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1.jpg
3月中美軍羅斯福號於南中國海巡弋。 圖/美國海軍

航艦防疫的考驗:
羅斯福號染疫,
是否打擊美國海軍作戰能力?

14 Apr, 2020 全球防衛雜誌 | 聯合報 鳴人堂

自古以來疾病就是部隊非戰鬥減員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在人員高密度聚集下,只要公共衛生習慣不佳,便容易讓部隊成為流行病的溫床。

歷史上許多圍城戰中,攻擊方會主動解除圍城的原因,往往是因為疾病傳染導致作戰部隊的戰力大減,而被圍的一方,也可能因飲食生活環境惡劣,造成疾病流行、失去戰鬥力。相同的狀況即便進入20世紀也沒有顯著改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許多部隊的戰鬥死亡率有70%來自於戰傷後的醫療後送過程,及前線陣地的衛生問題。

地面部隊尚且如此,人員相處更為密集,且缺乏足夠淡水和活動空間的海軍船艦當然狀況更差。古代水手因為飲食缺乏和衛生條件不佳而生病是常態,更不用提因為傳染病流行而讓全船失去戰鬥力的狀況。

而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爆發之後,美國海軍航艦戰鬥群也陸續傳出感染確診案例,傳染病對於人員高度密集的戰鬥艦艇來說,是一項難以忽視的致命危機。

2.jpg
一月初從聖地牙哥離港的羅斯福號。 圖/美國海軍

美海軍體質佳,尚能應付突發事件

對美海軍來說,近期的羅斯福號艦隊人員染疫是一項嚴重但並非不能處理的危機。原因在於美海軍艦艇在設計之初,就已保留足夠的醫療空間和設備,讓人員有狀況時亦能得到充分的醫療資源,甚至在緊急狀況下也能騰出額外空間用作隔離區域。

以美海軍尼米茲級航艦為例,艦上醫務室雖然比不上專業醫療等級,但是也有外科手術室、恢復室以及加護病房供使用。另方面,由於美海軍艦艇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核生化作戰需求,艦艇內部都裝有全套超壓空調系統,能夠隨時進行全艦化學消除作業,因此就算艦艇內部有成員染疫,也能夠立刻進行內部隔離和消毒工作。

雖然一般艦艇內缺乏專業的隔離衛材,但是艦艇上的其他裝備在必要時也能夠轉作為隔離裝備。例如美海軍艦艇必備的OBU呼吸系統(滅火用閉循環呼吸系統)配合化學防護衣,就能夠作為一套簡易隔離衣使用,讓其他成員在實施隔離作業時,降低被患者感染的機會。而且航艦戰鬥群還有隨行的快速油彈補給艦等輔助大型艦艇,在必要時都能作為臨時隔離艦使用。

在生活動線方面,航艦內部擁有多個餐廳和生活空間,必要時完全可以個別分開獨立使用,降低因為近距離接觸導致群聚感染的機會。

3.jpg
航艦上人員眾多且常需要各單位合力作業,在防疫上有一定難度。 圖/美國海軍

此外,美國航艦戰鬥群還有另外一項其他國家海軍沒有的優勢,那就是在海外擁有大量的友軍基地可供靠港。這代表美海軍航艦戰鬥群一旦出現內部群聚感染,可以立刻前往鄰近的海軍基地港口求援,這次羅斯福號停留關島就是一例。甚至必要時,直接將艦艇內部人員進行全面輪值替換,藉此維持航艦戰鬥群最重要的海上航空作業能力。

綜上所述,雖然內部出現感染者對於美海軍航艦戰鬥群來說是一項危機,但並不代表其作戰持續能力會立刻受到嚴重影響。

需注意的是,美海軍為了維持海上作業能量,長年以來都採用輪值制度。也就是說,一艘艦艇會有兩組以上的成員輪流上船執行勤務,藉此確保艦艇能夠在海上維持最長的作業時間。

以最極端的狀況來看,美海軍航艦戰鬥群隨時可以在友軍港口替換內部人員繼續海上作業,所需時間不會超過72小時。而且美海軍的海外醫療能量堪稱世界第一,除了有專業醫療艦可以提供醫療服務外,必要時隸屬兩棲陸戰隊的兩棲突擊艦也能夠作為醫療艦使用,甚至能夠充作航艦戰鬥群內的輔助航空母艦使用,讓美海軍航艦戰鬥群的制空能量就算受疫情影響,也能夠維持一定水準。

4.jpg
與羅斯福號一同演習的獨立級濱海戰鬥艦奧馬哈號。 圖/美國海軍

預備兵力充足,比底厚比氣長

美海軍航艦戰鬥群投射兵力最大的隱藏優勢,就在於擁有足夠的預備兵力可以快速調動使用。

以東亞地區來看,若美軍第七艦隊因為疫情而喪失作戰能力, 美海軍還是能夠從中東迅速調來位於地中海的第六艦隊填補戰力空檔。更不用提位於西岸的航艦戰鬥群也能夠快速橫越太平洋,進入西太平洋填補作戰位置,提供美軍作戰支援。

易言之,對於擁有超過10個航艦戰鬥群的美軍來說 ,在全球衝突熱點迅速投入兵力的能力,並不會因為單一疫情影響而完全失去作戰力量。而對常年準備核生化戰爭的美軍而言,真的要對疫情實施高度隔離管制也不是太困難的事情。

但若美海軍因為支援國內防疫需求,或與軍眷接觸等造成額外後勤負擔及感染增加,反而會讓有生力量折損得更嚴重。因此對於美海軍航艦戰鬥群來說,維持在海上作業,可能是目前最佳的防疫方式,只要不進入港口接觸,在海上幾乎不可能會有新感染源出現。

在可預見的短期間內,美海軍的全球武力投射能力並不會受到嚴重影響,儘管中共海軍內部疫情極度不透明,但並不排除有內部群聚感染情事爆發。但與美海軍不同,這對極度仰賴中籍港口的中共海軍而言,疫情所造成的短時戰力影響或折損強度,絕對比美海軍還要嚴重,只是因為資訊不透明,外界不得而知。

5.jpg
美軍航空母艦羅斯福號。 圖/美國海軍

★ ★ ★ ★

photo.jpg
F/A-18F戰機返航羅斯福號航艦。 圖/取自美國海軍 Flickr

航艦染疫戰力空隙?
美國海軍「超前部署」升級武備

13 May, 2020 全球防衛雜誌 | 聯合報 鳴人堂

美國海軍(下稱美軍)羅斯福號航艦因染疫而停留關島,中共遼寧號趁機進入西太平洋,一般認為美軍受疫情影響暫時無法有效運用航艦打擊群戰力,但其實美軍早在五年前,就已針對現有水面戰力過度仰賴航艦打擊群的問題,進行戰術戰法和裝備上的修改。

為了扭轉過度仰賴航艦戰力,美軍水面艦指部已於2015年開始進行相關模擬想定和兵棋推演,其目的在於儘速提升水面艦隊的打擊戰力。據相關檢討報告,水面艦指部認為釜底抽薪的辦法,就是加強現有水面艦隊的制海打擊能力。

美軍廣植戰力,迫假想敵備多力分

提升其它船艦的作戰能力,相對能夠減輕航艦打擊群的日常戰備勤務負荷,更重要的是,讓假想敵被迫要同時對抗「所有」美軍水面艦,而非像過去只需集中精力對抗航艦就可。

對假想敵而言,原本希望藉由對抗航艦以削弱美軍跨洋制海與武力投射能力,一旦大多數美軍水面艦都具有某種程度的制海戰力後,假想敵就必須將每艘射程範圍內的美軍水面艦都視為威脅目標,反倒消耗其有限的反艦作戰能量。

這種廣植戰力的做法對美軍來說不是新鮮事,類似的劇本早在戰斧巡弋飛彈問世時就曾實施過。

1.jpg
演習中發射標準2型防空飛彈的美國夏洛號巡洋艦。 圖/美國海軍官網

當時美軍在主力水面艦和攻擊型核子潛艦上都加裝戰斧巡弋飛彈,藉此讓前蘇聯有限的遠洋海軍作戰能量備多力分,並逼迫前蘇聯將資源進一步消耗在海軍上。由此觀之,美軍水面艦指部顯然在對抗未來假想敵時也希望如法炮製。

為盡快提升水面艦制海能力,美軍並沒有大肆採購新的反艦飛彈,而是以改良現役武器為主,其中又以廣為美軍一級艦使用的戰斧巡弋飛彈和標準飛彈為主力。

在戰斧巡弋飛彈方面,美軍計畫在2021年引進新一代的反艦型戰斧飛彈,讓所有一級艦都具有在1,000公里外攻擊水面目標的能力。

事實上,早在2016年的測試中,就已經證明利用現役指管通情資料鏈即時對戰斧巡弋飛彈提供目標位置更新,就能夠有效攻擊海上目標。只是考量到未來假想敵的水面作戰群(SAG)和航艦戰鬥群(CCG)勢必會有高強度軟硬殺反飛彈措施防護,光靠資料鏈傳輸位置,恐怕難以有效確保戰斧巡弋飛彈命中目標。

因此,美軍計畫發展的反艦改良版將加裝複合尋標頭和新的導引段,讓戰斧飛彈在進入終端彈道或是失去資料鏈中途更新的情況下,一樣能夠自行規劃航線命中目標。

2.jpg
在夏威夷海域進行飛行測試驗證發動機噴嘴構型的標準飛彈。 圖/美國海軍官網

標六飛彈改良版,充實美軍制海作戰需求

至於標準飛彈改良則是以區域防空用的標準六型(SM-6)為基準,修改導引軟體和彈頭,讓標六能夠直接充當超音速反艦飛彈使用。在測試中,標六飛彈能夠接受中途更新導引,並自行以尋標頭搜獲水面移動目標、準確命中水線以上船體。

由於當初標準飛彈在設計之初就保留了水面接戰能力,並經過實戰驗證,因此改良標六飛彈作為反艦飛彈使用與其說是創新,倒不如說是一物多用節省成本。由於標準飛彈廣為美軍主戰艦艇使用,因此相關的後勤保修技令和設備一應俱全,也在各種平戰狀況中展現出優異可靠性,可避免引進全新設備的適應熟悉風險。

標六最大射程超過300公里,最高速度可達3.5馬赫,和時下主流的超音速反艦飛彈性能相較下毫不遜色。雖然在彈頭威力上無法和專用反艦飛彈分庭抗禮,但是要讓萬噸級水面作戰艦失去作戰能力仍游刃有餘。

3.jpg
於實彈演習中發射標準飛彈的美國海軍卡尼號航艦。 圖/美國海軍官網

特別是,標六已經和海軍整合火控防空系統(NIFC-CA)完成聯合接戰能力測試,代表未來發射艦甚至不需要直接搜獲目標,可由位在大後方航艦起飛的F-35C,或是從鄰近陸戰隊兩棲突擊艦升空的F-35B匿蹤戰機提供目標位置和進行中途導引,讓假想敵水面艦隊防不勝防。

標六相容於大多數標準型Mk 41垂直發射系統,因此具有更大的部署彈性。加上有超音速性能加持,在命中率和飽和目標接戰能力上更契合制海作戰需求。也因此,美軍已開始著手全面升級電戰系統,預計將來至少讓55艘以上的一級艦,具有發射反艦版標六的能力。

除了改良現有裝備之外,美軍的終極制海能力強化對策,當然是預計在2019年完成初期戰備測考(IOC)的LRASM長程反艦飛彈。LRASM長程反艦飛彈不僅採用匿蹤彈體設計,且採用新一代人工智慧導引系統,只要透過資料鏈獲得更新目標情資,就能自行計算出最佳射擊參數命中目標。

和傳統反艦飛彈相較之下,LRASM長程反艦飛彈的複合尋標頭能夠分析艦艇外型和內建資料庫比對,藉此有效癱瘓敵水面艦作戰能力。

4.jpg
美軍F-35C戰機。 圖/取自美國海軍 Flickr

小結

除海軍一級艦之外,隸屬陸戰隊麾下的兩棲登陸艦隊也開始進行相關的制海能力升級可行性評估。像是新服役的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LPD),其原本為降低成本而取消垂直發射系統,但是陸戰隊高層已依據水面艦指部的作戰準則變化,重新評估加裝垂直發射系統的作戰效益,藉此彌補朱瓦特級驅逐艦遭到腰斬後的對地打擊火力需求落差。

也就是說,未來美軍一級水面艦除了做為航艦打擊群的屏衛之外,將更具有獨立執行制海和對地距外打擊任務的能力。

5.jpg
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LPD)現正重新評估加裝垂直發射系統的作戰效益。 圖/取自美國海軍 Flick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