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 98 医生的敌人
發佈日期:2014年11月13日
https://youtu.be/56LAajpQwVU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感謝各位來到《羅輯思維》捧場,今天我們先從一個小故事跟大家聊起,故事的主人公叫張強,是個大夫,幾年前他在杭州工作,是當地著名的血管外科方面的專家,有一天,他白天已經乾的非常累了,七台手術,下手術的時候已經是夜裡11點,他正準備上車回家,剛坐上車,就來了一個電話。
打來電話的是距離杭州不遠的一個縣,叫桐廬縣的縣醫院,當天這家醫院收治了一個病人,是因為交通肇事導致病人腹腔動脈出血,你想想那個情況,把腹腔打開之後,裡面全是血,而且清理不干淨,因為動脈血管的那個血壓特別高,馬上血又佈滿了整個腹腔,最後你連那個血管哪兒破了都找不著,當地縣醫院的水平相對總是差一點嘛,這種情況沒有見過。
最後只好想了一個笨辦法,派了一個大夫,用全身力氣壓住病人的腹腔,胡亂的把這個血管給摁住,讓血液的流量稍微降低一點,一方面給這個病人大量輸血,這就是個維持,說白了就是醫生和病魔進行對峙,但是時間一分一秒正在過去,這是一個必輸的結局,所以當地的醫生實在沒辦法了,只好給著名的張強打了一個電話,說你能不能來看一看?
那醫生嘛,當然這個時候就是醫德的體現了,張強二話沒說,撥轉車頭,就從杭州開到桐廬,這段路平時要開個一個半小時,而他當天開了半個小時就到了,據他後來講,當天的車速達到了140邁,也真實蠻拼的。
但是張強到了現場,發現他也沒有辦法,他也沒有見過這種情況,但是病人危在旦夕,怎麼辦,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很奇巧的辦法,就是從病人的大腿根的動脈切一個口子,然後用導尿管從裡面塞進去,導尿管很細,一直往裡塞,一直往裡塞,一直塞到腹腔的動脈管,那兒不是有個破口嘛,給塞出來,正好導尿管的頭上有一個小球,所以這個小球可以把那個破口暫時地堵住,如果這個辦法能夠成立,那這個時候趕緊清理腹腔裡面的血,然後把那個破口找到,把它縫合。
這辦法行不行呢,沒有人知道,那隻好試,一試,果然成功了,所以張強當時就通過幾個小時的搏鬥,把這個病人從鬼門關上給拉了回來,皆大歡喜。
當然了,我們今天並不是想講一個普通的治病救人的故事,我們想講的是,你有沒有聽的出來,在剛才我描述的那個過程當中,張強醫生其實有三次違法,第一次違法當然就是因為車速開太快,140邁,開什麼玩笑,違反交通法規,第二次違法呢,是當時的中國醫學界規定,一個醫生只能單點執業,換句話講,你是哪個醫院的大夫,你只能在這兒乾活,你要是到別的醫院幹活,就算你把病人給救活了,違法,中國是一直到2009年才開放大夫的多點執業的。
那第三次違法,不知道你注意到一個細節沒有,就是張強醫生最後用的是導尿管治好了病,可是導尿管這玩意兒啊,從來沒有進入血管外科的醫療器械的範圍,所以說的不好聽點,如果這位病人當時死了,張強醫生很可能要為此擔責的,你為什麼用一個從來沒有用過的醫療器械,這是不是一個醫療事故的直接原因,沒準兒就說不清楚了,因為這是一個臨時起意的,一個創造性的動作。
說到這兒,其實就引出今天《羅輯思維》的話題了,就是醫學,醫生,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工作,中國外科學的大家,裘法祖老先生,前兩年剛去世,他就講過一句話,說醫生治病,就是把病人一個一個的背過河。你看,這個背字,用的真是好,一般我們都說渡過河,可是渡,它總得有艘船吧,船是一種相對靠譜,安全的工具,可是治病哪是這麼回事呢,難不成你病人上了船,我就有責任一定要安全的把你帶到彼岸,哪裡有那回事情。
人體實在是一個太複雜的機器,即使是現代醫療這麼發達了,我們解開的秘密仍然是一點點而已,所以一個病人一旦交到醫生手裡,事實上,咱倆立即結成了一個叫利益共同體,你在水里,我也在水里呀,你的責任是挺住,我的責任是跟水搏鬥,跟這條激流搏鬥,能不能過去,咱倆心裡其實都沒數,你隨時可以丟掉的是一條命,我隨時要斷送的是我的職業生涯,就像我們剛才講的張強醫生,什麼交通事故啊,什麼醫生違反單點執業的規定,什麼醫療事故這些事,在那個剎那根本不用去想,那個時候只能想一件事情,怎麼想盡辦法把你從鬼門關上給搶回來。
所以一般來說,我們對於醫生總有一個看法,覺得我交了錢,我是消費者,我是大爺,跟一個木匠差不多,我給你提供錢,你就應該給我提供我滿意的服務,但是哪裡有這麼簡單呢?世界各國,即使是很發達的國家,有兩個社會事業的領域,它的問題是永遠解決不了的,一個就是醫療,一個就是教育。
為啥這倆最難,因為他面對的是人對未來的一個巨大的預期,而這個預期又不可能完全達到,就像教育對吧,所有人去受教育,總想成才,可是誰能保證你一定成才呢,醫生也一樣啊,你總是想治病,可是誰能保證你不死,你的病全能治好呢。
所以這兩個問題,在所有的國家它都很糾結,這和木匠可不一樣啊,木匠,你把一個桌子交給他,他就應該幫你修好,如果他修不好,他就說,兄弟不行,你另請高明,可是大夫有這個權利嗎,一個病人抬到你的急診室,你即使說這個病我沒見過,你馬上就得收拾,你就得想辦法,對吧,你根本就打不回去。
而且在治病的很多關頭,你是得賭的啊,你也不知道怎麼個情況,就說這一針打不打,打下去有可能活,有可能死,你打不打,他要隨時做這樣的決策,而且人體有一個最大的特徵,跟桌子不一樣,就是有個體差異性,甭管做了多少實驗,醫學教科書上怎麼寫的鐵板釘釘,任何醫術,它都有可能在某個個體身上失敗,所以很多意外事故一旦發生,醫生也說不清楚,所以這個職業是一個背人過河的職業。
為了說清這個職業呢,碰巧,我們看到了一本書,《心外傳奇》,這本書啊,前一陣我們《邏輯思維》賣圖書箱的時候,我們選了它,這本書的作者叫李清晨,他自己現在還是哈爾濱一家醫院的心胸外科的大夫,這本書就詳細描述了心臟外科的發展歷程,從最早開始在心臟表皮上做工作,到後來能夠打開心臟,再到好來心臟移植,一直到現在的人工心臟,這個過程真的像史詩一般。
在這本書當中,故事寫的也非常的好看,那為什麼心臟值得這樣寫呢,因為它實在是人體上太獨特的一個器官了,首先,它不停地在跳動,第二,你一旦要治愈它內部的病,你總得打開它啊,可是手術刀打開心臟之後,血流盡,人馬上就死,所以在醫學史上,心臟一直是一個禁區。
你看19世紀的時候,其實那個時候的外科水平已經發展的很高,什麼腸胃,包括其他臟器的手術,已經開始起步,甚至成熟,但是心臟沒人敢碰。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有一個著名的奧地利醫生叫比爾羅特,他也是號稱外科學之父,他當年創造的大面積的胃切除的手術,直到今天醫院還在用他當年的方法,一百多年前的人,可是他就講過一句話,說誰都別去動心臟,誰敢對心臟做手術,那是對外科手術的褻瀆,誰敢動心臟,誰就將身敗名裂,確實,它實在是太難了。
但是醫學領域有一個特點,就是任何祖師爺定下來的清規戒律沒有用,後人們是不會遵守的,不是學生不聽話,而是那個情境讓你沒法遵守,你想想看,當一個病人躺在你面前,你如果發現還有一線生機,你怎麼會不上手呢,即使這個地方在心臟又如何? !
所以比爾羅特是1894年死的,僅僅兩年之後,人類歷史上就出現了第一例心臟外科的手術,1896年,這事是發生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當時一個年輕人被人拿刀刺了心臟,所以警察就趕緊就把他送到醫院,醫生一看,也是很麻煩,但是得治啊,打開一看,萬幸,心臟壁沒有破,僅僅是上面有一道1.5厘米的口子,那醫生趕緊就得拿針來縫,這時候什麼比爾羅特啊,這些話早就丟掉了。
但是心臟特別難治在哪呢,它不停地在收縮,在搏動,對吧,所以醫生只能趁心臟鬆弛的那一個剎那縫一針,下一次再鬆弛的一剎那再縫一針,縫完了,好了,這個小伙子精精神神的離開了醫院,這就是歷史上第一例心臟手術。
當然,這例心臟手術,並不構成什麼醫學上的大突破,但是它畢竟打破了比爾羅特講的那個魔咒,自此之後,隨著人類醫療技術的緩慢進步,像什麼抗感染,輸血,這些技術漸漸成熟起來了,人們對於心臟外壁損傷的手術再也不發怵了。
比如說二戰的時候,有一個著名的醫生叫哈肯,他就親手在戰場上救活了134名士兵的生命,而且他創造了一個奇蹟,百分之百的治愈率,雖然心臟的外壁被砲彈的彈片擊中,只要心臟沒有破開,哈肯醫生就能救你一命,但是不管怎麼講,這個時候所有的心臟手術都是圍繞著心臟的外壁,如果裡面出現病變或者損傷,怎麼辦呢,仍然是束手無策。
那第一次突破發生在什麼時候?其實也在二戰期間,據《心外傳奇》這本書介紹,是在1944年的美國,那這次突破的突破口是在一種病上,叫法洛四聯症,這是一個學名了,一般來說稱之為叫藍嬰病,就是藍色的嬰兒,那嬰兒為什麼會變成藍色的呢,因為缺氧嘛。那為啥缺氧呢,因為肺部供氧,而到肺部的血液量不足,就容易缺氧,嬰兒的渾身皮膚變得青紫。
那為什麼供血不足呢,當然就是因為心臟內部有損傷,而且這是一種先天性的心臟病,即使到現在,這種心臟病的發病率其實很高,是千分之七,那這種病其實後患也很嚴重,有13%的嬰兒根本就活不過一歲,如果長大之後呢,他的很多生活質量也受這種病的折磨而受到影響,現在在中國的農村,這種病仍然是嬰兒死亡率第一的病。
那這種病原來是沒得治的,因為心臟打不開,更何況是嬰兒,那麼小的心臟,怎麼能夠打開治療呢,但是有一個大夫在1938年的時候,就在想辦法,而且這是一個美國的女大夫,叫塔西格,她想的辦法其實也很簡單,並不需要打開心臟,而是在心臟的血管和肺部的血管之間架一個通道,讓流向肺部的血液更加豐富,所以這是叫姑息療法,就是我不解決病根,但是我緩解病情,直到今天我們的醫院裡還在,為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兒做這種手術,它的正式名稱叫BT分流。
剛才我們講到的那個女醫生塔西格,她姓名的第一個字母T就在這個名稱當中,但是你注意到沒有啊,她仍然是排第二位的,前面還有個字母B,這個人是誰呢,他叫布萊洛克,這個人是美國當時霍普金斯大學醫院的外科主任,因為霍普金斯大學醫院是美國最好的醫院了,所以這個人就算是美國外科學界的泰山北斗。
那你可能會說,由這樣地位高的醫生,做這種開創性的突破性的手術,那是眾望所歸啊,其實不然,越是地位高的人,往往越繞著這種手術走,為啥,風險太高嘛,你那麼高的地位,經常有人死在你的手術台上,那你不身敗名裂嘛?所以這個布萊洛克他願意做這種手術,其實只有一個解釋,就是他愛做手術,尤其是在一些手藝人密集的行業裡面,他為什麼幹這個事,你甭找別的解釋,就這一個解釋,他愛幹這個事。
這個布萊洛克其實前半輩子挺坎坷的,他大學畢業的時候其實成績不是很好,雖然第一份工作找到了霍普金斯大學醫院,但是因為成績不好,至少不是學霸吧,所以普通外科這種大科就沒他什麼事,他直接給分到了泌尿科。
但是他幸運的是,他的頂頭上司那個老闆,就是泌尿科的主任特別喜歡他,覺得他是一個外科奇才,就把他推薦到了普通外科,但是呢,布萊洛克這個人脾氣不太好,和同事們處不來,大家後來工作了一段時間,就把他給轟走了,所以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低谷。
但是緊接著呢,他就又倒霉催的,得了當時世界上的一種絕症,叫肺結核,肺結核在我們今天看來已經不是什麼絕症了,但是在上個世界二三十年代,得了這種病,那活下來的機率是不高的,像林黛玉啊,茶花女啊,都是這麼死的,沒準兒作者心裡想的,都是肺結核這種病,大文豪魯迅先生也是得肺結核死的,所以這種病真的叫九死一生,這布萊洛克得的就是這玩意兒。
他在療養的時候就天天在那兒想啊,如果放我一條生路,我要是能活下來,我一定要做一番大事業,後來赶巧,這九死一生的一生的小概率事件,真的就落到他的頭上了,沒死,而且後來還康復了,所以他就玩命得用這條撿來的命去工作,創造了大量醫學界的成就。
到了1941年的時候,霍普金斯大學醫院果然就又把他請回來,當他原來想當一個普通醫生都不成的普通外科,當外科的主任,那當然了,他的處境這個時候也很微妙,因為周邊的朋友,同事,都對他知根知底,知道他是原來被轟走的,所以這個時候他的地位並不能說很穩固,所以他要是冒險做BT分流這樣的手術,尤其是第一例,而且在嬰兒身上做,這個風險還是太高。
這個時候我們就得說,醫生做創新和其它科學家那是不一樣的,我們以前講的什麼伽利略,牛頓,愛迪生,他們就是做實驗嘛,反复的來嘛,對吧,越刻苦,越做的實驗多,成就沒準就越大,但是醫生沒有這個機會啊,你能自豪的講,我為了攻克這個醫學難題,死在我手術台上有300條人命嗎?他們不能這樣做啊。
所以很多醫生的突破性的成就,既來自於前人的積累,又來自於他自己的運氣,就是當一個病例,一個機會出現的時候,你要做臨時的判斷,我到底要不要和病人共同冒這個風險,把他背過河去,背不過去,他會死,而我會身敗名裂,往往機會只有一次。
那對於布萊洛克來講,這次機會出現就是1944年,要知道他跟塔西格兩個人認識還是頭一年的事情,1943年剛認識,但是兩個人一拍即合,對於BT分流術這種手術方案的設想,都覺得靠譜可行,所以做了很多理論上的推導,但是要知道,他們沒在活體人身上做過實驗,甚至動物實驗也只在一條狗身上做過實驗,雖然成功,但是只有一例嘛。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醫學史上經常出現這種事,你一個想法剛剛成形,突然病例就出現了,你要不要試,該做決定,那這個病例呢,當然是一個嬰兒了,叫艾琳,在那個時代,很多父母一旦聽說到孩子得的是先天性心臟病,往往直接就把孩子扔了,所以那個時代棄嬰現像是特別普遍,先天性心臟病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
但是這個艾琳的父母就捨不得,這孩子已經長到一歲多了,藍嬰的很多症狀已經非常明顯了,孩子奄奄一息,對於艾琳的父母來講,只要有一線生機,哪怕讓孩子多活一天,他們都願意去嘗試。
所以在孩子父母如此懇切的眼神下,你說布萊洛克該做什麼樣的決定呢,是該不該把自己的身家性命,談不上身家性命,至少是職業信譽,聲譽搭上,去做這次本來還不成熟的手術呢?
你看好醫生就是這樣,上,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即使此前只在一條狗身上做過實驗。當然,後來這兩個人非常幸運,這次手術居然就成功了,而且一旦成功之後,僅僅在五年內,就讓1000名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兒脫離了鬼門關,所以這個手術的方法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說到這兒我們就要問一個問題了,醫生的敵人到底是誰?如果是其他的手藝人或者專業知識分子,他們面對的敵人很簡單啊,就是他們行當裡的這個大難題,就像我們以前講的費馬大定理,歷朝歷代的數學家他們的敵人只有這道題本身,不管這個故事多麼千迴百折,多麼具有戲劇性,敵人是確定的。
而醫生這個職業,他面對的敵人除了病魔之外,其實還有第二個,那就是他自己,他經常要做這個選擇,當機會出現的時候,我要不要把自己給搭進去呢,醫學史上很多重大的突破,其實都是醫生把自己給舍進去而取得的,比如說以前我就看過一則材料,人類在發現導致胃病的那個幽門螺旋桿菌的過程當中,就有一位醫生,因為他一直懷疑是有一種病菌導致了胃病,那這是什麼病菌呢,它是不是一定存在呢,沒有人知道。
那個時候醫療手段也缺乏,所以他做了一個很簡單的決定,就是把一個胃病病人的嘔吐物給喝下去,一般人做得到嗎,然後他果然得了胃病,他就證明醫學界看,你看,這就是這種病菌導致的。
還有,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也是在《心外傳奇》這本書裡講的,有一個也是治療心臟病的醫生,叫福斯曼,那個時候就比較早了,1929年,那個時候剛剛人類有了X光技術,可以透視人體的內部,但是你想,心臟這玩意兒它是包起來的,X光沒法穿透到它內部,把它那個內部的生理結構給豐富的顯現出來,所以得有一個辦法,什麼呢,就是往心臟裡面打顯影液,給心臟來一針,往裡打顯影液。
這玩意兒太危險了,也不靠譜啊,所以又一個醫生叫福斯曼,福斯曼就想,我能不能用這麼個辦法,其實這個辦法,就是剛才前面我們講的張強醫生想的那個辦法,從胳膊這兒把血管給切開,然後用一根導尿管從血管裡面伸進去,然後一點一點捅,捅進心臟,然後把顯影液給擱進去,然後再到X光機面前拍一張片子,把心臟內部的結構給顯影出來。
那誰干呢,沒人幹,沒人幹,福斯曼說我幹呀,我來這事啊,他領導說,你別胡鬧,別胡鬧,踏實呆著吧,這事要出人命的,不行。
正好這個福斯曼跟他們醫院的那個管醫療器械的小護士很熟,你看平時泡妞還是有好處的,他就跑到跟小護士講,說我要做一個實驗性的手術,你配合我一下行不行?護士說可以啊,可以啊,大哥哥,然後就跟他去了,他到手術室之後呢,趁這個小護士不注意,就給自己來了一刀,把靜脈血管在胳膊上給割開了,然後就讓這個護士配合他把導尿管往裡捅,這小護士當時就給嚇哭了。
但是因為關係好嘛,然後就一邊哭一邊配合著他往裡捅,先在這個手術室裡往裡捅了大概30厘米,然後又扶著他走下樓,因為那個醫院的X光室在一樓,到了一樓,然後去拍了一張X光片,最後又往裡捅了35公分,最後是達到65公分,最後捅進去,把顯影液打進去,然後拍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心臟內部的結構的顯影圖。所以,你說我們能不尊敬醫生嗎,每一種突破,在醫學界都是他們這麼玩命帶來的。
讓我們接著聊醫生的敵人這個話題,下面我們要講的故事,還是來自於《心外傳奇》這本書,剛才我們講的所有關於心臟外科的手術其實都還圍繞著心臟的外面兜圈圈,還沒有人能夠打開心臟,而醫生是有這個衝動的,因為不能打開,不能直接看到它內部的結構缺損,很多病是沒法治的,但是這方面的難度也實在太大了。
從上個世紀的30年代開始起步,50年代,20年才看到一線曙光,在這方面走的最遠的是一個加拿大的醫生,叫比奇洛,他就提出來一個非常新鮮的想法,說我們能不能先把人的體溫給降下來,讓血液循環變慢,這個時候,我們把流入和流出心臟的那幾個血管給它掐死,再把心臟打開,利用這短短幾分鐘寶貴的時間,把它裡面的東西修復,然後再縫合,然後再把血管放開,再啟動血液循環,這個方法可不可行?
不管可不可行了,先拿條狗來試嘛,你看狗也挺倒霉的啊,試了發現可行,居然搞完了之後,有51%的狗可以活下來,但是我們得說,這51%這數字距離拿活人去做實驗,就差的太遠了,一個手術台上如果要死一半的人,誰還會上呢,對吧,還不如在家等死呢,沒準兒自癒的這個可能性還要更高,所以比奇洛這個大夫就特別的鬱悶,就不斷的把自己所有的研發的資料,現階段進展的細節向醫學界公開,以求助於同行。
那個時候可沒有什麼現代化的投影儀,PPT這些東西,他居然能夠做到在自己手術的時候,給狗做手術的時候,給自己拍照片,然後把這些東西以膠片,用當時的幻燈機放出來給大家看,看到很多細節,所以這對醫學界當然是一份寶貴的資料,很多醫生從此有啟發,然後就開始了在比奇洛的實驗的基礎上往前走。
這就談到一個美國醫生,叫劉易斯,他就幹了這個事,後來他通過他自己的研發,把這個成功率提高到90%,你看,這個數字就很漂亮了,所以到這個時候,事實上在人身上做這樣的實驗,時機就已經成熟了,但是你看,醫學永遠不是醫學內部的事情,比奇洛比較倒霉,他到最後,也沒拿下醫學史上的這一頂桂冠,作為第一個打開心臟做手術的大夫。
那為啥呢,因為醫學界有一個共識,就是這個案例最好是一個小患者,一個小孩,但是比洛奇所生活的加拿大,整個社會氛圍是比較保守的,尤其是涉及到小孩,大家就更加謹慎,而且比奇洛是在一家成人醫院工作,他醫院裡沒有小孩患者,雖然跟他的醫院隔一條街,就是一個兒童醫院,但是雖然屢經說服,但是沒有一個大夫願意把自己的患者,推薦到他這兒,也沒有一個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冒這份風險,所以雖然整個條件,理論,實踐全部都成熟了,但是比奇洛生就找不到第一個願意接受手術的患者。
而另外一個主人公,剛才我們講的美國醫生劉易斯,他的運氣就比較好,因為美國的社會風氣相對來說比較開放,當然了,還有另外一個因素了,美國的整個的人口基數要大得多,願意嘗試這種事情的人也多得多,所以在1952年,劉易斯先生第一次拿到了一個患者,這是一個五歲的女孩,叫杰奎琳,果然,就用這套方法,杰奎琳被治好了,而且治好之後活蹦亂跳,後來長大還生了倆孩子,後來這個杰奎琳還當了木匠。
你想想看,那也是體力勞動者,說明這個心臟治好的,還真是比較完善,所以這個比奇洛和這頂桂冠失之交臂,當然後來,在醫學界還出現了這樣的一個八卦,劉易斯說我是破冰者,比奇洛隔著遠遠地說他無恥,不要臉等等,這是一個行業內部的爭議。
但是從這個過程當中,我不知道你看出什麼,就是當一個醫生他所身處的社會環境,當它的病人不願意跟他配合的時候,他縱有一身本事,也是沒用的,那下一個問題又來了,我們能不能夠把心臟打開的時間再延長一點呢?因為剛才講的那個案例,小女孩杰奎琳她的心臟只被打開了5分鐘,因為她的心臟的破損比較小,所以稍微縫兩針就馬上可以縫合了,但是如果是比較嚴重的心臟缺損,就需要比如說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那剛才那套方法就肯定沒法用了,所以帶著這個難題,劉易斯醫生就接著往前探索。
但是很可惜,醫學就是這樣,一個將軍打贏了一場戰鬥,你未必能夠打贏第二場,劉易斯醫生在後來的探索當中連續失敗,居然有兩個孩子死在了他的手術台上,你不要以為病人死在醫生眼裡反正看慣了,不在乎,那怎麼可能,更何況是兩個孩子,所以給劉易斯醫生帶來的精神打擊就特別沉重,他堅決不干了,就從這條探索的路上給撤回來了。
那接過這一棒的人是誰呢,就是劉易斯的助手,而且就是上杰奎琳那台手術的他的那個助手,這個人叫李拉海醫生,李拉海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思路,說我們能不能夠讓另外一個人,同時跟我的病人上手術台呢,因為心臟不就是個水泵嗎,它就起到一個泵血的作用,既然我們要把這台水泵給停下來,我們能不能藉一台過來?
這個想法確實也很奇幻,如果兩個人上手術台,把這個人的心臟先停下來,把他的整個的血液循環的機制接到另外一個人的心臟上去,然後挺一會兒,挺住,這邊趕緊做手術,獲得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你這個想是可以想,但是這馬上就牽扯到倫理問題了,當時不管是醫學界,還是新聞界都有人反對,大家說,難道你要創造人類歷史上第一例死亡率200%的手術嗎,因為很可能另外一個人也出現生命危險啊。
但是不管怎麼樣,醫生的運氣還是要看患者的配合,這個時候就真出現了這樣的一個病例,是美國的一對夫婦的孩子,這對夫婦叫格利登,這兩口子也真是倒霉,生了倆孩子,第一個孩子就因為心臟病死了,第二個孩子緊接著又診斷出一模一樣的心臟病,所以這對夫婦玩了命也得把這孩子給保住,實在是受不了了,他們就打聽到,李拉海醫生有辦法,只不過格利登先生需要冒一點風險,陪著孩子同時上手術台,那還有啥可說的,保護自己的孩子嘛,所以就答應了這個安排。
今天我們講的所有的故事,不見得都是喜劇,這個案例它就是一個悲劇,最後這個孩子雖然下了手術台,但是緊接著身體就迅速的惡化,很快死了,格利登夫婦當然是悲痛欲絕了,但是李拉海醫生不服啊,說在手術台上好好的啊,很成功啊,為什麼術後馬上各種並發症就死了呢,然後就跟這一對夫婦來商量,說能不能把你孩子的屍體獻出來供我們解剖,我們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你看,這個時候患者的配合,即使不是自己,為其他患者貢獻自己的身體,也變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格利登夫婦就接受了,打開小格利登的屍體一看,原來不是手術的原因,是因為術後引發了肺部的感染,導緻小格利登的死亡,那就說明這個手術的設想本身是成功的,所以李拉海醫生就有勇氣接著往下探索。
在後來,他做了45例這樣的手術,其中四十四例都是父母陪孩子上手術台,只有一例例外,是一個志願者,一個小伙子,來充當這個臨時的心臟,但是李拉海醫生也比較倒霉,他雖然做出了這麼成功的實驗,但是這個手術沒有被留下來,為啥,因為人工心肺機被發明了,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他的主人公叫吉本,也是通過非常艱難的一個過程,開發了人工心肺機,現在我們大醫院心胸外科的手術室裡,這是最重要的手術器械,它起到的作用其實就是一個人工心臟的作用,臨時的把血液循環接到那個機器上,讓醫生有時間修復患者的心臟,所以李拉海醫生雖然做出瞭如此巨大的貢獻,但是他的貢獻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在《心外傳奇》這本書裡,對於吉本醫生髮明心肺機的過程,有著清晰的描述,在這兒我們就不多說了。
那接下來心臟外科的一個里程碑,就是心臟移植,我們都知道,人體是有免疫力的,是對外來事物有排異反應的,這就是移植器官最大的難題,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曾經有過一例成功的器官移植,只不過那時腎臟,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而且那一例成功案例還發生在一對同卵雙胞胎兄弟的身上,所以排異反應自然比較輕,而第一例心臟移植,是要到1967年。
但是你看,剛才我們講的那個故事,是加拿大醫生和美國醫生賽跑,美國醫生贏了,可是心臟移植這個故事,是美國醫生和一個南非醫生賽跑,最後南非醫生贏了。為啥?這又牽扯到我們今天的話題,醫生的敵人到底是誰。
我們先說這個過程,這個南非的醫生叫伯納德,他自己是一個窮人,然後就跑到美國去留學,當時美國在心臟移植上的那個探索一直在進行,而且有了長足的進步,這個伯納德就作為一個留學生,跟在旁邊學啊看啊,最後,當然美國醫生對他一點也不保守,所有的進展都無保留的交給了他,所以當他回到南非的時候,甚至還給美國政府申請,說能不能給我買一台人工心肺機,因為我們南非窮,沒有,美國政府很慷慨,給了他一台,所以他就帶著這一台人工心肺機回到了南非。
那他為什麼搶在了美國醫生之前,按說你是學生啊,其實原因很簡單,南非的法律對於器官移植管的比較鬆,只要有兩個大夫簽字證明這人已經死了,器官你就可以割下來,移植給別人,那在美國,這個過程就非常之複雜。
那伯納德醫生呢,剛開始是遇到了一個病人,叫路易斯,這個人的心臟實在是不行了,破的一塌糊塗,後來發現有一顆心臟可以用,但是一看這個病人傻了,所有人都知道,不能用,為啥,這人是一個黑人,不是說這個路易斯病人不願意用黑人的心臟,是沒有醫生敢做這個手術,如果幹了這個事之後,那社會輿論就得說原來你們是用黑人的器官來救白人的命,那引發的那個種族觀念的衝突就會很嚇人,所以後來就只好等。
一直等到1967年,有一個25歲的女孩在車禍當中死了,然後當地的那個警察就通知醫院,早就打好招呼了嘛,說有一個女孩死了,25歲,她的心臟你們要不要移植,趕緊過來取,這個醫生伯納德帶著他的同事,這時候是夜裡,就紛紛衝到了醫院,很多大夫還穿著睡衣呢,就去了醫院,然後趕緊就做完了這一例手術。
第二天一早,伯納德醫生給他們院長打電話,說我們剛剛完成了一例心臟移植,那院長還正睡得迷迷糊糊呢,說什麼,你們又給一條狗做了實驗嘛,這個時候要把我叫醒嗎,說不是,是世界上第一例人的心臟移植,而且成功了。
你想,這個醫院管理有多鬆,這麼重大的事情,院長都不知道,當然,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可以說明,南非這個環境更適合於醫生搞自己的創新,因為它更寬鬆。當然這個案例也不是想像的那麼成功,病人路易斯在術後,雖然前幾天還活蹦亂跳,第九天還跟大家有說有笑,但是緊接著就出現了身體的各項指標的衰竭,到第十八天的時候,這個病人還是死了。
當然在過程當中伯納德醫生就面對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就是為什麼會出現各項指標的衰竭,它有兩個可能,第一個可能呢,就是人體的免疫力又開始啟動了,對新移植過來的心臟產生了排異反應,那第二種可能呢,就是免疫力不僅沒有啟動,而且衰竭了,外界的病毒侵襲了病人的身體,到底是那種可能,這就決定了治療方案不一樣,到底是提高他的免疫力,還是抑制他的免疫力呢?
這個時候醫生沒有別的辦法,你只有賭,伯納德醫生就賭了,賭免疫力提升了,結果這賭錯了這個方向,最後當路易斯死了之後,大家解剖他的身體一看,原來是全身被外來的病菌感染了,這說明是免疫力下降了。這就是醫學的難處,即使你獲得了那麼大的成功,但是隨後的一次錯誤判斷就可能讓你前功盡棄。
但是不管怎麼講,病人畢竟活了18天,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心臟移植成功的案例,但是話題又來了,那為啥美國醫生沒成功呢,他們可是伯納德的老師,伯納德學的每一招每一式,都是從美國那兒學的,這就要說到美國社會的不寬容,早在1967年之前,1964年,可是三年前,美國有一個醫生叫哈迪,他也做過一次心臟移植手術,只不過他比較倒霉,他拿到那個換的心臟壞了,沒法用,他備用的是三個黑猩猩的心臟,然後接上去之後,那怎麼能起作用呢,所以這個病人就死了。
那哈迪就比較鬱悶了,正準備繼續進發,繼續探索,但是社會輿論就來了,說器官怎麼能移植呢,尤其在美國那個宗教氛圍也比較濃厚,很多人就說,人是上帝創造的,你這要幹什麼,難道你要造人嗎,你要當上帝嗎,甚至有的人在哈迪醫生出去搞學術講座的時候,直接跳到講台上就向他質疑,說你那一定是黑猩猩的心臟嗎,沒準是黑人的吧,我怎麼聽說你是把黑猩猩和黑人關在一起,拿黑人的心臟來給人移植呢,你看,種族問題又進來了。
那這醫生就害怕了,他就不敢大膽的往前探索了,所以這稍一愣神的功夫,就讓人家南非醫生給超過去了,所以你看,醫學它哪裡僅僅是一個學問的問題呢,它其實是整個社會的問題,是整個社會環境的問題,如果病人不配合,如果社會環境不配合,那醫學的突破是萬萬做不到的。
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心臟外科方面的最後一個里程碑事件就是人工心臟了,這玩意兒出現之後,等於是心臟病有了一個終極的解決方案,但是你可想而知有多難呢,它是用一個人工的製造物,去替換一個億萬年進化而來的一個如此精密的天然器官,太難了。
這個方面做出卓越貢獻的,是一個叫科爾夫的大夫,他是荷蘭人,原來在二戰期間,他就在荷蘭去研究人工的腎臟,當然那個原理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而人工心臟呢,是他在二戰之後到美國,受美國政府資助,然後組織了一個200多人的團隊,燒錢無數,花了幾十年時間,終於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搞出了第一代人工心臟,當然了剛開始什麼狗啊,這些活體實驗都做完了,覺得還可以,但是第一個接受實驗的人在哪呢?
要知道,心臟病有一個問題,就是他不見得馬上死,它是一個逐漸衰竭的過程,所以很多病人往往是有僥倖心理的,如果我當小白鼠,去了你的手術台,沒準兒馬上就死,而帶著這個破心臟呢,沒準兒還苟延殘喘一段時間。
那在這個兒時候,科爾夫就著力的尋找他的第一個病人,後來找到了,叫克拉克,這克拉克自己就是個大夫,只不過是一個口腔科的大夫,他已經61歲了,心臟實在是殘破不堪,他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來找這科爾夫,科爾夫說你不要害怕,這個東西實驗還是挺成功的,我帶你去看看你那些狗,這都是換完人工心臟的,你看,狗還活蹦亂跳,但是這克拉克就想啊,我六十一歲了,我這能跟這個年輕的狗比嗎?想想還是算了,回家了。
但是過幾天,他又找回來了,說我還是覺得該試一試,第一,我這心臟確實已經走到了生命的末端,要活也活不了多長時間了,更何況,我接受你的手術,還能為人類的醫學事業做一點貢獻,於是克拉克就上了科爾夫的手術台,然後換了一個心臟,剛開始還挺好,但是緊接著各種並發症就來了,克拉克這個老人家61歲,在病床上被各種並發症折磨,一直折磨了121天,然後死掉了。
所以說,我們真的不能說這克拉克是為了自己能夠再活一段時間而接受了這個實驗,實際上他作為一個大夫,他是知道後果的,那種痛苦的折磨,人有的時候真是想死而不能啊,因為醫生一直在救你,一直在救你,讓你在死亡線上反复的徘徊,這個過程其實非常痛苦,所以克拉克這個人算是給人工心臟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那緊接著,就一個又一個的病人被送上了手術台,到第六例的時候,已經能讓這個人存活五年了,到第七例的時候,已經能讓這個人存活十幾年了,那到現在,美國大概每年有三千人可以上手術台,來替換人工心臟,所以可以說,這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手術。
今天我們聊了這麼多故事,其實我只想說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醫生這個職業面對的敵人實在是太多了,除了病魔,還有他自己,你肯不肯把自己搭進去呢,還有病人,你肯不肯跟我合作,讓我背你過河呢,還有那個整個複雜的社會環境,以及那些唧唧歪歪的聲音,所以醫療技術取得的每一個點滴的突破,其實都是醫生同時戰勝這所有敵人的一個結果。
為啥,因為醫生工作的對像是人,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更何況他工作的對象,又是人一生當中最強烈的那個慾念,就是我要永生,而這個慾念又從來不可能達到,所以這個職業它非常之糾結,也正因為這種糾結,它也是一種最崇高,最偉大的職業,沒有之一,它就是最崇高,最偉大。
當然我並不是說每一個醫生都道德高尚,那事實上也不可能,而是說這個職業它注定是道德高尚的,我還記得前幾年有一次我坐火車,正好鄰座是一個大夫,一個40歲的男大夫,一直一路上他就在織毛衣,我就覺得很奇怪,原來也不知道他是大夫,我就問,我說你幹嘛織毛衣啊?
他說我是一個大夫,我說哪科的,眼科的,我說你幹嘛織毛衣啊,他說我們平時就得靠這個練手,因為手不能生,一旦手生了,眼科那麼複雜精密的手術就做不了,所以我們必須鍛煉手的那個穩定性,所以一個男大夫,在公開場合織毛衣,這已經是把男人在社會上生存的那一點點偽裝都要犧牲掉了。
再比如說,我在以前讀過的書裡面看到,我在以前節目裡也講過,協和醫院老醫院有一個規矩,就是解放前,就是內科,外科,婦產科,這些大科的女大夫,女護士,是一律不許結婚的,如果你要結婚,對不起,請辭職,為啥,進到此門之後,你的終身都呀獻給醫學,就這麼殘酷。
但是會看我們今天的醫療環境,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今天咱們都不說,我只想提示一點,就是我們能不能不用一種消費者的心態來看待醫生這個職業呢,你不要以為你交了一份錢,就一定要得到某種結果,事實上醫生給不了你,就像我們前面講的,他只是背你過河,在當你把生命,把病交給他的這一剎那,我們結成了一個短暫的共同體,是性命攸關,面對同一條湍急的河流。
近幾年我們聽到太多的新聞,一些患者包括他們的家屬,去罵醫生,打醫生,甚至是去殺醫生,那結果是什麼呢,前面講的那個張強醫生,他是一個武術高手,他已經要把武術的技巧傳授給他的同事們,以防不測,你們還會得到什麼結果呢,就是近幾年來,醫學院的分數線是不斷地下降,醫生們告誡自己的孩子,包括他們朋友的孩子,將來不要學醫。
你看,這樣的一種共生體,這樣一種同生共死的關係結構,已經被破壞掉了,如果我們更進一步的講,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中國的市場經濟不斷在發育,與此同時呢,中國的消費者也變得越來越傲嬌,當然,消費者是上帝,那些商人們也認,但問題是,我們這種消費者的強勢地位,是不是稍稍有點過呢?
很多中國的消費者一旦到國外,馬上就覺得不適應,就像我們經常聽到的那種新聞,一些中國的乘客在國外航空公司的飛機上,因為跟空姐胡攪蠻纏,最後被請下飛機,甚至是被逮捕,帶下飛機。
那為啥呢,就是因為我們在國內跟那些空姐鬧慣了嘛,我們覺得我們買了一張飛機票,你就應該答應我的予取予求,我就可以跟你胡攪蠻纏,要知道市場經濟固然我們要為顧客服務,要善體顧客之心,但是市場經濟的底層是什麼,是一種人和人之間的平等協作,每一次協作都是社會總體財富的增加,每一次對協作的破壞,最後傷害的都是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孩子的未來。
本文出處:http://www.luojiji.com/thread-515-1-1.html
- Jun 10 Sat 2017 05:16
醫生(軍醫)治病,就是把病人一個一個的背過河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