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文先生與備役上校陳勁甫先生,投書媒體「國防部長 請脫掉國王新衣」,讓筆者想起前些日子與住宿大樓的鄰居閒聊時得知,社區旁的陸軍官校在「馬蕭當選正副總統」後,該校「馬上」改變了兩件事情:
一、陸軍官校的學生「馬上」又開始唱校歌了,不但唱、還唱的校區週邊地住戶都聽到了。
二、陸軍官校將操場旁的幾塊紅色大型水泥標語,「馬上」刮掉後並重新塑上老的標語。
2006年10月7日筆者在本站中撰文論及「媚上虐下的馬屁文化」:
軍方不准國軍官兵介入政治活動一事,卻被2006/10/07 蘋果日報一則拍馬屁的新聞給破了功:「陸戰學校攝影官一句要大家比個「讚」,所有人的大拇指就像是「挺扁」一樣直挺向上,一旁總統府副秘書長卓榮泰比的超開心,但是坐在陳總統旁邊,猛談國軍要保持中立的國防部長李傑,則是尷尬的什麼動作都沒做。」
看完這則新聞後的直覺反應就是,國防部對官兵介入政治活動有兩套標準:
倒扁有罪、挺扁有功;反貪腐有罪、挺貪腐有功。
倒執政黨有罪、挺執政黨有功;反執政黨貪腐有罪、挺執政黨貪腐有功。
筆者只能用下列這幾句打油詩來表達個人的看法:
當年國民黨執政,軍方支持民進黨有罪、支持國民黨有功。
現今民進黨執政,軍方支持國民黨有罪、支持民進黨有功。
爾後台聯黨執政,軍方支持藍綠都有罪、支持台聯黨有功。
軍方成為牆頭草,將領是選邊站的有功者而非軍事建樹者。
看看國防部的表現,再回頭想想民進黨以往要求國防部將五大信念中的「主義、領袖」拿掉,但執政後又絕口不提一事,不禁令人搖頭!相信民進黨與台聯將會慶幸國防部沒拿掉軍人五大信念中的「領袖」,否則如何在緊要關頭得時候名正言順地支持前後兩任總統?因此建議國親兩黨應該大力推動取消「主義、領袖」兩信念,來作為軍隊國家化的起步。
美國「麥克阿瑟將軍」在1962年對西點軍校講詞中曾言及:
你們的信念是責任、榮譽、國家。
其他的人,自會去辯論令人發生爭執的國內和國際問題。但你們卻要神聖的、平靜的、超然的站在保衛國家的崗位上,在國際糾紛的狂流中,做一位救生員,在戰場上,做一位鬥士。
一個半世紀以來,你們已保衛自由,護衛了平等建立公理和正義的神聖傳統。
讓文人去處理國家的問題,這些重大的問題不需要你們來參加,更不需要武力來解決。
你們的崗位,像深夜裡十倍明亮的燈塔:責任、榮譽、國家
國防部長 請脫掉國王新衣【2008/05/01╱聯合報】
陳長文/法學教授
陳勁甫/前國防大學決策所所長
陳肇敏先生內定為國防部長,筆者先致謝意,謝謝他願為人民服務,亦有若干拙見提出。
筆者曾指出「今日投資和平比投資戰備更務實…維持最低限度的軍備,將資源集中於發展經濟、投資教育、開放交流…因經濟互融愈深,中共動武顧慮就愈大,這才是最佳的國防之道」。值此國家財政破敝,建設卻不能停的時刻,我們有更強的信念來重申這項主張。需知,政府背負四兆的債務,經濟提升、健保巨洞等都需要財政支持,更讓調降國防預算與重整組織具有急迫性。
長久以來,國防預算居高不下,但國防戰力真的因此提升嗎?在這八年期間,國軍高階領導階層輪替像走馬燈,揣摩上意的馬屁文化當道。國軍組織不斷變動,缺乏清晰願景,致使戰力耗損與人才流失;軍隊國家化已經退步成為軍隊領袖化與空心化。每年花三千多億高昂預算,卻只造就出一個「巧克力國軍」,逢迎官長的「甜心部隊」,怎不令人氣餒。
現在,以「固若磐石」為國防口號的馬英九即將走馬上任,其倡議建立「高專業、有尊嚴、可信賴」的國軍、以化解兩岸危機為目標,並以追求和平帶來穩定為前景。這是極可期待的願景。但能否實踐,則仍有待觀察。對此,我們有以下建議:
一、願景與變革需要優秀的領導人與領導團隊。國防部長由高階將領轉任,固然熟悉國防事務,具穩定效果,但是過去的經驗顯示他們背負著龐大包袱,受制於內部壓力與軍種平衡,難以新思維大刀闊斧地改革。我們要求陳肇敏先生能以新思維與決心,重新定位國軍角色和願景,體認組織精簡、重建專業的迫切需要,全方位的推動變革。
二、國防部長、參謀總長與各軍種司令格局要大,不能固守軍種本位,要引進多元思維,建立制度,摒除人治色彩。更要勇於承擔責任做對的事,而不是尋求低責任、低風險的作為,只想平安當完任期寄望更高的職位。關鍵國防科技裝備更應按部就班透過研發與技轉生根台灣,而不是短視的尋求軍購。而國防二法的推動以往均流於口號,國防部應體認國防二法組織再造精神由高層帶頭落實。
三、國軍龐大的員額,特別是人數最多的陸軍更應徹底檢視其在地面防衛的角色與任務大幅度減少,其他如政戰、憲兵、後備及聯勤司令部也都應在客觀檢視後調整裁併。一則減少支出,另則釋放優秀人才進入民間。
四、目前義務役役期縮短到一年,這已是不可恃的兵力,更浪費服役青年的時間與資源,未來役男可改採服一至二個月的憲法義務役,將人力釋放回社會;正規軍隊則改採募兵制,以建立現代化專業的軍人。
五、國軍每年花千億元在軍事投資與作業維持,但國防產業一直未能在國內生根並與國內科技經濟發展產生綜效。未來國防部必須結合民間資源,與經濟部、國科會等部會密切協調,植富於民,建立軍民共用共享的國防產業。
歷史遷變,兩岸時空環境已異,高昂軍購護台實如「國王新衣」迷思,但主事者若因現實因素暫時走不出這樣的迷思,退百步言,至少做二件事:想想更迫切需要資源的其他部門,對國防預算精打細算;就算要花錢也要花在刀口上,精實國防、落實國防產業的建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