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機炮  

https://youtu.be/IoD6QIsw0Fw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戰機機炮射擊後的彈殼該不該回收?對此空軍有話說

2017-10-26 · 每日點兵

歡迎大家收看第518期《每日點兵》節目!  

在如今動不動就玩超視距打擊的空戰環境下,像航炮這樣的近距離格鬥武器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呢?這個問題直到今天仍然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貿然取消航炮直到目前為止仍然是個需要掂量掂量的事。但不可否認的是,機炮仍然是戰機必不可少的近戰利器,在緊身狗鬥中,任何導彈都沒有機炮來得直接管用。  

當然,取消也有有取消的理由,其中一個比較不容易解決的,就是航炮發射後產生彈殼的處理問題,是收集起來還是直接拋掉?小兵兵覺得這還真有掰扯掰扯的必要。  

首先得需要讓廣大軍迷朋友明白一個原則,那就是飛機的設計經常是要為“減輕每一克的重量而奮鬥”。

一克的重量對於動輒幾噸、幾十噸的飛機來說有那麼重要麼?這還真的就這麼重要。飛機的重量是影響飛機性能的重要特性之一,同時也是飛機在技術領域的競爭的一個因素。君不見有多少天才級的飛機設計師,就是因為一種更輕的航空材料或一種更合理的氣動佈局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往往設計飛機的過程就是把飛機上的多餘重量和可能的超重都消滅在圖紙上的過程。  

你肯定聽說過航空公司為了降低飛行成本,甚至要招收身材更苗條的空姐,為了減重甚至取消了給乘客提供一次性紙杯這樣的奇葩規定。不要以為這就是個段子,可事實上這樣的規定每年卻能給航空公司節省下來上百噸的燃料,沒想到吧?  

相比而言,成本顯然不是戰鬥機等軍用飛機設計時考慮的首要因素,但減重仍然是軍用飛機面臨的頭等難關。原因也其實很簡單,對於作戰飛機而言,哪怕是多出一克多餘的重量,那都是無法轉換成作戰能力的“死重”。遠的不提,光是看近幾年頻頻曝出的F-35戰機設計超重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因此,你還會覺得那幾個航炮彈殼是個小事麼?  

事實上,從螺旋槳時代到戰後噴氣式戰鬥機大行其道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絕大部分機炮發射後的彈殼都是直接拋掉的。如果看一些還原影像資料,可以觀察到二戰時期的戰機在射擊時彈殼就如同下雨一樣甩出去。蘇聯空軍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戰機普遍採用的都是機頭進氣,因此並不需要過多考慮彈殼吸進進氣道的問題。為了省事也沒有設置彈殼回收的裝置。

戰機機炮  

但自打第三代戰機陸續服役後情況就有所不同了。不僅是空戰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就連空戰武器也越來越多地靠各類型的機載導彈來挑大樑。現實的作戰需求決定了不管是機炮本身還是所帶彈藥都不可能佔據太多的機體重量和空間。如今戰鬥機機炮所帶的彈藥要遠比過去少得多,也就是百十來發的樣子,客觀上為收集彈藥提供了可能。
  

其次,如今戰鬥機的各種飛行姿態也遠比過去複雜得多,況且絕大部分戰機採用的都是機腹或兩肋進氣,一旦彈殼被吸進發動機,那造成損害可遠比吸進只小鳥要大得多。  

再有,既然機炮要拋殼,那就必須在機體上預留出拋殼視窗,然而現代戰機對氣動外形和機體強度的要求原來越嚴格,特別是如今強調隱身的大環境下,更是會盡可能地減少機體表面的開口。設置拋殼窗無疑會給戰機的設計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因此,諸如美軍的美軍的主力戰機F15F16和俄羅斯的蘇-27,米格-29,都是設有彈殼回收裝置的。  

還有一個令人擔心事恐怕就是“小概率事件”了。那萬一掉下來的“彈殼雨”沒砸到花花草草,砸到了“小朋友”了那該怎麼辦呢?還別說,前蘇聯的蘇17戰機在一次射擊演習時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而且還造成了5人死12人傷的重大傷亡。而蘇17恰恰就是一種典型的機頭進氣,打出的彈殼是直接拋出機外的戰機。  

從那以後,他們的戰機再也不敢在居民區的上空射擊打靶。

本文出處: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1LS3K370515B2F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