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摘轉自:
好讀網站 http://www.haodoo.net/?P=welcome
黃河渡首頁 http://www.haodoo.net/?M=hhd&P=home



二○○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蒼煙鎖海——自序》黃河

修改《蒼煙鎖海》(以下簡稱《蒼》),是近幾年的心頭大事。由於工程浩大,始終沒有勇氣動手。直到瞧見讀友Horpek Tan在「渡友的話」寫出對《蒼》的意見,褒獎的言詞看得我心虛不已,這才下定決心動手。

講句良心話,《蒼》的原稿誠如另一位讀友徐正的評語——內容很繁複、囉嗦。
整整三十六萬多字!
這次修改,大筆一刪少了十萬字。
現在重讀,保證順暢很多。
不過,刪改以後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情節,只是原內容牽扯到周恩來與鄧小平,如今拿掉那段。
為什麼拿掉?
他兩人都是我心中偉大的政治人物。寫進幻想的小說,即使是正派角色,也有不敬的味道。
其次,我想說明撰寫《蒼》的動機。

身為中國人,沒人不清楚甲午海戰,那是一頁讓我們痛心與羞恥的近代史。廣為流傳的一個故事這麼說著:
日本人目睹北洋水師在砲管晾曬衣物,判定北洋水師缺乏訓練、沒有紀律,遂發動甲午海戰。
多丟人啊,居然在砲管晾曬衣物!
再翻開《中國近代史》(復興書局),書中對甲午海戰描述不多,少量的字句卻充滿鄙夷的言詞:
「濟遠號的管帶(艦長)方伯謙,不敢還擊,下令掉轉船頭,向旅順方向逃走………」
「廣甲號早就一聽到砲聲,便逃離戰場,觸礁,擱淺………」
「濟遠一開火便掛上白旗逃亡,中途撞著了業已擱淺的揚威號,將揚威號撞沉………」
「企圖逃亡而中雷的有廣甲號………」
「………不再與日本海軍交鋒,坐視日本海軍橫行於黃海、渤海,終於在次年正月被日本陸軍由陸上的後路偷襲,走上投降獻船的末路。」
簡短的文字,道盡中國人對甲午海戰的惡劣印象。

同為中國人,我難免想問:為什麼老前輩如此膿包?
「膿包」兩字包括了愚蠢、膽怯、無恥、丟人、不負責任!

一九九四年適逢甲午海戰百年,兩岸掀起一陣甲午海戰省思熱潮,相關紀念文獻紛紛出籠。學長陳永康(現任海軍參謀長,海軍中將)喜研戰史,某日憤憤不平告知:甲午海戰之中,歷史誣蔑了海軍那群「愛國、勇敢、紀律嚴明、盡職負責」的老前輩。
別人講講,我聽過就算了。但是陳學長在海軍赫赫有名,是我在學生時代就景仰的英雄人物。他說的話我不敢不信,頓時好奇起來,追問北洋海軍在砲管晾曬衣服是怎麼回事?
學長說,那時艦上沒有洗衣機或烘乾機,為了避免士兵濫洗亂曬,老前輩每週擇定一天,嚴格規定艦上官兵只能在那日集體洗衣晾曬。

學長所言,身為海軍官兵的我感同身受。即使我身為現代化海軍,艦上擁有洗衣機、烘乾機,仍讓人感覺洗衣服是艦上的一件麻煩事。偶爾艦上洗衣裝備故障,洗衣立即成為生活中最大的煩惱。因為官兵個別洗衣不單會浪費寶貴的水源,更別忘了,艦上空間狹小,哪兒可能找到晾曬衣物的空間?
而且,晾曬濕衣物所產生的濕氣,對艦上人員以及裝備都有損害——長時生活在陸地的人,很難想像這一切。不過,相信我,我當過副艦長。
副艦長負責官兵生活管理,深切了解其中的難處。
百年前老前輩如何處理相同的難題——每週擇定乙日,集體洗衣、集體晾衣。
明白老前輩如何處理讓我們「新海軍」都頭痛的問題,我深感他們有頭腦、有擔當。

接著,學長拿出史料,指出數項史實,證明百年前老前輩在甲午海戰中採用的戰法是正確的。
最後,學長興致勃勃地說:我們合寫一部甲午海戰的小說,為老前輩翻案?
接下來數週,我查閱更多史料,前後讀了十多本有關甲午海戰的史書(不是小說,而是史學家寫的史書;作者來自台灣、大陸,以及日本)。
我一邊讀,一邊畫海戰圖,一邊思考:如果我是他們,要如何打這場仗?
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我必須就自己的專業設身處地,用客觀、公正的想像力,思考當時的環境。

幾週以後,我不得不說一句發自內心的結論:
百年以來,中國人眼中那群「愚笨、膽怯、無恥、丟人、不負責任」的老膿包,實際上是「愛國、勇敢、紀律嚴明、盡職負責」的老前輩。
回顧歷史,我要大聲地說:北洋海軍,可沒為中國人丟過臉;百年來的歷史錯怪了他們!

自然有人要問:為什麼歷史會錯怪他們?
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二:

一、當時老前輩不是光榮戰死,就是戰敗自殺而亡;偶有茍活,中國又是敗軍之將不言勇的民族。甲午戰敗帶給民族的奇恥大辱,朝廷、民間都不容許他們辯駁。仗打敗啦,沉默地接受輿論的責難吧。

二、史學家多半是不精通海戰的文人。據我研判,他們多在「據實」記載當時的輿論。那時,整個社會的認知挾著一股戰敗所蘊釀的憤懣,今天回頭冷靜看,意氣之責多過理性的判斷。
既然歷史誤判了老前輩,我們就應該還老前輩一個公道。
我人微言輕,無法登高一呼,只好寫本小說。


《蒼》就是在這種心境下著手。它參考史實,結合現況,加入想像。粗略地區分,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一、甲午海戰:即小說的第一部
〈甲午海戰〉。內容描述的兵力調度、戰法、時勢、戰況,無不依據史料。只有小說人物的「心態」,出自我的想像。至於插入的情節,是為了配合後續故事發展。
讀完小說的第一部,百年前海軍老前輩是英雄或狗熊,讀者自應有一個公斷。

二、歷史人物復活:包含小說的第二部〈物換星移〉,以及第三部〈前世今生〉。描述四位古人投胎轉世,以及他們意外洞悉前世的過程。

三、中日決戰:即小說的第四部〈風起雲湧〉,以及第五部〈甲午再起〉。述說日漸崛起的東亞兩雄——中國、日本,終究躲不過瑜亮相爭的歷史宿命,在釣魚島爆發大戰。

撰寫《蒼》的漫長日子裡,我曾經和許多朋友談到這本書的內容。他們多半會警告——小心,你在挑撥中國人的仇日情結!
相信大部分讀者都會有相同的看法。

我不是史學家,在寫《蒼》之前,對日本的了解僅止於歷史課本。
歷史課本中的日本,讀者皆知,此處無需贅述。
為了寫《蒼》,歷史課本的知識是不夠的,我看了許多有關日本的資料。當進一步了解日本,我曾自問:如果我是日本人,我會怎麼做?如果我是小說中的山本平八郎,我會怎麼做?
我甚至問過自已,如果我是二次大戰前的日本財閥,我又會怎麼做?
這是寫作必須經歷的心路歷程。正如同我必須假設,如果我是百年前的海軍老前輩,我要如何打甲午海戰?

很慚愧,雖然我是中國人,可是不得不承認,如果我是小說中的日本人,我會跟小說中的人物一樣。
不過,這並不意謂日本人在二次大戰所做所為是對的。
只是,身處當時環境的日本人,他們是否有選擇?
這道理並不深。看看我們的周遭就可能存在類似的例子。例如,我不時聽朋友批評逢迎拍馬的小人。我雖不喜歡這類人,但也不會「不恥」這類人,因為他的環境不一樣,他的能力不一樣。不要瞧不起別人,如果他跟你一樣聰明,一樣有能力,又何需逢迎拍馬?
誰天生又喜歡逢迎拍馬?

上帝是公平的,他給了你高度的智慧,必也附帶送你一顆驕傲的心。如果一個人既聰明,又勇敢,知應對,還有謙恭的態度,甚至能夠逢迎拍馬,乖乖,別人還有得混嗎?
這世界全送給他算啦!
別忘了,上帝是公平的,人的「總生存力」不會差太遠。
不要瞧不起別人,不要批評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你跟他相同的成長環境,受相同的教育,擁有相同的物質基礎;很可能,你會發現自己跟他一樣——一樣的卑賤、一樣的小人、一樣的醜陋!
能夠抗拒大環境、逆流而上的,都是聖人。
可惜,我們絕大部分都不是聖人。
所以,不要罵二次大戰的日本人沒有人性,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紅色小將,心中又存有多少人性?

歷史,是人類用血淚寫下的故事,聰明的人類應該懂得從歷史中汲取教訓。
歷史,是現在與過去糾葛不清的產物。別妄想「過去的讓它過去」,那不可能「過去」。

《蒼》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一個民族,不單能面對失敗的歷史,還能在失敗中省思、站起、撐下去,那個民族,不單沒有絕望,反而充滿了希望。

黃河 二○○八、三、二十八

本文摘轉自:
好讀網站 http://www.haodoo.net/?P=welcome
黃河渡首頁 http://www.haodoo.net/?M=hhd&P=home

上文承蒙 黃河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黃河渡」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對《蒼煙鎖海》一書有興趣的網友,請至「好讀網站」的「黃河渡首頁」小說區瀏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