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中國第3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官兵進行應急演練。周孟亮攝
中國藍盔:在槍聲中入睡、炮聲中驚醒
2017-09-28 來源: 解放軍報(北京)
9月中旬,聯南蘇團部隊司令弗蘭克·卡曼茲授予中國第3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18名官兵司令嘉獎。
司令嘉獎是聯合國維和任務區為各國維和部隊設置的最高榮譽,比例不超過分隊人數的2%。然而,聯南蘇團這次破例為該營增加了4個名額。
簽發嘉獎令時,卡曼茲特意強調:“這份殊榮是中國軍人用生命和熱血換來的尊重和認可。”
直面戰火:藍盔將士無畏的抉擇
作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戰亂不斷的南蘇丹被聯合國評估為全球最危險、最動盪的國家之一。
與爆炸相伴、與襲擊相鄰,在槍聲中入睡、在炮聲中驚醒……這是中國赴南蘇丹維和官兵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
“為了和平夢想,頭戴藍盔的中國軍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中國第3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教導員王斌的話擲地有聲。直面戰火,這也是中國藍盔無畏的抉擇。
今年3月12日晚,南蘇丹邊境城鎮耶伊爆發武裝衝突,7名聯合國民事人員居住的旅館處於交火中心。危急關頭,一線指揮員曹升文和戰友主動請纓,帶領車隊前往營救。
救援車隊剛駛出臨時行動基地,就遇到多輛載有重機槍的皮卡車,四周還有多股班組規模的武裝分子邊向交火中心地帶運動邊開槍射擊。見此狀況,曹升文命令全員進入戰鬥狀態,車隊加速行進。
在行進至距旅館約100米處時,救援車隊被15名武裝分子攔住了去路。“我們每耽擱一秒,民事人員的危險就增加一分。”當時,官兵與武裝分子槍口相向,氣氛非常緊張,曹升文不顧個人安危,冒著槍林彈雨下車同武裝分子交涉。
與打紅了眼的武裝分子面對面,風險非同小可,雙方的表情、手勢、持槍動作稍有不慎都可能導致誤判,進而引發交火。
5秒、10秒、30秒……時間像凝固了一樣,甚是漫長。
“說實話,當時我已經做好蓋著國旗回國的準備了。”曹升文和戰友臨危不懼、沉著應對,最終成功將聯合國民事人員轉移至安全地域。
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自去年12月部署到任務區以來,中國第3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已完成33次長途武裝護衛、14次難民營武器清查等任務。
正如一位名叫阿爾弗萊德的難民所說:“硝煙中,你只會看到中國藍盔前進的背影,絕不會看到他們後退的腳步。”
捍衛和平:藍盔將士堅定的諾言
“不管多難多險,他們總能完成任務。”這是聯南蘇團作戰科長琥珀對中國維和軍人的評價。
今年8月10日,聯南蘇團賦予步兵營一項緊急任務:護衛聯合國物資前往姆沃洛地區。情報顯示,由於當時正值雨季,交通惡化導致姆沃洛地區物資補充困難,缺乏給養的武裝分子極有可能襲擊我護衛車隊。
接到命令,中國維和官兵二話不說就踏上了征程。然而,沿途交通狀況之差,遠遠超乎想像。
“300公里的道路上,大大小小的水坑不計其數。有一天,我們僅開進了21公里。”帶隊的副營長貟波說。
參與這次任務的三連連長左嵩回憶說,他們出發後的第一天夜裡,官兵剛剛宿營,就聽到不遠處傳來一陣密集的槍聲。第二天早晨5時許,天還沒亮,睡夢中的官兵再次被槍聲驚醒……
這次護衛,僅僅是中國赴南蘇丹維和部隊近一年來完成70余項急難險重任務的縮影。
今年7月份,瓦烏至科瓦喬克段道路被雨水沖毀,如果不能將糧食等物資及時送達,當地很多人就要淪為難民。
緊要關頭,中國維和工兵分隊挺身而出。在濕熱的熱帶雨林裡,官兵連續奮戰25天,將這條“生命補給線”順利打通。
“多虧了中國維和軍人。”站在修葺一新的道路上,55歲的當地村民傑森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路通了,我們的生活就有了希望。”
犧牲奉獻:藍盔將士動人的品格
用生命履行使命,用真心收穫真情。中國軍人在南蘇丹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贏得了聯南蘇團、當地政府和民眾廣泛讚譽。面對佩戴的UN臂章,他們無愧於心,可每每想起家人,他們卻充滿愧疚。
“說實話,我不是一個好兒子。答應父親的承諾,我食言了。”說起父親,維和步兵營戰士王濤的淚水一直在眼眶裡打轉。
王濤的父親一輩子沒去過北京。出國維和前,他和父親約定,回國後一起去北京旅遊,看看天安門、故宮、長城。不幸的是,在王濤執行一次武裝護衛任務期間,父親因心梗突然離開了人世。帶父親一起去北京,成了他永遠無法兌現的承諾,也成了他心中永遠的痛。
在戰亂動盪的南蘇丹,每一位中國維和軍人,都有感人的故事——
步兵營戰士姜保慶,父母體弱多病,為了不讓老人擔心,他一直沒有把出國維和的事告訴他們;工兵分隊戰士李欣,最大願望就是回國後抱抱素未謀面的兒子……
在南蘇丹的紅土地上,胸懷大愛的中國軍人用生命和熱血澆灌美麗的和平之花。維和步兵營副教導員賈利軍的女兒在一篇作文中寫的那樣——“雖然爸爸不能天天陪我,但他去非洲維和,是為了幫助更多的小朋友過上像我們一樣幸福的生活……”(孫兆秋、羅錚)
用能打勝仗的實力捍衛和平
中國第3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營長? 丁海龍
從繁榮富強的祖國踏上南蘇丹這片貧窮落後的土地,看到食不果腹的難民,聽到不時傳來的槍聲,我深感祖國的和平穩定來之不易,深感軍人使命職責之重。
走出國門,維和部隊如何在硝煙戰火中淬煉成一支能打仗、打勝仗的部隊,維護好南蘇丹的和平與安寧,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也讓我感到肩頭的責任沉甸甸。
營區西側發現未爆火箭彈1枚,巡邏分隊立即前出控制現場;車隊東南100米處傳來密集槍聲,全員戰鬥準備;哨位北側約10名乘坐皮卡車的武裝分子向我哨位接近,應急戰鬥排迅速前出支援……這些不是假想的演練內容,而是發生在任務區的真實場景。
捍衛和平,既要有敢於亮劍、不怕犧牲的血性和膽魄,更要有能打勝仗的實力和底氣。迎著槍聲前行,向著戰火抵近,在充滿硝煙的南蘇丹,中國軍人以鐵血之姿、過硬素質贏得了各方尊重,展示了中國軍隊威武之師的良好形象。
本文出處:
http://war.163.com/17/0928/15/CVEALT1B000181KT.html
“藍線”是聯合國為黎巴嫩和以色列劃定的臨時停火線,每年聯黎部隊都要對黎以邊界的藍桶進行維護保養。而“藍線”的第11任務點,位於山崖底部,四周被雷區環繞。為了打通抵達崖底這個“藍點”的通道,中國第16批赴黎維和建築工兵分隊的官兵們要在7米高的山崖坡壁上構築扶梯。
建築工兵分隊平面建築連連長 張銳:這片地域周圍不僅埋藏著許多地雷,而且非常敏感,雖然10多年過去了,但是我們也不能有絲毫放鬆。
通往山崖只有一條不足2米寬、用簡易鐵絲網隔出的崎嶇山道,而山道兩側就是危險的雷區,車輛機械無法通行,官兵們只能通過肩挑背扛的方式,將沙石、水泥等施工材料搬運到作業點。
建築工兵分隊平面建築連指導員謝震海:我們每天要背著30公斤重的東西,在這500多米的崎嶇小道上往返10多趟,一個月下來,肩膀和背上也磨出了血泡,但沒有一個人喊苦叫累。
由於發電機的轟鳴聲可能引爆地雷,官兵們只能在雷場外將需要用電的工序完成後,再轉運到山崖作業點。拼接好的扶梯長約7米,重達600多斤,8名官兵密切配合,小心翼翼通過狹長的崎嶇山道,一步步將將扶梯搬運到山崖作業點。經過官兵一個月的連續奮戰,嚴格按照聯黎工程部門要求施工的扶梯順利架設完畢,為後續的維和作業和附近村民通過雷區打通了一條生命通道。
本文出處: http://war.163.com/photoview/4T8E0001/2277432.html#p=CVQNQJ0P4T8E0001NOS
延伸閱讀:
以敵為師:解放軍維和戰士李磊,楊樹朋犧牲視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