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513  

林毅夫潛逃事件始末  台大生投筆從戎(一)     

摘要:
編者按 / 世界銀行前副行長林毅夫能不能回台一直是兩岸的話題,他於1979年5月16日晚間自其擔任連長職務之駐地──金門島東北角之馬山陣地
泅水至中國大陸之角嶼,從一個台灣農家子弟,成為 ...

旺報<兩岸史話>
                                                                                                                                
世界銀行前副行長林毅夫能不能回台一直是兩岸的話題,他於1979年5月16日晚間自其擔任連長職務之駐地──金門島東北角之馬山陣地泅水至中國大陸之角嶼,從一個台灣農家子弟,成為中國大陸經濟學家。本文作者楊浩當年在軍中參與協辦「林正誼叛逃案」1998年事過境遷20年,特為文從歷史與人性的角度回溯這段往事。

「林正誼叛逃事件」當初處理之原則是「一不見諸於公事、二不形諸於文字」,故無任何檔案、資料之建立或存在。

1998年3月及5月,台北各媒體都以顯著篇幅報導: 「傳奇人物林毅夫兩岸人生19年」,但諸多報導與事實有所出入,我當年有幸參與協辦「林正誼(林毅夫)叛逃案」,看到報導驚醒了一段塵封了20年之久的往事,事已過境已遷了這麼多年,不從兩岸對峙的政治角度來看,而以歷史的角度,人性的角度來看,我衷心祝福陳雲英女士,林毅夫全家團圓康寧幸福美滿的結局!

未主持晚點名

「林正誼叛逃事件」當初處理之原則是:「一不見諸於公事、二不形諸於文字」,所以除國防部外,上自陸軍總司令部以至金門防衛司令部,284師(林正誼隸屬之師)、302師(林正誼家鄉宜蘭之師)有關之承辦單位及人員,對此案之處理原則,皆秉持「不見諸於公事、不形諸於文字」之原則;故無任何檔案、資料之建立或存在,包括我隨同趙一龍將軍前後將近一年時間奔波 於台北與宜蘭間,與林正誼夫人陳雲英女士之接觸、連繫、訪談亦復如是,所有檔案資料只有後勤部門之失蹤宣告及我至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留守業務署,為陳雲英女士辦理林正誼撫恤事宜之資料。


我對媒體失實報導之事項,認為有澄清必要,俾使此一事件在歷史留下的雪泥鴻爪中有一份真實的記錄,這或許是當事人林毅夫聞所未聞之事,陳雲英女士部分曾面對而頗堪緬懷的往事,當年在金門服役之官兵及林正誼陸官校前後期同學欲知而不便置問之事!

1979年5月16日晚間9時許,陸軍總司令部戰情室接 擭金門防衛司令部政四組反映報告稱:「全門本島東北角284師馬山駐地,連長林正誼晚點名時不到,未主持全連之晚點名,經遍查無著,由跡象顯示己叛逃大陸……」。當時任陸軍總部政四處上校處長的單緒祖將軍即指示我隨其於次日(5月17日)晨搭機趕赴金門,至金門後由金門防衛司令部政四組組長杜健上校陪同 逕赴馬山林正誼駐地,並至林之辦公室、寢室巡視,此時金門防衛司令部已清查完畢。

林正誼潛逃時攜帶救生衣一件、軍人補給證,通訊密碼表及駐地作戰計畫等,至馬山喊話(播音)站將星光掃瞄儀之電視閉路系統開啟,見對岸人民解放軍駐地角嶼林正誼登陸處,早晨有幹部隨同主官模樣之軍官在林登陸處指指點點,尤以對一處樹叢圍觀駐視甚久。

當時我方之研判:認為林正誼在黑夜潛逃大陸角嶼時為駐防之解放軍發現而遭射擊,且可能已負傷,由於兩岸長期對峙,相互搜尋情報,彼此捕俘摸哨襲擊狙殺之情事時有發生,擔任衛哨兵之戰士每於黑夜中因風吹草動而心生畏懼,見有可疑目標常不問青紅皂白先開槍再說。

林毅夫潛逃大陸時之名字為林正誼,其原名為林正義,台灣省宜蘭縣人,宜蘭高中畢業考入台灣大學農學院農業工程系,1972年就讀台灣大學農工系時,於寒假至台中成功嶺「大專學生軍事集訓班」接受寒訓時,決定投 筆從戎,由台灣學術重鎮的台灣大學轉學就讀台灣鳳山的黃埔陸軍軍官學校44期,成為當時軍方的重點宣傳之一。

林正義為此也上過報章成為新聞人物,由於「林正義」這個名字與部隊長官同名同姓,軍方為避免戰時不易辨認傷亡同名同姓的軍官,凡是後進的軍官都要改名,林正義經內政部核定更改為自選的名字林正誼,潛赴大陸後再易名為林毅夫

學科成績優異

林毅夫經陸軍官校3年半的養成教育(陸軍官校正期生為4年大學養成教育,因其已在台大讀過半年修有學分),於1975年以陸軍官校44期第二名的總成績畢業(學科成績則為第一名),歷練完一年排長經歷後,擔任副連長時,考入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於1978年獲得碩士學位。


1979年5月16日於金門馬山陣地潛逃大陸時為中尉連長,而非報章報導之上尉連長,因考入政冶大學攻讀研究所時,依據軍方規定辦理停職而留薪,軍方為鼓勵青年軍官深造進修,繼續發予軍中之薪資,但為與在營軍官公平,官階晉陞則於深造教育期間停年,待其研究所畢業恢復軍職才再換敘年資,其中尉年資因停敘2年,尚未屆滿晉陞上尉之年資,故未能與其同期同學同時晉陞上尉。 

 
林毅夫潛逃事件始末  馬英九論文的啟發(之二)

摘要:大陸文化大革命復原不久,百廢待舉,企管人才更是奇缺,馬英九這篇論文對其叛逃應有一定的啟發。林毅夫之叛逃意念萌發及付諸行動之規畫應有一段時日之醞釀,經深思熟慮後採取之果決行動。我當時係依據下列事實所做之研判:

林毅夫自台大農學院投筆從戎轉學陸軍官校44期,是其個人自我突破,文武異途的重大轉折,這種突破雖千萬人中亦難尋其一、二,有其果敢性也有其冒進性,勇於面對未來也吝於留戀現狀,為追求理想,無視於家人鄰里鄉親之感受,有抱負也有自私。

龍困淺灘 大陸缺人才

進入軍校3年半的時光裡,學科成績為同期同學之冠,有其驕傲;但總成績則為同期同學之第二名,在思想品德操守上,有其挫折。


陸軍官校畢業後,僅歷練完一年排長,於副連長任內即考入熱門科系之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速即獲得碩士學位。於研究所求學期間,不忘對研究所同學陳雲英女士之追求,談戀愛而結婚生子,將個人「生涯規畫」安排得非常緊臻而充實,充分表現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意志力。

在研究所求學時,身處台北市繁華熱鬧多彩多姿的花花世 界,人生最愜意的就是讀自己想讀的書、與自己相愛的人愛戀,但等到碩士學位一拿到手,就必須與這一切相熟、相識、相愛的人事地物告別,走向那「戰備戰備復 戰備、訓練訓練復訓練」的戰場,擔任一連之長,一天24小時,整日忙不完也應付不完的督訓、檢查、測驗,全連大小上百口的吃喝拉撒睡,加上情緒問題都要傷 腦筋來解決。還有一天到晚開不完的會,管你是碩士博士,有再大的學問也發揮不了,大學問到了小連隊也只能發揮實用的小學問,真是學無用武之地!

分發或調防外島的軍官每3個月方能有10天回台灣的假期,林毅夫與陳雲英女士新婚燕爾之時,就要勞燕分飛,兩地相思情何以堪,心中的鬱結只有過來人、在外島駐防的官兵方能領略,林毅夫當年的心境,我駐防外島 多年或能揣測一二。突破不了法令的規定,林毅夫又不甘受命運的擺布,其驚天動地「走」的念頭自然而然萌發了,別人不走他為何走?這與前述林毅夫自我突破之 心理因素有關。
林毅夫潛逃時遺留物品中留有一份《中央日報》當年之剪報 (詳細日期及剪報文章標題名稱不復記憶,但可至圖畫館查《中央日報》1979年2、3、4月分之存檔報紙即知詳情)署名馬英九寫的一篇文章(馬英九當時方 自美國哈佛大學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返國,擔任蔣經國總統之英文祕書),馬英九論文主旨大略論述鄧小平如欲成功推行四個現代化,必須培植企管學碩士以上程度 之企管人才兩萬名以上,否則無法將四個現代化迅速實現,而當年(1979年代)大陸文化大革命復原不久,百廢待舉,企管人才更是奇缺,而林毅夫獲得企管碩 士學位後,任地處金門東北角一隅之駐地連長,所學非所用,英雄無用武之地,馬英九這篇論文對其叛逃應有一定的啟發。


林毅夫就讀陸軍官校時,同學稱其相貌堂堂如太平天國之翼王石達開,林毅夫亦常將自己與石達開相比擬而自我期許。

林毅夫遺留物品中尚有兩張診病之掛號單,係其於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讀書時至台大醫院精神科求診之憑證,因其已潛逃,若將之往精神病上推,顯屬搪塞失職之舉,故我未至醫院調閱其病歷,揣測他應是課業壓力過重而至精神科求診,其夫人陳雲英女士經我以此事相詢時,則稱不知亦不曾聽林毅夫提起婚前曾至精神科治診之事,而林毅夫一切皆甚為正常。

熟諳潮汐 不畏布雷區

林毅夫就讀陸軍官校時對天文甚感興趣亦略有研究,參加陸 軍官校之社團學術活動,參加的就是天文學社,他在1979年5月16日晚潛赴大陸時之潮水變化,亦為馬山地區十年方有一次的最大退潮;亦即此一最大退潮時 間內,自馬山駐地至角嶼兩地間退潮後之海水距離僅約一千公尺,他選擇兩地最大退潮時之夜暗時潛至對岸,應與其天文知識有關而且能將之充分發揮運用。


金門島海岸駐地沙灘大多均設置拒馬鐵絲網及布雷,而布雷 時日不同,布雷常因海水侵蝕失效而需更換,駐防部隊換防需將雷區布置圖交接,俾便至海邊清理修護障礙物進出之路線依據;但受海水潮汐之衝擊,所布地雷常有 隨海邊沙灘之流動變異而與布雷區布置圖不相吻合,而造成官兵之傷亡。

一般清理或作業時,除依據雷區布置圖外,更攜帶地雷探測器先行探測標定地雷位置,待確保人員進出雷區安全無虞後,方准許人員依標示之路線進出雷區。林毅夫叛逃進人海中之前,必須經過雷區,而且是在暗夜中,除了瞭然於陣地雷區之布置外,膽識決心實為一般凡夫俗子所望塵莫及。 
 
林毅夫潛逃事件始末  澄清媒體誤解之處(之三)

摘要: 在軍中服役時不敢反映,一旦役期屆滿退伍了,抗議、陳情、請願沒有什麼不可以做的,豈可能因為跑了一個林毅夫,再逼出個林毅夫? 至若報章報導:「……金門前線還維持單打雙不打的炮擊時,

在軍中服役時不敢反映,一旦役期屆滿退伍了,抗議、陳情、請願沒有什麼不可以做的,豈可能因為跑了一個林毅夫,再逼出個林毅夫?

至若報章報導:「……金門前線還維持單打雙不打的炮擊時,在5月16日的一個夜晚,駐守 在金門馬山附近的284南雄師的某連的上尉連長林正義就離奇的失蹤,在政三單位調查瞭解是一個叛逃事件後,當時在政府高層下令一切『淡化』處理下,找來一位是台大畢業的陳憲良軍官來演一齣默劇,以魚目混珠的方式向外界掩飾……」這篇報導中有下列不符之處:

多為異想天開之筆

第一、林毅夫所屬之284師原為金東師,事件發生後恪於戰備和官兵士氣的考量與駐防金門南雄的319師互換防區,284師進駐南雄以後方稱「南雄師」,我曾被調任南雄師政治作戰部上校副主任2年7個月,林毅夫叛逃時為284金東師之連長,而非事件發生後換防區之284南雄師之連長。

第二、林毅夫叛逃時為中尉連長而非上尉連長。

第三、國軍安全思想保密防諜工作屬政四系統,叛逃屬安全思想及保密防諜工作職掌之範疇,政三部門掌管軍紀及軍中監察工作,本案發生後各級政三部門均未插手調查,僅於事件
發生時,循政三系統作戰情狀況反映,調查瞭解的是政四系統。

第四、報導所述:「找來一位是台大畢業的陳憲良軍官來演一齣默劇……等等」,則是異想天開
非夷所思之筆,當年台灣異議分子,聚眾遊行尋隙挑釁無所不用其極,尤以高雄美麗島事件之衝擊,國軍各級軍政主官(管)之政治警覺及對官兵領導統禦事件之處理,已非當年與解放軍對壘時之稚蠢,且各級幹部均能依據法今規定處理事務而不逾矩,何可能找人頂替魚目混珠?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軍中服役時不敢反映,一旦役期屆滿退伍了,個個是條龍,抗議、陳情、請願沒有什麼不可以做的,各級軍政主官(管),豈可能因為跑了一個林毅夫,再逼出個林毅夫?將自己前程和退休俸毀掉?

第五、報導所述:「林正誼直屬的師、旅、營長全都受不同程度的牽連,差不多和林前後期投筆
從戎的大學轉學生,也為林的先例,從此在軍中受到壓抑。」軍中有連坐法,林毅夫叛逃受連坐處分是理所當然,但了不起是行政處分影響當年的考績,至若同時 投筆從戎的大學轉學生受到壓抑一事,這部分或許與各當事人個人運數有關,因無調查統計資料難下定論。唯因本案之處理原則為 「不見諸於公事、不形諸於文字」,則各級因無行文公事或命令依據如何將之牽連壓抑?林毅夫直屬師長周仲南少將,非僅未受牽連,林案發生不到一星期即調任總統蔣經國侍衛長之中將職缺,當年即晉陞中將,隨後歷經憲兵司令,警備總司令等職缺,於警備總司令任內以上將階退伍現賦閒在家。

第六、報導說:「他的妻子最感徬徨,那時陳雲英在省立宜商教書,每天要面對情治人員的
調查……」,陳女士那時的確是至為徬徨,當年和林毅夫結婚,雙方家長並不是全然贊同,尤以婚後陳雲英犧牲奉獻,請調至宜商教書,住在宜蘭市小東路林毅夫母嫂經營理髮店之3樓,3層樓房係自建,隔間甚小,家境並不富裕,尤以陳雲英之學歷高,其公婆兄嫂皆識字不多,原是又嫉又羨,兄嫂又怕林毅夫分此份家產,林毅夫失蹤後則迷信認為係其沖剋所致,彼此心理變化微妙。陳雲英教學下課或閒暇在家亦無法與家人溝通舒解心中的委曲和徬徨,所有的悽楚獨自承擔, 當時的社會觀念和政治環境,叛逃案犯的妻子那份羞辱更是無語問蒼天,了不起的是陳雲英女士默默的承受,沒有想與林毅夫脫離夫妻關係(《民法》有關妻或夫有 不名譽之事一方可申請離異)亦不接受娘家的資助,想憑一己之力將子女撫養成人。284師宜蘭籍士兵對林毅夫案皆有所聞,役期屆滿退伍返鄉後,在鄰里父老間難免繪聲繪影,致陳雲英女士之公婆兄嫂常聽些冷言冷語而備受煎熬,陳雲英任職之學校同事間亦漸有所言論,陳雲英處境更為落寞孤立而無援。

情治單位無權調查

我隨同趙一龍將軍(原為政四處副處長,未幾繼接單緒祖將軍職位升任政四處上校處長)前往宜蘭時,陳雲英女士也將這些事於訪談中告知,經透過302師政四科科長段奇祥中校,協調團管區及
教育部門將林毅夫事件淡化,另透過國防部協調教育系統為陳雲英女士解圍,方使工作環境略有改善。林毅夫叛逃係軍中案件與社會情治人員無關,社會情治人員對其應無權調查,我隨趙一龍將軍與陳雲英女士之晤面,皆係在宜蘭市區較隱密之公眾場所聚晤,從未至其小東路家中拜訪,林毅夫之父母兄嫂從未照過面,更不知我等與陳女士晤面之事,如說有情治人員調查則係我調至國防部擔任康樂工作以後之事情。 

 
林毅夫潛逃事件始末  為兩岸合作跨出一大步(之四 ...

摘要: 以台灣、大陸各20年的心血,培養出一位炙手可熱的經濟人才,綿延海峽兩岸三代血濃於水的情懷,未來的和平統一留有更寬廣的餘地。 將近一年的時間裡,面對著一個丈夫失蹤、前程茫茫、「孤兒 ...

以台灣、大陸各20年的心血,培養出一位炙手可熱的經濟人才,綿延海峽兩岸三代血濃於水的情懷,未來的和平統一留有更寬廣的餘地。

將近一年的時間裡,面對著一個丈夫失蹤、前程茫茫、「孤兒寡母」的陳雲英女士,我對其求學、戀愛、成家、為人妻、為人媳、為人母當時之心路歷程,應算是最詳知的,其中也有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事。

陳雲英女士雖然是案犯家屬,但我仍秉持著尊敬、佩服的心情來協辦力所能及而該辦的事,當時完全是雪中送炭,每次前往都要致送點慰問金,現在看來金額微不足道,在當時還是有所助益,支出之慰問金費用因秉持「一不見諸於公事、二不形諸於文字」必 須與相關部門溝通經長官暗示,以出差費或趙將軍及我以個人名義申請官兵急難救助名義所領取之費用來挹注。

人情蘊含政治寬容

我之所以將這些芝麻綠豆事提出,在顯示當年辦理林毅夫叛逃案時,是恤人之所未恤,急人之所未急,沒有一絲一毫之刁難,幸好當事人陳雲英女士可資佐證,雖然事關海峽雨岸歷史榮辱,但事實終歸是事實,由「林毅夫事件」也顯示了當年兩岸領導人的智慧,


台灣時在蔣經國總統主政,對林毅夫採取的具體睿智的措施:

第一、一切採取祕而不宣的淡化處理、避免衍生異議分子之抗議或滋事,水過船無痕的
使民心士氣未受任何影響。

第二、對林毅夫家人恤應所恤、濟應所濟,不使漢朝李陵事件重演。對林毅夫之妻陳雲英女士
攜子女赴美留學攻讀博士學位未作留難,促成林毅夫舉家團圓,不以法理情處理此一事件;而改以情理法處理,法理不外人情,人情中蘊含著政治寬容。

第三、林毅夫叛逃為一政治事件,不以平常法例處理而以政治考量處理。


中共時在鄧小平總書記主政,對林毅夫採取的具體睿智的措施:

其一、一切採取祕而不宣的淡化處理,為台灣軍政當局保留顏面,在軍事保密上保持彈性,
令台灣軍政當局無從捉摸後續狀況。

其二、對林毅夫兩岸接力的續予培植,進研究院、准許赴美深造攻讀博土學位,回大陸後信任
有加並予重任,「台才京用」饒有含意。

其三、以台灣、大陸各20年的心血,培養出一位炙手可熱的經濟人才,綿延海峽兩岸三代
血濃於水的情懷,未來的和平統一留有更寬廣的餘地。

蔣鄧二人處理睿智

鄧小平、蔣經國同學於莫斯科中山大學,但曾「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的坎坷留學奮鬥過,中晚年也均以「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為各自主政的改革開放與和平統一而努力不輟,哲人已萎但精神永在,對「林毅夫事件」處理之睿智更是令人欽仰、難忘!


林毅夫及夫人陳雲英女士從金門到角嶼跨出了個人的一小步,在兩岸中國人的統一和合作上是跨出了一大步。(全文完)

(附錄)
蔣經國與鄧小平在俄國的同學關係

1925年10月底,蔣經國和友人由上海搭乘蘇聯運載牛隻的貨輪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威),90名學生乘客之中有位18歲的姑娘張錫媛,她在一年之內就成了鄧小平的愛人。

蔣介石的首席祕書、地下共產黨員邵力子的兒子邵志剛、另有一位18歲的安徽青年共產黨員陳紹禹也在船上,陳紹禹在中國共產黨內使用的化名是王明,日後成為蔣經國和毛澤東的大敵。

10月31日由海參威搭乘普通列車前往莫斯科,11月底到達莫斯科中山大學,校方為學生們取俄國名字,蔣經國此後就是「尼古拉.維拉迪米洛維奇.伊利扎洛夫」同志,陳紹禹則是「古路比夫」同志,開學典禮由托洛斯基主持。


鄧小平則是於1926年1月12日由巴黎抵達莫斯科中山大學報到,他在巴黎已居住5年, 負責主編一份油印周刊《赤光》(Red light)得到「油印博士」的綽號,鄧小平被校方取了俄國名字「伊凡.捨吉維奇」,不到幾星期,由於他的用功,又得到「小鋼炮」的綽號,鄧小平由於在巴 黎有過一段奮鬥的歲月,在中山大學既有特權,也十分用功。

據中山大學畢業同學的說法,鄧小平和蔣經國分配在同一班,共有20人;鄧是中國共產主義 青年團的小組長,因而負責評估所有團員的意識形態和表現,可惜迄今還未看到鄧小平對蔣經國的評語報告,不過,鄧、蔣兩人顯然交情不錯,鄧小平身高勉強才 5 尺,比蔣經國還矮,兩人因體型相近,反倒倍感親近。

蔣經國經常藉著沿莫斯科河邊散步的機會,向鄧請教他在巴黎的經歷,於是鄧寫了幾篇文章,談論他在法國的工作經驗,交給蔣經國的《紅牆》發表,鄧小平與張錫媛熱戀,張則是與蔣經國一道跋涉到莫斯科的青年學生之一。

本文引用網址:
http://www.kmtusa.org/20320251053836427880/b640

延伸閱讀:
林正義(林毅夫)對官校同學的評價:
大學生的年紀,中學生的體力,小學生的思考!

http://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56076321
歷史從不給叛將地位 @ 神仙、老虎、狗

http://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43930520
林毅夫事件 國軍無法承受之重?
http://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4451917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