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214 

本文所引用轉貼的三篇文章,僅就軍事研究立場引用轉貼,不涉及統獨路線之爭,請網友勿過度聯想。

也請網友特別瀏覽本文第三篇,莫瑞報告「豪豬戰略」原文翻譯作者的看法與評論,有助了解全貌


國軍212  

開啟台灣「務實國防主義」的新時代

陳建仲
(國家政策基金會特約研究員)

本月七日,遠景基金會邀訪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莫瑞(William Murray)來台參加座談,由於莫瑞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院刊2008年7月發表文章《台灣防衛戰略再思》,他主張台灣應該實行刺蝟戰略,強化地面防禦,不應買三大軍購且不該發展巡弋飛彈;莫瑞的訪台行,竟然被有心人對外放話,挑起軍系立委指責是國安會故意誤導馬總統的國防觀念,製造國防部群起反彈施壓,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又是軍火商在背後作怪。馬總統上任後,積極改變陳水扁執政時期錯誤的「攻勢國防」,強調以「防衛固守、有效嚇阻」作為台灣的「國防」策略,開啟了台灣「務實國防主義」的新局勢,這是台灣安全防衛上重要且關鍵的變革,絕不容軍火販子在幕後煽風點火,惡意攻擊馬總統的國防戰略,再次讓台灣成為收取鉅額軍品回扣暴利的天堂!

扁政府錯誤的攻勢國防政策

長期以來,台灣對美軍事採購案,幾乎淪為軍火商賺取鉅額回扣的提款機!在陳水扁執政時期,以所謂「攻擊性防禦」為藉口,在2004年時提出高達5,200多億元的軍事採購特別預算,後來更追加到高達6,108億元(約180億美元)的鉅額對美軍購預算。當時行政院提出的軍購特別預算案,預計向美國採購愛國者三型防空導彈系統、P3C定翼反潛機,及柴電潛艦。扁政府還大肆吹噓要把兩岸交戰點向島外推八十公里左右,執行所謂「境外決戰」;並且,指示空軍組成所謂「野鼬」部隊。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堃還說台灣要採取對攻式國防,要對上海進行飛彈攻擊;基於攻擊國防的需要,台灣也要發展對地攻擊的巡弋飛彈,要進一步改良可攻擊地面目標的雄風2E巡弋飛彈等等。當時的陳水扁和國防部長李傑在2007年2月初在屏東視察這型飛彈的秘密試射時,還說這型飛彈射程為六百至一千公里,可以威脅上海、香港和深圳等地。同時也發展代號為「狄青」計畫的短程彈道飛彈,這型飛彈以天弓防空飛彈系統為雛形進行升級,但因為導航系統問題,計畫嚴重延宕。此外,扁政府還吹噓超音速雄風3型反艦飛彈,射程達三百公里,這型飛彈系統一旦就位,都能攻擊中國本土,因為台灣海峽最寬僅兩百二十公里,最窄處僅一百三十公里。

扁政府還透過美國參眾議員的國會助理提案,主張美軍應與台灣軍隊建立直接通訊管道,包括在五角大廈、夏威夷太平洋美軍司令部與台灣國防部之間建立熱線電話或視訊聯繫,大有把美國拖入台海軍事衝突,為阿扁拚台獨背書的意味。再者,真要執行境外決戰,台灣需要壓倒性的海空優勢,但中國空軍的質與量都在大幅躍進,台灣的海、空優,只有在守勢的防衛台灣本島時才能顯現;而且空軍基地和跑道是最大且最脆弱的目標。此外,空軍缺乏有效的對地攻擊手段,雖然F-16戰機配備幼畜空對地導彈等武器,但實際上只具有戰場規模的攻擊能力,要大規模進擊對岸,對大陸形成壓倒性火力壓制,實際是力不從心。陸軍雖然曾研製過「青蜂」地對地戰術導彈和「天馬」導彈,但都未形成規模。目前它研製的「天戟」地對地導彈,威力和精度有限。更因國軍的導彈生產能力、原材料大都依賴向美國進口,一旦兩岸交戰,無法保障後續生產能力,現階段國軍尚難將戰術導彈形成真正的攻擊戰力。同時,國軍也沒有足夠的潛艦和海軍艦艇編組成境外混合戰力,加上空軍軍機滯空能力也大有問題;金門、馬祖地理位置受限,臨近對岸卻遠離台灣本島,難以形成境外前進打擊基地的優勢,新購的紀德艦也是防衛能力遠大於攻擊。扁政府提出境外決戰,實際上只是一個美麗的不實宣傳。

扁政府為了推銷「境外決戰」,各種建議國軍建造中程地對地導彈、巡弋飛彈乃至空射、艦射中程對地導彈等等,連最極端的台灣應該發展核武的言論都出爐;但所謂境外決戰真正的意圖,是扁政府希望透過對美採購攻擊性武器,拖美國下水,介入台海軍事衝突,替扁政府大動作的拚台獨「買保險」,要台灣民眾安心的跟著民進黨拚台獨,而背後則有軍火商想乘機大撈一筆的私心推波助瀾!

軍購預算案中爭議最大的是柴電潛艦,扁政府要購買的8艘柴電潛艦竟然高達新台幣4,121億(約120億美元),平均1艘要價高達15億美元之多,這種天價潛艇遠遠超過國際的一般行情。不但潛艦價格「貴得離譜」,而且愛國者三型飛彈更是莫名其妙的突然追加到採購單上,這樣離譜的軍購案,幸好在國民黨立委的封阻下未能闖關成功。但之後,民進黨在2008年總統選舉時,就一再以此指責馬英九反軍購,指責國民黨阻撓軍購案,是親中賣台;實際上背後根本是軍火商在興風作浪。

在政黨輪替之後,馬英九政府重新向美國提出六項新的軍品採購案,在最後關頭獲得美國國會批准,華府在10月3日宣布了十餘年來最大規模對台軍售案,包括「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阿帕契」攻擊直升機、「魚叉」艦射飛彈、「標槍」反坦克飛彈、「刺針」空對空飛彈、「地獄火」空對地飛彈等,總金額為美金六十四億六千三百萬元,折合新台幣逾二千億元。相對於扁政府時代提出的天價軍購案,美國核定的軍售案中,沒有潛艦,也沒有「黑鷹」通用直升機。國務院的說法是,美國依據《台灣關係法》行事,布希政府藉由出售防衛性武器「明確且清晰的證明,美國履行承諾協助台灣維繫強大的國防」。證明美國對台軍售中,仍保持在「防衛性武器」的定性,扁政府時代所謂的攻擊性防禦與境外決戰,根本是欺騙人民的假把戲!

莫瑞說出軍方不願面對的事實

莫瑞是現任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研究教授,也是戰院中國海事研究所的創始人。他是美國海軍中校退役,在潛艦上服務20年,具有核潛艇艇長資格。依據莫瑞《台灣防衛戰略再思》的觀點,由於大陸的軍事現代化已經基本上改變了台灣的安全選項。因為以大陸的導彈戰力,就算台灣以「愛國者二型」、「愛國者三型」全力防阻,大陸還是有能力輕易摧毀台灣的機場跑道與港口設施,使台軍的戰機、船艦無法補充燃料和彈藥,也無法再戰。台灣雖然將擁有12架P-3C反潛飛機,但是「在敵人發動攻擊之前,這些飛機在偵搜、監控方面很有價值;一旦跑道被摧毀這些飛機就沒有作業功能了」。所以莫瑞認為台灣應該實行刺蝟戰略,也就是強化地面防禦,確保各項關鍵設施,讓台灣能夠經得起長程精準攻擊。

莫瑞認為,台灣要能經得起打,好讓美國多一些時間評估及反應。因此,與其購買昂貴的空對地、空對海等導彈,不如購買較便宜的、以陸地為基地的機動反坦克、反艦、防空導彈、多管火箭,並強化裝甲及炮兵戰力,還要布雷。如此一來,在敵人發動第一擊後,台灣依然保有防禦力量。

由於馬英九總統在10月21日出席國防大學國軍重要幹部研習會演說中指出,兩岸間在未來四年不會有戰爭,但仍需建軍備戰,未來國防戰略將調整為建立固若磐石的守勢國防,台灣實力越強大,兩岸談判越會有對等、雙贏的成果。我國需要強大的國防,透過建構「固若磐石」的國防,貫徹「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的建軍理念,才能確保台灣「嚇不了、咬不住、吞不下、打不碎」,讓任何想要侵犯台灣的軍事行為不敢輕舉妄動,讓對方「想都不要想」,從而維持台海和平與區域安定,並使兩岸談判更順利進行。這樣的看法,和莫瑞有頗多相似之處。然而,這樣的發展,擺明會斷絕了軍火販子的鉅額軍品交易,也就沒有回扣可拿;因而有心人士故意解讀,莫瑞的來訪,是國安會故意找來向國防部進行洗腦,是要改變國防政策的說客。美國國防新聞更以此為題,指莫瑞的文章在台灣引起波瀾,並且引述台灣一位「國防」官員的話指出,台灣早就在辯論是否採行刺蝟戰略,而且「莫瑞的論述太保守,我們應該擁有攻擊型導彈,我們事實上已部署反制武器」。

莫瑞的觀點也受到軍系人士的批評,把莫文直接窄化為台灣不要海優,而沒有空優,地面部隊將成活靶,民眾只好跑警報,躲防空洞;沒有海優,就只好在自己的領土上打反登陸戰,家園變成戰場。也有人在媒體放話指責莫瑞的文章脫離台海防衛實況甚多,但國安高層卻頗為看重,並對軍方頻下指導,引發國防部官員反彈!甚至假週刊之手,透露國安會原本要國防大學辦數場研討會,其中就有打算邀莫瑞,但當時因為研討會不在今年的年度計畫內,國防大學便寫計畫向國防部申請,希望能在相關科目中挪支約一百萬元的經費用來開會,結果國防部竟然以無經費為由,否決國防大學邀請莫瑞的研討會計畫,最後才改由遠景基金會舉辦。

國防部對莫瑞的主張持保留的態度是十分明顯的。部長陳肇敏十月下旬在立法院備詢時說,莫瑞的理論是學術性質,當然會尊重,但僅供參考,「對於台灣的情況,我們覺得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像一個海島防衛作戰,沒有制空根本沒有制海,沒有制海,國土防衛作戰都不用談,尤其是在兩岸兵力那麼懸殊情況下,所以制空還是非常重要。」現任聯勤司令、前戰規司長董翔龍說得更直接,他表示「絕對不會規劃這樣的建軍版本」。

軍方對莫瑞的主張宜再客觀評估

此時,媒體報導指出,由於國安高層對莫瑞報告非常重視,甚至交辦給國防部進行研究,軍方內部對於這種在海中與空中不做抵抗,讓戰火直接帶進台灣本島的戰略嗤之以鼻,認為毫無研究價值。甚至軍系立委也紛紛跳上檯面反莫瑞,主張國防部應該要派員去好好給莫瑞跟國安會官員上個台海防衛作戰的課程,提升國安會的軍事素養,以免國安會消耗馬英九總統對他們的信任。台灣陸軍落後解放軍很多,現在又要全面實施募兵制,未來根本沒有後備軍人可以動員,戰時拿甚麼去變成莫瑞刺蝟戰略的那根「刺」?國防部軍事發言人池玉蘭2日也急著強調,莫瑞此行與國防部無關,軍方雖然也會有人出席該研討會,但是並沒有安排與莫瑞進行閉門研討。國防規劃需要整體的、長期的評估。我國是海島國家,制空、制海作戰還是很重要的,軍方仍然是以不要把戰爭帶到本島為目標。此外,前任政府搶在馬政府上任前公佈兩年一次的國防報告書,原本馬政府有意在今年內對報告書的建軍方向作出修改,不過,池玉蘭也說報告書目前仍然在檢討當中,確定今年不會修改。

從軍方的這些動作,突顯台灣的國防觀與戰略思維似仍受扁政府執政時期的影響,並且對解放軍的現狀估計不足。一般的印象,兩岸軍力對比,台灣在質上佔有優勢,而大陸則在量上及長程攻擊武器上領先台灣;但隨著大陸軍事現代化的逐步提升,目前,大陸不但在量上佔優,在質上台灣也越來越討不到便宜。更重要的是,對於長程火炮密集攻擊或飛彈的精準打擊上,台灣通訊與指揮系統是最薄弱的一環,何況機場、跑道最容易暴露在對岸長程火炮及飛彈的攻擊火網下而受到重創。飛機如果飛不起來,買再多飛機有何用?雷達如果被炸毀了,飛彈飛不起來;飛起來也打不到,把這些武器吹噓成防衛台灣的絕對必須品,本身就值得再商榷!

國防戰略應配套進行調整

由於民進黨執政採取追求法理台獨,導致兩岸危機一觸即發,甚至誇口要和大陸對攻,讓對岸不敢武力犯台。但在了解中共解放軍及二炮發展與部署的美方而言,民進黨政府所謂的攻擊國防,無異讓對岸在兩岸軍事衝突時,更快速的解決台灣的防衛能力。如今馬總統上任,兩岸情勢大幅回穩,兩岸軍事衝突的危機降到新低,台灣根本不必、也無力再支付鉅額的寶貴預算,去購買效率明顯有問題的愛三飛彈;所謂的攻擊反擊武器,不論在美國與伊拉克戰爭或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間的戰史證明,所謂的飛彈攻擊,不但無法屈敵之兵,反而常因誤擊而導致彼此更深的仇恨,讓情勢更難收拾。除非台灣在精密打擊與射程上能有更大的進展,否則發展戰術飛彈,形式上的威嚇作用遠大於實質;因為對岸在近、中、遠程投射武器的發展與部署,不論在彈種與數量上,遠遠不是台灣能相抗衡的,真要與對岸飛彈對攻,等於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莫瑞的主張,實際上就是針對台海現狀提出的警語,也開啟了台灣導正扁政府時代錯誤且偏差的攻擊國防觀;台灣如果不能在台海軍事衝突中具有固守能力,則希望美國乃至國際伸手救援的機會與空間將大大降低。如果把國防經費全耗費在高價且數量有限的武器上,根本拚不過大陸。相反的,由於台灣海峽天險的保障,台灣強化內部防禦,才能使國防具有更大的縱深與更持久的持續戰力;確保解放軍如果沒有能力迅速解決台海軍事衝突,才能根本遏阻對岸動武的企圖,而不是台灣有沒有能力攻擊大陸本土。再說,莫瑞的主張根本沒有要台灣放棄海、空優的意圖,也沒有要台灣放棄反擊的能力;而是台灣要把安全的重點放在強化地面防禦,確保各項關鍵設施,讓台灣能夠經得起長程飛彈的精準攻擊。如果台灣硬要追求和對岸搶海、空優,這意味著台灣必須買更多能與中共空軍戰機蘇凱27型(SU-27UB)或30型機,甚至在模擬戰中擊敗蘇凱27型戰機的中共國產軍機殲10戰機相當的軍機;更別說中共還擁有連美國也頭疼的戰略核能潛艦以及數量眾多的傳統潛艇。主張要台灣和對岸拚海、空優的人,根本沒看清台海軍事情勢的轉變,這將使台灣的防禦戰略構想超越自身的能力,這是不務實也做不到的。如果勉強追求軍備的比拚,將造成政府財政嚴重的負擔與預算分配的排擠效應。台灣安全最大的考驗在於能否撐過對岸的飛彈精密攻擊,以及之後的傘兵空降進行的斬首攻擊;因而陸軍能否轉型如美軍以班形成獨立戰鬥群的先進裝備與全面的機械化,是一大關鍵。

而在戰爭的持久力來看,中共解放軍有能力進行長距離空降軍力投射,但尚無能力大規模進行兩棲登陸作戰,如果台灣的地面作戰能力有大幅提升,能殲滅中共空投的傘兵部隊,則台灣就不會被解放軍佔領。在這方面,莫瑞的主張,無疑是正確且符合實際的台海軍事現勢。如同林中斌教授在報上的投書指出,在2003年後,共軍作戰綱領已由「高科技局部戰爭」轉為「信息化局部戰爭」;重點已由「摧毀式戰爭」移向「癱瘓式戰爭」。林中斌認為莫氏體會以台灣有限經濟力量和武器數量,無法與共軍硬拚「對稱戰爭」,因而建議台灣採較便宜有效的「不對稱戰」以嚇阻北京攻台,這種思維是務實的。十多年來共軍攻台的指導是「首戰即決戰」,因為如果共軍無法速戰速決,大陸民心可能生變;中南海可能爆發權力鬥爭;國際情勢也可能形成要求介入調停台海衝突的集體壓力,而使兩岸問題國際化等等對中共不利的發展。從而台灣能否在台海一旦發生全面性軍事衝突時,有能力固守待援,才是對中共武力犯台最大的嚇阻因素。

過去,郝總長時代的大陸軍主義,是不切實際的反攻大陸戰略下的產物,隨著蔣經國總統調整大陸戰略,由武力反攻,改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後,國防也逐步朝確保台海的海、空優,防止解放軍渡台為主,目的在確保台澎金馬的安全。但隨著中共解放軍的現代化進程,加上傳聞中的中共將成立航母艦隊,不必比較兩岸軍備,僅從歷次解放軍的模擬兩棲登陸攻擊,或與俄羅斯自2005年以來的聯合軍事演習,解放軍展現的陸海空三度聯合作戰能力;以及這次大陸川西大地震,解放軍空降部隊的投放能力,都令人無法輕視。再從台、美幾次聯合兵推的結果,兩岸軍力對比的差距,更是軍方不能不面對的事實與挑戰。台灣不應也無力承受與對岸拚軍備的戰術觀,莫氏要求台灣重視地面部隊防禦,實際上確保台灣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是務實的保台戰略。當兩岸軍事力量對比早已發生量變與質變時,扁政府在國防戰略上採取所謂的攻勢國防觀,如同「烽火外交」一樣,根本是自欺欺人的做法。如今台灣因政黨再輪替,不再拚法理台獨;兩岸沒有必要兵戎相見,馬總統也公開宣示在他的執政下兩岸不會有戰爭,馬政府的大陸政策追求兩岸建立長期而穩定的和平關係,當然必須調整扁政府錯誤的國防觀念。如同兩岸談判與外交戰略一樣,當優勢已向對岸明顯傾斜時,台灣兩岸事務的談判必須更務實,很難再與以往的主權殊死戰與台海安全觀完全劃上等號;外交戰場的拚搏,也不得不由邦交國的決鬥轉向確保持現狀的外交休兵;從而國防安全戰略當然也必須做出配套的調整,為兩岸更長久的和平與穩定奠定基礎。綠營一味以冷戰時期的舊思維,執著於主權的零合戰,會讓台灣能掌握、該掌握的兩岸談判契機平白流失,而讓台灣的處境更加不利。

因而莫氏和馬總統的國防觀,都是台灣能不能開啟「務實國防主義」新時代的關鍵,台灣必須勇敢的走出美國軍火販子對軍方的影響力,讓台灣的國防針對台灣安全的真實需求,而不是為了軍火商製造出來的假需求,去買台灣再也負擔不起的奢侈軍品,這種背後有鉅額採購回扣的「凱子軍購」,台灣玩不起,清廉的馬英九總統也不會玩的;少數還被舊思維、甚至是軍火商誤導的所謂國防問題專家們,該醒醒了!◆

上文引用網址:
http://www.haixiainfo.com.tw/217-7419.html

下文僅就軍事研究立場引用轉貼,不涉及統獨路線之爭,請網友勿過度聯想。

國軍213

台灣防禦戰略的考量範圍可以界定於製造原子彈以達成「保證互相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 MAD)的嚇止目的,至完全不備戰而由美國完全負責保護台灣的兩個極端之間。當然,完全由美國負責保護台灣是不可能的事,至少台灣必需有能力抵抗一段時間,以讓美國及其他盟邦(例如日本)有時間趕來協助。

在這個大範圍的戰略考量中,中國侵略者可能受損失的程度及對損失的忍受度是決定侵略者是否會啟動侵略行為的主要因素。台灣是不是應有「預期打擊」(pre-emptive strike)的戰略準備也應該在考慮之內。

美國前國防部長Rumsfeld 在他離職演說時指出:「Weakness is provocative」(軟弱會挑撥侵略者)。不管是基於那一種戰略,台灣都必須有兩種應對方式,第一,要嚇止中國啟動侵略行為;第二,一旦侵略開始,台灣必須能有效抵抗中國侵略一段時期,等待盟軍來援。

最近一篇由美國海軍戰略大學教授William Murray所寫有關台灣防禦戰略的論文頗受軍事界注意。馬英九甚至將此文規定為其軍事官員必讀資料。

William Murray的論文說,因為中國近年來積極發展軍備,尤其是中、短程及巡戈飛彈的快速發展及佈署,中國在此方面或即將具備,或目前已有壓倒性的侵略能力。Murray 認為在況之下,台灣人民及政府將無法持續抵抗中國有決心的侵犯。唯一的希望是美國或其他盟國倉促的趕來支援,但這可能引起戰略上的錯誤,甚至引發原子戰爭;所以台灣應採取「豪豬戰略」(Porcupine Strategy)-即發展軍備到某一程度,使侵略者知道攻擊無法成功,因此知難而退。若台灣有能力持續一段時間抵抗長程精確轟炸、入侵及封鎖,即可讓盟邦有時間謹慎地計畫因應。最重要的,如果中國沒有付出低代價就可成功的信心,戰事就不可能發生,美國也不會因此捲入。

William Murray的「豪豬戰略」建議,台灣應以可以持續忍受初期突襲(opening salvo)、擊退入侵(repel invasion)及長期忍受封鎖(endure blockade)作為設計台灣防禦武器系統及其他硬體需要的指標。

William Murray推薦台灣應強化民間防禦及軍事設施,尤其是政府及軍事指揮中心及通訊系統,包括電力網線、站,以忍受初期突襲(opening salvo)。此外,假目標及移動性飛彈發射器也可減少防禦武器的被擊中率。

一旦入侵開始,台灣應具有海岸防衛巡戈飛彈、攻擊性直昇機、多管火箭砲系統及沿海水雷等武器以摧毀登陸艦艇。

台灣應增加石油、食物、水及醫藥儲藏量並強化保護儲藏地區及分配系統,以抵抗中、長期的持續性封鎖。

William Murray根據「豪豬戰略」理論,認為台灣不必擁有「入侵性」武器。他也認為,柴油引擎潛水艇、潛水艇偵擊機及戰鬥機等易被摧毀,台灣不必花錢購買,如此也比較不會刺激中國。

但是William Murray這個「豪豬戰略」理論是根據最有利於美國的觀點來設計的。他也可能過高估計人民解放軍兩棲戰爭能力,而且中國可能在2004年已改變對台灣戰略,由傾巢而出的兩棲登陸戰來佔領台灣改為長程精確轟炸及封鎖來摧毀台灣人民或政府的鬥志,人民解放軍不必險登陸冒台灣就可接受台灣投降。其他美國戰略學者懷疑他是在走「軍備台灣,然後完全放任台灣自生自滅」的路徑。他這個理論可以解釋為美國已盡到台灣關係法所指定的責任,美國人不必犧牲生命,又不會引起中國的過度抗議(譬如不買波音公司的飛機)。布希政府又加上了可以扶持馬英九政權的一個因素。有人猜測,台灣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在白宮決定通知國會軍售台灣之前一星期走訪華盛頓,可能就是馬政權企圖影響國務院以拯救其在台灣一路下滑的聲望。

其實,William Murray的「豪豬戰略」並無新意。在1980年代,新加坡的防禦戰略就是由完全防禦性的「毒蝦戰略」(”poisonous shrimp” strategy)改變為積極性,帶有「預期打擊」(pre-emptive strike)性的「豪豬戰略」。當時新加坡認為完全防禦性的「毒蝦戰略」(”poisonous shrimp” strategy)雖然會造成侵略者高度的損失,新加坡卻無法生存。積極性的「豪豬戰略」不僅會給侵略者帶來更大的損失,新加坡存活的機率也跟著提高。

所以William Murray 的「豪豬戰略」並不是標準的「豪豬戰略」,而是帶有其他政治考量的「修改版豪豬戰略」。

1796年,華盛頓在他的離別演說中說:「最大的錯誤是期待或計算於一個國家給另一國家的善意」。我們當然相信William Murray沒有故意要美國放棄台灣的意圖,但他的戰略考量依據的卻是美國的最高利益,在這樣的考量之下,台灣自然是可以犧牲的。

美國其他戰略專家卻不認為這個修改版的「豪豬戰略」是最有效的戰略,也不一定對美國最有利。

這個戰略是不是對台灣最為有利?台灣人必須以台灣的生存為最高思考指標。台灣應參考新加坡及以色列的國防戰略。台灣的防禦戰略雖不包括與以色列一樣奪取更多土地作為緩衝區的準備,但應有「預期打擊」及「反擊中和」的能力,包括在中國港口佈雷(潛水艇有此能力)及反擊人口及工業中心的能力(中、長程飛彈裝置於機動發射器上有此能力)。如此,最大限度的增加嚇阻及反擊能力。發展核子武器或油氣彈(fuel-air explosive bomb,台灣可能已有)也應在考量之中。

新式具有「絕氣推進系統」(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 system)的柴油引擎潛艇就符合台灣的國防需要。目前台灣已有建造潛鑑的能力及資源,而且建造潛水艇能附帶刺激高、低科技的發展。台灣也應繼續發展IDF(自製防禦性戰鬥機),提高其攻擊性及V/STOL能力(垂直/短距離升降能力),並發展中、長期飛彈。

若美國政府不正式軍售台灣,台灣也可利用廠商直接買賣的途徑取得。這雖然也須美國政府的批准,但卻可低調處理。

William Murray的「豪豬戰略」雖可給台灣作為借鏡,用來改善許多防衛設施,但台灣卻不應全盤接受,因為其諸多觀點並不以台灣的利益為優先考量。

諷刺的是,目前台灣防衛戰略的最大阻力卻來自於其執政者本身。從馬英九一生的主張及他就職以來急速傾中的做法,馬英九政府及其在立法院佔多數的同黨立法委員並不以台灣的生存或建立一個獨立國家作為最高的戰略指標。而此時又正值布希政府及其國務院處處討好中國,加上意圖扶持馬英九政權,所以兩者一拍即合,把William Murray的「豪豬戰略」當作聖經,卻對於此戰略的諸多缺陷視若無睹。

為了要讓台灣存活,台灣人對自我防禦能力的提升及對台灣最有利的戰略的思考及推動是無可逃避的。


上文引用網址:

http://www.wufi.org.tw/%E5%8F%B0%E7%81%A3%E9%98%B2%E7%A6%A6%E6%88%B0%E7%95%A5/


   國軍224

Casey Chao

國內兩大軍事雜誌《尖端科技》與《天生射手》專欄作家。

看到朋友提及當年的莫瑞報告,原先在雅虎的部落格裡我還有全文翻譯,但現在實在沒有這個心力和時間,所以找原文抓幾個重點出來看,真正的關鍵在於,對於國防或任何政策,其實我們都可以有多元的意見;但你不能造謠生事,無中生有,把人家沒講的話當成有的,如果一直崇尚這種不能面對現實的作法,那最後賠上的,一定是自己甚至整個國家     

莫瑞的論文,一開始就是在提一個殘酷的事實:大陸的距外打擊能力會越來越強,所以你台灣的各項設施,從愛國者飛彈的雷達,到海軍的船艦,甚至空軍的戰機,都要能夠機動化,或送進強化掩體裡,這根本是告訴你,如何保存戰力,請問這和海空棄守有甚麼關係? 

莫瑞以第一次波灣戰爭為例,說明美國在伊拉克西部當時要獵殺飛毛腿飛彈,也費了好一番功夫,所以告誡我們”固定式的目標更容易被精確的武器鎖定和摧毀”,”未來武器獲取要著重機動和隱蔽性”,這根本是誠懇到不行的建議,哪裡有要我們海空棄守? 

莫瑞主張豪豬戰略的原因,不是別的,而是因為他考量到”如果台灣的海軍和空軍在轟炸中被癱瘓或摧毀,那陸軍就必須獨力擊退來自對岸的侵略”,也就是說,人家希望我們不要只有”海軍”和”空軍”兩張牌,出完牌之後就準備投降,而要把”陸軍”弄成同樣可以防衛本土的第三張牌,請問這有甚麼不對?

難聽點講,除非我們的陸軍是養來投降用的,否則人家說”海空軍被打垮後,陸軍要有能力作戰”是有甚麼不對?而且七年前人家就直言,如果台灣的陸軍沒有精良地訓練與良好的士氣,那上面那些武器(包括多管火箭等)都是白搭,這種強調”人””訓練”和”士氣”的觀念,有任何錯誤嗎?
 

另外更奇怪的是,人家壓根沒說你要放棄海軍或空軍,而是告訴你軍民設施系統要強化和備援,簡單講,這可能是國土辦公室或內政部等其他單位的共同責任(民防法平時是要內政部來執行),基本上是不會妨礙到國防甚至海空軍的發展,請問誰要你海空棄守了?那美國成立了國土安全部,請問五角大廈和美國的海軍空軍,都棄守了嗎? 

莫瑞其實已經很給台灣軍方面子了,他說這些民防或強化工作,是和許多台灣近來國防努力方向一致的:其實你軍方把海空軍搞好以外,陸軍讓他也能戰敢戰,是有甚麼不對?那在你軍方把三軍搞好的同時,內政部和警方消防等單位,把民防也弄好,這又和你國防部有甚麼衝突呢?

人家到了文末,就率直地坦白”很能理解的是,空軍將領會不願承認其戰機無法保衛台灣領空””海軍將領也不會願意承認在港內的艦隊是易遭攻擊的”,簡單講,就是我們的劣根性,人家都看到了;但很不幸的是,我們的將領完全如馬基維利提到的弱國國民般”沒有勇氣與度量冷酷評價自己的實力”,所以只好集合媒體甚至立法委員,一起造謠,說人家要我們海空棄守

其實馬總統當初,就該藉著這個機會,把那些書都讀不通,字典都不會查,然後以造謠為能事的將領乃至官員,一個個都給拔掉,那今天的政府乃至軍隊,絕對是煥然一新的:人家要你做好民防,你卻硬要說是海空棄守(民防有可能搶掉你幾千億的國防預算嗎?),這樣的人留在軍隊或政府中,難道不是蠹魚甚至禍害嗎?在七年後的今天,軍方出了那樣多包,面對人民抬不起頭,連裡面的有志之士都覺得制度沒有興革的時候,當年這篇莫瑞報告,除了忠言逆耳四個字以外,還有甚麼好說呢?

上文引用與原文張貼網址:
 
Casey Chao:從莫瑞報告「豪豬戰略」原文 談造謠生事無益國防,無補於國
http://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619603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