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波蘭研製的PT-01隱身坦克,外形上非常簡潔,並使用了隱身塗料。

雞肋or神器,坦克有必要隱身嗎?

2018-08-28 澎湃新聞網 黃國志

(“講武談兵”是由知名軍刊資深編輯黃國志為澎湃防務開設的個人專欄,以客觀嚴謹的態度,輔以活潑精煉的語言,力圖“破除防務迷霧”,為讀者更好地認識我國與國外在裝備技術上的差距提供參考和借鑒。每週一或二傾情奉獻。)

對於研發下一代主戰坦克的技術標準,很多人從常規發展的角度出發,認為火力、防護、機動以及資訊化性能應比第三代坦克有著質的提高。不過,也有人認為下一代坦克最為重要的一個技術標準是隱身化。其實,這個觀點並不算新穎。在隱身戰機、隱身戰艦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人感到奇怪:為什麼還沒有隱身坦克或者隱身裝甲戰車裝備服役?那麼,本期專欄我們就不妨討論一番,研發隱身坦克真的有意義麼?

坦克如何練就“隱身術”

與戰機、戰艦的隱身技術相似,坦克隱身化也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包括聲信號隱身、紅外熱信號隱身和雷達信號隱身。

聲信號隱身主要指坦克採用各種技術手段,將自身所發出的噪聲盡可能降低到最小的水準。如果是親眼看過主戰坦克機動演示的讀者應該會有印象,其大功率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和變速箱運轉以及進排氣所發出的低頻噪聲可以傳得很遠。此外,主動輪、從動輪以及負重輪與履帶嚙合時的金屬碰撞聲,再加上履帶碾壓地面碎石的聲音,也都十分明顯。在山地、丘陵等作戰環境下,主戰坦克所發出的噪聲會成為暴露自身位置的重要信號。因此,對於主要在視距內“摸爬滾打”的坦克來説,隱身的重點是降低噪聲信號。

目前,降低坦克噪聲信號的主要技術手段有兩個。首先,就是採用混合動力模式。具體來説,就是主戰坦克在平時的行軍過程中使用大功率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或者燃氣輪機輸出功率,並且帶動發電機産生電能,儲存在高容量蓄電池中。當進入到戰場環境後,主戰坦克的大功率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或者燃氣輪機停止運轉,由高容量蓄電池中儲存的電能來驅動電動機,進而帶動主動輪。這一模式有一些類似于常規潛艇在水面以及水下航行的模式。儘管採用電動力行進時,主戰坦克的行駛速度並不會很快,但是可以完全避免大功率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或者燃氣輪機所産生的噪聲,很有利於自身的隱蔽。當然,如果未來核反應爐的超小型化能夠得到成功,並且將其裝備在主戰坦克上,代替傳統的大功率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或者燃氣輪機,那麼就會像核潛艇那樣獲得近乎無限且安靜的行駛能力。

2.jpg
偽裝網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坦克的光學隱蔽性,但離真正的隱身還有差距。

另一個降低坦克噪聲信號的技術手段,就是採用全橡膠履帶。這種履帶由經過特殊加工製造的橡膠來製成,可以徹底消除主戰坦克金屬車輪與金屬履帶之間嚙合的噪聲。同時,由於其重量更輕,還可以在相當程度上降低坦克的戰鬥全重。

目前,主戰坦克的混合動力技術已經有多個國家在進行探索,但是並未完全成熟。而所謂的坦克核動力化,則更是未來遙遠的事情。但全橡膠履帶目前已經在歐美國家的多型坦克、裝甲戰車上得到了實際應用,從技術上來説已經比較成熟。

相比聲信號隱身,紅外熱信號隱身和雷達信號隱身對於隱身坦克來説也非常重要,而且可以更多地借鑒戰機、戰艦的隱身技術。比如,如果要降低紅外熱信號,可以採取的技術手段包括:在炮塔和車體的防護裝甲外層再增加一個冷卻層,內部有空氣流動可以帶走熱量;在發動機排氣口增加冷卻或者紅外熱信號遮罩裝置;在主炮身管的熱護套外層再增加一個隔熱層等。

雷達信號隱身技術也比較成熟,比如:高射機槍、車長周視鏡、橫風感測器、車燈等外部設備儘量與炮塔和車體整合在一起,減少凸起物;炮塔和車體裝甲外層涂覆可以吸收雷達波的材料;車體和炮塔外形儘量平整;車體側面的側裙板延伸至地面,將履帶和負重輪全部遮蔽,減少雷達反射面積。 

3.jpg
法國AMX-30 DFC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隱身坦克。

國外隱身坦克的那些事兒

其實,早在隱身技術開始在航空和艦船領域應用的冷戰中後期,歐美國家就已經展開了隱身坦克的前期技術論證工作。美國聯合防務公司曾率先推出了技術領先的隱身坦克樣車,而英國維克斯公司也把1輛“酋長”主戰坦克改裝為隱身技術測試樣車。不過,這兩項研究計劃最後都沒有走到工程應用階段。

世界上第一種具備一定隱身設計因素的主戰坦克,筆者認為當屬歐美最後一種裝備服役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勒克萊爾”。該型坦克的主要隱身特徵包括:對外部設備進行整合,除了車長周視鏡和橫風感測器,其他設備都與炮塔融合在一起。發動機排氣口兼具減少噪聲和紅外熱信號的功能。側裙板加長,完全遮蔽了負重輪。因此,隱身設計元素的加入,使得“勒克萊爾”成為當時西方總體技術最領先的主戰坦克。

之後,法國人在隱身坦克發展上更加激進,于上世紀90年代末研製了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隱身坦克樣車——AMX-30 DFC。DFC是法語“隱身履帶演示車”的縮寫。該車是利用現有的AMX-30主戰坦克改裝而成,採用了前文提到的很多雷達以及紅外熱信號隱身技術,特別是裝甲空氣隔熱層技術,即使以今天的標準衡量也是很先進的。不過,AMX-30 DFC項目最後也是止步于技術驗證階段,成為法國地面裝備的技術儲備。

進入21世紀以來,英國BAE系統公司作為世界舉足輕重的軍火巨頭之一,也開始了隱身坦克的相關技術研究。不過,英國BAE系統公司不再走改裝現役主戰坦克的途徑,而是將眼光投向了似乎更有發展前途的輕型坦克。於是,該公司先是在瑞典CV90-120T基礎上研發了隱身輕型坦克樣車,之後又與波蘭合作研製了PL-01隱身輕型坦克。

CV90-120T隱身輕型坦克樣車的過人之處在於裝備了主動溫控陶瓷裝甲板,可以自主控制車體側面的紅外熱信號,從而可以更好地與戰場環境融為一體。PL-01隱身輕型坦克則是更為綜合性地應用了聲信號、紅外熱信號以及雷達信號的隱身技術,而且裝備有遙控武器站和主動防護系統。相比CV90-120T,PL-01隱身輕型坦克的實用化程度更高,當然其造價也是不菲的。所以,波蘭後來將部分PL-01的隱身技術應用到了PT-91改進型主戰坦克上,從而推出了被稱為“魔改T-72”的PT-16型準隱身主戰坦克。

4.jpg
CV90-120T隱身輕型坦克樣車的過人之處在於裝備了主動溫控陶瓷裝甲板。

實戰中隱身坦克是王者還是青銅

從坦克技術發展來看,隱身坦克依然還是屬於小眾和另類的技術發展途徑。除了法國這樣以浪漫著稱的西方國家以外,無論是美國、英國、德國,還是俄羅斯、中國,都不曾在現役主戰坦克上大量採用隱身設計。究其原因,就在於從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的地面作戰環境來看,隱身設計並非是主戰坦克最為必要的技術特徵。相比在隱身設計上的付出,還不如用在火力、防護、機動以及資訊化等方面所帶來的性能提升更為明顯。況且,如果要在主戰坦克設計中加入隱身手段,還存在著與其他幾個性能方面的矛盾之處。

比如,如果要在主戰坦克上裝備全橡膠履帶,則必須要對全車重量予以限制。因此,目前全橡膠履帶只能在一些輕型坦克以及裝甲車輛上應用,根本無法承載動輒50噸甚至70噸的重型主戰坦克。而且,從目前全橡膠履帶的適應性能來看,還做不到全地形行駛。

紅外熱信號隱身和雷達信號隱身技術也有不足和缺陷。比如,紅外熱信號隱身的技術手段,無論是空氣隔熱層,還是主動溫控陶瓷裝甲板,都會對整車佈局帶來不利影響,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裝甲防護能力,而且可靠性和環境適應能力也有待提高,造價方面則自不必説,肯定會大幅提高成本。

5.jpg
CV90-120T坦克上安裝的主動溫控陶瓷裝甲板特寫。

雷達信號隱身技術同樣如此,目前的吸波材料涂層在戰機上應用問題不大,但是應用在坦克上就會複雜得多,會給後勤保障帶來很大的壓力。吸波材料涂層非常脆弱,需要精心保護,隱身戰機的後勤保障人員必須穿戴特殊的鞋套才能在機身以及機翼上行走,而且必須定期對破損部位進行補涂。對於主戰坦克這樣一種主要在野外和複雜地形環境下作戰的地面武器來説,訓練、演習以及戰鬥中有太多有可能對吸波材料涂層造成嚴重損傷的情況。而且,主戰坦克的保養程度遠不及隱身戰機,所以即便是一開始有吸波材料涂層,到最後也很可能會淪為擺設。

因此,從近年來各國全新研發以及改進的主戰坦克來看,無論是美國M1A2 SEPV2/3、德國“豹”2A7+,還是俄羅斯T-14、中國99A等,都是把設計重點放在了提升火力、防護、機動以及資訊化四個方面上,並沒有融合很明顯的隱身技術因素。筆者認為,將來隨著相關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隱身技術首先在一些特種作戰車輛上得到廣泛應用還是有可能的,比如輕型裝甲偵察車、智慧化無人作戰車等。而對於主戰坦克來説,最強的火炮和裝甲、最敏捷的機動以及最全面的資訊化能力才是“陸戰之王”的榮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