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編按:2020年3月美國代表與塔利班代表在多哈簽署和平協議,這協議未必能帶來真正和平,卻是為阿富汗「後反恐戰爭時代」拉開序幕。(Youtube擷圖)

【軍事博評】
張競:
美國自阿富汗撤兵
談談終戰指導

2021-04-22 14:14 香港輕新聞 Lite News Hong Kong

美國總統拜登在4月14日對外宣布,從5月1日美國開始要自阿富汗逐步撤軍,預計將在9月11日911恐怖攻擊事件20周年前全數撤離;儘管美國仍然承諾會致力於穩固雙邊關係,並且支持當前阿富汗政府,但是幾乎所有各方都可預估到未來阿富汗前途命運,能否維持目前政局架構,恐怕是極不樂觀。

結果北約組織馬上跟進,表示亦將配合美軍行動,同步在5月1日開始將北約部隊撤離阿富汗。目前阿富汗外籍部隊駐軍除2500名美軍外,還另外包括北約組織成員國所組成協助阿富汗軍方訓練與維護地方穩定之任務部隊,再加上來自澳洲、紐西蘭與喬治亞共和國共同參與前述行動兵力,戰鬥部隊與後勤支援作業人員總數合計高達7000名;預計亦將在相同期程內逐步撤出阿富汗。

photo1.jpg
按:與塔利班成員發生遭遇戰的美軍。塔利班在反恐戰爭中原已受到鎮壓,但美軍支持下的阿富汗民主政府無力維持國內的穩定環境,為2000年代後期在阿巴邊境的塔利班剩餘勢力再興製造了有利條件。(圖片來自連結)

相較於美國總統拜登迴避探討在美軍撤離後之阿富汗未來情勢,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倒是非常坦誠地指出,目前阿富汗和平談判並未底定全局,同時地方叛亂與動盪情勢亦未見得有改善跡象,但是北約組織實在無法繼續承擔軍事支援與協防任務,儘管其不斷重申北約盟國將繼續支持阿富汗當前政府,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未來情勢絕對是凶多吉少。

美國與北約在飽嚐阿富汗所具備帝國墳場實力所帶來教訓之後,其實多位美國總統在阿富汗戰局變成尾大不掉後,都想以快刀斬亂麻手法,將美軍撤離阿富汗,免得其成為不斷損耗美國國力,挫傷美軍士氣,並且完全看不到任何理想收盤結局之黑洞。

photo2.jpg
編按:反恐戰爭中最初進入阿富汗並聯絡北方聯盟的美國綠貝雷帽部隊乘員。2001年美國新歷史上最大恐襲後,決意剷除基地組織及庇護他們的塔利班政權,當時似乎還沒想到長遠而言如何在阿富汗建立穩定政府。(Oda 595 Members)

假若回顧當年小布希總統進軍阿富汗,聲稱將去除塔利班政權,徹底清剿所有恐怖分子基地,並且協助阿富汗建設成現代化國家,到後來多位美國總統逐漸降低原先期待,發現在投入大量軍力與經濟援助後,根本就無法改變阿富汗社會本質,甚至到川普總統當政時期,不得不拉下臉來與塔利班組織代表談判謀求和平,將要求標準降到只要阿富汗不再包庇恐怖組織在其境內活動,或是姑息極端人士透過阿富汗發展組織,美國就願意儘量配合,希望儘早結束這場歹戲拖棚之夢魘。

photo3.jpg
編按:以現時的對抗形勢,美軍一旦撤離,阿富汗現政府及其軍隊將會是塔利班政府追擊及清算的主要目標。以阿富汗現時的國勢與國防力量考量,後果可想而知。(Youtube擷圖)

看到美國面對阿富汗情勢之無力感,其實就證明當初美國入侵阿富汗時,整個戰爭規劃思維根本就沒有做足功課,所以到最後就完全不令人意外地上演始亂終棄劇本。在正統之軍事計劃作為思維架構中,從當初最原始之戰爭目的與使命,就必須推導出預定追求之戰爭止戰狀態,如此才能決定要將敵手打怕就要適時收手停止戰鬥,抑或是必須將敵手徹底打趴,徹底解決其反抗能力或是抵抗意志,而必須束手就範任人宰割。

photo4.jpg
按:阿富汗的罌粟田,西方原本想和阿富汗中央政府合作,以發牌方式限制農民種植,然而由於鴉片是軍閥與地方收入的重要來源,加以與塔利班的衝突愈來愈激烈,幾無成效。阿富汗本來就十分適合種鴉片,而因為戰爭與經濟的影響,農民們沒有別的收入,種植罌粟只能是唯一生存方法,結果鴉片出產大增,人民進一步染上毒癮之餘,西方社會也受海洛英等鴉片成份製成品暴增所衝擊。(俄國維基百科圖片)

顯然當初美國認為進軍阿富汗可以做到後者程度,但是依據歷史經驗看來阿富汗之所以能夠獲得帝國墳場封號,就是其人民性格極度強悍,面對強敵入侵抵抗之意志驚人,所以當初美國顯然是高估自己、低估對手並亦錯誤估算客觀態勢所以才會讓此場戰爭拖延至今長達二十年之久。

未能精準推估可能止戰狀態,並讓其原始戰爭目的雄心太高,無法符合現實情勢之外,其實當初美軍在開戰前,根本就未能認真思考終戰指導,因此在開戰時根本就沒有任何政治高層或是戰場軍事指揮官,能夠理解這場戰爭到底要如何收場。其實在策訂開戰指導前,必須先擬出終戰指導,這就跟不知道在何處下車前,絕對不能貿然就跳上那班車是相同道理。不知戰爭預定止於何處,就貿然決定開戰,最後就像航海者沒有海圖,就傻乎乎地駛入未知之洋那樣可笑。

photo5.jpg
編按:近代終止戰爭的決策中,當以日本最為「愚笨」—1939年,當抗日戰爭已經陷入泥沼戰、戰爭開始波及日本經濟且日本要開始戰時局部動員但仍無寸進之時,他們所想的不是如何談判退出或鞏固戰果,而是不斷開闢戰線,甚至將戰火燒到法屬安南與西伯利亞,以解救戰局及國內困境,最後更因而走上全面戰爭、國破家亡之路。(網絡圖片)

到底終戰指導具體內容是什麼?基本上終戰指導是包括兩個部分:終止戰爭的前提要件或是狀況條件,然後再加上與不同前提要件相互配套之終止戰爭具體手段。原則上終止戰爭的前提要件或是狀況條件只有三種:首先是我方已經達成戰爭目的,敵方終止抵抗;其次就是我方遭致敵方擊敗,完全沒有任何條件繼續進行有組織之戰鬥行為;最後就是戰局僵持無法顯現具體勝負跡象,但繼續進行戰爭行為,我方所預期獲致之戰果,已經遠低於預期將為此付出之代價。 

photo6.jpg
按:1940年法國向德國投降、退出戰爭,算是明知戰局不可挽回後比較明智的舉動,至少還保留法國形式上的主權、仍具備勢的海軍與相應的兵工業。(Photo DDM archives)

所以在戰爭獲勝時,要先有如何收場整理殘局之構想;在戰敗時亦要有如何停火,不要讓敵方繼續進行殺戮與損傷我方,替本身社會保存元氣不要再做無謂犧牲方案,最後就是當陷入戰爭泥淖中,獲勝沒有希望,但有不會被敵方所擊敗,整個戰爭就如同雞肋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此時就要有壯士斷腕決心,以快刀斬亂麻氣魄,不要讓沒有意義之戰爭行為繼續延續下去。所以顯然美國與北約就是依據前述第三種狀況,必須採取適當作為,以便結束此項延續下去,將沒有任何更大建設性意義之戰爭衝突。

經過前述解析之後,讀者或許會問,開戰指導是否要事先預想到前述所有三個前提要件,並且分別擬出結束戰爭之具體手段,其實就正統軍事計劃作為來說,其實亦不盡然要考慮到每個狀況條件,但是隨著戰局變化與發展,終戰指導確實是要隨時加以修訂,從原先預估可以完全宰制戰局,讓敵方完全俯首稱臣任由我方處置,到逐漸發現戰況膠著,主要會戰結束後進行綏靖作戰,試圖維持社會穩定鎮壓反抗活動,以便進行社會重建進步不如理想時,就必須考慮第三種狀況,並且思考所有配套之具體作為。

photo7.jpg
編按:當一場住民地戰爭(越戰中美越兩軍在南越境內掃蕩越共其實也可視之為一種住民地戰爭)愈加惡化,一方戰況膠著無進展且傷亡愈來愈多之時,便很容易將怨氣發洩在一般民眾身上,輕者是欺凌虐待,重者則是直接屠殺。當然,這種屠殺大部分時間不單沒有效果,反而會造成民眾更激烈的反抗。圖為越戰中「美萊大屠殺」後美軍戰地記者拍攝的照片。 (圖片來自英文維基百科)

當然要是像越南戰場最後南越政府那樣兵敗如山倒,此時終戰指導中所有具體終止戰爭衝突之可行方案,其實亦沒有太多選項可言。但是就美國目前情勢來說,其在阿富汗境內武裝衝突雖然是傷亡不斷,但整體說來,倒還沒有受到嚴重挫敗,但師老兵疲不願再繼續深陷在戰爭泥淖中,所以才會完全不再顧及顏面,不論有多狼狽,就算是留下個爛攤子,華盛頓決心不再投入這沒完沒了無所止境戰爭,看來目前美國倒是立場鮮明態度相當堅定。

自古以來兵凶戰危,孫子兵法強調不戰而屈人之兵,但在戰場上所不能拿到的,恐怕亦很難靠外交官或政治人物一張嘴去取得,如何能夠在不付出戰爭代價下,順利維護與鞏固本身安全與利益,永遠在考驗政治家智慧與戰略家謀略。但最慘狀況莫過於付出戰爭代價,最後卻是帶來本身一場空。

photo8.jpg
編按:美國著名戰略學大師及基辛格 / 季辛吉「高徒」的布熱津斯基曾指出美國及西方盟國「不應同時與中俄(蘇)兩國敵對」,因為這會促使他們結盟,反而讓西方陷入很大困境;然而現時美國的國家戰略,反而更是同時應對中俄兩國,甚至在歐洲盟國未完全同意下就這樣硬幹。事實上現在美軍聲稱全面撤出阿富汗,所宣稱的原因就是集中力量應對中俄兩國威脅。這舉措是否會變成兩面皆失甚至失控成三戰,就須拭目以待了。 (圖片來自新浪軍事)

photo.jpg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