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觀察者網一周軍評:導彈部隊與戰術空軍的比較

2019-11-04 09:31:04 來源: 觀察者網

本周,有消息稱,美國研製的中遠端彈道導彈原型已經離開洛克希德公司廠房,可能準備進行試射——此前美國已經規劃今年年底前進行新一輪高超聲速導彈試射,這一消息或許與之有關。

另一方面,本周筆者也翻譯了美國蘭德公司為了在“對抗性環境”下與掌握直接打擊其機場能力的對手對抗,而今年早些時候設計的“分散式空中戰役”理論;而美國另一個大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也在為美國過去20年來一心一意發展的作戰體系在面臨中國挑戰時可能失效而擔心。

為什麼一向自詡空軍天下無敵的美國如此重視發展導彈技術呢?在太平洋環境下海空軍為核心的作戰體系與火箭軍作戰體系相比,各自有何優缺點,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過去20年,美國空軍作為其作戰體系的“利劍”耀武揚威不可一世

當然,這個話題太大,筆者也沒有進行詳細數位化建模,但我們或許可以從最簡單的邏輯看出一些端倪來。

回顧自海灣戰爭以來美軍發展,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的戰爭理念概括起來是這樣:“空中利劍、地(海)面堅盾、信息為綱”。

當然美國空軍防空作戰實力也很強,但是從戰略、戰役層面上來講,美國空軍在美軍中的地位是“進攻”,因為相比於其他作戰方式,美國空軍的“長劍”能夠做到全球到達,全球投送,並且是持續不斷的投送,威力巨大的投送,精准到位的投送——通過使用隱身飛機、防區外打擊彈藥、電子對抗等技術手段,在一場長期的對抗行動中,美國空軍最終能夠壓倒其對手——這甚至可以適用於2000年-2010年前後的中、俄。

另一方面,美國陸軍雖然總給人以高度機械化、高度資訊化的感覺,但在美軍當時的對大國的作戰計畫中,他們總是會在戰爭初期扮演防禦性的角色,不論是在歐洲還是在朝鮮半島。

photo.jpg

相比之下,美國陸軍在應對大國威脅的時候主要考慮的還是防禦

photo.jpg

美國發展反導系統的邏輯在於,無敵的空軍最終可以擊敗任何敵人,陸軍只要頂住,就可以在空軍把敵人炸得差不多之後去收拾殘局——而反導系統則用來破解敵人唯一的反擊手段

同時,美國這一時期真正的“堅盾”指的當然是導彈防禦系統,美國“導彈防禦局”隸屬于陸軍——事實上陸軍負責開發的THAAD和“愛國者3”導彈立足于末段防禦,在面對已經呈擴散態勢的“水漂彈”的威脅時,已經成為導彈防禦系統最後一搏的唯一手段(還有海軍的標準6導彈,但是它的性能比不上THAAD和愛國者3)——當然碰上高超聲速滑翔器……這咱們先不說。

美國20年前確立“導彈防禦“戰略,是基於這樣的一個事實,就是在當時條件下,美國所有敵人的地面進攻無法動搖美國陸軍地面作戰部隊的防禦(在美軍空中打擊之下……),而同時美國空軍的空中打擊戰役將迅速摧毀和降低敵方戰爭潛力,動搖其戰爭決心。敵國唯一的反擊手段只有彈道導彈——說白了這就是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在各種尺度上的演化——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只要建立可靠的能夠攔截敵方零星彈道導彈報復性攻擊的能力,即可實現“零傷亡”打贏戰爭的目標。

而在這個戰爭體系之下, 提高打擊效率,搜尋和殲滅敵方唯一的報復手段——彈道導彈,就需要以通信網路實現C4ISR體系和聯合(包括陸軍短程戰術導彈、海軍巡航導彈、艦載機和空中打擊力量)打擊體系的互聯互通,讓整個體系的效能達到最大化。

應該說,資訊化和以遠端火力打擊為主來實施戰爭這兩點,在20年前都堪稱革命性變化。

咱們打個比方,玩過《鋼鐵雄心》系列遊戲的朋友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在這個系列遊戲所描寫的二戰時代,要想成建制殲滅敵方軍、師級作戰單位,需要“包餃子”,也就是切斷其退路,同時在正面進攻中將其擊潰,這樣敵軍無路可退就只能被殲滅,否則的話,敵軍將進入“潰退”狀態,向後方撤退,在這個過程中,戰術空軍可以較高的效率增加其傷亡,而到了20多年前,這種戰術空軍的打擊效果已經強大到可以將潰退中的敵人部隊直接消滅。

photo.jpg

機械化戰爭時代“包餃子”是殲滅敵方大規模野戰兵團的主要手段

海灣戰爭就是典型例證,美軍對伊拉克軍隊造成最大打擊的階段也是在其敗退途中。

之所以不能靠空軍直接取勝,是因為在空軍以非精確制導武器打擊為主的時代(包括海灣戰爭),要想直接摧毀處於隱蔽待機或者駐守狀態的敵軍,十分困難。哪怕是最簡單的挖個戰壕,都可以讓“地毯式轟炸”的大部分火力浪費在毫無意義的“翻地”上。

甚至直到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盟,依然是這樣,攻入科索沃的南聯盟軍隊大部分兵力完整,北約所謂的B-52轟炸機地毯式轟炸,炸死南軍幾千人這樣的說法事後證明純屬胡說八道。

到了精確制導武器更加發達的時代,即使是敵軍仍在戰鬥狀態,空中打擊也可以將其直接摧毀——當然這需要大量的偵察監視和通信系統的配合,也是美國空軍發展的目標。

儘管美國提前啟動了這場革命,但是空中交戰依然是一個過程,要從奪取制空權,壓制敵方防空火力開始,最後才能進入對地方地面目標的打擊。換句話來說,在美國的這種作戰邏輯之下,任何對手要想打敗美國,就要具備一支能夠擊敗美國空軍的龐大空中力量,在空中擊敗美軍,再對美軍空軍基地實施打擊。

有人會說,對手或許不一定要在規模上全面超過美國空軍,只要在該國所在的地區具備超過美軍的作戰能力——但這個時候美國又可以祭出“全球霸主”的優勢,集中全球各地美軍來援,最終總能憑藉技術和數量雙重優勢將對手擊敗,問題不過是需要多長時間——在蘭德公司之前的《中美軍事積分表》報告中就體現了這種概念,它的基本計算方法是看美軍需要多大規模,多長時間的作戰,讓中國空軍實力折損過半。

即使殲-20出現讓美軍有所收斂,但他們對於自身實力的自信仍然有一定根據——畢竟數量上優勢還在,就算“隱身時代無空戰”,大家拿隱身飛機互相對轟,B-2、F-22、F-35一起上,先被炸趴下的可能還是中國。(當然這是美軍的如意算盤罷了)

所以,在火箭軍出現後,美軍各種報告中,認為這種東西是對美國嚴峻挑戰的第一條就是:“對手可以在擊敗美國空中優勢之前,幾分鐘內將美國空軍基地炸成廢墟”

換句話來說(還是以《鋼鐵雄心》舉例),我空軍本來在基地裡好好停著,你一開戰,我部隊刷一下就沒了,連基地都被炸沒了??!

這還只是美軍空軍的問題,你要換成台軍的話,他們的地面部隊也有可能一開戰就沒了——即使是在今年的“漢光軍演”如同兒戲般的推演階段,將全臺灣的作戰部隊全部集中到臺北的過程中,也安排了一個旅在機動過程中被導彈襲擊而失去作戰能力。實際上如果台海戰爭是以大陸的突然襲擊開場,那麼很可能台軍很多陸軍作戰部隊來不及離開營房就已經被戰術導彈和火箭彈清帳了。

當然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大陸的火箭軍(對台的時候包括陸軍遠端火箭炮部隊)在亞太地區給美軍造成巨大壓力的基本前提,是美軍在亞太地區相對“固定”——由於前面20年美軍一廂情願認為自己可以永遠依靠空中和海上優勢,讓對手無法直接襲擊自己後方基地,他們的部署模式已經高度集中化(為了最大限度提高指揮效率,空軍甚至直接讓戰區指揮部指揮前方作戰部隊)。

前面我們看到美國海軍的報告提到,如果和中國開戰,解放軍火箭軍第一批打擊的目標除了停在港口內的戰艦,停在機場上的飛機,更重要的肯定是打擊美國亞太地區的前沿指揮系統。他們甚至不懷好意地將當時哈裡·哈裡斯坐鎮的東京總部大樓的衛星圖片貼在報告裡,說這個目標在7分鐘內就會被導彈摧毀,就差沒寫:“要不要豁出自己狗命挑戰中國,自己想清楚吧……”了。

photo.jpg

給哈裡斯的報告:看看,中國導彈隨時可以要你狗命,你挑事前想清楚點,別拉著我們一起送死啊……

同樣的,在蘭德今年的報告中,也表達了對於美國太平洋戰區設在關島的聯合戰役指揮中心安全性的擔憂——東風-26的整體式鑽地彈頭下來的時候,這個中心還能不能存在都難說了。更何況就算導彈沒有直接把指揮部全摧毀,後續對關島與駐日、駐韓美軍的通信線路也會毫無疑問地被破壞、干擾,進一步降低指揮部的殘存指揮能力。蘭德的報告中甚至已經認為戰時可能要依靠C-17運輸機從夏威夷送硬碟到亞太的方式來維持與前方的通信。

而美軍現在高度依賴聯合戰役指揮中心,甚至前沿的空軍中隊、大隊幾乎成了行政單位,一旦發生上述情況,美國空軍真的只能呆在自己被炸得千孔百瘡的基地上等死了。

可以說,火箭軍現階段對美軍威懾作用,某種程度上確實如美國CSIS報告中所說“是對美國弱點20年觀察,並且利用這些弱點“的成果。

美軍目前在亞太地區的部署依賴於少數核心基地和海上艦艇,經過幾十年的偵察監視,中國對這些基地不說瞭若指掌,多少也是心中有數,甚至它們的絕大部分地下設施情況,在這樣的時間尺度上,對於有心的對手,也不再是什麼秘密。

從現在流行的OODA迴圈理論的角度而言,中國通過幾十年的偵察監視,對美軍基地的整個OO過程(觀察、分析)都高度簡化了——畢竟看他們那麼久了,看到基地裡一點細微的變化,就知道他們要做什麼(俗語說得好:“屁股一撅,就知道……”),這都不算啥事兒了。

這是解放軍在亞太現階段的重要優勢——對亞太美軍基地的打擊基本只需要決策和行動(DA)就行了。

1.png
現在經常用來說明資訊戰理論的“ooda迴圈”概念

彈道導彈、高超聲速導彈的巨大優勢在於,“行動”階段也非常非常的短,從決策到發射或許只要幾分鐘, 導彈本身飛行又只需要幾分鐘而已。而且甚至解放軍還已經考慮到了下一個OODA迴圈的問題——在火箭軍的導彈當中還專門有“偵察彈”,能夠對目標進行偵察拍照,並通過衛星回傳資料,憑藉這種偵察能力,可以即時瞭解目標被摧毀破壞的情況,從而及時進入下一個迴圈。

10年前,美軍試圖說服國會批錢發展GCPS(全球常規快速打擊,就是高超聲速導彈)技術的時候,時任空軍參謀長曾經在國會說過這麼一番話:“除了核武器外,目前的常規武器執行打擊行動的時間是以周,甚至月計算時間,而GCPS的目標就是將這個時間變成一小時之內“。

而在亞太地區,美軍的部署方式,説明我們把這個時間進一步縮短了……從這個意義上,我們應該感謝伊拉克、南聯盟……他們輸的那麼憋屈,那麼慘,才讓美國人放心大膽地以這些對手的能力為基礎來推測中國(就和《那兔》裡說朝鮮戰爭前美國人以“國軍”能力加幾分推斷志願軍的作戰能力一樣……),最後把自己的亞太佈局弄成了這麼一個姿態。

從上周筆者發表在風聞的蘭德公司《分散式空中戰役》報告所提出的概念我們可以看出,美國空軍正在試圖讓自己“動起來”,看上去他們新的改革計畫和我國空軍把殲擊機團改編為旅的改革有點像——師級單位(聯隊)更多成為行政單位和提供支援力量,主要的作戰單位變成旅(大隊),每個旅相當於一個增加了支援保障力量的團(中隊)。但是我軍團改旅之後戰鬥機數量從24架增加到36架,而美軍18架飛機一個中隊在新的計畫中並沒有打算增加——而是計畫讓這個中隊的戰鬥機在多個機場之間來回機動部署,以增加對手導彈打擊將其炸毀、或困在一個機場上的難度。而中隊改大隊,增加的兵力主要是保障和保衛單位……

換言之,中國已經實施的“團改旅”的核心在於增強基幹作戰部隊的戰鬥實力,而美軍“聯隊改大隊”的核心正如蘭德的文章說得:“犧牲作戰效率,換取更高的生存力”——如果不進行調整, 被火箭軍直接拍死在地上,那美國空軍就算有再強大的理論作戰能力也沒有意義了。

那麼在這種此消彼長之下,增強作戰能力後的解放軍空軍和犧牲作戰能力以換取生存率的美國亞太空軍和海軍艦載航空兵(美國海軍比空軍更擔心,因為他們的海上浮動機場更容易被導彈摧毀,而且航母要是挨了揍可沒法用速幹水泥修復,所以他們會退到導彈射程之外,那作戰效率就更低了),之間的對抗到底鹿死誰手,就已經不好說了,至少從戰鬥機部隊的規模上來講,中國空軍和美國太平洋空軍+一艘常駐航母的艦載航空兵比的話,優勢在我。

photo.jpg

對於航空母艦這樣容易監視發現的海上目標,中國現在的偵察監視能力已經很強……被解職的“雷根”號航母編隊司令可以作證……

所以蘭德公司的《分散式空中戰役》研究中,沒法說按照這個模式調整後的美軍作戰效能究竟下降多少,與對手空軍的交戰還能不能戰而勝之之類的話題——這涉及到更加複雜的聯合戰役組織方面的問題,已經遠超出單一軍兵種範疇了。

其實美軍讓空軍“動起來”,對於其對手來說,最直接的應對辦法就是發展更強大的C4ISR作戰系統,跟上對手的步伐——美軍要對其空軍的部署狀態進行調整也不是朝夕之功,根據蘭德的報告,要將現有的按照聯隊集中行動為原則設計的超大型空軍基地改為3、4個分散的大型基地,每個基地駐紮一個大隊,然後這個大隊再要設法在周圍尋找3-4個“前進基地”,然後還要從外交領域使勁兒,讓亞太盟國同意開放一些機場臨時供美軍使用。

筆者之前曾經通過衛星圖片和大家分析過美國關島基地近年來的變化,關島那幾個大型裝甲機庫一個就要好幾年時間才能造出來——這就是美國今天的基建效率,太平洋空軍現在有9個聯隊,分散出去大概需要建設27-36個大型基地(所謂“駐留與作戰”基地),81-144個前進基地,然後還需要說服亞太盟友開放其幾乎所有符合C-17起降條件的機場供美軍作為FARP(戰鬥機加油掛彈點)任務使用。

這從工程建設,美國政治內鬥、撥款,美國與“亞太盟國”們的雙邊談判……角度看都絕對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我可以斷言沒有5-10年他們也搞不定——在這段時間內,足夠中國發展一代新的C4ISR體系,將AI、大資料(甚至區塊鏈,說的遠一點可能還有量子通信什麼的)技術融入到我們的指揮控制體系中——說白了由於陸基導彈的“A”(行動)過程是以分鐘計算的,所以真正限制導彈打擊敵方“分散式”部署空軍的因素就是"OOD”過程消耗的時間(觀察、分析、決策),而這正是人工智慧、大資料等中國目前十分重視的新技術可以大有作為的地方。

那麼,接下來我們簡單說一下,空軍與導彈部隊的效費比問題。

還記得我國最早研製常規地地導彈的時候,有老同志提出:“你們搞的這個導彈,飛幾百公里,就能投送幾百公斤炸藥,有什麼用?”在當時技術條件下,這其實確實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畢竟導彈是一次性產品,一顆戰術彈道導彈最便宜也得幾十萬美元,而性能稍微好一點就得上百萬,甚至幾百萬。相比之下,戰術空軍去投擲一個和導彈戰鬥部一樣大的炸彈的話,就需要幾千美元的油錢(當然實際上算上損耗費什麼的,美國空軍有算過一個每飛行小時的成本,無人機、螺旋槳輕型攻擊機是幾千美元/小時,而戰鬥機在幾萬到十幾萬美元/小時,但相比一次性使用的導彈不論如何是便宜的),那看起來似乎空軍的優勢確實巨大。

但是,正如CSIS在其報告中寫到的,中國火箭軍的導彈具備著“在沒有擊敗美國空中優勢的前提下, 幾分鐘內攻擊美國空軍基地”的能力——這就是導彈部隊的最大價值,可以說戰術導彈是獨立於其他戰場對抗之外的一個新的戰場維度——一旦發射出來,圍繞它的對抗就只是反導系統與來襲導彈的對抗了。

雖然按照舊觀點,導彈的效費比遠低於空軍。但現代戰爭不是靠彈藥投送量,更合適的指標是“單位時間內癱瘓、摧毀敵方關鍵目標數量”,這方面情況如何呢?我們簡單的來算一下:

設若一支導彈部隊擁有2000枚常規戰術導彈,500輛發射車,每一次齊射之間間隔為3-4小時(考慮到OODA迴圈所需時間),而對手的空軍基地每一個都有能同時攔截5個目標,命中率80%(也就是擊落4個,這裡算成每個機場需要多發射4枚導彈來飽和其防禦)的反導攔截系統。每個空軍基地目標需要用20枚導彈來癱瘓(蘭德公司報告裡計算是12枚,這裡放寬一些),或者80枚導彈來摧毀。那麼在這個算例下,一天內可以癱瘓83個機場,或者摧毀23個

photo.jpg

反過來,一支擁有300架作戰飛機的戰術空軍(相當於美國太平洋空軍規模),根據海灣戰爭第一天的出動率, 當時美國海空軍共410架飛機,出動1300架次,那麼這300架次飛機能夠出動950架次。我們假設這支空軍的制空作戰、壓制防空和空襲任務各占其架次數量的三分之一,那麼一天內這支空軍能用於對地攻擊的架次數量約為316架次。我們再假設,這些對地攻擊的飛機每架攜帶2枚重型彈藥,與導彈的戰鬥部威力相當,那麼其投送能力為632個彈頭——也就是說,可以癱瘓31個機場或者摧毀7個。

如果我們再計算由於敵方防空系統和戰鬥機攔截,這316架次的空襲中有25%未能命中目標或者中途被迫放棄任務(暫且不算飛機損失),那麼上述攻擊效果還要再打折扣。

而如果再計算在敵方攔截下,空襲飛機折損達到2-5%,在第一天這個效果可能不是很明顯,但是也足以讓攻擊效果再小小打一個折扣。

最後實際上可能只能癱瘓20個左右的機場,或者摧毀3、4個機場。

當然現實中沒有這麼單純的行動——對於進攻方來說,可以先用部分導彈來攻擊敵防空陣地,然後趁著敵方被導彈攻擊壓制,讓戰術空軍全部投入轟炸任務——這樣的攻擊效果會遠遠超過上面單純計算的導彈或者空軍攻擊機場的數字。這也是聯合戰役體系中1+1遠遠大於2的一個體現。

但即使是這麼簡單粗糙的這麼一算,我們也可以獲得兩個結論。

第一,因為導彈屬於一次性使用武器,在戰時消耗速度極快,如果要考慮摧毀敵方作戰體系,導彈的生產速度遠趕不上消耗速度(哪個國家都不行),因此需要大幅度擴充導彈庫存——從之前筆者提到過的東風-17的採購數量的相關資訊,以及國慶閱兵上首次展示的包括遠端巡航導彈在內的各種新型裝備,我們可以看出解放軍正在採取這個措施。

第二,戰術空軍的最大價值在於持續作戰能力,上面計算的只是戰鬥第一天的情況,實際上戰術空軍完全具備連續數周、數月的高強度持續行動能力,在力量投送能力方面其優勢還是遠超過單純火箭軍的。現代戰爭中單一的作戰手段效果總是有限的,所以繼續發展聯合戰役理論仍是未來的重要方向。

上面說了效能,下面說費用。

從採購費用來看,2000枚導彈我們按照每枚導彈150萬美元價格來算,那就是30億美元,500輛發射車,一輛按照100萬美元算,5億美元。那麼採購費就是35億美元。

300架作戰飛機,每架採購費我們按照6000萬美元算,180億美元。打個五折,都按照F-16戰鬥機30年前的價格,3000萬算,也要90億美元……

photo.jpg

討論火箭軍效費比的時候,別忘了解放軍空中力量也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

僅僅是從採購費角度看,導彈的價格遠低於戰鬥機。

如果從全壽命與支援系統的角度再看,那差別更明顯。現代機動式部署的導彈只需要一個有簡單掩體的基地用於平時駐紮和維護保養,而戰鬥機需要造價昂貴,占地面積巨大的機場,美國目前在亞太有9個聯隊,每個聯隊至少有一個建造成本不低於百億美元的龐大空軍基地,而未來如果要分散部署,那還要更多的基地……

此外戰術空軍還需要大量的日常維持費用,為了保持戰鬥機飛行員的技術水準,每年飛行時數至少要300小時,這中間需要的費用又是一個天文數字。

戰術導彈部隊每年每輛車進行一次實際發射已經是非常奢侈了,但因為導彈的性質,哪怕用模擬器材進行模擬發射,訓練效果和實射並沒有太大差別。

這樣算下來,導彈部隊在效費比上完勝戰術空軍——只是我們還是得強調,這兩種部隊的性質完全不同,導彈部隊效費比再高,它也沒辦法完全取代戰術空軍——至少,你總不能拿導彈去進行日常空中巡邏吧?況且正如前面說的,在衝突持續的情況下,空軍巨大的投送能力優勢還是非常有價值的。

當然本來我國也從來沒有打算用導彈取代空軍,事實上我國空軍目前的規模和技術水準已經與當面強敵的太平洋空軍+常駐太平洋的海軍航空兵部隊差不多旗鼓相當。火箭軍的存在,是讓我們獲得了更大的不對稱優勢。

在中美西太平洋博弈的這個階段,我們憑藉非對稱優勢占了上風,美國現在還沒想好如何讓天平恢復平衡,那麼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如何應用這個優勢,在外交和國際政治的博弈中奪取新的勝利,這可能就是比聯合作戰體系更大的話題了……

原文網址:
https://war.163.com/19/1104/09/ET4KV93B000181KT.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