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砲甲車  

雲豹甲車早期原先就生產過105公厘砲型的戰砲甲車(中),但未受陸軍裝甲兵青睞。圖/國防部提供

新聞幕後/裝甲建軍思維很敏感 輪式「黑熊」很無奈


2017-05-28 聯合報

軍用輪型裝甲車延伸出的砲車,任務和履帶型的主力戰車不同,前者用於地面作戰時,支援步兵作戰中直射火力、進行強襲攻堅的任務,後者則用於進行地面決戰。目前美、日、中共,都已有輪型戰砲甲車研發並服役,具備快速機動的強勁火力,國軍至今則還尚未跟上腳步。 

裝甲車衍生出有砲塔的砲車,美軍稱之為「機動砲車」,日本則稱之為「機動戰鬥車」,共軍稱之為「輪式突擊炮」,我國防部軍備局則定名為「戰砲甲車」,用以跟履帶型的主力戰車區別。因為我國陸軍裝甲兵心目中的「戰車」,向來有非「履帶型戰車」不可的建軍堅持。

國防部軍備局早在民國97年就研製出配備105砲塔的第一代雲豹甲車,但當時以「輪型戰車」向陸軍裝甲兵學校推薦時,卻遭到嚴拒,相關推介人員被兵監將領寒著臉送客。因為此事牽涉兵科建軍傳統的思維敏感。

裝甲兵心目中的「戰車」,傳統都是以履帶推進,不是用輪胎跑的;長年來陸軍裝甲兵科心目中建軍首選,就是要換裝美軍M1A1或A2的艾布蘭主力戰車,拒絕其他輪型甲車進化而來的砲車影響裝甲「血統」,國軍輪型砲車發展與應用因此停滯至今。

國軍擁有近千輛履帶型主力戰車,包括M60A3與CM-11,除了陸軍裝甲旅外,也分配給陸軍機步旅;海軍陸戰隊戰車營早年原使用M41輕型戰車,2010年起也使用M60A3。但履帶車行進委實緩慢,為了運用台灣道路資源,陸軍機步旅與憲兵裝憲營近年開始換裝輪型的雲豹裝甲車。

但近年漢光演習兵棋推演發現,陸軍機步旅固然換裝了時速可達100公里的雲豹裝甲車,但整體機動性卻仍然沒有提升,執行跨區增援出現困難,原因就是被只能跑32公里的M60A3履帶戰車拖住;講究快速機動的陸戰旅,面對笨重複雜的主力戰車,一樣也面臨這個問題。

美軍為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創建出「史崔克旅」,將機步旅的載具換裝輪型裝甲車,並以8輪105公厘機動砲車(MGS)取代履帶戰車,讓機步部隊跑起來。

為克服陸軍裝甲兵的建軍思維的敏感,國防部軍備局因此改弦易輒,捨去「輪型戰車」的名詞,將具備主砲塔的輪型裝甲車,正名為「戰砲甲車」,與「主力戰車」作出區別,避免冒犯裝甲兵非履帶戰車不可的思維。建軍上陸軍裝甲旅仍使用地面決戰需求的履帶主力戰車,但也試著推展輪型戰砲甲車,希望汰除機步旅的履帶主力戰車。

雲豹105公厘戰砲甲車在被網友封為「黑熊」計畫,在網際社群中具有一定討論度。兩棲裝載版的雲豹二代戰砲甲車雖獲得陸戰隊青睞,但海軍5年兵力整建計畫委實是樓閣之聲,能否在海軍重重造艦計畫中突圍尚未可知;近年陸軍經常赴美軍史崔克旅見學,面對這類共軍已經投產服役的輪型戰砲車,能否獲得國軍採用,受到關切。

戰砲甲車  
日本防衛裝備省官網公佈研發中新型13式機動戰鬥車(MCV)的應用模式。圖/翻攝自日本防衛裝備省官網

MGS  
美軍「史崔克旅」,將機步旅的載具換裝8輪裝甲車外,也以8輪105公厘機動砲車(MGS)取代履帶戰車。圖/翻攝自美國陸軍官方網站

MCV  
日本防衛裝備省官網公佈研發中新型13式機動戰鬥車(MCV)的應用模式。圖/翻攝自日本防衛裝備省官網

共軍09式  
共軍09式105公厘突擊炮。 圖/騰訊網

延伸閱讀:

探討:國軍裝甲部隊的「戰車放棄論」

戰車不適合城鎮戰?面臨街道巷弄的局面都是坐以待斃?

戰車在城鎮戰中隱身的迷彩取材自海軍

解放軍:坦克開始注重工業美學與不安裝冷氣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