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目前已知偵照情資來看,共軍轟-6不論在外型或航電都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但是面對現代防空網的生存性仍有待考驗。(圖/日本航空自衛隊)
尤里安/共軍出動「轟-6」除了壓台,還特蒐各國「意想不到」的情資
2018年11月12日 ETtoday 新聞雲
●尤里安/現任軍事戰略評論員,淡江戰研所畢業。
技術水準老態龍鍾的轟-6不斷進行升級和改裝,其主要原因除了代表中共在轟炸機研發技術上尚未有突破性進展,導至從1966年起陸續出廠就役的轟-6被迫不斷延役之外,另一方面也顯示出戰略轟炸機生產能力的高度敏感性。由於技術取得和發展的重大落差,因此即便中共空軍戰機實力水準藉由引進外國技術呈現跨代飛躍,但是戰略轟炸機仍不脫俄系Tu-16的基本設計。
作戰半徑可達1,800公里的轟-6的確具備在西太平洋周邊實施類似美空軍冷戰時期鉻頂作戰(Operation Chrome Dome)的制空戰略嚇阻任務,特別是在共軍具有空中加油能力之後,掛載長劍系列巡弋飛彈甚至是東風-21反艦飛彈的轟-6K/轟-6N更能夠執行24小時高強度警戒任務,特別是對於美軍的關島基地實施巡弋飛彈攻擊,而這也是轟-6在第一島鏈周邊活動時所可能帶來的戰略壓力效果。
▲共軍轟-6頻繁穿梭第一島鏈周邊,其主要目的為藉此拓展活動空間並宣示戰略實力,意圖打擊我軍心士氣和消耗空防能量。(圖/國防部提供)
但從整體來看,自美空軍B-52系列服役以來,不論是在冷戰高峰期或後911時期的中東戰場,幾乎都是將獲得制空優勢或至少能夠擁有優勢機隊護航清除敵戰機與防空火力的狀況列為作需想定前提。
撇開先入為主的宣傳和報導不談,轟-6雖然不斷接受性能升級和改良,但不論從航程、飛操性能、電戰系統或是被動生存性來看,要面對現代化防空網乃至於第四代和第五代戰機的視距外空戰攻擊(BVR)恐怕仍就力有未逮。而如果要比照美軍提供全程制空掩護的話,以目前共軍航艦尚屬起步階段,而戰機主力又需要分散應付國土周邊潛在威脅的狀況來看,光是在形成戰力和維持戰時妥善率標準的操作數量需求就已經不是一個小數字,而在狀況升高時要建立能讓轟-6安全出入第一島鏈周邊的安全空中走廊就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屆時轟-6必須面對的不僅是東亞美軍,還可能包括周邊盟邦的空優戰鬥機與長程防空飛彈防空網,這對於基本設計相對老舊的轟-6來說絕非易事。當然轟-6在理論上也能夠依靠航程優勢避開大部分已知的陸基防空網,但如此一來的代價就是作戰半徑大幅縮短,更會影響起降基地的位置選擇彈性,降低轟-6作為長程距外打擊武器投射平台的戰術價值。
攻守易位
不過上述狀況都是以中共和美國對壘為想定前提,而如果換個方向以台海來看的話,轟-6所能發揮的作戰效能又必須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審視。雖然中華民國軍方已經正式放棄反攻大陸的作戰想定,但為了因應共軍威脅,在海空軍力整建上向來不遺餘力,特別是在陸基防空飛彈和制空戰鬥機的單位空域密度上都名列世界前矛。因此除非共軍掌握絕對制空權,否則派遣轟-6實施傳統轟炸作戰的可能性著實甚低。
特別是中共為了發揮不對稱作戰效能,長久以來師法前蘇聯作戰思想大量部署各式戰術彈道飛彈。像是東風11A或是新一代的東風-15B/C都能夠實施一定程度的點目標打擊,而像是射程更長的東風16型則是能夠針對本島大部分地區進行整體打擊。當然戰術彈道飛彈的投射量遠遠比不上戰轟機,但是對於軍方有限的防空能量來說卻會造成巨大負荷。就整體打擊效果來說,可能比起轟-6還要來的更為巨大。
但是共軍派遣轟-6並非純以軍事作戰角度考量,更重要的其實是利用轟-6的出現對中國民國的軍心士氣產生壓迫效果。此種作為期時在冷戰時期本為家常便飯,當年前蘇聯為了誇示軍事實力就不斷派遣Tu-95熊式轟炸機定期進入歐美各國防空識別區。雙方都很清楚前蘇聯不太可能真的在戰時派遣笨重的Tu-95熊式轟炸機試圖侵入領空或航艦打擊群屏衛圈,但是藉由Tu-95熊式轟炸機執行長程巡邏作戰可以彌補前蘇聯缺乏足夠海外基地和航艦戰鬥群於承平時期實施空中武力部署的弱點,讓前蘇聯得以在全球運用空中力量發揮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共軍轟-6巡邏任務於本質上和前蘇聯與俄羅斯所執行的Tu-95熊式轟炸機巡邏任務大同小異,只是任務範圍更加限定在西太平洋地區。(圖/美國國防部)
除了戰略意圖之外,共軍派遣轟-6進入東北亞各國防空識別圈的另外一項用意當然就是藉此實地測試和收集各國防空體系情資,包括攔截時間、地面戰管程序乃至於雷情與通訊都可以得到第一手背景資料,除比對現有情資加以修正之外,更可能獲得許多意想不到的現地情報。因為長程戰略轟炸機的敏感度比起一般的海洋巡邏機要來的高出許多,因此對手也多半不敢掉以輕心,更有機會了解其戰備整備和訓練水準。
更有甚者,共軍可能還企圖藉由增加轟-6派遣頻率來消耗目標國家的出擊架次,因為戰機只要出動就一定有耗損,而許多零件只要達到時限或是技令規定的使用次數就必須依照規定更換,否則不僅影響飛安,更可能在空戰任務中影響機體安全。這代表頻繁出動將會快速消耗現有的零附件庫存,而像是發動機和航電系統的大修檢整周其也會隨之縮短。對於後勤補保能量不足的國家來說,這等於慢性消耗戰,更不用提飛官在長期任務壓力升高下累積疲勞導致狀況發生的可能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