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日所主導的國際仲裁下,太平島居然被判定是礁,相較之下,沖之鳥是島,台灣身為主權國吞得下這種羞辱嗎?美、中互鬥迫我為馬前卒,既無一杯殘羹可分還要割海讓利,令全民憤慨。
政府在仲裁前,以颱風為由撤回海巡艇;外交部長李大維、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在立法院對太平島是島是礁說不清楚,事事以國際公約作因應,可見政府根本沒有南海政策。
美國在南海沒有一寸土地,居然可以宣稱南海是美國的國家利益,那我們的國家利益在哪裡?難道只想向菲律賓要一點漁權就算了嗎?蔡政府南向政策的目標全錯了,太平島上200浬海域,那裡有200億噸石油、700億立方米天然氣以及漁獲,那才是「重大利益」。將來無論自採或共同開發,台灣都可像汶萊一樣富足。
政府不但短視而且怯弱,說台灣應遵守國際公約,無法據理力爭,其實「理」我國早已有之,關鍵在用不用「力」爭。今天如果武裝太平島,強勢護漁,主動探勘石油,軍力巡戈,南海諸國才會跟你談;在美、日、中三國角力之下,台灣才有參與置喙的餘地。如果躲在家裡口頭宣示給自己人聽,是沒人理的。我們捍衛主權,爭取國家利益,誰能說不宜。
至於太平島守不守得住?軍事衝突首先要分析威脅來源和實力,再作防禦部署。美、日能為台灣守自己的領土而發動對台戰爭嗎?不會!大陸呼籲兩岸共同守祖宗留下的祖產,他會動太平島嗎?不會!說不定還會暗助,如同當年釣魚台國軍武力護漁,共軍就穿梭日本海,我們才拿到漁權。再看菲國有什麼實力?算來只有越南有實力也有野心。
我們要守太平島是為了主權、國家利益。怎麼守就以越南威脅作規畫,島上現有20機砲和三挺機槍是守不住的。如果把雄二、天弓、刺針換上去,把陸戰隊兩棲戰甲車及AH-1W直升機擺上3、4架,200浬海域護漁一喊就到;大型敵艦用雄風飛彈打,敵人登陸用兩棲戰車抵擋,那是最適用在礁盤海域作戰,以少量精質的裝備就可以把太平島武裝成一個難以吞嚥的刺蝟,哪裡需要海巡作長途又無效的護漁。
再談運補,當年美國堅持《中美協防條約》中不納入金門、馬祖,因為深陷在廈門灣裡既守不住也補給不上,結果蔣中正部署10萬大軍即挺過古寧頭八二三砲戰,戰場上也運補了幾十年,國軍輪駐防金馬既有戰地歷練也有了嚴訓精粹的軍隊。今天以我海軍實力供300人太平島駐軍有何難哉,何況今天太平島是中華民國插足南海議題的契機,也是美、中、台、日、越戰略互動的楔子。
蔡總統及其國安團隊要有國家戰略的高度,即護主權又爭國家利益,台灣亦無滅頂之災,怕什麼呢?民進黨在野時,在國會中用衝突、妥協進行的內鬥手段不是很嫻熟嗎?今天應用於南海才是大有為政府。
#########################
2011.6.25一虎一席談D 南海爭端中國該不該亮劍?(二)
上傳日期:2011年6月25日
主持人:胡一虎
嘉 賓:羅援 劉楠來 孫小迎 程剛 大龍 李成賢 加藤嘉一 武高潘 林長盛 帥化民
簡 介:中越南海爭端繼續升級,越南再放狠話,重申對南沙擁有所謂的主權。中國漁船正常作業也遭越南武裝艦船非法驅趕,越南海軍公然在南海實彈演習,叫囂越南有實力武力保衛主權不受侵犯。隨後中國派出大型海事巡視船海巡31號,駛向爭議區域,亮劍南海,扞衛國家主權,而菲律賓向南海加速投送兵力,巨資更新艦隊,並將在本月底與美國舉行聯合軍演。同時,美日要求中國停止在南海"妨礙"他國船隻,新加坡也敦促中國明確表態,印尼駐美大使籲東南亞國家介入,面對各方動作,中國將如何應對?
https://youtu.be/XS6KG93rQaE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facebook連結網址,前往facebook觀看。
#########################
帥化民 曾向馬英九建言加強太平島駐守力量
影片無法嵌入,請點選連結網址,前往觀看。
加強戰力兼顧海域執法
太平島目前有一個加強連人數(不到二百人)的海巡部隊駐守,另有數艘百噸級的海巡艇進駐,對於各界要求政府再加派兵力到太平島的呼聲,這位官員表示,兵力可以有往上調增的空間,但太平島對於能夠承載多少官兵在島上駐守及生活,政府內部其實早有盤算,「島上若駐防過多人力,也將產生物資補給上的問題」。
官員強調,太平島上的防空及反制火力的確不足,馬政府過去不同意將短程防空飛彈部署太平島,「這部分是有討論的空間」。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昨在立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提案,要求國防部派遣陸戰隊常駐太平島。國防部副部長李喜明認為此事牽涉複雜,國防部不能暴虎馮河,這屬國家整體安全戰略問題,「不是國防部一個單位說了算」。江於是退一步將提案內容「要求國防部派兵」改為「請國防部研究此案」,並註記研議期程為三個月。李喜明最後同意由國防部研議。
國防部同意研究派陸戰隊
熟悉軍務的資深官員說,太平島早期就是由海軍陸戰隊駐守,後來改由海巡署接手防務(前總統李登輝任內決策),馬總統任內則要求駐守太平島的官兵,都要接受海軍陸戰隊訓練合格,但由於海巡署的任務主要為執法,與海軍陸戰隊的軍事任務截然不同,近年朝野立委多主張由陸戰隊重返太平島駐守。
官員表示,因應南海情勢變化及太平島防務需求,海巡署今年就將從東沙島調兵,抽出約一個排的兵力改調太平島,這一個排的兵力,全數都是具有火砲操作專長的官兵,未來仍有再增加兵力的空間。
官員說,太平島距離台灣本島一千六百公里,基於維護主權,太平島要有「防務」上的軍事人力安排,對太平島周邊海域的維護則有「海域執法」的需求,因此,未來應以海軍陸戰隊與海巡署聯合駐防的形式最為恰當。發佈日期:2016年7月14日
如果元首基於種種顧慮不登太平島,我們怎麼樣捍衛太平島主權?現在是只靠海巡駐守,有立委建議,乾脆讓退伍的陸戰隊士兵當傭兵,加入太平島駐守行列!但退役將領覺得這個提議根本天馬行空不切實際,因為退役官兵還需要再訓練,加上預算也是問題,不如直接徵調第一線的陸戰隊弟兄重回太平島比較快!
https://youtu.be/O7AeceGHcnM
聽到太平島上要請傭兵,退輔會主委李翔宙笑的有點尷尬。退輔會主委李翔宙:「(退役官兵)曾經保衛國家,現在他仍然能夠執行這樣的職責,如果能做這樣的規畫,我想這是一個理想的方向。」
但想派退役官兵上太平島幫忙保衛國家,看在退伍軍官的眼裡似乎有點天馬行空,軍事評論員宋兆文:「要再把他集合起來重新再訓練,要訓練到什麼地步,訓練到可以參加作戰這個訓練過程至少要兩年,這是比較外行的觀點。」
找退役官兵當傭兵幫忙戍守太平島,但南海問題隨時引爆,與其找退役的不知道還剩多少戰力,不如直接抽調線上戰力最強的海軍陸戰隊,立刻就能達成任務。
軍事評論員宋兆文:「陸戰隊一個指揮官帶一個加強連,加上其他配署部隊,加上防空飛彈、反艦飛彈以及有效制海各種武器回歸正規作戰,這樣人家才會害怕。」
南海局勢越演越烈,光靠海巡駐守已經難以維持過去穩定局勢,各界紛紛喊出駐軍太平島加強防衛力量,現在就看新政府的魄力與決心。
發佈日期:2016年7月15日
前太平島水產所職員現身說法
太平島的水從何而來?
前言
南海問題不僅涉及周邊國家主權爭議,另一方面也是區域內與區域外國家爭奪海洋資源、戰略考量以及海洋航道安全的權力競逐,以及後冷戰時期東南亞地區新的權力平衡體系的建立,因此台灣的一舉一動關係著未來外交空間的拓展與最基本的生存問題。
「東沙、南沙太平島換防」這項政策在去年(一九九九)十一月由國防部長唐飛提出,將原本海軍陸戰隊戍守的任務轉由「海岸巡防總署」代替,而引發朝野各界的討論。根據國防部的說法,這項換防的任務符合政府「南海政策綱領」 的精神,同時也對東南亞國家表達善意。這項政策的制訂配合國軍精實案的施行,而且以具備司法性質的「海岸巡防總署」來處理漁事糾紛、走私行為等這些非軍事性質的任務較適當。再者,行政部門內部已經充分討論,決非草率提出。
然而,持反對意見者亦不在少數。南海海域的主要爭端國 爭奪的便是主權問題,雖然六國皆宣稱以和平方式來共同開發南海資源,然而各國在所佔領的島礁展開軍備擴張的行為、雙邊衝突事件不斷。台灣單方面的撤軍行為只會削弱在南海擁有主權的立場,況且台灣自認善意舉動的撤軍行為,對於南中國海域的多邊衝突事件,不必然減少軍事衝突的出現,台灣反而可能是破壞原本均勢的局面,導致區域不安全。
在這項換防政策提出時,「海岸巡防總署」組織法尚在立法院審議,此點是否顯示出:在行政與立法程序上有無缺失之處?且「海岸巡防總署」與「水上警察局」在職務上是否有重疊之處?此舉正是台灣的主動行為並非為了因應某項突發事件,然則,這項主動的行為對於台灣拓展外交能見度,究竟獲得多少的回應?在利弊得失的衡量下,這項換防政策仍有值得商榷的空間。
壹、研究動機與背景:
南中國海地區被視為亞太地區除了朝鮮半島、台灣海峽外的三大衝突點之一。各個紛爭國家之間不僅有領土、主權的爭議,並涉及資源開發與國際航道安全的問題。台灣、中共、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越南等為主要的南中國海爭端國家,近年來南沙群島仍不時有衝突事件發生,影響整個亞太地區的區域安全。
在去年十一月間,台灣國防部長唐飛提及東、南沙換防的主張,而引發台灣政界、學術界與民間社會熱切的討論。究竟這項政策的提出是否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考量?是否經過行政、立法部門詳細討論、仔細思考?台灣所謂善意的舉動,在南海爭端中有無實質的助益?以具有警察性質的「海洋巡防總署」取代軍隊的防守,是否削弱主權宣示的意義?因此,本文欲就「東、南沙換防」這項政策,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貳、研究問題:
台灣提出「東、南沙換防」這項政策的動機為何?提出的時機是否恰當?對於台灣的整體利益提昇的程度有多少?台灣是否會因為「撤軍」的善意而提昇在東南亞地區的外交空間?本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便是評估這項政策施行後可能的益處與弊端,其實質效益究竟有多少,以及中共官方對於台灣當局提出這項政策的回應。
參、研究方法:
首先,探討實行「東沙、南沙太平島換防」政策後的有利之處與必要性;再者,說明換防後預期可能發生的缺失與弊端並提出補救的方式。並探討中共方面,對於台灣換防的舉動,有何回應以及此舉是否有利兩岸關係的緩和。更進一步提出能夠滿足台灣最大利益的政策。
有利的因素分為外交、政治與經濟三方面來探討;至於「東沙、南沙太平島換防」政策的弊端則分別由軍事上嚇阻、防衛能力降低、削弱談判地位與籌碼、此項政策過程隱密決策不夠公開等方面來探討。
肆、研究內容:
一、「東沙、南沙太平島換防」的有利因素:
此項駐防任務的調整,並不涉及主權與管轄權的改變,僅為一單純的任務調整,著眼於更合理的處理該水域的漁事糾紛,打擊海上犯罪行為以及降低軍事意涵,具有善意的考量與正面的意義。
根據國防部長唐飛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九日臨時記者會中,提出國防部對「海岸巡防總署」接替東沙、南沙太平島守備任務說帖 ,說明國防部的立場以及換防的益處與必要性;主要的有利之處可分為外交、政治與經濟三方面:
(一)外交因素:
由於台灣推行南向政策,目的在於分散境外投資過度集中中國大陸地區的熱潮。但是,經濟的交往關係卻無法突破台灣在外交上受中共打壓的困境,而且只要南向發展超越經貿層次,南海主權糾紛就立即浮現成為絆腳石。「東沙、南沙太平島換防」政策便是主動向東南亞國家示好,特別是對於南海紛爭國家善意的表現。若獲得東南亞國家的認可,不僅有助於提昇台灣與東南亞國家的雙邊關係,更可進一步鞏固現狀下的經貿合作關係。
目前召開任何有關南海問題的國際性會議,如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CSCAP)、「處理南海潛在衝突」(Managing Potential Conflic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會議等,皆主張以和平的方式來解決衝突事件。台灣這項舉動符合了目前國際的期望,並表現出台灣不欲以武力來解決紛爭的和平主張。
1. 表達善意:
在一九九八年國防報告書中,揭示台灣在推動區域安全合作方面的基本理念:秉持善意,和睦友鄰,建立和平共識,消弭危機、降低戰爭發生機率。國際上也普遍希望不以軍事行動而改以協商的方式,來處理南海的糾紛。相較於南海地區雙邊對峙的衝突不斷 ,台灣正式撤回正規部隊,不僅對兩岸應有良性的互動關係,亦在國際間塑造和平的形象,並充分顯示台灣欲以和平手段解決南海的主權問題。
2. 降低南海衝突的敏感性:
亦即減少軍事衝突發生的可能性。以軍隊或警察戍守,儘管宣示主權的目的不變,然程度上仍有區別:以軍隊來負責非軍事性任務,一旦引發爭端,不論主動或被動均視為戰爭行為。軍隊較容易擴大為軍事上直接的衝突;若以「海岸巡防總署」接替東、南沙守備任務,由於其為國家之公務機關,尚不具有武力之表徵,若遭他國武裝攻佔,則將被視為侵略行為,必遭世界各國譴責藉以降低南海衝突的敏感性。由具有司法性質的警察進駐不但可以降低軍事衝突的敏感度、處理海上紛爭,更進一步避免中共軍隊與台灣軍隊因護漁而出現海上武裝衝突的意外。
(二)政治因素:
1. 內國化:
一九九O年二月由行政院核定東沙群島東沙島、南沙群島太平島漁業資源豐富,極具開發潛力,於兩島行政管轄權不變原則下,暫委高雄市政府代管,俾便積極開發。 高雄市政府依「高雄市區里域調整暨鄰編組辦法」第五條規定,將東沙島列入本市旗津區中興里第十八鄰。 亦彰顯東沙島現屬高雄市旗津區的行政管轄權,進一步使高雄市快速邁向「海洋首都」的目標。
「東沙、南沙太平島換防」同時也有強化主權宣示的意義。長期以來,太平島與東沙島的防務,一向由海軍陸戰隊負責,軍管色彩濃厚,導致兩島嶼國內其他地區的融合度明顯降低。今後,以「海岸巡防總署」接管,可淡化軍方色彩,一來表現我國民主化的潮流;二來兩島嶼其他地區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融合度越高,絕對有助於國家主權的強化。
2. 事權統一:
由「海岸巡防總署」接過目前海岸巡防司令部 的任務,進一步脫掉軍方的色彩,且「海岸巡防總署」隸屬於行政院而非軍方機關,是統合財政部關務總局、軍方體系海巡部以及警方體系水上警察局三大海防安全單位所組成。將可使維護海防安全工作事權統一、協調更趨嚴謹,更能發揮整體的功能與力量。以往海防安全單位各行其事,協調上難免有遺失缺漏之處,如今結合統一協調,發揮的力量更大
3. 軍事防禦力量上的困難:
國防部長唐飛在接受立法委員的質詢時,坦承主權宣示要看能力與價值。東沙和南沙先天地形就是無防守能力的島嶼,且目前海空軍的補給線已經無力推延到東、南沙,而且國軍已經沒有能力去防守東、南沙,若硬要派兵則是「不負責任的事」。他也說,當無力防衛的時候,「一個兵和一個碑並沒有差別」。他並且指出,「調整部署」並非棄守,仍是主權宣示的另一種形式。再者,南海地區的爭端國家,不只是中共,包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一旦面臨與台灣直接的軍事衝突,我方亦無勝算的可能。在根據台灣目前評估的南海情勢,除了在南沙海域發生的小型衝突外,也沒有出現情況會極端惡化的徵兆。基於防衛力量的不足與我方對南海現況的評估,以「海岸巡防總署」替代海軍陸戰隊的防守是可行的策略。
海島防衛靠的是海、空軍,非島上駐軍;再考量東、南沙駐軍若無法達成維護領土的目的,甚至影響到臺、澎、金、馬的安全,在有限的兵力下,國軍一切戰術將以防衛台澎金馬為第一要務;同時,也避免駐守兩島的士兵做無謂的犧牲。況且在「海岸巡防總署」進駐後,仍會留住一部份的軍隊負責勤務上的支援,現在使用的武器也會予以保留,並非完全喪失武裝的力量。
4. 國防預算的考量:
國軍兵力自實行「精實案」後大幅裁減,欲以高素質的武器取代兵員的數量,以籌建一支「小而精,小而強」之國軍為目的。因此以「海岸巡防總署」取代海軍陸戰隊在東沙島、南沙太平島的駐守,以強化台灣本島與澎湖的國防實力。以最節約之兵力,達成維護國家安全的目標。
(三)經濟因素:
海島的重要性並非以其大小來決定,而視其是否為資產之區域或為海船必經之地為準則。東、南沙具有經濟與戰略雙重意義。台灣漁民亦在附近漁產豐富之海域作業,為促國內經濟發展,東、南沙群島應做完整的利用與規畫。
1. 利於開發:
為達真正有效利用南海資源,應適度開發南海的觀光資源,不僅仍有效宣示主權的作為,促進國際交流,還可以令國民達到休閒與教育的雙重目標。
2. 成本效益考量:
南沙太平島面積僅零點四五平方公理,地形平坦,不易防守,且所處熱帶地區,鹹濕度高,機械的受損率高,不適合飛彈等精密武器的部署;補給線又長達八百六十浬,兵力延伸過遠,造成防守上的困難。況且東沙島、南沙太平島長期由海軍陸戰隊駐守,在兵員調度、物資運補 上均構成國防財政上的負擔。若「海岸巡防總署」駐守,未來可亦減少運補費,因為非軍事裝備不需護航,可以多用民間船隻運補,可以減輕國防上的花費。
東沙和南沙部隊換防的計畫,據國防部長唐飛的說法,是從民國八十五年開始研究,這次配合八十八年海巡總署草案,才調整部隊的部署,並非突然做出的決定,絕對是經過審慎規畫,經過多次作戰會議討論的結果。而之前國軍駐防東沙與太平兩島所配備的所有武器裝備,依然保留並全數移交給接防的人員,所以有關兩個戰略海島的安全防衛,在戰力上絲毫沒有空隙或間隔。海洋巡防司令部所屬的部隊也已做了接防任務訓練和備戰測驗,因此,沒有戰力減損的顧慮,接防的海巡總署仍能有效確保國土安全。
二、「東沙、南沙太平島換防」的弊端:
南沙群島距離台灣西南方約八百浬,遠超過台灣兵力的投射範圍。太平島的棧橋碼頭自一九九二年及破損未修,而島上亦無飛機短場跑道,原本台灣欲在一九九三年修築機場,並將南北走向一公里或東西走向兩公里的跑道列為考慮,而引起越南的關切。台灣遲遲未在太營島興建機場,不僅對防務與運補有損,也削弱台灣台灣宣稱擁有南海主權的立場。而且,隨著南海局勢越來越複雜,台灣建機場的阻力也將越來越大。相較於其他四個國家(汶萊除外)在所佔領島礁築有機場跑道 ,台灣當局在南海的經營顯得相當消極。台灣派駐在太平島上的兵力在與其他南海主權爭端國家也顯得薄弱。
台灣軍事研究學界對南海暴露的國家安全威脅,屢提警訊,但台灣對於南海問題仍維持一貫低調的作法。現在更將原本駐守的海軍陸戰隊軍方力量改由不具軍方色彩的「海岸巡防總署」駐守,對於原本就弱勢的南海立場更加站不住腳。面對各爭端國家不斷的擴充軍備、建築防禦工事,台灣卻進行反向思考,恐有自掘墳墓的結果。
(一)嚇阻、防衛能力下降:
國軍防衛作戰指導依「有效嚇阻,防衛固守」戰略構想,本「不挑釁,不迴避」之態度,處理任何可能發生的突發性軍事危機,若敵人對我發動戰爭,則動員全民力量「寸土必守、寸土必爭」。一旦換由「海岸巡防總署」駐守東、南沙,顯然的降低了嚇阻的力量,使得有效嚇阻的效用大幅度降低。況且,當代國防目標以「守勢防衛」為重點,強勢的海上防衛為必要的措施。
雖然撤軍是世界趨勢,但並非離島也要進行撤軍;若為了捍衛台灣的國家領土完整與主權獨立,駐軍便相當重要,況且離島的駐軍有助於延伸台灣的作戰縱深。再者,國防部長唐飛曾表明,東、南沙有防守上的困難,堅持以軍隊來防守是不負責任的作法;這種說法,有違「寸土必守、寸土必爭」的精神。雖說台灣的國防目標是以臺、澎、金、馬的安全為優先,但離島防守武力不應相對削弱,保有一定的駐軍更可以保障台灣大後方的安全。
(二)過度開發可能忽略了軍事意涵:
東沙島、南沙太平島,基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具有戰略意涵。東沙群島位居南海的最北端,恰處台灣本島南端、香港及大陸珠江口三角中心地區,是台灣海峽航道的咽喉要地,對護衛台灣地位十分重要,戰略地位價值高。而南沙太平島為我國南方的國防前哨,也是我國目前在南沙群島的唯一駐軍的島嶼,可謂南海的重要屏障。 站在開發的角度來看,一旦開發,可能賦予這些島嶼新的生命:新的國際觀光景點而不再只是碉堡建築;資源的開採,就不需完全依賴國外原油的進口等等。固然如此,我們亦不可輕忽戰爭發生的可能性。特別是避免隨著開發而淡化其地理意義的重要性,忽略了這些戰略要衝在戰爭時期可能扮演的角色。
(三)增加區域不安:
南海的現狀是維持在一個很緊張而脆弱的平衡狀態,此區域的「安全困境」最為明顯:不停的從事軍備競賽,駐軍的人數、演習的次數、外交上主權的宣示等等。雖然偶而有雙邊衝突,但仍能基於「和平解決」的方式,未進一步引發更大的軍事武裝衝突事件。
台灣佔有東沙島以及南沙太平島一直以來並未引發其他國家的爭議,如今台灣單方面撤軍的舉動,可能為引起有心國家覬覦,而破壞現狀下的平衡。而最糟的情況便是透過一場軍事衝突來重新安排各紛爭國家的勢力分佈。而當事國家間之糾紛一旦發展為武力衝突,也會造成衝突國家與相關國家 經濟活動受到阻礙的危險性。
(四)削弱談判的籌碼、地位:
自一九九O年起由印尼召開非官方、非正式的「處理南海潛在衝突會議」,由於台灣佔有東沙島以及南海群島中最大島嶼-太平島,代表台灣在該海域仍佔有一席之地。因此,台灣被邀請參加此一重要論壇,使台灣得以陳述其南海問題的立場。然而,在多數涉及南海問題所舉辦的國際性、官方、正式的會議卻始終未曾邀請台灣的參與;一方面是顧忌中共的態度,另一方面則是考量到,在南海問題這塊大餅上,只要少一個國家參與,其他國家所能分配到的利益也就越大。既有此瞭解,台灣政府卻在各國仍然未正視台灣對南海的合法性、正當性與各國對南海問題獲得共識前,便貿然決定從南沙撤軍。台灣此舉只會削弱自身對南海擁有主權的立場,也無法達到提昇自己在南海事務的國際能見度的目的,甚至被視為退出南海主權爭議的競技場。
(五)增加中共離島攻防有限戰爭策略的可能性:
對中共而言,離島攻防的有限戰爭是攻台的最佳方案。一來,因為金、馬、烏坵、東南沙,守軍及居民不多,容易切斷補給。且外島的兵力相對於台灣本島比較弱,又基於島上設備不足,我們各方面的支援都較不方便。二來,離島的戰爭不會損及台灣本島的政經利益,更不會造成人民的損傷,又可接受台灣這些年來經濟發展的成果,然而,卻可以證明中共使用武力的決心,迫使台灣當局走上談判桌,甚至使人民接受統一的方案。第三,攻打離島較不會引起國際間(尤其是美、日)反彈的聲浪,甚至以武力支持台灣對抗中共的軍事行為 。以有限的武力進一步迫使台灣讓步,應是最佳可行的對台策略。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自澳門回歸以來,台灣成為唯一未納入中共國家版圖的遺憾,江澤民也在各種場合說明中國大陸對於台灣問題的迫切性;然而,台灣卻未在兩岸緊張關係之際,撤回在東、南沙的駐軍,提昇中共採取離島攻防有限戰爭的可能性。
(六)決策過程過於粗糙:
南海事務的處理涉及主權與外交,而在「南海撤軍」此一議題上,引發國內眾多學者的批判,也有諸多立委、行政官員認為過於草率 。顯示此爭議性甚高的政策並未經過國內政治、學術界的充分討論,便貿然決定撤軍。換防政策僅由國防部提出,而國內主要處理南海問題的行政院南海小組並未對此議題明確表達立場,甚至完全沒有做出任何回應的舉動。而且「海岸巡防總署」的成立,在職責上是否與既存的單位(如:海上警察局)有部份重疊之處?不免讓人有行政部門內部黑箱作業或李登輝總統一人授意而為的揣測。又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對此表示質疑與保留的態度,而宋楚瑜更直接表明反對的態度;倘若明年總統大選是由上述兩位候選人之一當選,那是否意味著東、南沙有恢復駐軍的可能性?
(七)台灣社會的不安:
拿下太平島將會對台灣民眾造成相當程度的心理恐慌。因為自從五O年代初期,大陳島的放棄之後,台灣沒有再丟過任何的島,太平島的失去會讓我們重溫退出大陸,節節敗退那樣的一個歷史, 會讓台灣的老百姓恐慌。
國家安全的需求應重於一切,由「海岸巡防總署」代替軍隊的駐守,是否有一些退縮、讓步、甚至是放棄的暗示?對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與意志,可能有一定的影響。面對中共的軍事能力、一再地軍事演習以及飛彈威嚇,國人的不安顯現在股市、匯市,而國防部長唐飛提及東、南沙防守不易,使得國人對於台灣的國防力量又蒙上一層陰影。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大前提,對國人的心理影響非常大。
(八)航道安全的顧慮:
台灣以經貿立國,且能源與原料多依賴外國供給,而這些進出口貨物,絕大部份經由海上輸入台灣;一旦聯外海上航道遭致阻隔,國民經濟活動將於短期內急速萎縮停頓,而社會亦將陷入恐慌。考量到我國對海上運輸的脆弱度與依賴性,運用致海兵力開闢海上安全航道,反制敵之封鎖,以確保海上航道暢通,為國軍防衛作戰中有關海上防衛最重要之制海任務。
三、台灣採行「東沙、南沙太平島換防」政策後,南海政策的調整:
立法院日前已經三讀通過海岸巡防草案,而海岸巡防總署也在二OOO年二月一日下午正式掛牌成立。未來海岸巡防總署的工作在於打擊危害國家安全及國家經濟的走私、偷渡海上犯罪行為,透過海岸巡防總署佈下的海上、海岸及陸上三層嚴密防護網,將有效達到「攔截於海上、阻絕於海岸、查禁於陸上」的功能。然而外界對「海岸巡防總署」的功能與組織仍頗有疑慮,特別是在主權宣示與國防安全上,因此,針對海岸巡防總署將反走私、反偷渡為主要工作要點,本文僅提出個人見解,作為日後南海政策具體可行的參考:
(一)清楚認知南海地區的衝突緊張情勢,雖然台灣與南海區域的相關國家並無邦交關係,欲進一步建立軍事同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仍有建立集體安全的可行性,目的在於保障南海地區現狀下的和平。
(二)從速闢建東沙島及太平島之聯外交通港口及飛機跑道助航設施,作為積極開發南海的基地,並降低運補上的困難。台灣不修棧橋碼頭,意味機場計畫延擱;而不在太平島修建機場不但無法積極開發此島,更無法迅速將後援兵力運至島上應付突發的軍事狀況。唯有縮短太平島與台灣本島運輸往返的時間,才能確保優勢的武裝力量。
(三)台灣應向南海區域內的相關國家強調台灣佔有南沙群島中最大島礁-太平島的事實,台灣對於南海海域的利益應被保障,任何有關南海問題的決議,若沒有台灣的參與與同意,則無法落實。雖然目前台灣所能參與的國際性會議有限,多半僅限於「第二軌道」、論壇式的場合來表達台北的立場。除了把握現在參與的會議,更應積極開拓各種可能參與的管道。
(四)在太平島與東沙島舉辦各種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軍事演習,並增加演習的次數。充分展現台灣的嚇阻能力 並強調台灣的主權,對有心國家表現台灣防衛國土的決心。
(五)由於南海海域範圍廣闊,目前海盜猖獗,可與其他南海海域國家簽署海上急難救助、共同打擊海上犯罪的協定。又台灣與部份南海區域內國家距離近,對跨國犯罪集團的圍捕行動有合作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加聯合演習的可能性。
(六)增加高層官員巡視的次數,顯示台灣當局對東、南沙的重視程度。
(七) 針對東沙島及太平島觀光休閒潛力進行全方位整體規畫,獎勵民間投資,推廣南海觀光,並鼓勵國人與國際旅客前往觀光旅遊。例如馬來西亞對彈丸礁的管理,便是推動觀光事業,透過國際化來強化主權所有。
(八)經濟開發與軍事武裝化同時並存。既然東、南沙戰略性的因素不可忽略,然而又有開發的有利因素,在兩者不可偏廢的情況下,並存不啻為一最大滿意度的策略。金門戰地國家公園證明軍事與開發是可以同時存在的,又彈丸礁雖開發為國際觀光勝地,但島上仍有七O名海軍的駐守。未來東、南沙也可以朝此方向來開發建設。
(九)落實「全民國防」。軍事國防是國防的關鍵部份,而全民國防的目的在於發揮綜合國力,除了國軍的守備外,民心士氣、國民意識、政府素質、戰略目標等無形的國力,對於整體國防上的效益都會影響。而台灣面對的不僅是中共的武力威脅、政治脅迫,還有南海這個多邊的衝突熱點,單純只靠國軍的守衛能力是不足的。只有在全民皆有共識的前提下,才可能達到有效的國防安全。
四、中共官方對於台灣東、南沙換防政策的看法:
台灣所有的涉外活動都受到中共刻意的打壓,然而,台灣一向堅持擁有南海諸島的主權,這項基本立場與中共一致,所以中共甚至表示兩岸在南海問題上有進行合作的可能。中共的一位國家海洋局官員在一篇論文中提議兩岸中國海軍在南沙海域進行交替式的巡邏,以維護中華民族的南海主權。 南海海域上除了軍事上的合作外,中共於一九九一年三月表示有意與我方中國石油公司在大陸探勘及開採石油。但是依「國統綱領」的規定,台灣目前與大陸的關係是定位在民間的、間接的,因此,中共所提在南海地區共同合作開發之建議,都難以接受。然而,中共仍堅持「南海屬於中國主權範圍,兩岸絕不可能分享」。
在台灣當局提出「東沙、南沙太平島換防」的政策後,中國外交部新聞司表示:「希望台灣的駐軍守好領土;如果他們進行內部管理方面的調整,我們不與置評」。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孫玉璽提醒台灣:「兩岸都應該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共同做出努力」 。並重申,東沙、南沙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因為兩岸目前尚未統一,所以部份島嶼由台灣軍隊駐守。由於中共視台灣為中國不可分割的、判離的一省,雖然東沙島、太平島由台灣駐防,但是台灣最終將為中共統一,勢必也會取得這兩個島嶼的主控權。一旦台灣採取換防政策之後,恐怕會引起越南、菲律賓等國家企圖佔領這兩個島礁,在台灣防衛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中共可能基於大中華主義而出兵,台灣此舉可視為將南海的防衛丟給中共,甚至造成中菲、中越關係更加惡化。因此中共當局仍希望台灣有效駐守東、南沙,降低此區域發生武裝衝突的機會。
伍、結論:
南海的爭議,參與的國家在每一年東協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 ARF)外長會議後,皆發表宣言:各國致力於南海衝突的解決、聲稱南海地區非軍事化的重要性、以和平手段解決紛爭等等。然而,諷刺的是,南海地區軍備競賽不斷、人工軍事設施的擴建、雙邊衝突持續發生、佔領所屬島礁的爭議,使得南海的多邊衝突只有理想型的解決模式,實際上仍是武力對峙的情形。
國防部的換防政策顯示台灣當局一廂情願的想法,僅由台灣單方面進行撤軍的行為,促使南海地區的非軍事化,未必能獲得其他爭端國家相對撤軍的善意回應。台灣原本有意利用「東沙、南沙太平島換防」這項政策,塑造和平形象的用意,是否能獲得其他國家正視台灣對南海問題參與的正當性?又在國際間獲得多少的支持?這其中不無令人質疑之處。而且這項政策暴露出不僅是決策過程不夠公開,還有台灣目前國防實力上的不足。台灣當局是否能夠因應換防後新的局面?也值得進一步的討論。
台灣不能加入ARF最不利之處,是使中共有機會代表台北發言並凸顯在南海問題的重要性。然而,台灣不是ARF的成員,也意味著台灣較其他國家可不受行動上的限制。台灣應該有更寬廣的言論與行動的空間,以及全方位的戰略思考,來面對未來南海問題的挑戰。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台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11月。
林碧炤,「台灣的綜合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第一卷,第一期,1999年1月,頁12至13。
鍾堅,「台灣聯外海上航道:遠程反封鎖之敏感性」,戰略與國際研究,第一卷,第二期,1999年4月,頁1至15。
莫大華,「從『平民防衛』的國防觀點論述中華民國的軍事戰略」,戰略與國際研究,第一卷,第二期,1999年4月,頁110至124。
李國雄,「東協安全機制的演變與區域秩序」,問題與研究,第三十四卷第九期,1995年9月。
林正義、鍾堅、張中勇,如何落實全民國防,國防部88年度研究計畫,計畫編號:MND-88-02。
林正義,「台灣南海政策的困境」,國策雙週刊。http://www.inprnet.org.tw/inprc/pub/biweekly/110-9/m116_2.htm
鍾堅,「南海主紛爭與國際合作權」,國策雙週刊。http://www.inprnet.org.tw/inprc/pub/biweekly/110-9/m115_4.htm
陳治萍,「我國南海政策展望」,國策雙週刊。
http://www.inprnet.org.tw/inprc/pub/biweekly/110-9/m116_1.htm
林正義、鍾堅、張中勇、宋燕輝、顏建發、楊志恆,「我國目前應有的南海政策,」國策雙週刊。http://www.inprnet.org.tw/inprc/pub/biweekly/110-9/m116_1.htm
佐籐考一,「南海紛爭的現狀與課題」,中國與東亞-21世紀研討會論文。
「國防部對『海岸巡防總署』接替東、南沙守備任務說帖。」,國防部長唐飛十二月九日臨時記者會說明資料。
國防部編,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國防報告書 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八十七年。
中時電子報網站http://www.chinatimes.com.tw
聯合早報網站http://www.asial.com.sg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