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兵役亂象!替代役將限申請警消
2017-06-14 聯合報
文/周紹康
根據軍方內部消息,政府正在研究將一般替代役只限定於警消體系申請,若未來實施,則包括教育替代役、產業替代役等將走入歷史。軍方也開始檢討是否不再讓軍事訓練役進入部隊,而是全部集中在軍事訓練營隊裡待到退伍。
政府高層及軍方對於兵役亂象傳出有重大改革,目前正在研究一般「替代役」只限「警、消」可以申請,以補實警消人力的不足,至於被外界批評的「鍋貼役」、「小七役」等「產業替代役」,可能將無疾而終。
雜牌軍充斥國軍部隊
另外,軍方也開始檢討軍事訓練役役男,是否不再讓他們進入部隊體驗與訓練,而是全部集中在軍事訓練營隊裡待到退伍。
而曾經敲鑼打鼓運作的「後備戰士」(後備軍人志願短期入營服役),儘管軍方還在賣力找人,但初期報名人數過少、新血加入有限,最近又開放讓兩位女性重新入伍撐人數,軍方內部已經出現要求立即檢討,不再進行實驗的聲浪。
據軍方高層指出,目前國軍部隊可說是充斥著雜牌軍,雜到軍方自己都得靠對方穿的服裝來辨識身分,諸如國軍軍官就有正期軍官、指職軍官、ROTC(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軍官、專業軍官,現在還有一些義務役軍官;士官則是有常備士官、義務役士官;兵的話有志願役、義務役、軍事訓練役,甚至有些單位還有替代役男。
這林林總總的雜牌軍組合,擁有戰力的就屬於志願役及義務役官士兵,其他軍事訓練役或替代役根本不能指派他們從事軍事相關的戰鬥與戰鬥支援勤務,而偏偏在部隊中,最欠缺的就是這兩種勤務。
「訓練兵仔」無實質補位功能
據調查,從今年二月分起,軍方將軍事訓練役撥入部隊服務,原本打的如意算盤,是要讓這批人可以充當軍事勤務的補位任務,但結果補位不成反而成為部隊正常運作的負擔。消息指出,軍方有些戰鬥部隊官兵稱這群軍事訓練役男為「訓練兵仔」。而這句「訓練兵仔」用台語念就很難聽,雖然他們是集中管理,集中在某個區隊,但彼此在營區內因為衣服的不同(軍事訓練役士兵穿大迷彩、正式兵役的官兵穿數位迷彩),不是沒有遇到的機會。
目前國軍部隊可說是充斥著雜牌軍,就屬志願役及義務役官士兵擁有戰力。 攝影/郭晉瑋
Casey Chao
國內兩大軍事雜誌《尖端科技》與《天生射手》專欄作家。
早就說過訓練役這樣搞會失敗,不知道做這種主張的人,是該記過還是撤職?
部隊裡早該簡化文書或那些所謂的軍事勤務,甚至募兵以後編制都應該重新檢討(從原本21萬,次年一下變17萬,你能不調編制才有鬼),而不是因為每年新訓人數與接訓能量有七千人的差距,所以就把新訓搞到一般部隊去繼續,這樣一般部隊不出問題才是有鬼的
而且不管是否要讓訓練役待在訓練營隊,那四個月都應該讓他們發生效果,怎麼會造成所謂"不能指派他們從事軍事相關的戰鬥與戰鬥支援勤務"?
那國防部訓練次長室還有陸總部的戰訓處,是不是該全體撤職查辦呢?
美國海軍陸戰隊新訓也才三個月(步兵訓練營和陸戰隊戰鬥訓練則另外需要兩個月和一個月),人家花了四個月的時間(等於美國的陸戰隊新訓加戰鬥訓練)給你,最後你讓他還是軍不軍,民不民,你們這些廢物不是該死嗎?
看看下面那一條龍,射界有平均分配嗎?到現在還不虛心檢討軍事教育和訓練體系,那不等於是間接做出利敵的叛國行為嗎?
網友留言彙整:
上文承蒙 Casey Chao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