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印度民眾在阿邁達巴德舉行反中示威。(美聯社)

聯合報社論
龍象之爭:核子大國的石器戰爭

2020-06-27 聯合報社論

喜馬拉雅山區的中印爭議邊界,日前爆發激烈的「軍事衝突」,印方有二十人死亡,中方亦有死傷。這是自一九七五年以來首見人員死亡的中印邊境衝突事件,備受各國關注;但引起最多討論的卻是,兩個核子大國的軍隊,用原始的武器,打了一場原始的戰爭;雙方從叫罵到推擠,最後用拳腳、石塊和棍棒進行決戰。

今年是中共與印度建交七十周年,但雙方邊境爭端超過六十年,一九六二年更打了一場邊境戰爭。不過,自從一九七五年射出最後一發子彈後,雙方再無人員因邊境衝突而犧牲,直到近日爆發的「石器戰爭」。但不論是二○一七年長達七十三天的洞朗對峙,或這次慘烈的打鬥,都未聞一聲槍響。雙方都展現了捍衛領土的決心,但也都保持了高度的戰略克制。

事實上,中印一九九三年簽訂協定,在邊界問題最終解決之前,雙方承諾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脅;一九九六年更簽訂軍事信任措施協定,除建立外交與軍事的衝突解決機制外,也限制兵力與武器部署,設置十公里的軍機禁飛區,二公里內並禁止開槍和爆炸作業。因而,兩個核子大國的邊境衝突,就以「石器戰爭」的原始形態呈現。

對於這次衝突,中印都指控對方越界挑釁。但印度總理莫迪才誓言不會讓士兵白白犧牲,兩天後卻澄清說,中國軍隊沒有進入印度邊境,顯然有意降溫。至於中方死傷人數迄未公布,大陸鷹派官媒人士則解釋為北京的善意,不想讓兩國民眾比較雙方傷亡數字,從而刺激公眾情緒。雙方都明顯不願衝突擴大。

然而,中印在二○一七年的洞朗對峙之後,二○一八年莫迪訪問中國武漢,二○一九年習近平拜訪印度清奈,從「武漢精神」到「清奈連結」,習近平高喊「龍象共舞」,兩國卻仍須面對「龍象之爭」。這次衝突就是起自四月、五月的越界爭執,雙方透過軍事和外交管道溝通,六月六日兩國邊防部隊舉行軍長級會晤達成撤軍共識,結果十五日就爆發激烈肉搏戰。顯示邊境安全管理機制的脆弱;軍事信任禁了子彈,禁不了拳腳、石頭和棍棒,更難禁絕內部民族情緒的激盪。即使這次衝突不再擴大,未來兩國關係也蒙上陰影。

中印邊界紛爭,不僅是英國帝國主義侵略印度與西藏殘留的歷史遺緒,也是不容退讓的領土主權問題,並涉及國家安全、區域競爭與全球戰略的複雜情勢。中國與印度分別崛起後,邊境問題更深受地緣政治與大國博弈的影響。尤其美國推動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合作的印太戰略,劍指中國;中美摩擦升溫之際,中國更不想把印度推向美國。而印度固然有抗衡中國的焦慮,卻很難不顧及經濟的需要;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邊界衝突、與尼泊爾的領土爭端同時並起,也牽制了印度面對中國的戰略選擇。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民情激憤,印度更開始抵制陸貨,但衝突事發十天內,兩國密集進行外長、防長通話、軍長會談,以及包含外交、國防、移民等部門代表的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視頻會議。雙方同意遵守兩國領導人共識及歷次協定,加強軍事信任措施。中印都希望有效管控邊境衝突。

回看台灣,蔡總統說密切關注中印邊境衝突,台灣會全力維護印太區域和平穩定。但對中國大陸而言,台灣所涉及的領土與主權問題、民族與歷史任務、地緣與大國博弈,都高於中印邊界爭端。中印有高層峰會、和平協定、軍事信任,以及政治、外交、軍事談判機制,卻仍爆發衝突,但至少可壓低到「石器戰爭」的水平。兩岸政治互信、軍事信任與協商機制俱失,台灣政治人物卻好操作兩岸民粹互撞。龍象能舞能鬥,台灣拒舞欲鬥,蔡英文說要維護印太和平穩定,不能忘記川普桌上的筆尖。

延伸閱讀:
滕昕雲/中國人民解放軍七十年來對外征戰小史:抗美援朝,台海風雲,中印邊界戰爭,中蘇衝突,懲越戰爭
photo.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