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薩  

以色列在多場於加薩戰爭中,得出了非常寶貴的反叛亂戰爭以及城鎮戰經驗,但這些經驗不只可以給攻方參考,甚至是守方也很有參考價值。(Source:IDF)

以色列在加薩的血淚經驗(一):空中部隊、砲兵、情監偵能力運用重點與反思


尖端科技 軍事資料庫

在2014年7月8日,以色列在加薩走廊(Gaza Strip)發動保護邊緣行動(Operation Protective Edge),其目的在遏止潛藏於此地的哈瑪斯發射火箭攻擊以色列境內,並摧毀哈瑪斯的武器儲藏設施和可針對以色列發動攻擊的基礎建設,而這場戰爭又被稱為是2014年加薩戰爭或2014年以巴衝突。

在8月26日戰爭結束後,以色列和哈馬斯雖然各自宣稱勝利,但對於以色列國防軍而言,這雖不是他們首次在加薩進行戰爭,但卻是最成功的一次,因為以軍記取了多次反叛亂戰爭的經驗,並在此戰中改進了戰術、投入新武器,而這些經驗也足以讓其他軍隊借鏡,特別是以正規軍對抗叛亂分子時,但同時,在這場戰爭中,也可以看到武力遠弱於以色列的哈馬斯,如何運用地形和不對稱作戰優勢與以軍纏鬥多年。

根據蘭德智庫(Rand)所做的研究,以軍從多場加薩戰爭中共得到以下重要經驗:

1.除了解叛亂分子的軍事手段外,亦必須了解促使叛亂分子行動的政治因素。

2.在不對稱戰爭中,公眾支持度對戰爭結果的影響力超過平民所受的傷害。

3.在與叛亂分子對抗時,特別在城鎮環境中,正規軍必須更注重使用法理戰(Lawfare)手段達成軍事目標,而非傳統軍事手段。

4.空中武力在密集城鎮環境中會受到嚴重限制,特別是在對付叛亂份子時,且以色列空軍也很難阻止火箭從加薩地區發射,更無法逼迫哈馬斯媾和。

5.即便是裝備精良的部隊依然會被善用地下通道的敵人所牽制。

6.裝甲部隊和主動防禦系統(APS)在城鎮戰中有極大的價值,且配備了主動防禦系統的裝甲車輛可以讓部隊在加薩地區內機動,而無須蒙受極大傷亡。

7.如鐵芎(Iron Dome)這樣的飛彈防禦系統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儘管外界仍對此系統有所爭論,但以色列軍方和社會認為該系統相當有用。

毫無疑問地,在加薩的多場戰爭,讓以色列得以修正建軍和裝備開發的方向,並且從傳統的正規作戰,開始熟練於對付飄渺不定的叛亂分子,而以下先針對「空中部隊在城鎮戰的限制」、「砲兵支援」,以及「密接空中支援(CAS)和情監偵(ISR)之進步對戰爭產生的影響」等三點進行分析。 

一、空中部隊在城鎮戰的限制

加薩  
空中部隊與精準武器在城鎮環境中的運用會受到極大的限制,而以色列空軍也在多場軍事行動中無法達成預期效果,儘管轟炸相當猛烈。(Source:IAF) 

由於精準武器的盛行以及以色列空軍實力和周遭國家的差距,以色列軍方已經開始迷信於這些武器所能提供的效能,而部分保守派人士甚至拒絕從過往的不對稱戰爭中記取教訓,且以色列智庫也同意以軍有著這樣的迷思 

此外,部分以軍參謀也認為倘若軍隊配備有精良的精準武器和空軍,則地面部隊就不需要做太多的投資,但事實與之相違背,因為在每一次的衝突之中,地面部隊總是被投入使用,且具有極為重要的作戰價值。 

在保護邊緣行動(Operation Protective Edge)中,空中部隊所提供的火力支援儘管猛烈,但依舊無法達到以軍的要求,包括實質上的摧毀火箭發射器、地道等戰術目標,或遏止哈馬斯對以色列的攻擊意圖,甚至迫使媾和等戰略目的。 

在近期於加薩發生的兩場戰爭:2012年雲柱行動(Operation Pillar of Defense)和2014年保護邊緣行動中,哈馬斯已經成功適應了以色列的精準空中打擊能力和偵察能力,並且能在這樣的封鎖之下仍繼續自由活動(例如善用地下通道),而這也迫使以軍必須派遣地面部隊才能真正達到戰術/戰略目的。 

重點:在城鎮戰中,空中部隊難以發揮預期效果,唯有派遣地面部隊進行近距離作戰才是真正的主戰方式。
反思:若攻方不派遣地面部隊落實掃蕩,則意志堅定的守方無法被輕易驅逐。 

二、砲兵支援比空中支援更快

加薩  
以軍重新開始善用砲兵,並發現砲兵支援比空中部隊更加即時。(Source:IDF) 

另外,以軍不僅在保護邊緣行動中更強調地面部隊的應用(特別是打擊地道),也更較以往善用了砲兵火力,根據以軍資深砲兵軍官表示,2008年鑄鉛行動(Cast Lead)中,砲兵以及所發射砲彈的數量都非常少。但在2014年則正好相反。在衝突之中,以色列將4個M109自走砲營分配給兩個旅運用,而每輛自走砲每日發射11發,儘管比2006年以黎戰爭少,但已經可以提供有效火力支援,且在任務結束後,砲兵已經完成了所有預設目標的打擊任務。 

從技術與戰術面來看,以色列的砲兵火力使用的非常好,其反應速度比以色列空軍的密接空中支援(CAS)要快,且對於部隊要求的反應即時性也必較高,而在應用精準砲彈之後,砲兵所設定的最小安全距離也比以往戰役所設定的要小,令砲兵的支援能力大幅提升。 

在衝突之中,以色列也應用Q37反砲兵雷達降低哈馬斯所發射的迫砲造成的傷亡,根據以色列統計,哈馬斯的迫砲造成3分之1的以軍部隊傷亡數,是非常嚴重的威脅,而在使用Q37之後,以軍能快速定位迫砲的位置,接著讓砲兵能迅速實施反砲擊。 

在戰略層面,使用砲兵進行區域轟炸時,必須要衡量任務必要性以及間接傷害可能會招來的國際譴責,而大規模轟炸並非不能只用,只是指揮官必須清楚交戰規則和情報,且轟炸確實能逼迫敵方戰鬥員躲藏。 

重點:砲兵支援的反應比空中支援更快,且大規模轟炸依然具備一定的作用,只是必須審慎評估情報。
反思:即便攻方有空中優勢,守方仍能靈活地在城鎮環境中穿梭,且受到精準砲彈的影響可能還大些。  

 二、密接空中支援(CAS)/情監偵(ISR)之進步對作戰的影響 

加薩 
以軍在2014年的戰爭中使用的無人機數量比以往更多,並且大大增進了情監偵和密接空中支援的效率。(Source:IDF) 

儘管保護邊緣行動顯示遠距精準打擊能力有一定的應用限制,但同時也可看出以軍在密接空中支援(CAS)和情監偵(ISR)能力上的進步。以軍使用定翼機提供CAS的最短距離為250公尺(緊急情況更短),旋翼機則是100公尺含以下,且在本次行動中,並無誤擊事件的發生,而CAS的反應比以往更快也更精準。相較於前5年的鑄鉛行動中,以軍並沒有如此優異的CAS和協調能力能提供給地面部隊。 

此外,以軍使用無人機執行ISR的方式也有進步,以鑄鉛行動和保護邊緣行動舉例,兩場戰爭中所使用的無人機性能沒有太大差異,但數量卻是後者應用的多,平均每次任務就有2~3架無人機支援,同時營級部隊也能應用無人機提供的資訊,而不像以前不敷使用。 

根據一名砲兵軍官表示,以軍在保護邊緣行動中大量投入戰術無人機,且一個天空可能會有19隊無人機,因此,砲兵可以靈活地運用無人機導引火力,而這對於執行間接火力支援的砲兵而言格外重要。而為了增進CAS和地面部隊的協調能力,以色列空軍通常會派遣後備軍官到旅級部隊進行空-地協調整合,並且成立聯合行動單位,使空中部隊與地面部隊能有更高的協調度。 

對於以軍而言,增進空-地協調不僅能解決戰術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戰略問題,而雖然以軍仍因保護邊境行動中所造成的平民傷亡而飽受批評,但若非這次改進的CAS和ISR與地面部隊協調能力,則平民傷亡必然將會更高。 

重點:在城鎮環境中,精準武器並不能代替空軍中執行CAS任務,而目前無人機在ISR能力上仍需要靠數量彌補。
反思:若攻方空中部隊必須接近地面才能有效提供支援,則也會增加被守方威脅的機會。

本文出處:http://www.dtmdatabase.com/News.aspx?id=56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