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畢竟,現在的國軍已經不是國民黨外省人的軍隊,而是中華民國台灣全體國民的軍隊。我前面所說的那些故事,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都是遙遠而無關緊要的事情了。
台灣人為何不重視國防?
癥結在於最敏感的「省籍情結」
2021/09/14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林宜敬
原文刊載於林宜敬臉書:台灣可以坦然面對國防安全問題了
台灣國防問題,癥結在於省籍情結
許多外國人都無法理解,台灣面對這麼嚴重的國防安全威脅,為什麼不能像以色列一樣全民皆兵?為什麼不像南韓那樣重視國防?
這個問題,即使是常年住在台灣的外國人也很難理解,但是我們這一代的台灣人都懂,只是不方便說。台灣國防問題,癥結在於省籍情結。而省籍情結一向是台灣最敏感的議題。
1980年的時候,我在台北市的一家眷區學校讀國中,臨畢業之前,班上有幾位外省同學決定要去報考軍校,讓我覺得非常的詫異。
「你們要去當兵喔?」我問他們。
「我們是去從軍,不是去當兵!我們將來都會當軍官,而不是當小兵。」他們很生氣的跟我說。
當時我讀的國中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市中心,所以學生們的家境應該都在中等以上。
對我這種本省家庭的小孩來說,從軍絕對不在我們的生涯選項當中;而對那些外省家庭的小孩來說,從軍絕對是是他們的生涯選項之一。
說到從軍,台灣本省人直覺的就認為是去當一個小兵;而外省人直覺的就想到要去當軍官。
老一輩觀念:國軍是國民黨外省人的軍隊,而不是中華民國台灣所有人的軍隊
後來我大學畢業,考上預官到台中的十軍團擔任少尉資訊官,然後不久之後,蔣經國總統就過世了。
當時政變的傳聞甚囂塵上,許多人都認為參謀總長郝柏村會帶領軍隊推翻繼任的李登輝總統。
我放假回到家裡,也聽到我的父母在討論這件事情。我的母親說:「這件事情應該不用擔心,就算軍隊裡的外省軍官們要發動政變,底下的台灣士兵應該也不會聽命吧?」
在我父母親那一輩的觀念裡,國軍是國民黨外省人的軍隊,而不是中華民國台灣所有人的軍隊。
那個年代的外省人是充滿危機意識的,他們一方面擔心共軍跨海追殺到台灣來,一方面又擔心台灣人支持台獨,像傳說中的那樣要「殺光外省人」。
而國軍就是他們最大的依靠。
少將升官「戰功」:敵人不是共軍,而是台灣本土的獨派人士
我當兵的第二年被調到陸軍總部資訊中心。有一天我跟單位裡的軍官們到軍官餐廳吃飯,看到一群人簇擁著一名將軍走過。
我們的長官孔上校對我們這群預備軍官說:「你們看到沒有?那位是中華民國最後一位靠著戰功升上少將的將軍。」
我們聽了之後都十分不解,國軍不是已經很久沒有跟共軍打仗了嗎?怎麼還會有戰功?難道他是像007情報員一樣,潛入大陸進行諜報工作?
孔上校笑著跟我們解釋說,在兩年之前,被國民黨政府列為黑名單的許信良嘗試搭機回台,在桃園中正機場引發了很大的暴力抗爭活動,參與的軍警跟民眾各有數千人。
而那位少將,就是當時國軍的現場指揮官,他面對的敵人不是共軍,而是台灣本土的獨派人士。
台灣應該忘掉本省外省心結,認真面對國防問題
三十多年前我在當兵的時候,台灣對共諜的懲罰很重,幾乎是一抓到就槍斃。而且當時台灣的男生都必須服兩年的兵役,當兵的時候如果犯法,受的是嚴厲的軍法審判。
但是現在台灣的法令已經大幅的修正,對間諜與叛徒的懲罰很輕,年輕人不用再服兵役,而且軍人也不再受軍法審判了。
弔詭而諷刺的是,當年主導這些法令修改的,往往不是統派的國民黨,而是獨派的民進黨。因為台灣的獨派人士對國軍極度的不信任,他們認為懲治叛亂的法條都是國民黨用來對付他們的,他們也不希望給國軍太多的資源、太大的權力。
這麼多年過去了,台灣人對自身的認同漸趨一致。現在的年輕人應該很難分清楚誰是外省人,誰是本省人了吧?
是時候了,台灣人應該坦然面對自身的國防安全問題了。年輕人該當兵的就去當兵,想去考軍校的就去考軍校,抓到了叛徒就應該抓去關,國家該給軍方的資源就應該給軍方。
畢竟,現在的國軍已經不是國民黨外省人的軍隊,而是中華民國台灣全體國民的軍隊。我前面所說的那些故事,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都是遙遠而無關緊要的事情了。