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Casey Chao

國內兩大軍事雜誌《尖端科技》與《天生射手》專欄作家。

在繼續本篇的內容前,必須強調的是,如果你能做好相關器材的準備,自然會比這兩份文獻中提到的方式,能維持得更久,更有效果;但反過來說,若你沒有準備,甚至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取得或使用相關器材時,依然能夠替創傷失血者做些甚麼,來爭取時間!

這兩份文獻都是由同一群作者Nathan Phillip Charlton等五位所撰寫的:第一份是2018年刊載於<國際急救教育期刊>上,名為Pressure Methods for Primary Hemorrhage Control: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1.jpg

這篇文章起因於美國國內在2015年推行的止血活動(Stop the Bleed),加上如美國紅十字會等組織,提供的模組化控制失血訓練課程;但這五位作者們也發現,直接施壓止血在最佳方式的科學證據與機制方面,並未普及到急救教育的技巧發展上

2.jpg

因此他們打算藉著這份三階段的研究,來評估使用不同厚度的紗布所能造成的壓力,並對不同方式所能施加的力道來加以比較,甚至還將兩種常見繃帶所能產生的壓力,和徒手施壓來做比較

其研究方法是用一具標準化的失血模擬器,並在其表面加上壓力感測器,來測量施加的力道;至於參與實驗的醫療人員,則會被隨機地要求以10層/20層或30層,10公分見方的棉質紗布,並用不同的方法(右手的3指指尖/慣用手的3指指尖加上另一手雙向施壓/雙手各3指指尖交疊)來施壓;每種方式持續施壓10秒,而且每位受試者必須依序採用上述的不同方法;最後則發給他們任一種彈性繃帶(一般的彈繃或具有自黏性的彈繃二選一)來使用

3.jpg

結果是從33位受試者中,取得了每個人的資料並進行分析,發現

1.使用10層紗布所造成的壓力,比使用30層紗布所造成的壓力為大;

2.雙手產生的壓力,也比單手所產生的壓力為大;

3.在兩款彈繃中,任一款所造成的壓力,都無法和徒手施壓相比

4.jpg

其結論顯示,在這個模擬失血的模型上,醫療人員在使用傷處上方使用雙手,並配合單疊(10層)紗布的效果是最佳的;此外雙手的壓力,也比彈性繃帶來得大,因此急救教育者可將這份資訊在訓練中提出,並描述使用材料的厚度與所需要的壓力,來教導如何止血!

至於第二份名為Pressure Methods for Primary Hemorrhage Control的文獻,則是被刊載於2018年的<循環>期刊上

5.jpg

他們首先提到了一個重點,也就是因創傷而死亡的患者當中,失血不僅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而且占了其中的35%!但相關處理指南卻鮮少提及最佳的施壓方式,或是施加壓力的機制,因此他們同樣要對不同的施力方式進行比較,並測量出兩款彈性繃帶所能施加的壓力,來和徒手施壓做比較

6.jpg

在這項研究中,他們是從醫學會議中延攬作為實驗樣本的人員,並利用Z-Medica公司生產的標準化失血模擬器,加上壓力感測器,來測量力道;至於受試者則以隨機的順序,來採用三種施壓的方式(也就是利用右手3指指尖/右手3指指尖加上另一手雙向施壓/雙手各3指指尖交疊),每種方式同樣持續10秒,每位受試者必須依序完成三種方式;最後則讓他們使用彈性繃帶(一般的彈繃或具有自黏性的彈繃);這段期間研究者們均有觸及資料的收集;但受試者們並不知道資料的分析

7.jpg

結果是共有33位受試者(22位為男性;平均年齡為34.2歲)參加,全體的資料均接受分析,隨後發現雙手施壓所能產生的壓力(平均達3.75磅),與單手施壓所能產生的壓力(平均達3磅),兩者在統計上是有差距的;但比較雙向施壓與單手施壓,以及雙手施壓與雙向施壓時,並未呈現統計上的顯著差距;但相較於單手施壓搭配10層紗布,兩種彈性繃帶均無法產生堪與比擬的壓力

因此在結論上他們認為
1.雙手在傷處上方施壓時,能營造最大的壓力;
2.直接徒手施壓能營造遠高於彈性繃帶的壓力

不過在結尾在下必須強調的是,對專門人員或企圖準備進行施救者來說,徒手施壓並不是一個"值得提倡"的方式,因為人是會疲乏的(這個研究僅要求施壓10秒)再加上如果你考量到要移動或搬運傷患時,要讓手穩定地維持在傷處上方施力,是極為困難的:在下以往接受過外籍教官的訓練,他便倡言"其實急救器材主要是讓你能騰出雙手,去做其他必要的事"

但反過來說,發現創傷傷患的一般人,便應該在排除感染疑慮(例如你有手套,或其他能將自己與傷者的體液血液隔開的物品)後,利用徒手施壓來為對方爭取時間:這絕對會比眼睜睜地看著他流血至死,或棄之不顧來得更有機會

上文承蒙 Casey Chao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