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參觀時的「海豹」號(SS-792)潛艇。(取自海軍司令部網站)
賈忠偉觀點:
中華民國向荷蘭採購「海龍號」與「海虎號」潛艇始末
2019-04-21 風傳媒
賈忠偉 *作者為中正理工學院專科班畢,自由作家
早年美國出售給臺灣的兩艘二戰末期下水的傳統柴電潛艇,售價並非外傳的30萬美金(一艘15萬美金),而是以300萬美元(每艘150萬美金)的修理費名義支付的。
然在交船的同時,美國還硬塞了一張──買船、修船,及維護用零配件的天價帳單──每艘索價1,000萬美元(共2,000萬美金),更糟的是,美國雖然賣了兩艘潛艇給臺灣,但其中並不包含魚雷.....沒有魚雷的潛艦,等於沒有砲彈的戰車一樣。為了取得魚雷,我國駐美大使館海軍武官邱華國,甚至不惜違反美國法律盜買魚雷,結果被美國司法單位盯上,鬧成了兩國的糾紛。(註一)
「海獅號」和「海豹號」──中華民國海軍擁有的兩艘老爺爺潛艇
眾所周知,我國最早的兩艘訓練用茄比級潛艇,分別是1944年11月5日下水,1948年3月經Guppy Ⅱ改裝(註二),1973年4月12日在佛羅里達州外海、美國最南端領土Key West海軍基地的北碼頭以熱艦方式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的「海獅號(原美軍SS-478帶魚號潛艇)」以及1945年7月8日下水,1948年經Guppy Ⅱ改裝,1973年10月18日在康乃狄克州的紐倫敦港(New London)移交(一樣以熱艦方式)中華民國海軍的「海豹號(原美軍SS-426單鰭鱈號)」,編號分別為「SS-791(海獅號)」與「SS-792(海豹號)」,由於長時間泡在具有侵蝕性的海水當中、還必須承受巨大的深水與爆震壓力,使得一般潛艇的壽命(全壽期)平均約為20~40年左右,但這兩艘潛艇在我國海軍服務的時間已超過了40年,更別提它們最初都是在1944~1945年前後下水、成軍時間已超過70年的老爺爺潛艇(註三)。
2016年在高雄新濱碼頭開放參觀時的「海獅」號(SS-791)潛艇。海軍司令部從2015年開始編列了近7億元預算,(當時預計)分三個年度維修預算委由臺船公司和(海軍也派出技術人員參與)為「海獅」號潛艇進行深度大修。由於「海獅號」潛艇已服役超過70年,因此必須以更新裝備方式來進行性能重建,潛艦外殼採局部重點切割強化方式,讓潛艦外殼「失圓」老化現象不再惡化──由於壓力殼(Pressure hull,註四)是潛艇重要的抗壓結構,圓度效應是檢驗壓力殼強度的關鍵,海軍這兩艘茄比級潛艇因高齡導致金屬疲勞,壓力殼圓度不足,已呈現失圓現象,潛艇若出現結構強度不足的狀況,其後果將不堪設想。歷經16個多月的整建,終於在2018年中完成深度大修作業,並成功在6、8月分別進行了兩次海上測試。海軍評估經過深度大修的「海獅號」潛艦,未來還可繼續服役10年(以上),而這也刷新了全世界潛艇的服役年限紀錄,將其最終的服役全壽命往80年邁進,成為地表最老阿公(祖)級潛艇。由於「海獅號」潛艦大修成功,海軍也開始評估同屬茄比級「海豹號」潛艦是否也要進行深度大修。由於潛水艇在水中可以長時間、長距離的持續航行,因此具有很好的隱蔽性和突然襲擊能力。而潛水艇的大小級別是根據其排水量來區分的:排水量在2,000噸以上的為「大型潛水艇」;排水量在600~2,000噸為「中型潛水艇」;排水量在100~600噸為「小型潛水艇」;排水量在100噸以下的就稱為「(微型)袖珍潛水艇」。(賈忠偉提供)
就因為這兩艘老爺爺潛艇下水服役時間已超過70年,面臨了船體老舊導致潛航深度不足、可能在海中解體、航電老舊等問題。透過各種努力,在1980年,我國又從荷蘭訂購了兩艘較為先進的傳統柴電潛艇「劍龍級潛艇(Swordfish;荷蘭稱為劍魚級──Zwaardvis,原型來自美國最後一代白魚級傳統柴電潛艇/Barbel class submarine)」──「海龍號」與「海虎號」,這就所謂的「劍龍專案」。
什麼是白魚級潛艇?
白魚級潛艇(Barbel class submarine)為美國海軍英格爾斯造船廠(Ingalls Shipbuilding,位於密西西比州,現屬諾斯洛普․格魯曼集團/Northrop Grumman)在1950年代所開發的柴電常規動力潛艦。在紀錄上,白魚級是美國海軍生產開發的最後一代傳統柴電動力潛艦,艦體設計上它與美軍之前仿納粹德國Type XXI潛艦(以二戰艦隊型潛艇/類船型潛艇為基礎,針對水下流體優化,註五)不一樣,是美國海軍第一種(代)使用與英國R101飛船相同的「淚滴構型船體(流線造型如砲彈一般的船體)」(註六)、「圓柱斷面構造」的潛艇,使得白魚級潛艇具有──高潛航速率、操縱輕快、噪音低不易偵知的優點。白魚級潛艇在1958年成軍,服役約30年陸續於1990年前後退役。之後美國海軍的飛魚級(Skipjack class)核能攻擊潛艇,其船體也沿用了這樣設計概念(註七)。1959年美國將白魚級潛艇的設計藍圖轉移給荷蘭與日本,兩國分別依此技術開發出──「旗魚級潛艦(Zwaardvis-class submarine)」與「渦潮級潛艇(うずしお型潜水艦/Uzushio Class Submarine)」(註八)。我國海軍的「海龍號(SS-793,1987年12月28日於左營成軍)」與「海虎號(SS-794,1988年7月4日於左營成軍)」,就是荷蘭Rijn Schelde Verolme(RSV)造船集團(註九)所屬之威爾頓費諾德造船廠(WF-Wilton Fijenoord)製造的改良級「旗魚級潛艦(Zwaardvis-class submarine)」,兩艘潛艦的排水量都在2,376(水上)~2,660(潛航)噸之間,在分類上均屬於「大型潛水艇」。
英國R101飛船檔案照。(賈忠偉提供)
中美斷交加上歐洲經濟不景氣,才讓採購潛艇案意外成真
其實在中共強大的政經壓力下,本來臺灣是根本沒機會從美國以外的國家獲得重要軍事裝備,不過當時正好遇到歐洲造船業的嚴重不景氣,再加上遇上中美斷交的空窗期,這讓瀕臨倒閉的歐洲廠商,有機會突破美國人對臺灣的影響力與控制力而直接與臺灣接觸。只是當年我方完全沒有對歐洲國家採購軍備的經驗,連合約都擬不出來,為此臺灣透過與我邦交友好的南非,私下取得了南非海軍向法國採購潛艇的合約影本,之後就以這個合約為範本與荷蘭人談判,才得到相對優惠的採購條件。
不過當中共一開始抗議後(註十),荷蘭政府的態度也變得猶豫不決,只是在評量國內失業率日趨嚴重的壓力下──當時荷蘭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19,居歐洲之冠,而且失業人口每天還以1,000人的數字快速增加,這逼的荷蘭政府冒著可能被倒閣的風險簽發輸出許可給RSV,但附帶的條件有2,一是,由船廠直接跟臺灣(中華民國政府)簽約,荷蘭政府不居中做保,避免惹惱中共。也就是說──整個潛艇採購案被刻意歸屬為私人商業行為,只是一旦船廠出現任何問題,均由臺灣(中華民國政府)自行負責,荷蘭政府概不介入。另一個條件是,臺灣(中華民國政府)必須另外從荷蘭廠商購買與潛艇採購數額等值的商品(兩艘潛艇採購價約3.5~3.7億美金)。
為了補足潛艦交易案中所附帶要求的貿易額度,由經濟部長趙耀東(1916~2008)親自出馬組成的採購團,最大的買主是四家國營企業,分別為臺電(採購3,620萬美元)、榮工處(採購31,800萬美元,2009年11月民營化改為:榮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油(採購31,200萬美元)、中船(已改名為臺船,採購3,320萬美元),採購的項目大多是工業設備,如挖泥機、泊碇船、發電用的鍋爐(用於大林火力發電廠更新,由燃油改為燃煤)及技術服務等。同時中船也和RSV公司的兩家子公司MARCON及SHIPKNOW公司簽訂技術合作合約,由中船提供半潛式海域鑽探船,MARCON及SHIPKNOW則是提供貨櫃及散裝式商船的設計服務,供中船造船之用。而興建中的國家兩廳院(「國家戲劇院」和「國家音樂廳」),則是將內部所有的燈泡全部改向荷蘭商飛利浦(Philips)採購。除了公營企業,經濟部也帶了幾家私人企業去荷蘭採購農工原料,其中義美食品公司與台塑企業分別簽約購買了1,500多萬美元的奶粉和化學原料。之後長榮海運公司再向RSV造船公司訂購7艘全自動貨櫃輪(ACCU)。另外在進行潛艇採購的同時,臺灣也透過與德國有合作生產SUT魚雷的印尼私下取得112枚潛艇用的重型線導魚雷(註十一),附加的條件是──臺灣需贈送印尼數艘除役的 LCU 與 LCM 登陸艇和10萬噸稻米。
位於乾塢維修作業的劍龍級潛艦。(取自《MDC軍武狂人夢》網站)
其實國軍一直希望能買足六艘潛艦(即向荷蘭增購四艘潛艇,海軍代號為《海神計畫》),因為六艘是維持一個潛艦艦隊的基本需求,分別是──二艘在任務區值勤、二艘往返途中或訓練、二艘維修。但此時荷蘭政府已經無力抗拒中共的政經壓力,後續購買計畫只能被迫喊停。之後中共以購買荷蘭福克客機(Fokker)來補償荷蘭。不過福克公司仍在1996年宣告破產,其位於荷蘭的資產後來賣給史托克公司(Stork N.V.),而美國分公司則被通用電氣收購。之後企業母體雖仍保存福克公司之名,改為生產飛機的電子系統與飛機起落裝置系統等,但是到2015年時又以7億600萬歐元的價格賣給了英國的吉凱恩集團(GKN)。
在白魚級潛艇之後,美國在1968年還生產出品了一艘排水量不足1,000噸的傳統柴電潛艇──海豚號(USS Dolphin,AGSS-555),不過海豚號是以執行實驗研究任務為主,所以一般都把白魚級潛艇視為美國最後一代柴電潛艦。
目前一艘屬於白魚級潛艇的「藍脊鮭號(USS Blueback,SS-581)」,退役後被置放於奧勒岡州波特蘭市展示。根據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為止,目前全世界約有40餘國,超過600艘各式潛艇(核電與柴電潛挺)在服役中,這個統計數字並不包含100噸以下具有特殊作戰任務的袖珍潛艇。
附註:
(註一)參見──《風傳媒》高靖觀點:美售臺潛艦無魚雷,海軍盜買魚雷遭美追究。
(註二)美國海軍常規柴電潛艦(即傳統柴電潛艇)傳統上都是以水中生物來命名。而所謂的「Guppy(茄比級)」型潛艦指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軍以俘獲的德國U-21潛艇為藍本,經過「增進水下推進力方案」改良過的二戰末期下水的常規柴油潛艦。英文的原文則為:「Greater Underwater Propulsion Projet」,把每個英文字取其字首的字母G.U.P.P再加上Y,就組成了Guppy這個字,而這也與原產於西印度群島的熱帶魚──孔雀魚(Guppy)同名,因此又稱為──「孔雀魚級」潛艇。
然而就原始的設計來區分,國軍現有的「海獅號」實際上屬於美軍丁鱥級(Tench Class/USS Cutlass SS-478)柴電潛艦、由Portsmouth造船廠建造;而「海豹號」為美軍巴勞鱵級單鰭鱈號柴電潛艇(USS Tusk SS-426)、由費城Cramp造船廠建造。由上述資料來看,兩艘潛艦實際上屬於不同的潛艦設計。「海獅號」與「海豹號」潛艇在最初出廠時其外型設計屬於舊式艦隊型規劃,之後經由改裝成為GuppyⅡ型潛艦,其最主要的改進特色除艦體整合呈流線型及加裝呼吸管系統外,就是增進潛航速率與縮短電瓶充電時間,這是一般常規柴電潛艦在性能上最主要的兩大項。
參見──
(Ⅰ)關振清:《下潛!下潛!》(老戰友出版社),p245~246。
(Ⅱ)高智陽:《「水星計畫」──海獅、海豹潛艦接艦秘辛》(2005年1月)。
(註三)「海獅」與「海豹」兩艦為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柴電動力艦隊潛艇,並於1950年進行了GuppyⅡ的現代化改裝。另美國在1944到 1946年間共建造了45艘「Tench」級潛艇,並在戰後取消了未建的另101艘,最後共有14艘潛艇進行了Guppy Ⅱ改裝。
參見──高智陽:《「水星計畫」──海獅、海豹潛艦接艦秘辛》(2005年1月)。
(註四)壓力殼俗稱:硬殼。主要由圓筒殼(cylinder)、半球形殼(dome)及圓錐殼(cone)等三種傳統壓力殼結構所構成。壓力殼功能為形成一耐壓空間,抵抗外壓以保護人員、機器之安全,因此壓力殼的設計為潛艦設計中之重要項目。
參見──許家豪、黃建樺、李雅榮:《潛艦壓力殼之結構設計及強度探討》(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學刊第二十四卷第四期/民國九十四年/國立台灣大學船船技術研究中心)。
(註五)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潛艇,通常是在需要匿蹤或執行攻擊時,才潛入水中。當時的潛艇非常適合於水面上航行,在美國稱之為:「艦隊型(fleet type)潛艇」,也有人稱為:「類船型潛艇(艦)」。但自從1942年發明雷達後,大部分時間浮航於水面的艦隊型潛艇,在潛入水中之前,即被偵知監控。潛艇設計建造先進的德國,研發出較適航水下的新潛艇,其中,最有名的是Type XXI潛艦型潛艇。惟XXI型潛艇建造完成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宣告結束,因此 XXI型潛艇未曾參與實際作戰,後來卻被戰勝國家接收,成為世界各國發展新潛艇的參考船。
參見──陳生平:《潛艇外型演進與設計能力提升》(第十屆軍艦工程研討會/中華民國91年9月25日/作者任職──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
(註六)1930年,英國製造了飛船R101號,但同年10月試飛往印度途中爆炸,最後不幸墜毀於法國境內,船上乘員54人中有48人死亡、僅6人生存,這爆炸意外使得英國的飛船研發計畫於1931年完全取消,從此退出飛船工業。不過其流線型軸對稱的設計卻成為美國在1944年發展低潛航阻力潛艇之參考,而R101飛船之流線型軸對稱體,一般均俗稱為「淚滴型」。
參見──陳生平:《潛艇外型演進與設計能力提升》(第十屆軍艦工程研討會/中華民國91年9月25日/作者任職──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
(註七)飛魚級潛艇是美國第一代運用淚滴型艦殼建造的核能潛艦,其艦體整個輪廓宛若一枚炸彈──具有阻力低、航速高的優點。在實際運用上,淚滴型潛艇的潛航效率的確遠高於舊式的「艦隊型潛艦(類船型構造的潛艇)」,但其浮出水面之後的航行效率卻輸給了傳統構型的潛艇;此外,淚滴型的圓形輪廓,在潛行時橫向穩定性不如舊式「艦隊型潛艦(類船型構造的潛艇)」,需要藉由操控來彌補。在美國海軍的實際運作裏發現淚滴型潛艦相較於船型(鯨型)潛艇,有──吃水過深(4,500噸的淚滴型潛艇,其浮航吃水已經逼近中途島級航空母艦)、靠泊時容易擦撞(因為艦體最大寬幅之處位於水面下,無法直接目視)等問題。
參見──《飛魚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
(註八)在紀錄上日本總共建造七艘渦潮級潛艇,第一艘SS-566渦潮號於1970年3月1日下水,1971年1月21日正式服役,1987年3月24日除役;最後一艘SS-572八重潮號是在1977年5年19日下水,1978年3月7日正式服役,1994年8月14日轉為訓練/特務潛艇,改編號ATSS-8005,1996年8月1日除役。這七艘潛艦分別由──川崎重工神戶廠與三菱重工神戶廠承造。渦潮級潛艇退役後就由汐潮級潛艦接替,在1999年至2006年也陸續完成除役或轉換成訓練用潛艦,由更新的春潮級潛艦逐一取代,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現役潛艇分別為──親潮級潛艦與具有最新進的AIP系統(絕氣推進,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亦稱:不倚賴空氣推進)的蒼龍級潛艦。
(註九)第二次世界大戰尚未結束,荷蘭即因戰略地位適宜,被同盟國選為修造船舶中心,全境修造船工業蓬勃發展,當時鹿特丹的維洛姆公司(Cornellis Verolme)是最大業者之一。
到了1960年代,國際造船產能漸呈過剩,部分業者關門,一些業者為維洛姆公司合併。1971年荷蘭政府下令重整造船工業,維洛姆公司於是再合併RIJN(荷文萊茵河)、SCHELDE(荷蘭河川名稱)二家工廠成為RSV造船公司(RIJN SCHELDE VEROLME)。
RSV在荷蘭是人人皆知的造船公司,1980年時約有17,000名員工;另外,RSV在美國還投資煤礦與汽車引擎冷卻器等產業。RSV造船公司當時有5個造船廠,分別承造軍艦、潛艦、客輪、貨輪與特種船艇。在全部股份中,荷蘭政府佔43%。
1974年,RSV造船公司創造淨利7,400萬荷幣的紀錄,1975年公司員工達到32,000人,共轄有117家獨資或合資企業,為RSV造船公司的鼎盛時期。造船部門主力是鹿特丹乾塢公司(RDM)、WF造船廠及ScheIde海軍造船廠。
但1976年後,RSV造船公司命運多舛,此中原因甚多,如決策錯誤,結果若干重大投資計畫失敗,造成數億元的損失,而危及整個集團,加上世界造船業嚴重不景氣,因此傳出財務危機。
參見──高智陽:《潛進荷蘭──劍龍專案秘辛》(2006年6月)。
(註十)當時中共除了將與荷蘭的外交關係由原本的「大使級」降至「代辦級」,同時展開若干經濟制裁措施,包括終止稍早中共與荷蘭達成的所有經濟與商務意向性協議,原本會在荷蘭鹿特丹停靠的中共船隻改在比利時央凡爾和西德漢堡港,同時也停止與荷蘭奈德洛伊德航運公司的往來。
參見──《MDC軍武狂人夢》之【臺灣海龍級柴電攻擊潛艦SS-793】。
(註十一)SUT魚雷──為線導魚雷,可裝備於水面艦艇和潛艇內使用,其戰鬥系統及聲納具有同時追蹤多重目標的能力,可以有效區隔非屬船艦之環境噪音。只是採購至今已超過30年的使用年限,因此演習時經常發生射出去後無故失蹤的狀況,亟需汰換,海軍在2016年成功向美國採購46枚MK48 mod6重型魚雷,該型雷使用「噴泵式」(Pump Jet)推進器而非傳統螺旋槳,可大幅降低噪音,有利於尋標器以被動模式蒐尋目標,增加偵測目標距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