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從艦隊染疫看指揮道德問題

OTT Gear 軍規戶外裝備 - Out Tech Tactical 

要先說明的是,部分人士覺得「海軍很辛苦」、「不要再批評」等等的觀點,我們是尊重但無法認同的,就好比檢討蒙哥馬利的市場花園作戰是如何失敗,並不等於批評英國傘兵作戰不夠勇敢一樣:我們就是因為了解基層官兵辛苦,所以才要討論甚至提出指揮環節的問題,這樣日後才不會有更多可避免的意外發生。

在某些人質疑為何不能暫停敦睦遠航,或將軍艦譬喻為觀光遊輪(我們反對這種不恰當的觀點)後,部分出身海軍的朋友就指出「敦睦之行有提供學官訓練機會」等等效果;但我們接下來要問的是,如果此行兼具了軍事與外交的重要目的,那在擬定軍事決策程序(MDMP)當中,為什麼海軍的梅副司令會在記者會上坦白「本次任務艦隊出航,沒有和指揮中心討論做評估。」?

如果我們說防疫視同作戰,那新冠病毒顯然就是敵軍,那為何軍方沒有在決策過程中,和指揮中心的專家們討論評估,以便「掌握更多敵情」?

再來,指揮體系在這樣的風險下,派出海軍官兵執行任務,顯然軍人必須要服從命令;但抗疫整備是否足夠周延?如果隨艦醫官的人數不僅沒有增加,甚至在面對病毒感染風險時,他們還是只能依賴傳統的量體溫和問病情手段,而沒有工具可以快速辨識所屬是否染疫,那請問指揮體系究竟有沒有替手下做好執行高風險任務的準備?

最後,當事情發生,除了全艦明明有就診發燒紀錄,但國防部長卻回答「一切安好」之外;隨後海軍方面又說「敦睦行程中有戴口罩」;但我們當地使館的照片卻顯示並非如此,到了現在「就診紀錄人數」又從七十多人增加至一百四十餘人,而艦隊官兵不僅沒有全數配合地方政府疫調,軍方代表更因為「任務很多」而根本沒有出席記者會,從答案的一變再變,到後來根本不到場,請問這是如何要取信於民?

如果抗疫真的視同作戰的話,那很顯然這一連串的事實,已經暴露出從決策,整備到面對問題的一連串缺失。很幸運的是,我們不是到了戰爭發生之際,才暴露出種種問題!而唯有指出並面對這些缺失,才有可能改進,也才真的不枉費在外辛苦冒險的海軍弟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