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  


我們
90%的愛與痛,都與這個基本事實有關


“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準是嬰兒,這樣的成年人是巨嬰,這樣的國家,是巨嬰國。 ”  

——武志紅     

01 

精神分析裡學派非常多,最簡單,大家都公認的有三條。 

第一條,潛意識在控制人表面上的行為。 

這一點心理學家有一個比方,叫大象和它的騎象人。意識或者說理性就是一個騎大象的人,潛意識是底下的那頭大象,你這個騎象人對這個大象走的方向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本質上大象怎麼走,你是受它控制的,這是第一個假設。 

第二條,任何人面對世界、關係和其他人,本質上是自己內心潛意識的一種投射。所以精神分析認為,任何心理障礙本質上都是關係障礙。 

第三,一個人的一整套反應模式根源在你還是嬰兒的時候,和父母、家庭的全套互動模式決定了你的人格,六歲之前基本就定板了。六歲之後的所有行為方式,基本上都是六歲之前的“強迫性重複”。

巨嬰  


02 

家庭的互動關係是會遺傳的。 

所以精神分析有一句格言,我們治療的不是一個人,是一整條家族鏈。 

03 

武志紅老師在他的新作《巨嬰國》裡提出一個概念——巨嬰 

我問武志紅老師,你怎麼提出巨嬰這個概念的呢? 

他說靈感是來自於一部電影,馮小剛的《一九四二》,裡面有個情節,一個軍需官跑到妓院裡去嫖娼,嫖的物件是老東家的女兒,當時只有17歲。這個人嫖娼的方式是往那兒一躺,你得伺候我,先得給我打洗腳水,幫我洗腳,然後伺候我吃,伺候我擦身子,然後一吹燈,我們倆再去上床做那件事。 

當時武志紅看到這個場景就驚呆了,腦子裡就閃現出很多西方電影裡也出現的嫖娼細節。在西方電影裡面,雖然這種交易也很不道德,但是那畢竟是成人和成人之間的交易,大家的行為模式是成年男女之間在性愛上的行為模式。 

可你再看這部電影,這個肥頭大耳的軍需官躺在那兒,似乎完全喪失了行動能力,像一個嬰兒一樣肥頭大耳的,要等待媽媽喂他吃、喂他喝,伺候他一切,然後一吹燈還要做性事。他說怎麼會出現這麼大的反差?這裡是不是有著中華文明和其他文明之間的那個溝? 

他此前二十年的心理諮詢的經驗中大量的案例,突然就撲面而來,馬上腦子裡就蹦出了兩個字——巨嬰。

巨嬰  


04 

按照精神分析的說法,嬰兒從生下來到六個月,叫口欲期。 

他們通過嘴來感知世界,這是這個階段嬰兒的欲望中心,天天抱著媽媽的乳頭在那兒嘬,嘴是他和世界最強悍的一個連接器。我們家羅思思、羅維維,現在差不多六個多月,確實你會發現,他們天天把手放在嘴裡去感知世界。 

那男人之所以愛抽煙,也不是因為尼古丁,而是因為他的心理發育有一部分退行到口欲期,所以天天都得嘴上弄個東西,才有快感。 

巨嬰,不是說這個人心態幼稚,而是說他的心理結構和反應模式停留在嬰兒期,而且是早期,就是零到六個月的口欲期。 

05 

嬰兒的心理主要是三條:第一叫母嬰共生,第二叫全能自戀,第三條叫偏執分裂 

嬰兒生下來到六個月的時候,他是完全沒有任何行動能力的,一切吃喝拉撒睡玩都得靠母親來伺候他。而且,這個時候他的主觀意識其實分不清自我和外界之間的區別,所以這個時候的嬰兒和母親是完全的共生體,這就叫母嬰共生。 

全能自戀和偏執分裂,它本質上是一件事的兩個面。這就是嬰兒的心理狀態,他覺得自己是神,所以叫全能自戀。如果沒有得到滿足,要麼就是絕對的憤怒表達出來,要麼就是我乾脆毀了自己,這就叫偏執分裂,世界對他來說沒有灰度。 

嬰兒叫母嬰共生,但是如果成人之後你還這麼共生,這就叫病態共生。 

06 

家庭的定海神針應該是夫妻關係。 

中國很多家庭一旦生完孩子之後,家庭的重要次序馬上就變了,孩子變成這個家庭的核心,孩子和母親的關係成為家庭的關係核心。而丈夫本來就想逃離家庭,正好利用這個時機,就把孩子推給妻子,自己更加脫離出家庭。 

我們家今年六月份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羅思思、羅維維後,我跟老婆進行了一次長談。長談的核心就是,我們家庭雖然來了兩個小天使,但是我們兩口子心裡得清楚,她就是個房客嘛,一住十八年到二十年,剩下她要過自己的日子的。按照現在的醫療條件,我們這一輩子活個九十、一百歲很正常,我六十歲退休,剩下還有三四十年,是我們倆在一起過,我們倆的關係是這個家庭的核心,是這個家庭的第一關係,而不是跟孩子。 

07 

我們身邊有大量這樣的中國家庭,用三個詞就能概括:一個極度焦慮的母親,加上一個缺席的丈夫,再加上一個有問題的孩子。 

08 

家庭共生關係產生的結果,是中國家庭人和人之間的邊界分不清楚。所以武志紅講,中國家庭有很多糨糊邏輯,都是邊界不清楚。 

第一,我的事就是你的事,你們的事就是我的事,你們的關係我要管,我們的關係你也要處理; 

第二,我,就等於我們;你,你就等於你們。比如老婆要是跟小姑子之間鬧點矛盾,她回家是找丈夫毛病的,你就代表你們嘛。 

第三個糨糊邏輯呢,是我們互相之間是不能有邊界的。我們之間完全沒有秘密,要共用所有的帳戶、密碼等等。 

第四個糨糊邏輯,連時間上的邊界都沒有,夫妻之間一吵架,陳芝麻爛穀子全部都兜出來。 

這叫共生絞殺,這造成了中國的很多成人在心理結構上是個巨嬰,就是沒有辦法擺脫病態共生。 

09 

嘮叨不是話多,而是一種超越邊界的控制性的咒語。 

10 

在當代中國,這種巨嬰的社會心理,會造成一系列的社會後果。 

第一個後果就是社會的戾氣很重。 

大家熟悉了這種極端化的表達,說白了就是偏執分裂。有的是表達為語言,比如說微博上的各種污言穢語,有的時候會表現為行動。 

中國很多老人一旦在街上被人撞倒,你要去扶他,他醒來之後會訛上你。過去我們都以為是這些老人道德敗壞,謀人家的錢財。但武志紅分析,如果是這麼大規模的現象,那肯定是一種心理上的表達——老人也是巨嬰,他因為自己身體失控摔倒之後,一定要找到一個外在的惡意的魔鬼,然後遷怒過去。 

第二個社會後果,就是中國社會經常會有那種毫無必要的社會紛爭。 

一個社會有紛爭很正常,因為資源有限。但是在巨嬰的世界裡,紛爭的起源不一樣,只要不符合我的想像,我就要跟你起紛爭,在巨嬰的世界裡,搞不清楚想像和現實之間的區別。 

那第三個後果,叫卓越強迫症,在巨嬰的世界裡,這個世界是完全美好,毫無瑕疵的。 

11 

捫心自問,羅胖身上也有一個豁大豁大的巨嬰,這些年稍微好一些。因為我已經體察到這一點,並且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心理治療。 

我自己的體會,有用的方式大概是四種。

第一種就是,愛是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追逐的一種能力。我們中國式父母經常說我對你好,那不叫愛,那叫擺佈和控制。愛是什麼?正好是它的反面,叫理解和接納。 

第二種方法,是用理智上認知自由主義,來治療我們那個病態共生的集體主義,通過讀書,通過讀文章。在這方面對我影響比較突出的,是連岳、霧滿攔江、和菜頭和李笑來。 

第三個方法,叫覺知。我們作為一個巨嬰,當別人不符合我們的想像怒氣蒸騰時,怎麼辦呢?稍微慢一拍再去說話。因為人對自己情緒的覺知和覺察,本身就在瓦解這個情緒。 

最最重要的治療方案,我覺得對我自己特別有用,就是行動 

一個巨嬰他最恐怖的牢籠是永遠在自己的腦子當中生活。一旦開始行動,這種行動包括各個層次的,有可能是做一把木頭勺子,也可能是要去創建一家偉大的公司。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只要踏出一步開始行動,馬上就脫離了那個想像中的世界。因為你不斷地要面臨犯錯,面臨糾正,面臨要和他人的協作,面對要說服他人,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一步一步往前走,你就把自己身體裡的那個巨嬰拋在自己的身後。

——節目策劃—— 

宣明棟 

——羅胖薦文—— 

羅胖為大家挑選了一篇霧滿攔江的文章——《改變你思維的最好故事》,已更新在本專欄內,敬請閱讀。

羅胖說,你讀完之後,理解了什麼叫自由主義的精髓,你就能夠治療集體主義的病態共生。

本文出處:http://www.luojiji.com/thread-5455-1-1.html 

巨嬰  

改變你思維的最好故事


作者  /  霧滿攔江 

01 

我們在學校裡學到了好多知識、原理、法則。隔三岔五,還要聽些道貌岸然的人生導師訓誡,又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但等你進入社會後,你會發現一個不開心的問題。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大對頭——你所掌握的知識、原理、法則與道理,好像和現實的型號對不上。 

掌握那麼多的知識、明白那麼多的道理,卻仍然過不好自己的一生。為什麼呢? 

02 

知乎上有個網友,ID叫狗滴嘟。他一定是個奇異有趣的人,因為他講了一個奇異有趣,很有可能會改善我們一生思維品質的好故事。 

狗滴嘟說,幾年前他看《正大綜藝》,女主持人王雪純到達赤道上的一個非洲國家,黝黑大地,荒涼無際,地面上有條線,寫著這裡是赤道。 

這裡是赤道,好。——可如何證明這條線,就是赤道呢? 

就見一個和藹的黑蜀黍,拎著只水桶走過來,桶裡有大半桶水,上浮一隻破舊的漏斗。黑蜀黍往漏斗裡裝了水,再從地面隨手撿根小木棒,漂在漏斗裡的水面上。 

漏斗裡的水,在流淌。 

水面上的木棍,在旋轉。 

黑蜀黍指著漏斗裡的木棍:看哦,水流形成漩渦,漩渦是逆時針的,所以這邊是北半球。 

原來是這樣。 

接下來,黑蜀黍拎桶跨過赤道線,來到另一邊:你再看哦,水流仍然形成漩渦,但這時漩渦是順時針的,所以這邊是南半球。 

王雪純被這神奇的一幕驚到了,開心地在赤道線上蹦來跳去,一邊跳一邊不停地碎碎念: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 

這時候黑蜀黍把手一伸:表演完畢,付錢吧你! 

——原來,黑蜀黍是靠表演這個節目,賺錢謀生。 

但這錢,就該人家賺到。一個小小的實驗,讓你明白了如此深刻的道理,這錢花得值。難道不是嗎? 

好多年過去了,滴嘟同學迅速地成長,變得睿智起來。他知道了,當年電視裡黑蜀黍的表演應用的原理,叫寇里奧利力。由寇里奧利力的計算公式可以發現,在北半球,大氣流動會向右偏轉,南半球大氣流動會向左偏轉。 

只不過這個力並非是多麼的驚天動地,其對水流漩渦的影響,是非常非常之低,根本不足以…… 

總之,水流漩渦實驗,必須要在嚴格排除干擾的條件下,才可以得到期望的實驗結果。黑蜀黍的表演,理論上來說不應該成功。可是人家就是成功了,為什麼呢? 

嘀嘟同學說,如果你還能找到那期節目,你就會發現,這個黑蜀黍,每次都很雞賊地悄悄撥動一下那根小木棒,好讓它朝著自己需要的方向轉動。 

這樣也行? 

03 

早年,德國大詩人歌德在其不朽名著《浮士德》中,有這樣一句話: 

一切理論都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樹常青。 

啥意思呢? 

我們所有的理論、知識、體系與道理,其實是為了解釋或推演外部世界而建立起來的數理模型。這些模型並無對錯之分,有的只是適用程度與領域的大小區別。 

所以,你一旦信奉某個道理,困惑就會出現。 

04 

以前,清華大學有個舞蹈隊,都是光膀子的男生。光膀子,纏毛巾,穿粗褲,胸前綁只胸鼓,假裝自己是黃土高坡的老農民,在同學們面前蹦來跳去。 

跳著跳著,有個成員突然跳出隊伍,去美國德拉瓦大學,讀電子與電腦工程系博士。 

博士帽還沒戴上,他又跑回來了,開始創業。什麼多多網,遊子團,飯否,最廣為人知的,是他創建的美團,之後美團網與大眾點評網合併,就是時下的新美大。 

當年光膀子跳舞的小男生,現在是新美大的CEO,他叫王興。 

他說:玩了這麼多年,發現了一個最深刻的道理。 

——所有的道理都不靠譜,包括這個道理。 

05 

王興說他在矽谷,學到這樣一句話: 

Keep growing, fuck everything else. 

——只有成長最重要,其它就是垃圾。 

創業也好,人生也罷,成長過程中會有許多問題的,但你千萬不要停下來,專注於解決問題,停下來你就上套了。 

許多問題是沒必要解決的,你只需要成長,成長,成長,變得足夠大,足夠強。這時候你扭頭回看來路,就會發現,許多問題都是人生或創業的必然,是人性的自然,這些問題不可能解決,就算解決了也會出現更鬧心的新問題。當你變得足夠強大,這些問題或是會自然消失,或是已經不再稱其為問題。 

這個道理,絕對的至理名言,受用無窮,趕緊記下來…… 

等等,王興老師的話還沒說完。 

王興說,這個道理太好啦,太正確啦。所以,好多人或是企業,就死在這個道理上。 

當年我們並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好的,還有兩家,把手和窩窩,做得比我們大,跑得比我們快,處處都比我們好。可突然之間,他們那些理應隨著成長而變得不重要、甚至應該消失的問題,不知受到什麼刺激,哇的一聲就爆發了。把手和窩窩,立馬就歇菜熄火了。 

他們的成長速度足夠快,但問題比他們更快。 

你說這讓他們哥倆兒,去哪兒說理去? 

06 

王興說,現在好多人,都在說工匠精神,說專注。 

雷軍甚至說,互聯網創業的七字訣是:專注,極致,口碑,快。看看雷軍這七字訣,他把高速成長放在了第四位,而排第一位的就是專注。 

做人要專注,做人做事或創業,就像刀鋒一樣,越專注越有力量,聽起來有錯嗎? 

是沒錯。 

但如果你信了這個,就有可能死掉,而且會死得極慘。怎麼會這樣? 

王興解釋說:如果你把自己的業務範圍設得太小,有時候會固步自封,最後你會發現你在格局上完全輸了,不管多麼努力都是不可能贏的。 

接著王興拿馬雲做例子,大概意思是說馬雲之所以成功,不是他做對了什麼,其實馬雲錯的比誰都多,但馬雲有個大的格局,大的平臺。 

打個比方來說,人家馬雲這個大格局,就如他有許多大籃子,人家是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隻籃子裡。你這裡可好,雞蛋就那麼幾枚,非要擱一塊玩專注,結果被變動的時局這麼一撞,嘩啦啦,你捧著滿手的蛋黃蛋清,想哭都哭不出來。 

所以王興最後的結論是:人生必須要玩到足夠大才行。 

這就對了。 

07 

為什麼大詩人歌德會說:一切理論都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樹常青? 

如前所述,人類社會的發展、人生的成長及至具體而微的創業,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 

第一個階段是懵懂階段。面對未知的一切,無知無識,茫然不知所措,只能被動地任由自然宰割,這個叫自然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認知階段。面對空茫之地,人們學習或創建各種數理模型,總結種種似是而非的道理或邏輯,但這些理論體系或道理規律,並非是真實世界的反映,只是我們實在沒有咒念,不得不拿這麼個東西應付一下。所以,寇里奧利力雖然好玩,可在赤道上觀察不到。 

理論也對,現實也對,可這倆貨就是對不上號,這多讓人上火? 

篤信理論的人,就只好扭曲現實,只為了讓現實與腦殼中的理論對上號。 

除此之外,有些道理已經運用千年,說至理名言也不為過,但這些名言道理都有個致命的缺陷——都是用來分析錯誤的,無法用來分析正確。 

因為人類社會或是個體的人,又或是社會行為,錯誤都是必然的,而正確卻是偶然的。 

人類很容易辨識錯誤,卻難以辨識正確,因此人類有著喜歡對別人指手劃腳的習慣,再愚鈍的人,也很容易在別人身上挑出錯來,隨便拿出條道理往身邊的人身上套,都會發現別人錯到不能再錯。 

這就導致了人類的普遍性錯覺,總感覺自己智商好高。有個最經典的錯覺,企業中90%的員工,都認為自己是10%的優秀者。 

這個錯覺,只有進入到第三個階段,才有可能獲得修正機會。 

第三個階段,就是實踐階段,於實踐中總結得失。 

這時候你會如新美大的王興一樣,不無驚訝的發現所有的理論全都不靠譜。唯一靠譜的,是試錯、試錯、再試錯。 

為了避免於連續性的試錯中折戟沉沙灰飛煙滅,我們就需要個大的思維框架,需要大的心胸與格局,以安放我們那顆脆弱的玻璃心。 

08 

如果你對人生有種無能為力的感覺,那就對了。 

——因為正確的人生,不過是一系列的試錯過程。你看那志得意滿的成功者,不過是他們的錯誤還沒有爆發出來而已。並非每個人都會從高處跌下,除非你堅信自己永遠正確,這樣子事情才會發生。 

——道理或法則,都是有價值的。有些道理甚至可以篤信終生,但所有道理的表述都不完善,甚至形成對沖,其價值就體現在我們於實踐中進一步總結與修正。唯有這個過程才是有意義的,失去事業承載的堅守,不過是書呆子的執拗與愚腐。 

——實踐自己的人生,體諒他人的苦衷。有些人做事或行為,在我們眼中盡顯古怪,但他們有他們自己的難處。至高的智慧是慈悲,最得體的表情是笑容,最適宜的心境是平和,最有教養的表現是對他人的尊重。只有當我們的心打開,思維才會變得明晰起來,甚至會在最不堪的過程中,看到人性的努力與笨拙。 

——最理想狀態的人生,是能夠將我們的錯誤因比較而顯得極盡微渺的大格局、大視野與大心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古人給我們的這些人生目標,在此前那極度嚴苛的時代,曾造就了王陽明、曾國藩這些非凡的智者。於今文明倡行時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執拗地非要淪為平庸之流? 

人生是相對的:困難重重,那是因為思維自我局限;痛苦煎熬,那是因為心靈沒有打開;行步艱難,那是因為目標太小;知道道理卻不會靈活應用,那是因為人生實踐不足。 

智慧時代正如一列高速飆行的列車,向遠方隆隆行駛。不要讓那些頹廢的觀念,拖住我們的腳步,飛步跳上時代的快車,靜坐窗前,盡賞我們人生所經的無邊風景。 

春花大海,日月星辰,當這些構成我們生命的主體,才會知道那拈花微笑的姿容,會賦予這世界無邊的動感與燦爛。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你把這期節目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的人讀到這篇好文章。 

本文出處:http://www.luojiji.com/thread-5445-1-1.html

No.198 你是巨嬰嗎?
https://youtu.be/feg7fBTDAIQ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整理:大柔至剛、每天進步一點點、馨笙 

感謝各位來到《羅輯思維》捧場  我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概念 

這是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在這本新作叫《巨嬰國》裡面提出來的 

對這個概念就叫巨嬰  那在介紹他之前  我得先做一個長長的鋪墊 

因為武志紅老師所屬的心理學流派叫精神分析 

而精神分析在現代心理學知識大廈裡面的位置有點尷尬和微妙 

你看我上大學的時候  那可癡迷精神分析這門學科了 

因為一個年輕人嘛  總想瞭解自己或他人的精神世界 

所以從佛洛德的傳記開始  到他那本名作叫夢的解析 

包括後來一系列作家  什麼阿德勒  弗洛姆  榮格  拉康等等 

這些年陸續有所涉獵  所以我對精神分析那一套話語特徵 

還算是有點瞭解  但是遠遠談不上鑽研了 

那為什麼說它有點尷尬和微妙呢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 

就有點像中醫面對現代醫學  因為這個知識團塊裡面有很多字

也有很多人  但是它不是那種可證偽的知識 

也就是說它不是用那種可重複的實驗  可以驗證的知識  這就很要命 

所以美國現在有的著名大學的心理學系  都不太開精神分析這門課 

當然也有大學開  而且還有精神分析的博士學位 

所以如果用嚴格的科學精神來驗證它  說你是科學嗎  它還真不敢說 

所以我們一般來說把它認為是一種  非科學的人類知識的探索形式 

但是在民間  情況又正好相反  精神分析非常火 

你只要是涉及到心理治療或者心理諮詢 

精神分析那是最最重要的學術武器  所以大量的臨床大量的案例 

也有一些直覺的判斷和總結  也有自己的學派  這就是精神分析的現狀 

但是這種叫不可證偽的知識  它往往有兩個毛病  第一就是嚴肅的學者 

和那些江湖術士  不大容易分得清楚  就武志紅老師自己就跟我講 

說現在他們這行也分三派  就是學院派江湖派  甚至還有神仙派 

所謂神仙派  就是天天跟你講身心靈  不僅要打通你的靈魂 

甚至可以讓你有神通等等  所以武志紅老師說那一派 

我自己都覺得他們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這就不說了 

還有第二個後果  就是這種無法證偽的知識  你很難相信它的具體結論 

比如說我的一些私人朋友也有幹這一行的  他們私下跟我講的一些結論 

我就覺得匪夷所思  比如有人就跟我講  如果你得了胃潰瘍 

那在精神分析看來  是因為你內心的孤獨感 

和對外界的依賴感之間產生了衝突  你心裡就覺得吃不消嘛 

這一吃不消  就報應在胃上  所以得胃潰瘍 

那如果這一衝突進一步加劇  在精神分析看來  很可能會誘發哮喘 

就是上氣不接下氣  也是一種吃不消  如果一個女孩子得了乳腺癌 

這往往反映的是她跟她母親的關係不好  有內在的情感衝突 

所以她就讓自己得病  去報復自己的母親  這些結論我不知道 

你信不信  反正我聽了就當耳旁風  確實這是精神分析很多結論的特點 

它有的看似好像有點道理  比如說男人為什麼愛抽煙  有這麼一個解釋 

說嬰兒生下來  06個月  這叫口欲期  就是通過嘴來感知世界 

這是這個階段嬰兒的欲望中心  天天抱著媽媽的乳頭在那嘬 

嘴是他和世界最強悍的一個連接器  你看我們家羅思思  羅維維 

現在差不多六個多月  確實  你會發現天天  把手放在嘴裡去感知世界 

那男人之所以愛抽煙  不是因為尼古丁 

而是因為他的心理發育有一部分  退行到口欲期 

所以天天都的嘴上弄個東西他才有快感  聽著好像有點意思 

但是你接著往下聽  又覺得匪夷所思  比如佛洛德講

口欲期之後叫肛欲期  或者叫肛門期 

就是嬰兒的那個快感中心變成了肛門  所以為什麼人類有畫畫的衝動 

畫家要塗抹顏料  本質上是在塗抹大便  哎呀 

反正那會兒的事我也不記得了  就是我從六個月到一兩歲的時候 

有沒有這個肛欲期  我自己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那佛洛德又接著說到三歲之後  男孩有一個叫俄狄浦斯期

當然女孩也有了  俄狄浦斯  大家都知道 

是古希臘的一個傳說中的人物  他最後是戀母殺父 

所以三歲的男孩就是依戀母親  而且是性的意義上的依戀 

她排斥自己的父親  甚至想把他殺掉  甚至是情敵似的那種仇恨 

反正我是三歲男孩的時候  自己心裡是不是這麼想過我是不知道了 

我不敢  斷然說沒有  但是反正我沒有這樣的體驗 

所以這種東西確實它很難說是科學的結論 

但是今天我們既然要講精神分析  所以我們還得替它說幾句話 

首先從佛洛德開始  一直像到拉康這些人  這都是嚴肅的學者 

可不是江湖騙子  他們試圖通過很獨特的方法  在研究人類的精神世界 

因為人類精神  世界沒有可靠的科學方法 

我們現在知道的什麼認知科學腦科學  神經科學 

那探索人類的精神世界  才是皮毛的皮毛  而更深層的那些精神現象 

想認知沒有其他手段  只有這種靠判斷  靠大量的臨床觀察 

所以佛洛德的歷史地位  不是輕易能否定得掉的 

就像有人講佛洛德是到目前為止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三個學者之一 

第一個是哥白尼  因為他打掉了人類的第一個自尊心 

說人類根本就生活的那個地球不是宇宙中心  那第二個呢  是達爾文 

因為它告訴人類  你們不是什麼上帝的造物 

你就是從那個很低等的爬爬蟲  慢慢地進化而來的 

而第三個打掉人類自尊心的就是佛洛德 

因為他告訴你人類的所有行為或想法  最終的驅動力不是你的感知 

感覺甚至是理性  而是像汪洋大海一般的潛意識 

這一點即使是現代的科學家他也是承認的  這就是佛洛德的歷史地位 

這個咱得承認  那第二呢  就是你想 

他畢竟面對的是一個人類認知的蠻荒之地  那科學手段上去又不管用 

你不能排斥我們用其他手段去認知它 

這個手段也是我們今天特別想講的  就叫洞察 

我覺得中文用的這個洞察的洞字非常傳神  就是眼前有一個厚厚的屏障 

那我又想認知對面的東西怎麼辦  用一個強悍的方法

直接給它打一個洞來觀察對面  這就叫洞察  洞察這個東西沒啥依據 

它也不存在什麼可證偽性  但是在生活中是大量存在  就是扒開表像 

直接把握本質  比如說兩幅畫  一幅明顯就是比另外一幅好 

行裡人都公認  你如果非要追問它到底好在哪兒  你給我一個標準 

我就是不服  大家說不出來嘛  憑藉的就是洞察  一男一女 

男孩子對女孩子到底好不好  這玩意兒  跟你送多少朵玫瑰沒關係 

人家女孩心裡門兒清  這就叫洞察  再比如說一副圖片 

到底是不是色情圖片呢  這玩意兒沒有標準  你說裸體就一定色情嗎 

多少藝術品都是裸體的  那穿了衣服拍的毛片就不叫毛片嗎  對吧 

你說裸露生殖器就一定叫色情嗎  米開朗琪羅的著名雕塑大衛 

暴露生殖器  你不能說那玩意兒就叫色情吧  美國有一個大法官 

我們以前講過  斯圖爾特講的好  我不管那些標準  你拿給我看一眼 

我就知道它是不是色情圖片  這就叫洞察  你看 

洞察是人類認知世界的  很重要的一個武器  我們不能把它排除出去 

再出一個例子  我們生活中很多企業創業成功  發展的非常好 

大家都分析  它怎麼變得好的  很多種可能  可能是換了一個辦公室 

員工們熱情高了  也可能是因為引入了一項新技術 

開發了一個新的產品線  或者它的重要競爭對手突然倒掉了 

或者在特定的時刻  它融到了一筆資  或者因為創始人生了二胎 

整個價值觀變了  經營水準提高了  或者壓根就是走狗屎運 

那你說這些因素哪個是核心因素呢 

那行裡人周邊人都會提供自己的洞察 

你是不是這行裡人你的水準高不高  跟你判斷這個原因那是有關係的 

有的話  出來之後  大家覺得這是洞察  啥理由  沒理由 

就是大家那個共同的體察  就覺得這個結論暫時最靠譜 

所以洞察它不是科學  但是它確實是一種認知的起點 

有了這個起點之後  我們再依靠什麼科學方法  什麼事實 

來不斷的糾偏來提升自己的洞察    說到這兒我們該回歸正題了 

那精神分析它到底是一個什麼的洞察  當然  裡面學派等等非常多 

我只說最簡單  也是大家都公認的三條  第一條是  我們前面已經講過 

就是潛意識在控制人的表面上的行為  在這一點上 

心理學家有這麼一個比方  叫大象和它的騎象人 

就是意識或者說理性是一個騎大象的人  但是潛意識是底下的那頭大象 

你這騎象人對這個大象走的方向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但是本質上大象怎麼走  你是受它控制的  這是第一個假設 

那第二個假設呢  就是任何人面對世界  面對關係  面對其他人 

本質上是自己內心潛意識的一種投射  所以精神分析有這麼一句格言 

說任何心理障礙本質上都是關係障礙  吳伯凡老師不是講過一句話嗎 

說遠距離走過來一個人  這不是一個人  他就是一套反應模式 

一個人的認知模式是由他內在的心理結構決定的 

所以他的世界和我的世界就不一樣  因為我們的反應模式不一樣 

第三條  也是最重要的一條  精神分析很多臨床工具的方法論根源 

都在這一條  那就是問  一個人的人格是怎麼樣形成的呢 

他這一套反應模式根源在哪兒呢  精神分析認為  根源在你的小時候 

你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  和父母 

和家庭的全套互動模式決定了你的人格  六歲之前基本就定板了 

你六歲之後的所有行為方式  基本上都是六歲之前的叫強迫性重複 

所以如果你去做心理諮詢  你那個醫生是一個精神分析學派的 

他一定讓你回憶小時候挨過打沒有  有什麼心理陰影 

都是試圖把嬰兒時期的那個經歷給掰出來  你如果接受這些前提和假設

或者說洞察吧  那你會得出一系列的推論

就是家庭的互動模式它會遺傳的  比如說你小時候父母虐待你

或者打罵你  你心理就會產生陰影  而這個陰影等你有了孩子的時候

你會又報應在他身上  所以精神分析有一句格言

說我們治療的不是一個人  而是一整條家族鏈條

是要把幾代人的經歷都掰開來看

才能知道一個人的心理陰影是怎麼形成的  那因為這些理論基礎

所以也發展出很多世俗智慧  比如有人就跟我講

你如果決定要不要跟你一個女孩結婚有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就看這個女孩她媽  因為這個女孩將來你娶回家之後

長到老  跟她媽行為模式是一模一樣的

你就想這老太太我現在能不能接受

也就是幾十年後你能不能接受你那個老婆  這是一個方法

還有一個方法  你就想  我如果跟她結婚  生了一個女孩

長大了行為模式和她一模一樣  我喜不喜歡這個女兒呢

如果我不要那樣的女兒  我就不能要這樣的女孩

反正這些有沒有科學道理你自己去琢磨吧  這就是精神分析三個理論基礎

那說完這些  我們再回頭來說巨嬰就非常好理解了

這本書上封面已經寫得明白  我們90%的愛與痛

這個我們指的就是中國人  90%的愛與痛和一個基本事實相關

那就是大多數中國的成年人心理水準其實是嬰兒  所以叫巨嬰嘛

你只不過在肉身上長大了  像一個大個兒的嬰兒而已

那說到這裡我們就得介紹一下  《巨嬰國》這本書的作者武志紅了

他是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本科和碩士畢業  算是科班出身

然後就跟我們幹了一行  進了媒體

在廣州日報常年主持一個心理學的專欄

我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讀他的文章  成為他的粉絲

我們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是多次轉發過他是文章  寫得真是精彩

那現在武志紅算是國內很知名的一個心理諮詢師了  但是在我看來

仍然是一個寫出極棒文字的作家  那這本書寫完之後還沒有出版

他就發給我看  當時講了一句話  這是我的第一本書  我說不對吧

我看過你的書都好幾本了  《為何愛會傷人》《為何家會傷人》等等

都是一印好幾十萬冊的書  這怎麼能是第一本呢

他說那都叫專欄文章結集

而唯獨這本《巨嬰國》是我的主動性的有意識創作  是我的原創

所以他稱之為是我的第一本書  那我看完之後

覺得這本書真的是有野心  他是試圖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

來重新解釋中國人的國民性  當時我就問他

那你怎麼樣提出來巨嬰這個概念呢  他說靈感是來自於一部電影

就是馮小剛的《1942  那甭管你看沒看這部電影  裡面有這麼個情節

就是一個貪官  一個軍需官跑到妓院裡去嫖娼

那嫖的物件是電影裡另外一個角色  老東家的女兒  當時只有十七歲

那這個人嫖娼的方式是往那兒一躺  你得伺候我  現在給我打洗腳水

幫我洗腳  然後伺候我吃  伺候我擦身子  然後一吹燈

我們倆再一起上床  做那件事  當時武志紅看到這個場景就驚呆了

腦子裡就閃現出很多西方電影  裡面也出現的嫖娼的情節

那在西方電影裡面  雖然這種交易也很不道德

但是那畢竟是成人和成人之間的交易  大家的行為模式

是成年男女之間在性愛上的行為模式  可是你再看這部電影  這個鏡頭

這個肥頭大耳的軍需官躺在那兒  似乎完全喪失了行動能力

像一個嬰兒一樣肥頭大耳的  要等待媽媽喂他吃  喂他喝  伺候他一切

然後一吹燈還要做性事  他說怎麼會出現這麼大的反差

在這裡是不是有著中華文明  和其他文明之間的那個溝  所以他說

我此前二十年的心理諮詢的經驗  大量的案例突然就撲面而來

馬上腦子裡就蹦出了兩個字  叫巨嬰    在這我們得解釋一下

說巨嬰  他不是說這個人心態幼稚  而是說他的心理結構

那種反應模式停留在嬰兒期  而且是早期

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佛洛德講的  06個月的  叫口欲期

所以武志紅就講  你看中國人的很多習慣是不是就像那個嬰兒

比如說拼命地愛吃  中國人的那個餐館的規模

你到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也找不到

比如說廣州有一個叫炳勝(品味)酒家  12000平米的面積

簡直像一艘航空母艦  裡面能夠容納兩千多個人同時吃飯

這麼愛吃的一個民族  而且中國人的很多傳說  比如說妖精逮著了唐僧

他得吃了  吃了之後覺得我長生不老  你看

這種反應模式是不是嬰兒式的  就是什麼東西我感知它

我要得到它的好處  我要把它吃到肚裡  跟它一起共生

我才能得到這個好處  就像前些年有一個朋友跟我講的

說中國的病人和美國的病人  在遇到得病時候反應是不一樣的

美國人經常會問醫生  我得了這個病  你說我該怎麼運動和鍛煉呢

那中國人通常問  那我該吃點啥呢  但這都屬於洞察型的

你可以全部當是一個玩笑  

那以下我們就開始介紹這本書的核心觀點

就是為什麼嬰兒期的那個人格結構在中國很多成人的心理仍然有

說到這兒就得問了  嬰兒的心理特點是什麼呢  這就是精神分析的長項

因為他們總是把人的心理  倒拆回嬰兒時代再來分析  那武志紅老師說

嬰兒的心理主要是三條  第一叫母嬰共生  第二叫全能自戀

第三條叫偏執分裂  你聽起來好像是很高大上的心理學名詞

其實我稍一解釋你就明白了  因為嬰兒生下來06個月的時候

他是完全沒有任何行動能力的  一切吃喝拉撒睡玩都得靠母親來伺候他

而且這個時候他的主觀意識  其實分不清自我和外界之間的區別

所以這個時候的嬰兒和母親  是完全的共生體  這就叫母嬰共生

那啥叫全能自戀呢  這個階段的嬰兒他的主觀感受是  我就是神

我什麼都行  我只要念頭一轉  那馬上就得有人伺候我  符合我的念頭

我餓了  哇一哭  馬上奶瓶就上來了  我拉了撒了

馬上就會有人幫我清理  你看  有的人養貓不就是講這樣的笑話嗎

在貓的眼裡  主人就是它的奴隸  就是負責給它買吃的  喂吃的

幫它去清理大便  所以養貓的人叫首席鏟屎官嘛  在嬰兒的眼裡是一樣

整個世界就是匍匐在我的面前的  我心念一動  就得按照我想的辦

這是第二條  叫全能自戀  那第三條叫偏執分裂

就是他認識世界的方式只有兩個維度  就是好的或者是壞的

惡魔或者是天使  我自己是神  或者是我什麼都不是  我自我崩潰

你看  嬰兒的反應模式是不是就是這樣  我們家一對雙胞胎姐妹

現在正好是這個階段  就是這樣的  她的表情也只有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嬰兒式的睡眠或者是笑容  或者是面無表情

這就是她覺得這個世界我是神的時候  如果她稍微不滿意呢

馬上就滑到另外一個極端  就是    自我崩潰  然後嚎啕大哭

  那說完了嬰兒的這三個心理  你感覺到一點兒什麼

我們分析中國人是不是也可以按照這個對照呢  就是共生

當然成人叫病態共生  第二就是全能自戀  第三是偏執分裂  

我們還是回到正題  一個典型的中國成人

他的心理是不是停留在嬰兒期呢  這就得符合武志紅老師剛才定義的

那三大嬰兒心理特徵  就是母嬰共生  全能自戀和偏執分裂

我們下面一條一條地去看  首先母嬰共生  嬰兒母嬰共生期其實並不長

只有06個月這一個階段  從六個月到三歲  這叫分離期

或者叫個性化期  因為嬰兒覺得  我終於明白了  我是我  世界是世界

我和外界是有邊界的  是有間隔的  那到三歲之後呢

這個心理就繼續發展  按照佛洛德的理論  這叫進入俄狄浦斯期

當然上面殺父啦  戀母啦  這些我們不扯  但總而言之

確實他的世界面對的關係  變得很複雜  他有愛  有恨

有的愛中夾雜著恨  有的恨中夾雜著愛  所以從三歲開始

一個嬰兒他的世界就變得越來越複雜  他要處理越來越繁複的關係

這就是我們人格形成的過程  但是如果是一個巨嬰的話

他的心理狀態就一直停留在六個月之前  他發展不出間隔期

他也發展不出處理複雜關係的能力  你看  原來我們稱嬰兒叫母嬰共生

但是如果成人之後你還這麼共生  這就叫病態共生  你看

在中國文化當中  母親扮演的那個角色是非常突出的

中國典型傳統文化應該是父權社會  對吧  但是你看

中國有所謂《二十四孝》  你真的把那《二十四孝》攤開看看

孝敬母親的是主體  父親在裡面其實並不多  這為什麼  在文化學上

這稱之為叫大母神  就是母親和嬰兒之間的那個共生關係

或者是控制關係  是這個文化的主調  可能社會權利是由男性

是由父親來掌握  但是家庭的權利其實是由母親來掌握的

你看那個《紅樓夢》裡面的那個賈母  是不是就是這個家庭的大母神

一個人要哀求  說強盜不要殺我  我家有八十老母  對吧

你很難聽說什麼家有八十老父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嶽飛

在真實歷史中嶽飛是有父親的  這個人叫嶽和

在岳飛小時候花大量的錢給他聘老師  教書法  教文化  教武藝

後來嶽飛長大  功成名就之後  嶽和才去世

但是在民間傳說中可不是這樣  恨不得嶽飛出生三天他爹就死了

然後是被母親含辛茹苦帶大  後來出現什麼岳母刺字  精忠報國

這一系的故事  由此可見  中國文化的眼中

母子共生體這就是完整的家庭  要個父親在那兒幹嗎呢

所以為了講故事方便  你那個父親乾脆死了得了

所以嶽和這個人算是被中國文化  合謀殺掉的一個父親  在現在國家中

大中華文化圈  有兩個國家還有這樣的文化遺跡  就是中國和韓國

至少有兩個現象在其他國家很難看到  這個兩個國家很普遍

第一  叫媽寶男  就是一個男孩子  堂堂男子漢  二十多歲  三十多歲

甚至已經娶了媳婦  天天跟媽在一起  聽媽的話  甚至不跟老婆睡

跟他媽睡  這樣的例子我估計你也聽說過

我原來在一個小單位當小頭目的時候  就來了一個實習生

這個男孩也很漂亮  業務能力也非常強  談笑風生

但是當天晚上他媽居然給我打了個電話  各種拜託  孩子不懂事

你該罵罵該打打  我說阿姨  這男孩子這麼大了

不輪到你跟我說這種話  有什麼話他跟我說  後來果然實習期結束

他媽說不能在北京發展  我在老家已經給你找好了公務員的崗位

趕緊回老家吧  然後把他給調回去了  當然這個男孩後來發展得不錯

因為他自己努力擺脫了這種母子共生

要不然這輩子可能後悔藥有得吃了

那婆媳矛盾就是典型的第二個現象了  中韓這兩個國家都有

你從影視劇裡能夠看得出來  有一個段子是這麼說的  說當媽不容易啊

費了好幾年時間才讓他學會穿褲子  你一個小妖精一來

一秒鐘就讓他把褲子給脫了  所以能不產生這樣的爭奪矛盾嗎

就是原來的母子共生突然被打破  大家心裡受不了嘛  但是問題來了

這個局面它是怎麼形成的呢  按照武志紅老師的分析  這是一根鏈條

這是一個迴圈  要命就要命在它是個迴圈  我們首先來看

一個健康的正常的家庭應該什麼樣  西方人有一個說法

說一個人出生兩次  第一次是作為嬰兒來到世界

第二次是通過戀愛和結婚  用愛的力量去療愈自己童年的創傷

然後通過愛的力量重新組建家庭  所以家庭的定海神針應該是夫妻關係

正好在這一點上  中國很多家庭做得不好

很多人其實從小就沒有學會怎樣去愛  所以一旦結婚之後

兩個人的關係就變成了又是共生關係  而且產生叫共生絞殺

就是妻子希望把丈夫拉回到家庭  但是丈夫呢  因為不會愛

又要躲避這種拉扯的關係  所以要找各種藉口  什麼我工作忙啊

我養家不容易啊  就要脫離出這個家庭  一旦生了孩子之後

馬上就會出現一個更加惡化的局面  就是妻子既然拉不住丈夫

所以就把全部共生的那個紐帶和孩子綁在一起  所以你看

中國很多家庭一旦生完孩子之後  家庭的重要次序馬上就變了

就是孩子變成這個家庭的核心  孩子和母親的關係成為家庭的關係核心

而丈夫呢  馬上在家長中就找不到存在感

所以三口之家在中國很容易出現這樣的排序  就是孩子老大  媽媽老二

丈夫老三  在家裡是地位最低的  但是作為丈夫呢

他又覺得這種方式很好  本來我就想逃離家庭  正好利用這個時機

就把孩子推給妻子  自己更加脫離出家庭  那種孩子一旦長大之後

你會發現一個什麼現象  就中國的家庭當中

公公這個角色好像就不存在  你看很多家庭倫理劇

往往在裡面無論是好婆婆還是壞婆婆  那總是婆婆表演的戲份比較大

公公好像在這個家庭當中是消失的  他也沒有什麼發言權

這就是男人的一生  而女人的一生呢  就是我要綁緊這個孩子

我要培養這個孩子  等孩子長大了  這個孩子他也沒有見過什麼叫愛

什麼叫正常的夫妻關係

所以在中國的男孩和女孩當中普遍存在叫愛無能  所以為什麼在中國

你看我們《羅輯思維》第一季那一期節目  就是教你怎麼追女孩

到現在為止也是點擊率最高的一期節目

很多人認為這是我們節目的高峰  雖然我不承認了  但是確實

它契合了很多人的需求  不知道怎麼追女生  按說你到了青春期之後

看見美好的女子  上去表達自己的愛慕  這不是所有生物都會的嗎

中國很多男孩他就是不會  那這樣的孩子長大結婚

他從小就沒見過什麼叫正常的夫妻之愛

他從小看到的都是父母感情淡漠  經常吵嘴  打架  冷戰

所以這種愛無能又傳遞到下一代的家庭  這可不就是一個惡性循環嗎

我們身邊見過大量這樣的中國家庭  用三個詞就能概括

一個極度焦慮的母親  加上一個缺席的丈夫  再加上一個有問題的孩子

那對於這個母親來說  他一生中最大的隱痛就是我的丈夫

這個男人他對不住我  很多女人生完孩子之後  跟閨蜜去抱怨

都說我們家最沒用的就是我老公  隨著年歲漸長

女人對於她丈夫的這個怨氣就越積越深  你說中國家庭

尤其是老年家庭  老太太天天罵老頭的事是不是很普遍

那對於丈夫來說  他一生中最大的隱痛是

我為這個家庭已經貢獻了一切  什麼錢都給你們了

你能不能讓我清靜一會兒  所以精神分析學派就發現

中國的很多老頭  他退休之後  往往聽覺  視覺迅速地衰竭  為什麼

他就是心理暗示自己嘛  你別嘮叨了  讓我清靜一會兒  我聽不見

我也看不見  那對於孩子來講  他一方面擺脫不了這種共生關係

一方面又想脫出這個牢籠  那在現實當中脫不出去怎麼辦呢

沉迷於互聯網和遊戲  所以中國家庭的很多問題

在這個關係模式和鏈條當中  你都可以找到原因

當然你說能不能打破呢  其實任何一個環節打破了也就打破了

比如說我自己吧  我們家今年六月份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  羅思思

羅維維  我跟我老婆就進行了一次長談  這個長談的核心就在這兒

我們家庭雖然來了兩個小天使  但是我們兩口子心裡都清楚

她就是個房客嘛  一住十八年到二十年  剩下她要過自己的日子的

按照現在的醫療條件  我們這一輩子活個九十歲  100歲很正常

我六十退休  剩下還有三四十年  是我們倆在一起過

我們倆的關係是這個家庭的核心  我們倆的關係是這個家庭的第一關係

而不是跟孩子  所以這一條定下來  所以現在我每天在家時間比較少嘛

我老婆  只要我在家  就把孩子抱過來  要讓她們和我建立關係

而我在工作的時候呢  經常找到一篇什麼小文章  小圖  跟孩子有關的

馬上發給老婆  另外我還有一個方式  就是現在我在家照顧的少

那我就為他們兩歲  三歲之後去做一些打算  比如說我現在自己買書吧

就會買大量的畫冊  很貴  幾千塊錢的那個畫冊  在家裡做一些儲備

甚至我們還開發了一個產品  有一本書叫《藝術博物館》

那本來就是英國費頓出版社出的那個頂級的畫冊  也挺貴的

加上那個架子一千八百塊錢  那這個架子是我們跟雅昌合作弄的

我想的就是這樣一個場景   等我們家孩子可能變得這麼高的時候

我坐在那兒  她站在我旁邊或者坐在我膝蓋上

可以在這個架子上就去流覽世界的藝術畫冊  那我幹這些事

不就是讓我老婆知道  我在參與這個家庭的建設嗎

那真的將來十幾年之後  孩子走出家庭  我們仍然可以幸福地過後半生

而我們之間相愛  給孩子的那個示範作用  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你看

這個鏈條在我們這一代就把它給打破    不表揚我自己了

還是說這種家庭共生關係產生的結果  這個結果是啥

就是中國家庭人和人之間的邊界是分不清楚的  所以武志紅講

中國家庭有那種糨糊邏輯  好幾個  你看都是邊界不清楚  第一

就是我的事就是你的事  你們的事就是我的事  你們的關係我也要管

我們的關係你也要處理  這是第一個糨糊邏輯  第二個糨糊邏輯呢

就是一個是我  我就等於我們    你就等於你們

比如說老婆要是跟小姑子之間鬧點矛盾  她回家是找丈夫毛病的

你就代表你們嘛  對吧  那第三個糨糊邏輯呢  是我們之間

互相之間是不能有邊界的  我的手機回家是要上交給老婆  你來查的

對吧  我們之間完全沒有秘密  要共用所有的帳戶  密碼等等

那第四個糨糊邏輯呢  連時間上的邊界都沒有  夫妻之間一吵架

陳芝麻爛穀子全部都兜出來  就是為了幾個字  你對不起我

所以連時間的邊界都已經模糊成一片  那這樣的家庭  他再共生在一起

你別覺得這種共生是什麼好事  我前面講到一個詞  這叫共生絞殺

這就造成了中國的很多成人  在心理結構上是個巨嬰

就是沒有辦法擺脫病態共生  武志紅因為常年做心理諮詢

所以積攢了大量的案例  有些案例過於暗黑  我在這兒也不太方便說

我就說一些大家感同身受的  比如說中國家庭有一個現象  叫嘮叨

那請問什麼是嘮叨呢  央視春晚有一首歌  就是春節回家

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  爸爸準備了一桌好菜  你看  爸爸繼續缺席

回廚房做菜去了  而媽媽主要負責嘮叨  那啥叫嘮叨呢  嘮叨不是話多

而是一種超越邊界的控制性的咒語  我在這本書裡就看到一個例子

有一個人就講得特別形象  說我不管做什麼  只要在我要做之前

我媽一定會把這話說出來  比如說出門  媽媽就會說穿鞋  進門  洗手

東西掉地下  撿起來  東西打碎了  哎呀  怎麼又打碎了

趕緊收拾收拾  這些事都是我馬上要幹的  你為什麼要說呢

按說媽媽也沒有什麼惡意  這個中國家庭當中太普遍的現象  但是你想

它本質上是個什麼  就是我跟你之間沒有邊界  我們是共生的

你是我的一個器官  我指揮你只好用這種語言  甚至我說的不好聽

它是一個咒語  來指揮你  你不信出去做個實驗  有人在那兒走路

你在旁邊喊  121  121  你看  他一會兒就不會走了

這就是控制給對方帶來的那種手足無措

很多人在家庭當中就要承受這種巨嬰的嘮叨  那再有一個例子

很多中國家庭為什麼對子女要逼婚呢  很多理由  但實際上

按照我們今天講的這個角度  理由就一個  就是你幸福不幸福不重要

重要的你必須進入一個共生模式  我們才放心

因為你才成為一個正常人  我們講一個極端的例子

中國文化當中有一個詞  現在年輕人很少聽到了  叫沖喜  什麼意思

就是假設我這兒子病了  而且病的快要死了  怎麼辦呢  醫藥已經無效

給他娶個媳婦兒吧  這叫沖喜  你看本質上是啥

就是讓你表面上像一個正常人  我們騙老天爺我們是正常人

還娶媳婦呢  傻子也能娶媳婦  重病病人也可以娶媳婦

表面上的共生性的正常  似乎可以解決他本質性的危機

我認識一個女孩  那真的是慘無人道  談了一個戀愛  一個男孩

覺得挺好  對方就一直催著要結婚  結婚  後來這女孩說  那結就結吧

就結了  但是結婚才知道  這個男孩已經是絕症的晚期

他的家庭都覺得  娶個媳婦回家沖喜  他沒有想到

你讓這個女孩子幾個月就成了寡婦  你這人道不人道

為了這種表面上的共生關係  中國的很多巨嬰什麼都做得出來

再舉一個例子  很多中國的領導那不就是個巨嬰嗎  啥都不會幹

如果沒有秘書  訂個火車票自己都不會  我認識一個人

下到地方的縣裡去掛職鍛煉  當縣長  副縣長  後來過了一年半載

再回到北京自己的機關的時候  他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幹了

甚至當時有一個笑話  他進了一個屋子  披著一件大衣

就這麼兩肩一抖  大衣就掉地下了  怎麼掉地下了  又給撿起來

為什麼  因為原來他在縣裡的時候  只要兩肩一抖  大衣往下一滑

秘書肯定是接得住的嘛  他現在回北京的機關就沒有這個待遇

你要讓人伺候到這份兒上  你不是個嬰兒  你是啥

大家記得前鐵道部的部長劉志軍吧  把劉志軍拉下馬的那個

就是給他行賄受賄的人  是一個長得  我也不好說人家醜

反正真的是那麼五大三粗  也沒有文化  甚至就不識幾個字的一個女人

叫丁書苗  那這個女人是怎麼拿下劉志軍的呢  說白了

就是用對待巨嬰的方式來對待他  核心就是兩條  第一條

像天神一般的崇拜你  第二  就是像媽媽一樣的伺候你

無微不至地伺候  我看到一則報導  就是丁書苗原來起家的時候

因為她沒什麼文化嘛  在山西  找車站的領導要車皮  人家不給她

那她怎麼辦呢  就守在領導家的家門口  領導一個不注意出去

鑽到人家家裡  把人家從內衣到外衣  從襯衫到褲頭  包括被子

襪子  全部洗一遍  最後把領導感動了  天哪

你能夠想像在現代文明當中  這種行為能把我感動嗎

我家裡要是躥進這麼一個人來

我會覺得你太沒有這個陌生人之間的邊界了  但是沒有辦法

在中國文化當中  這種跨越邊界的行為往往好像是釋放善意

所以領導被感動  給她批了車皮  一直到他掛上鐵道部的部長

你看  是不是全社會都是巨嬰  都在病態共生

剛才我們介紹了巨嬰的第一個心理特徵  叫病態共生

如果從這個起點出發  其實可以順理成章地推導出後面兩個特徵

叫全能自戀  加偏執分裂  你別看這兩個詞比較陌生

它本質上是一件事的兩個面  我們先來看嬰兒他是怎麼表現出來的

他來到這個世間之後  世界對他是混沌一片  他是唯一的存在

我心念一動  這個世界就會圍著我轉  所有的人都臣服在我的面前

我真的是飯來張口  衣來伸手  甚至連伸手都不用  但這件事有個反面

就是如果我張了嘴  居然飯沒有來  那我怎麼表達呢

我只能表達為嚎啕大哭  在嬰兒的精神和情緒世界裡只有兩個極端

善或者是惡  天使或者是魔鬼  我自己呢  要麼就是我hold

我控制得住  要麼就是失控  一旦失控  就是魔鬼對我的惡意攻擊

那我要麼就是絕對的憤怒表達出來  要麼就是我乾脆毀了自己

這就叫偏執分裂  這世界對他來說沒有灰度  武志紅講了一個詞

叫失控即魔鬼  然後他給我看了一段小視頻  就一條小狗在那兒

它突然打了一個嗝  然後它就愣了一下  然後汪汪汪  為什麼

因為對它來說  打嗝這事雖然來自於我身體內部  但是不對呀

我失控了呀  它沒有按照我的心念去轉  突然就打了個嗝

這一定是外在的魔鬼攻擊了我一下  這是一個絕對的惡意的力量

所以我要拼死命沖它狂吠  汪汪汪  這是小狗的表達

也是嬰兒的精神世界  那如果一個人成年之後還帶有這樣的心理

那可不就是武志紅老師所謂的巨嬰嗎  在當代中國

這種社會心理的表達  我們見得多吧  而且它會造成一系列的社會後果

第一個後果就是社會的戾氣很重  因為大家熟悉了這種極端化的表達

說白了就是偏執分裂  有的是表達為語言  比如說在微博上

有些名人明星一旦陷入那種爭議性事件  那上面的評論是能看的

各種污言穢語  他不是說我簡單的表達一下  我批評  我責備

我不同意  不是  是我恨不得你去死  有時候我就看這些評論就納悶

一個陌生人做出來不符合你心意的事  你至於的嗎  氣成這個樣子

那你回到巨嬰的理論就好理解了  他原來心裡對這個世界

每個人的行為方式有一個想像  你居然不按我的想像做  那怎麼可以

要麼我惡毒地攻擊你  把你弄死  要不然我就把自己給氣死

你不要以為這只是語言上的表達  有的時候會表現為行動

隨便舉兩個例子  中國很多老人一旦在街上被人撞倒  你要去扶他

他醒來之後會訛上你  過去我們都以為  這些老人道德敗壞

是謀人家的錢財  但是武志紅的分析覺得  不對

如果有這麼大規模的現象  那肯定是一種心理上的表達

因為老人也是巨嬰  他因為自己身體失控摔倒之後

他一定要找到一個外在的惡意的魔鬼  然後遷怒過去

所以很多老人一醒來之後  一把給你抓住  小夥子

你為什麼把我給撞倒了  這就是巨嬰心理的表達

要找到一個外在的惡意的魔鬼  然後遷怒過去

他自己的那個心理才能夠調適得過來

還有中國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起殺醫生的事件  那不是罪大惡極嗎

醫生是幫你的  一個病人在手術臺上  最希望你活下來的就是醫生

家人反倒是未必  那為什麼這些人要攻擊醫生呢  一樣道理  他的世界

我的家庭原來是完滿的  這人是活著的  怎麼到醫院他就死了呢

他一定要遷怒於人  而且這種遷怒是完全非理性的

他不見得一定要訛醫院多少錢

但是我一定要把你這種外在的惡意力量幹死  哪怕我最後上刑場

挨子彈  我也在所不惜  這不就是巨嬰心理嗎  這是第一點

極端化表達  偏執分裂  那還有第二個社會後果

這是中國社會經常會有那種  毫無必要的社會紛爭  一個社會有紛爭

很正常  因為資源有限嘛  你也想要  我也想要

那就吵一架或者是打一架了  但是在巨嬰的世界裡  紛爭的起源不一樣

只要不符合我的想像  我就要跟你起紛爭  在巨嬰的世界裡

他是搞不清楚想像和現實之間的區別的  我們來舉個例子

中國據說有某個地方  你要是在大街上走

身邊沒準兒就會傳來一個聲音  你瞅我幹啥  如果這個時候你要回一句

我就瞅你  你咋地  那就容易幹架  你不覺得這個紛爭很無聊嗎

但是回到巨嬰的理論  他覺得自己是全能自戀的神嘛

街上所有的人看了他都只能低眉順眼  你居然直眉瞪眼地看我一眼

那和我的想像不一樣  那好  跟你起紛爭  還有

我們得到app裡面有一個訂閱專欄  叫《槽邊往事》  作者和菜頭

他在網上寫作已經將近二十年了  非常有經驗  他寫了一篇文章

私下也跟我聊過  特別逗  就有一些人在他寫的文章下面就攻擊他

這攻擊基本上分三派  第一派叫哀怨派  就是和菜頭

你再也寫不出讓我動心的文章了  你怎麼能墮落成這個樣子呢

你最好還是回到原來的那個狀態  你還是我心中的神  這是勸告派

哀怨派  那第二派呢  叫威脅派  就是你再這樣寫  我就取關你

我再也不會關注你了  你不關注就取關就完了嘛  他要跑來告訴你一聲

這是威脅  還有叫冷靜分析派  就是和菜頭現在寫文章吧

就是這個道德敗壞  嘩眾取寵  就是想掙錢  這個人想錢想瘋了等等

其實也不用說和菜頭了  就是我們《羅輯思維》自己

甭管是視頻還是音訊  只要是公開免費平臺  你打開下面的評論看一看

也基本上就是這三派  我做節目做了將近四年  被臭駡了四年

那當然罵也無所謂了  你出來幹這個  就得承受這個嘛

有一次我見到一個評論  真的是很有意思  有一個人說  羅胖

我看了你這麼多年節目  我覺得也是很有收穫  我曾經也很感激你

但是你現在墮落了  你現在說得不好了  所以我決定取關你

今天特地來告訴你一聲  這麼說其實也沒有什麼惡意

但是從我們今天講的巨嬰理論你來分析  他的世界是有問題的

就是如果正常人的世界  兩個陌生人之間  我們之間要調適的是什麼

是我們的客觀的關係  對吧  如果你覺得我還是可造之材

你鼓勵我幾句唄  或者批評我幾句  你應該怎麼改  鞭策我繼續上進

這是一種  那第二種呢  你對我徹底失望  那你就取關不就完了嗎

咱們倆的關係就是這兩種調適方式  但是他剛才的那段表達

這是我曾經喜歡你  但是你現在不行了  我決定取關你

而且來告訴你一聲  他不是在調適關係  因為我們的關係已經結束了嘛

不存在調適的可能  那他為什麼還要來告訴我一聲呢

這就是典型的巨嬰  他對我的表現是有一套他的想像的

只要我不符合他的想像  他就要跟我起衝突

而且讓這個衝突擺在我面前  我還沒法還手  對吧  人家已經取關了嘛

好吧  這樣的現象在中國社會心理當中普遍存在  我再舉一個例子

比如說很多企業家  他們經常會出現一種事件叫打臉

最典型的就是羅永浩  羅永浩說  原來我的錘子手機是不降價的

後來又降價銷售了  有人說打臉打臉  我就特別不理解這個詞

就是如果羅永浩是一個政治家  原來在競選的時候對你們做了承諾

後來反悔了  這牽扯到你的利益  起紛爭  這我理解

或者是羅永浩答應借給你100塊錢  後來反悔了  侵害了你的利益

我也理解  人家自己經營企業  自己的行為  原來宣佈了

後來自己進步了  改了  關你什麼事呢  你想著是不是巨嬰啊

就是我的世界裡對你有一個想像  現在你居然不這樣

所以我跟你起衝突  所以如果你以後再說這種  跟你實際利益無關的人

是在打臉的話  你一定要清楚  你就是巨嬰    這是第二個後果

那第三個後果呢  叫卓越強迫症  因為在巨嬰的世界裡

這個世界是完全美好的  毫無瑕疵的  因為是個想像出來的世界嘛

跟真實根本就沒啥關係  你看我們小的時候

你要是拿一張考了98分的試卷回家  那父母肯定會說  這粗心大意

這兩分怎麼扣的  下回要注意  批評一頓  對吧

可是你要敢拿一張100分的試卷回家  你以為就有表揚了  沒那個事

瞧你那個得意的樣子  下回要謙虛謹慎  我活到四十多歲了

我父母當著我的面從來沒有表揚過我一句  對我身上壞的事情

那肯定是極端焦慮  我要是出現點好事  我父母第一反應就是

你吹牛吧  或者你是不是得意忘形了  總是要對我進行叫絕對性禁止

這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  絕對性禁止

這是他總希望我調適到一個絕對完美的樣子  既沒有缺陷

那有了優點之後  又沒有任何得意忘形  這是他們理想的人格

你看  最典型的就是《紅樓夢》的第十七回

賈政帶著賈寶玉去參觀大觀園  對各個建築題寫對聯什麼的

那賈寶玉出口成章  賈政其實心裡是非常高興的

但是你看他說的那個話總是  孽畜  你不就是讀了幾本書嗎

有什麼了不起  敢在老先生面前賣弄  心裡其實還挺高興的

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式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

所以我這一代人這一輩子也受不了別人的表揚

哪怕別人的讚美是出於真心  我們也會覺得渾身難受

我也不知道現在90後和00後在這方面是不是好一點

那如果從巨嬰這個原理出發

你會發現父母他是出於這樣的一個心理版圖  就是孩子只是它的延伸

而不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人  我要跟他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  不是

你就是我的一個器官  那你稍微有點動作不對頭

我的本能反應就是把你調回到那個最為完美的狀態  至於你心裡怎麼想

其實我並不關心  那如果我的孩子將來要拿一張100分的卷子回家

那我如果把她當作一個人的話  我會怎麼跟她交流  考的不錯啊

你覺得這次什麼原因呢  你有什麼問題嗎  有沒有人說你什麼驕傲自滿

那你面對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處理  你想不想聽聽我的意見  一定是這樣

因為他是一個人嘛  我是為了她好  我愛她  我是希望她變得更好

至於我腦中想像的她是什麼樣  那不重要  那是我的私心  這是第三點

但是還有第四點  很多人特別會講道理  但是行動能力非常差

這個在大學生當中我見到的現象很普遍  為啥  因為在巨嬰的世界裡

他是由想像構成的那玩意兒很完美  只要你膽敢往行動走出一步

那個完美馬上就喪失  你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有瑕疵

所以你看有的人在那兒寫文章寫不出來  你問他  你為啥不寫呢

我在等靈感  他的言下之意就是上帝最好摸一下我的頭

我馬上寫出文章秒殺所有人  這是一個完美的狀態

我只要不能得到完美  我連一個字都寫不下去  有的人就因為這個心結

導致一輩子也無法開始正常的寫作  寫作有什麼難的

不就是正常的表達嗎  你還真以為你寫一篇東西  馬上就諾貝爾文學獎

那是想像的世界  你看現在有的大學生在微博微信上給我留言

經常會問這樣的問題  你說我這個學校也不怎麼樣

我這個專業也不怎麼樣  我這幾年也沒讀什麼書  我家裡也沒什麼錢

我自己也沒什麼背景  但是我就想出人頭地  我還想特別有錢

你說怎麼辦  TM知道你怎麼辦 你自己在想像的世界裡

已經把所有的路都給封死了  你的言下之意就是  你不行動

你像一個巨嬰那樣  然後媽媽把那個奶瓶給你戳到嘴上

這就是你最完美的事件  這種人缺乏行動能力  好了

我們不往下再列舉  這種社會後果了  節目的最後我們回答一個問題

怎麼辦  武志紅老師他的野心是我剖析國民性  我轉述他的書

我做這期節目只有一個目的  我們這些人多多少少都是巨嬰

而且不僅中國人是巨嬰  你的西方社會看可能比例小一點

但是帶有這種心理結構的人肯定是大把存在  那捫心自問

我羅胖身上也有一個豁達豁達的巨嬰  當然這些年稍微好一些

因為我已經體察到這一點  並且不斷的用各種方式對自己進行心理治療

那我自己的體會  有用的方式大概是四種  第一種就是愛

愛是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  追逐的一種能力

時間我們中國式父母經常說我對你好  那不叫愛  那叫擺佈和控制

愛什麼  正好是它的反面  叫理解和接納  這個話題特別的玄遠

只能意會  無法言傳  你自己終生學習去吧  我自己也在路上

那第二種方法呢  就是用理智上認知自由主義

來治療我們那個病態共生的集體主義  那就通過讀書  通過讀文章

真的是有效  在這方面對我影響比較大的  我列舉四個人不全部

但是這是個人比較突出  就是連岳  霧滿攔江  和菜頭和李笑來

連岳和霧滿攔江並不是得到app的作者  但是後兩個李笑來

和菜頭都是  那我這次還獲得了霧滿攔江的批准

把他的一篇公開發表的文章放在得到app《羅輯思維》訂閱專欄裡面

跟這期節目同步上線  供你去分享

其實這些人的創作量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一個人就那麼幾本書

你讀完了之後理解了什麼叫自由主義的精髓

你就能夠治療集體主義的病態共生

而且這些人你別看他說的話都不一樣  其實本質都一樣

這是第二個方法  那第三個方法叫覺知  比如說我們作為一個巨嬰

別人不符合我們的想像  我們那個怒氣蒸騰啊  那怎麼辦呢

稍微慢一拍再去說話  這是我這幾年養成的一個行為習慣

就是我任何表達不滿情緒的事  我都會說  甭管是說話還是發微信

我都慢一拍然後再發  現在我已經練到什麼境界了  基本上都寫完

我能把它刪掉  這是一個方法  就是一個小孩子  你教他怎麼制約怒氣

就是教他念  一二三四五六七  寶寶不生氣  不生氣

他把這段話念完之後  他就真的不生氣  為什麼

因為人對自己情緒的覺知和覺察  本身就在瓦解這個情緒

有一個經常愛哭的女孩子就跟我講  怎麼想讓自己不哭呢  很簡單

照鏡子  你看到鏡子裡那個嚎啕大哭的自己  就能覺知到這個情緒

一旦覺知之後  自己的淚水反而能止住  在吳老師的這本書裡

我還看到一個有趣的故事  說西方有一個精神病院收治了兩個病人

都號稱自己是耶穌  你看  這就是全能自戀  我是神

醫院是通過兩種方式把他倆治好的  第一個耶穌呢  就讓他看別的耶穌

因為這病院裡說自己是耶穌的人還是挺多的  讓他看另外兩個耶穌吵架

這個人常年觀察之後  自己的病就好了  因為他覺知到原來這麼蠢

這麼不正常  看來我不是耶穌  就好了  這就是覺知的力量

那還有一個病人是怎麼好的呢  醫生就問他  說你會木匠活嗎

說我會呀  因為耶穌的父親就是木匠  所以我當然會木匠活了  那好

你去幹木匠活  其實他也不會  但是只要把它放到具體的行動中

真的去幹木匠活和他人進行協作

漸漸地他就和其他人建立起正常的連接  正常的人際關係

漸漸的病也好了  這最後一個故事就牽扯到

我下面要講的最最重要的治療方案  我覺得對我自己特別有用

就是行動  一個巨嬰他最恐怖的牢籠  是永遠在自己的腦子當中

一旦開始行動  這種行動包括各個層次的  有可能是做一把木頭勺子

也可能是要去創建一家偉大的公司  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只要踏出一步開始行動  馬上就脫離了那個想像中的世界

因為你不斷地要面臨犯錯  面臨糾正  面臨要和他人的協作

面對要說服他人  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一步一步往前走

你就把自己身體裡的那個巨嬰  拋在自己的身後  就像這兩天

我正在準備2016年年底的跨年演講  這件事情我一直在躲  為什麼

因為我這個巨嬰  想像著那是一場完美的演講  所以一直就下不了手

後來到了11月底實在沒辦法了  必須要開始了

此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必須要落在紙面上了  然後就開始寫

一旦邁出第一步的行動  你會發現雲開霧散  馬上就開始往前走

它最後不可能完美  但是我畢竟能做成  聽到這你可能會說

這不就是精神分析學派搞出來的一個名詞嗎  這又不是什麼科學結論

對呀  我前面有言在先  這是一個洞察而已

這是我們觀察世界的一個起點  那你聽完我將近一個小時的嘮叨

你至少會有一樣收穫  就是此後在生活中  你當著面對這樣的人

就是他不共生在一個集體中渾身難受  他一旦過生在集體中

他總想控制和擺佈別人  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很完美

雖然他自己做不到但是你不完美  他馬上就暴怒你只要不符合他的想像

他就從抱怨到暴怒  無所不用其極  你一旦遇到這樣的人

你心中就可以蹦出一個極其簡潔的詞彙

你在心裡沖他笑  說這是個巨嬰

本文出處:http://www.luojiji.com/thread-5455-1-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