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photo.jpg
屏東萬丹萬惠宮廟埕右側的「媽祖接炸彈金手掌」紀念碑。 圖/廖英雁

媽祖接炸彈?
潮州大空襲是也!
屏東萬丹二戰空襲傳說的解謎(上)

10 Sep, 2021 聯合報 鳴人堂 廖英雁

在台灣,每逢提及「媽祖」信仰,除了在海上庇佑漁民的形象、「三月痟媽祖」的習俗外,許多人也會聯想到各地膾炙人口、情節大同小異的「接炸彈」傳說。奇怪的是,原本是沿海地區女神的媽祖,怎麼變成了「台灣最強炸彈捕手」呢?其實這與二戰期間美、日兩國的太平洋戰爭有關。

當時台灣身為日本殖民地,從1944年10月到1945年8月期間,頻繁遭受美國海軍、陸軍以及航空軍的戰機轟炸。劫後餘生的居民,往往將大難不死歸因於神蹟,其中又以媽祖為主角的傳說最為知名。從此「媽祖真靈感,對台灣頭到台灣尾逐位共炸彈攏接起來」的印象,也就伴隨著戰爭產生的神話潮站穩腳跟,漸漸融合進入台灣各地媽祖信仰裡了。

不過,「神蹟」屬於口傳文學,著重於傳遞主觀的情感和信念,並凝聚講述者和聽眾之間的向心力,對於歷史事件的細節、解釋的方式未必嚴謹。隨著時間推移,早期美軍檔案一一解密,今人可對照口述歷史、航照影像等史料還原史實,同時了解上述「美麗的誤會」如何產生。知名的屏東萬丹萬惠宮「媽祖接炸彈」便是一例。

故事情節會變,不變的是凝聚力

關於屏東縣萬丹鄉的「萬惠宮媽祖接炸彈」傳說,過去數十年來有許多版本,彼此內容稍有出入。綜合廟方〈萬惠宮媽祖沿革誌〉、〈媽祖攑炸彈紀念碑〉、〈未爆彈行經路線圖〉、采風資料,與當年《聯合報》(黃福鎮,2000/3/21)、《中國時報》(林弓義,2000/6/14)的報導,可大致整理出居民的故事印象:

1945年2月20日上午11點左右,美軍轟炸萬丹,以萬丹國小屯駐的日軍(一說為鼎昌大營內的日軍)為目標,有炸彈落在廟旁(早期稱有兩枚,一枚在前庭、一枚在廟宇北側;後期則稱為一枚,落在廟宇與諉和商店之間),著地後沿著如今的成功街連續前進三百公尺、衝破多層民宅屋壁,終於停在當地保正李同益一位親戚的粗糠間裡豎立著,幸而沒有爆炸。

據說是媽祖顯聖化身美女(一說是紅衣婦女),用手挽裙(一說是用腳踢開)接了下來,但媽祖神像的雙手大拇指也因此斷裂(一說是腳上的弓鞋因踢走炸彈而破損)。飛機駕駛看得發呆,飛機竟掉進下淡水溪(今高屏溪)了。此事經信眾扶乩得知之後,大為轟動,吸引各地香客前來參拜,香火也更加鼎盛。

日治時期的高雄州東港郡萬丹庄,在戰爭中遭受空襲,有炸彈落在人口稠密的聚落中心,幸而並未爆炸,讓居民躲過災厄。而在未爆彈落點附近,建於1756年(乾隆21年)的萬惠宮,原先就是36個在萬丹、竹田一帶,牛稠溪、隘寮溪之間的聚落共同祭祀的信仰中心,因此信眾順勢宣揚「媽祖接炸彈」的傳說,此舉也有助於再度提高媽祖威信,凝聚各村落向心力,乃至調解庄頭之間的爭端。故事細節就開放「各自表述」了。即使信眾為了不同版本的情節爭辯,也能加速神威形象的傳播。

媽祖接炸彈 vs. 好奇心殺死台灣人

可惜的是,從歷史角度來看,萬丹二戰遭受空襲的詳情,在「媽祖接炸彈」傳說盛行之下,似乎長期缺乏話語權或系統性的研究。直到2010年葉高華在部落格發表〈轟炸台灣:媽祖與貓〉一文,引用中研院「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徵集成果」的解密檔案,才還原了部分史實。

葉高華指出,1945年2月20日當天,美國陸軍航空軍第五航空隊(5th Airforce)第38大隊(38th Bombardment Group)第405中隊(405th Bombardment Squadron)的九架B-25J轟炸機,原本要轟炸嘉義(Kagi),但因天候影響、無法目視目標,只好轉場攻擊屏東潮州(Choshu Town),這些B-25J途經萬丹(Mandan)上空時,順手進行了炸射。機組成員根本不曾看見「美女在空中接炸彈」,也沒有「駕駛看得發呆,飛機竟掉進下淡水溪」的情形,僅在屏東機場(Heito Airdrome)與下淡水溪(Tansui River)之間的三處,遭遇輕度到中度、準頭參差不齊的防空砲火射擊,造成一名無線電操作員輕傷,兩架飛機被穿孔,事後全數戰機都安返基地。

1.png
1945年2月20日,405中隊轟炸萬丹的任務照片上色圖。 圖/AFHRA;影像編輯/廖英雁

葉氏也發現兩張405中隊轟炸萬丹的任務照片註解,提及:

❝The town of Mandan was also bombed...❞(萬丹鎮也被炸了)與 ❝They say 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or Formosans❞(據說好奇心殺了貓或是福爾摩沙人)。

他判斷405中隊某架B-25J的飛行員發現地面上有好奇的人在看熱鬧,於是扣下機槍扳機將民眾擊斃,事後還以戲謔的口吻撰寫在報告裡。

這句「好奇心殺死了台灣人」,很快成為坊間討論美軍空襲台灣的名言。而葉高華比對雙方的傳說與紀錄,區分真實和訛傳,也是「本於事實」的典範。不過謎團仍未全盤解開,包括:萬丹與潮州是怎樣被轟炸的?「好奇心殺死了台灣人」的照片,可能在哪裡拍攝?照片裡疑似探頭張望而被擊斃的萬丹居民,當時位於戰機的前方嗎?「媽祖接炸彈」故事裡,炸彈未爆的可能原因又是什麼?

2.jpg
1945年3月第14航空隊出版的潮州飛行場(Choshu A/F)轟炸地圖,可見萬丹(Mandan)距離潮州只有四英里之遠。 圖/14th Air Force

潮州大轟炸,鄰近市鎮遭殃

高雄州東港郡萬丹庄在1945年2月20日被轟炸,確實是美軍第五航空隊麾下戰機「空襲潮州」的插曲。但405中隊的九架B-25J,僅佔當天出擊機群的一小部分。蕭俊偉(2006)指出:這天第五航空隊第38大隊、345大隊共派出72架B-25轟炸機,由第35大隊的32架P-47戰鬥機護航,總數逾一百架戰機以台灣西部的嘉義為首要目標(primary target),但因嘉義天氣不佳,才改為攻擊計畫裡列為次要目標(secondary target)的潮州,這也是第五航空隊從1945年2月接手對台轟炸後,對潮州空襲的唯一紀錄。

不過,「72架B-25J」應予修正。當天第38大隊(下轄第71、405、822、823轟炸中隊)、第345大隊(下轄第498、499、500、501轟炸中隊)原訂各派36架轟炸機(每個中隊派出九架),每架搭載四枚使用8到15秒延遲引信的五百磅炸彈、2,500發50機槍彈,在上午9點後分別從呂宋島的仁牙音(Lingayen)機場、聖馬賽利諾(San Marcelino)機場起飛。但501中隊僅派出八架。此外499中隊一架B-25J起飛後發現供油故障;500中隊的一架B-25J因故延後起飛,未能與編隊會合;501中隊的中隊長座機又在起飛後引擎故障,上述三架都被迫返場。所以只有68架飛抵台灣。

3.jpg
1945年2月20日午後,美軍第38大隊第823中隊B-25轟炸機超低空炸射潮州。照片可能是353號戰機在北勢尾上空所拍攝。 影像編輯/廖英雁

根據823中隊的任務報告,當日進攻機群飛抵嘉義上空時,發現高度1,000呎的空域完全被雲層遮蔽,下方目標區也布滿濃霧,能見度低到只有半英里,造成原訂的超低空攻擊(minimum altitude strike)無法執行,這些戰機只能放棄攻擊嘉義,掉頭往南飛往次要目標潮州,並在飛臨目標區後,以並排編隊(abreast)飛行、各梯隊陸續進入的方式,由北向南超低空炸射潮州一帶。各中隊任務報告裡的經過大致為:

1.38大隊第71中隊炸毀了潮州數棟建築、引發大火。一架B-25J被日軍的25公厘高角砲彈擊中右側引擎,幸而後來仍勉力安返基地。

2.38大隊第823中隊於下午1點20分飛臨目標,在潮州一帶投下了32枚炸彈,摧毀了北勢尾(Pak-Se-Bue)的三棟房屋、潮州東南方的14到18棟房屋、新埤(Kimpi)的兩棟房屋,還攻擊了潮州飛行場(Choshu Airdrome)、當地的煉糖廠,與佳冬水上機場(Kato Airdrome),引發許多火災。

3.38大隊405中隊於1點15分飛臨目標,先炸射了里港(Riko),其後攻擊萬丹(Mandan)、竹田(Takeda),造成萬丹三棟建築被炸毀、四處發生濃煙與火災、竹田一處嚴重大火。轟炸潮州時,一枚炸彈擊中南邊的鋪設路面,引發沖天烈焰。該中隊也摧毀了潮州西邊的鐵路設施、火車站與另一棟建築,可看到潮州有15到25處起火。各架戰機也對佳冬(Kato)以東五英里的堆棧場、東南方的村落進行炸射。中隊於1點27分脫離。

4.38大隊822中隊在潮州炸毀了至少四到五棟倉庫模樣的大型建築(其中一處發生了劇烈的第二次爆炸),也摧毀了市鎮中央的七到十棟建築,引發多處火災。一架B-25J被日軍的防空砲火擊中,機上機槍手輕傷。

5.345大隊500中隊於12點55分飛臨潮州,在當地掃射兩輛卡車,使其失控掉入大排水渠裡,也掃射了潮州火車站的水塔、潮州北邊的電力變壓設備,並摧毀了東港(Toko)南方三浬外的一艘小型貨船。中隊於1點脫離。

6.345大隊501中隊於12點54分飛越屏東市(Heito)時,因為能見度不佳放棄攻擊,編隊在雲中分散,又在潮州上空遭遇日軍防空砲火射擊,代理長機的374號機被擊中。其餘各機隨即護衛374號機返航,但該機最後仍在北島南方海面迫降時墜毀,文機上六人僅有兩人生還。

7.345大隊498中隊於12點50分飛臨目標,由北而南沿路炸射里港、內埔(Naiho)、潮州等地,炸毀了三棟倉庫、一棟大型建築、四到五棟軍營、一座無線電站,以及兩具鐵路機車頭和若干貨運平車。中隊於1點脫離。

8.345大隊499中隊於下午12點45分飛臨目標,沿路炸射里港到佳冬一帶的機會目標,在攻擊潮州時有四枚炸彈擊中了住宅區、兩枚擊中一棟倉庫模樣的建築、一枚擊中了疑似小型製糖廠。中隊於1點脫離。

從美軍報告內容可知:1945年2月20日,第38大隊、第345大隊大規模炸射潮州一帶,投彈約54噸18,萬丹則與里港、內埔、屏東市、竹田、新埤、佳冬、東港同樣因為鄰近潮州,而一併遭到炸射,民間不少慘痛的回憶19皆可提供佐證。但客觀來說,當天遭受集中打擊的地點仍屬潮州。

再看第405中隊炸射里港到潮州一帶為下午1點15分到27分,使用彈藥為五百磅的AN-M64通用炸彈,顯見萬惠宮〈媽祖攑炸彈紀念碑〉碑文「上午十一時左右投下此枚重達五百公斤威力強猛的炸彈」需要修正,可能是生還者把發布空襲警報的時刻誤記為投彈時間,又把重量的英制(磅)與公制(公斤)混淆了。

4.jpg
1945年2月20日午後,美軍第38大隊第822中隊B-25轟炸機超低空炸射潮州。照片為982號戰機機腹安裝的K-21相機所拍攝。 影像編輯/廖英雁

★ ★ ★ ★

photo.jpg
1945年2月20日午後,美軍第38大隊第405中隊B-25轟炸機超低空炸射萬丹。 圖/AFHRA

照片有玄機?
那枚炸彈誰接的?
屏東萬丹二戰空襲傳說的解謎(下)

10 Sep, 2021聯合報 鳴人堂 廖英雁

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釋出的解密報告,描述了第五航空隊在1945年2月20日空襲潮州的行動,也證明萬丹、里港、內埔、屏東市、竹田、新埤、佳冬、東港當天的空襲記憶,皆因轟炸潮州而起,炸射的對象也不分日軍或平民(換言之,「鼎昌大營或萬丹國小因屯駐日軍而被轟炸」,是倒果為因的誤解)。但這並不代表當地的回憶就要偏廢;相反的,他們仍能從受炸者的角度,補足歷史視野。

2007年,萬丹采風社長李明進曾訪談李國麟、李聰卿兩位耆老。生於1928年的李國麟指出,當年他是萬丹農業專修學校(今萬丹國中)應屆畢業生,這天先有一枚炸彈落在學校附近的鳳梨園,日籍老師帶領學生們前去救火。不久派出所又來電,表示有一枚炸彈在「鼎昌大營」(富商李仲義的三層樓宅邸,當時有日軍屯駐)附近的黃姓人家住宅爆炸,炸塌了防空洞出口,需要人力挖開防空洞營救受困者。誰知一行人走到中途又被美機掃射,連忙臥倒在水溝裡。

李國麟回憶,警報解除後,師生們途經萬惠宮,就看到了那枚從「松仔腳」屋旁衝破多棟民宅牆壁,最後停在一間粗糠間裡的未爆彈,也發現萬惠宮兩側的賽台磚牆上都有機槍彈孔,正面的三川門卻毫髮無傷。當天萬丹溪埔「香蕉市」附近也挨了一枚炸彈。另一方面,「鼎昌大營」的後裔李聰卿則指出,這天李氏宅邸內也被投下兩枚炸彈,幸而沒有爆炸,事後由住在大營內的日本技師將炸彈引信拆除。

photo1.jpg
萬丹居民回憶中,1945年2月20日當天有落彈紀錄的地點。對照第405中隊的任務報告地圖,可見B-25J由北北西往南南東飛行,在轟炸潮州前先炸射了萬丹。 影像編修/廖英雁

李國麟、李聰卿回憶裡的落彈順序,與405中隊九架B-25由北北西往南南東並排編隊炸射萬丹的路徑大致吻合。至於「鼎昌大營」附近被炸的黃姓人家下落,李聰卿曾在另一段訪談裡表示,是一枚炸彈落在大營東邊後,再彈跳飛過對街,撞進黃宅的防空洞後爆炸,造成慘重死傷3。筆者2021年訪問黃姓家族的親戚郭翰欽醫師得知,黃宅一家七口(黃順主夫婦兩人,以及一子四女)不幸全數罹難,僅有當時在日本求學的長子黃瑞得逃過死厄;黃瑞得返台後仍定居萬丹,先後經營布疋、磚窯事業,為郭翰欽的大姨丈。

這些幸與不幸、血與淚的真實往事,在在顯示口述歷史和檔案史料足以互相印證,也是「媽祖接炸彈」傳說萬丈光芒過去鮮少照耀到的角落,同樣值得保存。

空襲萬丹照片、未爆彈成因的再考證

1945年2月20日美軍轟炸萬丹的經過已大致釐清,而空襲照片與「媽祖神蹟」未爆彈的原因,也值得探討。謎團在交叉對照史料之後,似乎透露了一線曙光。

photo2.jpg
二戰美軍第五航空隊第38大隊第405中隊的B-25J,除了機鼻八挺機槍外,機身兩側還有四挺前向的機槍,疑似拆除了機尾機槍。 圖/WINGS PALETTE (Created by Burt Kinzey, ISBN: 1-888974-13-3) 

photo3.jpg
二戰美軍第五航空隊第345大隊第498中隊的B-25J,機鼻有八挺機槍,機身兩側沒有前向的機槍,機尾機槍則清晰可見。 圖/WINGS PALETTE (Created by Burt Kinzey, ISBN: 1-888974-13-3)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些照片都是從戰機上「向後」而非向前拍攝。二戰期間為了在炸射之後脫離時紀錄戰果,B-25系列轟炸機從D型開始,往往在機腹稍偏右側安裝一具相機5(K-17、K-20、K-21或K-246),在彈艙門打開時,以預設的時間間隔連續拍攝後方景象,這就是許多影像右上方都有一塊尾橇黑影入鏡、畫面經常可見爆炸煙霧或炸彈正在滑翔的原因。但「萬丹鎮也被炸了」與「好奇心殺死台灣人」兩張照片並沒有尾橇黑影,且405中隊報告提及該中隊當天有五架戰機以K-21、一架以K-20相機拍照,再對照友軍822中隊的照片是以機腹K-21拍攝、影像中有尾橇黑影。因此筆者推測:前述照片正是由405中隊這架搭載K-20相機的B-25J拍攝,相機並非安裝在機腹彈艙旁,而在機尾槍塔處,可惜無法確定該機是否拆除了機尾機槍。

其次要解答的是照片拍攝的位置。「萬丹鎮也被炸了」照片較容易判讀:從當天B-25J炸射路徑、相機向後拍攝的視角,對照萬丹1948年的美軍航照,可推論是在成功街一段以東、頂林大排以西之間的水田上空所拍攝。「好奇心殺死台灣人」則較為複雜,畢竟405中隊的報告並未說明是在萬丹、竹田、潮州或佳冬以東所拍攝,僅提及事後判斷探頭張望的平民已遭擊斃(原文為 “They say 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and photographic interpretation shows it must kill a few Formosans, who must get a peek at the attackers.8),所以只能回溯該中隊當日的飛行路徑。若是在萬丹上空拍攝,則地點可能是如今萬丹路與和平東路的交叉路口。

photo4.jpg
由萬丹早期航照推測1945年2月20日美軍405中隊炸射當地的照片拍攝位置。 影像編修/廖英雁

考量B-25的相機是向後拍攝,以及其中一架的K-20相機疑似不在機腹,則照片情境不太可能是「飛行員扣扳機射死前方看熱鬧的居民」。比較合理的推測為:這架B-25J超低空飛越事發的岔路口時,發現後方地面還有兩名居民探頭張望,便由中部機槍手兼無線電操作員(waist gunner & radio operator)以機身左後側的機槍將其擊斃,機尾機槍手則在開火前拍下了照片。

5.png
1945年2月20日午後,美軍405中隊B-25J以機槍擊斃居民的位置,可能在如今萬丹路與和平東路的交叉路口。 影像編修/廖英雁

第三個討論的重點為,萬惠宮畔那枚飛越街道、穿破多棟民宅牆壁的炸彈,為何沒有爆炸?除了媽祖神蹟以外,也不妨用二戰美軍戰機的超低空轟炸戰術、航空炸彈的引信設計來解釋。

B-25系列轟炸機因為結構堅實、低空操控性良好,火力強大,是二戰末期從事超低空水平對地炸射,或以彈跳轟炸戰術進行反艦(超低空水平投彈後,讓炸彈在水面高速彈跳,撞上敵軍艦艇)的主力機種。不過AN-M系列航空炸彈位於彈鼻、彈尾的碰炸引信設計,需要炸彈以大角度接觸碰撞面、產生足夠的壓力後觸發起爆藥,進而引爆主裝藥。偏偏戰機超低空水平投彈時,炸彈並不會像低空俯衝轟炸、高空水平轟炸那樣以高速度落下、以大角度或垂直夾角撞擊接觸面,反而容易以小角度撞擊水面或地面,此時的壓力未必能觸發碰炸引信,也就提高了未爆彈的比例。

因此回顧「萬惠宮媽祖接炸彈」的生死一瞬間,始自於一枚裝有延遲碰炸引信(彈鼻引信可能是M904系列,彈尾引信可能是M116或M181)、五百磅的AN-M64炸彈,在超低空脫離B-25J彈艙後,擊中「松仔尾」一帶,介於諉和商店和萬惠宮之間的房屋。幸運的是,可能因為撞擊夾角過小,或是接觸面剛好為瓦片、木材等較輕的建材,而非較為厚重的磚牆,造成碰撞壓力不足以觸發彈鼻、彈尾兩處的碰炸引信,炸彈則靠著殘餘的動能在地面彈跳兩次,沿路高速穿破經過的民宅輕建材牆壁(過程為:撞出一個坑洞、衝毀兩層牆壁,再向前撞破兩層屋壁,再穿越保正李同益住宅的屋壁兩層),最後落進大約一百公尺外的一間粗糠間裡,幸而沒有引爆。

由此可見,坊間流傳的「炸彈從高空直墜」12,實為B-25J以大約一百呎(約30.48公尺)的飛行高度進行超低空投彈;「衝破11層屋牆」可能是七到九層的訛誤 ;至於「三百公尺」之說,則確實是把台尺和公尺混淆了。

6.png
以Google Earth對照萬惠宮「未爆彈行經路線圖」碑記。 影像編修/廖英雁

傳說與檔案對照,看到歷史豐富的樣貌

太平洋戰爭末期,美、日兩國的戰火,讓殖民地台灣受到波及,雖躲過了血腥的「堤道計畫」(Operation Causeway)登陸作戰,仍然蒙受日以繼夜的轟炸。在空襲陰影下,民眾只能把生命全數寄託給信仰對象。無論是萬丹基督教長老教會的教友李聰卿、萬丹萬惠宮的媽祖信眾,或萬巒萬金聖母堂的信徒,都曾將劫後餘生、聖殿安然無恙,歸功於耶穌基督的保護、媽祖的護持庇佑,這些慶幸感恩之情,不分門派教義,同樣虔誠感人。

正如動畫電影《戰火下的小花》(The Breadwinner)劇中語錄:「故事會永遠留存心中,縱使其他事物都已煙消雲散。」回顧「萬惠宮媽祖接炸彈」神蹟,既有的民俗傳說、采風故事,當然有訛誤、誇大與疏漏,卻承載了當地人世代相傳的真情。今人藉由新的史料輔助,重建事件的來龍去脈時,或許可用開闊的心胸看待這些「美麗的誤會」,了解前人如何解釋戰火裡的巧合、乃至療傷止痛,重建家園。

這正是歷史研究的願景:在兼容並蓄、交互參照之中,映現過去時空豐富的樣貌。

※ 本文寫作期間,承蒙甘記豪先生、林炫耀先生、郭翰欽先生、翁煜斌先生、萬丹萬惠宮管理委員會協助指導,特此鳴謝。

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