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無人機指南》
從大型騰雲到手擲紅雀
專打雷達站的劍翔「沒返航設計」
劍翔反輻射無人機是國軍目前唯一的攻擊型無人機,具備體積小、機動性高、滯空時間長、短時間內完成放列、發射、撤收等優勢。(蘇仲泓攝)
因無人特性、造價相對不高,能執行多元任的軍用無人機廣受各國重視,近年大小戰事都可見其身影;中共亦頻以各式無人機擾我周邊空域,而這也反應了,兩岸在研製上存在相當落差。為此,作為我國軍事科技研發重鎮的中科院,日前特別展示在軍用無人機領域努力的成果,包括大型的「騰雲」、中型的「銳鳶一型」、攻擊型的「劍翔」,及將交予陸軍聯兵營使用的「旋翼型無人機」等,頗有平反意味。
騰雲無人機儘管尚未服役,但衛星導控、並能長時間(滯空約20小時)在中高度空層飛行的規格已然曝光。因機身大,酬載能力更強,包括電子光學、紅外線、合成孔徑雷達、電子偵蒐、語音航管通訊都能加裝,提供遠程、即時的監偵情蒐,發揮早期預警功能。
騰雲料明年完成作戰測評 將和美軍MQ-9B「高低配」
騰雲問世迄今,雖在台東活水湖有失事墜毀紀錄,但中科院飛測工作未歇,持續在台灣東部機場、基地測試,已多次被民眾直擊,據悉今年已完成研發測評,規劃明年完成作戰測評,再由軍種提出需求量產。由於軍方刻正向美採購4架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外界關注2型機屆時是否會有任務強碰與資源投入問題;對此軍方將領多次強調未來會以「高低配」模式搭配,即MQ-9B負責高空層,騰雲負責中空層,使兩機性能充分發揮、互補。
中科院研發的「騰雲」大型無人機尚未服役,但其衛星導控、並能長時間在中高度空層飛行的規格已曝光。(蘇仲泓攝)
銳鳶一型後移編海軍 提升艦隊辨識海上目標能力
銳鳶一型是國軍現役最大的無人機,一度隸屬陸軍,後移編海軍,改隸艦指部海上戰術偵搜大隊,負責中距離海面情監偵、戰果評估;由於系統內建情資分享與指管鏈路介接能力,可即時提供艦隊所需情資,有效提升海上不明目標識別能力。
銳鳶一型具雙重加密導控鏈路及備援飛導控設計,以及複合式EO/IR電子光學酬載,使其日夜間都能執行偵照任務。值得注意的是,過去銳鳶並無明顯型號差異,但現在加註一型,預期將有性能更加的二型出現,可以留意。
銳鳶一型是國軍現役最大的無人機,隸屬海軍艦指部海上戰術偵搜大隊,負責中距離海面情監偵、戰果評估,能有效提升海上不明目標識別能力。(蘇仲泓攝)
唯一攻擊型無人機:劍翔專打敵雷達輻射源
劍翔無人機則被明確賦予其壓制敵雷達站等輻射源目標任務,是國軍目前唯一的攻擊型無人機。根據軍方資料,劍翔具體積小、機動性高、滯空時間長(約5小時),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放列、發射、撤收等優勢,無論對攻擊任務或戰場存活率都有助益。發射前藉任務規劃,能以最佳路徑直搗目標上空,提早避開敵防空火網,加上能多機齊發,執行類似飽和攻擊的戰術,有效壓制目標區內輻射源,擺在台海戰場,將以中國沿岸雷達站為主要攻擊標的。
劍翔無人機以發射車裝載,擴大部署彈性,一車可載12架次,飛行距離達1000公里,即1000公里內的目標打擊範圍內,如果距離內縮,後500公里可作為無人機在空、持續搜索目標的裕度;至於飛行時速約每小時200公里,但只要鎖定目標,俯衝時數可拉到每小時600公里。
除打擊中國沿岸雷達站,中科院簡報影片也出現劍翔攻擊敵艦(艦上亦有雷達輻射源)的模擬畫面,顯示這種「玉石俱焚」的自殺無人機,具不對稱戰術運用特性,頗符合國軍當前建軍備戰方向,也因此沒有返航設計計。2022年,國防部的「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項目之一就是劍翔,將以年產量48架的速度達成需求;外傳已有首批劍翔撥交空軍防空部,部署在北台灣臨海高處,用予執行反登陸任務,被認為具拱衛中樞的作用。
劍翔反輻射無人機以發射車裝載,擴大部署彈性,一車可載12架次,飛行距離達1000公里。(蘇仲泓攝)
旋翼型無人機有助戰場偵蒐立體化 陸軍聯兵營率先接裝
至於旋翼型無人機,解決的是陸軍聯兵營的立體偵蒐需求。據指出,該系統有載重力高、懸停時間長(能長時間監控特定地區)、抗惡劣天候能力強(可抗6級風)、自主起降、即時影像傳輸特性,能就聯兵營預想的灘岸、城鎮等作戰環境,或遂行反空機將任務,提供戰術偵察與戰場監視,再藉國軍情傳系統予官兵週知。據了解,目前已有陸軍機步旅聯兵營率先接裝,進行最後驗證及測試,後續應能順利撥交全軍聯兵營使用。
旋翼型無人機因其自主起降、懸停時間長、即時影像傳輸等特性,能有效解決陸軍聯兵營有關戰場立體偵蒐需求。(蘇仲泓攝)
除前述幾型無人機,國軍實際上還有一款小型無人機「紅雀」,目前已在陸戰隊服役。因於中、大型無人機得仰賴一定長度跑道和設施起降;加上實務上得面對開戰初期,機場成為共軍導彈優先摧毀標的,而無從起飛發揮戰力的困境,反輻射無人機得靠發射車機動至合適位置,才能發射執行攻擊任務,顯然都有先天限制。因此,能以手擲方式起飛的紅雀,即便偵蒐能力不如中、大型無人機,惟就特定部隊行動或任務樣態,仍是有其戰略價值。
小型無人機「紅雀」已在陸戰隊服役,手擲即可起飛的紅雀,即便偵蒐能力不如中、大型無人機,然就特定部隊行動或任務樣態,仍有其戰略價值。(蘇仲泓攝)
軍用無人機研製下一階段:「偵打一體」與「巡飛彈」
在騰雲完成作戰測評、依軍種需求展開量產、銳鳶二型浮出水面、劍翔形成戰力後,中科院除得確保各案順利執行,下一階段的無人機研發重心將擺在何處,也備受關注。據了解,參照近年亞塞拜然使用土耳其至TB-2無人機取勝等經驗,及近期中共頻以大型無人機侵擾我周邊空域,同時具備偵察與打擊能力「偵打一體」的中、大型無人機,顯有加速發展必要。
再來,則是與劍翔同樣被定位為「巡飛彈」、「遊蕩彈藥」,但體積更小的攻擊型無人機,也在研製名單之列,對應型號類似美軍的「彈簧刀」(也實際運用在俄烏戰場),小到只要裝在背包裡,無論地面、海上、空中都能發射,直接飛抵敵軍掩體後方或車輛裝備處攻擊,除具實質殺傷性,也能對其產生心理壓力,使其提心吊膽,深怕死神「從天而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