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青漫畫
聯合報社論
跑輸病毒的政府,
還妄想一手壟斷疫苗
近日民間機構和地方有意購捐疫苗者越來越多,未料,蔡政府的應對也越來越荒腔走板。指揮官陳時中突然改口,稱須由政府與原廠直接簽約並統籌分配,等於阻撓民間自購自救的機會。更令人憤慨的是,蔡政府旋即宣布與它力捧的國產高端疫苗簽約,罔顧該疫苗連第二期臨床實驗都尚未完成的事實。一手阻斷國際認證的疫苗,一手力推效果存疑的國產疫苗,蔡政府真要把台灣當成人體實驗室嗎?
蔡政府這一連串操作,所表現的專斷與不專業,到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地步,完全缺乏民主國家應有的理性和透明。蘇內閣官員喜歡自吹自擂,這在平時也就算了;但現在面對的是人命關天、國家競爭力轉折的抗疫關鍵時刻,主政者卻仍在那裡長袖善舞一手遮天,做出違背科學及人性治理的決策。如此惡劣的表現,連綠營內部都雜音頻傳,一般理智的國民如何能夠苟同?
大家別忘了,這波本土疫情大爆發,主要來自兩個關鍵源頭:
一是綠營立委與指揮中心擅為華航機師另開「三加十一」的巧門,使病毒源源被引入台灣;
二是諾富特旅館讓外籍機師與境內旅客「混住」,經通報兩個月皆未糾正,形成了大破口。對此,陳時中坦白承認「公文跑得沒病毒快」。
對自己的責任毫不在意的官僚,既承認施政行動「跑輸病毒」,現在竟還敢厚顏要求民間購捐的疫苗須由「中央政府與原廠簽約」,豈非可笑之至?
試想,過去一年半疫情平穩,政府編了數千億特別預算,中央原應設法四處簽約洽購,極力爭取可靠疫苗到手;但是,蘇內閣顯然未將心思用在疫苗上頭。現在,民間千方百計尋求外購疫苗自救,蔡政府有什麼正當性出來搶民間的光、擋民間的路?再說,如果「中央政府」的頭銜真那麼有用,民眾現在還需要在這裡憂心疫苗無著嗎?現在,分明是民間團體已經抓到採購的門路,中央政府卻要三關四卡地擋在前面,難道是怕民間團體搶了政府的光彩?
在這波疫情之中,陳時中除暴露他的指揮調度不公與能力不足;更嚴重的是,他經常信口雌黃與反覆其詞,使得人民不知如何再相信他的正直與誠實。最明顯的例子是,是誰放寬機師「三加十一」的檢疫期限,一個月來紛紛擾擾,儘管是出自綠委范雲的強烈建議,但最後的實際拍板決策者就是陳時中本人。在最後的真相揭穿前,他故作與己無干狀,甚至一度推給其副指揮官陳宗彥。如此徇私又膽怯的政務官,還有統御領導抗疫作戰的正當性嗎?
不僅如此,陳時中經常性的改口變更標準,乃至前言不對後語,也已造成他的指揮調度莫衷一是。例如,在政府爭取採購時,BNT/輝瑞疫苗就被列為「緊急授權」對象;現在民間要購買,就被衛福部取消緊急授權。再如,陳時中堅持要由中央政府出面與「原廠」簽約,用意似乎要保證疫苗的安全可靠,但稍早來台的AZ疫苗並非「原廠」生產,而是AZ授權在韓國生產;至於日前華航運送來台的莫德納疫苗也並非其美國麻州的原廠生產,而是莫德納授權西班牙馬德里的藥廠製造。既然如此,陳時中堅持中央政府要與「原廠」簽約,到底用意何在?
對於國產的高端與聯亞兩家疫苗,如果能有良好的防疫效果,國人當然樂觀其成。但是,目前兩支疫苗連第二期臨床實驗都未完成,政府高層即不斷為特定廠商「掛保證」並預告施打期程,這不僅違反科學誠信原則,也可能把民眾推入不可知的風險。政府想要豪賭,但人民並無意奉陪!
★ ★ ★ ★
季青漫畫
聯合報社論
總統手伸那麼長,
科學家如何誠實把關?
在台灣疫苗不足的困境中,衍生出蔡政府為強推國產疫苗,刻意阻攔民間自行進口的插曲。令人驚訝的是,擔任食藥署疫苗審查委員的中研院士陳培哲,五月底因不滿政治介入而辭去審委職務;他宣稱國產疫苗很難在七月取得緊急授權,還說「審查最大的困難,就是蔡總統」。台灣的疫苗之亂,竟摻雜了總統與科學家的角力,讓人錯愕。
陳培哲說「疫苗最大困難是總統」,主要是蔡總統已公開宣布七月要打國產疫苗,食藥署不可能擋得住這個壓力,非要讓它過關不可。作為科學家,若已失去誠實把關的餘地,他只能選擇離開審委職務。對於陳培哲堅守專業的精神,我們表示敬佩。如果他的憂慮沒錯,食藥署可能在總統的壓力下讓國產疫苗加速過關,那麼無法經由誠實及嚴正程序審核的國產疫苗,若用來給民眾施打,豈非把國民當白老鼠?
陳培哲對國產疫苗的批評,不能視為「唱衰」,他只是根據自己身為科學家的專業提出誠實之見。
其主要論點有二:
其一,幾家國產疫苗研發的都是「蛋白質次單位」疫苗,都是技術上最難、保護效果最差;例如美國生技大廠諾瓦瓦克斯研發同一技術,即將完成三期臨床,仍無法獲得國際認可。
其二,目前國產的兩劑疫苗都尚未完成二期試驗,總統就說七月要打,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主國家,會對僅完成二期試驗的疫苗給予緊急授權。
對於陳培哲的上述兩個觀點,若干醫界專家對第一項觀點略有不同意見。理由是,「蛋白質次單位」疫苗技術難度確實較高,但很難論斷其保護效果最差,只是劑量較不易拿捏,也許需要打到三劑;但它的保存方式更平易,不需要特殊冷藏。至於美國諾瓦瓦克斯公司研發的同類疫苗,最近即將完成數萬人的三期試驗,預計第三季可向美國和歐盟提出授權申請,有望開始施打。換言之,國產疫苗的開發,技術難度並非主要障礙;真正的問題,在缺乏第三期的大規模有效性試驗下,政府就想匆匆將它推上陣,這是讓科學家深感不安的事。
在台灣的政治氛圍下,陳培哲說出「最大困難在蔡總統」,需要很大的勇氣。果然,他立刻遭到綠營側翼鋪天蓋地的攻擊,連其親弟弟都被拉出來助陣反對。疫苗原是一道科學議題,在台灣卻變成非綠即藍、即紅的交戰;連科學都不尊重的社會,還有理性辯論的空間嗎?再說,審查委員名單應是機密,否則很容易受到關說,衛福部卻輕易洩漏陳培哲之名?又是誰把台灣變成如此網軍橫行、黑白莫辨的地方?
陳培哲擔心,疫苗審查委員在總統的壓力下沒有太多獨立自主的空間,其實並非杞人憂天。最經典的例子,是二○一七年的司改國是會議總結會議,為了最高法院法官遴選問題表決不如己意,擔任主席的蔡總統當面指責與會委員:「你們在搞什麼?」然後,自己修改提案內容,一直表決到她滿意為止。最後她還奚落大家:「這不就是我剛剛第一次要你們表決的情形嗎?你們繞了一大圈!」
試想,蔡總統對待司改委員都如此霸道,區區食藥署的疫苗審查委員能比司改委員更「硬頸」嗎?對此,我們難表樂觀。陳培哲院士只是誠實說出他的個人意見,即遭到綠營的群起圍剿;如果其他疫苗委員膽敢不讓國產疫苗順利過關,他們的下場將難逆料。要問的是:我們與疫苗的距離,是取決於總統或是科學家?如果總統的手伸那麼長,科學家還有多少忠於專業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