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形包圍--内憂外患下的中國突圍_5
二、美國錯估形勢迷信武力,再現"紙老虎"原形
美國絞死了薩達姆,但并沒有絞死伊拉克的反美抵抗;綿延不盡的伊拉克反抗力量雖然沒有力量把絞索套在美國總統的脖子上,但卻在一點點地絞死美國的大中東計劃和單邊主義。如果說越南戰争的失敗,是因爲越南有着社會主義陣營做後盾,有着中國和蘇聯直接的經濟和軍事支持,伊拉克反美武裝力量則幾乎是在世界"反恐"的全面孤立下,和人多勢衆的美國單打獨鬥的。美國無力戰勝對手,完全找不到任何軍事上的借口。
造成伊拉克大局糜爛、自取其辱的根源,乃在于美國錯誤地判斷了世界形勢。蘇聯解體後,美國以爲自己稱霸世界的障礙已除,于是恣意妄爲,"9·11"事件發生後,又以反恐爲名,大肆掃蕩前蘇聯的的勢力範圍,搶占世界戰略要地和資源,不惜重拾西方殖民者的衣缽。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在聽了布什1月10日關于伊拉克戰争新計劃的演講後指出:"此次演講反映出對我們所處時代的嚴重誤讀,美國在伊拉克正如一股殖民勢力,但殖民時代已經結束。在後殖民時代發動殖民戰争是自招失敗。這是布什政策的緻命缺陷"。
美國犯的第二個錯誤是高估了自己的軍事能力。憑借與蘇聯對抗時留下的巨大軍事遺産,美國二十年來打遍全球,其中在南聯盟還帶領新"八國聯軍"創造了零傷亡勝利結束戰争的先例。然而,細觀之下,這些軍事成就的取得,其實還是當年美軍的老套路。憑借強大的國力和技術優勢,美軍在現代曆史上一直都善于打拳擊式、對撞型的速決戰。面對一系列牛刀殺雞的高技術局部戰争範例,世界驚呼美軍信息化的戰力如何了得,并由此掀起一場新軍事革命。但是,群龍無首、各自爲戰、人數不多且完全沒有受過現代戰争培訓的伊拉克反美武裝,僅僅憑着古董式的輕武器和原始的路邊炸彈,就像針刺氣球一樣地戳穿了當代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不管多麽快速的反應能力和精确制導炸彈,都無法摧毀戰争的基本規律。由曾經率領101空中突擊師進入伊拉克的美國陸軍學院參謀長戴維·彼得烏斯将軍,2006年編寫美軍新戰地手冊時,已開始強調"道義力量",認爲"喪失道義合法性,必将輸掉戰争",警告駐伊美軍"動用的武力越多,效果就越差……最佳的武器就是不開槍"。可惜的是,美國高層目前似乎還沒有從根本上改弦更張的意思,一些右翼智囊不着邊際地鼓吹攻打伊朗,進行"第四次世界大戰",五角大樓則還在沉迷于部署全球導彈防禦系統和實施"一小時打擊全球"計劃。
第三節、血的四年:伊拉克戰争的證明(3)
伊拉克戰争證明,美國在越南的學費算是白交了,四十年後,美軍不僅依然沒有學會打太極拳式的持久戰,也沒有完全從迷信武力的幻覺中清醒過來。但是,随着伊拉克戰争的喪鍾越敲越響,當初好戰的布什政府的确變的"溫柔"多了,這從美國在朝核問題上的一再讓步和伊核問題上的色厲内荏,以及面對查維斯挑釁性的外交布什高挂免戰牌等諸多方面,都可得到印證。毛澤東當年說,如果美國在越南被打敗,那就說明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被打敗。今天美國的對手們就是這樣看待美國在伊拉克的困境的。在美國,它自己可以認爲這是适當的政策調整,而在它的敵人們看來,卻是美國已露出"紙老虎"的原形。由于伊拉克戰争的損害,美國自冷戰勝利以來積累起來的大國形象已經千瘡百孔。如果它最後在反美武裝的槍口逼迫下不得不走,那就不僅僅是個21世紀的軍事笑話而已了,它将承擔嚴重得多的政治後果:美國動辄在世界上指手畫腳的軍事威懾将變得不那麽可信。
三、世界進入單極化與多極化戰略對峙的轉折點
伊拉克戰争是美國政治和軍事力量達到頂峰的标志,也是美國霸權野心盛極而衰的轉折點。
2003年以前,世人看到的是氣勢洶洶不可一世的美國,但2006年人們看到的"氣勢洶洶不可一世"的是美國的對手們。如果從整體上觀察,二十年來一直進行全球戰略進攻的美國,現在正在陷入各種反美勢力的全球反包圍。這一切的背後,正是美國軍事信用破産的直接結果。上世紀美國在越南戰場失敗,直接導緻全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今天曆史似乎又在重演。當年毛澤東說美國"十個指頭按着十個跳蚤,一個跳蚤都捉不到"。現在,美國在伊拉克連反美武裝這一隻"跳蚤"也按不住,更不用說基地組織在全世界的無數隻"跳蚤"和被美國認定爲"邪惡軸心"的"跳蚤"。美國的政治和軍事手指沒有十個,而那些現實的和潛在的"跳蚤"卻有數十個之多。
種種迹象表明,自冷戰結束以來已經橫行二十多年的美國單邊主義戰車已經走進了死胡同。與此同時,蘇聯解體後世界格局單極化的政治形态,也終于開始發生逆轉。随着伊朗、朝鮮、古巴、委内瑞拉等被美國壓制已久國家的強烈反擊,一直被鎖定爲主要軍事戰略對手的俄羅斯也開始對美國"亮劍"。加上老歐洲原有的厭美國家越來越大膽地說"不",世界上多極化與單極化戰略對峙的時代,事實上已經到來。美國去年在《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中曾經警告中國、俄羅斯、印度、伊拉克等一大批中東國家、絕大多數中亞國家和拉美國家處在"戰略十字路口",前途未蔔,值得警惕和防範,其實正反應美國有心但無力抑制多極化趨勢加速發展的憂慮。
第四節、短期内美國不會打伊朗(1)
導讀:
2004年是美國對伊朗動武呼聲最強烈的一年,美國軍方還透出已制定"将死計劃",準備快速滅掉伊朗;更有軍方學者,用計算機模拟了全部戰争過程。幾乎全世界的戰略分析家都認爲美國對伊朗的戰争箭在弦上。
但作者在《中國國防報》發表文章說:"美國對伊朗不過是一場戰略心理戰而已"。
一位中國将軍提醒作者此言冒險,萬一美國開戰,豈不影響自己聲譽?
作者于是又寫下此文,詳解美國短期不敢打伊朗的道理:
如果美國強行開戰,必将把石油價格打到天上,那樣,俄羅斯将會迅速複活蘇聯。等美國從伊朗撤軍的時候,一個強壯得多的對手,已經等在那裏。美國的戰略家會做這樣的傻事嗎?
2004年歲末,當世界進入寒冷冬天的時候,關于伊朗戰争的話題突然火爆起來。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阿比紮伊德将軍口頭警告"伊朗人不應忽視美國的海空軍力量",說"沒有人能從軍事上與美國抗衡"。他甚至提到了美國的核打擊--這可是一張不輕易動用的王牌。與此同時,美國也以實際行動向伊朗發出了警告:一是美軍正在距伊朗邊境45公裏的阿富汗一側修建大型空軍基地,一是宣布向伊拉克大舉增兵。素有美軍急先鋒之稱的第82空降師重返戰場,老搭檔101空中突擊師也在準備中。
和山姆大叔的"罵罵咧咧""揎拳撸袖"相呼應,以色列一位戰略家直言不諱地說:以色列将在三年内對伊朗發動"防禦性戰争"。不應小看以色列很藝術的軍事表态。這個在兩次海灣大戰中都保持沉默的中東軍事強國,這個貫于以突然行動而不是外交辭令行事的鐵血國家,此時說出這樣的話來可謂意味深長。
伊朗毫不示弱,一連串十分強硬的政治回應之後,是各類軍事演習的頻繁展開,12月3日更舉行了有二十萬兵力和包括轟炸機、大型運輸機、導彈等幾乎所有重型兵器參加、範圍達十萬平方公裏的空前規模的三軍聯合軍事大演習。代号爲"神聖追随者"的演習想定,美軍從伊拉克和海上兩個方向侵入伊朗,伊朗軍隊迅速集結并奮起反擊,打退敵軍。
伊朗民衆士氣高漲。2004年12月2日,約200名蒙面男女在德黑蘭*,宣誓自願成爲人體炸彈,以襲擊以色列和伊拉克境内的美國人。這是伊朗國民特别是青年學生的激情代表。
到了2005年底,一切都更進一步。美國一邊進行着最後的政治斡旋,一邊開始認真的軍事準備。哈佛大學的政治學者已經斷言2007年對伊朗開戰的條件都已經具備;以色列如果不是沙龍突然中風,調門可能更高。歐盟也開始對伊朗強硬起來。但伊朗不僅沒有絲毫讓步的意思,還幾乎關上了外交解決的大門。
強者蠻橫,弱者倔強。美以的言行和伊朗的态度,似乎在驗證着人們關于伊朗戰争的猜測,并爲這一急劇生溫的焦點火上澆油。人們不由得想到2003年那個不寒而栗的春天。以至于每一個談論世界政治和軍事話題的人都無法回避這樣的疑問:伊朗戰争會發生嗎?會在什麽時候發生?
一、美國、伊朗交惡的由來與美國20年前的大陰謀
問題的源頭要回溯到二十年前。自1979年伊朗發生*革命以來,美伊關系一直勢同水火。爲此,1981年美國以高超的國際陰謀唆使愚蠢的薩達姆發動兩伊戰争,讓*世界最強大的兩大國家力量自相戕殺。此後,伊朗漸成美國夙敵。2001年美國發生"9·11"事件,小布什總統更将伊朗與已成死敵的伊拉克和早就是世代死敵的朝鮮并列,宣布其爲"邪惡軸心",仇視之意,幾近刻骨。2003年美國悍然發動伊拉克戰争,一反常态以大規模陸軍參戰。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那時美國就已經在動伊朗的腦筋了。陸軍是美國之"足",占領伊拉克除了改換政府的"政治任務",下一步勢必将以伊拉克爲跳闆,以各種手段分化、瓦解直至強力掃除伊朗、叙利亞等"絆腳石",以推行其雄心勃勃的"大中東計劃"。現在正是這個"下一步"漸漸逼近的時候。20年前美國使兩伊互成鹬蚌,今天,這個"漁翁"要走過來揀走已經筋疲力盡的獵物了。伊拉克戰争剛結束,美國的大拳頭立即揮向叙利亞--當時懷疑薩達姆藏身在此。戰争結束一年之後,美國終于回過味來,意識到伊朗才是"兩害相權取其重"的首選。于是,伊朗核問題浮出水面。與這一問題緊接着的是對伊朗動武的議論。熟悉國際事務的人們清晰記得,在伊拉克戰争之前,朝鮮核問題就已經暴露出來,但直到今天,美國也沒有在正式場合發表過軍事"警告",倒是朝鮮不斷地對美國發出類似警告。不是美國有意"厚"朝薄"伊",而是在美國新一屆政府的考量上,伊朗的政治、經濟和戰略價值超過朝鮮,而外交阻力、軍事風險系數卻又大大小于朝鮮。
第四節、短期内美國不會打伊朗(2)
二、伊朗戰争的一般邏輯:美國到了肢解蘇聯屍體收獲冷戰成果的時候。
世人關于伊朗戰争的"期待"和擔心,是有道理的:一則好戰的美國小布什政府連任,使其先發制人的戰略和改造中東的危險計劃得以繼續,*色彩強烈的賴斯接任國務卿,隻會爲馬力強勁的美利堅戰車加大"油門"。小布什政府被稱爲戰争政府,上任三年連打兩場大仗。乘勝追擊再下一國,爲本屆政府錦上添花的誘惑實在巨大。特别應該指出,小布什進行的那兩場戰争并非簡單地是在爲自己政府創造"政績",而是符合美國收獲美蘇當年冷戰成果、全面壓縮俄羅斯世界勢力範圍的大戰略的。南聯盟被美國撕碎之後,蘇聯超級大國的"遺體"已被肢解得七零八落,伊朗、叙利亞成爲蘇聯留給俄羅斯碩果僅存的政治遺産。趁俄羅斯崛起尚早"一統江湖",畢其功于一役,将爲自裏根和老布什總統以來美國稱霸世界的夙願畫一個完美的句号。所以,在美國政客的邏輯裏,不管伊朗有沒有核問題,它都應該被"消滅",核問題隻不過爲美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提前動手的借口。同時,攻滅伊朗,還有從石油上遏止中國、控制歐盟的戰略效益。有此諸多戰略上的好處,爲什麽不打?二則以伊拉克戰争得勝之師大軍壓境,虎視眈眈,當前美軍對伊朗的軍事态勢空前有利,且有鐵杆盟友以色列拔刀相助,軍事勝利把握很大;三則唇亡齒寒,伊拉克滅亡,伊朗頓失前敵。而目前國際政治格局失衡,沒有任何外部力量可以阻止美國,更沒有六十年前西班牙内戰時主持正義的國際力量武力介入的氛圍,伊朗隻能面臨孤軍奮戰的困境。 "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結果不問可知。伊朗既滅,叙利亞将成美以囊中之物。正是看到這一世界政治寒冬的冷酷事實, 12月19日古巴全國舉行了 "2004戰略堡壘大演習"。在空襲警報的回蕩聲中,400萬古巴人軍民展示了"抵抗和戰勝帝國主義入侵的能力"。
一、軍事打擊伊朗的強烈呼聲和具體計劃:會出現伊拉克戰争的翻版嗎?
鑒于此,一些歐洲和美國人在堅信美國軍事能力的同時,也毫不懷疑美國的動武決心,甚至設想了攻打伊朗的三種具體方式:"斬首領導人"、"清除核設施"、"推翻伊朗政權"。 美國著名的軍事情報網站"全球安全信息網"更刊登了一篇繪聲繪色的分析報告說:美國或以色列空襲伊朗的規模,應與2003年美軍對伊拉克的空襲類似,以B-2隐形轟炸機和F-117隐形戰鬥機,同時對伊朗展開立體式的猛烈轟炸。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麥德森透露,布什政府已經确定了具體打擊目标:位于波斯灣畔的布什爾核電站、位于中部的重要核設施、伊朗最高領導層成員以及德黑蘭等地的伊朗軍隊指揮部。最新一期的美國《大西洋月刊》報道說,美國國防部已完成了摧毀伊朗核武計劃的模拟戰争演習。計劃設想對伊朗的戰争将分三階段進行:先對掌管着伊朗的核和導彈項目的革命衛隊基地進行一天時間的空中打擊,然後對300個可疑的伊朗非常規武器地點和支援設施進行空中打擊;第三階段,美軍從伊拉克、波斯灣北部、阿塞拜疆、阿富汗和格魯尼亞四個方向同時進入伊朗,兩個星期包圍德黑蘭,扶持一個親美政府上台執政。
第四節、短期内美國不會打伊朗(3)
從白宮傳出的消息還說,一旦開戰,以色列轟炸機将攜帶美軍提供的巨型掩體炸彈,同美軍一起攻擊伊朗。
這幾乎就是伊拉克戰争的翻版。事實上這也是美國和以色列最拿手的現代戰争方式:空中打擊爲主,快速地面占領。
一些較有影響的美國政界和軍界人士也極力鼓吹對伊朗動武,認爲錯過2005年,伊朗的核設施将開始運行,美國軍事打擊伊朗的"時間之窗"将會關閉。
此情此景和一年前的此時此刻驚人相似:作爲美國戰争機器中重要部分的輿論系統,先行預熱和啓動。甚至連炒作話題也和發動伊拉克戰争時别無二緻。
但是,曆史真的會重現2003年伊拉克戰争的一幕嗎?
二、清晰而堅硬的"美國猶豫":投鼠忌器與力不從心
和大多數西方軍事理論家的預言相反,我以爲美國目前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的機率很小,特别在今年不現實,尤其是第三種全面入侵的極端方式幾乎就是不可能的--除非美國瘋了。美國越是說得煞有介事,越是讓人覺得虛張聲勢。拂去慣于遮蓋真實意圖的美式戰略煙幕,可以看到沙漠瓦礫一樣清晰而堅硬的"美國猶豫":
首先,伊拉克問題遠沒有達到"解決"的程度,美國這隻超級老虎的肚子裏,裝不下兩頭"沙漠駝鹿"。慘烈的費盧傑之戰和巴格達每天不絕于耳的爆炸聲證明,它還需要足夠的時間消化伊拉克。伊戰以來,美軍傷亡已經超過一萬餘人,而這個數字還在沒有盡頭地增加着。伊拉克反美武裝的戰鬥意志和能力,極大地影響着美國的戰争意志和新的戰争計劃。12月20日在白宮舉行的年終新聞發布會上布什承認,面對伊拉克殘酷的死亡場面,美國人的信心動搖了,"炸彈襲擊者顯然起到了作用"。美國一手策劃的伊拉克大選尚未開始,其國内宗教和民族沖突的内戰苗頭已現,"黎巴嫩"化當然是伊拉克人的不幸,那又何嘗不是美國"中東*化"的失敗?也許白宮主人和五角大樓的将軍們不能不屑一顧。在此之前,美國對伊朗采取大規模軍事行動--特别是入侵和占領,會不會使伊拉克國内的什葉派拿起武器支援伊朗,從而徹底攪亂伊拉克局勢,使兩伊變成一個戰場?而如果美國采用前兩種規模有限的"外科手術式"空中打擊行動,整個以色列和大部分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将面臨着伊朗彈道導彈的有效反擊。伊朗沒有核彈頭,但是有化學武器。這種反擊,完全存在着使戰争迅速升級的可能,從而使美國的雙腳都陷在兩伊酷熱的沙漠裏。那些蒙面的伊朗男女"自殺炸彈",提前昭示了美國國際反恐"越反越恐"的悖論。普京幾天前在印度指責伊拉克已成恐怖分子的"孵化"基地,進攻伊朗,其實是"孵化"基地的再擴大。而美國借世界反恐之名行自家霸權之實的真面目進一步顯露,霸權主義制造恐怖分子的事實愈加明晰,将帶來怎樣的國際反彈?已經有報道指出, 13個國家将在2005年初或盡短的時間裏,從伊拉克撤軍,伊戰聯盟正面臨徹底解體。此時,若美國冒天下之大不韪再打伊朗,會有多少國家附和?戰争是政治的繼續,而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行動,這是美國的戰争計劃者不能不考慮的。
其次,以色列參戰,将在*世界引起怎樣的民族反應?新仇舊恨,拔出蘿蔔帶出泥。
最後,伊朗人口七千多萬,是伊拉克的三倍,165萬平方公裏領土且擁有完整的常規軍事力量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伊朗經濟強勁,其國内政治基礎鞏固,同仇敵忾。美國在對伊拉克發動戰争之前,已對其進行了十二年制裁,又借聯合國核查之名翻箱倒櫃,把伊拉克的每一個角落都偵察得一清二楚。但所有這些戰争之外的巨大優勢,美國目前對伊朗都不具有,美軍根本不能指望以現有屯駐中東的兵力兵器發起進攻,會出現伊拉克戰争時摧枯拉朽的場景。對這樣一個未知數尚多的對手實施風險巨大的戰争行動,美國現有的軍事準備遠遠不夠。此外,伊朗國際形象也遠非薩達姆時期的伊拉克可比,一些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出于切身利益和國際道義的考慮,更加不會使美國圖謀輕易得逞。美國願意再付出一次類似歐洲分裂的國際政治代價嗎?
除此以外,烏克蘭的政治問題幾乎使美歐、俄重開冷戰,而本·拉登(game.mihua.net)的"核"反擊已獲得宗教允許;*得寸進尺,欲拖"大叔"下水等等煩惱,也都是讓美國分心的地方。
這還不算美軍逃兵在加拿大政治避難、前線士兵開小差、集體起訴美國國防部等等後院"火警"。
"故國雖大,好戰必亡"。美國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間沒有記起越南戰争的往事了。連續的高技術局部戰争的勝利,沖昏了某些美國軍人的頭腦,也使不少美國的右翼政客産生了近似狂妄的技術迷信。他們已經習慣于看着别人血流成河把玩零傷亡和低傷亡的巨大勝利。也許隻有美國的鮮血才能讓他們自己清醒過來。伊朗就是一個可以讓美國流血、流很多血的地方。我不相信精明的美國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三、美國會在什麽時候以什麽方式解決伊朗?
美國肯定有着搞掉伊朗的意圖和決心,但不是立即,更不會首選軍事手段。利比亞不戰而勝的樣闆對美國有着不能忽視的心理期待效應,另外,美國解決伊拉克問題的長期經驗,也完全适用于伊朗。我的判斷:美國将會施加包括國際社會的輿論壓力、外交圍困、經濟制裁和軍事威脅在内的綜合壓力,以促使伊朗從現有立場退步,先凍結其核計劃,然後再相機逐步削弱伊朗的綜合實力。在伊拉克問題獲得基本解決的時候,美國在保持國際政治高壓和經濟制裁的同時,可能會對伊朗采取有限的軍事行動,以削弱伊朗國家力量。待伊朗虛弱、孤立得和伊拉克類似的時候,那時才是一舉使用武力徹底解決伊朗問題的時機。美國現在所做的一切,不過是一場戰略心理戰而已,是對伊朗長期圍困性綜合戰争開始的前奏。這是一個沒有刀光劍影卻又暗隐深沉殺機的序曲。它不值得焦灼,但不應該忽視。
第五節、即将打破蘇軍紀錄:美國還将在阿富汗挺多久?(1)
導讀:
美軍在阿富汗苦寒的山溝裏已經9年了。當年蘇軍正是在第十年的時候,收拾行囊,扛着屍體和骨灰盒倉皇離去的。美軍還會堅持多久?
和蘇聯一樣--蘇聯入侵阿富汗是爲了進入印度洋,美國打阿富汗是爲了控制中亞的裏海油氣田。阿富汗的軍事力量,和兩個超級大國的軍隊從來不在一個級别上,但是,蘇軍已經失敗,按照作者的觀點,美軍也必将失敗,這是因爲阿富汗民衆已經把戰争當作一般生活狀态。他們可以祖祖輩輩打下去。哪支軍隊可以做到這一點?
從軍事上說,塔利班都是不穿軍裝的軍人,這讓那些昂貴的現代化武器系統,事實上無所用之。盡管美國目前還在向阿富汗增兵,但那些跟着美國人到處挨炸彈的歐洲人,似乎已經有點支持不住了。這和伊拉克戰争後期的情況一樣,正是因爲衆盟友的紛紛散夥,最後徹底影響到美國的戰争決心。
美軍在阿富汗已經進入第九個年頭了,幾乎肯定要打破蘇軍在阿富汗堅持十年的紀錄。
對于基督教世界來說,2008年聖誕節來臨前的這個冬月是百年來最寒冷的。先是12月3号孟買大爆炸四百餘人傷亡,作爲追随美國的代價,印度流下第一滴血;接着是12月7号,塔利班武裝襲擊巴基斯坦白沙瓦市,燒毀駐阿富汗北約聯軍後勤轉運站160多輛軍車。這是兩個互相關聯、遙相呼應的事件。美國已經知道,策劃孟買襲擊的武裝分子,得到了塔利班或"基地"組織的援助,加之正規軍後勤線幾乎同時被大規模攻擊,說明中南亞地區潛伏着巨大的恐怖襲擊"能量"。迄今爲止,美國自2001年在世界展開的反恐戰争,一直是在兩大地域--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大戰場--正規的軍事戰場和本國及盟國城市。但是,12月初一周内的兩大事件讓人們看到美國在兩大反恐戰場,同時遭遇重創。
如果我們稍放大一下視野,再看看伊拉克,還能感到更刺骨的寒意:美國已經和伊拉克政府簽訂協議,答應在2011年以前全部撤出;而英國将先走一步,2009年6月全部撤出伊拉克。遙想當年小布什政府左右開弓,大軍摧枯拉朽好不威風。僅僅8年過去,兩大戰場中戰績最輝煌的伊拉克即将鳴鑼;而曾經占盡優勢的阿富汗戰場,現在又噩運連連。不要小看了白沙瓦的大火。讓我們想想中國曆史上的官渡之戰,一支小軍竟敢斷一支大軍的糧道,這其中包含着什麽喻示?曾經在世界上耀武揚威20多年的美軍,曾經在十年前科索沃戰争中不可一世的北約大軍,面對一支隻有輕機槍和火箭筒的非正規軍,竟然連自己的後方都保護不了,這又表明了什麽呢?如果聯想到今年今年7月初,3架"支奴幹"軍用直升機被塔利班完整劫走,反複搜索仍蹤迹全無;8月,塔利班一次伏擊擊斃擊傷31名法軍,讓愛出風頭的薩科齊趕到阿富汗吊唁;11月,武裝分子劫持 "悍馬",并開着它耀武揚威地兜風;燒毀12輛美軍後勤卡車。今年以來,塔利班重新掌握南部重鎮坎大哈,并不斷"北伐",在距離首都喀布爾幾十公裏的地方設置據點,切斷從喀布爾到阿富汗南部地區的道路交通,并搶奪大量軍用物資;阿富汗現任總統卡爾紮伊也不得不私下和塔利班展開談判……就忍不住想到阿富汗正發生着重大的戰略轉折:塔利班在發動反攻!孟買和白沙瓦襲擊事件表明,塔利班已經将阿富汗戰争擴大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
第五節、即将打破蘇軍紀錄:美國還将在阿富汗挺多久?(2)
讓我們的視野再放大一些。2008年8月發生的俄格沖突,迅速演變成俄美(西方)戰略對峙,美國至今處于下風;而金融危機不合時宜的爆發,則讓美國多年來咄咄逼人的政治、軍事氣勢幾乎洩盡。有人在說伊拉克戰争和阿富汗戰争是美國最大的爛賬,"次貸"隻是金融危機的導火索而不是炸藥包。其實,兩大戰場的頹勢和金融危機是互爲因果,并在惡性循環着。很多人都被美國和歐洲在金融危機中的手忙腳亂迷住了眼,但基地組織和塔利班卻敏銳地發現這是一個趁火打劫的戰略良機,于是叠出重手,忙上添亂、火上澆油,讓美國焦頭爛額。僅憑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是一個不可小瞧的"狠角色"。當年靠着2美元的水果刀制造出 "911" 驚世駭俗事件的恐怖分子,又一次讓世人大開眼界。
毫無疑問,這兩次事件在全球軍事和政治領域的非主流舞台上,悄悄地展現了出了一個基本明确的态勢:那就是美國8年前領導的反恐戰争,正在全面持久戰中敗下陣來。觀察美國反恐戰争,最容易陷入的誤區就是直接對比雙方的軍事力量。這已經導緻西方傳統軍事學原理,無法解釋目前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弱攻強守"的"反常"現象。由于美國和西方長期把持世界話語權,反恐的口号下掩蓋了太多的真相。現在是該适度還原世界本來面目的時候了。
如果把政治、軍事和其他所有要素聯系起來看,美國及其率領的西方軍隊,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進行的戰争,本質上就是一場充滿宗教和文明沖突意味的"新十字軍東征"(布什在伊拉克戰争之初曾脫口而出這句話)。雙方對陣的每一個"戰士"背後,都站着無形的文明、信仰。綿延幾百年的十字軍東征無功而返的曆史,已經證明了這種"文明"和靈魂層面上的戰争隻有血腥殺戮而沒有最後征服的結果。抛開種種遮掩可以看出,今天兩個戰場上戰争的實質正是無形的靈魂與信仰之戰,武器隻不過是雙方的戰場"道具"。 近代史上西方靠着武器的先進幾乎占領了全世界,而正是因爲遭遇到"靈魂"陣地的阻擊,西方軍事力量始終無法完成在*文明地區的征服。隻有這樣才能解釋,美軍和北約聯軍,雖然在現代化武器系統上先進于伊拉克反美武裝、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好幾代,但卻不能戰勝對手,還導緻美軍和北約聯軍目前在正規軍事戰場,由最初的攻勢漸漸轉爲守勢和防不勝防。
在"精神"這個根本原因之外,是軍事上的其他基本規律在起作用。首先,美國和北約聯軍沒有遵循"兵貴勝不貴久"的古訓,勞師遠征陷入持久戰,以緻師老兵疲。美國和北約聯軍昂貴而龐大的武器系統,對于分散且平民化的對手無所用之,其對國力耗損巨大的弱點卻暴露出來,而後者無此顧慮,一個失血的巨人和一個健康的小孩捉迷藏,誰能玩到最後?由于阿富汗苦寒貧瘠,美國和北約聯軍無法因糧于敵,必須自備後勤,這就給對方以可趁之機,反成軟肋。其次,美軍和北約聯軍爲維和而來,而伊拉克反美武裝、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皆以戰争爲生存常态,前者以生爲要,後者視死如歸。雙方的意志力誰更持久不用比較即可分出。前者必須經常輪換,而後者可以祖祖輩輩打下去。誰更适應戰場的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适者生存"的規律在這裏意外地發揮着作用。有這樣一個數據:今年塔利班通過鴉片貿易獲利5億美元左右--這可是在全世界封堵下完成的。這就是塔利班"生命力"頑強的證明。一方面是美軍和北約聯軍後勤不濟,一方面卻是自己的自給自足。
第五節、即将打破蘇軍紀錄:美國還将在阿富汗挺多久?(3)
現在看,美軍和北約聯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當時都犯下了同一個戰略錯誤:隻有擊潰,沒有殲滅。這等于隻搗毀了"老鼠窩",而把"老鼠"趕了出去。在"精神"的凝聚下,這些"老鼠"又重新集合并繁殖發展,卷土重來。但這也是一個無法避免的戰略錯誤:美國和北約聯軍的強大軍事力量,并不是爲這種"隐形敵人"準備的,正如高射炮可以*但不能消滅蚊子一樣。新任美軍駐伊拉克司令已經意識到隻憑軍事手段無法解決問題,而我認爲,美國人很快也将意識到阿富汗戰争可能更麻煩。
跳出對陣的雙方看,伊拉克戰争也好,阿富汗戰争也好,其實都是直接服務于美國全球大戰略的"戰略性戰争"。前者是出于拔除俄羅斯國際政治據點,控制石油打壓歐元的所謂"大中東計劃",後者則是爲了提供駐軍中亞的接口,以推動北約東擴,擠壓、肢解俄羅斯的大戰略目的。從這一宏觀視角解讀,不難判斷美國下一步的戰略動向:由于伊拉克戰争已經部分完成戰略目的和應對金融危機的急需,美軍将在幾年内逐步撤出,但将留下重返機制;而在阿富汗,盡管局勢惡化,美軍不僅不會撤出,還會大力加強。這是因爲随着俄羅斯的迅猛複興,美國已重新把俄羅斯确定爲主要戰略對手,今後一切戰略的核心,都将圍繞俄羅斯來設計,格魯吉亞沖突和目前打壓石油價格的舉措已經把這一趨勢展現出來。作爲主要角力的舞台,中亞和東歐的戰略地位将日益凸顯,因此阿富汗的反恐大旗,不僅不會因爲塔利班的反撲而倒下去,反而會因此更高的豎起。奧巴馬還沒有上台,就宣布将增兵阿富汗4000人。這點兵力對于眼前的戰争形勢隻不過杯水車薪,但這是一個政治信号。美國可能已經知道,它在軍事上赢不了塔利班。但美國的着眼點本來也不在塔利班,它要的隻是阿富汗戰争爲它提供的政治和地理的"戰略支點",以"項莊舞劍"。如果隻是單純的美國和北約聯軍對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的戰争,8年的時間不算短,再有4年阿富汗戰争的時間就超将過越南戰争,有着慘痛教訓和商人化實用主義的美國,在金融危機的當口不會不考慮撤軍問題。但出于扼制蘇聯複活,策應獨聯體加入北約,統領北約和歐洲的美國大戰略考慮,美國決不會推倒自己千辛萬苦壘起來的阿富汗--中亞--東歐--北約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盡管它心裏非常清楚自己正走在當年蘇聯折戟沉沙的老路上。
由于美俄戰略較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決出勝負的事,可以肯定的說,美國和北約聯軍的阿富汗戰争還要繼續打下去。最近美國準備把北約聯軍後勤基地轉移到中亞的考慮,就證明了這一點。美國可以從伊拉克的泥潭裏拔出自己的一條腿,但還将在阿富汗滾燙的釜底上咬着牙堅持。美國到底能站多久?喜歡說變革的年輕的美國新總統也許會給世界一個說法。
第六節、2009年:世界軍事主舞台不在中東而在中亞
導讀:
這是一篇全景展望式的文章,發于2009年初的上海《第一财經日報》上。其時,中東戰争正打得熱火朝天,但是作者卻斷言本年度世界軍事舞台不在中東,中東現在的一切都是在拉開大幕,真正的舞台在中亞。就像拳擊比賽,重量級選手上場之前,先有幾個輕量級的選手上場活躍一下氣氛一樣。而今已臨歲尾,作者的預言已可以印證:俄美幾個回合過後,美國已宣布放棄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而俄羅斯也同時宣布撤銷部署瞄準美國反導基地的導彈。這些舉措看似風平浪靜,其實比中東那種血火硝煙深刻得多。
同一時間,北約最高司令警告說:北約可能與俄羅斯在北極發生戰争;而俄羅斯立即修訂軍事學說,毫不含糊地說要首先使用核武器,而且隻要是自己的朋友請求,俄羅斯将毫不猶豫地使用軍隊。
兩個小孩打架沒有多少人擔心,要是兩隻老虎怒目而視并且躍躍欲試,那人們會是什麽感覺?
中東和中亞的情勢類此。
以色列與哈馬斯打得起勁,還發起了地面戰。可以說以色列拉開了2009年的世界軍事大幕。但遺憾的是,這一年的軍事主角,卻不會是它。随着以色列開始地面戰,這場以搜尋哈馬斯戰術導彈爲目的的戰争,也就接近尾聲了。不因爲别的,就因爲以色列害怕打持久戰。而地面戰最容易導緻持久戰。在對哈馬斯和真主黨的前兩次地面戰中,以色列都吃了虧。所以,以軍以坦克擴大一下空中轟炸效果,吓唬一下哈馬斯,撞撞、壓壓,就得趕緊走。不然,哈馬斯就會從廢墟中鑽出來,其他外援的武器或基地組織也可能會鑽出來,那以色列軍就難以脫身了。别看以色列人說的硬氣,不打服哈馬斯不撤軍。兵法講"合于利則行,不合于利則止。它的坦克在加沙轉一圈就得回去。由于哈馬斯軍事反擊能力有限,更由于巴勒斯坦人的分裂,哈馬斯不會追擊。以軍一走,戰事就結束,以後就轉向外交扯皮。連帶地,2009年世界軍事開幕式同時結束。俄羅斯有軍事專家說,這場戰争會引發世界大戰,日本有軍事評論員也說會引發第五次中東戰争。我認爲都不會。首先,以色列沒有挑起地區乃至世界大戰的意圖,這也是美英支持它的原因。美國政府交接在即,新中東政策正在醞釀之中,美國不允許、以色列也不會此時攪局。以色列此戰就是要把哈馬斯手上的導彈摧毀掉,免得它用來轟擊以色列的核設施和核武器庫,這是緻命的危險。它并不想将戰火擴大到其他地方。而以色列在中東的主要對手之一的叙利亞,既無戰勝以色列的實力,更無和以開戰的打算。伊朗和美國及西方的問題還在糾纏中,對以色列加倍提防,雖然嘴上強硬,但實際上更不願意主動招惹以色列。叙、伊不打,誰會動手?以色列正是看到中東無人管,國際上還有人支持自己這一點,所以,放手大打哈馬斯,其猛烈和血腥程度爲曆次中東沖突所罕見。正是由于沒有外力介入,所以此戰來得快,去的也快。
南亞,印度對巴基斯坦氣勢洶洶,劍拔弩張。但我斷定,它不敢打。别看它裝的跟真的一樣,中國特使去調解它還故意不接待。其實,真放開了它,它也就洩氣了。原因很簡單:雙方都是核國家,不會最後分輸赢的。再說,打巴基斯坦師出無名。孟買是恐怖分子幹的,怎麽能讓巴基斯坦政府負責呢?印度強行開戰,隻能對美國在阿富汗的行動釜底抽薪。巴軍再也顧不上幫美軍打塔利班了,所以美國不同意印度打。印度敢不給美國面子嗎?印度的戰略是在大國間搞戰略投機,和美國鬧翻,不符合這一戰略。這是第二層意思。第三,它還要看看鄰居幹不幹。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印度應會三思。總之,印度就是擺個樣子給它的老百姓看看而已,平息一下公衆的怒氣,然後找個台階下。 所以,印度那邊也不是2009年的主要軍事舞台。
真正的軍事舞台在阿富汗。這是由美國的既定戰略決定的。奧巴馬還沒上台,其對外戰争政策已露端倪:那就是從伊拉克撤軍,向阿富汗增兵。從拔掉俄羅斯世界戰略據點的意義上說,美軍在伊拉克已經完成使命,但中亞事關美國和北約戰略全局。美國的既定目标,是成爲世界帝國。爲此,必須首先包圍和削弱當今軍事實力最強,最有成爲超級大國潛力的俄羅斯。美國近年來的顔色革命、再中亞國家駐軍、北約東擴、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俄格沖突引發俄西對抗等,都是美國大戰略下合乎邏輯的展開。這個過程剛進入短兵相接的階段。美國這一階段的目标是把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等拉入北約,徹底肢解獨聯體,然後繼續圍裹俄羅斯。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就是爲它的中亞戰略提供接口的。如果我們回顧一下21世紀的短短8年可以看到,正是以反恐爲名的阿富汗戰争,使美軍進入了中亞;而上述的一切變化,正是始于美軍進入中亞之後。2008年俄羅斯全球發飙,戰略轟炸機和航空母艦全球巡航,還跑到美國後院演習,鬧得世界上"冷"風嗖嗖。美國政府更替,但設計國家利益方面,是不會有大的調整的。雙方在中亞的較量将繼續。而這一背景,決定了阿富汗的戰事還将繼續。
阿富汗來說,最近兩年來,塔利班反擊力度空前,占領了阿富汗大部分地區,迫使總統派出特使和他們談判。2008年底竟連續焚燒北約聯軍後勤轉運站數百輛軍車,現在又逼近首都喀布爾。這種形勢,也迫使美國必須考慮在新政府上台後在阿富汗有所行動,壓制塔利班的氣焰,鼓舞聯軍的士氣。這就是美軍宣布近期向阿富汗增兵的原因。鑒于此,我預料阿富汗在2009年會有較大規模的戰事。阿富汗已經打成了持久戰。美國的攻勢赢不了戰争,但會讓這場戰略拉鋸戰再多幾個回合。
至于中亞,由于俄羅斯在格魯吉亞戰争中的兇悍表現,某些小國直接向俄羅斯發起戰争行動的可能性可以排除。當同樣是因爲俄羅斯的兇悍,将加劇這些國家的離心力,從而加劇政治層面的暗鬥。軍事是政治的繼續,不是炮火硝煙的代名詞。所以,盡管沒有刀光劍影,但依然扣人心弦。
中亞之外最吸引人的要數索馬裏國際艦隊搜剿海盜。對于世界軍事格局,這隻能算是個花邊新聞。因爲索馬裏海盜的根源在于其國内政治經濟局勢,各國去再多的軍艦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由于索馬裏不是世界戰略要地,故大國政治家不會在這裏花心思,此話題因此将很快失去新聞價值。
本文出處:http://book.mihua.net/txt/6/6561/6561_5.html
延伸閱讀:
戴旭:C 形包圍--內憂外患下的中國突圍(1/5)
戴旭:C 形包圍--內憂外患下的中國突圍(2/5)
戴旭:C 形包圍--內憂外患下的中國突圍(3/5)
戴旭:C 形包圍--內憂外患下的中國突圍(4/5)
解放軍空軍上校戴旭的醒世危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