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鷹計畫  

完全戰爭電影《黑鷹計畫》
/作者 :電影癡


原著網址:maillist.to/su41 ( 本站經作者同意並授權全文轉貼,特此致謝。)

最近電影癡有個小小的困擾,一來工作忙碌,二來電影看多沒能及時把它寫下,靠筆記和影像記憶寫下若許的電影心得,有些難,下筆不似以前──如行雲流水(或該說思緒快得不假思索咧)。Any way,《黑鷹計畫》(Black Hawk Down)這部戰爭電影,倒是有不少地方可以討論的。

一反一般戰爭電影的公式,這是一部沒有主角,沒有英雄的戰爭片,更沒有所謂戰爭電影的反戰意識,但透過三角洲部隊的對白裡,倒透露出不同的訊息──為何加入軍隊?不是因為喜歡殺戮,更非為了榮譽動章,而是為了弟兄們。當你在槍林彈雨中求生存時,眼見自己的同袍受苦受難,什麼政客、什麼政治,全拋在腦後。

戰爭,對正在場上打仗的軍人來說,《黑鷹計畫》為它下了個註腳;戰爭的意義,之於沙戮戰場中冒生死的人,求生存,與同袍共同達成使命 (或說活命更為貼切) 所迸發的光與熱,也許小得微不足道,但足以支持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到沙場上為自己的弟兄效命,原因無他,也許是那位弟兄曾救了自己一命,也許自己的命是弟兄幫自己扛回來的,下次也要努力回報那些弟兄,更甚而者,不忍心看到年輕經驗不足的弟兄,因一股熱血傻傻的送了命。所以,不斷不斷的回到沙場上衝鋒陷陣……

1993年索馬利亞鬧飢荒,全球物資救濟,但所有的救濟物資全部被當地軍隊接收,他們以堅壁清野政策,使民兵在無救援物資的狀況下,無力作戰;這在戰略運用上,是殘忍且成功的策略,二次大戰,德軍長趨直入蘇俄,俄國也以堅壁清野的策略,使德軍不得不拉長補給線,在缺乏補給物資的情況下,蘇俄艱辛的打贏了這場戰爭。而聯軍和美國,為了確保物資可以送抵無辜的飢民手上,派軍護送物資,雖然聯軍堅守著不交戰法則,但看到空投的物資終究還是落入軍隊手中,那種滋味,真是五味雜陳,特別如果你是那駕駛黑鷹直昇機的軍人,明知自己手中掌握著武器,卻什麼也不能做。

孰可忍孰不可忍,「擒賊先擒王」美軍計畫了一宗挾持計畫,對方藏身之所,以出其不意的突擊行動,挾持首腦,索馬利亞軍隊便猶如散沙,不戰而敗。但事實果如他們想的容易嗎?猶如同行的同事所言:他們如此貿然行動,只會害了自己的弟兄。

所謂的「艾琳任務」在自信滿滿的美國軍方皆認為,不過是半個小時的野餐罷了,夜視鏡沒帶,水壺也沒多裝,地面悍馬車隊、三角洲部隊與天上黑鷹直昇機順利抵達索馬利亞首都,直入中心,等待信號一舉攻入……

意外,其實從準備工作便開始,先是來了剛從學校畢業的毛頭小子(歐蘭度布倫飾),再是機槍手出意外,臨時由後勤文書格林 ( 伊旺麥奎格飾 ) 遞補,而他也是一名從未上過戰場的文抄工(但煮了一手好咖啡,即使在戰地客難的情況,他也能變出一壺風味絕佳的咖啡);再者,出發前,將軍(山姆謝普飾)前來關切、問候,這可是從未有過的……在在預言此次任務的不尋常……

凸鎚,就從毛頭小子意外從黑鷹61號摔落地面受重傷後開。所謂的突擊任務,就必須流暢且分秒必爭,一個人受了傷,為了搭救,聯絡悍馬車隊載他上車……諸多程序,牽一髮而動千軍,看得人都替他們著急,想著怎麼有這麼笨的菜鳥!

全片在所有觀眾為陷在敵陣中,而那個首都根本就是個軍火庫,是軍火交易重鎮,所有居民從老到小全部都會使用武器,真不曉得美軍是過於托大,或是因為他們未向美方購武,便以為他們不會有地對空飛彈,所以……黑鷹61號被擊落了,而「艾琳任務」從挾持人質任務演變成營救弟兄的任務,但悍馬車隊和三角洲部隊距黑鷹61號擊落的地點,都有一段距離,透過指揮中心的衛星觀察,指派最近的一組人馬過去。可是這小組猶如以一擋百,彷如穿過全副武裝的人牆,唯有靠地物掩避,才可能打出一條路來……

不論是地面部隊,還是指揮中心,他們面臨的是生死交關的危機處理,何任一個決定,都是人命的生與死。

而空中的補給和觀察飛行機隊──黑鷹小組,更是另種折磨,他們清楚的看到弟兄被困,在地面部隊趕不及的情況下,武裝民兵蜂湧而至,清楚的空中畫面,觀眾看到黑鷹小組眼見的情況,他們知道唯有空中救援是最快的,黑鷹64號加人戰局,不幸的是,當他們從直昇機上放下人員的過程中,Black Hawk 64 down!

連續兩架黑鷹被擊落,站在指揮官的角色,當然不願再喪失任何一架昂貴的武器和人員,為了救援作為不必要的犧牲;當黑鷹62號一再申援時黑鷹64號營救任務時,將軍只好一再確認他們清楚自己面對的是什麼,於是二人前往黑鷹64號擊落處,找到受傷的飛行員一名,當他們面對幾百名的氣憤暴民與槍林彈雨,飛行員問:「後援部隊什麼時候到。」回答:「我們就是。」也就是說,他們二人是抱著必死的決心與他同甘共苦,一旦彈盡,也就是死期。

「That is what you do now will make you different.」( 你現在所做的將使你變得不凡 ) 說明這些勇於戰死沙場,股起僅剩的那麼一點點勇氣,面對已知的死亡任務,顯得多麼的可貴。

《黑鷹計畫》塑造的是個個都是英雄,但相形下,指揮中心的鞭長莫及,應變之慢,反而阻礙所有地面部隊的行進,特別當悍馬陪隊在兜圈子時,每一次的移動,死傷更多,更恨何科技不能再先進些。而首次擔任小組指揮任務的艾佛上尉 (喬許哈特奈飾),這次的任務對他來說,衝擊很大,雖然他表現傑出,也同意胡特上尉 (艾瑞克班納飾)的話 (前文所提:為何加入軍隊?……),但仍與他原先的認知觀念有差。

而在這整部144分鐘,有100分鐘的戰爭場面的電影裡,若妄想看到「所戰為何」恐怕只是奢望,全然的美軍觀點,全然的美軍傷亡,不可否認,透過如此殘酷的戰爭場面,會讓人對戰爭起寒顫,但《黑鷹計畫》的純美國觀點,又顯然對索馬利亞不公平,片中僅輕描淡寫的說這是索馬亞利人自己家裡的事,為什麼外人要來介入。

是的,美國人對於戰爭一事,顯然在《黑鷹計畫》裡部分承認自己的失策及不足,但仍未敢對整場戰事的全觀點予以全面性的承認他們的介入是為何、如何?至今,當片商好不容易說服美國軍方予以全面協助(從訓練演員到軍備協助,甚至模擬出勤),但遇到索馬利亞當地政府,他們依然表示,如果他們到原來發生的地點拍攝,恐有性命之虞,所以全片只好另覓適合的拍攝地點──摩洛哥,完成。

本片的成功,製片居中協調、導演的調度與影像掌控,及演員認真的付出,方能將1993年索馬利亞美軍所面臨的困境重現,讓觀眾體驗「艾琳」之不可能任務。十九條人命,並不能體現這場戰爭的艱困,傷兵及索馬利亞的死傷人數,才是這場戰爭付出真正的代價,更不用提背後的種族價值觀、政治戰略的影響了。
 
#########################

網友迴響:
姓名 / 暱稱:擋門穹蒼躍凌雲御長空
E-mail 信箱:
張 貼 主 題:黑鷹計畫
張 貼 時 間:2002/03/07 03:56
內容:

看了電影黑鷹計劃後,同樣身為軍人的我,自有另一番不同的想法。
同時看了電影痴先生後的影評,心中卻有些小小的不同見解。
也許是切入的角度不同吧,也許。
黑鷹計畫(Black Hawk Down)這部戰爭電影,是有不少地方可以討論的。
首先如果說他是部電影,不如說他是一部記錄片吧。
因為,在這場住民地作戰中,沒有大敵當前或珍珠港的愛情成份。
有沒有如搶救雷恩大兵的內心戲,有的,
我覺得,很多小片段都表達了一些複雜而難以言諭的情緒。
例如有一幕一個小孩拿槍把自己老爸打死,美軍並沒有殺那個小孩。
另一幕是,那個摔機的駕駛員被索馬利亞人圍毆。
他手上一直緊握著家人的照片,不也動人?
還有撤退的時候,一名非洲婦人因為撿起槍,
使美軍不得不開槍擊斃她,那個畫面也是動人心弦。

不過大多是二群特戰部隊()在一場住民地戰中的片斷吧。
為什麼說是片斷呢?
因為他並沒有為觀眾說明整件事的時空背景,更沒有說出故事的後續發展。
只是片斷的把戰鬥的過程拍出來,
所以在我看來,這部片子和陸總部拍的各式教學影帶沒什麼不同。
因為不一定大家,對裡面一些基本的問題都不甚了解,
比如,RPG(Rocket-Propelled Grenade 火箭推動榴彈 )
不是防空武器,是反裝甲武器。
更何況是,像是
他們去那幹什麼?
為什麼去?
去了那些人?
到底死了多少人?
死的又是那些人?
甚至,最後到底誰得到了最後的勝利?
可能根本一無所知吧,反正電影不過是個娛樂性的東西。
就算大家不知道,不到幾天的時間後,克林頓總統便命令美軍全部撤出索馬利亞。
所有準備逮捕Aidid的行動都立即中止,而且幾周後他居然還坐上了美國的直升機去談和。
如果考慮到那些為了逮捕他而犧牲或受傷的受害者,這種結局無疑令人怒不可遏。
可是對日抗戰時我們死了二千三百萬軍民也,什麼時候才能看到我們的戰爭片呢?
反正也沒什人關心。
不過我想用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也許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不同的事。
如果覺得無聊,就跳過吧。

背景

如過告訴大家,美國在索馬利亞行動的開始、過程和結束,
是源於電視新聞炒作,可能沒有人會相信吧。
1992年,全世界在電視中看到了索馬利亞類似在地獄場景的電視新聞。
索馬利亞是一個位於非洲之角,先後淪為英國和意大利的殖民地的小國。
由於各地軍閥為了爭奪霸主地位而你爭我奪,從而浩劫連綿不斷。
基本上和民國初年是差不多的啦,手中有槍的就是老大。
所以呢,國際社會覺得必須採取行動解救索馬利亞的危難,
儘管事實上,非洲許多其他地方的災難即使不比這裡更嚴重,但至少也不相上下。
比如說在利比亞,只不過呢?
記者的V8沒有到現場,世人就覺得沒有責任。
問題是:
如果世界上發生了一場可怕的悲劇,
而沒有電視記者到場進行拍攝,那麼那場悲劇真的發生過嗎?
難怪沒有人記得南京大屠殺:)
不過就算有記者到了現場,對於沒有記憶力的人民和沒種的政府也是沒用的吧。
不然就不會明明是自己的領土,卻讓敵人在上面蓋燈塔了。

不過對聯合國來說,悲劇真的發生了,千真萬確,而且正是那種本應由聯合國處理的災難。
為了作出反應,聯合國要求採取人道主義援助、維和及社會重建等行動。
當然了,大家都知道自從冷戰後,
提到”聯合國維和部隊”或”北約軍”,基本上和美國就不會沒關係啦!
因為他是世界警察嗎!
不過這個警察伯伯也很怪,上個世紀時到我們家幫忙捉小偷,最後卻和小偷一起把贓物平分了!
真怪???

鑒於索馬利亞所具有的戰略重要性---位於紅海的人海口,因而可以由此進入蘇伊士運河,
冷戰期間曾是超級大國間發動代理人戰爭的一個焦點,
那些為爭奪該國控制權而爭戰不休的敵對派系不斷得到大量先進武器的供應。
所以呢,在政府來台之後美國也就輸出武器給我們啦,因為我們是他打中共的代理人唄。
對於那些索國人來說,不管是蘇聯或是美國希望他們效忠,他們都無所謂。
他們只要向其中一個國家宣誓效忠,就能給自己帶來大量槍彈和補給品,他們覺得這就足矣。
4月24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751號決議。
據此建立了「聯合國索馬利亞行動機構」,其宗旨是救濟饑民。
到目前聯合國都是依聯合國憲章第六章 - 爭端之和平解決來解決這個問題。

可是到了11月,一艘運送救濟物資的輪船在摩加迪修港遭到攻擊,
使得聯合國不得不改變救援行動的方法。
1992年12月3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794號決議,該決議包含以前通過的第751號決議的全部宗旨,
並且增加了一項關鍵內容,
即上述行動謀求遵照聯合國憲章第七章的規定,在那個滿目瘡痍的國家維持治安。
第751號決議依據的是聯合國憲章的第六章,宣稱這是一項維和行動。
第七章則對於和平之威脅和平之破壞及侵略行為之應付辦法。
在第794號決議通過的第二天,布希總統宣佈實施「恢復希望行動」(OperationRestore Hope)。
自此,聯合國特遣部隊(UNITAF,the United Nations Task Force)就取代聯合國索馬利亞行動。
至於整個行動的基地則在佛羅里達的美軍中央指揮部。

美軍的任務在於,當確立一個完整援救行動的安全環境之後,
美國中央指揮部指揮官將終止並移轉救援行動給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
再加上出發前美軍並不知道,他們不過是美國總統公關秀中的一份子。
所以自此把自己的子弟送上不歸路。
12月9日,6架「AH-1W眼鏡蛇」式攻擊直升機從停泊在索馬利亞近海的一艘美國海軍軍艦上起飛。
它們奉命去為正趁著夜色從索馬利亞海灘登陸的海軍「海豹」和陸戰隊提供掩護。
安全情況簡報中提到,將有武裝暴徒攜帶火箭發射的槍榴彈(就是後來打下直升機的RPG)及輕武器,但估計危險不大。

可是,當飛機接近灘岸準備掩護登陸行動時,
飛行員竟看見有燈光和火光在美國軍隊準備上岸的地帶不停地晃動。
有一名飛行員作出了反應,他將武器系統裝上彈藥並準備開火,
這時他頭盔上的耳機發出緊急信號,說明那些火光不是發自槍炮或火箭發射器,
而是攝影記者的照相機和電視攝像機的閃光。
特種部隊從海面出現時,身上穿的潛水服被一片強弧光燈照得閃閃發光。
片刻之後,記者們把麥克風伸到隊員們面前。
這一場景如果在電視上播放出來一定很精彩,但也會使隊員們的安全直接受到威脅。
海灘上的特種部隊隊員們被驚得目瞪口呆,這種情景完全破壞了軍事安全規定,
致使一項絕密任務化作一場拙劣的鬧劇,和我們國內的記者常幹的事情一樣的。
也許美國華府那些沒大腦的人,認為美國兩年前曾征服過兵力規模占世界第四的國家,
也就是到目前為止十一年還沒被推翻的海珊政權啦!
如今來到一個第三世界國家用武力解決糾紛,替食不果腹的人民除掉禍國殃民的匪徒,
這是一個可以在媒體上風光的大好時機,萬萬不可錯過,於是任務的內幕便被透露給了新聞媒體。
就這樣,全世界的人都看到這樣一些奇特的畫面:
全副武裝的士兵涉水上岸,來到已經被攝影師和記者佔領的土地。
不過這只是美國惡夢的開始啦!
好的還在後頭哩,

由於索馬利亞根本沒有一個文官或軍人施政當局進行管理,那次任務似乎沒有盡頭。
聯合國考慮是否可以不惜付出高昂代價派遣一支維和部隊駐紮幾十年,因為索馬利亞是個窮國。
那來的錢付軍費呢?
那時又沒有中華民國會送100台卡車和錢過去。
所以哩這個時候,聯合國作出了使在索馬利亞的任務升級的決定,
或許這一決定埋下了禍根,使災難即將降臨美國。
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蓋里(Boutros Boutros-Ghali)又說服安理會,在聯合國的授權下,
想要於當地建立新政府,這下子聯合國將要在廢墟上重建一個國家。
在1993年3月26日通過的第814號決議案,正式讓這個命令生效。
於是聯合國索馬利亞二號行動(UNOSOM II)又取代聯合國特遣部隊(UNITAF)的任務。
也許聯合國想要在索馬利亞重新建立一個文人政府,並且最後讓索馬利亞人自行管理。
這樣的想法或許值得嘉許,不過各國卻沒有徹底想清楚後果。
聯合國的行動直接威脅到控制索馬利亞首府摩加迪修的軍閥Mohammed Farah Aidid
電影翻譯為穆罕默德安迪亞,多國部隊已經佔領摩加迪修將近一年。
使他倍感威脅,所以他決定要和多國部隊對抗。

他的手下騷擾聯合國部隊的次數越來越多,在1993年6月5日,
Aidid的手下突襲巴基斯坦部隊,並且殘酷殺害24名官兵,
這個令人震驚的事件立刻引起全球的注意,
不過奇怪的是,日本人在中國殺了千萬人也不見世上的人有什麼反應。
這件事又刺激聯合國將再加重對索馬利亞的任務,
所以呢這個任務使得美軍又漸漸陷入自越戰之後,美國要極力避免的愚蠢行動。
-在別人的國土打別人的仗。
原先聯合國最早的任務是停止大飢荒的蔓延,
接著變成結束當地的無政府狀態,
漸漸地又變成建立一個新的國家,
現在卻變成追捕Aidid的獵殺行動。
所以說,歷史是會重覆的,一點也沒錯。

在柯林頓的同意下,美國特種作戰部總司令韋恩道寧(Wayne A。Downing)將軍和
中央指揮部司令約翰霍爾(Joseph P。Hoar)將軍,
決定派遣最精銳的特種部隊之一--三角洲部隊
(Dalte Force 於1977年成立的特種部隊,專司反恐怖行動。
為美軍特種部隊中戰力最強的精英)
前往索馬利亞待命,這一次被稱為"侵蝕硫磺"(Caustic Brimstone)的索馬利亞任務。
一開始像是一次例行性的任務,北卡羅來納州布拉格堡
(Fort Bragg 同時也是三角洲部隊駐地)的聯合特種作戰指揮部
指揮官威廉蓋利森(William F。Garrison)將軍制定一個頗為謹慎的計畫。
將五十名突擊隊員將滲入摩加迪修,並且逮捕Aidid。
不過呢在此同時,Aidid對聯合國部隊也加緊攻擊,
使得當地的情勢也日趨緊張,蓋利森將軍的計畫相對的更加複雜。
"侵蝕硫磺"也變成為數130名,
由三角洲第三中隊,
一連遊騎兵,
160特遣隊(美國特戰航空隊)的16架直昇機所組成的
"邪靈蛇"(Gothic Serpent)行動就開始啦。
到現在,片中三大角色都出現了!
如果大家有看清楚的話,在片中他們的角色和服裝是不同的。
因為他們的成軍的任務就是不同的,

遊騎兵-美國空降兵部隊,大約有7500人。是為了適應不同地理環境下的戰鬥,遊騎兵部隊曾經分別在北極、叢林、沙漠和山區接受過特殊訓練。他們配備有夜視鏡、紅外線熱能探測器等高科技裝備,可以在夜間行動,並很容易發現埋伏在叢林深處的敵人。

三角洲突擊隊則是美國為對付70年代猖獗的國際恐怖活動而組建的。當時受過蘇聯訓練、裝備精良的恐怖分子肆無忌憚地劫持班機、佔領使館和公共建築,因而需要組建專門的部隊來對付他們。

如果我們再看看死亡人員名單(片尾有)的話就知道死的有四種人。
160的機組人員
CW3 Donovan Briley CW4 Raymond Frank
CW4 Clifton Wolcott SSG William Cleveland
SSG Thomas Field
第10山地師
SGT Cornell Houston PFC James Martin
遊騎兵
CPL James Cavaco SGT James Joyce
PFC Richard Kowalewski SPC Dominick Pilla
SGT Lorenzo Ruiz CPL James Smith
三角洲
MSG Gary Gordon SFC Randy Shughart
SSG Daniel Busch SFC Earl Fillmore
MSG Timothy Martin SFC Matthew Rierson
嘿,加一加只有18個對不,可見國內許多影評記者根本沒有常識。
第十九個是馬來西亞人。和美國沒關係,而且他是馬來西亞裝甲運兵車駕駛員。

正題

中央情報局的一個基層組織在摩加迪修,
建立了一支由20人組成的當地特工網和一支基層情報員隊伍。
他們的任務是向突擊隊員們報告當地民情和環境情況,特別是找出Aidid的藏身之處以便抓到他。
三角洲突擊隊到達後才幾天就開始工作,
而安插到索馬利亞的特工頭目用一種奇特的方式打發時間:
他特別熱衷於玩俄羅斯輪盤。
命運決定該他輸,於是他朝自己開了一槍,把腦袋打開了花。
所以在片頭才會提到那個線民要不要玩俄羅斯輪盤:)
不過主要的問題其實就在於中央情報局太過依賴電子竊聽來找出Aidid,
所以美國調了一大堆最先進的電子器材,然而Aidid的手下卻是以非常
"低科技"的無線電手機和鼓聲彼此聯繫。
而中央情報局的高科技器材對付不了這兩樣東西,結果科技的鴻溝反而變成對付美軍的利器。
到了1993年9月7日,蓋利森將軍決定擴大行動規模,
如果他們抓不到Aidid那他們就逮捕他的高級幕僚以削弱他的指揮系統。
正當蓋利森要執行這項艱鉅任務的同時,
Aidid手下也愈來愈挑釁,1993年9月9日一群人(這群人對索馬利亞人來說都是戰士)
在摩加迪修市攻擊美軍和巴基斯坦巡邏隊,美軍的眼鏡蛇攻擊直昇機向群眾掃射,
至少打死了百人以上,其中包含了許多老弱婦孺。
這下美國人就出包了,因為對他們來說,老弱婦孺是非戰鬥人員。
可是事實上,在很多國家來說,女人和男人一樣都是戰士。

好啦,索馬利亞的指揮官蒙哥馬利將軍,
要求中央指揮部將4輛M-1A1戰車,14輛M-2步兵戰鬥車,
和一些榴彈砲送到該地。
而中央指揮部總司令霍爾將軍在親自到摩加迪修市觀察,
了解當地駐軍的艱苦之後,也同意趕快將這些裝備送給他們。
不過1993年9月23日,也是總統顧問之一的國防部長亞斯平,
在警告總統注意國會的感覺之餘,擔心這個集中兵力的象徵性行動
將會引起全國的注意,因此否決這項請求。(說要打的是他,不給裝備的也是他)
由此可見,許多批評美軍沒有作準備的人其實根本搞不清楚。
軍人一直在作準備可是不支持的是政府。
這也就是我一直在強調的,部隊再怎麼精實精進都沒有用的啦!
只能用來騙不懂的人和打壓不能出聲音的人來成就在上位的人。
如果大家細細看,片中的美軍竟然沒有砲兵支援,有的只是一些空中的直升機。

悲劇的開始

1993年10月3日,一名中央情報局的當地線民提供一則情報,
說Aidid的幕僚群將在奧林匹克飯店附近的一棟房子裡開會,這裡正是他們的地盤。
當蓋利森像蒙哥馬利下達任務命令時,蒙哥馬利第一個反應是,
"那裡可是敵人的,而不是我們的地盤",最後蓋利森同意提供一些額外的支援,
他命令攻擊直昇機在任務中攜帶火箭彈,
如果發現任何威脅的話,攻擊直昇機可以先斬後奏。
另外在摩加迪休市,
提供這條情報的線民將車子停在一棟靠近奧林匹克飯店的房子外面,
他下車,打開引擎蓋,看看引擎,接著關上引擎蓋後把車子開走。
在休斯530(Hughes 530)直昇機上的偵查小組看到這個信號後,
知道這棟房子就是他們開會的地方,而之後也一直持續的在空中偵察。
而不是用衛星,
在一接到中央情報局的消息後,三角洲部隊立刻出發。
事後這名線民坦承當時由於他太害怕了,
所以他不敢將車子停在目標外頭,真正的目標還在一條街之外。

突擊部隊立刻起飛,攻擊直昇機打頭陣,當中為了避免Aidid的眼線發現他們的行動目標,
整個機隊的飛行途徑是繞過整個海岸從另外一頭進入摩加迪休市。
當直昇機到達,在目標上方捲起一陣煙塵,
遊騎兵和三角洲部隊就從直昇機上垂降而下,在過程中只有一人受傷,
一名遊騎兵由於過早離開直昇機,
結果從四十呎的高度掉落在屋頂上,而且嚴重受傷。
電影上也有這個情節,但是掉落的地點是地上,可能是為方便鏡頭轉移。
再來哩,電影中還有一個情節也有點問題。
在美軍機隊出動時有眼線將情報傳回去,
當天索國民兵知道美軍出動,但是不知道目標。
如果看過地圖就知道從機場到巴卡拉市集的直線並不經過海岸。
但是當天美軍卻是沿著海岸線飛行一段距離後再切入,為什麼?
就是不讓索國的眼線在美軍一出發就從飛行方向判斷出目的地。
所以當天的索國民兵有準備,但是不像電影中那樣有行動,
他們是等到美軍發動攻擊才知道美軍的目的地的。
所以當美軍機隊將突襲隊員放下去後,索馬利亞民兵才發覺美軍的攻擊。
索馬利亞民兵燒輪胎的行動是平常看到直昇機就會有的行為,
並非是專門為了遮蔽這次行動人員的視線。

在突擊隊員肅清建築物周圍後,由三角洲部隊衝進房子內,這一次情報總算是對了,
在房子內他們發現一群Aidid的支持者,
其中包括一些重要幹部,他們將這群人趕到一處天井,
並且發出準備撤退的訊號,負則這項任務的軍官對無線電大喊,
"我們該閃了!" 由於巷道實在太過狹窄,沒有辦法讓直昇機降落,
所以他們要求一支車隊來接他們出去。
在所有的區域性衝突中,除了AK-47與M-16這兩種著名的步槍以外,
還有一種著名的火箭彈,
也就是大家都會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戰爭新聞中看到的RPG(Rocket-Propelled Grenade 火箭推進榴彈),
在這次的衝突中,他一樣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
當Aidid的部隊趕抵現場時,
Aidid的埋伏小組在奧林匹克飯店與美軍基地之間的重要路口設下埋伏,
以便攻擊撤退或是前來援救的美軍。
另一邊,當美軍和俘虜搭上撤退車輛時,直昇機則在上空盤旋,
就在這時候,一枚RPG火箭彈擊中一架代號Spuer 61的MH-60黑鷹(Black Hawk)直昇機,
直昇機冒出黑煙並開始旋轉,最後直昇機墜毀在巷道上,使得兩名飛行員當場陣亡,
另外有五名機員受傷,其中包含三名三角洲部隊的狙擊手。
(小說與電影片名就是由此而來的--"Black Hawk Down")
所以中文片名就有很大的問題,這個計畫根本不叫”黑鷹計畫”。

根據蓋利森事先制定的緊急計畫,一支在新港附近美軍基地的快速反應部隊立刻馳援,另一架搭載遊騎兵的MH-60直昇機前往拯救擊落直昇機的傷兵。
而上級也命令機上的突擊隊員提供地面部隊額外的協助。
一架休斯530直昇機衝入並降落在戰場上,
正駕駛一手控制直昇機,一手持自動武器朝逼近的索馬利亞人開火,
副駕駛則將兩名身陷在墜機殘骸中的受傷狙擊手拉出來,推進直昇機的後座,
當所有人坐定之後,直昇機立刻起飛。
另一架MH-60直昇機再降下十五名遊騎兵之後,
就被另一枚火箭彈擊中,直昇機嚴重受損,但是還有能力飛回美軍基地。
現在總共有將近90名美軍在墜機現場附近建立起防線,並且等待救援。
這些也就是後來被連長指揮的一大群傷兵啦。

好了,接下來就是所謂的”住民地戰鬥”了。
在片中美軍可是把住民地,分權指揮獨立戰鬥的原則發揮到極點。
城市戰中最糟糕的狀況,遍地飛沙,使得能見度幾乎降到零,
而對摩加迪修市嘹如指掌的索馬利亞民兵似乎就在每個窗口後面,
而原本應該是一場快速的行動,協調良好的逮捕任務,
現在變成一場骯髒,暴力血腥的槍戰。
而且索馬利亞民兵正快速的掌握優勢,
索馬利亞民兵以優勢火力從四面八方朝美軍逼近,而空中支援沒有辦法擊斃這群槍手,
因為對方人數實在太多了,而且還參雜了許多非戰鬥人員。
所以直昇機的機槍手朝索馬利亞民兵火箭彈發射小組開火,
但是記得那些沒來的砲兵嗎?
所以坐在撤退車隊上的突擊隊在毫無空優火力的掩護下,朝墜毀的直昇機前進。
他們所駕駛的悍馬車(Hummer,是美軍現役一種通用多用途的軍車,目前國軍也有引進)
上架有50機槍與榴彈發射器,這142名突擊部隊和遊騎兵應該是足以提供強大的火力,
不過前方的道路卻被無數的路障與索馬利亞人給堵住,而許多手持自動武器的婦孺就混在眾多無知的路人之中。
這時候撤退車隊發射一波槍榴彈,以避免被困在圈套裡,
在美軍優勢火力下,這路上堆滿了血肉糢糊的屍體,索馬利亞槍手用自動武器朝向車隊持續開火。
其中有一輛卡車被一枚火箭彈擊中,美軍駕駛的頭整個被炸飛了,不過片中他只是瞎了,
另外有三名索馬利亞俘虜被炸死,最後撤退車隊終於回到美軍基地。
城中只剩下二支特戰部隊在那積極構工,頑抗待援。
在這我們又看到美軍的另一個極大的優點,
他們的醫護人員服務到家,連點滴都有哦!

認知到突襲任務已經徹底失敗之後,
美軍展開了近代規模最大的一次救援行動,
然而,那一百位保住性命的部隊成員卻還要在那座陌生城市渡過一個漫漫長夜,
四周圍繞的全是想致他們於死地的敵人。
而在網路上給許多網友批評的很嚴重的,是-為什麼要為了救一個人卻要付出多的人命?
他們根本不懂,在許多國家的許多軍隊中常常存在許多外人無法理解的不成文規定。
但是通常這些規定都是維持著這個部隊紀律的信念之一"決不放棄拯救戰友"。
美國到現在都沒有忘記要去越南找回當年陣亡將士的屍骨,
而我們還把孤軍放在異域。
這個信念就是維持著美國特種部隊,能在所有最艱難的環境中繼續作戰的動力。
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一位戰友會被部隊所遺忘,即使他已經死亡。
他的戰友也會把他的屍體給拖回去。

有個遊騎兵部隊在格瑞那達(1986年)行動後有說過
我怕死,每個隊員都怕死,但是和弟兄們出生入死之後。
我知道,如果我死了。
我的弟兄會幫我報仇的。
同樣的,如果我弟兄有難。
我絕對也奮不顧身去救他。
這些是那些只會想裝病逃避的人永遠不會明白的事。

巴頓將軍也說過
為國捐軀不是愛國,真正的愛國是讓你的敵人為國捐軀。
而我們的部隊,從抗日以來就一直要求大家要”犧牲”。
卻不知珍惜生命才是戰力增長的開始。

在被擊落的Super 61的西南方,也就是飯店的南方,
另一架代號Super 64的MH-60黑鷹直昇機又被RPG給擊落了。
直昇機尾部被擊個粉碎,重重的摔到地面。
被擊落一架直昇機就已經夠糟糕了,兩架被擊落讓整個情況雪上加霜。
Super 64的四名成員受傷,但是現在根本沒有地面部隊能靠過去。
想要去解救突擊部隊的快速反應車隊一出基地,就遭受強烈的攻擊。
再三十分鐘內射擊六萬發彈藥後,他們還是被迫退回基地。
由於他們出不了基地大門,所以航空隊指揮官馬上改變先前的決定,
先派兩名狙擊手過去幫忙那四名受傷的直昇機組員,
於是兩名士官
葛雷戈登(Master Sergeant Gary Gordon)與
蘭德爾舒格(Sergeant First Class Randall Shughart)
立刻搭乘另一架代號Super62的MH-60直昇機前去救人。
直昇機駕駛將他們兩人放在距離墜機地點100碼的地方,接著馬上起飛以提供空中掩護。
由於地面的狀況非常混亂,所以他們兩人沒有辦法一下子就找到被擊落的Super 64,
因此Super 62的駕駛只能用信號來指引他們。

戈登與舒格士官能夠將所有人拯救出去的機會實在很渺茫,
當另一枚RPG 擊中Super 62直昇機 Super 62直昇機駕駛只能趕快脫離戰場。
最後迫降於港口附近,在沒有任何空中支援,地面部隊又無法立刻抵達的情況下。
這兩位士官可以說是毫無機會活著回基地了,雖然受傷的駕駛麥可杜倫(Mike Durant)
在事後回憶,這兩位士官非常冷靜,而且只想讓受傷的他能夠舒服一點。

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
"怎麼樣,你哪裡受傷?"
戈登問他.

當時杜倫的背和腿都受傷了,
舒格與戈登輕輕將他從扭曲的駕駛艙中抬到直昇機的一邊,好讓他不至於被敵人打到。
他們給他一把HK MP-5衝鋒槍,然後開始去找一條能讓大家都逃出去的路。
當舒格被索馬利亞人擊中時,他痛苦的喊叫,沒多久戈登又回到杜倫的身旁,
MP-5的子彈差不多都打光了,另一個駕駛已經死了,
戈登還是冷靜的問他直昇機裡還有沒有其他武器,杜倫告訴他在駕駛座後面還有兩把M-16步槍,
戈登拿到後給了杜倫一把和一個五發裝子彈的彈夾,
"Good Lock!!",說完後他就回到直昇機的另一邊接敵,
霎時槍聲大作,接著又聽到一聲喊叫,杜倫聽到戈登最後的遺言是"媽的,我中彈了!"
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杜倫將M-16橫放在胸前,等待最後時刻的到來。
最後索馬利亞人停火並且將他俘虜,記住這個飛行員。最後美國就是敗在這一筆。

而第一架墜毀的直昇機現場,戰鬥一直持續到10月4日的凌晨,
一群突擊隊員佔領一間民房好躲過敵人的炮火,至於有沒有在那弄咖啡來喝我就不知道了。
一直到最後,一發砲彈解除了他們的危機,不過這可不是天外飛來一筆,
而是蒙哥馬利將軍求了蓋立森將軍半天後,決定向聯合國多國部隊的其他國家求援,
他要求他們借一些自己政府不願提供給他們的裝備,
最後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借給他四輛戰車與二十八輛馬來西亞的裝甲人員運輸車APC。
這支車隊加上美軍的悍馬車上的快速反應部隊(第十山地師),
一出安全的港區就遭到強烈的炮火攻擊,
這次的任務剛好是多國部隊聯合行動所面臨困難的縮影,更是未來如果有一天共軍武力犯台。
美軍又介入的情形下,有多少連長會說英文?????的警告。
在炮火持續攻擊以及不了解車上美軍部隊長的意思,
一輛馬來西亞的裝甲人員運輸車駕駛原本應該往北走,結果卻轉錯方向變成往南走,
第二輛車也跟著他走,結果這兩部車都被火箭彈摧毀。然後他就成為那第十九人啦!
另外馬來西亞與巴基斯坦的車隊,也要求第十山地師的士兵要在炮火的攻擊下,
下車去清除路障,否則將不再前進。
面對這些鳥事,的美軍只能自己在摩加迪修市殺出一條血路,朝主力部隊前進。
可見自己的同胞自己才會想去救啦!
片尾那些三角洲部隊還要自己跑回去哩。

武裝救援車隊到清晨七點才趕到撤退地點,那時候救援部隊終於撬開扭曲變形的駕駛艙,
將陣亡的Super 61直昇機駕駛克利夫頓沃卡(Cliff Wolcott)抬出來。
美軍特種部隊的信條就是決不拋棄戰友,
即使他已經陣亡,即使是在像索馬利亞這麼混亂的行動。
不過如果他們不堅持一定要救回沃卡的遺體的話,
也許就能夠避免在墜機事件後的眾多死傷,但是特種部隊選擇堅守他們的信條。
也許這也是他們強大的一個原因吧!
最後傷亡人數為:
18名美國士兵和1名馬來西亞士兵死亡,
84名美國士兵和7名馬來西亞士兵受傷;
索馬利亞人死亡312名,傷814名。

美國人成功地完成了捉拿Aidid手下高級指揮官的任務。
從表面上看,他們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但實際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因為軍人是要服從在政治力之下的。

後續

記不記得那個飛行員?
全世界的報刊雜誌和電視節目都登載和播放了邁克爾 杜蘭特被俘的畫面。
這就使得美國人的行動更不像一次勝利,他遭到毒打,傷痕纍纍,痛苦萬狀。
尤其令人慘不忍睹的,是索馬利亞人對「超級62」直升機旁那5名美軍士兵 (包括上士舒加特和軍士長戈登)的屍體所幹的一切。
那些屍體被糟蹋得面目全非,其中有一具屍體一絲不掛。
幾個興高采烈的索馬利亞人,面對美國有線電視網的攝像機,在大街上拖著屍體走。
這是政治上詭計多端的Aidid和他的追隨者們故意施行的侮辱。
毫無疑問,Aidid一直密切關注那場最終導致美國試驗性地派遣特種部隊的政治辯論。
他是一個足智多謀的傢伙,深知在摩加迪沙施加什麼樣的壓力才可以讓華盛頓感受得到。
一位高級軍官後來回憶說:
「到星期六和星期天,我們已經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可是到星期一,Aidid在心理上發動了一場進攻。
美國人壓根兒就沒有聽說過這種作戰領域,
於是當屍體出現在電視屏幕上的時候,
美國人便說『哎呀,可沒人跟我們說過會發生這種事啊』,這樣一來Aidid便勝利了。」

新聞再一次在左右政策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不到10年以前,雷根總統就是因為241名陸戰隊員死在黎巴嫩而改變政策。
而這一次只用了一張圖片就同樣使美國政府改弦易轍。
不到幾天的時間,克林頓總統便命令美軍全部撤出索馬利亞。
最後更和Aidid談和,好像那18個人都是白死的白痴。

士官戈登和舒加特追授了最高軍功章——國會榮譽勳章,
並向幾位執行任務後回國的傷員們頒發了銀星勳章。
在白宮舉行的頒獎儀式本來應帶給克林頓一次機會,使他能向軍方表明,儘管政策失誤。
但他仍然敬仰士兵們的勇氣,並關心他們的家屬。
可等待他的卻是意外的難堪。
他向兩位士兵的遺孀頒發榮譽勳章後,邀請士兵家屬到總統辦公室舉行片刻默哀。
總統走近蘭德爾舒加特的父親赫伯特舒加特並伸出手。
讓他驚訝的是,對方拒絕同他握手,並且說:我兒子的死應當歸咎於白宮和你。你不配當總司令。

身為美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克林頓總統本來應該直接承擔士兵喪生的責任。
然後向那位悲痛的父親表示哀悼,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打破預定計劃。
花了整整15分鐘向赫伯特舒加特解釋他兒子的死不是他的錯。
這是一種懦弱的表現,使得在場的國防部官員們都慌了。
會見結束後,白宮官員立即設法使此事秘而不宜,也確實成功地壓下了此事,
但後來還是在倫敦的《星期日泰晤士報》上披露出來了。

這次行動也是一個有益的啟示,它告誡軍方人士現代戰爭有哪些局限性。
根據五角大樓的判斷,儘管美軍遭受了傷亡,
但那天在摩加迪沙的激戰中,美軍還是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艾迪德的手下究竟有多少人喪命尚不清楚,但據五角大樓非官方的估計,
大約為幾百人,甚至多達一千人,此外還有相同數量的人員受傷。
而美軍士兵死亡的為數寥寥,殺傷比率約為75比1。
這無論是誰說起來也算得上是以少勝多。
然而,新聞顯示一名美軍士兵挨揍,還赤身裸體,這足以讓美國算是完全失敗。

結語

所以我們在看完黑鷹計畫後,是不是能有多一層的反省呢?
在所有的方面??
你可能會覺得沒有劇情,其實劇情在於整個事件,
而不是在於有無熱血場面。
你可能覺得沒有主角,其實主角就是每一個士兵,
而不在於有無英雄角色。
你可能會覺得沒有感情,其實感情在於你本身的反映,
而不是有無灑狗血故事。
就像是同樣身為步兵的弟兄們,
看到M16+M203+M249再看看我們的65K2+T85++MINIMI,
會不會,會心一笑呢?
可是再看看人家的夜視器材和防破片背心,又會不會有點兒想哭呢?
可是不能不說的是-----
不論那個時代,那個地點,一支訓練精良的步兵是有著無比的價值的。
步兵被譽為戰場之后是當之無愧的! 

2002年
神仙、老虎、狗
http://www.wretch.cc/blog/chaoyisu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