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F-16掛載AIM-9M響尾蛇飛彈。 記者程嘉文/攝影

當年金門空戰8:0大勝共軍
國軍響尾蛇飛彈再進化!

2020-01-21聯合報 記者程嘉文

上周國防部邀請中外媒體,參訪海空三軍部隊春節期間加強戰備狀況。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新裝備,就是嘉義空軍基地完成F-16V改良的F-16A/B戰機(空軍內部正式名稱為F-16AM/BM,不過對外為了省事,都只稱F-16V)。其中搭配改良後「超級F-16」而引進的「超級響尾蛇」AIM-9X飛彈。

從1950年代後期問世以來,響尾蛇飛彈不管服役時間、生產數量、戰績,都穩居全球最成功空對空飛彈的寶座。

美國小響尾蛇能感知動物溫度 以此命名追熱式飛彈

2.jpg
美軍將AIM-9X掛在F-15C戰機上,本圖可看出在噴嘴裝有舵片,可改變噴氣方向來進行轉彎。 圖/美國空軍檔案照

響尾蛇飛彈的英文名sidewinder,是一種產於美國西南部沙漠的小型響尾蛇。這種響尾蛇可以感知老鼠等溫血動物發出的溫度,藉以捕獲獵物。因此二次大戰後,美國海軍研發追熱式空對空飛彈時,就以其為名。

響尾蛇飛彈的彈頭是一個玻璃鼻罩,裡面的尋標器可以追蹤目標發出的熱輻射(紅外線),原理是利用某些感熱物質在紅外線照射下,電阻抗會降低。尋標器在彈鼻內轉動角度尋找熱源,鎖定目標後就可發射,持續飛向熱源目標。

最早的響尾蛇AIM-9B,以硫化鉛作為尋標器的感熱元件。後來科學家發現,如果讓尋標頭保持在低溫狀態下,對於外界的熱源會更敏感,因此從1960年代開始的響尾蛇,都具備尋標器的冷卻系統,飛彈也必須在接戰前預冷。使用的方式包括液態氮、液態氬,或是熱電冷卻。

1958台灣海峽對解放軍一戰 處女秀8:0大勝

3.jpg
1958年9月24日的溫州灣空戰,李叔元中校成為以飛彈擊落敵機的全球第一人。 圖/空軍資料照

響尾蛇飛彈的第一戰,發生在1958年9月24日,主角是台灣海峽兩岸的國軍與中共解放軍。

1958年夏天,中共持續向福建增兵,台海局勢緊張。面對即將爆發的大戰,F-84(台南、嘉義)性能已經難以匹敵米格機,只剩下F-86軍刀式(桃園、新竹、屏東基地)還可一戰。8月中,美軍緊急軍援一批響尾蛇,我方由新竹基地的11大隊44中隊進行換裝,代號「明星計畫」。

不過,當時美國空軍自己的F-86,並沒有配屬響尾蛇,因此是由海軍陸戰隊(使用F-86的海軍版FJ怒火式,已開始使用響尾蛇)協助國軍,在軍刀機的翅膀下加掛派龍(掛架),攜帶兩枚響尾蛇。

4.jpg
1958年台海戰役期間,美軍協助在國軍F-86上裝置AIM-9B響尾蛇飛彈的掛架。 圖/空軍資料照

8月23日起,金門爆發激烈砲戰與海戰,為了避免情資外洩,新竹基地一直不派機參戰,直到響尾蛇完成戰備,才於9月24日大舉出動。當天由大隊長冷培澍上校親自率領18架F-86,掩護兩架RF-84偵察機飛往浙江南部的溫州灣執行偵照,同時測試響尾蛇的戰機。18架軍刀機中,由李叔元、傅純顯、錢奕強、宋宏焱駕駛的4架,各攜帶兩枚響尾蛇。

空戰結果,國軍8:0大獲全勝,其中4架F-86發射6枚飛彈,打下4架米格機,響尾蛇一戰成名。

不過,空戰中一枚未命中的響尾蛇,墜地後被拾獲。蘇聯派專家將殘骸攜回研究,仿製推出K-13(北約稱為AA-2)飛彈。

海空軍都用 越戰打下46架北越戰機

5.jpg
AIM-9X尋標頭特寫,具有左右轉動180度的搜索範圍,如果搭配頭盔瞄準具,甚至可以瞄準後側的目標。 記者徐宇威/攝影

海空軍都使用的AIM-9B之後,1960年代的響尾蛇,呈現海空軍分別發展的情況。海軍推出AIM-9C/D/G/H等型號,空軍則有AIM-9E。空軍對自行研發的AIM-4隼式(Falcon)飛彈寄予厚望,但是表現實在太差,只好乖乖接受「海軍的」響尾蛇,並且在1970年代推出AIM-9J/N。

越戰期間,美國海軍以響尾蛇飛彈打下46架北越戰機(使用AIM-9B/D/G),空軍34架(使用AIM-9B/E/J)。美軍總計發射452枚響尾蛇,擊殺率18%,數字乍看並不光彩,但已是當時美國空對空飛彈的榜首。

最早的AIM-9B,只能在敵機尾部位置發射。隨著尋標器技術的進步,目標與發射機之間的偏移角度逐漸加大,但仍然只能瞄準敵機溫度最高的尾部噴嘴。直到第三代的響尾蛇AIM-9L,改用銻化銦製造尋標器,靈敏度進一步提高,能夠追蹤波長較長的紅外線,終於具備「全向位」的瞄準能力。目標在發射機前方一定範圍內,即使不是機尾對著自己,也可以鎖定發射。

實戰命中率由不到兩成躍升為八成

6.jpg
響尾蛇從AIM-9L開始具備全向位攻擊能力,國軍現役的AIM-9M與其外型幾乎完全相同。 圖/維基百科

AIM-9L在1970年代後期問世。1981年,美國海軍的F-14在地中海的雪特拉灣上空,以AIM-9L擊落兩架利比亞Su-22戰機。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爆發福克蘭群島戰爭,1984年以色列與敘利亞爆發貝卡山谷之戰,AIM-9L都大顯身手,達到80%的實戰命中率,成績斐然。

包括美國與我國,目前使用的響尾蛇主力是AIM-9M,它是AIM-9L的改良型,強化反反制能力,並且換用排煙更少的火箭引擎,以減少被對方目視的機會。

不過全世界各國(包括美軍),都還擁有大量的前一代響尾蛇,因此開發出AIM-9P,是以原先AIM-9J/N的彈身,換用銻化銦尋標頭,具備接近AIM-9L/M的性能。

我國空軍目前的響尾蛇服役狀況,F-16使用AIM-9M,F-5使用AIM-9P4。經國號戰機雖有搭配研發的國造天劍一型飛彈,但是數量不足,因此除了劍一之外,也使用AIM-9P4。

大幅改款的AIM-9X

7.jpg
不同型號響尾蛇飛彈的外型差異。 圖/維基百科

先前各代響尾蛇飛彈的外型最大差異,是彈鼻與前翼的形狀。最新一代的AIM-9X,不只性能大幅提升,外型也與前輩有很大不同。

AIM-9X改用新式的影像紅外線尋標器,目標不再是單純的「熱點」,而能出現熱影像。如此一來對方即使發射火焰彈等溫度更高的熱源,飛彈也不容易被騙。

AIM-9X的尋標器的搜索範圍,擴大到左右各90度,而且具備「發射後鎖定」功能,不像傳統的響尾蛇,必須尋標器先抓住目標,才能發射。飛行員使用具備頭盔瞄準系統(JHMCS)的新款頭盔,只要眼睛看到目標並加以鎖定,即使目標範圍在本機的後側,超過飛彈尋標頭的搜索範圍,也可以直接發射。飛彈依據頭盔瞄準系統提供的方位資訊,直接轉飛向目標,同時進行鎖定。

8.jpg
F-5戰機翼梢掛載的AIM-9P4響尾蛇飛彈。 記者程嘉文/攝影

要進行這種大角度射擊,飛彈必須有能夠急轉彎的極強運動性。AIM-9X使用向量推力噴嘴,噴嘴上4片「燃氣舵」可以改變火箭噴氣的方向,每秒最大轉向率高達100度,是AIM-9L的七倍之多。因為向量噴嘴擔負了轉向重任,AIM-9X的前後兩組彈翼,也比先前的響尾蛇明顯縮小,很容易辨識。也由於縮小彈翼減少了阻力,雖然AIM-9X沿用AIM-9M的火箭引擎、彈頭、引信,射程卻由18公里延伸至24公里。

國軍此次搭配F-16改良,共購入140枚AIM-9X實彈,以及56枚訓練彈,並且搭配JHMCS頭盔。不過因為價格昂貴,預期AIM-9M將不會退役,而是與AIM-9X混搭使用。JHMCS頭盔也無法作到每人一頂,而是掛載AIM-9X時才會使用。

9.jpg
經國號戰機攜帶的AIM-9P4響尾蛇飛彈:通常台南基地1聯隊的經國號使用響尾蛇,台中清泉崗基地3聯隊則用天劍一型。 記者程嘉文/攝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