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國防部公布我F-16戰機(左)攔截中共轟-6(右)畫面。 圖/國防部提供
共軍武嚇近逼,
國軍建軍與整備釜底抽薪之計
25 Feb, 2020 全球防衛雜誌 | 鳴人堂
依《國際法》,在沒有侵入領空且遵守「無害通過」(innocent passage)慣例的狀況下,不論美軍或共機穿越台灣周邊空域,法理上並沒有顯著的挑釁意味。
事實上,早在2001年起,美軍就開始派遣P-3和EP-3,前往西太平洋和東南沿海的國際空域實施巡邏飛行,除了監視共軍動態,同時也作為預設作戰空域的慣熟訓練。
不過,以西太平洋的軍事局勢角度來看,美軍P-3C巡弋台海周邊的象徵性意義,遠比MC-130戰爪來得強烈。原因是P-3C具有強大的反潛能力,能夠在第一島鏈咽喉水道附近有效限制共軍潛艦活動,且透過遠航訓練,美軍P-3C能夠和盟國海空指管系統進行實兵演習,加強通聯協作經驗。
而對共軍來說,P-3C在西太平洋海域巡弋,不僅對潛艦造成嚇阻,對共軍彈道飛彈潛艦更是致命威脅。在南海堡壘水域未能完成,且突穿第一島鏈戰略水道的咽喉水道,也多在美海軍及其盟國控制範圍下,再加上美海軍核子攻擊潛艦虎視眈眈,皆對共軍的戰略嚇阻能力造成顯著影響,變相增加美軍戰略主動選擇權。
MC-130的威脅性雖然不如P-3C,但對於共軍東南沿海的訊號情報仍有一定的刺探效果。如果未來要支援盟軍或協同美軍特戰部隊實施滲透作戰,擁有實際飛行經驗的飛官在實施地貌追沿飛行時,其穿透成功率將會更高。
美空軍MC-130J編隊。 圖/美國空軍
如何對抗紅色狂潮?
過去早有分析指出,中共轟-6出海巡弋的軍事意義,是在承平時期進行武力展示的外交工具,並且藉此定期測試周邊各國的空防反應時間與接戰程序。
雖然轟-6具有發射巡弋飛彈的能力,但以台海周邊的防空飛彈密度與戰機部署數量來看,採用前一代設計的轟-6,即便有電戰機和護航機伴隨,要突破台海空防仍非易事。更不用提要對抗部署在西太平洋的美海軍航艦打擊群。
因此,與其注意轟-6繞台與否,倒不如注意共軍在出海作戰操演中所展現的聯合作戰序列,以及同時飽和攻擊能力,這些才是對台海防禦態勢影響深遠的威脅。綜上所述,對於共軍的軍機繞台雖不能掉以輕心,但也不需過度放大解讀,以免自亂陣腳。
部署在西太平洋的美雷根號航空母艦 。 圖/美國海軍
純以軍事戰術來看,台海空域所能容納的交戰機相對有限,像轟-6這種大型機的作戰用途更加受限。就算靠著航程優勢,繞過南北意圖威脅台灣東部,在國軍東部空防力量和戰場經營下,使用傳統武器的轟-6,恐仍難以獲得決定性的打擊效果。
換個角度,若轟-6是以捕捉國軍海軍主力遂行飽和攻擊為目的,其威脅程度就不可同日而語。縱然海軍已有基隆級驅逐艦提供區域防空,而空軍也能實施先期攔截,但在遠離本土防空火網保護的狀況下,仍無法否認國軍水面主力艦隊在面對共軍轟-6實施距外飽和攻擊時的脆弱性。
此外,對於缺乏海上空優的國軍來說,面對共軍航艦和陸基海航兵力分進合擊的聯合作戰,光以現有區域防空艦仍難以確保安全。換言之,想定共軍海陸航空兵力聯合作戰,將會嚴重威脅我海軍艦隊的戰力保存作為。也就是說,共軍轟-6出海繞行能力的強化,對於我海軍戰力保存的威脅,將可能大於對地面有生力量的影響。
解放軍轟炸機轟-6。 圖/路透社
釜底抽薪的解決方式
面對上述威脅,台灣的當務之急除了強化艦隊防空能力,發展對共軍兩棲戰隊的不對稱反制戰力,是更為重要的嚇阻方法。例如正在進行中的國造防禦潛艦計畫,雖在短期內難以立竿見影,但卻是讓共軍海航打擊兵力錯置的有效方法。
強化艦隊防空能力方面,雖然區域防空能力無法短時間內提升,但加強單艦點防空能力,是目前比較可能做到的。如此一來,既可降低依賴區域防空艦,也可進一步提升穿透防空網的反艦飛彈攔截能力。
空軍掩護能力方面,由於新一代F-16戰機可能獲得適型油箱裝備,因此未來可望提升護航的距離和時間,藉此削弱共軍海航兵力的聯合作戰能力。當然更理想的方式,是和第一島鏈盟國建立聯合防空機制,藉此確保我海軍主力艦隊在戰力保存時,能夠獲得其他國家的防空網掩護。
無論如何,共軍海航兵力的強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如何在共軍海航兵力的威脅下,持續強化現有戰力,確保在未來的台海衝突中能夠有效克制共軍對台的攻擊威脅,才是台灣接下來的建軍備戰重點。
另外,不應刻意誇大或高估共軍海航兵力在承平時期的遠航演訓實力,如此不僅會挫喪我軍心士氣,同時更會模糊焦點,讓有限的國防資源無法真正用於刀口,也無法針對前述威脅對症下藥,致使喪失寶貴的戰略主動權。
至於美軍在西太平洋的介入與否,固然是整體戰略局勢的關鍵,但我國家安全的基礎不能完全建立在此一前提上。而是必須力求在現有態勢下爭取戰略縱深,使戰略天秤朝對我有利的方向傾斜,如此才有以小搏大、對抗中共的本錢。
我國F-16V戰機。 圖/美聯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