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天弓二B短程地對地飛彈,已獲政府核定,以代號「天鶚計畫」交由中科院進行更新案。圖為天弓二型防空飛彈。(取自中科院)

【獨家】
天弓二B短程地對地飛彈性能提升  中科院啟動代號「天鶚計畫」

2019年03月06日 上報  朱明

隨著中科院飛彈技術提升,與美方對台取消關鍵性組件禁令,加上政府全力推動國防自主政策,中科院研製的天弓、天劍與雄風系列各式飛彈均進入增程型的研製與量產,據指出,隸屬空軍防空暨飛彈指揮部的特種飛彈部隊所配置的天弓二B(TK-2B)短程地對地飛彈,已獲政府高層核定,以代號「天鶚計畫」交由中科院進行更新案,規畫以3年時間完成天弓二B短程地對地飛彈的更新精進。

外形、射程不變 輕量後強化破壞能量

據了解,天弓二B短程地對地飛彈的更新案採用雄二E巡弋飛彈量產增程型的模式,也就是彈體外形原有不變,但飛彈內部包括彈頭火藥、導航控制系統、固態推進火藥以及末端的推進器等完全更換,隨著飛彈許多零組件的微量化與輕量化,多出來的重量與空間來強化其彈頭火藥破壞能量,以及飛彈的精準度;至於天弓二B短程地對地飛彈的射程則維持500公里不變。

據指出,中科院從1970年代開始就分別以「青蜂」、「天馬」、「逖靖」等計畫持續研發地對地飛彈的技術,並具備了生產短程地對地飛彈的能力,1996年飛彈危機時,因國軍並無反制解放軍東風地對地導彈相同飛彈,因此政府當時緊急下令以天弓防空飛彈的彈體為主體,研改出射程300到500公里的「天弓二B(TK-2B)」地對地飛彈,並以代號「3124號」開始進行量產,持續到2006年完成量產。

昔日代號3124 反制解放軍重要火力

當年天弓二B短程地對地飛彈初期與天弓防空飛彈營混合編制,採固定式部署,也就是一個固定陣地中,會有防空與地對地兩型飛彈,並同時前進到外島部署;並隨著天弓防空飛彈朝機動發射車的改變部署,天弓二B短程地對地飛彈也隨之機動化,也從2007年的漢光23號演習電腦兵推開始,該型地對地飛彈與雄二E巡弋飛彈一直是我方反制解放軍的重要打擊火力來源之一。

2.jpg
天弓防空飛彈為主體研改出射程500公里的「天弓二B(TK-2B)」地對地導彈,長期與雄二E巡弋飛彈(圖)搭配,編制在國軍特種飛彈部隊中。此為意象圖。(合成畫面/國防部提供)

導控系統更新 打擊誤差縮至3公尺內

據指出,因天弓二B短程地對地飛彈首批飛彈量產至今近20年,軍方早已將該型飛彈列為檢整的重要計畫,經過中科院評估後,隨著飛彈零組件精進與功能的提升,透過飛彈內部各式組件與固態火藥的更新,可用最短時間與更經濟的方式,讓天弓二B短程地對地飛彈煥然一新更具效能,尤其導控系統的更新後,更能精準的打擊目標,讓誤差值在3公尺之內。天弓二B短程地對地飛彈更新案經核定也以代號「天鶚計畫」正式啟動。

另外,陸軍為提升遠程打擊火力,以代號「雷昇專案」委由中科院研製射程100公里遠程火箭系統,讓陸軍雷霆2000多箭火箭系統具有跨作戰區遠程打擊。據指出,據指出,射程100公里遠程火箭系統,該型火箭彈就是天弓防空飛彈彈體的縮小版,許多的技術與組件都是來自天弓二B短程地對地飛彈,經實體測試現有雷霆2000多管火箭發射架內,可裝入4枚的射程100公里遠程火箭,彈頭則採高爆子母彈,未來是以「混合搭配」進行部署,也就是一輛雷霆2000多管火箭發射車上,同時有射程45公里與射程超過100公里的兩款火箭彈,可依作戰區域的遠近,選擇運用不同射程的火箭彈。

3.jpg
「雷昇專案」研製射程100公里遠程火箭系統,讓陸軍雷霆2000多箭火箭系統擁跨作戰區打擊能量,未來預計部署在金門、馬祖。(資料照片/國防部提供)

據了解,未來射程100公里遠程火箭系統研製完成後,部署在金門、馬祖外島,不但可反制解放軍射程200公里的「衛士2型」及射程400公里的衛士2D型的遠程火箭砲,讓這兩型火箭砲武器系統無法推近到沿岸部署,可降低對台灣本島的攻擊能力,另外,陸軍有了遠距打擊推至對岸集結的港口與基地的能量,也讓船團集結必須遠離對岸,同時南北可相互支援反登陸作戰上的火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