人前去搜救。

在紅色煙霧彈處,1名美軍被武裝分子擊斃,隨後其餘2人落荒而逃,先後被擊斃。

在這場伏擊戰打響後大約兩個小時,來自法國軍方的幻影戰鬥機才趕來展開空中支援。隨後,載有美國駐馬里特種部隊的法國直升機也趕到現場,帶著其他成員返回安全區域。

當天晚上,前來支援的美軍特種兵帶回了倒在黑色汽車附近3名美軍特種兵的屍體。

10月7日,美軍非洲司令部宣布從襲擊現場找回第4具美軍士兵遺體,就是那個區側翼的D·詹森。

這就是根據媒體報導構建出的作戰全過程。

3

這裡邊疑點很多

上述情況完全符合事實嗎?

結合美軍陣亡士兵頭盔攝像頭拍攝的現場視頻,可以發現,報導似乎疑點多多。

1、報導稱武裝分子有50人,其中21人被擊斃。

在視頻中,武裝分子的傷亡情況並沒有體現,而且留在現場的4名美軍全部陣亡,其餘人全逃跑了。

因此,這個戰果是誰統計的呢?很奇怪。

photo
武裝分子

2.報導稱武裝分子有20多具RPG火箭筒。

這點在視頻中也沒有體現,從美軍躲在車後的行為來看,他們根本不怕對方有火箭筒——要知道,RPG可以輕易擊穿美軍的車輛、穿透車後的美軍。

從交戰情況看,對方最初似乎是有火箭筒的,但在視頻顯示的交戰中,沒有火箭筒投入作戰的痕跡。

photo

photo

photo
火箭筒破甲彈擊中豐田車造成的傷害

3.報導稱武裝分子有10挺大口徑機槍。

如果擁有這麼強大的火力,對方可以輕易壓制只有M4步槍的美軍,把整個車身打爛也不在話下。

從視頻情況來看,美軍根本不畏懼對方的火力,而且沒有被對方火力壓制。

由此可見,新聞報導未必完全真實。若按照這些新聞報導解析這場戰鬥,可能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在視頻顯示的戰鬥中,可以肯定,對面的武裝分子並沒有強大的重火力裝備,而且輕武器也沒有形成數量上的絕對優勢。美軍基本行動自如,而且他們所依託的黑色汽車有很長一段的慢速橫向移動,這是敵人火力不足的證明。

這說明,哪怕戰場上真有50個武裝分子,也未必都在和這3名美軍交火,有一部分人可能去追殺逃命的部隊了。

4

理想戰術什麼樣?

網上討論美軍特種兵此戰「戰術」優劣的文章很多,大體走向兩個極端:

一種說美軍特種兵戰術素養極高;

另一種說美軍戰術素養極差。

分析當時的戰場條件、敵我狀況等基本信息,我們才能明白這場戰鬥中理想的戰術布置應該是怎樣的。

1.武裝分子的訓練水平肯定比不上美軍特種兵。

美軍雖然在人數上處於劣勢,但如果使用合理的戰術,憑藉他們優秀的射擊技術,是有能力擊敗對手的。

2.需要考慮地形、土質和交通狀況。

這是一片空曠、平坦的開闊沙地,幾乎沒有坡度,有一些樹木和灌木。當然,開闊這不意味著交通情況良好,相反,在非洲,這種地形上到處都是小坎小溝,車輛時速很難超過40公里。而且,在這種沙地上,隨時都可能發生陷車狀況。

photo
遠景平坦的沙地,其實是坑坑窪窪,並不利於美軍車輛的快速行駛

唯一的天然掩護——樹木和灌木叢被敵人占據,美軍沒有可以利用的地形地物,並且,沙質地也無法構築有效的掩體。因此,被盯住的目標除非第一時間脫逃,否則,很難利用車輛機動擺脫對手。

這個環境唯一有利的是有良好的觀察視線和射界,但對敵人來說也是如此。

美軍最好的掩體就是車輛,應依託車頭和車輪(這兩個部位是最安全的——子彈打不透發動機,橡膠的輪胎不會造成跳彈)進行抗擊,這是戰場上的基本素養,美軍也是這麼做的。

3.對敵情做出分析判斷。

視頻里沒有展現武裝分子的具體情況,但從美軍的行為動作看,敵情威脅不算非常嚴重。

美軍在視頻里的表現是要交戰而不是逃跑,那麼:

一要明確作戰地域和關心地域。

在此地,作戰地域就是車輛前方這一片,關心地域就是側翼和後方。

二要進行合理編組。

美軍特種兵部隊派出了1名狙擊手在側翼建立了陣地,那麼剩下的7個人,至少要占領以下位置——4人分別占領兩輛車的車頭和車尾輪胎處,以跪姿或立姿向前瞄準射擊,至少1人選擇一個便於觀察前方情況的位置,其餘2人負責警戒側方和後方。

要特別注意觀察側翼,敵人很可能會利用灌木掩護進行迂迴包抄,來避開車輛掩體。最後2名美軍就死於敵人這樣的戰術行動。

photo

作者以戰況簡介視頻截圖為底圖製作的美軍理想戰術布局示意圖


4、下一步就是控制火力的問題

因為必須以車輛為掩護,4名負責前方的美軍射界是存在阻礙的,分別只能射擊自己左前方和右前方的目標,這就對火力協同造成了困難,需要由負責觀察的美軍進行火力協同。

如上圖所示,以黑車車尾為1號射手,車頭為2號射手,白車車尾為3號射手,車頭為4號射手。

另外兩人分別為5號和6號,在必要時以臥姿在車身底部加入戰鬥。

1、3號射手打擊同一目標,2、4射手打擊同一目標,5、6號射手按指揮協助1、3號或2、4號打擊相應目標。

這樣,才能有效節約彈藥、集火逐個消滅敵人、削弱敵人的戰鬥力,避免出現分散火力導致的射擊無效。

註:也可以設置2名觀察員,既觀察也戰鬥,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布置,以上只是示例。

另外,這一戰鬥中的火力控制,完全可以採取語音命令的方法。

還有,設置1名狙擊手在側翼占領陣地的方案,在這個地形未必明智——缺乏地貌地物掩護的他,打幾下就會暴露自己,成為敵方集火的目標,而他又難以變換陣地。

5

美軍實際表現如何?

以上所說的理想戰術設計,美軍並沒有做到。

第一,白車和4名美軍逃離了戰鬥。

不管是什麼原因,正是因為他們脫離戰鬥,導致剩餘人員孤立無援。側翼的人員(D·詹森)此時生死未卜,剩餘的3人依託一輛汽車,射界受阻,已經無法有效控制自己的射擊區域。

photo
現場視頻截圖,此時白車還在戰場上

註:1名美軍駕駛白車莫名其妙地開了一小段距離,下車後還進行了不必要的盲射;

值得注意的是,美軍是左手持槍射擊,體現了雙手射擊的能力;

請關注那棵高樹的位置,與下圖對比。

photo
此時白車已經逃掉了,只剩黑車

註:注意之前那棵樹的位置,這說明白車逃掉時,黑車未移動。

第二,當白車從戰場消失後,黑車開始了橫向移動。

有觀點認為,這種橫向移動是錯誤的。其實,這種說法既對,也不對。

在敵人火力威脅下進行這樣的慢速橫向移動自然是不可取的。但是他們移動的方式沒有問題——以車輛為掩護,1人在車頭1人在車尾移動,這種移動當敵方沒有重火力壓制的情況下是可行的。

photo
黑車開始橫向移動

但他們的錯誤也是顯然的。

首先,他們移動的目的地是紅色煙霧標記的位置,與出發的距離並不遠,有必要這樣移動嗎?如果那是標識自己位置、用來求援的信號,差這麼點距離並不會影響援軍對位置的判斷。而且敵情並不十分明朗,移動到位後的狀況如何?他們未必知道。

其次,在移動過程中,車尾的美軍進行了壓制射擊,駕駛車輛的美軍還發了一枚榴彈。這時交戰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剩餘的彈藥不會太多。遭遇這類伏擊戰後固守待援,節約彈藥非常關鍵,一定要看準了再打。

photo
沒必要的壓制射擊,還浪費一枚榴彈

第三,當移動到紅色煙霧位置後,車頭1名美軍向前搜索敵人,結果中彈倒地。

這充分說明此次移動沒有意義。敵在暗,我在明,貿然脫離車輛的遮蔽肯定會挨打。

photo
移動到紅色煙幕彈位置的視線情況

photo  
一名美軍貿然離開車輛遮蔽去搜索

photo
向前搜索的美軍特種兵被敵人擊斃

第四,這名美軍被擊倒後,剩餘2人似乎並不知道子彈從何方向來。他們一直注意左前方,缺少對右前方的觀察,這也很要命,至少也要一個人管一個方向吧,他們在橫向移動,敵人難道不會動嗎?

從他們的視角,顯然並不能完全觀察到對面灌木叢里的情況,敵人的移動相對隱蔽。

photo
戰友陣亡後,美軍才開始才觀察右前方

photo
發現情況不對,起身逃命

我們可以看到,當黑車到達紅色煙霧處後,周圍的樹木和灌木更茂密了。這意味著,敵人要接近他們,有更多的隱蔽。

之前在空曠處,美軍似乎是被動挨打。實際上,敵人缺乏摧毀車輛的重火器,要接近他們需要經過很長一段開闊地帶,美軍當時的位置比紅色煙霧處更優。

photo
到達紅色煙霧處後左邊的視線

photo
右邊的視線同樣糟糕

最後兩名美軍在車後待了一會,突然棄車狂奔,正說明敵人利用美軍受限的視角和茂密灌木的掩護已經逼近他們了,而且人數不會太少,對他們產生了致命的威脅。

選擇移動到這個不利於自己觀察的位置就已經錯了,他們只注意觀察左前方的舉動又犯下大錯,而在1名戰友中彈倒下後,美軍失去了對全局的觀察,又造成了進一步的失誤。

photo  
奔逃

最後,更重要的一點,當發現敵人逼近時,他們已經喪失了戰鬥的勇氣,轉身逃命。而他們逃命的方向只能是背後,樹木稀疏、缺乏遮蔽,結果可想而知,肯定是被敵人消滅。

在這種情況下,逃命不如拚死一搏。

photo
被擊斃

有觀點稱,美軍逃跑時應該交替掩護,其實也不怎麼對,那樣跑說明敵人逼得很近了。實施掩護的那個很快就會被殺死,另一個自然也跑不掉,只是能多獲得幾秒的生存時間罷了。

6

總結

通過這場戰鬥,我們可以觀察到美軍特種兵的真實戰術水平:既不像有些觀點說的那麼不堪,也不像美國大片里表現的那樣英勇無畏、戰術嫻熟:
一是上級情報和指揮都比較混亂。

這些人原計劃是到尼日民眾中送溫暖,順便偵察巡邏搜集情報,不是出門打仗的。根據上級指令,行動目標被變更多次,情報比較混亂。

二是敵情觀念不強。

這支部隊輕易被村裡人迷惑,中了緩兵之計,在村子裡停留了一夜,給了武裝分子充足的時間來集結人員、設下埋伏。

他們在村子晚間宿營時有沒有派出觀察哨、巡邏哨?恐怕是沒有,因為敵人就設伏在村外150米處,他們居然沒有預先發現。

三是準備不足,把行動當成出遊。

第二天清晨,8輛騎車擠在一起大搖大擺地出發了,既沒有偵察搜索,也沒有布置尖兵、側衛,所有人直接進了伏擊圈。

四是遇襲後驚慌失措。

尼日兵全部跑光也就罷了,4名美軍特種兵也跟著一起跑了。如果這是一支標準的A類分隊,那麼,說明兩名軍官在戰鬥一開始就跑了。

五是應對不力,缺乏戰鬥意志。

這種遭遇伏擊的戰鬥,通常有兩個處置方法:直接脫離戰鬥、利用車輛機動高速逃離,或者就地組織抗擊、呼叫支援。

然而,4個人先跑了,這是極惡劣的拋棄戰友的行為;剩餘人員對於是戰是逃猶豫不決,又有4人拋棄戰友、逃離現場;沒有及時呼叫支援,剩餘最後3人移動到不利的地形......

處於這種地形,當敵人火力不足以摧毀車輛時,待在一個空曠的開闊地是個有利選擇——如果敵人想要擊殺他們,將迫使敵人必須從暗處走到明處,將成為美軍的靶子。因此,敵人不敢躍進衝擊。

對射的話,車輛又是該環境中最強有力的遮蔽物,很難精準擊中美軍。並且,時間消耗越久美軍得到增援的希望就越大。

實際上,這種以寡擊眾遭遇襲擊的戰鬥,如果要打,能夠清楚觀察敵人行動最要緊的。不必太過強調火力,夠用就行。

photo
視頻所示的武裝分子埋伏位置

前面逃掉8個不再多說,最後2名士兵發現敵人逼近後,完全喪失了鬥志。

被置之死地都沒有搏命的勇氣,這樣的兵,不配被稱為戰士。

原文網址: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CHQ9N140523QLS6.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