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漫畫/人質?未爆彈?2020-09-19 23:23 聯合報 / 波波
下圖:面對台澎防衛作戰中,國軍可能遭遇最少役期2年以上犯台的共軍,我們須嚴肅考量僅有4個月役期的軍事訓練役男所能與所被要求擔負的工作與任務。示意圖,資料照片
台海兵凶戰危!
誰來戰到最後?
洪榮一/戰略學者,曾兼任執教於國防大學戰爭學院
隨著台灣、美國在政治上的交流與軍事上的互動越來越熱絡,北京的殺戮聲與部分台北的吆喝聲竟也喊出了「未來3個月內,兩岸可能出現戰亂」的警語;而在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訪台之際,昨天竟有18架中國人民解放軍機擾台,解放軍空軍的大殺器「殲16」也首次出現在台灣防空識別區,兩岸間可能發生的軍事衝突似乎一觸即發?
建立常後一體後備戰力
好友的公子服完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之後,回到家傳四代的事業,努力的在工廠裏與員工們一起流汗拼搏。曾經戍邊金門兩年而今事業有成的老董則問道:「會不會打仗啊!?」董娘則更直白的問說:「打仗的時候會不會把我兒子又叫去當兵啊?」。
中國整體國力快速提昇、民族自信心莫名膨脹、軍事事務革新在經濟成長的支撐下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解放軍野心勃勃的要打破二戰後由美軍建立的西太平安全架構加諸於中國向外擴張的桎梏。不管是由宮古線向東突穿、或由汕巴線向南挺進,中國人民海空軍向外遠航訓練,勢必會經過台灣的防空識別區。相較於領空有國際法基礎的不可侵犯性,飛航情報區是由國際民航組織所劃定,防空識別區的制約性就只能透過軍事實力來讓挑釁者折服了。
過去20年以來,台灣與中國在對台灣海峽當面與其周邊海域掌控的實力發生了根本性質的改變。當中國解放軍在質與量都能成體系的快速向世界一流的軍隊前進時,我們的國軍卻飽受著兵源不夠與訓練不足的壓力。是以,美國朋友們好意的以其國民兵與後備部隊的制度與經驗,來期許在西太平洋民主自由最前線的台灣能夠「常後一體」、「平戰一致」的建立起後備軍人保衛台灣民主自由的能量。
誰才是台灣能以有效戰力上戰場打仗的「後備軍人」呢?國防部現階段規劃的後備戰力分別是以志願役後備軍人組成的「後備戰士」、以及具資訊及資安領域相關證照之後備軍人(含義務役)組成的「網路戰士」為兩大主體。
2020年漢光36號演習實兵操演透過在台中甲南海灘實施 「三軍聯合反登陸作戰」操演的機會,驗證了分別由志願役退伍官兵、役期1年的義務役退伍官兵、以及4個月軍事訓練役役男共同組合而成的後備戰力,來進行反特攻、反登陸、反空(機)降作戰操演。也就是說,未來在可能的台澎防衛作戰當中,僅服過4個月軍事訓練役的年輕人也可能被動員並賦予實際戰鬥的任務。
完善服役4月轉後備機制
三軍統帥蔡英文在2020年6月底也主張,根據後備官兵的歷練和專長來作分類運用。第一類,具有和常備部隊相近戰力的後備戰士,將會有和常備部隊一樣的武器裝備,戰時能迅速動員和常備部隊共同作戰;第二類,具有能支援常備部隊作戰的後備戰力,則在戰時擔負運補、修護和保護作戰關鍵基礎設施的任務戰;第三類則是在後方和民防團隊共同擔任城鎮防護的後備單位。這三類後備戰力選用的原則與國軍當前「戰鬥部隊」、「戰鬥支援部隊」與「勤務支援部隊」的思維邏輯,有著相當的一致性;然而這個一致性的遂行完全必須架構在完備的基礎訓練與精實的專長訓練為出發點。
未思勝,先慮敗!面對台澎防衛作戰中,國軍可能遭遇最少役期2年以上犯台的共軍,我們必須嚴肅考量僅有4個月役期的軍事訓練役男所能、與所被要求擔負的工作與任務。更重要的是由蔡英文總統主導的後備戰力改革,必須將如何動員、如何運用只有4個月軍事訓練役期的「後備軍人」明文以法律律定、並獲得立法院的認可,以建立人民與政府的了解與共識。也唯有建立全民共識,才不致發生「台灣人都相信別人會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悲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