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高雄歷史博物館舉行「台灣關係法40周年特展」,圖為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美派航母巡弋台灣海峽。 記者劉學聖/翻攝

聯合報社論/兩岸兵凶戰危,《台灣關係法》四十年最大諷刺

2019-04-10 聯合報社論

一九七九年四月十日,美國總統卡特簽署《台灣關係法》成為法律,在「中美斷交」後延續了台美的非官方往來,「美國因素」也持續在兩岸關係發展上扮演關鍵角色。歷屆美國政府基於國家利益,就兩岸議題有不同發揮;而川普政府奉行「交易式外交」,則讓兩岸關係福禍難料。蔡政府自誇目前是台美關係有史以來「最佳時刻」,恐失之天真。

川普上台後,設定「美國優先」為施政主軸。事實上,《台灣關係法》也是由「美國利益」出發,並非片面的挺台法案。這部法律當年由美國國會議員主導,經立場不同的議員及行政部門的溝通妥協而成。誠如當時力促此法的眾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伍爾夫所言,「我們不想破壞與中國建立的關係,但也想要保護台灣人民。」

當年卡特總統與我斷交,是基於「聯中制蘇」的戰略考量,目的是維持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國家利益。國會為了讓《台灣關係法》完成立法,接受美中建交的既成事實,卻也巧妙地將台灣前途的和平解決視為美國在西太平洋安全利益的一環,法案除表明對相關威脅的「嚴重關切」,也載明應依憲法程序採取「適當行動」。

《台灣關係法》在這樣的「模糊」精神下,讓其後的歷屆政府可以視情況從寬或從嚴解釋,決定符合美國利益的因應作為。這部法律四十年來一字不改地延續至今,成為美中「三項公報」之外的美國「一中政策」的重要支柱,美國因素也在兩岸關係的不同階段發揮關鍵影響力。

正因為《台灣關係法》從立法到解釋都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當美國的對中政策從歐巴馬政府的「合作大於競爭」,到川普政府調整為「競爭促進合作」,攸關中共核心利益的台灣問題必然成為美中競爭時的絕佳籌碼。近日傳出,川普政府為完成美中貿易協議,已暫時擱置售台F-16V戰機,即是一例。

川普政府打「台灣牌」,是基於美國的國家利益;但從台灣的立場看,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卻恐因此陷入難以掌握的風險。蔡政府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卻因為桎梏於台獨的意識形態,加上「政黨利益大於國家利益」的私心作祟,因而不斷在言論和政策上加大反中的力道。近數月來,這樣的操作尤其明顯,蔡政府頻頻操弄兩岸關係當成爭取連任的籌碼,讓台灣步入兵凶戰危的險境。

更讓人憂心的是,過去在全球及兩岸關係扮演穩定力量的美國,已因川普的好鬥、善變而不斷走調。中共方面,國家主席習近平則揚棄鄧小平時期的「韜光養晦」策略,不斷表現「大國崛起」的雄心,使得各國加深戒懼。也因此,遏制北京成為華府跨黨派的主流意見,台灣無可避免成為其操作抗中的工具。

三年來,北京拒絕和蔡政府進行對話,川普政府則為其利益大打「台灣牌」。表面上,台灣獲得美、日的聲援;實際上,在國際間卻更走不出去,不僅邦交國不斷流失,參與國際組織也頻頻受阻。此外,兩岸的緊張並未因美國介入而和緩,美國軍艦宣示性地穿越台海,則引起中共軍機飛越海峽中線反制示威,在在都升高台海緊張及兩岸對峙。

美國藉由《台灣關係法》的制訂,提供了我國特定的安全保證,讓台灣得以安定繁榮地發展,並推動民主化,成為美國副總統潘斯所說「為所有華人展示了一條更好的道路」。檢視今天的美中台關係,兩岸關係已迥異於四十年前,不變的是美國在台海的影響力。對台灣而言,我們無法沒有美國這個理念相近的朋友,卻也不能一味把中國大陸視為敵人;如果兩岸一味對峙,過去四十年的時光就是白過。如何在兩岸關係的升沉張弛中,找到民眾福祉的最佳位置,這是台灣的課題。

★ ★ ★ ★

1.jpg

北京推一國兩制 韓國瑜扮演什麼角色?

2019年4月9日  Yahoo奇摩 (天下雜誌)

文/林倖妃、陳一姍、辜樹仁

中聯辦是中國官方派駐香港、澳門執行「一國兩制」的重要機構,而韓國瑜是台灣第一個踏入中聯辦的首長。批評者說,他成為一國兩制的樣版;支持者反駁是過度解讀。就在韓國瑜拚經濟之旅後3天,中共軍機飛越海峽中線,引發美國譴責。到底韓流吹到對岸,除了拚經濟,又讓美中台關係產生哪些變化?

62歲的韓國瑜從失業的谷底翻身,可說是近年來最激勵人心的故事。

在離開政壇17年後,他在60歲時打破眾人眼鏡參選國民黨主席,雖然落敗,卻為他爭取到高雄市擔任國民黨市黨部主委的契機。

61歲代表國民黨參選,一舉拿下被視為「綠營大本營」的高雄市長寶座,將綠地翻轉為藍天。

但故事到這裡,還沒有結束。最近的一趟港澳、大陸行,更讓他躍上檯面,成為美中台三角關係的關鍵人物。

在繁花盛開的春天,韓國瑜先是率隊前往星馬地區,緊接著又赴港澳等地,過程中不僅中國動作頻頻,美國也密切觀察。

中國兩手策略:一手歡迎,一手挑釁

韓國瑜雖然將大陸行定位為「經濟之旅」,但中國當局顯然不這麼認為。因為在對岸安排下,韓國瑜不僅和國台辦主任劉結一見面,更踏入香港、澳門中聯辦,成為第一位進入中聯辦大樓的台灣地方首長。

中聯辦是中國官方派駐香港、澳門執行「一國兩制」的重要機構,「這是政治敏感的行動,從踏入的那一步,整個象徵意義就已經完成了,」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直指,這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的政治行動。

3月31日,在韓國瑜返台後不過短短3天,中國解放軍兩架殲-11戰機越過台灣海峽中線,美國在台協會(AIT)隨即在臉書貼出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在聽證會發言重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方案,並非兩岸共同意願,美國反對任何片面改變兩岸現狀的作為。」

一方面對韓國瑜盛情款待,一方面採取軍事行動測試,中國的「兩手策略」,升高了美中原已緊繃的態勢,也是不容台灣忽視的警訊,「我們認為這是改變現狀非常激烈的舉動,」一位美國官員警告,中共軍機比以往更積極、更挑釁,中國對台灣施壓會愈來愈積極,且不限於軍事,而是從外交全面邊緣化台灣。

「今年情勢和1996年飛彈危機像透了,接下來,危機升高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首席顧問趙春山也斷言,隨著愈來愈接近2020年的總統大選,情勢恐將愈來愈緊張。踩在歷史節點上的韓國瑜,顯然觸動了美中台三方的敏感神經。

「我認為韓國瑜出訪,中國出了不少力。中國很明顯想釋出訊號,讓台灣人看到不同的選項(指一國兩制),」該名美方官員強調,「我不會假設這是韓國瑜的目的,卻是中國明確想要達成的部份目的。」

雖說是閉口不談政治的「經濟之旅」,引來的卻是政治風波,甚至開啟中美貿易戰的外一章。事實上,不管是藍或綠的解讀,最終目標卻都是直指2020年將舉辦的總統大選,而中國、美國在其中也扮演或多或少的角色。

剛上任就急於拚經濟,韓國瑜不是不清楚大陸行可能引來的質疑聲浪。「選上之後就有很多邀約,我們也清楚大家不是單把他當高雄市長看待,但希望能定調為農產品的訂單之旅,」一位韓國瑜身邊重要幕僚坦承,將星馬列為第一站就是為避開爭議。

台灣兩極解讀:拚經濟,為何要去中聯辦?

雖然小心翼翼,第二站才赴中國,卻仍引來爭議,追根究底是「主控權」不在市府手上。

「我們是單純推銷農漁產品,基本上是『客隨主便』,接受接待方的安排,」負責和對岸接觸,高雄市副市長、前交通部長葉匡時口中的接待方,是香港中華進出口商會,為香港五大商會之一,在當地被視為「親北京組織」,「去香港之前,也去國台辦和他們稍微討論,」他說。

至於出發前的行程安排,是否包括中聯辦?「大陸官方安排都只說『有可能』,沒有百分百確定,」葉匡時強調,要和大陸官方來往,高層安排都無法事先確定。這也彰顯出,從港澳中聯辦到國台辦,都具有高度敏感性,需要北京認可。

行程的不確定性高,談話的內容更是受到矚目。和韓國瑜同行的人除副市長葉匡時,另有10個議員、8個局處首長以及農漁會代表等30餘人。

除香港、澳門特首因為辦公室規模,無法容納所有人,國民黨籍議員蔡金晏全程參與,並在場聆聽雙方對話。

他回憶,只有香港和澳門中聯辦主任談到回歸後,在一國兩制底下的運作,「和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會面,關起門來聊時,我心裡想他會不會又提一國兩制,結果一次都沒有。」

韓國瑜的交朋友之旅,帶回來的成果很豐碩。根據高雄市政府公布的訊息,從星馬行到大陸行的「南南合作」策略,共簽具22張合約、12張MOU(合作意向書),總金額近84億台幣。

「我們都是簽長單,為期2到4年都有,不是一次性交易,」高雄市農會理事長蕭漢俊解釋,主要是水果和漁產、加工品,「高雄有生產的就以高雄優先,高雄不生產才往外縣市找。」

訂單需要更長時間去實現,但國內引發的焦慮是現實。

「我們也想過可能有反彈(指進中聯辦),但我認為這是扣帽子,進或不進去中聯辦,香港都是一國兩制,」葉匡時的聲音聽來有些惱怒。

「外界有疑慮很正常,但若說去到中聯辦就是肯定一國兩制,這是過度解讀,」高雄市兩岸小組成員之一、也是韓國瑜的兩岸幕僚,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認為,因為台灣的政治氛圍很清楚,有8到9成的民眾都反對一國兩制,任何有實力的政治人物都不會接受或肯定一國兩制,這是台灣目前較大的公約數。……(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第670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