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以兩國後備動員機制比較
大敵當前 精進後備戰力》
退將:
後備動員 須貼近實戰
2021/01/26 05:30 自由時報電子報 記者涂鉅旻
國軍明年起推動後備戰力改革,但若遭遇戰事,能否有效動員後備部隊?退將提醒,後備動員措施務必貼近「實戰」全盤擘畫,切勿認為一定有預警;立委則建議,可分年提升動員範圍,或以行政區劃分予以驗證。
退役陸軍少將、政大台灣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胡瑞舟表示,就台海作戰條件而論,敵方欲求速戰速決,我方應變時間極短,加上敵方可能在承平時期運用「灰色地帶衝突」手段,模糊平戰之間的界線,更增加我方精準下達動員時間的難度。因此,後備動員措施務必貼近「實戰」全盤擘畫,切勿認為一定有預警,還可好整以暇準備。
胡瑞舟指出,除了大部隊動員驗證機制,還有更多配套問題待解,假若戰事爆發、通信中斷,如何使後備軍人獲悉動員令,及時集結、趕赴戰場?若後備部隊駐地遭敵鎖定攻擊,因應保全戰力之道為何?這些問題與制度務必在承平時期建立。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召委、國民黨立委呂玉玲認為,若軍方要實施作戰區規模的擬真動員演練,可分年舉辦,並視情況逐步提升動員演習範圍,演訓範疇主要針對「何時、何處報到」、「在哪裡取得裝備」等項目進行演練。考量對人民生活影響降至最低,軍方可單獨驗證動員召集機制,而不合併於召訓之中,並針對受影響的人民、企業給予適當補償。
立委:可考慮以行政區劃分驗證
民進黨立委蔡適應認為,國軍現階段仍以營級、約五百名官兵為單位,實施擴編動員、召訓,提升至旅級以上規模的動員驗證,有其必要性。一個旅的滿編兵力約兩千五百人,若教召令一發布,基幹軍士官、召員與裝備能否全數及時到位?國軍有無足以容納旅級單位操演的訓場?雖然現階段不太可能實施全國一次總動員,但政府可考慮以「北北基」等行政區做為劃分予以驗證,並通盤檢視配套措施。
★ ★ ★ ★
大敵當前 精進後備戰力》全民國防 「應鼓勵幹部進修」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大敵當前 精進後備戰力》
全民國防
「應鼓勵幹部進修」
2021/01/26 05:30 自由時報電子報 記者涂鉅旻
我國肆應敵情威脅,因此推動後備戰力改革強化戰力,但後備幹部人力相對短缺,訓練與養成也待驗證;國防部智庫國防院建議政府建立後備動員幹部教育機制、透過後備軍人輔導組織深入鄉里基層等方式,達成全民國防的目標。
國防院「強化後備戰力」特刊,針對全民國防、後備軍人素養培育部分提出數點建議。
首先在後備防衛教育層面,為維繫後備軍人幹部基本素質及強化全民國防教育內涵,政府可建立後備動員幹部教育機制,結合全民國防教育合作學校,鼓勵後備軍人幹部進修,研習後備動員與管理事務理念,提升後備動員效率。
其次,由於我國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室將升格為署級單位,報告建議,該單位宜促使軍事國防、軍事動員機制與軍事教育連貫,民事國防、行政動員機制與全民國防教育結合,發揮防衛後備教育與訓練合一的效益。
第三,地方後備指揮部是防衛後備動員多元教育訓練網絡中最重要的橋樑,宜透過後備軍人輔導組織深入鄉里基層,充實、擴大防衛後備教育訓練能量與功能,有助於全民國防認識的促進及提升,發揮防衛後備整體戰力。
至於後備軍人待遇方面,國軍擬定「後備軍人召集優待條例草案」,欲使受召後備軍人享有國軍醫療院所掛號費減免、可至國軍福利站購物、國軍英雄館住宿等福利,亦針對後備軍人及其工作單位發放獎勵金。對此,國防部表示,有關企業減稅、補貼方案等,目前尚在研議中。
★ ★ ★ ★
漢光操演召集後備夥伴,具體展現「全民國防」的戰力。 (資料照,照片步訓部提供)
大敵當前 精進後備戰力》
國防院籲
大動員驗證規模
2021/01/26 05:30 自由時報電子報 記者涂鉅旻
中國頻對我施以軍事恫嚇,使我防衛壓力增加,國軍智庫國防院指台海衝突預警時間極短,軍方卻鮮少仿真驗證大規模動員機制,後備軍人能否及時到位不無疑慮,呼籲擴大及強化擬真動員機制,肆應我國防衛所需。
國防部對此回應,依照「提升後備戰力」專案規劃,明年起採「年年施訓、每次十四天」教召政策,並於漢光、同心、自強演習等年度重大演訓時,擴大動員參演兵力,驗證後備戰力。
國防部:明年起召訓改革 年年施訓
國軍現階段驗證後備戰力的方式,除了對後備軍人施以教召,另配合漢光演習、同心演習召集後備軍人、民物力參與戰訓,近年擴大動員民間人才的規模及後備軍人參訓強度。例如近年召集民間營造廠投入機場跑滑道搶修,更在去年「漢光卅六號」演習時,動員一個後備步兵營、一個砲兵營投入聯合反登陸操演。
考量中國對我敵情威脅劇增,且後備軍人召訓遭質疑流於形式,國軍也在去年十月公布「提升後備戰力」改革方案,預計明年起,列管期內後備軍人召訓頻次將大增為年年施訓、每次十四天,隸屬於國防部的全民防衛動員室也將升格為「署」級單位。另,職司打擊任務的後備第一類旅數量,將在二○二三年底以前,從現有九個增至十二個。
對此,國軍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日前發布「強化後備戰力」第二輯特刊指出,我國後備部隊教召多以「營」級為單位辦理,偶爾配合「漢光演習」實施旅級、車機動員,無法驗證戰時全面動員能力。報告建議,國軍可擴大規模,從「營級—旅級—作戰分區—作戰區」,逐年輪流實施全作戰區後備部隊同時動員;且從召集事務所開設、裝備、槍彈提領、車機動員、啟動「聯合運輸」公、調、交管到進入戰術位置、陣地火網編成等逐項檢驗,始能落實戰力整備。
強敵環伺的以色列,曾在一九七三年「贖罪日戰爭」爆發之時迅速動員後備軍人,扭轉劣勢取勝。國防院剖析,全國劃分十四個動員區的以色列,採「原兵歸原位」政策,可就地徵召、儲備、動員後備軍人,使編組與人員固定,並考量敵情緊迫性劃分部隊優先召集順序,最急迫兵力能迅速動員於邊境作戰。
由於以色列的後備戰力相當成熟,國軍計畫,若今年武漢肺炎疫情趨於穩定,將派員赴以色列考察,了解後備與預備役動員整備、編組、訓練、待遇等,做為我國動員制度滾動修正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