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ixabay
揮別2020,
練習把心安頓下來的一年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本文撰寫於2020年12月21日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著有《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正向聚焦:有效肯定的三十種變化,點燃孩子的內在動力》等書,為2018年博客來、讀冊百大暢銷書作家。
2020走到尾聲,回顧過去這三百多個日子,一點都不平靜,彷彿百年來的大事全集中在這一年一次發生了。年初疫情爆發,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步調。有人一夕間沒了工作,家計陷入困境;居家不出的日子變多,家暴兒虐案件攀升。身處相對安全的臺灣,至今仍不敢鬆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已成為日常。 除此之外,國內外政治情勢波動;疫情衝擊國際經濟;更有多位名人在這一年間相繼離世。令人不禁探問,這一年到底還可以多慘?
【當生活被無法控制的恐慌念頭給主宰時】
三月期間,疫情逐漸升溫,就聽到身旁不只一位朋友告訴我,腦袋裡無法控制地浮現「自己可能染病」的念頭。他們每天處在不安之中,害怕需要隔離檢疫而耽誤工作,擔心自己的病情而傳染給家人孩子,無止境地恐慌讓他們三天兩頭跑醫院,從小診所到大醫院,得到的是醫生的嚴正告誡:「你沒事!做好防疫措施,沒事別再來了。否則,醫療體系就要癱瘓了!」
我想,上半年有許多人是在高度焦慮中度過的。我也不例外,因為家有幼兒,居家清潔與消毒,毫不馬虎。
當時,許多已經敲好的演講行程,被迫取消或延期,心裡一度慌亂:「不知道疫情要延燒到何時?工作沒了,收入也沒了,怎麼辦?」同時,唯恐自己萬一染疫需要隔離,什麼事都做不了,又該如何?當時,本就自我要求極高的我,晚上時常輾轉難眠。我意識到,自己正處在慢性壓力之下,而生活巨變造成身心難耐的狀況,就要超出負荷了。於是,我每天都在問自己:「我可以做些什麼?」
【焦慮是一份提醒,區分可掌握和不可掌握的】
就這樣,我試著與我的焦慮共處。 當我正視焦慮這份情緒時,我理解到,焦慮是一個人處在情勢未明或失去掌控的情況中,容易出現的身心狀態;因此,焦慮是一份提醒,它提醒我們,正處在失控之中,而這失控的情境,常常是想像出來的,而非真實的。同時,在失控的當下,也有可控的部分。
而我要積極學習的是,區分哪些事情,是我可以掌握的,盡力去做好;哪些事情,是我無法掌握的,學習去接受。 好笑的是,身為助人工作者,任務就是設法幫助他人安頓身心,但我卻忘了,自己的身心狀態也得被照顧。
如果,我沒能把自己的情緒給安頓下來,沒能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與身旁的家人相處,我什麼都做不了,情況只會更糟而已。 當時,我有個重要的領悟,就是把自己的心給安住 —— 我最能夠掌握的,只有自己。於是,每天,我撥出大把空閒的時光,強迫自己做呼吸練習,規律有氧運動,閱讀小說、散文等與自身專業無關的書籍,限制上網或看電視的時間,避免過度吸收令人焦慮的資訊等。
危機,包含了「危險」與「契機」。
當我們身處險境,也可能看得到契機。如果沒有疫情告急的焦慮慌亂,我不會承認自己正處在越趨嚴重的慢性壓力之中。而當我透過刻意練習,把內心給安住時,我又恢復了活力,同時展現創意。當時,我立刻與出版社洽談書約,花了半年時間寫出了《正向聚焦》一書;其他書籍也著手進行中,明年將陸續問世。
【練習正向聚焦,避免不健康的過度比較】
四月過後,國內疫情獲得控制,許多推廣、進修活動也恢復辦理;我又開始忙碌了起來。一忙,慢性壓力又找上門,失眠困擾再度來敲門。當時,我正急著重振旗鼓、蓄勢待發,哪裡停得下腳步?但換來的,卻是各種身心失衡。當再度靜下心來,與自己相處時,深深察覺到,是我的比較心在作祟。
我擔心自己動作不夠快、做得不夠好,害怕自己輸給同業,失去競爭力。
因此,就算明天的演講課程是我早已熟悉不過的內容,我也可能就此失眠。當我看見內心匱乏的一面,以及對自己的不信任時,我又開始與自己展開對話:「我最近感受到什麼?」「這份匱乏與急迫的感受與想法,是從哪裡來的呢?」「過去也有這樣的感受或想法嗎?」「而腦中盤繞的念頭,是真實的嗎?我該全盤相信嗎?」「我是否用偏頗或全貌的眼光在看待自己呢?」
於是我知道,我每天要做的練習,就是對自己「正向聚焦」,這能幫助我發現自己具體而真實的亮點,進而欣賞與肯定自我,同時避免錯誤且有害的比較,陷入自我否定與自我責備之中。 想不到,自己的作品,竟然在危機中,拉了自己一把。
【持續練習當個內在強大的人】
在一片失序混亂中,終究是把這一年過完了。然而,疫情這場戰還沒打完,對許多人而言,面對的是更多未知的挑戰。但在這一年中,我學習到,比起全力衝刺,以證明自己的完美與卓越,或絞盡腦汁唯恐自己陷入困頓中,還重要的事,是讓自己的內心能常保安定。也就是,練習成為一個內在強大的人。
如同我在《叛逆有理、獨立無罪》一書中提到的,要成為內在強大的人,需要學會一項功課,就是「放過自己」。放過自己並非縱容自己,而是能夠如實地接受自己,包括自己長久以來的性格特質與行為模式,以及時時刻刻升起的情緒狀態。 當你處在焦慮慌亂中,代表你對整體情勢能掌控的部分減少了!
我們通常會試著做些什麼來壯大自己,以證明自己還能撐下去;然而,越是如此,你越會看見自己的不足與脆弱,伴隨而來的就是自我否定的聲音。 唯有先接受自己不夠強大,才有機會去看見不夠強大中那個強大的部分。
我們得先如實地接觸自己的情緒感受,負責任地安頓好自己,而不是怨天尤人地要求別人得為自己的不幸負責。
在急著把混亂的 2020送走的同時,也感謝 2020給了我們機會去沉澱與反思,學會在焦慮中自處,安頓內心。如果因此學會了更加接納與欣賞自己,2020或許是個因禍得福的一年。那麼,2021年呢?——繼續練習安頓自己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